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热磨合试验技术发展的探讨

合集下载

7.2发动机磨合规范

7.2发动机磨合规范
教学重点
发动机的磨合规范
教学难点
发动机的磨合规范
教学准备
发动机及磨合台架
课 型
理论课+实训课
授课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时间
1
组织教学与导入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说说发动机磨合对发动机有什么意义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5分钟
2
资讯
一、发动机磨合的意义
总成修理的发动机使用的零件有新有旧,零件的技术状况相差较大,修理工艺装备和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些总成修理发动机在磨合中就出现拉缸、烧瓦等严重故障。因此,总成修理的发动机进行科学的磨合就更为必要。
讨论法、演示法;
10分钟
4
决策
检测事项
1、检查摇臂的润滑情况和有无金属摩擦声。
2、检查有无漏水、油现象
3、检查发动机各部位有无异响
4、检查活塞环有无泵油、喷油现象
5、观察发动机运转是否平稳
6、观察挺杆的旋转情况
7、在200r/min的运转条件下,用气缸压力表检查各缸压力。
发动机冷磨合完成后,放出全部润滑油,加入清洗油,清洗油道。
(4)磨合时间
(三)发动机的热磨合
1、发动机的无负荷热磨合
2、发动机的有负荷热磨合
3、发动机热磨合后的拆检
讲授法、情景教学法;
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
15分钟
3
计划
布置任务:分组讨论进行发动机冷磨合检测,并进行记录。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分成两组,依据布置的任务制定出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顺序,并进行交流。
项目七
活动一
活动一发动机磨合规范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论文

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论文

[标签:标题]篇一:汽车发动机新技术的论文发动机新技术---缸内直喷式姓名:吴山林学号:5902111009 班级:热能111近年来,当代汽车汽车飞速发展,汽车新技术不断涌现和应用,带动汽车性能不断改善。

下面就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进行简单介绍。

汽油机的发展经历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展阶段无不是以油气混合方式和机理的变迁为标志的。

早期的化油器式汽油机依靠化油器喉口气流流速增加所产生的真空度将汽油吸出被高速进气空气流雾化以及汽油油滴本身的蒸发而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汽。

油气混合比(空燃比=进气空气质量/燃油质量)取决于化油器喉口的设计和量孔直径,负荷的调节是由节气门的开度来调节进入汽缸的油气混合汽量来实现的,因此属于混合汽外部形成的量调节方式,且没有任何反馈控制。

由于汽油-空气混合汽能在相当宽的空燃比范围内点燃,这种不太精确的控制对早期汽油机的正常运行并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汽车成为不可或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作为汽车主要动力的这种化油器式汽油机废气中的有害成分(C O、H C和N O X等)对大气造成了污染,而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又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随着汽车数量的与日俱增,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危害日趋加剧,因此汽车的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汽油缸内直接喷射从油气混合机理上可以解决变工况(如车辆加速时)和冷启动时油气混合不足的问题。

早期的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因喷射技术水平的限制,喷雾油滴的直径约为80μm。

计算表明,一滴这样大小的油滴在200℃空气中需要大约55ms才能完全蒸发。

如果发动机的转速为1500r/min的话,这段时间相当于495°CA(曲轴转角)。

显然,蒸发时间过长,在这种情况下油气混合不能主要依靠喷雾来实现。

随着汽油喷射技术的进步,现代缸内直喷式汽油机应用的汽油泵的供油压力已达到5~12MPa,又采用带旋流的喷油嘴,雾化性能得以提高,喷雾的油滴直径约为20μm,喷雾锥角可达50~100°,常压下的贯穿度约为100mm 。

发动机热磨合实验

发动机热磨合实验

发动机热磨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发动机热磨合生产线的结构和操作流程。

2、熟悉发动机各传感器的位置和作用。

二、实验原理:
(一)发动机热试生产线构成:
1、热磨合试验台架
2、辅助设施:主要包括:设备的公用动力供应、热磨合试验数据管理网络信息系统、
台架蒸汽强制排风系统、台架尾气强制排风系统、冷却液大循环系统、设备消防和
有害气体报警
(二)实验原理
发动机不带有变速箱和起动机,在台架上进行10分钟和20分钟的热磨合试验。

三、实验仪器:
发动机热磨合生产线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a)由电葫芦将发动机从料架上吊送到测试小车上,调整发动机的倾斜角度。

b)小车进入测试工位,设置好热磨合试验台架。

c)连接燃油管、冷却液、进气系统、起动机以及其他电气系统(包括机油温度传感器、
缸体温度传感器等)。

d)进行热磨合试验。

e)进行人工检查:外部漏油、外部漏水、内部漏水、噪音和振动、表观缺陷
f)清理发动机里的燃油、冷却液
g)拆除燃油机冷却液的联接管路
h)拆除电气联接
五、实验数据记录
六、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第四部分:简述发动机上常用传感器的作用(至少五个)
七、注意事项
1、吊装时要注意安全。

2、热试时要注意各传感器有无接好,水管有无卡紧。

3、热试时要严格按照要求步骤进行。

八、思考题
1、发动机常用传感器有哪些?都有什么作用?
2、热试时都有哪些需要进行人工检查?如何进行?
九、参考资料。

汽车发动机研究报告

汽车发动机研究报告

汽车发动机研究报告
近年来,汽车发动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地突破着各种技术难关。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发动机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汽车发动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燃烧技术的研究。

燃烧技术是发动机性能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发动机的动力、经济性和环保性。

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使燃烧更加充分、高效,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燃油经济性。

例如,研究新的燃烧室设计、燃油喷射技术等,都可以有效提升燃烧效率。

二、轻量化技术的研究。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始关注汽车的轻量化问题。

轻量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油耗和排放,同时也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

目前,汽车轻量化的主要手段包括使用轻质材料、优化车身结构、采用小型化发动机等。

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大热点。

新能源车主要分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两种类型。

目前,各大汽车厂商都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技术,不断研发更加高效的电池和电控系统,以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和更好的性能。

总体而言,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高效化和环保化。

未来,发动机研究将继续向更加先进、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技师考核--发动机大修工艺

技师考核--发动机大修工艺

技师考核--发动机大修工艺一、发动机总成大修的主要标志(交通部13号部令)1、汽缸磨损:圆度误差达到0.05~0.063㎜圆柱度误差达到0.175~0.250㎜(汽油机0.175㎜、柴油机0.250㎜)2、动力性:最大功率降低25%以上汽缸压力降低25%以上3、经济性:燃油消耗量增加15%以上润滑油消耗量增加15%以上4、排放超标二、发动机大修的检验和接收(---)1、询问――调查发动机总成使用情况。

2、验车――检视发动机总成外观,进行人工检查和道路试验,必要时可利用仪器检测发动机总成性能。

3、交接――开具维修委托书、填写维修合同、填写进厂接收检验单等相关单据。

4、派工――填写派工单,安排相关人员实施修理作业。

三、发动机的解体按照汽车外部清洗、将发动机总成从车上拆下、发动机外部清洗、发动机解体的顺序拆解发动机总成。

为了保证拆装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及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一定要“合理组织拆装作业、科学安排工艺顺序、正确使用拆装工具”,要重视组合加工件、平衡件、正时件、配合副、调整垫片、多螺栓紧固件的拆装特殊要求。

在拆装过程中严格遵守“三不落地、四清洁”要求。

四、零件清洗发动机解体后,应清洗零件,清除零件表面的油污、积炭和水垢。

五、零件的检验分类对清洗后的发动机零件,应按照技术要求,将其分为可用件、需修件、报废件分类摆放,需修件应按技术要求实施修理,报废件应回收至废料库。

填写相应的过程检验纪录。

六、发动机装复装复发动机总成,填写相应的过程检验纪录。

作业过程中应注意清洁要求、工艺顺序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及技术检验要求,装复后喷漆。

七、发动机磨合与试验1、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冷磨合、热磨合;2、进行发动机试验。

发动机试验一般规定为抽检,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进行全检。

其内容主要是测试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指标,要求发动机功率下降不大于10%,发动机最低油耗应符合原厂规定。

3、修竣验收。

依据《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技术条件》GB3799-83验收发动机总成,将发动机总成装车后,再进行道路路试,填写相应的过程检验纪录。

汽车热老化实验报告

汽车热老化实验报告

汽车热老化实验报告1. 引言汽车是一种高精密机械设备,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各部件会因为高温环境而发生老化,甚至导致故障。

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汽车生产领域中,热老化实验是一项重要的测试手段。

本报告旨在描述汽车热老化实验的目的、实验设计、测试过程和结果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模拟汽车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运行时,各部件可能受到的热老化影响。

通过对汽车部件进行热老化实验,可以评估其使用寿命、性能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本实验还可以为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改进产品设计、选材和生产工艺的依据。

3. 实验设计为了模拟汽车长时间高温运行环境,本实验选择了高温恒温箱作为测试工具。

具体的实验设计如下:3.1 实验材料- 汽车部件样品:选择各种常见汽车部件样品,包括橡胶密封件、电器线束、塑料件等。

- 高温恒温箱:具备精确控温、恒温稳定性好的特点。

3.2 实验参数设定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我们选择了一组合适的参数来进行实验:- 温度:设定为85,该温度可以较好地模拟汽车引擎运行时的高温环境。

- 时间:设定实验时间为1000小时,模拟汽车长时间运行的情况。

3.3 实验步骤1. 将汽车部件样品放置到高温恒温箱内。

2. 打开高温恒温箱,设定温度为85,并启动恒温功能。

3. 记录实验开始时间,并定期对样品进行观察和测试。

4. 进行1000小时长时间实验后,关闭高温恒温箱。

4. 实验过程根据上述设计,我们进行了一组汽车热老化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样品的变化,并记录了实验数据。

具体的实验过程如下:1. 开始实验后的前100小时,我们主要观察了样品的颜色、外观、形状等变化。

同时,我们对橡胶密封件进行了硬度测试,以评估其硬度变化情况。

2.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我们每隔200小时对样品进行一次观察和测试。

我们重点关注了样品的强度、抗拉性能、粘度、电气性能等方面的变化。

3. 在实验结束时,我们对样品进行了最后一次全面的观察和测试,以评估其最终的性能和老化情况。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热处理与失效分析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热处理与失效分析

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热处理与失效分析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曲轴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承受着巨大的转动和惯性力,因此对其热处理和失效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热处理工艺和常见失效形式进行探讨。

一、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热处理工艺1. 液体渗碳法液体渗碳法是常见的曲轴热处理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液体渗碳剂浸泡曲轴表面,使碳原子渗透到曲轴表层,增加硬度和耐磨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曲轴的使用寿命和耐久性。

2. 气体渗碳法气体渗碳法在汽车发动机曲轴的热处理中也有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在高温下将碳气体与曲轴表面反应,使碳原子渗入曲轴表层,增加曲轴的硬度和强度。

气体渗碳法具有渗透层均匀、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3. 氮化处理氮化处理是一种常见的曲轴热处理方法。

通过将曲轴置于氨气或氮气环境中,在高温下进行反应,使氮原子渗入曲轴表面形成氮化层,提高曲轴的硬度和耐磨性。

氮化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曲轴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二、汽车发动机曲轴的失效形式1. 疲劳断裂汽车发动机曲轴承受着巨大的转动和振动力,长期工作下容易发生疲劳断裂。

曲轴的弯曲应力和旋转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导致曲轴发生疲劳断裂。

疲劳断裂的发生会导致曲轴的完全失效,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正常性。

2. 磨损曲轴在长时间工作中,会与连杆轴承、活塞等零部件产生摩擦,从而导致磨损。

磨损严重影响曲轴的精度和运转平稳性,进一步影响整个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3. 腐蚀汽车发动机在工作中,由于油污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曲轴表面容易发生腐蚀。

腐蚀会导致曲轴表面的金属材料逐渐溶解,使曲轴的强度大幅下降,最终导致曲轴的失效。

三、失效分析与预防措施1. 失效分析在曲轴的热处理与失效分析中,需要通过工艺参数的分析和实验数据的对比,来确定曲轴热处理工艺的优化方案。

同时,可以通过金相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曲轴的金属组织进行分析,查找潜在的裂纹和磨损等问题。

汽车发动机热磨合试验技术发展的探讨

汽车发动机热磨合试验技术发展的探讨
汽车发 动机热磨合试验技术发展的探讨
匡 敏 ( 上海 内燃机研究所 , 上海 20 3 ) 04 8
【 摘要】 对发动 机热试技术做了基本介绍, 叙述了自 动化热试台 架系统和能量反馈技术与虚拟仪器技
术在热试台架中的应用 , 比较 了热试和冷试 的优缺点 , 出了发动机热试技术的未来发展设想 。 提
自动化 热试系统 一般包 括 :


( ) 自动化 的机 械系统 和管路 连接 系统 ; 1 ( )测量 、 2 监控 、 制 和调 节 、 据运算 ; 控 数 ( )在线显 示 、 机对话 , 3 人 数据 化管理 ; ( )记录 、 4 试验报 告和其 他后处 理 ; ( )与外部 的通讯 , 于实 现系 统网络 控制 。 5 易
发动机控制: J l 压缩空气供应系统 启 动发动 机 1 l 空气 处理 压缩
控制发动机运行I l 压缩空气压力检测
发动机数据采集l I 压缩空气分配
( )冷 却 液 和燃 油 供 给 系 统 : 供 发 动机 正 3 提 常工作 所需要 的燃 油 和冷却 液 ; ( )气 动 控制 系统 : 过 各 种 气 动 执行 元 件 4 通
热试 系统 中 已普 遍 应 用 了 可 编 程 控 制 器 和 基 于 P C的工业控 制计 算机 , 高 了工作 效 率 。随着 电 提 子技术 、 型计 算 机 技 术 、 信技 术 、 微 通 自动化 技 术
及机电一体化技术 的不 断发展 , 热试 台架 的 自动 化水平 和试 验 系统 的 网络 化 水 平 可 进 一 步 提 高 。
图 1 某热 试 台架 系 统 框 图
和控制 阀完成发动机的夹 紧/ 放松和燃油和冷却 液等 的供 给和排 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导向
收稿日期:2009-12-25
汽车发动机热磨合试验技术发展的探讨
匡 敏 (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上海 200438)
【摘要】 对发动机热试技术做了基本介绍,叙述了自动化热试台架系统和能量反馈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在热试台架中的应用,比较了热试和冷试的优缺点,提出了发动机热试技术的未来发展设想。

【Ab s trac t 】 The technol ogy of engine hot 2test is intr oduced .The aut omatic syste m of hot 2test
bench is described,the app licati on of energy feedback technol ogy and virtual instru ment technol ogy in the hot 2test is analyzed,and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hot test and cold test are co mpared .The future devel opment of the hot test technol ogy is menti oned .
【主题词】 发动机 汽车 试验
1 热试台架基本介绍
由于发动机测试项目、成本和工作环境等的
要求不同,测试系统也各式各样,比如有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 LC )控制的,也有基于PC 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控制的。

图1为上海华力内燃机工程公司开发的基于P LC 控制的某热试台架系统框图,由以下几大系统组成。

(1)机械系统:主要用于发动机吊装和固定,是台架的基础;
(2)自动控制系统:包括P LC 控制系统、测量系统和监控与数据管理系统;
(3)冷却液和燃油供给系统:提供发动机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燃油和冷却液;
(4)气动控制系统:通过各种气动执行元件和控制阀完成发动机的夹紧/放松和燃油和冷却液等的供给和排出。

此外,一般还有尾气排放和通风系统、消防系
统和照明系统。

图1 某热试台架系统框图
2 自动化热试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发动机试验

24・上海汽车 2010102
技术导向
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控制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发动机热试台架系统中,大大提高了热磨合试验的自动化水平。

发动机热试系统可分为自动热试系统和半自动热试系统两种。

自动热试系统是指在试验之前,自动化设备自动将各种管路连接到发动机上,然后自动地进行试验;半自动热试系统是指人工将管路连接到发动机上,试验过程中不能完全自动化。

我国汽油机制造企业目前广泛使用的半自动热试系统中已普遍应用了可编程控制器和基于PC的工业控制计算机,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着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热试台架的自动化水平和试验系统的网络化水平可进一步提高。

自动化热试系统一般包括:
(1)自动化的机械系统和管路连接系统;
(2)测量、监控、控制和调节、数据运算;
(3)在线显示、人机对话,数据化管理;
(4)记录、试验报告和其他后处理;
(5)与外部的通讯,易于实现系统网络控制。

整个系统的设计以现代控制理论为基础,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力求使系统具有准确判断、精确控制、快速调节等能力,能够进行大量数据运算和与企业网络系统耦合。

3 能量反馈技术
3.1 情况介绍
按照负载状态,热试形式有空载和加载两种方式。

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柴油机采取加载热磨合试验,加载设备一般是测功机,水力和电涡流测功机是我国柴油机生产厂较多使用的方式,设备比较简单。

不同于柴油机,目前我国汽油机的热试大部分采用空载的形式,而国外开始使用加载热试验设备。

对发动机进行加载热磨合试验,更能全面检测其装配制造质量。

3.2 能量反馈技术的应用
众所周知,电机可以做电动机使用,也可以当发电机使用。

在电动状态时,电机输出机械能,拖动机构运转;在发电状态时,电机能将输入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输出。

这里的能量反馈技术是指利用电机和变频器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技术,变频器须选择具有能量回馈功能的,比如ACS800211系列变频器。

图2是具有能量反馈功能的变频器的一般原理图。

整流单元和逆变器单元分别由6个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I G BT组成。

在整流/回馈单元中,通过控制使6个I G BT按一定顺序和频率的通、断,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同理,逆变器单元将直流电变为交流电。

这两个过程是可逆的。

图2 变频器一般原理图
发动机热试的加载设备可以采用这种电机加变频器的形式。

这样的热试台架能将发动机的机械能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通过变频器的整流和逆变作用,可以将这部分能量利用起来,具有节能的作用。

当电能到达变频器B端时:可以将电流从A端回馈给电网;也可以从C端引出直流电,储存在蓄电池中。

上述过程需要控制程序来进行控制。

4 虚拟仪器技术
虚拟仪器利用硬件系统(特别是I/O接口设备)完成信号的采集、测量与调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软件功能实现数据的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计算机的显示器模拟传统仪器的控制面板,以多种形式输出检测结果,从而完成所需的各种测试功能,具有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和无缝集成的特点。

在测试领域,虚拟仪器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

3
4

 上海汽车 2010102
技术导向
优势。

对照图1进行分析:P LC 控制系统和C MS 计算机可以用安装了虚拟仪器测控程序的主控计算机代替,该测控程序包括虚拟仪器软件体系结构库(V I S A )、仪器驱动程序、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提供测控操作界面和非常丰富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

基于虚拟仪器的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

试验台架的数据采集设备采集温度和压力等信号,经过信号调理设备,去除和隔离各种干扰信号,将信号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种执行器,如油门执行器、起动电机等,通过控制模块或驱动单元和接口电路与计算机通信,对测控对象进行控制;各种模块化分析仪,如排放分析仪,
通过总线与计算机通信。

图3 基于虚拟仪器的系统框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化测试系统是必然趋势。

5 热试和冷试的比较
冷试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是指发动机装配完成后,利用电机拖动和控制其转速和转矩,并通过各类传感器和变送器采集数据并在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试验。

热试和冷试的优缺点比较如下。

(1)热试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油、水、气等,使用成本较高,且其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冷试过程中无需消耗燃油等,使用成本较低,且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2)热试可以反映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冷试没有热力燃烧过程,不能全面反映发动机实际运行情况。

(3)单台热试设备成本低,通用性和扩展性较好;冷试单台设备成本高,要求对发动机的相关参数进行大量的试验建立数据库。

(4)热试的测试时间较长,一般5~15m in,要有专用场地;冷试所需时间一般比热试短,其设备可以安装在发动机装配线某工位上,可以不需要专门的测试场地。

冷试对发动机零部件加工精度、装配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发动机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发展冷试技术来代替热试,而国内还是以热试为主要检测方式。

热试和冷试两者各有优缺点,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6 结语
汽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技术的发展。

内燃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检测其装配制造质量的测试设备提高智能化水平,更具有通用性、灵活性和先进性。

根据前面的内容提出以下未来发展设想: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热试技术、冷试技术和能量反馈技术的有机结合;发动机在线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参考文献
1 倪计民.汽车内燃机试验技术[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
社,1997.
2 苏锡年,段明嗥,等.发动机冷试技术的研究[J ].液压与气
动,2009,(3).
3 武自芳,虞鹤松,王秋才.微机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第4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简嘉亮,肖兵.基于T MS320F2811的变频器能量回馈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J ].电机与控制应用,2006,33(12).
5 刘政华,何将三.机械电子学[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
版社,1999.
6 李鸽鹏,邓建春,赵丹,李文明.P LC 在电喷发动机试验台
架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6,(11).
7 张桐,陈国顺,王正林.精通LabV I E W 程序设计[M ].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4・上海汽车 201010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