创建教育强镇的意义有

合集下载

2024年在全县教育强镇命名会上的发言范文(二篇)

2024年在全县教育强镇命名会上的发言范文(二篇)

2024年在全县教育强镇命名会上的发言范文尊敬的领导、各位客人、亲爱的教育工作者: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2024年全县教育强镇命名会上发表演讲。

我站在这里,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代表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大家分享我对教育强镇的理解和展望。

首先,我要感谢县委、县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一直以来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

正是有了你们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我们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

全县教育强镇的命名,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褒奖,更是对我们使命的肯定。

对此,我谨代表全县教育工作者,向县委、县政府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教育强镇作为一个由全县各级教育领域共同努力打造的品牌,将为我们提供卓越的教育资源、环境和平台。

在教育强镇的指引下,我相信我们将迎来一个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教育强镇,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以过去的成绩为骄傲,更要将其作为我们的动力,继续前进。

我们要以教育强镇为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为全县的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强镇的打造,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加强团结合作,形成合力。

教育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

教师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

学校要和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只有我们身心齐力,紧密合作,才能够建设一个真正的教育强镇。

教育强镇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

教育事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教育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要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坚决反对教育的浮华和功利,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革,才能够使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强镇的目标。

教育强镇的命名是对我们的激励,也是对我们的期望。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教育强镇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教育强镇

坚持优先发展战略倾力打造教育强镇——汕头市潮阳区西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西胪镇委、镇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紧紧抓住创建省教育强镇的契机,全镇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合力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办学条件及育人环境,建立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到成人(社区)教育等比较完整而又均衡发展的教育体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西胪教育综合实力及整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西胪位于潮阳区北部,东临榕江,西傍小北山。

全镇面积约109.5平方公里,下辖27个村(社区),人口约18万。

全镇以农业为主,素称“鱼米之乡”和“建筑之乡”。

内輋乌酥杨梅及西胪莲藕、姜薯等特产享誉省内外,并有梅峰岩、无水桥、古雪岩、莲花院及抗日英雄纪念馆等名胜古迹。

改革开放后,西胪建筑业十分繁荣,全镇在外建筑施工队约1000支,建筑企业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

1994年汕头市潮阳建筑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辖区内,20年来培养了大批从事建筑行业的技术人才。

目前,全镇共有中小学校 37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全小学23所,非完全小学3所,在校中小学生23915人(小学部13587人,初中部8659人,高中部 1669人),中小学教职工 1509人;镇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7086人,幼儿教职工833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全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100%,德育达标学校达标率100%。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一)内外凝心聚力,合力创建教育强镇。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集民资民力民智,致力推进校舍建设和设施设备配套建设,形成了干群内外齐心协力,合力推进创强工作的良好局面。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抓好创强工作,镇委、镇政府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机制。

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教育的党委委员任副组长,党政办、教育组、组织、宣传、国土、规建、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创建教育强县 兴办优质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创建教育强县 兴办优质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建 “ 西 教 育强 县 ”纳 入 新农 村 建 设 的 整 体 规 划 , 筹 安 排 , 陕 , 统 稳 的亮 点 步 推进 。按 照 “ 县 富 民 、 育 为 先 , 会 事 业 、 育 为先 ” 思 强 教 社 教 的 认 真 落 实 中 、 、 各 级 关 于 教 育 事 业 改 革 和 发 展 的 会 议 省 市
资 路 . 委 、 政 府 始 终 坚 持对 教 育 工 作 优 先 研 究 , 教育 投 入 优 及 文 件 精 神 ,针 对 教 育 投 入 与 改 革发 展 实 际 需 要 不 相 适 应 , 县 县 对 瓶 问 我 跳 先 安 排 , 教 育 人 才优 先 引 进 . 教 育 困难 优 先 解决 , 教 师 待 金短 缺成 为 最 大 “ 颈 ” 题 的 实 际 , 们 立 足县 情 和 教情 , 对 对 对 跳 坚 五 ( 遇 优 先 落 实 . 后 制 定 出 台 了一 系列 推 动 教 育 事业 改 革 和 发 展 出 教 育看 教 育 . 出教 育 理 思 路 . 持 用 好 “ 个 钱 ”慎 用 明 天 先 善 争 用 管 的前 瞻 性 政 策 。 在高 标 准 、 水 平 实 现 “ 基 ” 后 , 县把 创 建 的 钱 . 用 别 人 的 钱 . 取 上 级 的 钱 , 好政 策 性 的 钱 , 好 自 高 两 之 我 .累计 投 资 2 1 元 ,用 于 改 善 农 村 中 小学 办 学 条 . 5亿 4 “ 西 教 育 强县 ”作 为 教 育工 作 新 的抓 手 . 时 出台 了 《 于加 己的 钱 ) 陕 . 适 关 累 7 7万 元 , 后 完 成 先 快 创 建 陕西 教 育 强 县 的 实施 意 见》 组 织 召 开 了创 建 “ , 陕西 教育 件 。一 是 加快 高 中标 准 化 建 设 , 计 投 资 5 5 3 建 8 5 办 校 装 强 县 ” 员 大 会 . 次 性 拿 出 1 元 , 教 育 工 作 先 进 集 体 和 了 1 项 重 点工 程 . 筑 面 积 57 8 , 学 规 模 、 舍 条 件 、 动 一 7万 对 得 市 在短 短 个 人 进 行 了表 彰 奖 励 . 分 调 动 了各 乡镇 、 部 门 和 广大 村组 备 水 平 达 到 了 全 省 一 流 , 到 了省 、 两级 的充 分 肯 定 。 充 各 共有 3所 高 中跻 身 省 、 重点 中学 行 列 , 市 被授 予 干部 的 积 极性 。建 立 了县 级 部 门包 抓 帮 扶 农 村 薄 弱学 校 制 度 , 的 几年 时 间 内 . 高 称 对 重 点 建设 的 2 4所 学 校 , 县 级 综 合 职能 部 门 包 抓 ; 7 由 对 0所 “ 中标 准 化 建 设 先进 县 ” 号 。二 是 坚 持 把 中 小学 布 点 调 整 、

“强镇筑基”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蓄力赋能

“强镇筑基”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蓄力赋能

“强镇筑基”为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蓄力赋能
季俊昌;郭立军
【期刊名称】《山东教育》
【年(卷),期】2022()26
【摘要】广饶县大王镇坐落在东营市最南端,总面积1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万人,是全国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全省新生小城市试点,2021年入选“中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列全国48位、全省第1位,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强镇。

单从教育发展看,幼儿园到初中共有学生超1.1万人,可以称为教育大镇,但还不能称为绝对意义上的教育强镇。

【总页数】3页(P22-24)
【作者】季俊昌;郭立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强基固本稳主业提质增效创新高——加快推动武山教育事业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思考
2.强基固本,振兴乡村教育——《山东省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解读
3.统筹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招远市张星镇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4.培根固本枝繁叶茂——蒙阴县岱崮镇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工作方案
5.筑基赋能,打造北农商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潮阳区关埠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潮阳区关埠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

潮阳区关埠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近年来,关埠镇委、镇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位置上,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全面实施“科教强镇”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以建设教育强镇为抓手,以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水平、综合实力为重点,上下同心,内外合力,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

全镇教育环境发生质的变化,教育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创建教育强镇取得显著成效。

现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关埠始创于明洪武年间,嘉靖十一年(1532)关前开埠,后得名关埠。

关埠镇位于潮阳区西北部,地处榕江下游南岸,与揭阳市隔江相望。

关埠是潮阳区榕江片区的中心镇,水陆交通方便,省道S234线横跨全境,与潮汕机场一江之隔,厦深铁路穿过东部,已开工建设的潮惠高速公路也自北向南经过本镇。

榕江堤岸的关埠港拥有3000吨级基础、1000吨级泊位码头一座。

辖区内耕地面积2.82万亩,山地面积9165亩,是广东省著名水稻高产镇,汕头市“三高”农业科技示范镇、汕头市农业技术创新专业镇。

全镇地域面积54.56平方公里,下辖30个村(社区),总人口1342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629人。

2013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28亿元,比增12.6%;工业总产值1.3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41亿元,比增26.7%;人均年纯收入5802元,比增20%。

目前,全镇有中小学共33所,其中初级中学7所,完全小学24所,非完全小学2所。

乡镇成人技术学校1所,中心幼儿园1所。

在校中小学生13863人,其中中学生6004人,小学生7859人,在园幼儿3100人。

全镇教职工959人,其中中学368人,小学584人。

全镇高级职称教师7人,中级职称教师606人,学历达标率100%。

全镇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德育达标学校覆盖率均达到100%。

创建教育强镇宣传口号

创建教育强镇宣传口号

创建教育强镇宣传口号教育强镇,打造未来!发展教育事业,引领幸福未来!教育强镇,成就美好人生!教育强镇,培育人才,创造奇迹!培育智慧种子,助力未来腾飞!教育强镇,点燃希望,激发潜能!创新教育,塑造未来精英!机遇与教育,铸就伟大梦想!教育强镇,开启成功之路!教育强镇,让每个孩子都拥有美好未来!教育强镇,助力每一位学子成就辉煌!教育强镇,开启智慧之门!教育强镇,创造人才荟萃!教育强镇,教育为先,未来无限!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发展!教育强镇,培养未来领导者!实现教育梦想,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教育强镇,培育未来的希望!创新教育,开启无尽可能!教育强镇,助力每个孩子成才!教育强镇,成就梦想,创造辉煌!教育强镇,智慧滋养未来!教育强镇,创造未来的奇迹!教育强镇,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未来!教育强镇,培育人才,助力发展!教育强镇,开启成功人生之门!教育强镇,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教育强镇,培育优秀人才,成就美好未来!教育强镇,激发无限创新力!智慧教育,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教育强镇,扬帆远航,驶向辉煌!教育强镇,创造人才领袖!教育强镇,铸就辉煌未来!教育强镇,发展创新教育!教育强镇,成就辉煌人生!教育强镇,智慧开启未来之窗!教育强镇,创造精英,引领未来!教育强镇,造就智慧未来!教育强镇,潜力无限,追求卓越!教育强镇,为每个人实现人生梦想!教育强镇,催生无限可能!教育强镇,打造学子成才圣地!教育强镇,创造未来之星!教育强镇,潜能无限,翱翔辉煌!教育强镇,成就辉煌故事!教育强镇,助力青年成长!教育强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教育强镇,培养智慧力量!教育强镇,引领知识潮流!教育强镇,创造辉煌人生序章!教育强镇,点亮未来之火!教育强镇,展现创新风采!教育强镇,塑造美好未来!教育强镇,铸就人生辉煌!智慧教育,开启未来之路!教育强镇,成就幸福人生!教育强镇,照亮未来的明灯!教育强镇,成就每个孩子的梦想!教育强镇,培养创新人才!教育强镇,塑造辉煌未来!教育强镇,开创无限可能!教育强镇,创造未来动力!教育强镇,引领时代潮流!教育强镇,成就每个人的辉煌!教育强镇,开启未来智慧之门!教育强镇,培育创新领袖!教育强镇,铸就未来之星!教育强镇,成就美好故事!教育强镇,助力梦想成真!教育强镇,培育未来之光!教育强镇,点燃希望的火焰!教育强镇,创造无限可能!教育强镇,激发潜能,成就辉煌!教育强镇,共享宜居幸福生活!以上是我给出的几个教育强镇宣传口号,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关于创建教育强镇标语

关于创建教育强镇标语

关于创建教育强镇标语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一个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

如何将教育打造成为一个城镇的强项,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是当前众多城镇面临的问题。

因此,要创建一个教育强镇,必须制定并宣传一套有力的标语,以凝聚人们的共识和行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创建教育强镇的标语需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口号感。

标语要能够概括出教育强镇的核心理念和发展目标,突出城镇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和独特之处。

例如,“创新教育,引领未来”、“教育强镇,百年辉煌”等,既能够表达出对创新教育的重视和引领作用,也能够展现城镇的历史底蕴和远大目标。

其次,创建教育强镇的标语应当包含着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承诺。

标语要能够传递出城镇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持续投入和关注,引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

例如,“教育优先,未来无限”、“关爱教育,共创辉煌”等,表达出城镇对教育的重视和致力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决心。

另外,创建教育强镇的标语还应当承载着城镇教育发展的理念和特色。

标语要能够突出城镇在教育领域的特点和创新之处,让人们对这个城镇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形成独特的认知。

例如,“素质教育,世界领先”、“技能教育,引领未来”等,突出城镇在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和领先地位。

此外,创建教育强镇的标语还需要具备亲和力和号召力。

标语要能够以简洁、易记、富有韵律的语言表达出城镇的诚意和目标,吸引人们的关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建设中来。

例如,“教育强,未来好”、“携手共创教育辉煌”等,表达出城镇与人们共同努力,共同创造教育辉煌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创建教育强镇的标语还需要能够体现城镇与全国乃至全球教育发展大势的契合和融合。

标语要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城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突出城镇与教育发展的紧密联系和互通有无的关系。

例如,“教育强镇,世界看好”、“教育强镇,展示中国风采”等,表达出城镇对外界的吸引力和城镇与全球教育发展的联系。

总结起来,创建教育强镇的标语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口号感,表达出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承诺,承载着城镇教育发展的理念和特色,具备亲和力和号召力,能够体现城镇与全国乃至全球教育发展大势的契合和融合。

凝聚力量扎实创强建设幸福树仔

凝聚力量扎实创强建设幸福树仔

凝聚力量扎实“创强”建设幸福树仔——电白县树仔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为了落实科教兴镇战略,通过树仔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申报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科学整合教育资源,发挥雄厚的社会力量优势,加大经费投入,全力推进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教育事业呈现可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将我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树仔镇地处电白县东南部,东南临海,西北靠山,交通方便,325国道从中部贯穿而过,硬底化乡村道路网盖全镇,连通各村。

全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有14个村(居)委会、105条自然村(其中5条村庄为革命老区),总人口7万人。

一直以来,树仔人民有顽强的创业致富精神,改革开放后,开民营企业之先河,率先发展远洋捕捞、滩涂养殖、鱼粉生产与销售、复合肥生产与销售、香精生产与销售等经济行业,香精产业在全国独占鳌头。

外出务工和经商人员遍及全球,群众生活富裕,豪宅林立,富豪较多。

我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非完全小学10所,幼儿园5所(镇中心幼儿园1所,4000人以上村委会独立幼儿园4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

现有中小学教职工386人(其中中学教师135人,小学教师251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专兼职教师10人),幼儿园教师161人。

在校中小学生5716人(其中初中生1790人,小学生3926人),在园幼儿1936人。

目前,全镇中学、完全小学均是规范化学校。

中心幼儿园和艺术幼儿园是规范化幼儿园,镇成人文化技校是省级成人文化技校。

近年来,树仔镇党委3次被茂名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委,连续5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委;镇4次被县委评为尊师重教先进单位,5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得治安事故为零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党政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1.统一认识,明确任务。

镇党委、镇政府把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作为建设幸福树仔,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大事来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教育强镇的意义有:
一是创强工作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
工程!创建教育强镇是千秋伟业,可以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位,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体现。

二是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按照标准扩大学校校园面积;加大校舍改建、扩建力度,解决大班额、教学功能场室、生活用房及设施不足等问题;加大教育装备建设力度,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加大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构建文明、和谐、美丽的育人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