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合集下载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3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3

4
主要内容
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二、海洋的侵蚀作用 三、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四、冰川的侵蚀作用 五、风的剥蚀作用
一.河流的剥蚀作用 1、河谷的要素: 谷底 河漫滩 谷坡 河
床 阶地
洪水位
6
河谷形态要素图
阶地
河谷
谷底
谷坡
河 漫 河床 滩
2018/7/14
第二篇
7
2、下蚀作用 湍急的河水以其动能冲刷谷底岩石或河水挟带的 砂石磨损和撞击谷底岩石,使河床加深的过程。
75
冰蚀谷 冰蚀谷是冰川刨蚀作用形成的谷地,其横剖 面呈“U”字形,又称“U”形谷。
76
主要内容
一、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二、海洋的侵蚀作用 三、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四、冰川的侵蚀作用 五、风的剥蚀作用
五、风的剥蚀作用 1、概念 风以自身的动能和所挟带的砂粒对地表岩 石的破坏的过程。 表现为风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63
2)作用条件: 1、孔隙、裂隙:裂隙愈发育,岩石与地下水的接触 面积愈大,愈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2、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发育于碳酸盐岩分布的地区。 3、地下水的溶蚀力:地下水一般含相当的CO2,有 的还溶有HCl或H2SO4等,是一种较强的溶剂,能较 快地分解可溶性岩石。 4、地下水的流动性:处于循环流动状态的地下水可 将溶蚀物质迅速带走,使岩溶作用持续发展。
• 海蚀洞:在岬角处,由于波浪的折射,在岬角两侧 受能量集中的波浪冲蚀而形成的洞穴。
• 海蚀穹:海蚀洞进一步发育连通扩大而成。
• 海蚀柱:海蚀穹崩塌而成孤立的石柱。
基岩海岸海蚀作用结果---
基岩海岸海蚀平衡剖面:当地壳长期稳定,平均海平 面不变时,随波浪侵蚀作用进行,波切台逐渐展宽, 当其宽度发展到波浪虽在波切台上运动,但能量基本 消耗在克服与波切台的磨擦和搬运碎屑物时,波浪不 再有侵蚀能力,此时,基岩海岸的横剖面呈上凸曲线, 曲线上各点的侵蚀强度趋于零,此剖面称为基岩海岸 海蚀平衡剖面。

第05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第05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岩 石 碎 裂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三分。
❖ 2.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固态产物主要是褐铁矿和粘 土矿物 (包括高岭石),前者呈黄褐色,后者呈灰白 色。二者混合就形成红土。这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多数岩石经化学风化后残留原地的产物,即残积物。
在金属硫化物矿床的上部,
常发育以褐铁矿为主的残、
特点: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 只是碎裂成为大小不等的碎块。
类型:①温差风化
②冰劈作用
③其它物理风化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 解、层裂或卸载作用。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三分。
①温差风化:由于温 差变化,岩石在热 胀冷缩过程中逐渐 破碎的过程,常发 生在温差较大的干 旱气候地区。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三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三分。
风化作用由地表逐渐向地下深处发展,岩石 的风化程度则渐次降低,因而显示出一定的
垂直分带性 (图5—3): ▲表层为富含腐殖质的残积层—土壤; ▲基本不含腐殖质的残积层;
▲半风化基岩;
▲未风化基岩。
土壤 残积层


风化壳的厚度、结构及土壤的特征都与


气候带关系密切。一般地说,
主要内容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与风化作用的类型
二、风化作用的产物
三、剥蚀作用的概念与地面流水的剥蚀作用
四、海洋(及湖泊)的剥蚀作用
五、地下水、冰川和风的剥蚀作用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三点 五十三分。
❖ 1.概念:
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于气温、 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 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 坏的过程—风化作用。
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岩浆从形成、运动直到冷凝成岩的全过程 。 岩浆是地下岩石的高温 (800~1200℃)熔融体。它不 连续地发源于地幔顶部或地壳深部。岩浆形成后循软弱 带从深部向浅部运动,在运动中随温度、压力的降低, 本身也发生变化,并与周围岩石相互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 风化带以下,受温度、 压力和流体物质的影 响 ,在固态下转变 成新的岩石的作用 。 岩石变质后,其原有 构造、矿物成分都有 不同程度的变化,有 的可完全改变原岩特 征。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三、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表生条件下(常 温、常压、富氧和水),由于 气温、大气、水和生物等的 作用,使岩石和矿物在原地 遭受分解和破坏的过程。有 以下3种类型: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在自然界以上3种风化作用可能 并存,但在不同的地区可能 以某一种或两种为主。
(3) 基岩岩性
基岩岩性是影响风化作用的内在因素。岩石的 种类,造岩矿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岩石的结 构和构造都影响风化作用。此外,岩石中胶结 物的成分和胶结方式、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等, 也都影响岩石的抗风化能力。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 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地质学基础
地质营力与地质作用
外地质营力/作用 内地质营力/作用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一、地质营力
地质营力,一般指引起岩石圈物质组成、内部 结构和地表形态运动和变化的自然动力。 根据能量的来源,可将地质营力分为外地质营 力和内地质营力。
地质作用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有的 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 的结果。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1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1

(二)海水 运动着的海水是海洋地质作用的主要动力。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1、波浪 指具有自由表面的液体的局部质点受到扰动后, 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作周期性起伏运动,并向 四周传播的现象。 它由波长、波高、波峰和波谷等要素描述。
浪基面(wave base)又称浪底,是指波浪作用能 波及的海、湖水深度,在此深度以下波浪的作用 不再影响到沉积物表面颗粒的运动。浪基面的深 度大约等于二分之一表面波长,浅海中通常 20米 左右,湖泊中通常5~10米。
潮汐状况 A
D涨
EARTH
C涨
MOON
B
25
特大潮出现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因日、月引 力的叠加。 每天的小潮汐是由月亮的引力引起。 潮汐现象在低纬度海区最显著,向两极减弱。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的影响涨落幅度特别大。 如加拿大芬地湾潮差达到19.6米,为世界之最。
27
3、洋流(又称海流) 概念:海洋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移动的海水。 影响海流运动的因素:引潮力、风、热盐效应。 洋流的作用:是地球表面热环境的主要调节者。 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由高纬 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带;4-潜水面; 5-承压水测压水位;6-上升泉;7-下降泉;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
(四)冰川 概念:在大陆常年积雪的地区,由积雪形成的、 缓慢流动着的冰体。 冰川类型: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有大陆冰川 (简称冰盖)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 冰川)。 大陆冰川发育在高纬度地区(如南极洲); 山岳冰川分布于中低纬度的高山区(如喜马拉雅 山、阿尔卑斯山)。
根劈作用
摄于三亚天 涯海角公园
42
第四节 一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 • • • •

③盐的结晶与潮解 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大,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向上迁移 蒸发,裂隙盐分增加过饱后发生结晶,与水的冰冻融化一样同样使裂 隙扩大直致蹦解。 风化的结果使岩石碎成粗细不等棱角显著没有层次的碎块与下伏 基岩成分一致,在陡坡上风化产物在重力作用下坠落至陡坡下形成蹦 积物。 ⑵.化学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在氧和二氧化碳及各种水溶液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改 变其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并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水起了 主要的作用,气体只有在水的参与下作用才比较显著。据分析每升雨 水中含二氧化碳1.5—4.4立方厘米另含氧化氮和氯,加之水流动过程中 岩石中不稳定化学成分的加入使水溶液成分更复杂,因此具相当强的 破坏作用。 水溶液中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对矿物岩石的破坏也不同,化学风化 的主要方式有:

指自然界中部分离解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与矿物在水中离解的 离子互相作用形成新化合物的过程。如正长石经水解作用形成高岭石, 正长石中的K-与水中的〔OH〕-结合可形成易溶的盐类被水带走; SiO2呈胶态被水带走,只有难溶的高岭石呈松散状残留原地。反应式 如下:4K〔AlSi3O8〕+6H2O→〔Al4Si4O10〕〔OH8〕8SiO2+4KOH • ⑷氧化作用 • 指大气和水中的游离氧与矿物化合反应形成氧化物的过程。由于 大气广泛分布故氧化作用极为普遍FeS2可氧化成Fe2O3.nH2O即褐铁矿 不仅硬度降低,且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硫酸对岩石有较大的腐蚀作用加 速岩石的风化。 • 氧化作用在炎热潮湿地区最明显,在沼泽地区及终年冻泽区域几 乎不存在。
• • •
• •

浊流因挟带大量碎屑物对海底斜坡有强大剥蚀能力。所谓浊流即含大量 碎屑物质十分浑浊的高密度水的重力流,主要发育在海底的斜坡地带。 海水是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溶液溶蚀着海岸岩石。在碳酸盐类岩石构成 的海岸最为明显,常可溶蚀成许多洞穴。 海水冲蚀作用的强度因素:除海水冲击力外另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质软 结构松散抗冲蚀能力就弱就较易被破坏。如岩石中裂隙发育,海水沿裂隙进 入加强冲击作用加速岩石破坏。 海水冲蚀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海岸岩石被破坏后形成的碎石、砂等机械 碎屑物质,在溶蚀强烈地区也可产生部分可溶性盐类溶液。 海水冲蚀产物及河流搬运入海洋的各种物质随海水运动而被搬运,海浪 是海水搬运作用的主要动力。波浪拍向海岸时碎屑物推向海滩,底流退回海 洋时部分碎屑物被拽回。 波浪可搬运悬浮物质亦可搬运较大砾石和石块。波浪作用的下界水深约 10—40米,故越近海岸作用越强,超越下界水深时就丧失搬运能力。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5第五章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5-6
氧化还原作用、压溶作用
• • 1.压实作用 • 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
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 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12
13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
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 的沉积岩的过程。
14
15

• 3.重结晶作用
一沉积岩成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阶段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主要内容12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氧化还原作用压溶作用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袁晏明
2017年07月30日
• 本章共有六个知识点 • 一、地质营力和地质作用 • 二、风化作用 • 三、剥蚀作用 • 四、搬运作用 • 五、沉积作用 • 六、成岩作用
19
• 6.压溶作用 • 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岩)发生的溶解作用称为
压溶作用。
• 如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缝合线构造。
20
问题 1、成岩作用分成哪几个阶段? 2、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结束

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
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分部分溶解和再结
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细粒晶体变成粗粒晶体,
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16
17
• 4.交代作用 • 沉积物(岩)中某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所取代的现
象为交代作用。
• 如灰岩中的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形成白云岩或白
• 知识点6: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是指沉积作用完成以后,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 的复杂变化过程。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地质学基础    讲7-讲10-外动力地质作用

河流机械搬运物的运动方式与磨圆示意图
悬移式 跳跃式 悬移式
棱角状
椭圆状
河流搬运物形态、组分变化示意图
上游区
中游区
下游区

二、海洋的搬运作用 1.机械搬运作用 ⑴ 海浪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程度比河流更好。 ⑵ 浊流的搬运作用:流动持续时间短,分选和磨圆不明显; ⑶ 洋流的搬运作用:流速缓慢,只能以悬移方式搬运极细物质, 搬运能力不大; 2.化学搬运作用: 可溶性物质以真溶液形式在海水中扩散,被长距离搬运 胶体溶液与海水混合发生凝胶沉淀,一般在浅海近岸带沉淀。
三、其他地质营力的搬运作用 1.风的搬运作用:只有机械搬运 搬运方式:悬移、跃移和推移; 分选和磨圆良好。 2.冰川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载运、推运; 不具有分选和磨圆 3.地下水的搬运作用 搬运方式:溶运; 溶洞和地下暗河中的地下水也有一定的机械搬运能力,搬 运的物质是泥质和少量细小砂粒。
第四节 沉积作用
一、河流的沉积作用 1.概述:一般没有化学沉积,只有机械沉积; 机械沉积分异规律:当流动介质的运动速度和搬运能力在一定方向 上作有规律的降低时,被搬运的物质相应按粒 度,密度和形状分异,依次沉积。

砾 砂 粉砂
锡石
磁铁矿
琥珀
石墨
石英
(0.05-0.005mm) (>2mm)(2-0.05mm)
河流的碎屑沉积物为冲积物,具有层理,砂砾层中具斜层理,粉砂层中
二十世纪重大成就
橙色:表层流; 蓝色:底层流 80年代末提出了“全球输送带”概念,这是深海热盐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描 述了北大西洋下沉的深层水南下,通过南极绕流进入印度洋和太平洋,然后上翻 到上层,再返回北大西洋。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沉积岩主要特征及岩石类型
2.风化作用的类型:
根据风化作用的方式和特点,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3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1 物理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作用是指主要由气温、大气、水等因
素的作用引起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的过程。在此 过程中,矿物、岩石的物质成分不发生变化,只是从整体或大 块崩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物理风化常有温差风化、冰冻作用、 层裂或卸载作用三种方式。 2.1.1 温差风化
12
第四节 搬运作用 三)搬运作用 1.定义: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除少量残留在原地外,大部分
都要被运动介质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 作用。
2.搬运作用的类型: 碎屑物质的搬运主要以推移、跃移、悬移和载移的方式来进行, 又称为机械搬运;溶解物质的搬运以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的形式 进行,故称为化学搬运。
重结晶作用是指在压力增大、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沉积物 中的矿物组分部分发生溶解和再结晶,使非晶质变为结晶质, 细粒晶变为粗粒晶,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35
第六节 成岩作用
Chapter one Ends
36
第二章 沉积岩特征及主要岩石类型
沉积岩:由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及部分火山作用形成的沉积物(沉积作用),经成岩作用 后形成的岩石。
7
第二节 风化作用
2.2.1 氧化作用:是指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 应形成氧化物使岩石破碎的过程,常把在地表能够发生氧化作 用的地带称为氧化带。
如黄铁矿(FeS2)在地表(氧化环境)的条件下很容易氧化成 褐铁矿(Fe2O3·nH2O):
4FeS2+14H2O+13O2→2(Fe2O3·3H2O)+8H2SO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而水流不畅的封闭型或半封闭型盆地的底部常
发生还原作用。
19
• 6.压溶作用 • 在压力作用下,沉积物(岩)发生的溶解作用称为
压溶作用。
• 如碳酸盐岩中常见的缝合线构造。
20
问题 1、成岩作用分成哪几个阶段? 2、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结束
16
17
• 4.交代作用 • 沉积物(岩)中某种矿物被另一种矿物所取代的现
象为交代作用。
• 如灰岩中的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形成白云岩或白
云质灰岩。
• 灰岩被SiO2交代,形成燧石结核或燧石层。
18
• 5.氧化还原作用 • 氧化还原作用对含变价元素的矿物影响最为明
显。如在成岩作用阶段,沉积物中的高价铁( Fe3+)、锰(Mn4+)氧化物可被还原成低价的铁 、锰硫化物(黄铁矿、硫锰矿)。
主要内容
一、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 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 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 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压溶作用
• • 1.压实作用 • 压实作用是指疏松沉积物在上覆水体和沉积物
的负荷压力下,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 小转变为固结的岩石过程。
12
13
2.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
将松散的沉积物颗粒胶结在一起,转变成固结 的沉积岩的过程。
14
15

• 3.重结晶作用

重结晶作用是指深埋于地下的沉积物,在一定
的压力、温度影响下,其颗粒成变成粗粒晶体,
从而使沉积物固结成岩的过程。
主要内容
一、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 二、沉积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类型
一、沉积岩成岩作用阶段 1.同生作用阶段 沉积物沉积下来后,与沉积介质还保持着联系 时,沉积物表层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 化学和物理化学反应称为同生作用。
2.固结成岩作用阶段 松散沉积物脱离沉积介质而被固结成岩石的作用。 此阶段沉积物被埋藏 ,与底层水隔绝。温度不高 (<200-300℃),压力不大(<1000巴)。
第五章 外动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的形成
袁晏明
2017年07月30日
• 本章共有六个知识点 • 一、地质营力和地质作用 • 二、风化作用 • 三、剥蚀作用 • 四、搬运作用 • 五、沉积作用 • 六、成岩作用
• 知识点6: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 是指沉积作用完成以后,沉积物转变为沉积岩 的复杂变化过程。
3.后生作用阶段 沉积物固结为坚硬的岩石以后,直至变质和风化以 前所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生作用。 由于外来物质的加入,本层物质与外来物质间的交 代作用现象最为常见,重结晶、次生加大等作用也 较普遍。
4.表生作用阶段 沉积岩抬升到近地表,在潜水面以下常温常压或低 温低压的条件下,在渗透水和浅部地下水的影响下 所发生的变化称表生作用。 主要表现为溶蚀、充填、交代及某些物质的次生富 集乃至成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