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案例分析

微课案例分析
微课案例分析

绝大多数的微课导入,都采用以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出主题学习的方式。但要注意的是,导入不能占据太长的时间,而且要有意义。无关的材料与资源会争夺学生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从而分散学习注意力,进而影响对材料的组织加工。

此外,使用问题或者故事导入,如果能够贯穿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那么整个微课教学的组织便会更具条理性。

胡春洞曾说:"课堂导入如何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形象、直观、突出,对学生就会有吸引力。" 导入型微课要形象直观,用声音、音乐、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向学生传递信息,给学生一种新鲜、生动、形象、直观的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五官感觉,积极参与到耳听、眼观、动脑、动手的学习活动中去。

使用微课进行导入时,切忌在课件上放上大段的文字且不配用图片、动画或

音乐。这会使得微课导入只是传统口头叙述导入的文字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如果过于重视导入环节,而忽视其他教学环节,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教师在设计导入微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目的不同,侧重点就不同,导入环节和其它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内容安排就不同。其次,导入要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更不能为了逗笑学生而导入。再次,所选的导入方式能够突出后续教学内容,而不是喧宾夺主。最后,导入中引入的内容不宜过多,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譬如故事导入法比较适合文史类的科目,而对于数理化科目则更适合使用问题导入或案例导入。即使同一教学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导入方式的特点,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有效合

理地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

导入型微课的设计与应用要根据自身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忌生搬硬套。此外,使用导入型微课时,应该注重教学情境的变化,根据课堂的实际节奏、师生现场状态对导入做出适当的调整。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初中数学微课教案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教学目标借助“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继续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通过观察、类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情简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基本的解题思路、方法,会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整个知识掌握不系统、不全面,解题正确率不高。 教法发现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粉笔、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问题情境回顾旧知 例题赏析 巩固练习趣味数学: 小明和小刚从相距6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小明 每小时走7千米,小刚每小时走5千米,小明带了一只小狗, 小狗每小时跑10千米,小狗随小明同时出发,向小刚跑去, 碰到小刚后就立即回头向小明跑去,碰到小明后再回头跑 向小刚……,直到小明追上小刚时才停住,求这条小狗一共 跑了多少路? 温故知新 1.路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三者的关系: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3.路程问题中的两种基本题型: 例1:一列慢车从某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千米,45分钟后, 一列快车也从该站出发,与慢车同向而行,如要1.5小时追 上慢车,快车每小时需行多少千米? 过程展示: 相等关 系:快车 路程=慢 车先行 路程+慢 车后行 路程 解:设快车每小时行x千米,由题意得 1.5x=48×3/4 +48×1.5 解得:x=72 答:快车每小时需行72千米 练习1:小红和小明家距离300米,两人沿同一条路线出发 去某地,小明每秒跑4米,小红骑自行车每秒行10米,若 小明在小红的前面,则小红多长时间可追上小明? 引导观察 提问 提出问题 讲解分析 个别指导 反馈纠正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计算 计算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有了科技与产业相融合的主观意识,在教育领域这种意识尤为强烈,微课理论与实践便由此应运而生,解决了很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基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与应用理想,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及知识强化几个角度,对微课的应用问题进行简要说明。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应用微课在课堂上的重要目标是带领学生突破知识盲区与误区,是对问题的解决,而不是替代教师授课。它的应用时间较短,较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固化模式。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 对于一种新鲜事物来讲,既然认可其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那么它必然有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特之处,微课自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够受到当今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领域的普遍关注,正在于其独特的优势。 其一,教学的优化。利用微课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初中教师能够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基本原理认知、公式推导尝试等机会,让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内,保证学生心理特点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不仅有益于建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而且也是包括课前预习、课中学习、知识强化等多个环节在内的教学过程的优化保障。 其二,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之中,初中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微课,能够使学生有机会积累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使其知识面得到无形拓展,特别是可帮助学生利用声像、画面等,刺激其学习自主性,发展其综合实践能力,为其未来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理想 一是着眼宏观,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需要以教学的整体作为着眼点,即教师要从宏观视角对初中阶段数学教材里面的前后各项知识内容进行充分联系,从而对微课活动进行更为合理化的安排,以保证学生循序渐进地接触各项内容,逐步消化理解数学知识,让微课教学的优势得到发挥。 二是师生一体,协同发展。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者角色没有发生改变,在以微课融入教学时,教师同样要侧重自身指导责任的落实,以师生一体、协同发展为实施理念,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之下,享受到更多的思考与表达机会,以此更好地达到教学主体与教学客体在微课视域下的通力协作,为建设优质课堂服务。 三、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预习应用。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之中,微课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作用。众所周知,所有事情的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学生的学习同样如此,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关注数学教学课前预习环节对学生听课效率的促进作用。正因如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微课和课前预习相结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例如,在正式教学“轴对称”知识之前,出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能力的考虑,也出于使学生对轴对称产生初步印象的考虑,教师在预习环节便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简单介绍与轴对称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同时鼓励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其回忆平时所遇到的、具有对称特点的物体,如文具、家具、建筑物等,在头脑中率先形成对“对称”内涵的认知。接下来,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提供的案例基础上,给大家播放同物体对称有关的微视频,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对称”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告诉大家“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而生动的表现,其背后都有基本数学原理的支持。类似形式的生动而直观的视频展示,一方面可以达到微课情境创设的效果,避免学生无目的、过于随意复习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对本次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内容产生整体的印象。 第二,教学应用。微课不仅可在预习环节应用,其在正式课堂教学时同样具有较大的应

微课教学案例(20200514103613)

小学数学微课——微视频应用于课后作业实践 微课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吸引了学生的观看兴趣,而教师正应该利用学生的兴趣使微视频达到其最大的教育效果。微视频制作出来后面向的是广大学 生,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所有学生都有自觉观看的毅力,需求决定行动,那么什么时候学生需要观看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呢,经调查,学生再当天课堂学习中遇到困难,或者完成课后作业遇到难题时,在家中无法解除到老师时会观看老师制作的 微视频。所以微视频运用于帮助学生有效完成课后作业十分必要。 课后作业中练习的类型不同,教师采用的视频制作手段也需灵活,满足学生的理解习惯。 1、板书类习题 在数学课后练习中有一些练习注重书写的格式,学生需要清楚其中每一个步骤的书写,那么就需要教师利用板书的方法来制作微视频。比如下面这个简便运算的题目。 我利用板书的过程在微视频中详细书写了递等式的过程,并且详细讲解了每一步运用的运算定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的旧知,也为学习基础不牢固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弥补不足,反复学习的机会。 2、课件制作类题目 本题是书本中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道典型题目,本题和生活实物联系密切,我决定采用课件制作,动画演示过程的方式来制作微视频。通过列表法,演示面包车和大客车各种方案的同时,根据题目的需要选出最优方案。这种方式的解题过程,生动形象,学生可以从抽象的想象过程中解放出来。并且学生观看视频后完成题目的准确率高,答题思维也更加清晰。 3、教师动手演示操作过程 为了锻炼学生的操作实践和动手能力,有题目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具体操作 的,为了演示操作的正确性和准确步骤,教师需要亲自利用工具完成操作过程, 此时就需要利用视频拍摄来充分演示。比如这题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创意版】.doc

初中数学教学典型案例分析 我仅从四个方面,借助教学案例分析的形式,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个人数学教学的体会,这四个方面是: 1.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设和生成的动态调整; 3.对数学习题课的思考; 4.对课堂提问的思考。 首先,结合《勾股定理》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多样化学习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案例1:《勾股定理》一课的课堂教学 第一个环节: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4幅图形和表格):观察、计算各图中正方形A、B、C的面积,完成表格,你有 生:从表中可以看出A、B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C的面积。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A、B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正方形C的边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里,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探索发现“数”与“形”的密切关联,形成猜想,主动探索结论,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数形结合的思想自然得到运用和渗透,“面积法”也为后面定理的证明做好了铺垫,双基教学寓于学习情境之中。 第二个环节:证明勾股定理的教学 教师给各小组奋发制作好的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纸片,先分组拼图探究,在交流、展示,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形成新的能力(试图发现拼图和证明的规律:同一个图形面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展示略 通过小组探究、展示证明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面积计算知识与要证明的代数式联系起来,并试图通过几何意义的理解构造图形,让学生在探求证明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第三个环节:运用勾股定理的教学 师(出示右图):右图是由两个正方形 组成的图形,能否剪拼为一个面积不变的新 的正方形,若能,看谁剪的次数最少。 生(出示右图):可以剪拼成一个面积 不变的新的正方形,设原来的两个正方形的 边长分别是a、b,那么它们的面积和就是 a2+ b2,由于面积不变,所以新正方形的面积 应该是a2+ b2,所以只要是能剪出两个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重新拼成一个 边长为a2+ b2 的正方形就行了。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角》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角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题:4.3.1 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点:角的概念;难点:从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你能在图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的学习:(1)观察图思考:角是什么?得出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可对照图形讲解) (2)你会画角吗?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 (3)一组练习,说出角的顶点角的边 (4)由钟表的分针转动得到角,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学生举例从而引出角的另一个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其中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 (5)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直观旋转理解角的第二种定义以及直角、平角、周角三.判断: 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平角是一条直线。() 3)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 4)把一个角放到一个放大5倍的放大镜下观看,角的度数也扩大5倍。()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动手画图。学生思考,回答。齐读定义。 学生回答学生练习 从生活出发,感受角的形象无处不在。 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提高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体会不同的表述 利用多媒体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定义,突破难点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掀起学习浪潮,目的是通过演示和讲解,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从而得出角的第二定义 检查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小结 学生总结角的两种定义,教师点评,加深印象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四、布置作业:练习册4.3.1角> 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微课简介

"微课"简介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一、"微课"的组成 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 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理念以小见大,用微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适当的让学生动手做 宗旨关注孩子每一个微变化,从小处着手,创建一个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课堂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

微课是什么以及其特点

微课是什么以及其特点 1、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 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 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学校:罗外初中实验部 设计者:卢美红 时间:年月日 3.能够熟练地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法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 教学资源与环境: 本内容取材于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它属于本章的第 三节“因式分解”的第三课时,是继整式乘法公式后,又在学习了提公因式与平方差公式法因 式分解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 因此对于学生,本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但又区别于前面的学习内 容。它是学习分式等内容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的基础考点。但是,由于公式本身的特点,教 师在用语言表述时常常会模棱两可, 学生在用抽象思维理解公式时也往往会困惑多多, 不能准 确找出与。 综上,本次微课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完全平方式,掌握该种方法的因式分解。 教学过程: 一:基础沉淀 填空整式的乘法 1』p +1 2 = p 2 +2p +1 2 9 2. (m 2)二 m 4m 4 3. ( p T)2 二 p 2 -2p 1 2 2 4. (m - 2) m - 4m 4 因式分解 p 2+2p+1 =(p +1f 2 2 m 4m 4 = (m 2) p 2 -2p 1 =(P -1)2 2 2 m -4m 4 = (m - 2) 思考:a 2 2ab b 2 ? :新知发现 基本 课题名称 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法) 教学对象 八年级上 信息 时间长度 分秒 教学目标: 1. 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2. 理解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式的特点 ,准确确定与

()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的积的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的平方 ()两个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倍,等 于这两个数的差的平方 特点:?三项,?两个平方项,两个数乘积的正或负二倍 三:析典例——方法归纳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16x 2 24x 9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二项式考虑平方差,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自主解答: 16x 2 24x 9 = ]4x 2 2 *4x *3 32 *b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观察、 体会这种方法的具体操作。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2 -16x 24x —9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 自主解答: 解:-16x 2 24x -9 -l6x 2 -24x 9 ?[ 4x 2 -2 *4x 32] _ -(4x _3)2 设计意图:通过微变,让学生顺其自然的知道完全平方式的两个平方项不一定都为正, 可以通过变号来实现公式的应用,即平方项只要是同号即可。 .【示范题】把下列多项式分解因式: 2 16(x y) 24( x y) 9 【微点拨】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三项式应考虑用完全平方公式,把看为整体。 自主解答: 16(x +y)2 +24(x +y) +9 =[4(x + y )2 + 2 ?4(x + y )*3 + 32 a 2 2 ? a ? b b 2 a 2 + 2a b +b 2 =(a J a 2 —2ab +b 2 = (a —b f 因式分解的完全平方式 2 2 2 a 2 ±2a b +b 2 = (a +b ) 2 解:16x 24x 9 同负也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案例: 表一: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时间:2016-05-25 07:35:51来源:肥城教育局作者:信息管理员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马静静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和修辞手法——排比。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解读排比的概念,了解排比的分类,认识排比的作用,并且知道使用排比需要注意的原则和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接二连三地说明同范围、同性质的相关事物、意象,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强调青春易逝的同一意象,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怀,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并列的句子用三个起来了描述了春天景物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到来。 了解了排比的特点和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排比的分类。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成分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象的短语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这个单句中,主语是延安的歌声,宾语是三个比喻组成的一组排比,把歌声比作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和大旱的甘霖,三个短语都在表现给人带来希望的意象,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宾语构成的成分排比。再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短语表达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句排比是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单句。例如: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

微课的作用

微课的作用(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微课有什么作用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当前的博客、微博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6、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7、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二)、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1、选取课题 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 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这样才能有一节吸引人的精彩的课。 4、开拓教师的视野。 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 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 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三)对教育自身的发展 现在的微课热,是对过去“课堂实录”式的视频教学资源建设的反思和修正。过去录制的大量“课堂实录”式的视频资源,但是这些资源大而全,冗长,难以直接加以使用。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平台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达到资源共享。

微课案例

《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 理念设计:本课是关于儿童在独立活动时,由于缺乏生活经验而容易发生的危险,侧重培养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能力,另有相互救助的教育。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让儿童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感受、体验、领悟、学习知识和经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目标: 1、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2、了解当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 3、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办法。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2、掌握如何拨打“119”电话,了解当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救。 课前准备:ppt课件 微课流程: 一、导入 生活中,如果人们用火不慎,就极易引发火灾。那么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一旦发生了火灾,我们首先要做到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然后针对不同情况,正确、灵活地选择处理火灾的方法,迅速地报警、逃生、灭火。 二、怎样拨打119 面对火灾时,由于我们年纪小,自我保护能力还不够,所以首先要报火警,那么我们拨打火警电话119时,该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 拨打119该说些什么? 我住在-------------住址、 我家的电话是----------电话 起火的原因可能是----------起火原因 火势---------------火势 拨打119电话时,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讲清住址、电话、起火原因、火势等内容,以便消防队员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进行救援。 下面是一名四年级小朋友拨打119电话求救的过程(播放报火警电话求救电话视频)。这名同学报火警电话内容讲得很清楚,你学会拨打119电话了吧! 119电话是免费的,我们不能随便拨打。如果随意拨打“119”就会影响其正常的火灾报警,使人民的财产受到损失。在我国,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阻拦报火警或者谎报火警的,处警告罚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处罚。 三、怎样逃生 身处火灾现场,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自救自护,防止烟呛,防止火烧,呆在容易被人发现的地方等待救援,灵活择机逃生。 1、当被大火围困,防烟是至关重要的。怎样防止烟呛呢?(出示课件) 2、当被困在燃烧范围还不大的楼梯或房间时,怎样防止火烧?(出示课件) 3、及时发出求救信号,让别人发现你。怎样报求救信号呢?(出示课件) 4、楼房着火,楼梯被封,已无法从楼梯逃生,该怎样办呢?(可将绳子、窗帘、被面等拴在门或窗户上,双手抓住绳子用脚蹬墙面顺其下滑逃生。在万般无奈,不得不采用跳楼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案例: 微课拍摄/录制脚本 教师姓名 讲授内容(年级)(学科)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版本) (微课名称:科目/知识点/主题等) 教学类型□知识讲授□解题演算□问题答疑 □创意实验□学习活动□其他 摄录模式□拍摄式□录屏式□软件合成式 □混合制作式□其他 课程简介 主要教学环节 (参见表一) 讲授配套课件 PPT为主,还可以是其他学科工具软件(几何画板、Flash动画等)(另行提供PPT文 件) 微练习 (另纸附)3—5道典型练习或试题,有区分度,最好为在线交互练习题。 微反思 表一: 教学活动环节与微课视频的时间分配表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视频时间开场白介绍微课标题内容5秒 引入工作案例情况描述与通常的解决办法演示2分 功能讲解邮件合并的功能和适用情境1分 方法说明邮件合并的准备工作和操作步骤1分30秒操作演示“准考证”案例的邮件合并操作过程演示3分 问题处理发现问题,以及进一步的调整处理3分30秒小结获得的经验50秒 练习说明微练习的说明1分30秒结束语结束与致谢5秒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优课结构 教学环节 展示内容和教学过程 制作工具和方法 一、片头 (5秒) 呈现基本信息 (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作品名称、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 信息)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的内角和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蓝底白字字幕;字体为四号和二 号。用CS 软件标 题功能后期添加 和编辑。 二、导入 (1分钟内) 提出问题、激趣导入 提出问题: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并将问题转化为求三角形的内角和。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产生认知冲突,引发思考,激发求知和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1分钟) 使用DV 录制,教师出镜头。教 师讲解的声音在 片头字幕中出 现。 二、讲解 (8分钟内) 围绕提出的问题,从特殊到一般,一层层,一步步,逐步引导,逐层剖析, 先探究,再验证。最后是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智慧得到启迪。 1、从最常用的两种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入手,提出一般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搭建帮助学生思考的脚 手架)(30秒) Smart notebook 课件与录屏软件 2、利用测量的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建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知识。(4分钟) 使用Smart notebook 的量角 器工具与录屏软 件 3、利用撕拼的方法操作和验证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的认 知。(3分钟) 插入预先制作的 动画片断 4、知识应用:解决“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的问题。(20秒) Smart notebook 课件与录屏软件 5、知识拓展:解释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10秒) Smart notebook 课件与录屏软件 三、小结 (1分钟) 教学回顾与小结,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考。 1、本课回故:五个探究步骤。(40秒) 教师出镜头,使用DV 录制 2、提出新设问: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20秒)

初中数学课堂生成案例

初中数学课堂生成案例 一、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课堂教学更有效 真实的课堂是能够如实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在如此丰富多彩的课堂中难免会出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联想”与“推测”,时常会引发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生成性的教育资源”。但这些资源是隐性的、潜在的,如果教师的敏感性不强,不注意倾听,这些资源将“昙花一现”。作为教师,在课堂中要发挥自己的教育机智,及时捕捉、判断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变动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努力地将这些“亮点”资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高潮”,从而让课堂充满活力。 案例1:《13.2.3全等三角形》教学片段(人教版八上) 在得出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即“ASA”后,老师提出: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会全等吗?生不假思索齐答会。师追问理由?原以为学生把它转化为刚学过的“ASA”就可以了,可习惯动手操作的他们,同桌一约好具体的边、角数据,就开始画图、剪拼验证起来了,我也就随他们而去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越来越多的同学验证了这个命题的正确性,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正想引导学生“不用实验的方法你能证明这个命题吗?”这时有个学生在下面喊了起来:“老师,我和同桌的两个三角形不全等”。全班同学哗的一下议论开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急忙走过去,一看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亮点资源,何不充分利用呢?我随即把他俩所剪的三角形展示出来:(如下图) 学生们很快就找出了其中的原 因,并深刻理解了“对应”的含义。 在学生刚接触用“SSS”、“SAS”、 “ASA”判定三角形全等时,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解释“对应”两个字,而学生也一直不甚理解,今天这次意外生成的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却使师生困绕很久的问题得以圆满解决。“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个亮点资源的及时捕捉,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句话。 二、合理调控动态生成的开放资源,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它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断交流和反馈,

初中数学微课设计方案

微课设计方案

3、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1.5 ,0 ,2 ,-3 ,3(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它们行走的路线填相同或不同),它们行走的距离?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由上面提问,10到原点的距离? —10到原点的距离? 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前面数轴上数的绝对是? 并追问一个数的绝对值究竟怎么定义?通过由具体的实例引出绝对值,并追问用自己的语言给绝对值下定义,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绝对值内涵。最终的定义当然还要回归课本。 (四)理解内涵,初步应用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记作; 3.∣24∣= ∣—3.1∣= ∣0∣=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绝对值定义的理解,重点放在对“距离”的理解上,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例如:|3|=3,|+7|=7 |-3|=3,|-2.3|=2.3 那么|a|的结果又是什么呢?从简单的数字开始研究,最终过渡到数a的研究,由浅入深,有特殊到一般。这个环节充分利用小组的交流、归纳、展示,老师最后再进行点拨来完成。让学生在探究中把教转化成学,把学会转化成会学。 (六)实践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课本P11练习1、2、3 2.判断: (1)一个数的绝对值是2 ,则这数是2 。 (2)|5|=|-5|。 。。。。。。略在学生掌握新知后,及时进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检验知识是否掌握,另一方面巩固知识。为了调动课堂气氛,为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本环节采用小组PK,以及抢答的方式完成(小组内成绩越差者分值越高),其目的是以较简单的基础题来训练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的掌握程度,从而为拓展打基础。 (七)布置作业,巩固新知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设计亮点: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

微课八大主要特征

微课八大主要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教学时间较短: 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 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 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 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 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 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

微课案例 (2)

微课案例九年级思想品德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责任冲突。 3.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4.课前准备:在上课前,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5.教学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6.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小品表演(引言的内容)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以对话的方式呈现情境 2、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谈一谈你对微课的理解

请谈一谈你对微课的理解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张一春教授总结的微课四微特点: 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一、“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制作脚本案例

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作者: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微课的录制脚本设计

时间:2016-05-25 07:35:51 来源:肥城教育局作者:信息管理员

小学语文微课文脚本——排比微课解读 肥城市老城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学校马静静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常见和修辞手法——排比。在这节课中,我们将解读排比的概念,了解排比的分类,认识排比的作用,并且知道使用排比需要注意的原则和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排比?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接二连三地说明同范围、同性质的相关事物、意象,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的修辞手法。例如: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样结构相似的句子,从三个方面强调青春易逝的同一意象,表达岁月流逝的感怀,这样的句子就是排比句。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例如: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并列的句子用三个起来了描述了春天景物的变化过程,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脚步的到来。 了解了排比的特点和概念,我们再来看看排比的分类。排比可分为成分排比,单句排比,复句排比。成分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的意象的短语组成排比。 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这个单句中,主语是延安的歌声,宾语是三个比喻组成的一组排比,把歌声比作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和大旱的甘霖,三个短语都在表现给人带来希望的意象,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宾语构成的成分排比。再如韩愈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传道、授业、解惑三个短语表达教师的为师之道。 单句排比是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单句。例如: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雪峰插天,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都是完整的单句,用来铺排出人间仙境的意象,属于单句排比。再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几个单句从几个方面不同人的不同表现,阐明了大丈夫应有的品格。 复句排比,即以接二连三的结构,表达相同意象的复句。例如: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用三个复句描述夏夜的星光,群山的诗意,原野的纯朴等意象,属于复句排比。古诗中也有许多复句排比句,如《木兰诗》中的: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也是一组并列的复句,描绘了木兰归来时亲人迎接烈而喜悦的场景。 最后,我们来看排比的作用。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排比,可以使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说理周密,论证有方。 我的微课脚本设计 文/海燕 作品题目:仿写《咏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