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班级管理要“严而有度,爱而有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不仅要教学有水平,还要有科学管理班级的能力。因此,一个好班主任既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的好老师,又是启迪学生心灵的人生导师,其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个人认为对班级的科学管理,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班级管理要合理掌握“严”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严”,就是在学习中、纪律中严格要求学生。学习是要靠自觉的,但小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惰性,要达到预想效果,就必须要严。只有严格要求学生,以班规来形成约束力,用纪律来造就制约圈,才能形成好的班风与纪律,才能为他们成长开垦出一片沃土。当然“严”并不是要一直板着脸,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在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老师看到学生犯了错误就批评指责,有的老师火气一

上,还责骂,体罚。表面看

来是教师恨铁不成钢,但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学生的“严”应体现在既对学生严格要求,但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以理服人,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以改正不良习惯和品行。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今日严格,明日合格”。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严的必要性。所以要想做好班级工作,教育好学生,就必须严。但要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度”。

二、班级管理要正确把握“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对学生要有爱心,相信每一位班主任都很清楚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可是为什么在现实中却出现老师认为自己爱学生但学生认为老师不爱自己的矛盾现象呢?这固然和师生无法完全统一的立场有关,当然和老师自己的管理方法也有一定关系。我认为,要做到爱学生,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要以学生家庭条件优劣或是成绩好坏对学生区别对待。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老师对个别学生稍有不同他们都能很快感觉。例如:有一段时间,我经常提问一个喜欢的小女孩,过了一个星期每次我要提问时,下面的学生就会叫出那个女孩的名字。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该关心或照顾的一定要一视同仁。若是对成绩好的学生“格外照顾”,而对一些后进生“漠不关心”的话,那就是班主任为自己的工作设下了障碍,学生没有说出来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一个班的学生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班主任的心里,若能认每一个学生都是有出色之处的。那便达到了爱心的最高境界。爱学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爱,要努力对每一个学生付出爱心。

其次,理解学生,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俗语说“打是亲,骂是爱”,但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爱学生,他们未必能接受。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出错在所难免,不要太苛刻,不要把学生从身边推开。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了解学生,是真正理解他们、

包容他们的前提。现代的小学生的生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本身,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活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而已经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作为班主任,必须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困难。明白学生的心思,才能在他们出现问题后有针对性的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再次,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每个班主任都会和学生沟通。但是要坚持用真诚的心去听,才能倾听到学生心中最真的声音。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想找信赖的人一吐为快,指点迷津。如果作为班主任,经常有学生主动和你交流心事,说明这个老师已经赢得了学生的信任。这时就要好好利用这种信任,进一步走近学生的心灵。有时学生的心事在老师看来是小事一件,或者有时候学生来的时候老师正好没空,这种时候千万不可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因为学生一旦发现原来老师并不在意他的倾诉时,他会倍受打击,甚至以后再也不愿意信任老师并和老师交流了。所以,和学生交流要真心、耐心,不要应

付。

三、正确处理严与爱的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爱就难以成为真正的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表面融洽,就像普通朋友一样,打打闹闹,嘻嘻笑笑,没有了班主任最基本的“严”,将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管理的制度就难以执行,面对集体活动就会一盘散沙,失去了班级凝聚力。但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别人眼中也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极。如果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学生的身心会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苏联教育家马莲柯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认为他的这句话概括了严与爱的关系,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是“严”,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爱”。在班级管理中,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缺点,以一颗宽严有致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而有度,爱而有心”。“严”和“爱”将是我们教育学生的永恒主题。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教育孩子应该做到严爱有度

教育要有规则,但规则不能随心所欲而制订。对孩子严爱有度,把握好规则。便是教育成功的一半了。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经历中,都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可以说,若是从某个角度老说,每个家长都是很好的教育者。家长爱孩子,天经地义,虽然方法方式不一样,但是目的都是一个。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出发点是好的,过程也夹杂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最终结果是否都如人愿呢? 当然了,这里面唯有家长的体会最深。孩子朝着希望目标发展,家长感觉成功的喜悦,可谓是教育成功;但是另外一部分家长则认为自己是个教育的失败者。无论成功与失败,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不要忽略自己教育孩子的基点,也就是自己给孩子定的标准底线。说得通俗点,就是不要让孩子在你这里得寸进尺。 教育要有规则,但规则不能随心所欲而制订。对孩子严爱有度,把握好规则。便是教育成功的一半了。有利于孩子的事情,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去实践,并且在其中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不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行为,要坚定的批评指正,坚决不能妥协,有事处于爱子女的心态,觉得偶尔退让一次,没有什么大影响,殊不知,一旦妥协一次,就等于将不良的行为习惯给强化了一次,加固了孩子对坏行为的印象。结果是可怕的。 方式上要随时调整,不要老套。现在的孩子跟以前的孩子不一样,他们很有思想,有个性,有思维深度,不能小看他们。家长应该具备一些新鲜的思想,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不那么被动。小孩子尽管小,但是也要在乎他们的感觉。但是,不能孩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时还要给她一点儿脸色看看,让他们知道爸妈的心思。应该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也是会生气的。 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的孩子。管孩子,但不限制孩子、约束孩子、替代孩子。我们需要需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让他们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有机会自己作决定、并把自己的决定付诸实践来形成的。如果孩子没有机会自己作决定的话,他的意志就被闲置了,这个时候,他就会成为别人的一部分。长大后,我们看到很多孩子总是没有自己的注意,跟从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总是说我不会,我不行。 尊重孩子,不等于迁就孩子。给孩子做主的机会,不等于孩子可以想要什么都可以。家长要学会坚持,坚持什么?很简单,就是孩子要求是否与他的实际相吻合,若是超过了孩子或者你的原则,如小孩要的玩具越来越贵重,就不能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家长会说,那孩子不停哭闹,吵的人很烦,这时候,我没有办法,就就满足他。这是很多家长都有的经历,记住,这样做就相当于告诉孩子,只要你闹,妈妈就给你买。 告诉孩子一些规则,而且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不要企图用规则控制约束孩子,更不能希望规则就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规则一开始,孩子不会明白,所以家长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孩子理解其中的意义。 我们可以给孩子订规则,但最好不要随意改变规则,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学上有这样一种说法:不给儿童建立规则就是暴力。因为没有规则的话,那么,比儿童强大的人就会很自然地把所有的“支配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给孩子的规则是晚上可以看1个小时电视,实际上,这条规则不光制约着孩子,同时也制约了我们大人。倘若我们没有给孩子建立这种规则,那么,很可能孩子能否看电视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情绪:孩子表现好了,我们高兴了,孩子就能多看一会儿;不高兴了,说不定孩子今天晚上就不能看。

用爱心去严格管理班级 (1)

用爱心去严格管理班级 前不久,有位老师问我:“对学生凶还是不凶呢?”确实,这是一个困扰与矛盾,曾经也让我苦苦思索,今天来探讨一下班级管理中的严和爱。 勿庸置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前提,如果能够与学生以心换心,以诚对诚,用爱滋润学生心田,一定能赢得学生永远的尊敬和爱戴。有时班主任一句细心的话语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这都突出了严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曾经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对于学生苛求有加,包容不足。同时,也把严误解成体罚和变相体罚,让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到创伤,心里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老师为仇人,谈老师而色变”的尴尬局面。 因此,唯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当的严,做到爱中有言,严中有爱,真正让班主任成为一个“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学生,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有耐心去雕塑每一个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对这一部分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心。于是我在放学后特地将那些学生请到我房间来进行辅导,让它们自己学会板书,遇到其他老师到我房间时,当众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们惊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上课认真了,不再病恹恹了,违纪现象少了,并且主动问我问题了。一段时间后,成绩自然而然提高不少,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才发现,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上,对某些总是受漠视的学生,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特别关照他,他会感激涕零,发奋读书,这时我们可以持续关照他,而当他表现不好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疏远他,并且让他感觉到老师这是对他的惩罚,对他再次违纪的愤怒。这时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向你道歉,只有让学生时时感到你的关心,你的存在,让他们觉得做得不好有可能失去你的友好。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它,关心他,为她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地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在现实中,我们见过为救学生奋不顾身地牺牲自己,为接济学生甘愿苦守清贫的伟大师爱。但我们在座各位的爱,更多的是体现在看似琐碎的平凡小事中,在学生成功时,一个赞许的目光,失败时一个鼓励的眼神,有困难时及时帮助,有困惑时细心开导,这都是班主任对学生爱的体现。我相信,有了爱,便会有一切。但爱的同时必须用严做保障。前面提到过,严师出高徒,自然,教师有威信,学生便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劝导,令工作事半功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

班主任管理班级要严而有度

班级管理班主任要严而有度 资料链接——“坏习惯有一种惰性,非严格要求不能矫正;好习观不易接受,非严格要求难以形成”. 资料链接——表扬与批评是一对形影相随地孪生姐妹.只有表扬,没有批评,那是达不到预期地教育目地地.没有批评就没有是非,没有表扬就失去榜样.二者合理配合,当扬则扬,当抑则抑,时而扬中有抑时而抑中有扬,才能相得益彰. 资料链接——没有惩罚地教育是不完整地教育,爱与惩罚有如钱币地两个方面,二者地结合,才是世界上比较完善地教育. 资料链接——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后期研究惩罚时指出:“在一些例外地情况下,运用惩罚更有效”. 资料链接——詹姆斯.多部森说:许多犯罪地人,正是教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止学生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行动地后果. 资料链接——马卡连柯说:凡是需要惩罚地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罚,在必须惩罚地情况下,惩罚不仅仅是一种权力,而且是一种义务. 资料链接——惩罚是必要地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再也不肯下来.可那木马不是为了出售,只是商店地一个陈设.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还是不听说带他吃肯德基,依然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望,总之一个态度,就是不听.当时形成了一个僵局,最后一个店员说:“百货商店特聘地儿童心理学家正好在,我们让他下来想想办法?”专家从楼上下来,问明原由,轻轻地走到孩子身边,附耳说了一句话,孩子像触电一样,连忙下来,牵着母亲地手仓皇离去. 事后有人问专家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专家说:“我说地是‘你要是不下马,我打碎你地脑壳!’” 专家不愧是专家,所实行地方法地确是立竿见影.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惩戒是必要地.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地地方越多,受尊敬地程度就越高.”让人无知无畏地教育是失败地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人才地培养需要长期地艰苦努力.树不修,不成梁,人不管,不成材,爱学生不是无原则地,爱而不严只会害了学生,因此,做为班主任要对学生各方面进行严格要求. 俗话说得好:“教不严,师之惰”.严是有标准地严,是在一定范围内地严,是符合教育规律地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地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地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地严.教师对学生地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地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地甘露. 当前班主任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老师对“严”地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地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地泥坑,学生地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地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地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地隐性扼杀.所以做好班主任工作: 、把握一个“严”字,讲究一个艺“字” 在“严”上应该做到:⑴、严而不厉⑵、严而有格⑶严而有方⑷严而有章⑸严而有理⑹严而有序⑺严而有情⑻严而有爱 在“艺”上,注意批评和惩罚地技巧. ①实施“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又是一种教育技巧.教师隐蔽教育意图,是实现教

班级管理严爱有度的技巧 刘浩

班级管理严爱有度的技巧刘浩 发表时间:2017-03-25T12:41:20.5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2期作者:刘浩[导读] 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山东省栖霞市桃村中学265301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集体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 1.严而有理,理而有情 当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此时首先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如何做好后期的引导工作。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 2.严而透情 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要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 首先,作为班主任要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在各方面注意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遇顺境不骄傲,遇逆境不消沉,乐观开朗;在学生面前表现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迎接晨起的朝霞。教师的行为规范直接影响到学生。一直以来,我习惯性地进到教室,放下东西便擦讲台桌,整理好讲台桌上的粉笔和板擦,这些都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的课桌椅排列整齐,书桌排列整齐)。 二、爱的教育 1.爱要不宠 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如果犯错误的学生中有班干部,因为这样,在处理时就轻描淡写,姑且不说班组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此时班干就会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3.爱要可感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我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总以商量的口气,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我知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自尊心,有时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要正确引导,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不要为此去处罚他们。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 4.爱要得法。 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我们承认:教师也是人,应当有其纯正私人的生活空间,不可能彻底向他人开放,哪怕是十分亲近的朋友。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二是晨间接触。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晨练,一起打扫卫生包干区,在这一时段与学生交流,效果往往极佳。三是课余接触。即利用课余时间随意地、放松地与学生聊天、谈心、娱乐。这时候,师生平等气氛往往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时机讲真话、表真情。四是放学路上接触。师生推着自行车,一起走出校门,同行一段路,边蹬车边闲谈,会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五是兴趣接触。即利用师生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接触机会。比如都喜欢集邮,都喜欢某项体育活动,师生双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沟通的欲望强烈。利用这种“优势”接触部分学生,得到的真实信息往往最多。

对待学生要宽严结合,更要严爱有度

对待学生要宽严结合,更要严爱有度 我在大学读书时,我们中文系的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最松,因而冬天很少有中文系的学生上早操,与之相反,政史系的老师要求最严,每天早操都点名,因此,政史系的学生是全校出操率最高的。人天生就有惰性,成人尚需压力,需要严格对待,学生作为未成年人,当然更是这样了。 在成年人的朋友圈里,谁大惊小怪的不好说话,别人对他就格外小心一点,生怕触了霉头挨抱怨。对学生来说,哪位老师要求严格不好说话,面对这样的老师,那他们也就一定小心得多。 本人执教二十多年,怎样的严师都见过或听过。原来我就有一位同事,他是出了名的严格,学生做错了作业,或者考试不及格,他定要学生抄写一百遍;我的另一位同事,他发下的试题卷,只要学生未按要求做完,他会毫不留情地撕光发给该生的所有试卷。从前学生多,特兴统考比各科平均分,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一位特严厉的老师在统考中,他所授学科的平均分是处于中下等的。俗话说:桑树苗要从小育。自然把学生比作树苗,当我们老师遇到了天然的、弯子比较大的树苗,你不严格要求———把它捆绑在直棍上,它又怎么会自然变直? 说了半天,你们别以为我是无比欣赏严师的,其实,我深知:棍棒下不可能出牛顿。我们提倡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我们极力反对一味蛮干的老师。从前我镇有所小学,升初中时,高分学生全来自那所学

校,但三年下来,中考能考出高分或考上中专的,却再不是当初那些高分学生。那所采用高压手段的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被我们戏称为“打了强的松”((一种激素)。这个事例明确告诉我们:过于严格地对待学生,也许能出一些善考的学生,但无法出一些富有潜力和创造性的学生。 此外,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也是要区别对待的。学生刚入小学,对学校陌生,对老师陌生,对学习无兴趣,他们更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引导,相对于初中、高中的学生,整个小学阶段,只要我们小学老师能严爱有度就好。而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他们的逆反心理越来越强,教师要特别注重,针对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的管教方式。最近几年发生过初高中学生自杀及杀死老师等恶性事件,在我们倍感痛心的同时,也该反思一下,是否与我们教师管教学生缺乏灵活性、针对性有关呢?在中学老师的心里永远要有一本账,谁属核桃要砸着吃,谁又是一头顺毛驴---只服哄,绝不能是本糊涂账。 我虽为教师,但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我自身的体验是这样的:我最不喜欢那些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的老师,只喜欢那些春风化雨般地对待我的老师。我在当学生时,自尊心特别强,如果哪位老师不注意我的感受,对我动辄训斥,我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反感和敌对情绪。相反,如果在我有点差错的时候,老师也能以亲切、平等甚至幽默的口吻心平气和地指出来,我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欲要“投桃报李”的感动,我会把对老师的喜爱迁移到老师所教的课程上。在我整个求学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

“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爱 内容摘要:俗话说:“严是爱,宽是害”。然而,许多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宽”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宽得过份,听之任之,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本文认为,“严”未必是爱,“宽”也未必是害。只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严”和适度的“宽”,做到“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关键词:“严而有格”“宽而有度”溺爱严厉 正文: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由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严而有格,宽而有度”,严宽结合总相宜。 一、“严”而有格 严和爱是辩证统一的,因爱而生严,严中显现爱,但凡事都得讲究个“度”。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片面的理解“严

师出高徒”这句古训,用过激的方法去处理一个问题,教学中过份严厉地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要求一切都很完美、一切要如自己所愿,“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有伤学生尊严的手段。这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特殊情绪,也会因此以消极的态度来对抗老师。严厉有余而宽爱不足,在他们那里,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教师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敌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为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使学生理解到教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 2、“严”不出格。“格”就是范围、分寸。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既要触及到学生的灵魂,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与心

班级管理中爱与严的关系

班级管理中爱与严的关系 教育需要“爱”,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教育需不需要“严”,向来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下面就谈谈我对“爱”与“严”的认识。 1 我们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石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做为知心朋友,有什么心事就会向你诉说,让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正面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不断发扬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克服缺点和不足,在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的学生,会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爱是顺利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个关系的双方都是人,情感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爱是情感中最积极的一种态度,是人性本善的体现。要想了解和研究学生,首先就要热爱学生、信任学生,这也是教师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作为班主任就是用自己的爱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传递,使每一名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去争取更大的进步。 热爱全体学生。由于教育对象的众多,在教育过程中,多数的班主任只注重抓两头、促中间。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好的学生获得了教师更多的爱,大部分学生被遗忘,他们成了不大看到的一角,给他们带来一种失落感。为此,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全身心的投入,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让班主任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让师爱成为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和黏合剂。班主任平时管理班级,做到兼顾全体对象,长期如此让学生在认识上形成一种习惯后,在行动上表现为:不论班主任老师在与不在,在没有老师督促的情况下,大部分同学都会自觉的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视为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尽职尽责、有条不紊、相互帮助、共同勉励。 感化特殊学生。教育学生,惟有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我任课的一个班上有个调皮的学生,上课爱讲话,爱耍小聪明,我行我素,放学以及周末时间常常去网吧,经常忘做作业或干脆抄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也总爱在我的课上捣乱或请假。在一次期考中,他的分数排到了班级后几位。后来我从他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原来这个学生的父母不在身边,一直和外公一起住。由于父母忙于工作,也比较少管教他。于是我就和班主任商量利用课下时间,通过短信或QQ与他交流。经过几次沟通,他慢慢地改变了,开始听老师的话,行为有很大的改观,作业情况好多了,人也打起精神来了。 2 我们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因为严是教育的具体表现与必要手段

爱而有度 严而有格

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姓名:胡颂留 单位:刘畈乡青坪小学这件事以生在上学期期末学生考试后返校的当天,我们班的王锋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我在为他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心里惆怅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班级里马上就要评三好生了,以他的表现,在学生心目中,他是一个不遵守纪律,我行我素,喜欢玩闹的孩子。事情果然不出我所料,在评选中他落选了。我只好把他评为学习标兵,可谁都知道,三好生的荣誉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是多么重要。但当时,我没有及时与他沟通和交流,当学校开完会后,学生就陆续回到了家,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好,是胡老师吗?”一个家长问道。我说:“是,请问有事吗?”他说:“我是王锋的家长,他刚一回来,就大哭起来,我问了大半天,他才悲伤地说他没有得到三好生。”我一听,心里一震此时的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感受,我来不及细想,就把责任推到了学生的身上。和他家长说道,由于他平时上课不遵纪律,爱和他人随便讲话,有时还随便下位,课间喜欢玩闹,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还不符合三好生的标准,希望他下次努力,再争取三好生。事后我扪心自问:这位成绩优异的学生没有被评上三好生全是他的原因吗?既然作为老师的我早就知道他身上的这些缺点,为什么就没有很好地去教育他呢?我又应该怎样教育和帮助他呢?我思索后认为:

一、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严格要求 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犯了同样的错误,我们教师总是会有所区别的对待犯错误的学生。如果是后进生,轻则训斥一顿,重则请家长,而对于好学生则轻描淡写,说一说而已。正如马卡连柯所说:“如果没有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师要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格,让学生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在这种环境下,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不能因为成绩好就去袒护他,包庇他,而要用实际行动去爱,但面对各种因素,我们必须做到对学生的爱要一视同仁。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决不能随便放过,要帮助他们究其病因,以便彻底杜绝,如王锋这位学生,在学习上根本不用老师去操心,恰恰是他的言行和不良习惯需要老师的不断帮助。我们要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严格要求,让他自己知道做错了,要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就必须改掉这些坏毛病,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增强改掉缺点的信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二、正确评价、鼓励学生 教师经常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的评价要公正,只有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才能使学生信服,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愿望。因此在教育中力求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对成绩好的学生不护短,对学习差的学生不歧视,注意发现优生的不足,防微杜渐;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并使之发扬光大。如大扫除中有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劳动表现积极,不怕脏、不怕累,争做重活,而有些所谓的好学生却怕脏怕累,在一旁混混。因此在完成任何一件事情后,都要给予客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班级管理中的严与爱 文/宋卫 前不久,有位老师问我:“对学生凶还是不凶呢?”确实,这是一个困扰与矛盾,曾经也让我苦苦思索,今天来探讨一下班级管理中的严和爱。 勿庸置疑,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是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前提,如果能够与学生以心换心,以诚对诚,用爱滋润学生心田,一定能赢得学生永远的尊敬和爱戴。有时班主任一句细心的话语就能改变学生的一生,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一个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

这都突出了严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曾经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史中,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对于学生苛求有加,包容不足。同时,也把严误解成体罚和变相体罚,让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到创伤,心里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老师为仇人,谈老师而色变”的尴尬局面。 因此,唯有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当的严,做到爱中有言,严中有爱,真正让班主任成为一个“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爱学生,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有耐心去雕塑每一个学生。刚当班主任时,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才能让他们热爱学习,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教师告诉我,对这一部分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心。于是我在放学后特地将那些学生请

到我房间来进行辅导,让它们自己学会板书,遇到其他老师到我房间时,当众表扬他们。慢慢地,让人们惊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学生上课认真了,不再病恹恹了,违纪现象少了,并且主动问我问题了。一段时间后,成绩自然而然提高不少,看到他们的进步,我才发现,主动关心和爱护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事实上,对某些总是受漠视的学生,如果我们班主任老师特别关照他,他会感激涕零,发奋读书,这时我们可以持续关照他,而当他表现不好时,我们就可以适当疏远他,并且让他感觉到老师这是对他的惩罚,对他再次违纪的愤怒。这时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主动向你道歉,只有让学生时时感到你的关心,你的存在,让他们觉得做得不好有可能失去你的友好。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它,关心他,为她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地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

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读胡适《我的母亲》有感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母亲。”——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的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语,那种对母亲刻骨铭心的真情流露,一直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一气读罢胡适的《我的母亲》,我也不禁潸然泪下,深感它对每一个已为人父母的,还是那些即将为人父母的,或是那些将来为人父母的,都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胡适的母亲和胡适用他们的真爱和真情诠释了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用真爱换取真情的一生。 胡适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用那瘦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在家里,母亲一人担当起了慈母和严父两个角色——既要把母爱倾注给孩子,让他们感受家的温馨,又要严格管束孩子,让他们学会怎样去做人。事实证明,胡母的慈爱和严厉,实践了她作为家长的职责,也赢得了孩子对她的尊敬,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她肃然起敬,同时我们从中也悟到了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的,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明确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改革教育应从家庭着手”、“家长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系统工程早已开始全面实施。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现代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光荣的传统,孟母、岳母教育子女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教育实实在在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爱而无度,严而无格。对孩子的“溺爱”“宠爱”,使孩子从小失去了在艰苦环境和挫折中磨练的机会,形成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另外“棍棒教育”、“恨铁不成钢”,过高期望成泡影,使不少家长失去了教育方向,一种“看不见的灾难”,严重的扭曲了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种种迹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孟母”“岳母”“胡母”的出现,让更多的孩子在健康的家庭教育中得到真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是这样说到他的既是慈母又是严父的母亲的:她每天催我早起、早学,要我学父亲做一个完全的人;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在我犯错时,无论怎样重罚,母亲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母亲很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胡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的理念和做人原则堪称先进,母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了胡适的一生,母亲的人格魅力使胡适成为了一个大度、大气、大智的一代名人,胡母用真爱换得了胡适的真情。在这里,我期待着更多的“胡适现象”的出现,我更期待着成功的家庭教育不断出现新热点、新气象、新模版,我真切希望“岳母”“胡母”的故事催生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好家长的成长、成熟、成功。 转眼间,我们离开《我的母亲》所记载的那个年代已经很久了,但是"爱"这种教育的方式却永远不应该远离我们,特别是教育战线上的工作者,又其是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我们要全身心的去爱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为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而欣慰,用爱的泉水去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孩子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自由,健康的成长! 《我的母亲》中,把爱比成很多,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已经完成了对于爱的思考——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能缺少的。真情需要付出,真爱必有回报,有情的日子才是好日子,有爱的生活才是好生活。胡适用心、用情表露了自己对母亲的真情、真爱,同时他的作品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唯有真爱才能换来真情。愿全天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从胡适母亲教育子女的启示中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真爱等于爱而有度,严而有格。

谈班级管理中的“严” 与“爱”

谈班级管理中的“严” 与“爱” 发表时间:2010-01-21T15:41:07.090Z 来源:作者:杨军政 [导读] 谈班级管理中的“严” 与“爱” 杨军政 (武山县金华九年制学校,甘肃 武山 741314) 摘 要: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严格管理,教育学生以及爱学生成为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C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1 作为一名称职的班主任,不仅要能出色地教学,还要有良好的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工作和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和组织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我就班主任该如何管理学生谈谈看法。 1 严格管理,教育学生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他们将“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必荡然无存,也不属于“严是爱”的范畴,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1]。 真正的严应该是:严而不厉,严而有格。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不能简单、草率地批评完事, 而要采用不同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也能遵守各项制度,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害怕之至[2]。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身心受创,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总会有缺点、会犯错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严”不是苛刻、死板,而是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 对其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应该做到: 1、严而有理。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时,班主任应该及时深入班级学生中了解、摸清情况, 分清对错和利害,抓住要点,开展切实的教育。 2、严而有情。在教育中要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爱护他、帮助他。具体对学生开展教育时,班主任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变发怒为宽容、变训斥为劝慰、变罚站为请坐、变冷漠为热情[3]。 3、严而垂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班主任学有所长、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 2 爱学生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 教育更不能没有爱, 夏丏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师爱生是天职。学生渴望得到班主任的爱,因此,班主任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获得成功。”[4]班主任的爱既应如“随风潜入夜”般地入微体察,又应如“润物细无声”般地循循善诱。班主任既要关爱学生,又不能“偏爱”、“私爱”、“蛮爱”。学生会因班主任的亲切、仁爱、公正,向班主任袒露思想,这样班主任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以便对症下药,开展教育工作。 2.1把握爱的尺度,爱而不宠 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而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及身体状况等。“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 2.2 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一样,同样来学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班主任对学生应该一视同仁,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后进生,当他们感受到了班主任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时,就会感觉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进而相信班主任,愿意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听从班主任的教育。 班级管理重在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青少年正处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多发期,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急躁、冲动。如果班主任以讽刺、挖苦为教育手段,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失去学习兴趣,进而自暴自弃。因此,班主任应关心、体贴学生,对其优点和成绩给予肯定,对其存在的问题要客观地分析。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时, 就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班主任,从感情上缩短与班主任的距离。另一方面,师爱又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桥梁。学生越是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就越会信任班主任,班主任的教育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5]。 2.3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爱。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地帮助,还是严肃地批评甚至是必要地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 学生毕竟是孩子,虽然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总是板着脸去开展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接受,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要求班主任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自己的爱。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拍拍他的肩膀,说句鼓励的话,这就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激发上进心。因此,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要多微笑、多表扬,多一些表现爱心的举动。 总之,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做到严爱统一:对待学生,既要严,又要爱,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严”和“爱”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教育学生的准则。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严师出高徒”,

如何做到班级管理严爱有度

如何做到班级管理严爱有度 发表时间:2018-11-22T11:36:35.6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0期作者:尹善文[导读] 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凤凰台小学265400 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我认为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下面就从我的班主任管理实践出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严的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再优秀的学生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但“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我是这样来理解“严”的。 1.严而有理,理而有情。当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出现矛盾时,此时首先要求班主任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择优选择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如何做好后期的引导工作。作为班主任,平时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而在处理师生关系问题上,则应该学会理解老师。其具体的做法是“心理换位”,把自己当作老师,学着用老师的观点去分析看待问题,从老师的工作性质、工作目标出发,来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这样,许多矛盾便会被化解、消散了。 2.严而透情。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学生犯了错误,肯定害怕、担心,甚至有学生会想看你能把我怎样。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那么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 3.严而垂范。首先,作为班主任要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在各方面注意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学生,遇顺境不骄傲,遇逆境不消沉,乐观开朗;在学生面前表现对人生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乐观向上、心胸豁达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迎接晨起的朝霞。 二、爱的教育 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 1.爱要不宠。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这就是在“严”的前提下的真正的爱。如果犯错误的学生中有班干部,因为这样,在处理时就轻描淡写,姑且不说班组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此时班干就会认为犯了错误还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要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 有的学生不听话,影响了班级的声誉,甚至和你顶过嘴,伤了你的心。但作为教师你能因为这些事而对学生耿耿于怀、心存芥蒂吗?你不能!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成绩不好,不属于所谓的升学“砝码”,但你能为了追求单纯的“质优”而忽视他们吗?你也不能!再换个角度想想,假如你是家长,你万一有这么样一个孩子,你难道希望老师就像上面所说,不管不问吗?你打破头都不愿意,你甚至会大骂这样的老师!所以,只要我们以一颗真心去对待学生,真正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要求呵护他,在他们心中尤其在后进生心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然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 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总以商量的口气,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自尊心,有时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要正确引导,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不要为此去处罚他们。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 4.爱要得法。在这一点上我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段或以特定的方式接触学生,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一是教师要鼓励学生随时随地“找上门来”,特别要重视将家庭向学生开放。因为如果学生主动走进教师的家门,就意味着对教师的莫大信任。如果教师出于怕麻烦,生怕学生的造访干扰了家庭生活的宁静,有意无意地将学生拒于家门之外,实际上就堵死了一条最有效的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当然,教师应当有其纯正私人的生活空间,但是,如果向学生公开一个大体的可开放时段,这总还是不难做到的。二是晨间接触。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晨练,一起打扫卫生包干区,在这一时段与学生交流,效果往往极佳。三是课余接触。即利用课余时间随意地、放松地与学生聊天、谈心、娱乐。这时候,师生平等气氛往往显得很自然,学生也愿意选择这样的时机讲真话、表真情。四是放学路上接触。师生推着自行车,一起走出校门,同行一段路,边蹬车边闲谈,会使人感到格外亲切。五是兴趣接触。即利用师生相同的兴趣爱好寻求接触机会。比如都喜欢集邮,都喜欢某项体育活动,师生双方容易产生共同语言,沟通的欲望强烈。利用这种“优势”接触部分学生,得到的真实信息往往最多。 总之,对学生的教育,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