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实时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术中实时超声在颅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图 2 右额 L { 浆 细 胞 瘤 MR 及趟 声 图 像 I I I
3 讨 论
2 2 肿瘤声像图表现 .
术 中探测肿瘤 显示率 10 , 0 % 所有 病灶
I U 列广 泛 应 川 , 神 经 外 科 于 术 【 使 用 IU O S已 l I O S是 这 项 技 术 最 早 也是 敲 成 功 的 临 床 心 用 之 经 颅 二 维 超 声 一 {于 受 颅 骨 影 响 , . { .} 受 限 , 玎 顿 于术 f 为 l U 提 供 机 会 , 其 而 叮 (S ) 使
维普资讯
1 3 32
医
堡
3卷 第 10N . eeM d- JL l 0 ,03,o9 I , 2 c a r e
・
经 验 交 流 ・
术 中实 时超 声 在颅 脑 肿 瘤 手 术 中 的应 用
杨 金焰 郭 毅 史彦 芳 田春 辉 方 川 王佳 良 丁亚楠
自 20 年 l 06 0月至 20 07年 l 月 , 2 我科 应 用 术 中 超声 ( t o ir — na prte ha ng pyIU ) 时 引 导 显 微 外 科 切 除 顿 内肿 瘤 eav r oor h , S 实 i u s a O
及 毗 邻血 管关 系 , 控 占位 切 除 范 围 , 术 结 束 前 再 次 探 测 宵 监 于
无肿瘤及 血肿残留。所有 病例 超声 冈像 提示 的诊 断均经 术 中
探 测 及 术 后病 理 证 实 。
2 结 果
A 增 强 M I 爪 肿 瘤 叫 R B 术 r 时 超 声 显 示 肿 瘤 实 边 界 清 晰 . 部 呈 较 均 匀 内
动 障碍 等 症 状 。
12 仪器及方法 .
术中超声在脑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与预后的关系

【 要】 目的 摘
关 系 。方 法
采用术 中 声观 察颅脑肿 瘤的超 声 图像特 点, 讨其在 神 经外科手 术 中的应 用价值 与 患者预 后 的 超 探
将4 5例 脑 肿 瘤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A B 两组 , 显 微 外科 手 术 基 础 上 , 、 在 A组 2 3例 颅 脑 肿 瘤 患 者在 手 术 中接 受 了
术 中超 声检 查 , 以确 定肿瘤的位 置、 手术切 除范围及切 除术后 是 否有肿 瘤 残余 , B组 2 2例 行 常规 手术 , 比较 两组之 间 并
G n t 0 2,0 4)8 9~ 4 e e, 0 7 ( :2 84 2
从 而使 肿瘤 的侵 袭 转移 能 力 增 高 。P 6基 因具有 多肿 1 瘤 抑制 作用 , 旦 发生 变异 或 失活 , 会导 致细 胞无 控 一 都
制生 长 , 发 癌 变 , 此 推 断 P 6表 达 缺 失 导 致 使 诱 因 1 VG E F过 度 表达 促 进 癌 血 管 的形 成 ,A uf Z U Cegmi e a.. a nPo lsH si lY a ,i un6 50 ;. u y Mei oi Y O We—u W NGG iu ,H hn — n ,t 11 Ya ep ' o t ,a n S h a 2 0 0 2 Z ni d— s - g e p a c
的 差 异 。结 果 术 中超 声 能 清 晰 地 显 示肿 瘤 的 情 况 , 手 术 完 整 切 除肿 瘤 。 并 发 症 无 差 异 , 经 功 能 废 损 、 发 及 预 后 经 神 复
神经外科术中超声——历史回顾、应用实践和技术展望

神经外科术中超声——历史回顾、应用实践和技术展望1术中超声的历史回顾在外科领域内,术中超声(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IOUS)作为一项相对较新的术中影像技术,主要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A型超声和非实时的B 型超声开始应用;第二阶段是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实时的B型超声使术中超声技术迅速发展;第三阶段是90年代——新技术的应用,如术中腹腔镜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成像等。
50年代早期,French等就利用A型超声的脉冲信号来检测切除的脑组织和尸体标本内的肿瘤。
此后,Wild和Reid利用A型超声在手术中准确地诊断了一例恶性脑肿瘤,这是第一次在外科手术中通过超声技术检测到病变。
60年代中期,关于A型超声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文章陆续发表,在开颅后利用2-5MHz的传感器在湿润的硬脑膜表面扫描,进行了大量的病例研究,包括各种类型的脑肿瘤,脑出血,囊肿,脓肿和脑积水等。
A型超声被认为是简单、无创和快速的准确定位及检测方法,但其研究工作并未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接受,原因在于在A型超声上,一维的振幅峰值难于区分和解释。
另外,其能在手术中可应用的病变和器官也有限。
同时外科医生也认识到了能准确进行定位和检测的术中影像技术的必要。
70年代中期,由于超声技术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改进,出现了实时的二维B型超声。
尤其是高频的所谓“小零部件”超声提供了更精细分辨率的图像。
它在准确性和即时性方面优于A型超声和非实时的B型超声。
在70-80年代,外科领域再度激起了对术中超声的研究兴趣。
在手术室里,神经外科医生面对的困难是对颅脑病变的定位和检测,这与肝脏手术类似。
因而,此时出现的高频B型超声迅速在脑外科获得了尝试和应用。
1980年,Rubin等利用3MHz 的传感器显示了脑的解剖和脑肿瘤。
其后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和报道,对脑肿瘤、囊肿、脓肿、血肿、感染性病变、脑积水、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骨折及异物等,证明了术中超声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对病变的准确定位,仪器的导引,辅助切除肿瘤,判断残余肿瘤和夹闭动脉瘤等。
超声在颅脑创伤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

者在术 中及术后行超声检查共发现 病变 3 5个 。其 中术 中检 查 7例 , 用 3 5MH 探 头 , 使 . z 以无菌 手术 显微镜罩将探头包裹 , 探头与镜罩之间涂耦合 剂 , 将探 头轻置 于脑组织 表面 向各个方 向扫查 , 观察 是
pt ns i ru ac bani u e.M eh d B m d nr—ad ps— eav laon eepr ai twt t m t ri n r s e h a i ji to s — oeit a n ot p rte u rsu d w r e— o i t
f r d 3 i si 4 p te t o me 5 tme n 2 ai n s,ic u ng7 tme nta o e ai n i te san 8 tme fp s— p r - n l di i so i r — p r to n7 paint d 2 i so o to a f e
否 有 迟 发 血 肿 , 中 线 结 构 有 无 移 位 , 室 位 置 、 小 、 无 受 压 变 形 , 组 织 及 病 变 区 回 声 表 现 。术 脑 脑 大 有 脑
后检查 1 , 用不 同频率探头显示远场 、 7例 采 中场 、 近场的病变 , 一般情 况下 2 4 M 探头用于探查深 ~ Hz 度 >1 m病 变 , 6MH 探头用于探查深度 为 5~1 m病变 , 0a 3— z 0c 4~9MH z用于探查 深度 <5c m病 变, 在去除颅骨处皮肤表面进行探测并避免接 触伤 口。结果 超声检查发现病 变 3 5个 , T及 手术发 C 现病变 4 个 。与头颅 C 1 T检查 或手术 探查进行对 比发 现 , 膜外血肿及 硬膜 下血肿 的超声检 出率最 硬 高, 实质 内血肿次之 , 硬膜 下积 液及 脑挫 裂伤 的检 出率较低 , 总检 出符合 率 为 8 . % , 5 4 较大 的血 肿均 伴有 中线结构移位 。 脑室受压变小或 消失 。结论 高抢救成功率 , 可以在颅 脑创伤监护室使用 。 颅脑 创伤 患者术 中、 术后 超声与 C T或手术 检 出符 合率好 , 超声 检查更方便 、 快速 , 有助于及 时发 现颅 内迟发血 肿及其他 紧急 并发症 , 节省 抢救 时间 , 提
实时B超导向在颅脑手术中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的应用

( 责任校对 :成 观星 )
实 时 B超 导 向在 颅 脑 手术 中侧 脑 室穿 刺 置 管 引 流 的应 用
梁庆新 江野峰 郭斯庆 梁峭 荣
【 摘要 】 目的
探讨颅脑外 科手 术中实时 B超向导行 侧脑室穿刺 置管引 流的有效性 。方
法 将 l3 l 例需行侧脑 室穿刺置管引流术的颅脑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患者 ( 6例 )由 5
国际医药卫生 导报 2 1 年 第 l 01 7卷 第 l 9期
I MHGN,Oco e 01 ,V 11 No1 tb r2 l o.7 .9
儿 茶 酚胺结 构 ,故 口服有 效 ,且作用 时 问较长 。
=
0 9, . 3 P>0 5 o 可能因为部分有变态反 应 0 . 这 0
临床 上 主要 用 于治疗 喘息 性 支 气管 炎 、支气 管 性 体 质 的患 儿 ,在 原 有 气道 高 反 应性 疾 病 的基 哮喘 、肺气 肿的支气 管痉挛等 ;不 良反应 有肌震 础上 合并 了感 染 ,辩 证 分 型显 示 出热 咳的 临 床
2 0,2 ( :1 0 —1 0 . 01 5 9) 7 8 7 9
组 阳性 病 例 与 阴性 病 例 的疗 效 对 比差 异 有 显著
性 ( Hc=5 . 4,00 . 5≥ P>00 ) .1 ;而对 照组 阳性
( 稿 日期 :2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收 01 - 6 6)
病 例与 阴性 病 例 的疗 效 比较差 异无 显 著性 ( Hc
国际医药卫生导 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1 期 01 7 9
I MHG N,O t e 2 1 ,V 1 7 N .9 c b r 0 1 o. o1 o 1
颅内肿瘤术中超声研究进展

1 术 中超声在 颅脑 手 中应 用回顾
5 O年代早期 , rnh等 l Fe c I 】 就利用 A型超 声来检测 切 除的脑 组织 和尸 体标 本 内 的肿 瘤 ;0年代 ,aa a 6 T n k
等闭 报道用 A型超声 检查手术患者 的颅 内肿瘤 ;0年 7 代, 开始 报 道用 B型 超声 进行 颅脑 术 中检查 [, 3 并有 1 用多 普勒 超声技 术术 中检测 颅 内动静 脉瘘 和动 脉瘤
术者更 清晰 了解病 变 的空 间位置关 系 I 。 l 现在 , 中 O 1 术 超声 已成为神经外科 手术必要 的辅 助工具 。
颅 内肿瘤 切 除术 中 , 确 的定位 、 性直 接关 系 准 定 到治疗方案 的选 择 、 治疗效果 和预后 。 T MR 等 影像 C、 I 技 术可在术前 很好地 显示颅 内病灶 ,但术 中 MR 、 I术 中C T受 空 问 、 时间 的限制 , 且设备 昂贵 , 需专 用 的房 间, 使用 和推广受到 限制 。 中超声则不受 这些 限制 , 术 具有 实时 、 方便 灵活 、 全无创 、 安 费用低廉 、 定位准确 、 可反复 检查 等优 势 , 为术 者提 供准 确 、 可 清晰 的实 时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病的研究现状

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脑疾病的研究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超声诊断仪在我国使用,开辟了我国超声技术临床应用新领域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不断迅速发展、更新,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部分,是无创性研究脑血流生理学及病理状态下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就经颅多普勒在诊断脑疾病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1 原理、方法及应用范围1.1原理 TCD是运用定向微调脉冲式多普勒探头直接记录颅内一定深度血流的脉搏仪器,并将所记录脉波经计算及分析处理后,显示出相应血管血流波形和收缩期血流速度(SV)、舒张期血流速度(DV)、平均血流速度(MV)及搏动指数(PI)。
其中PI=(SV-DV)/MV。
1.2方法检查前患者未使用扩血管药或者已停用三天。
提前一天洗净头部。
仰卧位时,头部置于脑定位架,使用频率为2MHz探头于颞窗,探测大脑中动脉(MCA)主干及其主要分支、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主干(ACA)、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
坐位时,低头,仍用频率为2MHz探头探测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度,运用血管解剖定位知识,得到动脉的最佳血流速度信息,识别不同动脉,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区别动脉的病变。
还可以为血管特性、血流变学方面提供病态生理的资料。
也可以作为判断脑梗塞预后的参考指标。
其结果的准确性决定于操作者的经验和所具有的脑血管解剖学与生理学知识及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对受检者进行的详细分析。
1.3应用范围(1)颅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
(2)脑血管痉挛。
(3)颅内动静脉畸形。
(4)颅内动脉瘤。
(5)血管性头痛。
(6)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7)颅内压增高。
(8)脑死亡。
(9)脑血管栓子监测。
(10)危重病人术中和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监测。
2 具体应用范围的研究现状2.1颅内脑动脉狭窄和闭塞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手段,可客观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主要血管病变的早期筛选以及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术中超声在颅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微小病变中的应用对神经外科的患者进行病灶位置的确定是治疗的关键,特别是患者病灶的位置比较深,且病灶比较小,则很难进行位置的确定。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微小病变18例患者,笔者应用超声仪器对患者的病灶进行确定位置,并在其的动态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前均进行mri或者ct检查,其检查结果显示,其病灶的位置比较深,病灶较小,共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
病理性质:脑转移瘤1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核瘤2例,炎性肉芽肿1例,胶质瘤1例。
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0~3.0cm,深度为3.0-4.5cm。
1.2 应用检查的仪器:进行检查的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logic500型检查仪器,此仪器的探头大小为1.0x4.5cm,其发射频率为7mhz。
此仪器的优点为体积小、移动方便、体积小等。
1.3 进行检查的方法:术前所有患者都依据患者的ct或者mri 影像进行位置的确定,在开颅之后浇洒生理盐水,并用探头对患者的蛛网膜等处进行扫描,再对垂直方向进行扫描检查。
检查药物对患者的病灶深度、位置、形状、大小等情况进行记录工作。
根据其位置进行切口的确定,如果其位置在非功能区域,应在距离肿瘤最近的部位进行切开。
如果患者的肿瘤在功能的区域,应绕开功能区进行切开,术中应对病灶进行细致的检查。
术后要和术前的影像进行对比,以了解进行切除的情况。
2.结果文中的所有患者都在术中给予超声定位,可清楚地显示患者的肿瘤位置,微小的病灶也可以进行确定位置,检查的准确率可以到达100%。
此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疾病的病灶位置处,还可以对疾病的具体情况进行显示。
所有患者均根据仪器确定了病灶的位置。
手术治疗中给予其进行检查能够对其病灶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可配合手术切除治疗。
术后和术前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患者的手术效果。
所有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灶接近运动区,手术后患者出现了偏瘫加重的表现,又经过2周左右的治疗后,患者的肌力情况得到了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实时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孙杰聂晟胡勤乐冯楠张作洪费冰蔺志清宁波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315010)【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69例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超声影像资料。
与术前CT、MRI结合,观察正常脑组织、脑室和中线结构等的超声图像;记录颅内病变的大小、形态、深度和内部回声;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利用多普勒技术探测病变周围大血管分布情况。
并将术后CT或MRI 与术中超声图像对比,了解病变切除程度。
结果术中69例病变均在超声影像上清晰显示,其中位于脑内深部36例病灶准确定位,33例脑内肿瘤边界较清晰,6例发现病灶残留,得以进一步切除,8例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探测病灶与周围脑血管的毗邻关系及局部血流速度,区分动、静脉。
结论术中实时超声可清晰显示颅脑正常结构和颅内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可对深部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实时指导手术入路和手术进展,判断病变有无残留;能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手术,并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可以评价病变周围大血管的分布状况,避免损伤。
[关键词] 实时超声神经外科手术多普勒Application of real-time ultrasound in neurosurgical operation Sun Jie, Nie Sheng, Hu Qin-le, Feng Nan, Zhang Zuo-hong, Fei Bing, Lin Zhi-qing Ningbo No.1 Hospital.315010.[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real-time sonography applied in neurosurgery. Methods69 cases of brain lesions from January, 2007 to April, 2010 were proceeded with real-time sonography (type B ultrasound ) during operation. we collected 69 cases of brain lesions using type B ultrasound imaging technology during the operation from Jan. 2007 to Apr.2010. From the ultrasonic images, normal structures and characteristic of the lesions were easily differentiated. Sonography was applied in three main ways: 1) Measure the size and depth of the lesion; 2) puncture Under b-sonography real-time guiding; 3) Use doppler technique to detec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 around the lesion using detection of regional blood flow velocity. Results All the lesions were clearly displayed in ultrasound images. 36 intracephalic lesions were accurately located, and 6 cases were guided with sonography to resect the residual tumor. The vessels adjacent to the tumor or intra-tumor were distinguished with Doppler ultrasound.. Conclusion Intraoperative ultrasound was a good real-time imaging, which had advantages in detection of tumor size, location, in tumor differentiation, and also in monitoring the vessels. So, real-time sonography was a good assistant during neurosurgery. the application of intraoperative real-time ultrasound used in the brain operation can be clearly shows the normal craniocerebral structure and the position, size, shape of the lesion, then give us a niveau diagnosis; accurate location of those deep, small lesions, real-time guidance of surgical approach and surgical progress, judgment whether there is the residual lesion; the management for puncture operations under b-sonography guidance, and observe whether the bleeding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can evalu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reat vessels around lesions, to avoid injury.[Key Words] Real-time ultrasonography;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 Doppler随着技术及设备的逐步改善,超声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受到关注,使用专业的神经外科超声探头可确切、可靠的实时指导手术进程,明显提高病变切除率、更好的保护正常脑组织。
我科自2007年1月以来,应用ALOKA公司的 SSD-4000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完成69例超声引导颅脑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术中采用超声影像技术的69例颅脑病变病例。
男40例,女 29例。
年龄 21~72岁,平均38岁。
肿瘤病变33例,其中胶质瘤16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脑膜瘤8例,转移性恶性肿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颅内血肿24例,脑室出血7例,脑脓肿1例,动静脉畸形(AVM)4例,患者手术前均常规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明确诊断,4例AVM均经DSA造影确诊。
1.2 仪器方法使用日本ALOKA公司的 SSD-4000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配有两种术中专用探头。
凸弧形神经外科术中专用探头,频率3-8MHz;笔式术中穿刺探头,探头侧面有凹槽并配有穿刺架,探头频率3-8MHz。
脑室穿刺针在超声支架的引导下可直达病灶或目标。
常规开颅去除骨瓣后,暴露硬脑膜。
在探头上涂以耦合剂,再用无菌塑料套紧密包裹探头,硬脑膜上(或脑组织表面)喷洒生理盐水以保证探头与组织良好接触。
分析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扫描所得声像图,与术前CT、MRI结合,观察正常脑组织、脑室和中线结构;观察病变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对病变的大小、深度进行测定;在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利用多普勒技术探测病灶内的血流信号,同时观察病灶周围有无大血管通过。
病灶切除后, 残腔灌注生理盐水, 再行超声探测病灶切除程度和有无深部出血。
如需穿刺操作,可让助手固定探头于最佳显示位置,术者在超声实时监测下将穿刺针置入,缓慢抽吸。
结果术中69例病变均在超声影像上清晰显示,其中位于脑内深部36例病灶准确定位,33例脑内肿瘤边界较清晰,6例发现病灶残留,得以进一步切除,4例肿瘤及4例动静脉畸形结合多普勒技术探测病灶与周围脑血管的毗邻关系及局部血流速度,区分动、静脉。
经术中超声实时指引,33例肿瘤及4例动静脉畸形均达到全切,24例颅内血肿清除干净,7例脑室出血术中穿刺精准,1例脑脓肿穿刺定位准确,脓液清除满意。
近期随访,均无与术中超声扫描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等。
讨论20世纪80年代,有人在颅脑手术中使用超声对病灶进行定位和引导,判断术后有无残余肿瘤 [1] 。
但是由于当时探头的体积较大,操作不便,且成像清晰度低。
近几年5~7.5MHz 的神经外科术中专用探头的问世,大大提高了术中实时超声探查脑组织的灵活实用性,国内外学者们对术中超声的研究更为深入 ,涌现出了许多先进的术中超声检查新技术 ,促进了颅脑手术介入超声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应用。
超声能清楚地显示含液腔(如脑室),因而可作为标志物,其他较为固定的高回声标志物有大脑镰、小脑幕、脑沟/裂和脉络丛等。
也可用人工标志物,如在接近病变的脑沟内放置止血材料(高回声),以便计划手术路径[2]。
一、定位脑内深部病灶颅脑手术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术中对病灶的精确定位以及减少手术损伤。
打开颅骨后不能直接观察到病灶。
精准的定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探查引起的手术创伤。
故先后出现了术中应用 CT 或 MRI以及运用神经导航精确定位的方法,但存在操作不便、价格昂贵、占用空间大、缺乏实时成像的缺陷 ,且目前仍无法解决术中开骨瓣后脑组织偏移问题。
术中超声提供的是实时信息,可在手术过程中反复操作,能满意的用于定位脑内病灶,指导手术轨迹,能避免多发病灶中较小病灶的遗漏。
此次69例病灶均可在超声影像上显示,显像效果理想。
33例深部病灶先用脑室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直达病变表面。
拔出穿刺针,沿穿刺形成的轨迹切开大脑皮质,均顺利到达病灶。
由此,超声对深部病灶定位准确,使用方便安全,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图1)。
二、实时监测、引导、评价手术进程颅脑手术中,常需要充分暴露病灶,又要求最大限度控制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
随时监测手术的进行情况,无疑能提供有力帮助,提高手术安全性。
应用超声在硬膜打开前扫描,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与皮层表面的距离,从而设计合理的硬膜切口及手术轨迹。
切开皮层后,由于术野不规则,在术野内注满无菌生理盐水充当偶合剂,将探头表面接触液面即可清晰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