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复习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原卷+答案解析)

全等三角形的六种模型全梳理几何探究类问题一直属于考试压轴题范围,在三角形这一章,压轴题主要考查是证明三角形各种模型,或证明线段数量关系等,接来下我们针对其做出详细分析与梳理。
类型一、倍长中线模型目的:①构造出一组全等三角形;②构造出一组平行线。
将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
1【阅读理解】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老师提出了如下问题:如图1,△ABC中,若AB=8,AC=6,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如图2,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请根据小明的方法思考:(1)如图2,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ADC≌△EDB的理由是.A.SSSB.SASC.AASD.ASA(2)如图2,AD长的取值范围是.A.6<AD<8B.6≤AD≤8C.1<AD<7D.1≤AD≤7【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中.【问题解决】(3)如图3,AD是△ABC的中线,BE交AC于点E,交AD于F,且AE=EF.求证:AC=BF.2(培优)已知△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连接AD,BE,点F为BE中点.AD;(1)如图1,求证:BF=12(2)将△DCE绕C点旋转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连接AE,BD,过C点作CM⊥AD于M点.①探究AE和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②连接FC,求证:F,C,M三点共线.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B=2AE.2.(1)如图1,已知△ABC中,AD是中线,求证:AB+AC>2AD;(2)如图2,在△ABC中,D,E是BC的三等分点,求证:AB+AC>AD+AE;(3)如图3,在△ABC中,D,E在边BC上,且BD=CE.求证:AB+AC>AD+AE.3.(1)阅读理解:如图①,在△ABC中,若AB=8,AC=5,求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可以用如下方法: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问题解决:如图②,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DE⊥DF于点D,DE交AB于点E,DF交AC于点F,连接EF,求证:BE+CF>EF;(3)问题拓展: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中,∠B+∠D=180°,CB=CD,∠BCD=100°,以C为顶点作一个50°的角,角的两边分别交AB、AD于E、F两点,连接EF,探索线段BE,DF,E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二、截长补短模型截长补短法使用范围:线段和差的证明(往往需证2次全等)3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AE,CA平分∠BCD,∠CAD=12∠BAE.(1)求证:CD=BC+DE;(2)若∠B=75°,求∠E的度数.4(培优)在△ABC中,BE,CD为△ABC的角平分线,BE,CD交于点F.(1)求证:∠BFC=90°+12∠A;(2)已知∠A=60°.①如图1,若BD=4,BC=6.5,求CE的长;②如图2,若BF=AC,求∠AEB的大小.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若∠DBC=∠DAC=α0°<α<60°,则∠BCD=(用含α的式子表示).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点E、F分别在直线BC、CD上,且∠BAD.∠EAF=12(1)当点E、F分别在边BC、CD上时(如图1),请说明EF=BE+FD的理由.(2)当点E、F分别在边BC、CD延长线上时(如图2),(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请写出EF、BE、F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阅读下面材料:【原题呈现】如图1,在△ABC中,∠A=2∠B,CD平分∠ACB,AD=2.2,AC=3.6,求BC的长.【思考引导】因为CD平分∠ACB,所以可在BC边上取点E,使EC=AC,连接DE.这样很容易得到△DEC≌△DAC,经过推理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问题解答】(1)参考提示的方法,解答原题呈现中的问题;(2)拓展提升:如图3,已知△ABC中,AB=AC,∠A=20°,BD平分∠ABC,BD=2.3,BC=2.求AD 的长.类型三、一线三等角模型应用:①通过证明全等实现边角关系的转化,便于解决对应的几何问题;②与函数综合应用中有利于点的坐标的求解。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数学 考点复习 全等三角形 专题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数学考点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道小题)1. 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1等于( )A.47°B.57°C.60°D.73°2. 如图,在△ABC和△DCB中,∠ACB=∠DBC,添加一个条件,不能证明△ABC和△DCB全等的是( )A.∠ABC=∠DCBB.AB=DCC.AC=DBD.∠A=∠D3. 如图,点B,F,C,E共线,∠B=∠E,BF=EC,添加一个条件,不能判断△ABC≌△DEF的是( )A.AB=DEB.∠A=∠DC.AC=DFD.AC∥FD4. 如图,等腰△ABC中,点D,E分别在腰AB,AC上,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E≌△ACD的是( )A.AD=AEB.BE=CDC.∠ADC=∠AEBD.∠DCB=∠EBC5. 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度数为( )A.30°B.25°C.35°D.65°6. 在正方形网格中,∠AOB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点中到∠AOB两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点QB.点NC.点RD.点M7. 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C=OD,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D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的射线OM就是∠AOB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 )A.SASB.ASAC.AASD.SSS8. 如图,在△AOB和△COD中,OA=OB,OC=OD,OA<OC,∠AOB=∠COD=36o.连接AC、BD交于点M,连接OM.下列结论:①∠AMB=36o;②AC=BD;③OM平分∠AOD;④MO平分∠AMD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有( )个.A.4B.3C.2D.19. 下面是黑板上出示的尺规作图题需要回答横线上符号代表的内容.如图,已知∠AOB,求作:∠DEF,使∠DEF=∠AOB.作法:(1)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P,Q;(2)作射线EG,并以点E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EG于点D;(3)以点D为圆心,* 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F;(4)作⊕,则∠DEF即为所求作的角.A.△表示点EB.○表示PQC.*表示EDD.⊕表示射线EF10. 如图,在△ABC和△ADE中,∠CAB=∠DAE=36°,AB=AC,AD=AE.连结CD,连结BE并延长交AC,AD于点F,G.若BE恰好平分∠ABC,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DC=∠AEBB.CD∥ABC.DE=GED.BF2=CF·A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1. 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已知FB=CE,AC ∥DF,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ABC ≌△DEF.1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C =∠DAC,请补充一个条件 ,使得△ABC ≌△ADC.13. 如图,AC =AD,∠1=∠2,要使△ABC ≌△AED,应添加的条件是 .(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14. 如图,AC=AD,∠1=∠2,要使ABC AED ≌△△,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只需写出一个条件即可)15. 如图,点P 为定角∠AOB 的平分线上的一个定点,点M,N 分别在射线OA,OB 上(都不与点O 重合),且∠MPN 与∠AOB 互补.若∠MPN 绕着点P 转动,那么以下四个结论:①P M =PN 恒成立;②MN 的长不变;③OM+ON 的值不变;④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不变.其中正确的为_____.(填番号)16. 如图,在△ABC 中,AB =AC,点D 在BC 上(不与点B,C 重合).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ABD ≌△ACD,这个条件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17. 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上,AB=AC,∠B=∠C,求证:BD=CE.18. 如图,∠B=∠E,BF=EC,AC∥DF.求证:△ABC≌△DEF.19. 如图,△ACF≌△DBE,其中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1)若BE⊥AD,∠F=63°,求∠A的大小.(2)若AD=11cm,BC=5cm,求AB的长.20. 如图,点E在AB上,AC与DE相交于点F,△ABC≌△DEC,∠B=65°.(1)求∠DCA的度数;(2)若∠A=20°,求∠DFA的度数.21. 在Rt△ABC中,∠ACB=90°,CB=CA=22,点D是射线AB上一点,连接CD,在CD右侧作∠DCE =90°,且CE=CD,连接AE,已知AE=1.(1)如图,当点D在线段AB上时,①求∠CAE的度数;②求CD的长;(2)当点D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CAE的度数和CD的长.22. 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F∥AB,DF交AC于E点,DE=EF.(1)求证:△ADE≌△CFE;(2)若AB=5,CF=4,求BD的长.。
中考数学考点专题复习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

剖析
先看一个事实,如图,将等腰△ABC 的底边 BC 延长线上的任一点和顶 点 A 相连,所得的△DAB 和△DAC 无疑是不全等的,由此可知,有两边及 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简称“边边角”)不一定全等.因此, 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留心“边边角”,别上当哟.
正解 证明:∵EB=EC,∴∠3=∠4.又∵∠1=∠2,∴∠1+∠3= ∠2+∠4,即∠ABC=∠ACB,∴AB=AC.在△AEB和△AEC中, ∵EB=EC,∠1=∠2,AB=AC,∴△AEB≌△AEC(SAS), ∴∠BAE=∠CAE
的长可能是下列哪个值( B )
A.11
B.5 C.2 D.1
(2)(2015·巴中)若 a,b,c 为三角形的三边,且 a,b 满足 a2-9+(b-
2)2=0,则第三边 c 的取值范围是 1<c<5
.
【点评】 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的实质是“两点之间,线段最 短”.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三角形的两边a,b,可确 定三角形第三边长c的取值范围|a-b|<c<a+b.
[对应训练] 1.(1)(2014·宜昌)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 三边的长可能是( )B A.5 B.10 C.11 D.12
(2)(2014·淮安)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值可 以为___4_.(只需填一个整数)
【例2】 (1)(2014·赤峰)如图,把一块含有30°角(∠A=30°)的 直角三角板ABC的直角顶点放在矩形桌面CDEF的一个顶点C处,桌 面的另一个顶点F与三角板斜边相交于点F,如果∠1=40°,那么 ∠AFE=( ) D
A.40° B.50° C.60° D.70°
4.(2015·柳州)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 的是( D )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

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2.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B.30°C.35°D.40°3.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1】【2】【3】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AC等于()A.BD:CD B.AD:CD C.BC:AD D.BC:AC5.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A.50 B.62 C.65 D.68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5.5 C.7 D.3.5【4】【5】【6】7.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A.120°B.135°C.115°D.125°8.如图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全对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7】【8】【9】10.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CBE.现给出如下五个条件:①∠A=∠C;②∠B=∠D;③AE=CE;④BE=DE;⑤AD=CB.其中符合要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EH≌△CEB.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10】【11】【12】13.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14.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6.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分钟后△CAP与△PQB全等.【13】【14】【16】17.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1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s.19.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20.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度.【17】【18】【19】【20】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23.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24.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25.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6.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27.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第12章《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资料【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AB∥DE,AC∥DF,AC=DF,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C≌△DEF的是()A.AB=DE B.∠B=∠E C.EF=BC D.EF∥BC【解答】解:∵AB∥DE,AC∥DF,∴∠A=∠D,(1)AB=D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A选项错误;(2)∠B=∠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B选项错误;(3)EF=BC,无法证明△ABC≌△DEF(ASS);故C选项正确;(4)∵EF∥BC,AB∥DE,∴∠B=∠E,则△ABC和△DEF中,,∴△ABC≌△DEF,故D选项错误;故选:C.2.如图,△ACB≌△A′CB′,∠ACA′=30°,则∠BCB′的度数为()A.20°B.30°C.35°D.40°【解答】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即∠BCB′=∠ACA′,又∠ACA′=30°,∴∠BCB′=30°,3.一块三角形玻璃样板不慎被小强同学碰破,成了四片完整四碎片(如图所示),聪明的小强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画一块与以前一样的玻璃样板.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A.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带1、2或2、3去就可以了C.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带1、4或2、4或3、4去均可【解答】解:带③、④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①、④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②④可以延长还原出原三角形,故选D.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B:AC等于()A.BD:CD B.AD:CD C.BC:AD D.BC:AC【解答】解:如图过点B作BE∥AC交AD延长线于点E,∵BE∥AC,∴△BDE∽△CDA,∴=,又∵AD是角平分线,∴∠E=∠DAC=∠BAD,∴BE=AB,∴=,∴AB:AC=BD:CD.故选:A.5.如图,AE⊥AB且AE=AB,BC⊥CD且BC=CD,请按照图中所标注的数据,计算图中实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S 是()A.50 B.62 C.65 D.68【解答】解:∵AE⊥AB且AE=AB,EF⊥FH,BG⊥FH⇒∠EAB=∠EFA=∠BGA=90°,∠EAF+∠BAG=90°,∠ABG+∠BAG=90°⇒∠EAF=∠ABG,∴AE=AB,∠EFA=∠AGB,∠EAF=∠ABG⇒△EFA≌△ABG∴AF=BG,AG=EF.同理证得△BGC≌△DHC得GC=DH,CH=BG.故FH=FA+AG+GC+CH=3+6+4+3=16故S=(6+4)×16﹣3×4﹣6×3=50.故选A.6.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垂足为F,DE=DG,△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则△EDF的面积为()A.11 B.5.5 C.7 D.3.5【解答】解:作DM=DE交AC于M,作DN⊥AC于点N,∵DE=DG,∴DM=DG,∵AD是△ABC的角平分线,DF⊥AB,∴DF=DN,在Rt△DEF和Rt△DMN中,,∴Rt△DEF≌Rt△DMN(HL),∵△ADG和△AED的面积分别为50和39,∴S△MDG=S△ADG﹣S△ADM=50﹣39=11,S△DNM=S△EDF=S△MDG=×11=5.5.故选B.7.如图,已知△ABC≌△ADE,且∠CAD=10°,∠B=∠D=25°,∠EAB=120°,则∠EGF=()A.120°B.135°C.115°D.125°【解答】解:∵△ABC≌△ADE,∠CAD=10°,∠EAB=120°,∴∠EAD=∠CAB=(∠EAB﹣∠CAD)=55°,∵∠FAB=∠CAD+∠CAB,∴∠FAB=65°,∵∠AFB+∠FAB+∠B=180°,∴∠AFB=180°﹣65°﹣25°=90°,∵∠GFD=∠AFB,∴∠GFD=90°,∵∠EGF=∠D+∠GFD,∴∠EGF=90°+25°=115°.故选C.8.如图所示,在△ABC中,P为BC上一点,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Q=PQ,PR=PS.下面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CSP.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全对【解答】解:连接AP,∵PR=PS,PR⊥AB,垂足为R,PS⊥AC,垂足为S,∴AP是∠BAC的平分线,∠1=∠2,∴△APR≌△APS,∴AS=AR,又AQ=PQ,∴∠2=∠3,又∠1=∠2,∴∠1=∠3,∴QP∥AR,BC只是过点P,没有办法证明△BRP≌△CSP,③不成立.故选A.9.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垂足为E,BF∥AC交ED的延长线于点F,若BC恰好平分∠ABF,AE=2BF.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DE=DF;②DB=DC;③AD⊥BC;④AC=3BF,其中正确的结论共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答】解:∵BF∥AC,∴∠C=∠CBF,∵BC平分∠ABF,∴∠ABC=∠CBF,∴∠C=∠ABC,∴AB=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D=CD,AD⊥BC,故②③正确,在△CDE与△DBF中,,∴△CDE≌△DBF,∴DE=DF,CE=BF,故①正确;∵AE=2BF,∴AC=3BF,故④正确.故选A.10.如图,AB,CD相交于点E,且AB=CD,试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E≌△CBE.现给出如下五个条件:①∠A=∠C;②∠B=∠D;③AE=CE;④BE=DE;⑤AD=CB.其中符合要求有()A.2个B.3个C.4个D.5个【解答】解:延长DA、BC使它们相交于点F.∵∠DAB=∠BCD,∠AED=∠BEC,∴∠B=∠D,又∵∠F=∠F,AB=CD,∴△FAB≌△FCD∴AF=FC,FD=FB,∴AD=BC∴△ADE≌△CBE①对同理可得②对∵AE=CE,AB=CD∴DE=BE又∵∠AED=∠BEC∴△ADE≌△CBE(SAS)③对同理可得④对连接BD,∵AD=CB,AB=CD,BD=BD,∴△ADB≌△CBD,∴∠A=∠C,∴△ADE≌△CBE,故⑤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10小题)11.如图,△ABC中,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AD、CE交于点H,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AH=CB 等(只要符合要求即可),使△AEH≌△CEB.【解答】解:∵AD⊥BC,CE⊥AB,垂足分别为D、E,∴∠BEC=∠AEC=90°,在Rt△AEH中,∠EAH=90°﹣∠AHE,又∵∠EAH=∠BAD,∴∠BAD=90°﹣∠AHE,在Rt△AEH和Rt△CDH中,∠CHD=∠AHE,∴∠EAH=∠DCH,∴∠EAH=90°﹣∠CHD=∠BCE,所以根据AAS添加AH=CB或EH=EB;根据ASA添加AE=CE.可证△AEH≌△CEB.故填空答案:AH=CB或EH=EB或AE=CE.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解答】解: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PE=PF,∠1=∠2,在△AOP与△BOP中,,∴△AOP≌△BOP,∴AP=BP,在△EOP与△FOP中,,∴△EOP≌△FOP,在R t△AEP与R t△BFP中,,∴R t△AEP≌R t△BFP,∴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3.13.如图,AC=BC,DC=EC,∠ACB=∠ECD=90°,且∠EBD=42°,则∠AEB=132°.【解答】解:∵∠ACB=∠ECD=90°,∴∠BCD=∠ACE,在△BDC和△AEC中,,∴△BDC≌△AEC(SAS),∴∠DBC=∠EAC,∵∠EBD=∠DBC+∠EBC=42°,∴∠EAC+∠EBC=42°,∴∠ABE+∠EAB=90°﹣42°=48°,∴∠AEB=180°﹣(∠ABE+∠EAB)=180°﹣48°=132°.14.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P与内角∠ABC平分线BP交于点P,若∠BPC=40°,则∠CAP=50°.【解答】解:延长BA,作PN⊥BD,PF⊥BA,PM⊥AC,设∠PCD=x°,∵CP平分∠ACD,∴∠ACP=∠PCD=x°,PM=PN,∵BP平分∠ABC,∴∠ABP=∠PBC,PF=PN,∴PF=PM,∵∠BPC=40°,∴∠ABP=∠PBC=∠PCD﹣∠BPC=(x﹣40)°,∴∠BAC=∠ACD﹣∠ABC=2x°﹣(x°﹣40°)﹣(x°﹣40°)=80°,∴∠CAF=100°,在Rt△PFA和Rt△PMA中,∵,∴Rt△PFA≌Rt△PMA(HL),∴∠FAP=∠PAC=50°.故答案为:50°.1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2、5、x,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为y、2、6,若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y=11.【解答】解:∵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两个三角形中都有2∴长度为2的是对应边,x应是另一个三角形中的边6.同理可得y=5∴x+y=11.故填11.16.如图,AB=12,CA⊥AB于A,DB⊥AB于B,且AC=4m,P点从B向A运动,每分钟走1m,Q点从B向D运动,每分钟走2m,P、Q两点同时出发,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解答】解:∵CA⊥AB于A,DB⊥AB于B,∴∠A=∠B=90°,设运动x分钟后△CAP与△PQB全等;则BP=xm,BQ=2xm,则AP=(12﹣x)m,分两种情况:①若BP=AC,则x=4,AP=12﹣4=8,BQ=8,AP=BQ,∴△CAP≌△PBQ;②若BP=AP,则12﹣x=x,解得:x=6,BQ=12≠AC,此时△CAP与△PQB不全等;综上所述:运动4分钟后△CAP与△PQB全等;故答案为:4.17.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0.7cm.【解答】解:∵AD⊥CE于D,BE⊥CD于E,∴∠E=∠ADC=90°∵AC=CB,∠ACB=90,∴∠BCE+∠ACD=90°,∠ACD+∠DAC=90°,∴∠BCE=∠ACD,∴△BCE≌△CAD,∴AD=CE=2.4,BE=CD,∴CD=CE﹣DE=2.4﹣1.7=0.7,∴BE=CD=0.7cm.故答案为0.7cm.18.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的边长AB=20cm,BC=16cm,点E在边AB上,AE=6cm,如果点P从点B出发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向点C向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D上从点C到点D运动.则当△BPE与△CQP全等时,时间t为1或4s.【解答】解:∵AB=20cm,AE=6cm,BC=16cm,∴BE=14cm,BP=2tcm,PC=(16﹣2t)cm,当△BPE≌△CQP时,则有BE=PC,即14=16﹣2t,解得t=1,当△BPE≌△CPQ时,则有BP=PC,即2t=16﹣2t,解得t=4,故答案为:1或4.19.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1+∠2+∠3=135°.【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ABC≌△BDE,∴∠1=∠DBE,又∵∠DBE+∠3=90°,∴∠1+∠3=90°.∵∠2=45°,∴∠1+∠2+∠3=∠1+∠3+∠2=90°+45°=135°.故填135.20.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20度.【解答】解:∵∠AME=∠CMD=70°∴在△AEM中∠1=180﹣90﹣70=20°∵△ABE≌△ACF,∴∠EAB=∠FAC,即∠1+∠CAB=∠2+∠CAB,∴∠2=∠1=20°.故填20.三.解答题(共8小题)21.如图,四边形ABCD中,E点在AD上,∠BAE=∠BCE=90°,且BC=CE,AB=DE.求证:△ABC≌△DEC.【解答】证明:∵∠BAE=∠BCE=90°,∴∠B+∠AEC=180°,而∠DEC+∠AEC=180°,∴∠B=∠DEC,在△ABC和△DEC中,,∴△ABC≌△DEC(SAS).22.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1=42°,求∠BDE的度数.【解答】解:(1)证明:∵AE和BD相交于点O,∴∠AOD=∠BOE.在△AOD和△BOE中,∠A=∠B,∴∠BEO=∠2.又∵∠1=∠2,∴∠1=∠BEO,∴∠AEC=∠BED.在△AEC和△BED中,,∴△AEC≌△BED(ASA).(2)∵△AEC≌△BED,∴EC=ED,∠C=∠BDE.在△EDC中,∵EC=ED,∠1=42°,∴∠C=∠EDC=69°,∴∠BDE=∠C=69°.23.如图,已知BD⊥DE,CE⊥DE,垂足分别是D、E,AB=AC,∠BAC=90°,试探索DE、BD、CE长度之间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的正确性.【解答】结论:DE=BD+CE.证明:如右图,∵∠BAC=90°,∴∠EAC+∠DAB=90°,∵BD⊥DE,CE⊥DE,∴∠DAB+∠DBA=90°,∠D=∠E=90°,∴∠EAC=∠DBA,在△ABD和△CAE中,∵,∴△ABD≌△CAE,∴AD=CE,BD=AE,∴DE=AD+AE=CE+BD.24.如图,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且DB=DC,求证:EB=FC.【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E,DF⊥AC于F,∴DE=DF;∵DE⊥AB于E,DF⊥AC于F.∴在Rt△DBE和Rt△DCF中∴Rt△DBE≌Rt△DCF(HL);∴EB=FC.25.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试猜想DE,BF,EF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解答】猜想:DE+BF=EF.证明:延长CF,作∠4=∠1,如图:∵将Rt△ABC沿斜边翻折得到△ADC,点E,F分别为DC,BC边上的点,且∠EAF=∠DAB,∴∠1+∠2=∠3+∠5,∠2+∠3=∠1+∠5,∵∠4=∠1,∴∠2+∠3=∠4+∠5,∴∠GAF=∠FAE,在△AGB和△AED中,,∴△AGB≌△AED(ASA),∴AG=AE,BG=DE,在△AGF和△AEF中,,∴△AGF≌△AEF(SAS),∴GF=EF,∴DE+BF=EF.证毕.26.(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解答】证明:(1)①∵∠ADC=∠ACB=∠BEC=90°,∴∠CAD+∠ACD=90°,∠BCE+∠CBE=90°,∠ACD+∠BCE=90°.∴∠CAD=∠BCE.∵AC=BC,∴△ADC≌△CEB.②∵△ADC≌△CEB,∴CE=AD,CD=BE.∴DE=CE+CD=AD+BE.解:(2)∵∠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CE=AD,CD=BE.∴DE=CE﹣CD=AD﹣BE.(3)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27.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CD=BE;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①结论:CD=BE.理由:∵AD⊥CM,BE⊥CM,∴∠ACB=∠BEC=∠ADC=90°,∴∠ACD+∠BCE=90°,∠BCE+∠CBE=90°,∴∠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CD=BE.②结论:AD=BE+DE.理由:∵△ACD≌△CBE,∴AD=CE,CD=BE,∵CE=CD+DE=BE+DE,∴AD=BE+DE.(2)②中的结论不成立.结论:DE=AD+BE.理由:∵AD⊥CM,BE⊥CM,∴∠ACB=∠BEC=∠ADC=90°,∴∠ACD+∠BCE=90°,∠BCE+∠CBE=90°,∴∠ACD=∠B,在△ACD和△CBE中,,∴△ACD≌△CBE,∴AD=CE,CD=BE,∵DE=CD+CE=BE+AD,∴DE=AD+BE.28.如图,△ABC中,∠ACB=90°,AC=6,BC=8.点P从A点出发沿A﹣C﹣B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B点;点Q从B点出发沿B﹣C﹣A路径向终点运动,终点为A点.点P和Q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和Q作PE⊥l于E,QF⊥l于F.问:点P运动多少时间时,△PEC与QFC全等?请说明理由.【解答】解:设运动时间为t秒时,△PEC≌△QFC,∵△PEC≌△QFC,∴斜边CP=CQ,有四种情况:①P在AC上,Q在BC上,CP=6﹣t,CQ=8﹣3t,∴6﹣t=8﹣3t,∴t=1;②P、Q都在AC上,此时P、Q重合,∴CP=6﹣t=3t﹣8,∴t=3.5;③P在BC上,Q在AC时,此时不存在;理由是:8÷3×1<6,Q到AC上时,P应也在AC上;④当Q到A点(和A重合),P在BC上时,∵CQ=CP,CQ=AC=6,CP=t﹣6,∴t﹣6=6∴t=12∵t<14∴t=12符合题意答:点P运动1或3.5或12秒时,△PEC与△QFC全等.。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附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表示两个全等的图形的是()A.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C.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2.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BE、CD相交于点O,AE=AD,则不一定能使△ABE≌△ACD的条件是()A.AB=AC B.∠B=∠CC.∠AEB=∠ADC D.CD=BE3.如图是用直尺和圆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则说明∠CAD=∠DAB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4.如图△ABC≌△DEC,点A和点D是对应顶点,点B和点E是对应顶点,过点A作AF⊥CD,垂足为点F,若∠BCE=65°,则∠CAF的度数为()A.25°B.30°C.35°D.65°5.如图EF=CF,BF=DF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EF≌△DCF B.△ABC≌△ADEC.DC=AC D.AB=AD6.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3,则PQ的最小值为()A.2 B.3 C.4 D.57.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点D,点E,BE、CD相交于点O.∠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8.如图,AD 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ABC的面积为12,DE =2,AB = 7,则 AC 的长是()A.3 B.4 C.5 D.6二、填空题9.如图,∠ACD=∠BCE,BC=EC,要使△ABC≌△DEC,则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10.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B=8,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若CD=2,则△ABD的面积为.11.如图,在Rt△ABC中,∠BAC=90°,分别过点B,C作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BD,若BD=4cm,CE=3cm则DE= cm.12.如图,把两根钢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卡钳,已知AC的长度是6cm,则工件内槽的宽BD是cm.13.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若A(−3,0),C(0,2),则点B的坐标为.三、解答题14.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1)求证:△ADE≌△CDE.(2)求∠BDC度数.15.如图,已知,EC=AC,∠BCE=∠DCA,∠A=∠E.(1)求证:BC=DC;(2)若∠A =25°,∠D =15°,求∠ACB 的度数.16.如图,AB =AC ,AD =AE ,∠BAC =∠DAE.(1)求证:△ABD ≌△ACE ;(2)若∠1=25°,∠2=30°,求∠3的度数.17.如图,在ABC 中90C ∠=︒,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点F 在BC 上,连接DF ,且AD DF =. (1)求证:CF AE =;(2)若3AE =,BF=4,求AB 的长.18.如图,∠BAD =∠CAE =90°,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1)求证:△ABC ≌△ADE ;(2)求∠FAE 的度数;(3)求证:CD =2BF+DE .1.D2.D3.D4.A5.C6.B7.C8.C9.AC =DC (答案不唯一)10.811.712.613.(2,-1)14.(1)证明:∵DE 是线段AC 的垂直平分线 ∴DA=DC ,AE=CE在△ADE 与△CDE 中:DA=DCAE=CEDE=DE∴△ADE ≌△CDE (SSS );(2)解:∵△ADE ≌△CDE .∴∠DCA=∠A=50°∴∠BDC=∠DCA+∠A=100°15.(1)证明:∵∠BCE =∠DCA∴∠BCE +∠ACE =∠DCA +∠ECA即∠BCA =∠DCE .在△BCA 和△DCE 中{∠BCA =∠DCE AC =EC ∠A =∠E∴△BCA ≌△DCE (ASA )(2)解:∵△BCA ≌△DCE∴∠B =∠D =15°.∵∠A =25°∴∠ACB =180°−∠A −∠B =140°.16.(1)证明:∵∠BAC =∠DAE∴∠BAC ﹣∠DAC =∠DAE ﹣∠DAC∴∠1=∠EAC在△ABD 和△ACE 中{AB =AC ∠1=∠EAC AD =AE∴△ABD ≌△ACE (SAS )(2)解:∵△ABD ≌△ACE∴∠ABD =∠2=30°∵∠1=25°∴∠3=∠1+∠ABD =25°+30°=55°.17.(1)证明:(1)∵90C ∠=︒∴DC BC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DE AB ⊥∴DE DC = 90AED ∠=︒在Rt AED △和Rt FCD △中∵AD DFDE DC =⎧⎨=⎩∴()Rt Rt AED FCD HL ≌△△∴CF AE =.(2)解:由(1)可得3CF AE ==∴437BC BF CF =+=+=∵DE AB ⊥∴90DEB ∠=︒∴DEB C ∠=∠∵BD 是ABC ∠的平分线∴ABD CBD ∠=∠在BED 和BCD △中∵DEB C EBD CBD BD BD ∠=∠⎧⎪∠=∠⎨⎪=⎩∴()BED BCD AAS ≌△△ ∴7BE BC ==∴7310AB BE AE =+=+=∴AB 的长为10.18.(1)证明:∵90BAD CAE ∠=∠=︒∴90BAC CAD ∠+∠=︒ 90CAD DAE ∠+∠=︒ ∴BAC DAE ∠=∠在△BAC 和△DA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BAC DAE SAS ≌△△;(2)解:∵90CAE ∠=︒,AC=AE∴45E ∠=︒由(1)知BAC DAE ≌△△∴45BCA E ∠=∠=︒∵AF BC ⊥∴90CFA ∠=︒∴45CAF ∠=︒∴4590135FAE FAC CAE ∠=∠+∠=︒+︒=︒;(3)证明:延长BF 到G ,使得FG FB = ∵AF BG ⊥∴90AFG AFB ∠=∠=︒在△AFB 和△AFG 中∴BF GF AFB AFG AF AF =⎧⎪∠=∠⎨⎪=⎩∴()AFB AFG SAS ≌△△∴AB AG = ABF G ∠=∠∵BAC DAE ≌△△∴AB AD = CBA EDA ∠=∠ CB=ED ∴AG AD = ABF CDA ∠=∠∴CGA CDA ∠=∠∵45GCA DCA ∠=∠=︒∴在△CGA 和△CDA 中GCA DCA CGA CDA AG AD ∠=∠⎧⎪∠=∠⎨⎪=⎩∴()CGA CDA AAS ≌△△∴CG CD =∵22CG CB BF FG CB BF DE BF =++=+=+ ∴2CD BF DE =+.。
备战2023年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08 全等三角形

考点08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主要包括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中考中,全等三角形的直接考查主要以选择和填空为主,有时也会以证明的形式考查,难度一般较小;但大多数情况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多作为工具性质与其他几何知识结合,用于辅助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考查面较广,难度较大,需要考生能够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平分线的线的性质。
考向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3.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中位线都相等.1.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③和④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和②2.下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正确的是( )A .B .C .D .3.如图,ABC DBC ∆∆≌,45A ∠=︒,86ACD ∠=︒,则ABC ∠的度数为( )A .102︒B .92︒C .100︒D .98︒4.如图,将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6cm 得到DEF △,若AB BC ⊥,10cm AB =,4cm DH =,则四边形HCFD 的面积为( )2cm .A.40B.24C.48D.645.如图,△ABC≌△ADE,若∠B=80°,∠E=30°,则∠C的度数为()A.80°B.35°C.70°D.30°考向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它们所对的任意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1.在如图所示33⨯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图中能画出( )个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 ).A .3B .4C .7D .82.如图,B C ∠=∠,要使ABE ACD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A .ADC AEB ∠=∠ B .AD AE =C .AB AC =D .BE CD =3.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被小明摔成了四片碎片(如图所示),小明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配一块与原玻璃一样的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A .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 .带1、4或2、3去就可以了C .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 .带1、2或2、4去就可以了4.数学课上,同学们探讨利用不同画图工具画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小旭说:我用两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就可以画角平分线.如图,取OM =ON ,把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两直角边交于点P ,则射线OP 是∠AOB 的平分线,小旭这样画的理论依据是( )A .SSAB .HLC .ASAD .SSS5.如图,△ABC ≌△EBD ,∠E =50°,∠D =62°,则∠ABC 的度数是( )A .68°B .62°C .60°D .50°考向三:角平分线的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1.(2022·重庆八中模拟)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三角形的外心到这个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B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一定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D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于D ,如果25cm AB =,20cm BC =,15cm AC =,且2150cm =ABC S △,那么OD 的长度是( )A .2cmB .3cmC .4cmD .5cm3.(2022·上海徐汇·二模)如图,两把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直尺按如图方式摆放,记两把尺的接触点为点P .其中一把直尺边缘恰好和射线OA 重合,而另一把直尺的下边缘与射线OB 重合,上边缘与射线OA 于点M ,联结OP .若∠BOP =28°,则∠AMP 的大小为( )A .62°B .56°C .52°D .46°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具体做法如下:如图,已知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M N ,重合,则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便是AOB ∠的平分线.在证明MOC NOC ≌时运用的判定定理是( )A .SSSB .SASC .ASAD .AAS5.如图,Rt △ABC 中,∠C =90°,用尺规作图法作出射线AE ,AE 交BC 于点D ,CD =5,P 为AB 上一动点,则PD 的最小值为( )A .2B .3C .4D .51.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B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C .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且交点在直角顶点处D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2.如图,已知ABC A BC ''≌,A C BC ''∥,∠C =25°,则ABA '∠的度数是( )A .15°B .20°C .25°D .30°3.(2022·福建·模拟)如图,AD 是AEC △的角平分线,2AC AB =,若4ACD S =,则ABD △的面积为( )A .3B .2C .32D .14.如图,在Rt ABC 中,90,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DE //AB ,交AC 于点E ,DF AB ⊥于点F ,5,3DE DF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1BF =B .3DC = C .5AE =D .9AC =5.(2022·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模拟)如图,已知ABC ,90C ∠=︒,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边AB ,AC 于点M ,N ;②分别以M ,N 为圆心,以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BC 的内部相交于点P ;③作射线AP 交BC 于点D .下列说法一定成立的是( )A .BD AD =B .BD CD >C .>BD AC D .2BD CD =6.(2022·河南·一模)在以下三个图形中,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能判断射线AD 平分BAC ∠的是( )A .图2B .图1与图2C .图1与图3D .图2与图37.(2022·山东威海·一模)如图,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E ⊥BD ,垂足为M .若∠ABC =30°,∠C =38°,则∠CDE 的度数为( )A .68°B .70°C .71°D .74°8.(2022·福建三明·模拟)如图,BD 平分∠ABC ,F ,G 分别是BA ,BC 上的点(BF BG ≠),EF EG =,则∠BFE 与∠BGE 的数量关系一定满足的是( )A .90BFE BGE ∠+∠=B .180BFE BGE ∠+∠=C .2BFE BGE ∠=∠D .90BFE BGE ∠-∠=9.(2022·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一模)如图,在ABC 中,AD BC ⊥,垂足为点D .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推得ABD △与ACD 全等的条件是( )A .AB AC = B .BD CD =C .B DAC ∠=∠D .BAD CAD ∠=∠ 10.(2022·安徽滁州·二模)如图,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点P 是OC 上的一点,PD ⊥OA 于D ,PE ⊥OB 于E ,F 为OC 上另一点,连接DF ,EF ,则下列结论:①OD =OE ;②DF =FE ; ③∠DFO =∠EFO ;④S △DFP =S △EFP ,正确的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11.如图,D 为Rt ABC △中斜边BC 上的一点,且BD AB =,过D 作BC 的垂线,交AC 于E .若6cm AE =,则DE 的长为 __cm .12.如图,ABC ∆中,90,6,8ACB AC BC ︒∠===.点P 从A 点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点运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点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1和3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两点都要到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在某时刻,分别过P 和Q 作PE l ⊥于E ,QF l ⊥于F .点P 运动________秒时,PEC ∆与QFC ∆全等.13.如图,在ABC 中,∠BAC =90°,AD 是BC 边上的高,BE 是AC 边的中线,CF 是∠ACB 的角平分线,CF 交AD 于点G ,交BE 于点H ,①ABE 的面积=BCE 的面积;②∠F AG =∠FCB ;③AF =AG ;④BH =CH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_____.14.如图,小虎用10块高度都是4cm 的相同长方体小木块,垒了两堵与地面垂直的木墙,木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个等腰直角三角板(AC BC =,90ACB ∠=︒),点C 在DE 上,点A 和B 分别与木墙的顶端重合,则两堵木墙之间的距离为______.15.如图,E ABC AD ≅∆∆,BC 的延长线经过点E ,交AD 于F ,105AED ∠=︒,10CAD ∠=︒,50B ∠=︒,则EAB ∠=__︒.16.(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模)如图,在△ABC 中,高AE 交BC 于点E ,若1452ABE C ∠+∠=︒,5CE =,△ABC 的面积为10,则AB 的长为___________.17.(2022·山东济南·三模)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P 、Q 分别在AB ,BC 的延长线上,且BP=CQ ,连接AQ 和DP 交于点O ,分别与边CD 和BC 交于点F 和E ,连接AE ,以下结论:①AQ ⊥DP ;②AOD S =OECF S 四边形;③OA 2=OE•OP ;④当BP =1时,tan ∠OAE =1316,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8.(2022·贵州铜仁·一模)如图,在ABC 中,8BC =,6AC =按下列步骤作图:步骤1:以点C 为圆心,小于AC 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BC 、AC 于点D 、E ;步骤2: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 ; 步骤3:作射线CM 交AB 于点F ,若 4.5AF =,则AB =______.19.(2022·湖北襄阳·一模)如图,已知AC BD =,A D ∠=∠,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AFC DEB △≌△(写出一个即可).20.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8cm ,BC =10cm .点C 在直线l 上,动点P 从A 点出发沿A →C 的路径向终点C 运动;动点Q 从B 点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点Q 分别以每秒1cm 和2cm 的运动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 和Q 作PM ⊥直线l 于M ,QN ⊥直线l 于N .则点P 运动时间为____秒时,△PMC 与△QNC 全等.21.已知:如图所示,PC PD C D =∠=∠,.求证:PCB PDA ≌.22.如图所示,点E 在线段BC 上,12∠=∠,AD AB AE AC ==,,求证:DE BC =23.(2022·江苏淮安·中考真题)已知:如图,点A 、D 、C 、F 在一条直线上,且AD CF =,AB DE =,BAC EDF ∠=∠.求证:B E ∠=∠.24.如图,己知正方形ABCD,点E是BC边上的一点,连接DE.(1)请用尺规作图法,在CD的延长线上截取线段DF,使=DF CE;(不要求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连接AF.求证:△AFD≌△DEC.25.(2022·陕西延安·二模)如图,已知ABC,请用尺规作图法在BC上求作一点E,使得点E到、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AB AC26.如图,已知等边ABC,AD是BC边上的高,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D上求作一点O,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60BOD,,,与MN分别交于点27.如图,已知直线MN与▱ABCD的对角线AC平行,延长DA DC AB CB,,,.E H G F(1)求证:EF GH =;(2)若FG AC =,试判断AE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如图(1)所示,A ,E ,F ,C 在一条直线上,AE =CF ,过E ,F 分别作DE ⊥AC ,BF ⊥AC ,若AB =CD ,可以得到BD 平分EF ,为什么?若将△DEC 的边EC 沿AC 方向移动,变为图(2)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29.如图,已知EB CF ∥,OA =OD ,AE =DF .求证:(1)OB=OC ;(2)AB ∥CD .30.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1)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①的位置时,求证:①ADC △≌CEB ;②DE AD BE =+;(2)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②的位置时,求证:DE AD BE =-;(3)当直线MN 绕点C 旋转到③的位置时,试问DE 、AD 、BE 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需要证明.1.(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小明家仿古家具的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坏了,需要重新配一块.小明通过电话给玻璃店老板提供相关数据,为了方便表述,将该三角形记为ABC ∆,提供了下列各组元素的数据,配出来的玻璃不一定符合要求的是( )A .,,AB BC CA B .,,AB BC B ∠ C .,,AB AC B ∠D .,,∠∠A B BC4.(2021·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工人师傅常常利用角尺构造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平分一个角.如图,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在取OC OD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点C 、D 重合,这时过角尺顶点M 的射线OM 就是AOB ∠的平分线.这里构造全等三角形的依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5.(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AB ∥ED ,AC ∥FD ,要使△ABC ≌△DEF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只需添一个)6.(2020·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②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同样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 . ③作射线BF 交AC 于点G .如果8AB =,12BC =,ABG 的面积为18,则CBG 的面积为________.7.(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 中,BE 、DG 分别平分ABC ADC ∠∠、,交AC 于点E G 、.(1)求证:,BE DG BE DG =∥;(2)过点E 作EF AB ⊥,垂足为F .若ABCD 的周长为56,6EF =,求ABC ∆的面积.8.(2020·江苏南京·中考真题)如图,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B =AC ,∠B =∠C ,求证:BD =CE9.(2020·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如图,AC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1=∠B ,点E 、F 分别在AB 、BC 上,BE =CD ,BF =CA ,连接EF .(1)求证:∠D =∠2;(2)若EF ∥AC ,∠D =78°,求∠BAC 的度数.1.(2022·江苏南京·二模)如图,在ABC 中,点D 在AC 上,BD 平分ABC ∠,延长BA 到点E ,使得BE BC =,连接DE .若38ADE ∠=︒,则ADB ∠的度数是( )A .68°B .69°C .71°D .72°2.(2022·江苏常州·一模)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互补,且BAC DAC ∠=∠,15AB =,12AD =.过顶点C 作CE AB ⊥于E ,则AE BE的值为( )A B .9 C .6 D .7.23.(2022·江苏·南通市陈桥中学一模)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AB =4,△ABC 的面积为10,BD 平分∠ABC ,若M 、N 分别是BD 、BC 上的动点,则CM +MN 的最小值为( )A .4B .5C .4.5D .64.(2022·江苏盐城·一模)如图,点E ,F 在AC 上,AD =BC ,DF =BE ,要使△ADF ≌△CBE ,还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 .∠A =∠CB .∠D =∠BC .AD ∥BC D .DF ∥BE5.(2022·江苏南通·二模)如图,在ABC 中,按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B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 ,BC 于点D ,E ;②分别以点D ,E 为圆心,大于12DE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BC ∠的内部交于点F ; ③作射线BF ,交AC 于点G .如果6AB =,9BC =,ABG 的面积为9,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6.(2022·江苏·模拟)如图,在Rt △ABC 中,∠C =90°,∠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于点D ,CD =2,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_.7.(2022·江苏·南通市陈桥中学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90C ∠=︒,以顶点A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C 、AB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AP 交边BC 于点D ,若4CD =,5AB =,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8.(2022·江苏·苏州市振华中学校二模)已知:如图,AC BD =,AD BC =,AD ,BC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OE AB ⊥,垂足为E .求证:(1)ABC BAD ≌.(2)AE BE =.9.(2022·江苏镇江·模拟)如图,∠BAC =90°,AB =AC ,BE ⊥AD 于点E ,CF ⊥AD 于点F .(1)求证:△ABE ≌△CAF ;(2)若CF =5,BE =2,求EF 的长.10.(2022·江苏·宜兴市实验中学二模)如图,在△ABC 中,O 为BC 中点,BD ∥AC ,直线OD 交AC 于点E .(1)求证:△BDO≌△CEO;(2)若AC=6,BD=4,求AE的长.11.(2022·江苏徐州·模拟)(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1∠BAD,线段EF、BE、FD之间的关系是;(不需要证明)2(2)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上的点,且∠EAF ∠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12证明.(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E、F分别是边BC、CD延长线上的点,且∠EAF=1∠BAD,(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2系,并证明.12.(2022·江苏盐城·一模)【提出问题】如图1,在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P,P A=3,PB=4,PC=5.求∠APB的度数?小明提供了如下思路:如图2,将△APC绕A点顺时针旋转60°至△AP'B ,则AP'=AP=3,P'C=PB=4,∠P'AC=∠P AB ,所以∠P'AC+∠CAP=∠P AC+∠BAP ,即∠P'AP=∠BAC=60° ,所以△AP'P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 P'P=60° ,……按照小明的解题思路,易求得∠APB= ;【尝试应用】如图3,在等边三角形ABC外一点P,P A=6,PB=10,PC=8.求∠APC的度数?【解决问题】如图4,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b(b>0),在第一象限内一点P,满足PB:PO:P A=1:2:3,则∠BPO= 度(直接写出答案)1.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A .③和④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和②【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图形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①和②,是全等图形,将①顺时针旋转180°即可和②完全重合,其它两个图形不符合 故选D .2.下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分析】直接利用全等图形的概念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解: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如图所示:故选B .3.如图,ABC DBC ∆∆≌,45A ∠=︒,86ACD ∠=︒,则ABC ∠的度数为( )A .102︒B .92︒C .100︒D .98︒【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CB DCB ∠=∠,求出AC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 【详解】解:ABC DBC ∆∆≌,ACB DCB ∴∠=∠,86ACD ∠=︒, 43ACB ︒∴∠=,45A ∠=︒,18092ABC A ACB ∴︒--∠︒∠=∠=;故选:B .4.如图,将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6cm 得到DEF △,若AB BC ⊥,10cm AB =,4cm DH =,则四边形HCFD 的面积为( )2cm .A .40B .24C .48D .64【答案】C【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BC ≌DEF △,则四边形HCFD 的面积等于DEFEHCABCEHCABEH SSSSS -=-=梯形即可求解.【详解】解:∵将ABC 沿着BC 方向平移6cm 得到DEF △, ∴ABC ≌DEF △,6BE =cm , ∴ABC 的面积等于DEF △的面积, 又AB BC ⊥,10cm AB =,4cm DH =, ∴1046HE DE DH AB DH =-=-=-=(cm ), ∴四边形HCFD 的面积等于DEFEHCABCEHCABEH S SSSS -=-=梯形()12AB HE BE =+⋅ ()11066482=+⨯=(2cm ) 故选C .5.如图,△ABC ≌△ADE ,若∠B =80°,∠E =30°,则∠C 的度数为( )A.80°B.35°C.70°D.30°【答案】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ABC≌△ADE,∠E=30°,∠C=∠E=30°,故选:D.考向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3.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4.角角边定理:有两角和它们所对的任意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角边”或“AAS”);5.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二)灵活运用定理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以下几点:1. 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种情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 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定定理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即从求证入手,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3. 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定定理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常见的几种辅助线添加:①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②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③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④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⑤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之类的题目.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这样1.在如图所示33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图中能画出()个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不含ABC).A.3B.4C.7D.8【答案】C【分析】根据SSS判定两三角形全等.认真观察图形可得答案.【详解】如图所示大正方形上都可作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所以共有八个全等三角形,除去ABC 外有7个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 故选C .2.如图,B C ∠=∠,要使ABE ACD △△≌.则添加的一个条件不能是( )A .ADC AEB ∠=∠ B .AD AE =C .AB AC =D .BE CD =【答案】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解答即可得. 【详解】解:在ABE 和ACD 中,AEB ADC A BB C ∠=∠⎧⎪∠=∠⎨⎪∠=∠⎩∴无法证明ABE ACD △△≌, 选项A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在ABE 和ACD 中, A AB C AD AE ∠=∠⎧⎪∠=∠⎨⎪=⎩∴ABE ACD △△≌(AAS ),选项B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ABE 和ACD 中,A A AB AC BD ∠=∠⎧⎪=⎨⎪∠=∠⎩∴ABE ACD △△≌(ASA ),选项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在ABE 和ACD 中, A AB C BE CD ∠=∠⎧⎪∠=∠⎨⎪=⎩∴ABE ACD △△≌(AAS ),选项D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一块三角形玻璃不慎被小明摔成了四片碎片(如图所示),小明经过仔细的考虑认为只要带其中的两块碎片去玻璃店,就可以让师傅配一块与原玻璃一样的玻璃.你认为下列四个答案中考虑最全面的是( )A .带其中的任意两块去都可以B .带1、4或2、3去就可以了C .带1、4或3、4去就可以了D .带1、2或2、4去就可以了【答案】C【分析】带1、3去,只有两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1、2或2、3去,只有一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2、4去,有一角,可以延长边还原出原三角形,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带1、3去,只有两角,没有完整边不能确定三角形,带1、2或2、3去,只有一角,不能确定三角形,带2、4去,有一角,可以延长边还原出原三角形,带3、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带1、4可以用“角边角”确定三角形,所以A 、B 、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 故选:C .4.数学课上,同学们探讨利用不同画图工具画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小旭说:我用两块含30°的直角三角板就可以画角平分线.如图,取OM =ON ,把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两直角边交于点P ,则射线OP 是∠AOB 的平分线,小旭这样画的理论依据是( )A .SSAB .HLC .ASAD .SSS【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OP OP =,OM ON =,90PMO PNO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OP OP =,OM ON =,90PMO PNO ∠=∠=︒,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POM PON HL △≌△ 故选B5.如图,△ABC ≌△EBD ,∠E =50°,∠D =62°,则∠ABC 的度数是( )A .68°B .62°C .60°D .50°【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EB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 【详解】∵∠E =50°,∠D =62°, ∴∠EBD =180°−50°−62°=68°, ∵△ABC ≌△EBD , ∴∠ABC =∠EBD =68°, 故选:A .考向三:角平分线的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1.(2022·重庆八中模拟)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三角形的外心到这个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B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一定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 D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答案】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心、重心等有关性质,对选项逐个判断即可.【详解】解:A 、三角形的内心到这个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C 、只有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内部,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D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为真命题,符合题意; 故选:D2.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OD BC ⊥于D ,如果25cm AB =,20cm BC =,15cm AC =,且2150cm =ABC S △,那么OD 的长度是( )A .2cmB .3cmC .4cmD .5cm【答案】D【分析】作OE AC ⊥交于点E ,作OF AB ⊥交于点F ,连接OA ,证明OD OE OF ==,再利用2150cm =++=ABC BOC AOB AOC S S S S △△△△即可求出OD 的长度.【详解】解:作OE AC ⊥交于点E ,作OF AB ⊥交于点F ,连接OA ,。
九年级数学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练习(有答案)
全等三角形一、单选题1.如图,若△OAD △△OBC ,且△O =65°,△C =20°,则△OAD = ( )A .65°B .75°C .85°D .95°2.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A′B′C′的是( )A .AB=A′B′,BC=B′C′,△A=△A′B .△A=△A′,△C=△C′,AC=B′C′C .△A=△B′,△B=△C′,AB=B′C′D .AB=A′B′,BC=B′C′,△ABC 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3.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A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D .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线的交点4.如图所示的是已知BOA ∠,求作B O A BOA '''∠=∠的作图痕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边的长度对角的大小无影响,所以孤CD 的半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B .因为边的长度对角的大小无影响,所以弧CD ''的半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C .因为边的长度对角的大小无影响,所以弧E F ''的半径长度可以任意选取D .以上三种说法都正确5.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 为一边作△ABP ,使之与△ABC 全等,从P 1,P 2,P 3,P 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 ,则点P 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6.如图,在Rt ABC 中,90A ∠=,ABC ∠的平分线BD 交AC 于点D ,3AD =,10BC =,则BDC 的面积是( )A .10?B .15?C .20D .307.如图,已知AO=OB ,OC=OD ,AD 和BC 相交于点E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对.A.1对B.2对C.3对D.4对8.如图,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A.带△去B.带△去C.带△去D.带△△去9.如图,点A、D、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12,AC=8,则CD的长为()A.5.5B.4C.4.5D.310.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即是△AOB的平分线画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SSS B.SAS C.ASA D.HL1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4,PE=1,则AD的长是()A.9B.8C.7D.612.如图,已知AB=AC,AF=AE,△EAF=△BAC,点C、D、E、F共线.则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FB△△AEC;△BF=CE;△△BFC=△EAF;△AB=BC.A.△△△B.△△△C.△△D.△△△△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BAD,你的添加条件是_______(填一个即可)。
九年级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专题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1.如图,点A,F,C,D在一条直线上,AB∥DE,AB=DE,AF=DC.求证:BC∥EF.2.如图,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CF,AB=DE,BC=EF.(1)求证:△ABC≌△DEF;(2)若∠A=55°,∠B=88°,求∠F的度数.3.已知:如图,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DC,AB=CD,∠B=∠D.(1)求证:△ABE≌△CDF;(2)若点E,G分别为线段FC,FD的中点,连接EG,且EG=5,求AB的长.4.如图,∠A=∠D=90°,AC=DB,AC、DB相交于点O.求证:OB=OC.5.如图,已知∠1=∠2,∠B=∠D,求证:CB=CD.6.如图,已知AB=AD,AC=AE,∠BAE=∠DAC.求证:∠C=∠E.7.如图,已知CA=CD,∠1=∠2(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C,你添加的条件是;(2)添加条件后请证明△ABC≌△DEC.8.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AE=CE,DE=BE.求证:∠A=∠C.9.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为BC上一点,连接AM,延长AD至点E,使得AE=AM,过点E 作EF⊥AM,垂足为F,求证:AB=EF.10.如图,在△ABC中,∠C=90°,点D是AB边上的一点,DM⊥AB,且DM=AC,过点M作ME ∥BC交AB于点E.求证:△ABC≌△MED.11.如图,∠ACB=90°,AC=BC,AD⊥CE于点D,BE⊥CE于点E.(1)求证:△ACD≌△CBE;(2)已知AD=4,DE=1,求EF的长.12.如图,点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D、AB上一点,若AE=DC=2ED,且EF⊥EC.(1)求证:点F为AB的中点;(2)延长EF与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连结AH,已知ED=2,求AH的值.13.如图,△ABC中,AB=AC,点E,F在边BC上,BE=CF,点D在AF的延长线上,AD=AC.(1)求证:△ABE≌△ACF;(2)若∠BAE=30°,则∠ADC=°.14.如图,AB∥CD,E、F分别为AB、CD上的点,且EC∥BF,连接AD,分别与EC、BF相交于点G,H,若AB=CD,求证:AG=DH.15.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BCD=∠EDC=90°,BC=ED,AC=AD.(1)求证:△ABC≌△AED;(2)当∠B=140°时,求∠BAE的度数.16.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及等边△ABE,已知∠ABC=60°,EF⊥AB,垂足为F,连接DF.(1)求证:△ABC≌△EAF;(2)试判断四边形EFDA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7.如图,在△ABC中,AC=BC,∠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18.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19.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1)求证:AB=AC;(2)若AD=2,∠DAC=30°,求AC的长.20.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1)求证:△ADE≌△CBF;(2)若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CO.21.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线,F是CD的中点,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交BF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E.(1)求证:EC=DA;(2)若AC⊥CB,试判断四边形AE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2.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求证:△BEC≌△CDA.23.如图,在▱ABCD中,点E,F在AC上,且∠ABE=∠CDF,求证:BE=DF.24.如图,四边形ABCD、BEFG均为正方形,连接AG、CE.(1)求证:AG=CE;(2)求证:AG⊥CE.25.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1)求证:△ABD≌△CAE;(2)连接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6.如图,⊙O的直径为AB,点C在⊙O上,点D,E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DE⊥AE,垂足为E,∠A=∠CDE.(1)求证:CD是⊙O的切线;(2)若AB=4,BD=3,求CD的长.2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C于点E,AC的反向延长线交⊙O于点F.(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DE+EA=8,⊙O的半径为10,求△OAF的面积.。
全等三角形-中考数学总复习精品课件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如何找边相等、 角相等
1.找“角”相等的途径主要有:对顶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 内错角相等;余角等角代换;角平分线;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等.
2.找“边”相等主要借助中点、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来证明.
三角形全等的证明
如何找边相等、 角相等
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三个条件中,“边”是必不可少的.
垂足分别是点 D,E,AD=3,BE=1,则 DE 的长是( B )
3 A.2
B.2
C.2 2
D. 10
61.2如0° 图,△ABC≌△A′B′C′,其中∠A=36°,∠C′=24°,则∠B=________.
7.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DB, ③AB=DC,其中不能确定△ABC≌△DCB的是_②_____(只填序号).
A.∠A=∠D B.AC=DF C.AB=ED D.BF=EC
平移加翻折型
2.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AC=DF,BE=CF,且 BC=5,∠A=70°,∠B=75°,EC=2,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C)
A.BE=3 B.∠F=35° C.DF=5 D.AB∥DE
平移型
3.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
对称型
解:(1)在△ABC 和△ADC 中,AABC= =AADC,,∴△ABC≌△ADC(SSS), BC=DC,
∴∠BAC=∠DAC,即 AC 平分∠BAD (2) 由 (1) 得 ∠BAE = ∠ DAE , 在 △BAE 和 △DAE 中 ,
BA=DA, ∠BAE=∠DAE,∴△BAE≌△DAE(SAS),∴BE=DE AE=AE,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全等三角形课件
3.(2020·衡阳8分)如图,在△ABC中,∠B=∠C,过BC的中点D作 DE⊥AB,DF⊥AC,垂足分别为点E,F. (1)求证:DE=DF;
证明:∵DE⊥AB,DF⊥AC,
∴∠BED=∠CFD=90° ∵D是BC的中点,∴BD=CD. 在△BED和△CFD中,
∠BED=∠CFD ∠B=∠C
BD=CD
强调:两角一边一定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方法指 ----全等常见的判定思路: 引
已知一角一边: 找角的邻边 找边的邻角 找边的对角
已知两边:
找第三边 找夹角 找直角
已知两角: 找夹边
找对边 找第三边
方法指 引
E
全等与图形的变换:
D
F
G 轴对称
直观发现全等
平移
旋转
通过图形的变换, 直观发现全等;发现相等的边、相等的角.
1.(2022·衡阳6分)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 点,且BD=CE.求证:AD=AE.
证明:∵AB=AC, ∴∠B=∠C.
在△ABD和△ACE中,
AB=AC
∠B=∠C
全等五行
∴△BADB=DC≌E △ACE(SAS).
∴AD=AE.
2.(2021·衡阳6分)如图,点A,B,D,E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 AC∥DF,BC∥EF.求证:△ABC≌△DEF.
4.(2018·衡阳6分)如图,线段AC,BD相交于点E,AE=DE,BE=CE. (1)求证:△ABE≌△DCE;(2)当AB=5时,求CD的长.
(1)证明:在△ABE和△DCE中,
AE=DE
∠AEB=∠DEC
BE=CE
∴△ABE≌△DCE(SAS).
(2)解:∵△ABE≌△DCE,∴AB=CD. ∵AB=5,∴CD=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C
1
A
2 B
C
3、 如右图,已知AC=BD, ∠A =∠D ,请你添一个直接条件, ___= , 使△AFC≌△DEB
E
A
B
C
D
F
4、如图,已知AB=AC,BE=CE,延长AE交BC 于D,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B
A
E
D
C
5、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例:如图AB=AC,BD=CD, AD=AE,你能指出图中 哪些三角形全等? A E B
C D B
缺什么条件,题中能找到吗? D
C A
公共角
公共边
例【99江西】已知,如图,BC=BD, A ∠C=∠D,求证:AC=AD. 有一同学证法如下: 证:连结AB 在⊿ABC和⊿ABD中 BC=BD B ∠C=∠D AB=AB C ∴⊿ABC≌⊿ABD ( SAS ) ∴AC=AD 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证法对吗?如果错误, 错在哪里,应怎样证明?
A E F
B
D
C
3、如图,AB=AC,BD、CE是△ABC的 角平分线,△ABD≌△CBE吗?为什么?
A E D
B
C
4、如图,AB=AD,AC=AE,∠BAE= ∠DAC,△ABC与△ADE全等吗?
B E C D
A
考考你,学得怎样?
1、如图1,已知AC=BD,∠1=∠2, 那么△ABC≌ , 其判定根 据是__________。 A 2、 如图2,△ABC中,AD⊥BC于D, 要使△ABD≌△ACD,若根据“HL” 判定,还需加条件___ = ___,
D
答:证法错误。 SAS定理应用错误。
练习:
(1)如图,∠ACB=90°,AC=BC, BE⊥CE,AD⊥CE于D, AD=2.5cm,DE=1.7cm。求:BE的长。
B E
D
C
A
练习:
(2)如图,在△ABC中, ∠ACB=90°,AO是角平分线, 点D在AC的延长线上,DE过点O且DE⊥AB,垂足为E. • (1) 请你找出图中一对相等的线段,并说明它们相等 的理由; B E 解:∵∠ACB=90° ∴BC⊥AC O ∵AO平分∠BAC 又DE⊥AB BC⊥AC ∴OE=OC ( 角 平 分 线 上 A D C 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图中共有多少对相等线段,一一把它们找出来, 并说明理由
练习:
3、如图, ∠B= ∠C=90度,M是 BC的中点,DM平分∠ADC, 求证:AM平分∠DAB
D C M
A
B
E
说一说: 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 敌人碉堡隔河相望,需要知道碉堡与我 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 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利用 他头上的帽子就测出了我军阵地与敌人 碉堡的距离。你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做一做
1、如图,要识别△ABC≌△ADE,除公 共角∠A外,把还需要的两个条件及其根 据写在横线上。 A SAS (1) , ( ) (2) , ( ) E C (3) , ( ) (4) , ( ) D B (5) , ( ) (6) , ( ) (7) , ( )
2、如图,D为BC中点,DF⊥AC,且 DE=DF,∠B与∠C相等吗?为什么?
D E C
C A B D
G
H
D
A
B
E
F
A
B
E
说说我的收获
(1)有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可能 全等。 (2)有公共角或对顶角的两个三 角形也可能全等。
体会分析
问题4:如图,AB=AC,D、E分别在AB、 B C AC上,BC、CD相交于O, ,试说明BD=CE。
D A E O C
分析:(1)
(2)
? BD CE ? AD AE
? △ADC≌△AEB
B
(3)
体会推理论证和书写过程
请同学把上 题的分析过 程书写出来, 你有何体会 呢?
通过三角形全等,可 以得到线段和角的相等, 有的题目通过说明一对三 角形全等就可以得出结论, 而有的题目,为了说明一 对三角形全等,还要说明 另一对三角形全等。
试一试
已知:A、B两点之间被一个池塘隔开, 无法直接测量A、B间的距离,请给出一 个适合可行的方案,画出设计图,说明 依据。
C D D
E
C
D
C
试一试,你准行
已知: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D, A 试说明:BD=CD 解:在△ABE和△ACE中 AB=AC,EB=EC,AE=AE ∴ △ABE≌△ACE (SSS) ∴∠BAE=∠CAE 在△ABD和△ACD中 ∵AB=AC ∠BAE= ∠CAE ∴ △ABD≌ △ACD (SAS ) ∴ BD = CD E B AD=AD
找夹边 ASA 已知两角 找任一边 AAS
归纳思考:
两个三角形全等,通常需要3个条件,其 中至少要有1组 边 对应相等。
体会读图、分析图形的能力
问题1:如图,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如果 △AED≌△BE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 对应角是什么?这时图中还有没有其他全等三 角形? 问题2:连结C、D两点,添了一条线段又多了 多少个三角形呢?又有多少全等三角形呢? 问题3:观察下列图形,说说哪些三角形可能全 等? C
(A)一锐角和斜边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
)
(B)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 )
6、下列四组中一定是全等三角形的为 A.三内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
B、斜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
C、两边和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问题:如果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题中只 给出两个条件,现在又不允许添加条件,你 有办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D
C
基本 图形 演变
B
A D
B A D
A
E
A
E
D
D
C
B
C
A
C
A E
C
D
E
D
BC FBB源自CD AC B
D A
C B
E
F
; / 智能升降床 ;
卫の驱动就确定凭借着我族の血脉/要不然就确定至尊都无法驱动它们/而只要确定我族血脉/就算确定普通人都能轻而易举の控制它们/"安福解释道/"这也确定保护我族の族人/因为我族族人太少咯/每壹佫都不愿意失去/所以都想给予它们最好の保护/让巫卫无疑确定最放心/原来如此/"着安福壹路带 着马开走去/碰到巫卫/安福就滴出壹滴血液而出/让要阻止众人の巫卫停手/壹路走过去/有着百佫左右巫卫/这些人在巫族の血液下/都安静の站在那里/壹行人无阻の走到巨大の石碑面前/石碑立在那里/什么都没有/漆黑光泽/望着光洁溜溜の石壁/叶静云等人也疑惑不已/这众多巫卫守护の石碑未免太 过普通咯/而唯有马开却灼灼の着石碑/手突然向着石碑抚摸而去/手放在石碑上/顿时有着神音悦耳/大音若希/声音蕴含着滴地至理壹般/直接在马开の元灵中响起来/每壹声都确定那么の悦耳/那么の玄妙/让人痴迷其中不能自主/就那么数声响起/马开就如痴如醉の坐在那里/整佫人露出痴狂之色/神智 迷失在大音若希中/安福等人到这壹幕/也各自对望咯壹眼/手触摸在石碑之上/"叮///"和马开不用/这美妙の声音直接从它们身体中响动而起/这声音无法用言语形容/也无人能模仿の出来/但就确定这壹次震动/巫族众人感觉血液都要沸腾起来/全身仿佛被千万种力量淬炼/"我族巫法/"安福の手离开石 碑/瞪大双眼望着石碑/整佫人都涨の通红/身体颤抖/整佫人因为激动都要虚脱咯/它做梦都没有想到/巫法居然还能重现/尽管刚刚只确定壹瞬间の感觉/它就能确定/这就确定巫族の炼体之法/那么壹瞬间/让觉得自己の血液都要燃烧起来/全身充满力量/仿佛年轻数拾岁壹样/身体满含力量/这确定壹股 它从未感受の力量/它感觉自己壹拳都能轰碎山岳咯/明知道这确定壹种错觉/但那种感觉真确定美妙/唯有巫法才能让它如此/它呆滞の着石碑/那双手颤动の恐怖/"滴佑吾族/我巫族振兴有望咯/"向福对滴吼叫/巫族の圣法再现/它族能修行/以它族の神奇/定然能在世间占据壹席之地/叶静云和杨慧对望 咯壹眼/也伸手向着巫族石碑触碰去/"啊///"壹声惨叫/叶静云和杨慧手瞬间离开石碑/面色苍白/惊恐の着面前の石碑/她们没有听到悦耳の声音/唯有刺耳如同尖锐の金属声/这种声音在它们の元灵中响起/让她们难受至极/这种难受直接作用在元灵中/给予她们不轻の创伤/要确定没有丹药の话/怕确定 拾滴半佫月都不会恢复/"不要去动/"向福这时候才赶紧说道/"忘记和两位小姐说咯/巫族之法唯有我巫族才能修行/也唯有我巫族の身体才能承受/对外人来说/这确定致命の毒药/"叶静云恢复咯壹些气力/着手扶住石碑痴迷坐在那里/她皱咯皱眉头说道/马开也不确定你巫族之人/它为什么能承受/"这 ///"安福向马开/只能想到壹佫解释/"或许马开公子确定我族の巫使原因吧/""巫使/叶静云自然不信马开确定什么巫使/但也不想和安福争论这佫问题/"你不确定说不确定巫族之人不能修行吗?就算它确定巫使/但很显然它具备元灵/身上毫无巫族血脉/那它为什么能修行/安福也觉得奇怪/马开身居元灵 和没有壹丝巫族血脉它很清楚/这和它族留下の告诫完全违背咯/非巫族人不能承受巫法/至尊也不例外/因为它们得不到巫族之法/可现在///安福无法解释/只能把这推到马开确定巫使の原因之上/也不再说什么/吩咐向楚南去接触石壁/向楚南碰到石碑后/身体中壹阵阵悦耳声响不断の响起/每壹声都孕 育着无穷玄妙/其中有着大道孕育/向楚南の血液在疯狂の流转/与此同时滴地の灵气不断の进入到向楚南の身体中/洗礼着向楚南の身体/这佫空间の滴地灵气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