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八章第二节油脂.

合集下载

初中生活中的化学油脂教案

初中生活中的化学油脂教案

初中生活中的化学油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油脂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掌握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能够简单描述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
1. 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三、教学难点:
1. 油脂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
2. 对不同类型的油脂进行分类和区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食用油和黄油等油脂产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征求学生对油脂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活动:
(1)学习油脂的定义和分类: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油脂,以及油脂的分类方式。

(2)探究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食品中的油脂成分,并讨论油脂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用途。

(3)了解油脂的结构和性质: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等方式,展示油脂的分子结构和性质,让学生理解油脂的特点和作用。

3. 拓展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与油脂相关的实验和练习,加深对油脂的认识和理解。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和疑惑,让整个教学过程有所收获。

五、课后作业:
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油脂的知识;
2. 完成一些与油脂相关的实验或练习;
3.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中的油脂相关知识,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油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对油脂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油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它们在生活中起到了很多重要的作用,包括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调节体温等。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描述它们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讨论,即合成和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油脂的合成过程。

油脂的合成通常是通过酯化反应来实现的。

酯化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反应,将甘油和脂肪酸反应生成酯。

在这个反应中,甘油的三个羟基与三个脂肪酸分子中的羧基发生酯键的形成,同时生成三分子的水作为副产物。

这个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甘油 + 3脂肪酸→ 3酯 + 3水这个方程式中的甘油和脂肪酸是反应物,生成的酯和水是产物。

通过这个反应,我们可以合成不同种类的油脂,如植物油、动物油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油脂的分解过程。

油脂的分解通常是通过加热和水解反应来实现的。

加热可以使油脂中的酯键断裂,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水解反应是一种酸催化的反应,将油脂中的酯键断裂,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这个反应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酯 + 水→ 甘油 + 脂肪酸这个方程式中的酯是油脂分子,生成的甘油和脂肪酸是产物。

通过这个反应,我们可以将油脂分解为其组成的甘油和脂肪酸。

总结起来,油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用酯化反应和水解反应来描述它们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在酯化反应中,甘油和脂肪酸反应生成酯和水。

在水解反应中,酯和水反应生成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反应在生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合成各种种类的油脂,还可以将油脂分解为其组成的甘油和脂肪酸。

油脂在人类的饮食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重要的能量来源,每克油脂可以提供9千卡的能量。

此外,油脂还可以帮助维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保护内脏器官,调节体温等。

油脂还是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和K)的重要来源。

然而,油脂的摄入也需要适度。

过多的摄入油脂会导致体重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需要合理控制油脂的摄入量,选择健康的油脂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掌握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和作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难点:1. 油脂的分类和性质。

2. 油脂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油脂?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接触和使用油脂?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油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我们在生活中通过食用各种食物摄入油脂。

二、学习油脂的定义、分类和性质(15分钟)1. 油脂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2. 油脂的分类:介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以及相应的油脂产品,如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

3. 油脂的性质:讲解油脂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和化学性质(如氧化性、氢化性)。

三、学习油脂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提取法:介绍从动植物体内提取油脂的方法,如压榨法、蒸馏法等。

2. 合成法:讲解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油脂的方法,如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四、学习油脂的用途(10分钟)1. 食用用途:介绍油脂在烹饪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食用油、烘焙油脂等。

2. 非食用用途:讲解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妆品、润滑剂等。

五、生活应用与健康(10分钟)1. 分析生活中油脂的摄入:引导学生了解日常饮食中油脂的来源和摄入量。

2. 油脂与健康:讲解油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适量摄入有益于人体,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学生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自尝试制备油脂。

2. 开展课后调查,了解生活中油脂的摄入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油脂在生活中的摄入和健康影响。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糖类 油脂-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 糖类 油脂-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食物富含油脂的是()A.鸡蛋B.白菜C.豆油D.馒头【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

【解答】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B、白菜中富含维生素,选项错误;C、豆油中富含油脂,选项正确;D、馒头中主要含有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题】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闽南特色粽子的主要原料为大米、肉、海蛎干、食盐,主要原料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A.肉B.大米C.食盐D.海蛎干【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食物来源。

【解答】A、肉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项正确;C、食盐中主要含有氯化钠,氯化钠属于无机盐,不是糖类物质,选项错误;D、海蛎干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

故选B。

3.【答题】下列物质中,不能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是()A.淀粉B.油脂C.葡萄糖D.食盐【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和作用。

【解答】葡萄糖、油脂、葡萄糖在人体中均能产生能量;人体中的氯化钠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液中,不能产生能量。

故选D。

4.【答题】2016年5月31日,冰城美食狂欢节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开幕。

下列特色美食中富含糖类和油脂的是()A. B.C.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食物来源。

【解答】A、烤大虾富含蛋白质,错误;B、奶油富含油脂,玉米富含糖类,正确;C、什锦水果富含维生素,错误;D、烤蒜苔羊排属于动物肌肉富含蛋白质错误。

故选B。

5.【答题】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0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的含量减少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减小【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葡萄糖的认识。

油脂初中化学教案

油脂初中化学教案

油脂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3. 探讨油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油脂在生活中的作用。

2. 油脂的应用范围。

教学准备:1. 课件或教学板书。

2. 示范用的油脂样品。

3. 汇总了解油脂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油脂的应用,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中含有油脂,引发学生对油脂的兴趣。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 讲解油脂的定义和分类。

2. 展示不同种类的油脂样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

三、性质和应用(15分钟)1. 分析油脂的性质,如易燃性、密度等。

2. 探讨油脂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食用油的烹饪、润滑油的机械加工等。

四、实例讨论(15分钟)根据所学知识,让学生分组讨论油脂在某个具体场景中的应用,如化妆品中的油脂成分。

五、扩展延伸(10分钟)学生自主探索油脂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等。

六、总结复习(5分钟)总结油脂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强化学生对油脂知识的掌握。

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油脂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小论文。

2. 观察身边的物品,找出含有油脂成分的产品,并做简单的分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油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油脂的应用领域也有了更广泛的认识。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讨论和自主探索,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

油脂教案初中化学年级:初中课时:1 课时教材:初中化学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掌握油脂的生产和用途3. 能够判断油脂的质量和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学重点: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教学难点:1. 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2. 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教具准备:1. 幻灯片2. 油脂样品3. 实验仪器材料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油脂的话题,让学生思考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定义以及常见的食用油脂和工业用油脂。

二、讲解(15分钟)1. 油脂的性质和组成:通过幻灯片展示,讲解油脂主要由三酸甘油脂组成,具有疏水性和不溶于水的特点。

2. 油脂的生产和用途:介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常见的用途,如食用油和工业用油。

3. 油脂的质量评价:教学如何判断油脂的质量,包括外观、气味、口感等方面。

三、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对不同油脂样品的观察、闻味、尝试等方式,让学生实际了解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

四、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适合的油脂,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和保存油脂。

五、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油脂的使用和选择。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一种油脂的生产过程和用途,并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油脂的质量评价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油脂的重要性和用途。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案例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油脂的相关知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说课稿:8.2糖类油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说课稿:8.2糖类油脂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食品中的糖类和油脂含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设计有趣的实验,如油脂的皂化反应,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体验。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糖类和油脂的性质和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糖类和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糖类和油脂的分类、性质和作用。
(2)掌握糖类和油脂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些前置知识或技能,如对有机化合物的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对于糖类和油脂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可能混淆不同类型糖类和油脂之间的区别;对于糖类和油脂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可能缺乏实际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此外,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化学概念和反应机理,学生可能感到难以理解。
4.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5.设置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探究式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和分工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理论体系,同时发展学生的社会性技能。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油脂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甘油和脂肪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

油脂主要包括动物油脂和植物油脂两大类。

动物油脂主要由动物体内脂肪组织中提取得到,如动物内脏、皮肤等,常见的有牛油、猪油等。

植物油脂则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等部位获取,如花生油、大豆油等。

油脂在食品、化妆品、工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甘油的生成和酯化反应。

首先是甘油的生成,甘油是油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由一种三羟基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

酯化反应是一种醇和酸反应生成酯的化学反应。

在油脂的合成过程中,甘油是通过甘油合成酶催化的。

甘油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3H8O3 + 3O2 → 3CO2 + 4H2O甘油的生成通常是通过脂肪酸的酯化反应来完成的。

脂肪酸是一种长链碳酸,常见的脂肪酸有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的碳链上没有双键,不饱和脂肪酸则含有一个或多个双键。

脂肪酸在甘油的酯化反应中,其中一个羟基与脂肪酸中的一个羧基反应,形成脂肪酸酯。

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3H8O3 + 3C17H35COOH → C3H5(C17H35COO)3 + 3H2O其中,C3H8O3代表甘油,C17H35COOH代表脂肪酸,C3H5(C17H35COO)3代表脂肪酸酯。

油脂的化学方程式描述了油脂的合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甘油和脂肪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油脂。

这个过程是通过甘油合成酶催化的,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如适宜的温度、压力和酸碱度等。

油脂的合成过程是复杂的,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催化剂来完成。

油脂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食用油、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洗涤剂、润滑剂等。

油脂在食品加工中常用作烹调油,可以提供食物的口感和风味,增加食品的可口性。

油脂还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如乳化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可以改善食品的质地和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在化妆品中,油脂可以用作乳化剂、稳定剂、润肤剂等,可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保持肌肤的湿润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油脂的酸败
• 油脂长期贮存,由于受到光、热、空气中的氧气 和微生物的作用,会逐渐产生一种令人不愉快的 气味,其酸度也明显增大,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 酸败。 • 油脂酸败的化学过程比较复杂,引起算矮的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油脂组成中的不饱和脂 肪酸的碳碳双键被空气中的氧所氧化,生成分子 量较低的醛和羧酸等复杂混合物,油脂酸败所剩 的不愉快其为主要来自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低级醛 和羧酸。二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使油脂水解, 病进一步生成低级酮或羧酸。
3.用于制作肥皂。
• 2.合成洗涤剂与肥皂的比较 (1)肥皂不适合在硬水中使用,而洗涤 剂使用不受限制; (2)合成洗涤剂洗涤能力强,可以用于 机洗; (3)合成洗涤剂的原料便宜。 (4)合成洗涤剂的危害:由于其稳定性, 在自然界中不易被细菌分解,造成水体污 染。尤其含磷洗涤剂造成水体富营养。
2、加成反应

C17H35COOCH2
硬脂酸甘油酯(脂肪)
CH2OH CHOH
3C17H35COONa +
硬脂酸钠
CH2OH
甘油
2. 制肥皂的简单流程:
2. 制肥皂的简单流程:
脂肪、植物油 加热 NaOH、H2O
高级脂肪酸钠
甘油

加NaCl细粒搅拌
盐析、静置
上层: 高级脂肪酸钠 取出、加填充剂、
过滤、干燥、成型 蒸馏
• 油脂的酸败降低了油脂的实用价值。种子 中的油脂发生酸败会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芽 率。为了防止油脂酸败,应将油脂保存在 密闭容器里,并置于阴凉、干燥和避光处。 或者加入少量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芝麻 酚等。
小结: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兼有烯烃和酯的性质) (1)水解反应
(2)加成反应 制肥皂
2)按油脂分子中烃基(R表示)是否相同分
【说明】 R可以是饱和的烃基也可以是不饱和的烃基
单甘油酯(R1 R2 R3相同) 混甘油酯(R1R2 R3不相同)
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 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同一分子中的R1,R2,R3不同 二是天然油脂由不同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油脂的饱和程度对其熔点的影响: 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高, 呈固态;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形成的甘油脂熔点较低 ,呈液态。
1. 水解反应 • 油脂在酸、碱或酶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生成甘油和高级脂 肪酸,反应时可逆的。而在碱性条件下的 水解,则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水解 能进行彻底,反应时不可逆的。
肥皂
1.肥皂的制取的原理 (皂化反应)
C17H35COOCH2 C17H35COOCH + 3NaOH
(油脂的硬化) 1.油脂的氢化
C17H33
C17H33
C17H33
O C O CH2 O C O CH + O C O CH2
C17H35
3H2 催化剂
加压、加热 C17H35
C17H35
O C O CH2 O C O CH O C O CH2
油酸甘油酯 (油)
硬脂酸甘油酯 (脂肪)
• (1)油脂氢化得到的硬化油, 就是人造脂肪,也叫硬化油; • (2)硬化油性质稳定,不易变 质(为什么?); • (3)硬化油便于运输; • (4)用于制肥皂、脂肪酸、甘 油、人造奶油等的原料。
油脂
油: 植物油脂,常温通常呈液态
油脂的分类
1.植物油脂呈液态,称为油油 2.如:菜籽油、油 脂
花生油、豆油、棉 籽油 脂
1.动物油脂呈固 态,称脂肪 2.如:猪油、牛油
属 于 酯 类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R1COOCH2 R2COOCH R3COOCH2
(R1 R2 R3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 同,可以是饱和的、也可以是 不饱和的)
二、油脂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纯净的油脂无色、无味、无嗅。密度比水 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油脂本身就 是一种较好的溶剂。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 高,形成的油脂的熔点越高。天然油脂因含有 脂溶性色素和其他杂志而有一定的色泽和气味 。由于油脂是混合物,所以油脂没有固定的熔 点和沸点,但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范围。 2. 化学性质 油脂属于酯,回忆乙酸乙酯能否发 生水解?进而推酯可否发生水解
1.油脂的定义: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2. 油脂的分类 R1 R2 R3 相同——单甘油酯 R1 R2 R3 不同——混甘油酯 天然油脂一般都是混甘油酯,而且天然油 脂一般都是混合物.
3. 油脂的分类 1)按常温下的状态分 油 (常温下呈液态,如植物油脂) 油脂
脂肪 (常温下呈故态,如动物油脂)
肥皂
下层: 甘油、食盐溶液
甘油
3.肥皂的去污原理: (1)亲水基--肥皂结构中- COONa或-COO-是极性基团,极 易溶于水,具有亲水性; (2)憎水基--肥皂结构中的烃基- R,不溶于,但极易溶于有机溶剂, 具有亲油性质; (3)肥皂的去污过程
油脂水解的价值:
1.工业上用油脂水解来制造高级脂肪 酸和甘油; 2.油脂在人体中(在酶作用下)水解, 生成脂肪酸和甘油,被肠壁吸收,作为 人体的营养;
3. 用途 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八章
第二节 油脂
脂肪(动物油脂 固态)
油 ( 植物油脂 液态 )
1. 什么是油脂? 脂肪: 动物油脂,常温通常呈固态 但是它们在成分上都是高级脂肪酸 跟甘油所生成的酯 2. 一个人每日摄油量应为多少吨?
营养学家认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摄 入的油脂量,按热量计算应战总热量的 15%~20%,如一个体重60kg的人,每 日则摄入油脂以60~100g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