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一章绪论

合集下载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义

逻辑学讲稿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一、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的音译。

它来源于古希腊语“λoros(logos)”(逻各斯),愿义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古代西方学者用“逻辑”来指称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

我国古代和近代学者曾用“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辩之学”、“名理”、“理则学”、“伦理学”等表示“逻辑”,到20世纪才逐渐通用“逻辑”这一译名。

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个多义词。

例如:(1)“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这里的“逻辑”是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2)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人们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来。

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3)为了搞好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学点逻辑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的“逻辑”是指逻辑学。

逻辑学通常叫做“形式逻辑”、“普通逻辑”等,简称“逻辑”。

逻辑学经历了从传统逻辑到现代逻辑的发展。

其中,传统逻辑的奠基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我们讲的逻辑学就是传统逻辑。

现代逻辑是指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

二、思维和思维的逻辑形式1.思维关于思维,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人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即: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即直感思维)、灵感思维(即顿悟思维)。

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是研究思维的科学。

逻辑学的基本反映形式为概念、判断和推理。

把思维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很多。

包括哲学、心理学、神经生理学、语言学以及人工智能、信息论等,也都直接或间接地研究思维。

2.思维的逻辑形式也叫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

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例如:(1)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

(2)所有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

(3)所有商品是劳动产品。

逻辑学资料

逻辑学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逻辑,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元语言,对象语言,形式语言等概念。

(1)、逻辑“逻辑”一词的主要涵义有四种:在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涵义有四种:①,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方法和理论。

③,指人的思维的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的科学即逻辑学。

逻辑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规则、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

一般地把上述定义简单表述为: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的科学。

(2)、逻辑形式.逻辑形式是用逻辑变项和逻辑常项表示的思维结构。

(1),逻辑变项,它是思维内容的符号表示,在逻辑形式中代表可以变化的经验内容,也可以看作一种“空位”;对于一个逻辑形式而言,在空位上填入什么“内容”不会影响逻辑形式的特征。

(2),逻辑常项是逻辑形式中不变的部分,如果逻辑常项(个体常项除外)不同,逻辑形式的性质也就不同。

因此,逻辑形式的性质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3)、逻辑规律逻辑规律如果广义的理解,它是有效推理或者能够提高推理可靠性的所有逻辑形式。

(4)、元语言元语言是用来表述对象语言的语言;元语言是陈述语言的语言。

(5)、对象语言对象语言是用来表示思维对象的语言对象语言是被陈述的语言(6)、形式语言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语言层次理论。

(1)、逻辑学得研究对象逻辑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具体地说,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规则、逻辑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

一般地把上述定义简单表述为: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的科学。

(2)、语言层次理论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层次可以层层分析,可能是有“无限”的层次。

在一个层次上,P是对象语言,P'是元语言,在另一个层次上P'可以是对象语言,P''是P'的元语言。

第二章,概念一、概念,概念的内涵,外延,集合概念,普遍概念,定义,划分,语词定义和实质定义等。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的属性的逻辑范畴。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二章总结提纲)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1、思维的形式结构逻辑常项逻辑变项(词项变项、命题变项)2、逻辑规律、逻辑矛盾第二节思维、语言和逻辑1、思维、语言和逻辑(1)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思维是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2)思维看不见,摸不着,而语言是思维与思维科学包括逻辑学之间的物化的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中介。

(3)语言有其层次性:对象语言、工具语言(又称元语言)2、自然语言和符号语言(1)语言是符号系统,有三个要素:基本符号,语形规则,语义规则。

(2)语言可分为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3、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1)传统逻辑(古希腊阿里士多德——19世纪中叶数理逻辑产生前)主要内容:概念理论、词项逻辑(三段论)、古典命题逻辑、古典归纳逻辑。

(2)现代逻辑(又称数理逻辑、符号逻辑)主要内容:一阶逻辑、模型论、公理集合论、递归论、证明论。

第三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逻辑学的性质:基础性、工具性、人类性第二章概念第一节内涵和外延1、对象的属性:对象、本质属性、固有属性、偶有属性、概念(1)逻辑学意义上的本质属性与认识论上的本质属性不同(2)对人的本质属性的揭示有肤浅和深刻之分(3)概念与语词的联系和区别2、内涵和外延确定一对象是否属于某概念的外延。

标准是看它是否具有该概念的内涵第二节概念的种类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概念可划分为:(1)概念外延分子数:普遍概念、单独概念、空概念(2)概念反应的对象:实体概念、属性概念(性质概念、关系概念)(3)正概念、负概念(论域)(4)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类概念)第三节概念的关系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属概念(上位概念)、种概念(下位概念)、交叉关系2、不相容关系:矛盾、对立第四节概念的定义1、概念、概念陈述、定义(实质定义和语词定义)2、实质定义的结构和方法:被定义的概念=(邻近)属概念+种差规则:(1)定义项的概念认知度要高于被定义项(2)被定义项要恰当归类(3)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是全同关系(4)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同语重复、循环定义)(5)定义一般是肯定性陈述,但并非不能使用否定性陈述3、语词定义(1)规定的语词定义:① 为模糊的语词规定确切的涵义② 为冗长的叙述规定简约的表达③ 为专门用语规定严格意义④ 为旧词赋新义(3)说明的语词定义第五节概念的划分1、划分的三个构成要素:母项、子项、划分标准2、划分规则:(1)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一次划分必须依据同一标准(3)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关系(4)子项必须是同一层次的概念3、划分是把类分为子类,属概念分为子概念,用以明确上位概念的外延分解是把整体分成部分,用以明确整体的构成第六节概括和限制1、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内涵少的概念外延大,内涵多的概念外延小2、限制:增加内涵,缩小外延,将一般概念具体化,用于定义过宽概括:减少内涵,扩大外延,将具体概念一般化,用于定义过窄。

逻辑学课后答案(前五章)

逻辑学课后答案(前五章)

第一章绪论一、请指出下列各段议论中“逻辑”一词的含义:1.电影《菊豆》中主人公的命运是符合生活的逻辑的。

答:规律、规律性。

2.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答:理论、观点(贬义)。

3.语法、修辞、逻辑都是工具性的课程。

答:普通逻辑(传统形式逻辑)。

4.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说,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说话的结构,开头、中间、结尾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容的联系,不要互相冲突。

答:思维规律、规则。

5.从中学时期就训练好一种逻辑的头脑,以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都将受益无穷。

答:合乎思维规律、规则。

二、下列命题和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请用公式表示之。

1.所有鸟都是有羽毛的,驼鸟是鸟;所以,驼鸟是有羽毛的。

2.只有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才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3.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

4.凡科学理论都是有用的,逻辑学是科学理论;所以,逻辑学是有用的。

5.任何金属都是有光泽的。

6.只有生产力迅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

答:1与4具有共同的推理形式:所有M是P,所有S是M;所以,所有S是P。

2与6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只有p,才q。

3与5具有共同的命题形式:所有S是P。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第一章绪论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

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逻辑学》绪论

《逻辑学》绪论

第一章绪论一、《逻辑学导论》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对于这个问题,要求同学们从这样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第二、逻辑学的性质;第三、逻辑学的简要历史。

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关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教材在第11页上有这样一个概括:“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为:研究人们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认识现实的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这就告诉我们,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个:第一是“思维的逻辑形式”;第二是“思维的基本规律”;第三是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

下面分别说明。

(1)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

“思维的逻辑形式”又叫做“思维的形式结构”。

因此,要了解什么是“思维的逻辑形式”,就必须先了解“思维形式”。

什么是“思维形式”呢?总的来说,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

我们知道,人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即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

这是人的大脑使用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等基本的思维方法,对通过感觉器官获得的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而产生的结果。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说:“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7页)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所说的“第一步”,就是指感性认识的阶段。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讲的“第二步”,就是指思维的阶段,也就是指理性认识的阶段。

那末,人们的认识从感性认识的阶段进入到了理性认识的阶段,这一点由什么表现出来呢?由思维形式表现出来。

形式逻辑研究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推理,它们表现着人们具有不同特点的三种理性认识,或者说,三种不同的思维活动。

那么,逻辑学是不是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呢?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做出笼统的回答。

形式逻辑并不研究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所表现的思维的具体内容。

概念、判断、推理这些思维形式所表现的思维的具体内容是其他各门学科研究的问题。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一、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
资料:形式逻辑的作用———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
二、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例如:有一份关于重大责任事故案的判决中写道:“李XX在这次事故中 不负责任”。
还有一份判决书中:“由于被告王XX长期与流氓鬼混,经常旷工,致使 该厂连续3个多月没有完成生产任务。”
第二节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
逻 辑
形式逻辑
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
传统的演绎逻辑 现代的演绎逻辑
数理逻辑 内涵逻辑
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是近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数理逻辑在它发展的初期,是 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形式逻辑中的某些问题。例如,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的变 项“x”、“y”、“z”来代表概念,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运算的符号“+”“”、“X”来代表概念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由概念构成的判断形式转变为类似数 学的公式。
如,“逻辑性强”,“不合逻 辑”。
(4)逻辑学。
如,“逻辑讲座”。
练习题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的含义 1.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 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客观事物的规律) 2. 写文章要讲逻辑。(思维的规律性) 3. 在某些人看来,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特殊的理论、观点) 4.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有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逻辑学) 5. 干部要学点逻辑与文法。(逻辑学)
(1)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四种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 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

逻辑绪论专业知识

逻辑绪论专业知识
• 综上所述,逻辑以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详 细地说,逻辑是研究思维旳形式构造、逻辑规 则、逻辑规律和逻辑措施旳科学。一般地把上 述定义简朴表述为:逻辑是研究推理形式旳科 学。
第四节,对象语言和元语言
• 一,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 • 二,元语言和对象语言 • 三,语言旳使用与提及
• 语言和逻辑具有天然旳联络。实际上没 有学习过逻辑旳人也能够从语言中得到 逻辑旳常识。自然语言是一切逻辑形成 和发展旳源泉。
• 首先是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 其次是麦加拉—斯多葛学派,他们为老式逻辑贡献了复合命题旳逻辑
理论。 • 第三个主要旳派别是伊壁鸠鲁学派。据说他著有逻辑著作《准则学》,
研究真命题旳构成和真旳原则问题。 • 还有一种对逻辑学有重大贡献旳人是欧几里德。他旳《几何原本》既
是一部伟大旳数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旳逻辑著作。
• 除了“名学”一词外,还有“辩学”、“名辩 学”、“理则学”、“论理学”、“名理学” 等,这些大都是用中国旳逻辑思想去诠释西方 旳“逻辑”含义。
“逻辑”一词旳主要涵义:
在当代汉语中,“逻辑”一词旳主要涵 义有四种:
①, 指客观事物旳发展规律。 ②,指一种观点、思想措施和理论。 ③,指人旳思维旳规则和规律。 ④,指逻辑旳科学即逻辑学。
• 近代旳逻辑历史是从文艺复兴开始旳(16世纪17世纪),其中最主要旳贡献是古典归纳逻辑 被弗兰西斯·培根、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建立起 来。莱布尼茨试图突破亚里士多德旳逻辑限制, 初步设想了当代逻辑旳体系。
• 当代逻辑旳历史是从布尔(18世纪) 开始旳并延续到今日,已经历经200 数年。布尔旳逻辑代数是第一种成熟 旳当代逻辑体系,但是它更像数学理 论。弗雷格建立了真正旳当代逻辑理 论,罗素和怀特海旳《数学原理》标 志着当代逻辑地位旳最终确立。到了 1930年歌德尔旳完全性定理标志着当 代逻辑旳基础理论系统即“一阶逻辑” 旳基本理论问题全部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特点 (一)重要性 1.管理类专业硕士学位联考、国家公务员 考试内容之一
例1(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 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第29题): 王涛和周波是理科(1)班同学,他们是无话不说的好朋 友。他们发现班里每一个人或者喜欢物理,或者喜欢化学。 王涛喜欢物理,周波不喜欢化学。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必定为真? Ⅰ.周波喜欢物理。 Ⅱ.王涛不喜欢化学。 Ⅲ. 理科(1)班不喜欢物理的人喜欢化学。 Ⅳ. 理科(1)班一半人喜欢物理,一半人喜欢化学。 A.仅Ⅰ。 B.仅Ⅲ。 C.仅Ⅰ、Ⅱ。 D.仅Ⅰ、Ⅲ。 E.仅Ⅱ、Ⅲ、Ⅳ。
第一章 绪论
学习难点: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重点掌握: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掌 握: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一般了解:逻辑的含义、逻辑的类 型。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的含义 1、指称客观事物的规律。 2、指称某种理论、观点或说法。 3、指称逻辑规则或逻辑规律。 4、指称逻辑学。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这表明,推理是否有效是就其形式而言的, 与推理内容无关。如果推理形式为有效式, 则前提必然蕴涵结论,前提为真结论就为 真,而不会出现前提为真结论为假的情况。 注意:有效的推理形式亦称逻辑有效式或 普遍有效式,简称有效式;无效的推理形 式简称无效式。

二、学习方法 上课注意听讲,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 教材与课件不一致的,以课件为准。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
何向东主编:《逻辑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参考书目:
1.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吴家国主编:《普通逻辑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黄菊丽、王洪主编:《逻辑引论》,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4.周北海著:《模态逻辑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王宪均著:《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6.周礼全主编:《逻辑百科辞典》,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美】欧文· M· 柯匹、卡尔· 科恩著:《逻辑学导论(第十一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提高思维能力,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 述和论证思想
例1:小明的父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大毛, 二儿子叫二毛,请问三儿子叫什么?
例2:据报道:回顾至今为止的有关医学研究, 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通常的咖啡饮用量不会伤害饮 用者的心脏。因此,咖啡饮用者们可以放心享用, 饮用咖啡对身体是无害的。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如果p则q;p,所以,q。 象“如果……则……、凡……是……、 有……是……等,我们称之为逻辑常项 (意为固定不变的部分),也叫逻辑联接 词(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词)。象p、q、r 或S、P、M称为逻辑变项(可以带入不同 的具体内容)。 推理形式就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 的命题形式的序列。
(三)趣味性
例1: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 例2: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甲对乙吹牛皮说:“我家有面很大的牛皮鼓,有 二十间房子那么大。敲起来方圆五百里都可以听 得见。” 乙说:“那有啥稀奇!我家里有头很大的牛,站 在山脚下,牛头能伸到山顶上吃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甲不相信地说:“哪有那么大的牛呢?” 乙笑着说:“没有我家这么大的牛,怎能做你家 那么大的牛皮鼓呢?”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3 、推理的逻辑有效式 一个推理是否有效取决于它的推理形式是 否为有效式, 即: 如果对推理形式中的任 何变项作任何相应的代入,都有前提 为真 则结论为真, 即不会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 为假,则称该推理形式为有效的或正确的 推理形式,否则是错误的或无效的推理形 式。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例2(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第112 题): 某高校外语教研室新招进五位外语老师,每位老 师只教授一门外语,并且满足以下条件: (1)如果小钱教德语,那么小孙不教俄语; (2)或者小李教德语,或者小钱教德语; (3)如果小孙不教俄语,那么小赵不教法语; (4)或者小赵教法语,或者小周不教英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可以得出“小李教德语”的 结论? A.小钱教德语 B.小孙不教俄语 C.小赵不教法语 D.小周教英语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推理是以一个或几个命题为根据或理由, 从而得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作为根 据或理由的命题称为前提,由前提得出来 的命题称为结论。 从组成来说,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 组成的。因此,也可以说推理是由前提得 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2、什么是推理形式 例1:如果张三是放火犯,则张三有作案时 间;张三是放火犯,所以,张三有作案时 间。 例2:如果天下雨,则地湿;天下雨,所以, 地湿。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以推理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 研究对象的科学。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1 、什么是推理? 例1:如果张三是放火犯,则张三有作案时间; 张三是放火犯,所以,张三有作案时间。 例2:如果天下雨,则地湿;天下雨,所以,地 湿。 例3:有青年是律师,所以,有律师是青年。 例4:凡法律都是有阶级性的,刑法是法律,所 以,刑法是有阶级性的。
(二)抽象性
例如(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 能力试题第42题): 某金库发生了失窃案,公安机关侦查确定,这是一起典型的内盗案, 可以断定金库管理员甲、乙、丙、丁中至少有一人是作案者。办案人 员对四人进行了询问,四人的回答如下: 甲:“如果乙不是窃贼,我也不是窃贼。” 乙:“我不是窃贼,丙是窃贼。” 丙:“甲或者乙是窃贼。” 丁:“乙或者丙是窃贼。” 后来事实证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 根据以上陈述,以下哪项一定为假? A.甲说的是真话 B.丙说的是假话 C.丙不是窃贼 D.乙不是窃贼 E.丁说的是真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