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小故事

物理小故事
物理小故事

(一):

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好超过声速,正因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于生活。物理是很搞笑的。

(二):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搞笑的事情。父亲说:“昨日,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最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乾乾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乾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最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三):

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那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样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刻。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因此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透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

计算,他最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焦耳一生都在从事实验研究工作,在电磁学、热学、气体分子动理论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靠自学成为物理学家的。

(四):

在讲电学时,老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电阻,什么是电源吗?”学生回答道:“店主就是商店的老板,店员就是商店的伙计。”牛顿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过了”。学生会感到很简单,紧张的情绪很快就能缓解,继而又会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当中去。

(五):

法拉第

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刻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资料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上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之后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个性有帮忙,一是《大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

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户外,第一次实现了电磁户外向机械户外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之后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最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户外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

(六):

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从小就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爱思考,好提问。据说还在他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父亲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父亲,那马车为什么不走

呢?”父亲说:“它在休息。”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是肚子疼!”还有一次,姨妈给麦克斯韦带来一篮苹果,他一个劲地问:“这苹果为什么是红的?”姨不知道怎样回答

,就叫他去玩吹肥皂泡。谁知他吹肥皂泡的时候,看到肥皂泡上五彩缤纷的颜色,提的问

题反而更多了。上中学的时候,他还提过象“死甲虫为什么不导电”,“活猫和活狗摩擦会生电吗”等问题。父亲很早就教麦克斯韦学几何和代数。上中学以后,课本上的数学知

识麦克斯韦差不多都会了,因此父亲经常给他开“小灶”,让他带一些难题到学校里去做

。每当同学们欢蹦乱跳地玩的时候,麦克斯韦却进入了数学的乐园,他常常一个人躲在

室的角落里,或者独自坐在树荫下,入迷地思考和演算着数学难题。

麦克斯韦主要从事电磁理论、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光学、力学、弹性理论方面的研究。尤其是他建立的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齐来,是19世纪物理学发展的最光辉的成果,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综合之一

(七):

钱学森

在钱学森提出回过后,美国人大为生气,并对他严加看守,甚至施加刑罚。

美国人以前给钱学森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使他一人前往荒无人烟的小岛,用各种各样的刑罚折磨他,据说半年就少了50斤。但是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从未动摇,美国人放出话,只要钱学森愿意留在美国,不回中国,就立刻给予他最优良的设施,比原来更好,更美的生活,给他更大的荣誉。钱学森没有放下。依然意决回国。

钱学森(1911。12。11--)应用力学、航天技术和系统工程科学家。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38年获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职。现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研究员。早年在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的工作。独立研究以及和冯。卡门合作研究提出的许多理论,为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和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回国后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建立和发展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在工程控制论、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许多理论领域都进行过创造性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八):

阿基米德

关于阿基米德,流传着这样一段搞笑的故事。相传叙拉古赫农王让工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假,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既想检验真假,又不能破坏王冠,这个问题不仅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

之后,国王请阿基米德来检验。最初,阿基米德也是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能够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

他经过了进一步的实验以之后到王宫,他把王冠和同等重量的纯金放在盛满水的两个盆里,比较两盆溢出来的水,发现放王冠的盆里溢出来的水比另一盆多。这就说明王冠的体积比相同重量的纯金的体积大,因此证明了王冠里掺进了其他金属。

他是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

(九):

牛顿

他年幼时,曾一面牵牛上山,一面看书,到家后才发觉手里只有一根绳;看书时定时煮鸡蛋结果将表和鸡蛋一齐煮在锅里;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中吃饭,自己却在实验室废寝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来,当朋友把一只鸡吃完,留下一堆骨头在盘中走了以后,牛顿才想起这事,可他看到盘中的骨头后又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没有吃饭,原来我早已吃

过了”。

牛顿不仅仅对于力学,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贡献。在数学方面,他发现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学;在光学方面,进行了太阳光的色散实验,证明了白光是由单色光复合而成的研究了颜色的理论,还发明了反射望远镜。

趣味物理学 读后感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雅·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了。这本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它很经典,读起来更兴趣盎然,如饮甘露,如食甘贻。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宝贝似的亮出一本书,说值得一读。我一看:《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页。细细一看,每一页都有一个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气看了将近100页。 全书大致分为19章,有的章节会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则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地只讲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问题:如十月的铁路有多长?为什么电线在冬天会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天会比冬天长200多米,电线冬天会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甩向太空…… 在读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章尤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觉错觉”这一章。这一章中图片丰富,主要为实验图片。比如有一幅测试错觉的图片,是黑格被白线分开成许多块,结果看时发现白线的交叉点居然有灰点闪现,定睛一看,又不见了。作者还特意提到当时印这一章时,查锌版的人居然让人把白线交叉点上的灰点去掉,正好作者进去,跟他讲明白了才避免一场误会。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它枯燥无味,反而对它爱不释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雅·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了。这本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它很经典,读起来更兴趣盎然,如饮甘露,如食甘贻。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宝贝似的亮出一本书,说值得一读。我一看:《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页。细细一看,每一页都有一个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气看了将近100页。 全书大致分为19章,有的章节会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则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地只讲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问题:如十月的铁路有多长?为什么电线在冬天会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天会比冬天长300多米,电线冬天会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甩向太空…… 在读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章尤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觉错觉”这一章。这一章中图片丰富,主要为实验图片。比如有一幅测试错觉的图片,是黑格被白线分开成许多块,结果看时发现白线的交叉点居然有灰点闪现,定睛一看,又不见了。作者还特意提到当时印这一章时,查锌版的人居然让人把白线交叉点上的灰点去掉,正好作者进去,跟他讲明白了才避免一场误会。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它枯燥无味,反而对它爱不释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

(完整版)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只上了3 个月学, 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 岁的时候, 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 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还有一次,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实在太累了,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发明了电灯.后来,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

物理趣味故事

热岛效应的缓解晴朗无风的夏日,海岛上的地面气温,高于周围海上气温,并因此形成海风环流以及海岛上空的积云对流,这是海洋热岛效应的表现。近年来,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拥塞,大气污染严重,且城市中的建筑大多为石头和混凝土建成,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从而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在缓解热岛效应方面,专家测算,一个中型城市环城绿化带树苗长成浓荫后,绿化带常年涵养水源相当于一座容积为1.14×10m的中型水库,由于水的比热容大,能使城区夏季高温下降1℃以上,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热岛效应”。水库的建立,水的增加,而水的比热容大,在同样受冷受热时温度变化较小,从而使夏天的温度不会升得比过去高,冬天的温度不会下降的比过去低,使温度保持相对稳定,从而水库成为一个巨大的“天然空调”。 二冲程 是指在两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期间曲轴旋转一圈。首先,当活塞在下止点时,进、排气口都开启,新鲜充量由进气口充入气缸,并扫除气缸内的废气,使之从排气口排出;随后活塞上行,将进、排气口均关闭,气缸内充量开始受到压缩,直至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点火或喷油,使气缸内可燃混合气燃烧;然后气缸内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行作功;当活塞下行使排气口开启时,废气即由此排出活塞继续下行至下止点,即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多级火箭 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火箭组合成的火箭。有串联、并联和串并混合三种组合方式。采用多级火箭能增加射程,提高有效载荷(弹头、卫星、宇宙飞船等)的最终速度。战略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通常采用多级火箭。 热值用途 在食品化学中,表示食物能量的指标。指1g食物在体内氧化时所放出的热量。通常用热量计测定,用J/g表示。例如糖类的热值为17.16kJ/g,脂肪的热值约为38.9kJ/g,蛋白质的热值约为17.16kJ/g。在工业领域发热量主要指煤炭发热量(大卡、热值)煤炭用户企业根据发热量测定仪检验煤炭的发热量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煤炭发热量。 能及其转化 人体内的供能系统分为三个: ①高能磷酸化物系统(ATP-CP);ATP-CP供能系统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维持7.5秒的时间,不需要氧气,也不产生乳酸,时间比较短的剧烈运动如举重、投掷等一般就是动用这个系统供能的; ②乳酸系统(无氧酵解系统);乳酸系统是糖原或葡萄糖在细胞内无氧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中,再合成生成ATP的能量系统。如果单独供能的话,大概能持续33秒的时间。其最终产物是乳酸,所以称乳酸能系统。1 mol 的葡萄糖或糖原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可净生成2-3molATP。其过程也是不需要氧的,生成的乳酸可导致疲劳。该系统是1 min以内要求高功率输出的运动的物质基础。如200 m跑、100 m游泳等。 ③有氧系统:有氧氧化系统是糖、脂肪、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中,再合成ATP 的能量系统。其产物当然就是二氧化碳、水和ATP了。 电源 diàn yuán power supply;power source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因为它可以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所以我们把这种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直流电)与家用的110V-220V 交流电源。串、并联电路识别法 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后面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1.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科学家的励志故事

科学家的励志故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 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 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 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 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 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 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 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 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 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 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 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 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 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 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 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 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 本书写的。

物理知识点的小故事

1.(10分)常温下,在27.5g水中溶解12.5g CuSO4?5H2O,恰好达到饱和,该溶液密度为 1.21g /cm3,求: ①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总物质的量②该溶液中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取出20.0 ml该溶液,配成浓度为1.00 mol/L的稀溶液,则稀释后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1有一天,三个探险家终于寻找到\"希望之谷\",传说中,只要站在山谷边大喊心中想要的东西,然后往山谷中跳下去,就会得到满坑满谷所想要的东西。于是他们三个决定试看看。 第一个是个色鬼,因此他大喊\"女人!女人!\"往下一跳果真有满坑满谷的美女正等着他 . 第二个是个书呆子,喊了\"书书书书书!\"然后,跳到山谷里也得到满坑满谷的书. 第三个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左思右想总是无法决定自己的最爱,过了一个小时以后,他 终于下定决心,觉得还是钞票最有用了,于是他走向山谷边.一不小心踢到一颗石头,他 骂了一声\"shit!\"不料一个重心不稳跌下山谷 20、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3电器用品举办讲笑话大赛, 规定每个电器都要讲一个笑话, 而且让现场的每一位观众都哈哈大笑, 否则要被抓去阿鲁巴。首先上场的是洗衣机, 他笑话一讲完,全场哈哈大笑, 突然听到电饭锅说:“好冷哦~~~” 所以洗衣机就被抓去阿鲁巴了。接下来上场的是最聪明的计算机,他的笑话一讲完,所 有的家电全部笑翻了,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7第一个飞上天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7第一个飞上天的人素材新人教版 斯蒂斯·蒙哥尔斐尔和约瑟夫·蒙哥尔斐尔兄弟俩都是造纸工人。他们多年来对飞行很感兴趣。1782年的一个晚上,约瑟夫坐在火炉前,看见几张烧焦的小纸片飞起来钻进了烟囱。他对此很感兴趣。 “瞧,”他对斯蒂斯说,“使纸片飞起来的力也可以使飞行器飞起来。”在这件事的启发下,兄弟俩做了一次实验,他们用绸子做了一只袋底敞开的口袋,然后在口袋底下生火,这只口袋很快飞升到天花板上。 以后,他们又在室内外多次实验的基础上,用纸和麻布做成一个巨大的气球。1783年6月5日,他们在所居住的安诺纳村中把这只气球放上天空。许多人聚拢来观看他们用火堆给气球充气。大家都很惊奇地凝视着气球升到1800米的高空飘荡,最后降落到离村庄1.6公里的地方。蒙哥尔斐尔兄弟相信,气球是由燃料产生的某种未知气体抬升上去的。他们不了解火的作用只是把热空气充满气球。热空气比气球周围的空气轻,因而会上升。而当气球里面的空气冷却时,气球就慢慢降落了。 他们的实验消息,很快就传到巴黎。到处都开始谈论这件事。当然,暂时还没有人敢乘气球上天;不过,现在人们已常常想到飞上天空这件事了。他们说:“这两兄弟要不了多久就会造出飞行器来。” 在巴黎,人们立刻筹集了款项,要在首都制造一个气球。著名的科学家詹姆士·查尔斯教授接受了这项任务。查尔斯教授知道一种比空气轻的气体,他称之为“易燃的气体”,即今天我们都称之为氢气的气体。查尔斯教授决定用这种气体来充满气球。 在蒙哥尔斐尔兄弟的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以后十一个星期,1783年8月26日深夜,运货马车把氢气球送到了巴黎中心的一个公园。一行人随着马车走,他们用火炬照亮了所经过的路,马车在寂静的城中穿过几条街道时,看到的人不多,而且一看见就逃开。两个马车夫吓得从车上跳下而跪在地上。第二天,虽然下大雨,还是有一大群人前来观看气球升空。气球很快就消失在低垂的云层中,于是大炮鸣放一响,以示庆贺。 第一只氢气球飘行了24公里才降落在戈尼萨村附近。村里的人看到氢气球,认为这是来自天上的怪物。因此,他们把落下来的气球缚在马尾上,在田野上疾驰,把亚麻布的气球拖成了碎片。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小翔哥的空间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发布时 间:2014-12-23 10:35|日记本:10个物理学家的故事赫兹(1857-1894),德国物理学家,生于汉堡。早在少年时代就被光学和力学 实验所吸引。十九岁入德累斯顿工学院学工程,由于对自然科学的 爱好,次年转入柏林大学,在物理学教授亥姆霍兹指导下学习。 1885年任卡尔鲁厄大学物理学教授。1889年,接替克劳修斯担任波恩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逝世。 赫兹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是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赫兹在柏林大学随赫尔姆霍兹学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之鼓励研究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 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 的正确。依照麦克斯韦理论,电扰动能辐射电磁波。赫兹根据电容 器经由电火花隙会产生振荡原理,设计了一套电磁波发生器,赫兹 将一感应线圈的两端接于产生器二铜棒上。当感应线圈的电流突然 中断时,其感应高电压使电火花隙之间产生火花。瞬间后,电荷便 经由电火花隙在锌板间振荡,频率高达数百万周。由麦克斯韦理论,此火花应产生电磁波,于是赫兹设计了一简单的检波器来探测此电 磁波。他将一小段导线弯成圆形,线的两端点间留有小电火花隙。 因电磁波应在此小线圈上产生感应电压,而使电火花隙产生火花。 所以他坐在一暗室内,检波器距振荡器10米远,结果他发现检波器 的电火花隙间确有小火花产生。赫兹在暗室远端的墙壁上覆有可反 射电波的锌板,入射波与反射波重迭应产生驻波,他也以检波器在 距振荡器不同距离处侦测加以证实。赫兹先求出振荡器的频率,又 以检波器量得驻波的波长,二者乘积即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正如麦 克斯韦预测的一样。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1888年,赫兹的 实验成功了,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无上的光彩。赫兹在实 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 被偏振。由他的振荡器所发出的电磁波是平面偏振波,其电场平行 于振荡器的导线,而磁场垂直于电场,且两者均垂直传播方向。 1889年在一次着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的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第一次以电磁波传递讯息是1896年意大利的马可尼开始的。1901年,马可尼又成功的将讯号送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20世纪无线电 通讯更有了异常惊人的发展。赫兹实验不仅证实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更为无线电、电视和雷达的发展找到了途径。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第一章声现象 非常导航 这是八年级物理课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声现象.小溪里流水淙淙,树林里鸟鸣啾啾,剧院里琴声悠悠,工厂里机声隆隆,流水、小鸟、钢琴、机器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十分悦耳,有的却刺耳难听?古代打仗时列兵布阵,为什么人们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知道敌军队伍的远近?现在用MP3欣赏音乐,为什么人们能一下子听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和喜爱的歌手的声音?蝙蝠昼伏夜出,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为什么却从不“迷路”或者碰壁?地震发生前,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有预感,并出现行为异常?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警觉的士兵 你看过美国西部影片吗?在一部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美国西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把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看不见的远处有没有敌军的骑兵在赶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也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有道理吗?耳朵通过地下的泥土能听到马蹄声,通过空气不是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吗?是不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确实比在空气中快,但这里利用的并不是这一点,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骑马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只要从空气中能听到远方敌军马队的声音,我军还是有足够时间作出反应的.这里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时,所碰到的使声音散射和衰减的障碍较少,所以能较清楚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耳朵贴近地面倾听时,敌兵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加上牛皮箭筒对声音的放大作用(共鸣,就像二胡等弦乐器的共鸣腔一样),听得会更清楚,而在空气中直接侧耳细听的话,等到能够听清时,敌军就已经快到跟前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鱼有听觉吗? 鱼有听觉吗?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过鱼的耳朵,所以,鱼的听觉似乎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59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个谜素材新人教版

259大自然留给我们的一个谜 在我国江浙一带,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在远古时代,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间还是一片黑暗。一天,盘古发现了一个很亮的地方。原来是一对孪生姐妹太阳和月亮住在这里。盘古传她们上天,照亮整个世界。姐妹俩高兴地答应了,并且商量好轮流“值班”:白天是太阳妹妹,晚上是月亮姐姐。 她们是农历十月初一登上天宫的。因为妹妹有些害羞,所以白天出山以后,姐姐就陪着她,行走了好长一段路才回去。以后成了习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这天早晨,姐姐都要和妹妹一起出来一会儿。这个时候,站在浙江钱塘江北岸的“鹰穿顶”上,就会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亲亲热热地挨在一起。这就是“日月平升”。 这个美丽的传说,流传了很多年,但是“日月平升”的奇观,却几乎没人见过,直到1980年,杭州大学的一位教师在古书中看到了这个天下奇观,才在当年农历十月初一赶到了“鹰穿顶”,第一次亲自目睹了太阳和月亮在清晨同时出现的美景。 据说“日月平升”时,太阳和月亮同时跃出钱塘江江面,紧紧地挨在一起,太阳显出美丽的红色或藕色的光环;有时月亮先出来,随后几乎在同一垂直线上太阳露面,太阳托住月影一起跳动;有时太阳升起后,旁边会出现一个暗灰色的月亮,一会儿,跑到太阳左边,一会儿又跑到右边,时而在太阳上面,时而又出现在太阳下面,好像忙碌的月亮姐姐在不辞辛苦地照料着太阳妹妹;有时月亮还会从太阳前面滑过,太阳表面大部分被月亮遮掩,颜色变暗,周围闪现出金黄色的月牙形……真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我们知道,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又和地球一起围绕着太阳旋转。月亮的直径只有3476公里,而太阳的直径长达139万公里,相差十分悬殊。当然也不会同时出来了。其实,“日月平升”的现象也是由于天气折射造成的,也是“大气哈哈镜”的杰作。这面哈哈镜是怎么把太阳和月亮同时送上天空的呢?为什么只能在每年十月钱塘江北岸的“鹰穿顶”才能见到这一奇景呢?是因为十月空气干燥而造成的一种太阳光折射现象吗?“鹰穿顶”上有什么特殊条件,才酿成了这一天下奇观呢?这是大自然留给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12个最新版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一): 袁隆平,经过6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在海南岛找到了雄性不育植株。然后 又因为十年动乱差点断送了他的全部实验成果,幸好他的助手帮他藏了4钵稻苗,还能够进 行研究,最后研究出了杂交水稻。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二):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也许无法想象眼前这位鹤发童颜、乐观开朗的老先生,就是年逾8 旬的著名数学家:步履矫健,连小伙子有时都赶不上;思维敏捷,稍不留神就跟不上他的思绪。 2001年2月19日,82岁的吴文俊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这位平时十分低调的科学家顷刻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三):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 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 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四):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 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为止。之后,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下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 越功勋。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1946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 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仅 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 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 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1950年2月,华罗庚毅然放下了在美国阔教授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 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他 满腔热忱地呼吁: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留 之地。 中国科学家的小故事(六):

名人物理学家爱因斯的故事

名人物理学家爱因斯的故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3.14-1955.4.18)犹太裔物理学家。他 于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 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所以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同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2020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 刻影响下与广泛应用等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 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别人不是你的镜子 爱因斯坦的父亲和杰克大叔去清扫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 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于是杰克大叔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在后,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下来时,杰克大叔依旧在前,爱因斯坦的父亲跟在 后面。于是当他们走出烟囱的时候,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 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爱因斯坦的父亲自上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看见杰克大叔的模样,新想自己的脸肯定和他一 样脏,于是就到附近的小河里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看见了爱因斯坦父 亲干干净净的样子,就只草草洗了洗手,然后大模大样地上街了。街 上的人笑痛可肚子,还以为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哩。 这是爱因斯坦16岁时,他父亲给他讲的一个自己经历过的故事。 父亲说:“其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 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父亲的故事照亮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爱因斯坦时时用自己做镜子 来审视自己,终于映照出了生命的光辉。

趣味物理题目

趣味物理有奖知识竞赛试题 1、想从镜子里看到放大的像应该使用( )。 A.凸面镜B.凹面镜C.平面镜 答:B 2、用手电筒同时斜射在一面镜子和一张灰色纸上,观察发现( )。A.镜子亮B.灰纸亮C.一样亮 答:B 3、一朵花放在夹角为60°两面镜子中间,从镜子里可以看到( )。 A .2朵B.4朵C.5朵 答:C 4、在游泳池的水下,仰望水面,水面( )。 A.清澈透明B.浑浊C.像水银一样反光 答:C 5、彩色电视荧光屏上的彩色是3种光合成的( )。 A.红、黄、蓝B.红、黄、青C.红、绿、蓝 答:C 6、黄昏时,太阳呈红色,是因为黄昏时( )。 A.太阳发出较多的红光B.阳光经过空气的路途较长C.太阳距地球较近。 答:B 7、从以下的哪种镜子中看到的像是和你自己一模一样( )。A.平面镜B.两个相交为90°的平面镜C.两个相交为45°的

平面镜 答:B 平面镜照出的人是一个反的,可以用报纸上的字在镜子上照一下试一试,你会发现镜子里的字是反的。偶镜把光线反射两次,所以镜子中看到的是和你一模一样的人。 8、高山上的平均气温比海平面的要低,原因是( )。 A.高山终年积雪B.风大、日照少C.高山的气压低 答:C 9、冬天触摸室外的铁器和木材,会感到冷热不一样,那么( )。A.木头的温度高B.铁的温度高C.铁和木头的温度一样高答:C 10、南极海洋上的浮冰的味道是( )。 A.淡的B.和海水一样咸C.比海水咸 答:A 11、两种物质被称为同位素,是因为它们( )。 A.原子核内质子数相等B.原子核内中子数相等C.原子核内中子加质数相等 答:A 12、大气臭氧层的主要作用( )。 A.有助于杀菌B.反射电磁波C.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答:C 13、冬天下雪后,为了融雪要在马路上撒盐,因为( )。 A.盐和冰混合后融点提高B.盐和冰混合后融点降低C.盐和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16个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一):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只上了3个月学,十一二岁就开始卖报.他热爱科学,常常把钱节省下来,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12岁的时候,在火车上卖报.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车长同意他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卖完了报,就做各种趣味的实验. 有一次,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气立刻燃烧起来.许多人赶来,和爱迪生一齐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还狠狠打了他一个耳光,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他省吃俭用,重新做起化学实验来。有一次,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还有一次,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没有被危险吓倒,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使用时间长的灯丝,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

几十个小时,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终於找到了适宜的灯丝,发明了电灯.之后,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1000多种. 科学家的小故事简短(二): 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十分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答说:“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样走到庭院中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

有趣的物理小故事

第一章声现象 非常导航 这是八年级物理课的第一章,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有趣的声现象.小溪里流水淙淙,树林里鸟鸣啾啾,剧院里琴声悠悠,工厂里机声隆隆,流水、小鸟、钢琴、机器为什么会发声?为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十分悦耳,有的却刺耳难听?古代打仗时列兵布阵,为什么人们把耳朵贴近地面就能知道敌军队伍的远近?现在用MP3欣赏音乐,为什么人们能一下子听出自己熟悉的乐器和喜爱的歌手的声音?蝙蝠昼伏夜出,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为什么却从不“迷路”或者碰壁?地震发生前,为什么有些动物会有预感,并出现行为异常?这些问题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得到解决. ……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警觉的士兵 你看过美国西部影片吗?在一部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的美国西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印第安人跪在地上,把耳朵贴近地面,倾听看不见的远处有没有敌军的骑兵在赶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里也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间偷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样做有道理吗?

耳朵通过地下的泥土能听到马蹄声,通过空气不是也一样能听到声音吗?是不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呢?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会明白,声音在地下传播的速度确实比在空气中快,但这里利用的并不是这一点,因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骑马的速度也要快得多.只要从空气中能听到远方敌军马队的声音,我军还是有足够时间作出反应的.这里最主要的理由是,因为声音在地下传播时,所碰到的使声音散射和衰减的障碍较少,所以能较清楚地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耳朵贴近地面倾听时,敌兵相距很远时就能听到;加上牛皮箭筒对声音的放大作用(共鸣,就像二胡等弦乐器的共鸣腔一样),听得会更清楚,而在空气中直接侧耳细听的话,等到能够听清时,敌军就已经快到跟前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鱼有听觉吗? 鱼有听觉吗?人们谁也没有见到过鱼的耳朵,所以,鱼的听觉似乎无从谈起.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德国一家大鱼场里饲养了许多鳟鱼,鱼场附近的一座教堂每天早上8时都要打钟,鱼场的饲养员则在打钟之后去喂鱼,天天如此.有一天饲养员在教堂钟声响过半小时后才去喂鱼,却见一大群鱼仍聚集在池塘边,不断把头伸出水面在等食.这件事把饲养员惊呆了,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发现鱼是有听觉的.它们在听到

物理趣味故事279锡疫

279锡疫 19世纪的一个冬天,俄国彼得堡的天气异常寒冷。彼得堡军用仓库管理员向军队发放了崭新的军大衣。官兵们接到这批军大衣后,发现所有的军大衣都没有钮扣。他们非常气愤,于是上告到沙皇那里。沙皇听了勃然大怒,下令要严惩监制军装的大臣。大臣哀求沙皇宽限他几天,以便进行调查。 大臣到了仓库,一看别的军装也都没有扣子。管理员告诉他,军装入库时是有扣子的。为什么军装在仓库里钮扣就消失了呢?大臣非常惊奇。他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钉扣子的线没有割断的痕迹,只是在每个钉扣子的地方有一小堆灰色粉末。管理员告诉他,军装上原来钉的是锡做的钮扣。 “为什么锡扣子在仓库里变成灰色粉末了呢?”大臣百思不解,找到了彼得堡科学院,请他们给予解释。科学家们为这个问题搅尽了脑汁。后来,一位科学家跑到大臣那里,说他能解开这个谜。大臣半信半疑,就和科学家一起去拜见沙皇,说锡钮扣变成粉末是天冷冻的。沙皇不相信,非要科学家拿出证据不可。科学家要了一把锡酒壶放到花园里的一个石头桌子上。几天以后,科学家和大臣陪同沙皇一起到花园去观察锡壶。一看,锡壶仍旧放在那里,沙皇、大臣不约而同地怒视着科学家。科学家胸有成竹地走到锡壶跟前,轻轻地用手指一捅,锡酒壶就像沙子堆似的塌了下来,变成一堆粉末。科学家解释说,因为今年冬天天气特别冷,所以把军大衣上的锡钮扣和锡酒壶冻成锡粉末了。寒冷为什么会把锡钮扣冻成锡粉呢? 原来,锡有两种同素异晶体。在熔点以下,18℃以上时,锡为白色,叫白锡,很稳定,具有正方晶格,比重为7.3;温度低于18℃时,锡多为灰锡,其结晶为钻石形的立方晶格,比重为5.85。锡随温度的降低由白锡变为灰锡时,其晶格结构要发生改变,其体积增加30%左右,锡便崩解了。人们把锡的崩解,叫做“锡疫”,也叫做锡的“相变”。但我们为什么不能经常看见锡的这种崩解现象呢?这是因为在温度略低于18℃时,相变速度很慢,随着温度的继续下降,相变速度加快。当温度下降到-30℃

物理学家的小故事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再三告诫他应该怎样怎样,然而对他来讲如同耳边风。这样,一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并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正是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这样的:“昨天,”爱因斯坦父亲说,“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里边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脸上全都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完了,郑重地对他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辉。 感悟: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较,以为自己比身边的人聪明就满足了,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沮丧了。这是多么的愚蠢啊!每一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导。 2.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曾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 牛顿是举世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幼年充满了辛酸,在他出生前3个月父亲便去世了,之后母亲改嫁,他是由外祖母抚养成人的。23岁毕业于着名的剑桥大学后留校工作。后因逃避伦敦流行的鼠疫来到母亲的农场里。在这里,他被一个常人熟视无睹的现象吸引住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在地上,便开始思索为什么苹果会垂直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去呢?一定是有一种力在拉它,那么这种将苹果往下拉的力会不会控制月球?他就是通过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现象,发现了着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的巨大作用,很快就显示了出来。它解释了当时所知道的天体的一切运动。同时,牛顿又完成了一项重要的光学实验,从而证明了白光是由以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排列的合成光。

物理趣味小故事

踢石不损反被石伤 公元1918 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恶霸,名叫南老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财万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里人人谈虎色变。有一天,他十岁的儿子跟几个小孩子,到村外玩耍,刚出村口,他儿子就碰到一个石头,摔得头破血流,抱着头,一边哭,一边跑,回家叫“爸!爸爸!…” 南老虎看到,儿子血流满面,气得咬牙切齿,指着儿子“谁打你的?” 儿子有父亲在,什么都忘了,一手拉父亲的手,一边往村外走,走到石头前面,指着石头说:“就是它。”南老虎想都不想,一脚向石头踢过去,“啊呀,我的脚断了!” 围观的村民,人人暗暗地称快。有道是“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思考:为何南老虎踢石头,石头不损,反而自己的脚断了? “天外之水”何处来 8 月3 日,小明家,装上了空调,晚上一睡,就睡到天亮,一起床,拉开窗帘往外看,突然看到玻璃窗外层,有许多水滴,小明感到奇怪,就大叫“爷爷,玻璃窗上有很多水。” 爷爷开门进来一看,的确是玻璃窗上有很多水,爷爷心里暗暗地想,外面没有下雨,为何有这么多的水在玻璃窗外层上,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预兆。爷爷默默无言地离开,到外村找巫婆,将自己家玻璃窗上有很多水,告诉巫婆,巫婆说:“这是…天外之水?,你家有大难临头了。”爷爷很怕地说:“怎么办?你能不能帮我避开这个灾难。” 巫婆说:“可以,但是要花二千元以上,才能搞定。”爷爷赶快说:“行,我去找儿子要钱。” 于是,爷爷赶快回家,带着小明一起到爸爸工作的单位,找到爸爸,即将自己家玻璃窗上有很多水和巫婆讲的话,告诉爸爸,爸爸一听,哈哈大笑,并将“天外之水”的原因,一清二楚的讲给爷爷和小明听,使他们恍然大悟。思考:“天外之水”的原因是什么? 你相信科学,还是相信“迷信” 中秋话风俗 我的家乡有一个传统风俗,每当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正中时,适龄未婚少女,每人都端来一碗满满的水,放在月光下,将一支新的缝衣针,抓住缝衣针保持水平,轻轻地放在水的表面上,缝衣针就停留在水面上,在月光照射下,谁的缝衣针在水中的影大小一样,说明谁在今年内,一定找到如意郎君,谁的缝衣针在水中的影大小不一样,说明谁在今年内,肯定找不到如意郎君,明年再来。思考:缝衣针停留在水面上,受到多少个力作用,分别是什么力?你相信缝衣针在水中的影大小一样,就能找到如意郎君吗?

物理小故事范文

物理小故事范文 物理小故事 物理小故事(一): 在学《声现象》中声音的传播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位老太太头一回坐飞机,听说飞机的速度比声速还快,她们找到了机长,恳切地说:“机长,请飞机开的速度不好超过声速,正因我们在机上还要谈话。”在讲惯性时讲了一个身边的故事,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后面的年轻人撞倒。漂亮女士气呼呼地说:“什么德性?”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学生听完这样的故事,笑完之后就会觉得物理知识生活。物理是很搞笑的。 物理小故事(二): 爱因斯坦小时候: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母亲再三告诫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爱因斯坦总是不以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搞笑的事情。父亲说:“昨日,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

烟囱。那烟囱只有踩著钢筋踏梯才烟囱内的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著扶手,一阶一阶地最后爬上去了。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乾乾净净的,就以他也和我一样乾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最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物理小故事(三): 焦耳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齐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44罗伯特

44 罗伯特·福尔顿的第一艘轮船 故事发生在两百年前。 夏季的一天,美国东部的海岸边,有几个少年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他们玩儿得太高兴了,谁也没注意到一场大风暴突然向他们袭来。狂风呼啸,巨浪汹涌,小船像一片枯叶在波峰浪谷之间挣扎。他们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费尽了力气,才把小船划到岸边,少年们终于脱险了,其中一个就是后来发明轮船的罗伯特·福尔顿。 那天晚上,福尔顿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一闭上眼睛就想起白天在海上遇到的危险。他想:用木桨划又慢又费力,能不能想个办法,叫船行驶得又快又省力呢? 天刚蒙蒙亮,福尔顿又来到海边。他爬上小船,坐在船头上苦思冥想起来。他又把脚浸泡在暧和的海水里,来回踢打着浪花。不知什么时候,小船竟悄悄地离开了海岸。等到福尔顿发觉,小船已经漂出很远了。“咦,我没有划桨,船怎么自己走了这么远?”福尔顿惊奇万分。他试了又试,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脚起了桨的作用。他高兴极了,心想:要是做几个脚底板那样的木片,装在小船的左舷和右舷,把它们摇起来是不是能使船走得快些,也省力些呢?福尔顿决心试一试,真给小船装上了一对桨轮。他和朋友们一同登上小船,摇动桨轮,小船前进了,比过去快得多,而且很省力。福尔顿和朋友们都乐得闭不上嘴。 后来,福尔顿去英国伦敦求学,认识了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两个人志趣相同,成了要好的朋友。福尔顿看了瓦特的蒸汽机,他想:蒸汽机既然能开动机器,一定也能转动桨轮。给小船的桨轮装上蒸汽机,小船不就成了机器船,不必再用人摇了吗?经过17年零6个月的反复试验,福尔顿设计制造的一艘轮船,终于在法国塞纳河畔下水了。可惜,福尔顿的第一艘轮船没有来得及试航,就被一场无情的大风暴折断了船身。福尔顿一点也不气馁,他请工人把船打捞上来,重新修建。1803年,这艘轮船又出现在塞纳河畔,可是试验又失败了。福尔顿反复检查设计图,总结失败的教训,决定回美国去继续进行试验。1807年8月9日,福尔顿精心设计制造的轮船“克雷门特”号在纽约的哈德逊河上露面了。这艘轮船经过8天试航,获得了成功。福尔顿在试航成功后,又从纽约出发以每小时8公里以上的航速,完成了长距离的航行。当福尔顿与世界上第一艘轮船“克雷门特”号满载荣誉返回纽约的时候,受到了人们盛大隆重的欢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