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试题及答案

物探试题及答案
物探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勘探,勘探,勘探和勘探,其中是有效的物探方法是地震勘探。

答:地震;重力;电法;磁法。

2.用方法(如爆炸,敲击等)产生振动,研究振动在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查明地质构造和有用矿藏的一种方法,叫地震勘探。

答:人工;地下;地下;物探。

3.地震勘探分地震法、地震法和地震法三种,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主要是地震法,其它两方法用的较少。

答:反射波;折射波;透射波;反射波。

4.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时,会产生成反射波。

答:地层;传播;分界面;反射。

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检波器把地表的转换成,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地震记录。

答:振动;机械振动;电振动;数字磁带。

6.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等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做出地震,并提出进行钻探,这样就完成了地震勘探工作。

答:处理;解释;构造图;井位。

7.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层状,这样的特性称为。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

答:形变;恢复;弹性;弹性体。

8.、物体在作用下,弹性体所发生的或的变化,就叫做形变。

答:外力;体积;开关;弹性。

9.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若去掉外力以后,物体仍旧其受外力时的开关,这样的特性称为。这种物体称为。

答:形变;保持;塑性;塑性体。

10弹性和塑性是物质具有两种互相的特性,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具在这两种特性,在外力作用下既产生形变。也产生形变。

答:对立;同时;弹性;塑性。

11.弹性和塑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形变或形变。这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物质,作用其中上的外力

作用力延续时间的,变化快慢,以及物体所处、压力等外界条件。

答:弹性、塑性;物理;大小;长短;温度。

12.当外力作用,而且作用时间又,大部分物质主表现为弹性性质。

答:很小;很短。

13.当外力作用,且作用时间时,所有物质都表现为塑性性质。

答:大;长。

14.当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地震波时,在药包附近爆炸产生的热气球,爆炸前沿,经测室达几十万个大气压,大大超过岩石的温度,岩石遭到破坏炸成空穴叫空。

答:高压;压强;抗压;实际。

15.远离爆炸中心,压力,小于岩的强度,但仍超过岩石的强度,此时岩石虽不遭受破坏,但产生形变,形成一个等效空穴。

答:减小;抗压;弹性;塑性。

16.在等效空穴以外的区域,爆炸压力降低到岩石的强度以内,由于爆炸产生的作用力的延续时间,一般只有几百个微秒。因此对于震源的地层来说,完全可以看成是近似的介质。

答:弹性;很短;远离;弹性。

17.弹性体受体作用发生形变时,在弹性体内部便产生一形变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答:外力;反抗。

18.被拉长的弹簧,在弹簧便产生一个拉长的弹力在外力时,这个弹力使弹性体原状。

答:内部;反抗;取消;恢复。

19.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形变消失,弹力也就了,可见弹力与形变之间是互相又互相。

答:越大;不存在;联系;依存。

20.弹性体在作用下,由于外力对弹性体的作用力和不同,弹性体发生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答:外力;方向;作用点;形变。

22.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的形变只改变,而它的不变,这种形变叫形变,简称(见图08AA-2)。

答:形状;体积;形状;切变。

23.形变类型不同,产生的类型也不一样。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于岩石体的各个面,这种弹力称为弹力。

答:弹力;体积;垂直;法向。

24.形状形变产生的弹力方向,必然和六面体的某两个面,这种弹力称为弹力,不同类型的和弹力,将产生不同类型的。

答:相切;切向;形变;地震波。

25.地震勘探中,在岩层中,使岩层发生振动振动通过岩层出去形成。

答:爆炸;质点;传播;地震波。

26.地震波属于波的一种,振动只有在弹性中,才能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27.形变和弹力的过程,是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过程,也就是地震波的形成过程。

答:相互作用;传播。

28.由于A点在振动过程中,与机邻质点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就必然引起相邻的振动。相邻的振动又引更远一些的振动,因此,在弹性介质中,振动就以质点A 为中心,由近及远按一定速度传播出去而形成波。

答:弹力;质点;质点;质点。

29.地球是由若干个组成的,其中外部圈层包括、、。

答: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0.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和。软法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合称为。

答:地壳;地幔;地核;岩石圈。

31.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平均厚度。在大陆部分较厚,一般;在大洋部分较薄,一般。

答:固体;15-17公里;30-40公里;6-16公里。

32.大陆型地壳具有双重结构,上部为,下部为大洋型地壳只有。地壳的下界石称为。

答:硅铝层;硅镁层;硅镁层;莫霍面。

33.在地表环境的常温常压条件下,由于的变化,以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一系列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成为、和的作用,称风化作用。

答:温度;碎屑物质;溶解物质;残余物质。

34.岩浆岩按其形成分为、和。

答:深度;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

35.在图08AA-3中,M为岩层层面,L为假想水平面;岩层层面M的产状要素是:AB的两端延伸的方向为走向,OC的水平投影OD为,它的指向为倾向,<α为。

答:走向线;倾斜线;倾向线;真倾角。

36.根据炮点和地下反射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要追踪反射波,炮点和接收点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关系,这种系称为。

答:接收点;连续;相互位置;观测系统。

37.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和两大类。

答:纵测线;非纵测线。

38.地震勘探的生产工作步骤为;野外地震采集,()

(.)

答:室内资料处理室内资料解释

39.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分为()分辨率和()分辨率。

答水平垂直

40.影响地震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

41.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大而(),随地层压力

的增大而增大。

42.经过动校正和水平迭加,()得到加强,()受到

压制。

43.经动校正和水平迭加,并将所有的新地震道,放在相应的

()点位置,就构成了该测线的()时间剖面。

44.在等to平面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地层倾角越()。

1矿产勘查过程的最优化准则()()

()()

()

2 控矿因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人为因素等中任5个

3 勘探基地的

确定、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勘探施工与管理、勘探报告的编写。

3 矿床勘探的一般程序是()()()()()()。

4 矿床勘探类型的划分依据有()()()()()。

5资源、储量分类的依据是()()()。

6 矿产勘查是()和()的总称。

二、选择题(40道)

1.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最有效的物探方法是 A 勘探。

A.地震;

B.重力;

C.电法;

D.磁法。

2.地震勘探最主要的是 C 地震汉。

A.折射波;

B.透射波;

C.反射波。

3.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遇到两种地层的分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返回原地层形成 B 。

A.透射波;

B.反射波;

C.滑行波。

4.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 B 就是有效波。

A.多次波;

B.反射波;

5.共反射点记录反映的是地下界面上 A 。

A.一个点;

B.许多点。

6.在同一反射界面条件下,多次反射波比一次反射波 A 。

A.传播时间长;

B.反射能量强。

7.面波的传播速度比折身波的传播速度 A 。

A.低;

B.高;

C.相等。

8.接收点与炮点之间的距离叫 B 。

A.道距;

B.炮检距;

C.偏移距。

9.当炮点位于排列左侧时就叫 A 。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

10.若地下界面有倾角,且地层倾向指向大桩号方向,就采用

B 进行观测。

A.小号放炮;

B.大号放炮;

C.中间放炮。

11.若组合检波器都采用串联,这时的到的记录能量,但是干扰背景 A 。

A.强,大;

B.弱,小;

C.强,小;

D.弱,大。

12.为了得到理想的记录,一般组合检波器都要用 C 的连接方式。

A.串联;

B.并联;

C.先串后并。

13.对共反射点道集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各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都校正成 A 反射时间。

A.垂直;

B.标准。

14.水平迭加能使多波受到压制,反射波得到 B 。

A.突出;

B.增强;

C.压制;

D.变化不明显。

15.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形变,当外力去掉后,物体立刻恢复原状,这种特性叫 B 。

A.塑性;

B.弹性。

16.物体的弹性和塑性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 A 性质。

A.物理;B化学。

17.物质的弹性和塑性是相对的 A 。

A.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

B.是不变的。

18.纵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C 。

A.垂直;

B.不垂直;

C.一致;

D.不一致。

19.横波的特点是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 A 。

A.垂直;

B.不垂直;

C.相同;D不相同。

20.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B 。

A.3-16公里;

B.15-17公里;

C.30-40公里。

21.地壳的下界面称为 C 。

A.硅铝层;

B.硅镁层;

C.莫霍面。

22.质点振动一次所 B 叫振动周期。

A.行的距离;

B.需的时间。

23.质点在一秒钟内 B 叫振动频率。

A.行的距离;

B.振动次数。

24.质点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 B ,叫振幅。

A.时间;

B.最大位移。

25.波在 B 里传播的距离,叫波长。

A.一定时间;

B.一个周期;

C.一种介质。

26.射线和波前的关系是 C 。

A.相互平行;

B.相互斜交;

C.相互垂直;

D.无关联。

27.以下几种只有 C 才是内力地质作用。

A.剥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岩浆活动;

D.成岩作用。

28.下列几种不属于沉积岩的是B 。

A.碎屑岩;

B.变质岩;

C.粘土岩;

D.碳酸盐岩。

29.费玛原理为地震波沿射线传播的时间与沿其它任何路程传播的时间比较 A 。

A.为最小;

B.为最大;

C.不一定;

D.都相同。

30.在反射定律中,入射角 B 反射角。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系。

31.当入射角增大到i,透射角增加到90°时,这时手腕射叫

D 。

A.面波;

B.多次波;

C.折射波;

D.滑行波。

32.地震波沿测线传播的速度,称为B 。

A.真速度;B视速度。

33.由视速度定理可知,真速度 A 视速度。

A.不大于;

B.不小于;

C.永远等于。

34.直达波就是从震源 D 到达检波器的波。

A.反射;

B.折射;

C.滑行;

D.直接。

35.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反映的是反射界面上的 B 。

A.一点;

B.一段。

36.在炮点附近,观测不到 B 。

A.直达波;

B.折射波;

C.反射波。

37.常见多次反射波共有 C 种。

A.2;

B.3;

C.4;

D.5。

38.自然界中形成不同种类沉积岩的主要原因有 A 个。

A.2;

B.3;

C.4;

D.5。

39.沉积岩层状构造中的块状构造是指单层厚度大于B 米。

A.1;

B.2;

C.5;

D.10。

40.炮点与B 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相互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观测系统。

A.炮点;

B.接收点。

三、选择题(18道)

1.速度最大的岩石是()

(1)花岗岩(2)变质岩(3)粘地(4)页岩

答:(1)

2.岩石的孔隙度越大,一般有()

(1)地震波传播速度越大(2)岩石密度越大(3)岩石密度越小(4)有效孔隙度一定大

答:(3)

3.岩石埋深越大,其()

(1)密度越大(2)密度越小(3)孔隙度增大(4)孔隙度不变

答:(1)

4.用作盖层最好的是()

(1)砂岩(2)泥岩(3)碳酸盐岩(4)砾岩答:(2)

5.连续介质中,地震波传播速度与深度Z关系是()(1)V=V0(1+βZ) (2)V=V0(1+β+Z)

(3)V=V0βZ (4)V=V0(1+2βZ). V0

答:(1)

6.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

(1)直线(2)曲射线(3)双曲线(4)抛物线答:(2)

7.动校正是为了压制()

(1)面波(2)折射波(3)反射波(4)多次波答:(4)

8.水平迭加能使()

(1)反射波能量增强(2)多次波能量增强

(3)干扰波能量增强(4)面波能量增强

答:(1)

9.费马原理认为,地震波沿()

(1)最大路径传播(2)最小路径传播

(3)二次抛物线路径传播(4)双曲线路径传播

答:(2)

10.物理地震学认为,地震波是()

(1)一条条射线(2)沿射线路径在介质中传播

(3)一种波动(4)面波

答:(3)

11.油气运移的总趋势是()

(1)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移(2)从高处向低处运移

(3)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移(4)在等压条件下运移

答:(4)

12.在平面图上,断层常组合成()

(1)阶梯状(2)迭瓦状(3)Y字形(4)平行式

答:(4)

13.油气二次运移是()

(1)从生油岩中向外排出(2)石油脱离母岩后在储集岩内部或其它和种通道中的传导过程

(3)从低压区向高压区运移(4)向泥岩中运移。

答:(2)

14.最有利的储集体是()

(1)砾岩(2)泥岩(3)砂岩(4)粘土

答:(3)

15.聚集型凹界面反射波在水平迭加时间剖面上表现为()

(1)一段凹型反射同相轴(2)一段凸型反射同相轴

(3)一段直反射同相轴(4)一个点

答:(4)

16.下列说法不对的是()

(1)有构造就会有油气(2)有构造就会有一定圈闭面积(3)有构造就会有一定幅度(4)有圈闭不一定有油

答:(1)

17.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1)具有生,储,盖条件就会有油

(2)构造中的油气一定是原生油气

(3)构造中的油气一定是后生油气

(4)只有生,储,盖,运,圈,保条件具备才会有油

答:(4)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面波不是波(2)地震波是波

(3)直达波不是波(4)多次波是有效波

答:(2)

选择

1.当不整合面以下地层褶皱而以上地层不褶皱时,下层褶皱形成于该褶皱的最新地层()

A.之前

B.之后

C.同期形成

答:B

2.根据反射波和干扰波频率上的差别采用()。滤波的方法,压制干扰波,突出反射波。

A.褶积

B.二维

C.频率

答:C

3.一个地震信号,用它的振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表示出来这种表示叫做()表示。

A.波数域

B.频率域

C.时间域

答:C

4.数字滤波有两个特点一是(),二是有限性。

A.连续性

B.离散理

C.可控性

答:B

5.产生伪门原因,是同()离散采样造成的。

A.滤波因子

B.输入信号

C.连续信号

答:A

6.吉布斯现象的存在,对数字滤波是不利的,在通放带,由于Hn(f)曲线的振荡变化,使反射波的波形()

A.子波延长

B.产生畸变

C.滤不干净

答:B

7.一个单界面反射波称为()

A.尖脉冲

B.混合波

C.地震子波

答:C

8.实际地震子波的波形,是由()决定的。

A.地质结构

B.地层序列

C.激发岩性

答:A

9.地震子波的能量延迟特性分()种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答:C

10.用反子波和地震记录作褶积,就得到()

A.波阻抗

B.地震子波

C.反射系数

答:C

11.地震刻录上首先接收到的是直达波和()

A.声波

B.反射波

C.浅层折射波

答:C

12.当地形高差比较大时,一般要作()校正。

A.井口

B.低降速带

C.基准面

答:C

13.因为地震波的能量差异很大,一般浅层能量强,深层能量弱,小炮检距的振幅大,大炮检距的()振幅控制就是把这种差别很大的振幅控制在某一范围内。

A.振幅小

B.振幅大

答:A

14.当地下界面有倾角时,水平选加存在差反射层的()问题。

A.选加

B.偏移

C.干涉

答:B

15.为了解决水平选加存在的问题,可进行()处理。

A.偏移归位B动校正 C.相干加强

16.在偏移归位中如偏移速度小于地震波速度,这时归位后,反射层深度变浅倾角缓界面位置()

A.向下倾方向位移

B.向上倾方向位置

C.不变

答:A

17.层拉平后的振幅切片技术有助于对细微的(),沉积环境进行研并进行砂体预测。

A.沉积相

B.地震相

C.滨海相

D.前积相

答:B

18.平界面反射波的t0时距曲线是一条()。

A.直线

B.双曲线

C.任意曲线

答:A

19.沉积地层中,相似的岩性组合有规律的()出现称为旋回性。

A.单独

B.重复

答:B

20.与一定的地质构造及气候环境相联系,在广泛的地区稳定形成的岩相,称为()

A.沉积旋回

B.沉积建造C共生组合 D.层层超复

答:B

21.喜山构造运动期西主要以()运动为主。

A.掀斜

B.造山

C.夷平

22.喜山晚期,我国东部主要以()为主

A.造山运动

B.断陷下沉

答:B

23.埋藏在地层中,并经过()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迹叫化石。

A.有机质分解

B.高压高温作用

C.石化

答:C

24.能够指示生物()特征的化石称为指相化石。

A.生活环境B石化 C.向有机质转化

答:A

25.背斜的最高构造等高线或最高点的标高称为()

A.地层深度

B.构造高点

C.岩层厚度

答:

二、选择题(36道)

1.野外放炮记录,一般都是()

A.共中心点

B.共反射点

C.共炮点

答:C

2.把刻录道按反射点进行组合,就可得到()道集记录。

A.共中心点

B.共炮点

C.共反射点

答:C

3.共反射点道集记录,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它的正常时差这就叫做()

A.动校正

B.静校正

C.相位校正

答:A

4.所谓多次复盖,就是对地下每一个共反射点都要进行()观测。

A.一次

B.四次

C.多次

答:C

5.如果在同一点放炮和接收,就会得到地下反射界面的()反射波。

A.垂直

B.铅直

C.断面

D.多次

答:A

6.地震波纵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的振动方向()

A.垂直

B.一致

C.相同

D.相反

答:C

7.质点振动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叫做振动的振幅。

A.位移

B.时差

C.轨迹

答:A

8.描述质点位称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图形叫做()

A.振动

B.切片

C.波剖面

答:C

9.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长度内的波长数目,叫做()

发酵工程期末考试重点 终极版

●发酵工程:以微生物、动植物细胞为生物作用剂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工程,包括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主要研究内容:菌种选育与构建、大规模培养基和空气的灭菌、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细胞生长和产物形成动力学、生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操作、发酵产品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等。 ●发酵工程原理:指导发酵产品研究与开发,发酵工厂设计与建设以及发酵生产实践的理论。 ●初级代谢:是许多生物都具有的生物化学反应,蛋白质、核酸的合成等,均称为初级代谢。 ●初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多糖等。 ●次级代谢: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自然选育: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经吻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着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

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两个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混合,由聚乙二醇作为助融剂,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接着两个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遗传重组。 ●前体:某些化合物加入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中去,而自身结构并没有明显变化,产物的产量却因前体的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抑制剂:某些化合物可以抑制特定代谢途径的进行,使另一种代谢途径活跃,获得人们所需产物的积累。 如生产甘油加抑制剂亚硫酸钠,它与代谢过程中的乙醛生成加成物。这样使乙醇代谢途径中的乙醛不能成为NADH 2(还原型辅酶I)的受氢体,而使NADH 2在细胞中积累, 从而激活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活性,使磷酸二羟基丙酮取代乙醛作为NADH 2的受氢体而还原为α-磷酸甘油,其水解后即形成甘油。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质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如加巴比妥盐能使利福霉素单位增加,并能使链霉菌推迟自溶,延长分泌期。 ●灭菌: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杀灭或除掉物料及其器皿中所有的生命体。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分批灭菌: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维持一段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所需温度的灭菌。

工程地质期末复习简答题(归纳)

一 1.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要点: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2.简叙各褶曲要素。 要点:核:组成褶皱中心部位的岩层。翼:中心岩层动外的岩层。转折端:从翼向另一翼过 渡的弯曲部分。枢纽:组成褶皱岩层的同一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轴面:由各岩层枢纽所连成的面。 3.地质平面图、剖面图及柱状图各自反映了哪些内容? 答:一幅完整的地质图应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和柱状图。平面图是反映一表地质条件的图。 是最基本的图件。地质剖面图是配合平面图,反映一些重要部位的地质条件,它对地层层序和地质构造现象的反映比平面图更清晰、更直观。柱状图是综合反映一个地区各地质年代的 地层特征、厚度和接触关系的图件。 4.何谓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 要点: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所决定的。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5.保障围岩稳定性的两种途径是什么? 要点:保障围岩稳定性的途径有以下两种:一是保护围岩原有稳定性,使之不至于降低;二是提高岩体整体强度,使其稳定性有所提高。前者主要是采用合理的施工和支护衬砌方案, 后者主要是加固围。 论述题(10分) 分析褶皱区如何布置工程建筑。(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核部岩层由于受水平挤压作用,产生许多裂隙,直接影响到岩体的完整性和强度, 在石灰岩地区还往往使岩溶较为发育。所以在核部布置各种建筑工程,如厂房、路桥、坝址、隧道等,必须注意岩层的坍落、漏水及涌水问题。 (2)在褶皱翼部布置建筑工程时,如果开挖边坡的走向近于平行岩层走向,且边坡倾向与岩 层倾向一致,边坡坡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容易造成顺层滑动现象 (3)对于隧道等深埋地下的工程,一般应布置在褶皱翼部。因为隧道通过均一岩层有利稳定, 而背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可能塌落,向斜核部则是储水较丰富的地段。 二 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探讨工程地质勘察的 手段及方法,调查研究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等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发展变 化规律,分析研究与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及防治措施。为工程的选址、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2.野外鉴别矿物的步骤? (1)找到矿物的新鲜面,矿物的新鲜面能真实地反映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 (2)观察鉴别矿物的形态和物理性质; (3)根据观察到的矿物的物理性质,结合常见造岩矿物特征,对矿物进行命名。

隧道工程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1、隧道:以某种用途、在地面下用任何方法按规定形状和尺寸修筑的断面积大于2m2的洞 室。 2、隧道分类:地质条件:土质隧道、石质隧道。埋置深度:浅埋隧道、深埋隧道。 所处位置:山岭隧道、水底隧道、城市隧道。断面形状:圆形、矩形、马蹄形。 用途:交通隧道(铁路、公路、水底、地下铁道、航运隧道、人行地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 按施工方法分:钻爆法隧道,明挖法隧道,机械法隧道(盾构机、TBM掘进机),沉埋法隧道。 3、隧道特点:优点:(1)缩短线路长度,减少能耗;(2)节约地皮;(3)有利于环境保护; (4)应用范围广;缺点:(1)造价高(2)施工期限长(3)施工作业环境差。 4、我国隧道的发展方向:1、推进城市隧道和水下隧道技术的发展。2、提高隧道机械化施 工水平,减轻劳动强度。3、提高隧道防排水技术,减少隧道病害。4、推进隧道信息化施工,发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加强现场动态设计与科学的施工管理。5、隧道防灾救援措施系统化。6、做好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 5、为什么修建隧道?答:1、拓展地面空间2、城市道路建设绕避地面建筑,减少交通干扰。 3、解决高程障碍; 4、绕避江河、城镇、人口密集区等平面障碍等; 5、避免对自然环 境的破坏;6、时避开地面灾害的有效形式。 6、地质调查测绘:是隧道工程地质勘测的核心。1、工程地质技术规范要求;2、地形地貌 调查;3、地层、岩性调查;4、地质构造调查(褶皱,节理、断层);5、水文地质调查; 6、滑坡落石、岩堆、泥石流等部良地质调查; 7、地温测定。 7、隧道工程地质勘探分为:初测阶段和定测阶段。 8、超前地质预报:在分析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调查、物探、超前地质钻探、 超前导坑等手段,对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体的工程性质、位置、物产规模等进行探测、分析解释及预报,并提出工程措施建议。9、超前地质预报的好处:在高速铁路隧道和长大隧道施工阶段,重视和加强超前地质预报, 最大限度地利用地质理论和先进的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预测开挖工作方面的地质情况,对于安全施工、提高工效、缩短施工周期、避免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 10、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灾害、地下水的预报。 11、地质超前预报的方法:地质分析法、超前平行导坑预报法、超前水平钻孔法、物理 探测法(利用物体物性差异进行地质判断的间接方法)、特殊灾害地质的预测方法。 12、初始应力产生的原因:自重、地质构造、地质地温作用 13、岩体中结构面的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 14、围岩:是指隧道开挖后其周围产生应力重分布范围内的岩体,或者指隧道开挖后对 其稳定性产生影响的那部分岩体。 15、围岩分级:各种围岩的物理性质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依照这些联系和 规律,可将围岩划分为若干级,这就是围岩分级。 16、围岩应力:时指引起地下开挖空间周围岩体和支护变形或破坏的作用力。 17、围岩分级方法的发展趋势:1、分级应主要以岩体为主。2、分级宜与地质勘探手段 有机联系在一起。3、分级要有明确的工程对象和工程目的。4、分级宜逐渐定量化。 18、围岩分级方法:主要以围岩稳定性为基础的分级方法。 19、围岩分级确定因素:岩石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 20、围岩分级的修正: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等因素。 21、衡量围岩完整程度考虑的因素:1、对于受软弱面控制的岩体,按照软弱面的产状、 贯通性以及填充物的情况,可将围岩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2、由于围岩完整性与所受地质构造变动的程度有关,因此,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分为:

发酵工程完整版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传统发酵工程:通过微生物生长的繁殖和代谢活动,产 的生物反应过程。 将DNA重组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 综合对 发酵过程控制、优化及放大 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培养分离及培养 微生物。(特别是极端微生物) 4富集培养主要方法: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 求不同,如温度、PH、培养基C/N 等,是目的微生物在最适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数量增加, 成为人工环境下 的优势种。方法:⑴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 消毒仅仅是杀死生物体或非生物体表 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和 真菌孢子等,特别适合与发酵车间的环境和发酵设备、器 具的灭菌处理。灭菌杀灭所 有的生命体,因此灭菌特别适 的灭菌处理。 法及其区别:湿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 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 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 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 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干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 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 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灭 菌,如玻璃器具、金 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 用本法灭菌。 即在规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比例的微生物所用 8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 在致死 微生物所需要对 的致死时间。 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 基和所用设备一起(实罐灭菌)进 行灭菌 10连续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向发酵罐等培养装置输 热、保温盒冷却等灭菌操作过程。 是指将 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 状 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摇瓶及种子罐 逐级扩大培养而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纯培养物称为种是指种子的 龄:是指种子始移入下一级 的培养是指移入的种子液体积和 影响呼吸所能允许的最低溶氧浓 13稀释度D:单位时间内连续连续流入发酵罐中的新鲜 的培养总体积的比值。 把导致菌体开始从系统中洗出时的稀 发酵过程中,引起温度变化的原因是由 于 生的净物在生长 繁殖过程中,本身产生的耗氧培养 的 发酵罐都有一定功率的做机械 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设备之间的摩擦,由此产生 。 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液体的提升力, 翻动实现混合和传质传热过程。其 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质效率高,能 耗低,安装维修方便。缺点:不适合高粘度或含大量固体 感菌体的生产。 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入有助于 生长因子、前体。产物抑制和促进剂。 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的有机物质,不是 必需。 18前体:指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 物 到产物分子中去,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 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其加入而有较大提高的一类 那些细胞生长非必需的,但加入 量的一些物质,常以添加剂的形式 20 分批发酵(序批式发酵):指一次性投料、接种直到发 留在发酵罐内。 在发酵过程中,连续向发酵罐流加培养基, 培养液。 搅拌器输入搅拌液体的功率,具 用以客服介质阻力所需用的功 率。 23供氧:指空气中的氧气从空气泡里通过气膜、气液 界 液体主指氧气从液体主流通 内。 生产菌种或选育过程中筛选出来的优良 传代和保藏之后,群体中某些生理特 征和形态特征逐渐减退或完全丧失的 现象。 25氨基酸发酵:指合成菌体蛋白质的氨基酸脱离其正 常 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要末端治理。 二、选择填空 1染菌概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实现每批次发酵都 完 染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采用“染菌概率” 一般 为10-3 ①细菌②放线菌③酵母菌④霉菌⑤未培养 采集样品→样品预处理→目的菌富 酵性能鉴定→菌 种保藏 层的微生物数量最多,秋季采土样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诱饵法。 因突变;直接原因:连续 传 菌种保藏方法:①斜面低温保藏法②砂土管保藏法 ③冷 液保藏法⑥液体 石蜡保藏据微生物生理、生化特点,人为地 于不活泼、生长繁殖受抑制的 持菌种存活率②减少变异③保 持 优良性状 7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原理:在超低温(-130℃)状态下 延续,且不发生 加保护剂(甘油等)制成菌悬液封于安瓿管内 温速度的冻结后,贮藏在-150~-190℃液氮冰箱内;特 点:适合各类微生物①适合各类微生物②保存时间长③需 特殊设备④操作较复杂 8培养基成分: ①碳源(糖类,导致PH下降;油和脂肪, ,导致PH上升)②氮源(有机、无 量元素④水⑤生长调节物质。 ⑴一般首先是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成 因子实验确定培养基个组分及其适宜的浓 度;⑵响应面分析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①最陡爬坡实验 10检测染菌方法:镜检查法 ②平板划线培养检 法④发酵过程异常现象观察法(溶 CO 2、粘度)。 种子带菌②过滤空气带菌③设备的 培养基霉菌不彻底⑤操作不当⑥噬 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射线灭菌法, 除菌法,火焰灭菌法 13空气除菌方法:辐射杀菌,加热杀菌,静电除菌,过 乙醇发酵;部分相关型,中间 复杂发酵类型:抗生 15DO值只是发酵与 配合起OUR: CER:CO2 的 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 式、固定化、 指在一定的搅拌转速下,在搅拌罐中增 加而漩涡基本消 18发酵罐构件:搅拌器,挡板,空气分布器,换热装置。 罐的基本体积上升,单位发酵液 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和 理,改进生产工艺,废 20工艺技术改革方式:改变原料,改进生产设备,改革 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 ,反应过程,后 23总成本费用=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①气泡与包围着气泡的液体之 间 体分子处于层流状态,氧气以 浓度差方式透过双膜,任何一点的氧浓度 氧分压相等;② 在双膜之间的界面上,氧分压与溶于液体中的氧浓度处于 平衡状态;③氧传递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传递途径上各 间而变化。 为了提高分离效率,通常富集培养课增加 数量。 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活力强的种子,以便 中尽可能的缩短延迟期,种子最好 是在对数生长期接种。 27. S0 为底物初始St为发酵时间为t时底物的 残留 小。 、传热及混合效 30发酵罐放大极限为100级 成本的20% ~30% 32酒精发酵原料:淀粉质原料、糖质原料、纤维质原料。 三、简答 1影响微生物耗氧因素:①微生物本身遗传特征的影响 菌龄④发酵条件⑤代谢类 影响③碳氮比对菌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性④ PH对不同 3发酵工艺过程:①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 种 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 ③扩大培养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形成大量的代 谢产物;④控制最适的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 的代谢产物;⑤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 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P8图)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必须提供合成微生物细胞和发酵产 少培养基原料的单耗,即提高 单位营养物质的转化率。③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浓度, 以提 高单位容积发酵罐的生产能力。④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合成 速度,缩短发酵周期。⑤尽量减少副产物的形成,便于产 物的分离纯化,并尽可能减少“三废”物质。⑥原料价格 低廉,质量稳定,取材容易。⑦所用原料尽可能减少对发 酵过程中通气搅拌的影响,利于提高氧的利用率,降低能 ①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中经常 其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质量 波动;②培养温度:温度对多数微生物的斜面孢子质量有 显著影响;③湿度:斜面孢子培养基的湿度对孢子的数量 和质量都有较大影响。湿度低,孢子生长快;湿度高,孢 子生长慢;④通气与搅拌:在种子罐中培养的种子除保证 供给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外,应有足够的通气量,以保证 菌种代谢的正常,提高种子的质量;⑤斜面冷藏时间:斜 面冷藏时间对孢子的生产能力有较大影响,通常冷藏时间 越长,生产能 力降低越多;⑥培养基:一般来说,种子罐 是培养菌体的,培养基的糖分要少而对微生物生长起主导 作用的氮源要多,而且其中无机氮源所占比例要大些;⑦ pH:各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生长和合成酶的最适pH,为了 达到微生物的打了繁殖和酶合成的目的,培养基必须要保 ①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生长,且 生 量高、易于回收;②生长较快,发酵周期 短;③培养条件易于控制;④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 强;⑤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 稳定;⑥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⑦菌种不是病原菌,不 性物质和毒素。 ①分批作业操作简单,周期短,染菌 程产品质量易控制;②不利于测定其 过程动力学,存在底物限制或抑制问题,出现底物分解阻 遏效应以及二次生长现象;③对底物类型及初始浓度敏感 的次级代谢产物如一些抗生素等就不适合采用分批发酵; ④营养层分很快耗竭,无法维持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生产; ①添加新鲜培养基,克服养分不足所 延长对数期生长期,增加生物量 等;②长时间发酵,菌种易变异,易染菌;③操作不当, 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培养基不易完 全混合。 10补料分批发酵优缺点:①可以解除底物的抑制,产 物 应;③避免在分批发酵中因 一次性投糖过多造成细胞大量生长,耗氧量过多,以致通 风搅拌设备不能匹配的状况;③菌体可被控制在一 续的过度态阶段,可用来作为控制细胞质量的手段 ①无菌要求低;②菌体变异 11分批补料发酵的应用:①消除分解阻遏作用,保障通 浓度培养基的抑制作用并延 配置合适的培养基,调节培养基初始 使其具有很好的缓冲能力;②培养过程 中加入非营养物质的酸碱调节剂;③培养过程中加入基质 性酸碱调节剂;④加入生理酸性或碱性盐基质;⑤将pH 控制与代谢结合起来,通过补料来控制pH。 13搅拌式、气升式结构特征及其应用:①搅拌式: 带有 机 械搅拌的作用是使发酵液充分混合,保持液体中的固性物 料呈悬浮状态,并能打破空气气泡以提高气液间的传氧速 率。较适合对剪切力生长,不适于高粘度或 含大量固体的培依靠无菌压缩空气作为 液体的提升力,下翻动实现混合和传 质传热过程,特点是结构简单、无轴封、不易污染、氧传 质效率高、能耗低、安装维修方便。 14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的比较:①清洁生产:是对产品 使污染物 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使资源充分利用。② 把环境责任放在保护研究、管理等人员身上, 产生的污染物的 处理上,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③因为工业 生产无法完全避免污染的产生,推行清洁生产的同时还需 15味精清洁生产工艺优点:①取消离子交换工艺,减少 温结晶,节约大量冷冻 耗电;③因为采用闭路循环工艺,除了副产品中夹带少量 目标产物外,没有其他损失,故产品得率高;④实现物料 主体闭路循环,达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应的三统一;⑤ 冷凝水可循环作为工艺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工程与环境物探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绝版

不一、填空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电学性质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 剖面法 和 测探法 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I U K MN S ?=ρ,其中K 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 激发极化效应 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状,这样的特性称为___弹性________.具有这种性能的物体叫___弹性波_______;弹性体在___外力______作用下所发生的___体积______或___形状_____的变化,就叫做_____弹性________形变. 14. 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__纵测线___和____非纵测线观测系数___两大类。 15. 地震勘探工作主要分为_采集___, 处理 和_解释 三大部分工作。 16. 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___相对位置______关系,被称为___观测系数________ 17.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__波阻抗______的大小.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工程地质条件的含义?P.2 工程建筑地区地质环境全部要素的总含。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1地球主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举出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P。17 氧,硅,铝,铁,钙,钠,镁,钾,氢 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石膏 2岩石的定义?按成因分类?P.22 组成地壳的岩石,都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3岩浆岩按冷凝环境分类如何?P.23上 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三大类。 4层理构造的定义。常见的层理构造有哪些?P.29 由于季节性气候的变化,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5举出几种变质岩特有的矿物成分?P.33 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 6实际应用题: 一块含有大量石英,颜色浅红,具全晶质中粒结构和块状结构的岩石,肉眼鉴定该岩石为何岩石? 花岗岩(推理p23 P24) 7摩氏硬度所反映的是( A)P.20 A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 B矿物相对硬度的等级 C矿物绝对硬度的顺序 D矿物绝对硬度的等级 8了解野外岩层的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P.50 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p26) 9常见地质年代符号含义?P.49 冥古代HD 太古代AR 元古代PT:南华纪(Nh)、震旦纪Z 古生代PZ:早古生代PZ1——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晚古生代PZ2——泥盆纪S、石炭纪C、二叠纪P 中生代Mz: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新生代Cz:第三纪R(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 10地质年代和地层年代的单位为何?P.48 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 底层年代单位:界,系,统 11选择题: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 属于(B)P.49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生代 12国际性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是(B)注:宙、代、纪、世是国际性的地质时间单位,期和时是区域性的

工程物探习题

1. 组成地壳的不同岩土介质往往在密度、弹性、电性、磁性、放射性及导热性等方面存在 差异,这些差异将会引起相应的地球物理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局部变化,这种变化称为_____地球物理变化______。 2. 按照介质的物理性质分类,物探方法可以分为__纵波___、_磁场____、__电磁___、_ 振动____、__放射____、__地热___大类。 3. 工程物探的特点主要要求探查目标对象_____、埋藏____、分辨率_高___。 4. 电法勘探是以岩、矿石之间的 _____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差 异有关的电场或电磁场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查明地下地质结构和解决工程地质问题。 5. 电法勘探按照场源分为_天然_____和___人工_____,按电流性质分为___直流____和 ____交流_____。 6. 影响岩石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有:_矿物结构______、___空隙排列_____、__含水性______、 _温度______。 7.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集剖面法和测探法法于一体的一种多装置、多极距的组合测量方法,它具有一次布极即可进行多装置数据采集以及通过求取比值参数而能突出异常信息的特点。 8. 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中, ,其中K称为___装置系数________,主要与_电极距____有关。 9. 影响水的电阻率的主要因素是_矿化度______和__温度______。 10. 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 发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或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探方法,其视极化率的定义为_二次场______和___总场_____比值,它表征了不同岩矿石的激发极化性质。 11. 地下溶洞、采空区等是一种地质灾害,在通常情况下,视电阻率值为高阻,但在实际测 量中,常常为低阻,原因是__封闭性不好,有低阻填充物____。 12. 地震勘探按照有效波类型分___反射波_______地震法、_折射波_____地震法和__投射波 ___地震法三种。反射波地震勘探,首先用人工方法使__人工方法使地表________产生振动,振动在地下__传播______形成地震波,地震波遇到岩层__分界面_______时,会产生__反射____成反射波.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_质点振动________.检波器把地表的__机械振动_______转换成____电信号_______,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 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_____数字__________地震记录。对数字磁带地震记录,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地震资料__处理_________,得到各种时间剖面,再对时间剖面进行地震资料___解释_______,并根据解释的结果做出工程设计,完成地震勘探。 13.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_____形变_______,当外力去掉以后,物体能立刻__恢复__原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考点要点重点

1.工程地质条件是一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 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 2.矿物的光学性质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力学性质有:硬度、解理、 和断口。 3.岩石的工程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 4.风化作用按照破坏岩石的方式可分为:①物理风化作用、②化学风化作用和 ③生物风化作用。其中①包括气温变化、冰劈作用和盐类结晶作用三个主 要作用因素;②则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和碳酸化作用四种风化作用。 5.确定岩石风化程度主要依据的是矿物颜色变化、矿物成分改变、岩石破碎程 度和岩石强度变化四个方面的特征变化情况;根据对上述4个方面的判断,可以将岩石风化程度划分为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 6.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泼性流体。 的含量分为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 7.岩浆岩按照SiO 2 8.粘土矿物主要是指伊犁石、高岭石、蒙托石。 9.碎屑岩的胶结方式有孔隙式、基底式、接触式。 10.碎屑结构,特征为碎屑颗粒由胶结物黏结起来形成岩石。碎屑粒度的形状有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种 11.构造运动按照其发生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古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现 代构造运动。按照运动方向可分为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其中前者又称为造山运动,后者又称为造陆运动。 12.地质作用依据其能源和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 质作用;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在地表主要形成山系、裂谷、隆起、凹陷、火山、地震等现象;后者主要有风化作用、风的地质作用、流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用、冰水的地质作用、重力的地质作用等。 13.地表流水可以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其地质作用包括侵蚀作用、搬运作 用和沉积作用;地表流水的沉积物有残积层、坡积层、洪积层和冲积层四种主要类型。 14.河流的搬运方式可分为物理搬运和化学搬运两大类,其中前者主要搬运的物 质是泥沙和石块,后者则是可溶解盐类和胶体物质;前者的搬运可有三种方式:悬浮式、跳跃式和滚动式。河流沉积物区别于其它成因沉积物的重要特征是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 15.水在岩土中的存在状态可分为①气态水、②液态水和③固态水。其中②包括 重力水和毛细水;③包括结合水和冰。

发酵工程考试整理

1发酵:把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应用微生物学等相关的自然科学以及工程学原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细胞进行酶促转化,将原料转化成产品或提供社会性服务的一门科学 酶活性调节:是指一定数量的酶,通过其分子构象或分子结构的改变来调节其催化反应的速率。3为什么要采用高浓度微生物的培养?微生物液体发酵大都采用分批培养,这 种培养方式的缺点 是:发酵液中最终细 胞浓度不高。如果通 过改进工艺技术,使 发酵液中微生物细 胞增殖到很高的浓 度,那么,高浓度的 细胞将会产生高浓 度的发酵产物,这样 就可以大大提高发 酵设备的利用率,降 低生产成本。基于这 种目的,人们开始研 究微生物高细胞浓 度的培养技术。采用 高细胞浓度培养技 术,发酵液中菌体浓 度比分批式培养可 高10倍以上 高浓度细胞培养的 方法:1流加培养2 高细胞浓度连续培 养3菌体循环利用等 4四大工程:发酵工 程 ( Fermentation )2 酶工程 (蛋白质工 程) 3基因工程 4细 胞工程 5菌种:用于发酵过 程作为活细胞催化 剂的微生物,包括细 菌、放线菌、酵母菌 和霉菌四大类。 6具有生产价值的发 酵类型有五种:①微 生物菌体发酵;②微 生物酶发酵;③微生 物代谢产物发酵;④ 微生物的转化发酵; ⑤生物工程细胞的 发酵 7初级代谢产物:在

菌体对数生长期所产生的产物,是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8液体深层发酵优点:①液体悬浮状态是很多微生物的最适生长环境。②在液体中,菌体及营养物、产物(包括热量)易于扩散,使发酵可在均质或拟均质条件下进行,便于控制,易于扩大生产规模。③液体输送方便,易于机械化操作。④厂房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易进行自动化控制,产品质量稳定。⑤产品易于提取、精制等。因而液体深层发酵在发酵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9自然选育在生产过 程中,不经过人工处 理,利用菌种的自发 突变而进行菌种筛 选的过程 10诱变育种:就是人 为地利用物理或化 学等因素,使诱变对 象细胞内的遗传物 质发生变化,引起突 变,并通过筛选获得 符合要求的变异菌 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11表型迟延现象:突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 等于突变表型的出 现,表性的改变落后 于基因型改变的现 象成为表型延迟现 象。 12原料:从工艺角度 来看,凡是能被生物 细胞利用并转化成 所需的代谢产物或 菌体的物料,都可作 为发酵工业生产的 原料。 13培养基灭菌的定 义:是指从培养基中 杀灭有生活能力的 细菌营养体及其孢 子,或从中将其除 去。工业规模的液体 培养基灭菌,杀灭杂 菌比除去杂菌更为 常用。 14灭菌与消毒的区 别:灭菌: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杀死或除 去环境中所有微生 物,包括营养细胞、 细菌芽孢和孢子。 消毒:用物理或化学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述

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论述 发表时间:2018-10-10T09:42:28.570Z 来源:《建筑模拟》2018年第20期作者:崔华江 [导读] 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希望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崔华江 浙江文和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12300 摘要:岩土工程项目中工程物探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确实能够发挥出较强的作用效果,其能够针对地质资料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解读,如此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后续岩土工程项目建设的可靠性,解决后续施工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确保其施工流畅有序。本文就重点围绕着岩土工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希望具备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物探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探技术同样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从工程行业角度来看,这种物探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实现较为理想的优化,尤其是从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全过程中来看,其更是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效果,有助于提升优化岩土工程项目的落实水平。因此,着眼于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应用价值,并且针对各类核心技术手段进行不断创新优化,如此也就能够提升其作用表现效果。 1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对于岩土工程项目中工程物探技术手段的应用来看,其主要就是指综合运用电学理论以及相关弹性波原理、电磁波原理等进行有效处理,最终促使其能够在工程项目中发挥出较为理想的积极作用效果。在岩土工程项目中,这种工程物探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说是一种勘测效果比较突出的新型手段,其能够较好解决岩土工程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缺陷,针对性较强,能够有效分析判断相应目标具体特点,进而为施工操作提供较强参考效果。结合这种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来看,其作用价值有以下几点:(1)有助于确定施工参数。在岩土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参数方面的确定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围绕着相应施工参数的明确必须要充分参考各个方面的要求和施工标准,而从施工对象角度来看,通过工程物探技术进而也就能够有效提升其分析了解程度,如此也就能够对于后续施工建设中涉及到的结构自振周期、动力参数等进行较好明确,保障后续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可靠性效果。 (2)有助于了解施工现场地质状况。在岩土工程项目的建设处理中,其对于施工现场地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地质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和缺陷的话,很可能会导致最终施工操作出现一些偏差问题,最终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效果也会出现较大问题,甚至会导致其在后期应用中出现不稳定问题。通过工程物探技术,进而也就能够有助于了解其具体地质状况,如此也就能够针对地质条件中存在的一些不利问题进行修正优化,确保施工效果。 (3)有助于检验施工质量。对于岩土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最终目标来看,确保其施工质量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好提升其施工质量效果,除了要针对各个岩土工程项目施工操作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和控制外,还需要重点从施工质量检验层面进行严格把关,调查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如此也就能够及时进行完善修复,最终切实提升整个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效果。 2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在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多环节中都表现出理想的作用价值效果,其中比较核心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岩土工程勘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对于岩土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建设来看,相应岩土勘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岩土工程勘测技术手段的应用在以往主要采用钻探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的应用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但是应用实效性不强,还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缺陷,如此也就很容易给后续施工检测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恰当运用新型工程物探技术进行有效处理优化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应该结合各类技术手段应用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进行分析,保障其能够较好达到相应工程勘测目的。岩土勘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还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便捷性和经济性优势,如此也就能够为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提供更为理想的支持效益,保障其能够得到较好运行。 (2)岩土工程检测中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岩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检测技术的应用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对于确保岩土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极为有效。围绕着岩土工程检测工作的落实而言,其同样也可以借助于工程物探技术进行处理,比如对于地基施工效果、桩基质量以及结构密度等检测分析,都可以借助于这种物探技术进行优化,促使其检测工作能够更为高效可靠,如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推进检测工作的有效落实。在现阶段物探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可供选择应用的技术手段比较多,可以针对其具体的检测需求进行恰当选取,比如声波检测法以及动力试桩法都能够达到理想的检测目的,并且因为其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无损检测效果,不会对于原有施工结果产生威胁,更加具备实用性效果。 3常用工程物探技术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应工程物探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优化发展,并且也确实体现出了理想的作用性能,其中应用优势比较明显、应用前景比较广泛的工程物探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1)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在具体岩土工程项目地质检测分析中,恰当运用浅层地震仪进行处理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其能够利用该类仪器设备进行成像处理,如此也就能够针对其剖面进行测试。从该技术手段的应用过程中来看,其实用性较强,不会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并且能够检测的深度比较突出,成像效果也比较理想,最终也就必然能够有效提升其物探技术应用效果,为岩土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提供较强参考。这种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手段的应用确实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其最初在石油勘探中得到了理想的应用,并且随着该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其在岩土工程项目中同样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地质调查效果,能够全面细致针对相应岩体进行详细稳定评价,确保其具备理想实用性效果。 (2)隧道地震勘探技术。对于岩土工程项目中工程物探技术手段的应用来看,可以合理借助于隧道地震勘探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手

工程地质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工程地质条件得含义?P、2 工程建筑地区地质环境全部要素得总含。 第二章岩石得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1地球主要得化学成分有哪些?举出几种常见得造岩矿物?P。17 氧,硅,铝,铁,钙,钠,镁,钾,氢 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辉石,方解石,石膏 2岩石得定义?按成因分类?P、22 组成地壳得岩石,都就是在一定得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得矿物集合体。 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3岩浆岩按冷凝环境分类如何?P、23上 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三大类。 4层理构造得定义。常见得层理构造有哪些?P、29 由于季节性气候得变化,沉积环境得改变,使先后沉积得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与成分上发生相应得变化,从而显示出来得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 水平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 5举出几种变质岩特有得矿物成分?P、33 石榴子石,滑石,绿泥石,蛇纹石。 6实际应用题: 一块含有大量石英,颜色浅红,具全晶质中粒结构与块状结构得岩石,肉眼鉴定该岩石为何岩石? 花岗岩(推理p23 P24) 7摩氏硬度所反映得就是( A)P、20 A矿物相对硬度得顺序B矿物相对硬度得等级 C矿物绝对硬度得顺序D矿物绝对硬度得等级 8了解野外岩层得相对年代得确定方法。P、50 地层对比法,地层接触关系法,岩性对比法,古生物化石法。(p26) 9常见地质年代符号含义?P、49 冥古代HD 太古代AR 元古代PT:南华纪(Nh)、震旦纪Z 古生代PZ:早古生代PZ1——寒武纪?、奥陶纪O、志留纪S;晚古生代PZ2——泥盆纪S、石炭纪C、二叠纪P 中生代Mz:三叠纪T、侏罗纪J、白垩纪K 新生代Cz:第三纪R(古近纪E、新近纪N)、第四纪(Q) 10地质年代与地层年代得单位为何?P、48 地质年代单位:代,纪,世 底层年代单位:界,系,统 11选择题: 侏罗纪Jurassic period 属于(B)P、49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元古生代 12国际性通用得地质年代单位就是(B)注:宙、代、纪、世就是国际性得地质时间单位,期与时就是区域性得

工程与环境物探考试复习资料(资环版).doc

杨氏模量:当外力不大应变在某一区间之A时,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关系,遵从胡克定律。该区间称为线性弹性形变区。这时应力与应变的比值称为杨氏模量,以符号£表示。 泊松比:介质的横向应变与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比,以符号o表示。 视速度:沿任一观测方向测得的速度值,并不是地震波传播的真实速度值,而是沿观测方向, 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和波实际传播时间的比值。这种速度称之为视速度。 潜射波:如果表层是速度随深度增加的变速层,下部是水平均匀地层,这时产生的折射波称为潜射波。 静校正:为了消除实际地形起伏及各个激发点深度不同的影响,对实测的吋距曲线形状的影响而进行的校正。 大地低通滤波器效应: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随着距离(或深度)的增加,高频成分会很快地损失,而且波的振幅按指数规律袞减,称为大地低通滤器效应。 惠更斯原理:波在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波前而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子波源, 这个新波源也继续传播,在一段吋间之后,新的波前血即为所有子波源波前血的包络。 同相轴:通常将相同相位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叫同相轴。 正演:就是已知地质体的形状、产状和剩余密度等,通过理论计算来求得异常的分布和规律。反演:则是已知异常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求场源的赋存状态(如产状、形状和剩余密度等)。稳定电流场:强弱和分布不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为恒定电场,也称为稳定电流场。 交变电流场:强弱和分布随时间变化的电场力交变电场,与其伴随的是电磁波。 固体潮:固体地球随天体运动引力的不同而产生的周期形变的现象。 抽道集:为了进行脊加和计算速度谱方便,先把每一个共深度点的所有道集抽出的过程。纵向电导:当电流平行岩柱体底面流过时,所测得的电导值,称为纵向电导,用符号S来表示,单位为1/Q。 均方根速度:是对于水平层状介质的共反射点时距关系,可用双曲线的时距曲线公式近似地代替。由于速度大的分层对均方根速度影响大些(或者说“权”大些),所以均方根速度大于平均速度。 地磁要素:磁场强度T、X北向分量、Y东向分量、Z垂直分呈、磁偏角D:T与正北方向的夹角、磁倾角I: T与水平面的倾角、水平强度H: T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这些量可以确定地磁场的大小和方向,所以称“地磁要素”。 一、产生的重力异常应具备的条件: 1.地质体与围岩之间要有一定的密度差昇; 2.密度不均匀的异常体还必须沿水平方向有密度变化; 3.待探测的密度不均匀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 4.探测的异常体不能埋藏过深: 5.要能将异常从干扰屮分离出来,干扰要轻。 二、剖面法适合解决的问题:探测产状陡立的高、低阯体,如划分不同岩性的接触带、追索断层及构造破碎带等。对称叫级:探测基岩的起伏、构造破碎带及高阻岩脉等。 屮间梯度:寻找陡倾的高阻体,如石英、伟晶岩脉等。联合剖Ifib寻找接触带、直立的低阻体、良导体等地质体 三、常规电法与高密度电法的区别:《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屮设罝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呈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罝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带來的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