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技本科专业-绪论

合集下载

电影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电影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电影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简介电影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电影艺术与文化素养,掌握电影制作技术与理论知识的电影学领域专业人才。

本专业课程设置全面,包括电影理论、电影史研究、电影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理解电影艺术的价值与意义,掌握电影制作的专业技能。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电影理论与批评:深入探讨电影基本理论,了解电影的各个要素和构成要素,培养学生进行电影批评的能力,提升对电影的审美水平。

•电影史:系统梳理电影发展历程,了解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品和事件,学习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电影的特点和风格。

•导演技术:研究不同导演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分析导演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2.2 专业课程•电影制作技术:学习电影语言、摄影技术、音频制作等电影制作的核心技术,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电影制作的能力。

•剧本写作与创作:指导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叙事能力。

•影视剪辑:学习电影后期制作的重要环节,掌握剪辑软件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专业的剪辑能力。

•影视市场与传媒营销:了解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商业运作模式,掌握电影营销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电影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的能力。

3. 实践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专业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电影拍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影拍摄实践,全面了解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

•影视企划:学生进行影视项目的策划和创意设计,锻炼学生的企划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参与实习实训,了解电影行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工作情况。

4. 就业前景电影学专业毕业生可在以下领域就业:•影视制作公司:担任编剧、导演、剪辑、摄影等职位,从事电影制作相关工作。

•影视传媒机构:担任影评人、媒体编辑等职位,进行影评和影视报道。

•影视院线:担任影院经理、放映员等职位,从事影院经营管理和放映工作。

•影视教育机构:担任教师或讲师,进行电影学与相关专业的教学工作。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自考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自考本科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自考本科一、专业介绍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一门涉及电影、电视、广告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影像技术、摄像技术、剪辑技术、音频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技能。

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影视创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熟悉行业相关规范和标准,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自考本科申请条件1. 年龄在25周岁以下;2. 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高中及以上学历;3. 具有两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或通过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学习经历。

三、自考本科课程设置1. 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外语(英语)、大学语文等;2.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影史与理论、广播电视编导艺术基础、摄影基础与构图设计等;3.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字视频制作技术、数字音频制作技术、数字剪辑技术等;4.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广告策划与制作、电视剧制作与导演、影视后期制作等。

四、自考本科学习方式1. 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自主选择学习进度,通过教材、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方式进行学习;2. 集中授课:每年会有一到两次集中授课,由专业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授课和实践操作指导;3. 考试:每个学期结束后会有一次考试,包括笔试和实践操作考试。

五、自考本科就业前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毕业生可以在电影、电视、广告等行业从事摄影师、编导助理、后期制作人员等职位。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该行业需求量不断增加,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六、自考本科优势1. 灵活性:自考本科可以根据个人时间和能力进行学习,不受地点和时间限制;2. 经济性:相比于全日制本科教育,自考本科费用较为低廉;3. 实用性:自考本科主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符合行业需求。

七、自考本科注意事项1. 学习时间规划:自考本科需要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需要有较强的自觉性和时间管理能力;2. 学习方法掌握:自考本科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包括阅读教材、网络课程学习、实践操作等;3. 考试准备充分:由于考试是评定成绩的重要方式,需要学生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影视鉴赏》学习资料

《影视鉴赏》学习资料

《影视鉴赏》学习资料校级选修课《影视鉴赏》学习资料第一讲影视鉴赏绪论1、影视艺术是什么?影视是以电影胶片或电视信号为手段以流动的画面和相配的声音展示形象和内涵的艺术。

影视艺术是我们形象地有效地深刻地反映我们所感知和表现的主客观世界的手段、载体和窗口。

影视是现代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是集文学、绘画、音乐、戏剧、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有机组合的综合艺术。

2、影视艺术四大特质是什么?运动性。

镜头的运动、画面的连贯、时空的真实再现;造型性。

人与物动态形象可视,是影视叙事的最重要手段;假定性。

一旦假如,必有果然;同时艺术逼真来自舞美化妆表演及制作的特殊创造;逼真性。

镜头前、画面上比真实还要真实。

3、影视艺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一是帮助实现影视艺术创作生产的最终意义。

鉴赏有时以评论、评价或评定的形式出现,鉴赏评论与流通、消费相伴,与受众、市场同行。

二是有利提高影视创作制作生产的质量和水准。

举办电影电视节形成一种检阅、评判、反馈、激励机制。

三是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

表现在,1、生活娱乐意义;2、文化认知意义;3、艺术审美意义;4、思想教育意义;5、专业评论意义。

4、影视艺术鉴赏的层次和途径是什么?层次1.艺术技巧层次;2.艺术思想层次;3.文化内涵层次。

途径1.观看经典作品;2.浏览相关作品;3.学习鉴赏范文;4.撰写鉴赏习作。

5、什么是国际电影节?是电影展示的场所,是电影的多元文化节,是多元的博览会。

在上百个的电影节中,较有权威的有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西柏林电影节、东京电影节等。

它们有几个共同性:1.对非主流的具有一定艺术个性的影片的偏爱;2.对非欧美主流的多元文化特别是边缘文化的重视;3.对传统人文主义价值观念的支持。

8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获国际电影节奖项达200项,并且还要走下去。

6、世界上有哪些著名国际电影节?电影节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由国际电影节联盟承认的达到国际A级标准有11大电影节。

其中欧洲六个,法国戛纳电影节、德国柏林电影节、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享有三大国际电影节之誉。

摄影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摄影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摄影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前言摄影专业是一门结合艺术创作和技术应用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摄影技术、丰富的艺术创作能力和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竞争力,本文档将介绍摄影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2. 专业课程2.1 基础课程•摄影概论:介绍摄影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培养学生对摄影的整体认识。

•摄影技术基础: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与维护、摄影基本操作技巧以及摄影测量与校准。

•摄影创作基础:培养学生的摄影创作眼光与灵感,掌握构图、光影与色彩运用等基本技巧。

•摄影史与理论:研究摄影史上的重要人物、作品和思潮,了解摄影的理论基础与发展方向。

2.2 专业核心课程•影像捕捉与处理:学习数字摄影技术,包括相机设置、曝光、对焦、白平衡等,以及后期处理软件的使用和基本调色技巧。

•广告摄影:探索摄影在广告行业中的应用,学习如何通过摄影创作营造不同的广告效果和品牌形象。

•纪实摄影:培养学生拍摄和展现真实故事的能力,学习纪实摄影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故事叙述能力。

•肖像摄影:学习人物摄影的基本技巧,包括拍摄姿势、光线控制和后期修饰等,以及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

•风光摄影:研究自然风光的摄影技巧,包括景深控制、构图和近景特写等,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度和艺术表达能力。

2.3 选修课程•大师作品赏析:深入研究国内外优秀摄影师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影像编辑与设计:学习影像编辑软件的使用技巧,掌握照片合成、排版设计和色彩调整等技术,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商业摄影实践:通过与企业合作,学习商业摄影的实际操作和项目管理,培养商业摄影商业洞察力和市场策略能力。

•独立摄影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独立进行摄影项目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处理,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3. 实践教学除了理论课程,摄影专业还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实践教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课程:通过摄影实验,学习不同摄影技术和创作方法的应用。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一、专业简介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是以培养具备扎实的摄影、影视制作专业技能和创意实施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本科专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强的影视摄影与制作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熟悉影视摄影器材的操作和使用,能够独立完成影视拍摄、后期制作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和创意表现能力。

三、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影视摄影基础•课程简介:介绍影视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学习光线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学分:3摄影技术•课程简介:学习摄影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种摄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学分:3影视剧本创作•课程简介:学习影视剧本的写作技巧和结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

•学分:3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简介:学习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包括剪辑、特效、音效等。

•学分:3影视美学与艺术•课程简介:介绍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美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分:3影视导演技术•课程简介:学习影视导演的基本技能和创作理论,培养学生的导演能力。

•学分:32. 选修课程影视剧照摄影•课程简介:学习影视剧照摄影的技术和艺术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意和表现能力。

•学分:2影视广告拍摄•课程简介:学习影视广告拍摄的技巧和流程,培养学生的商业摄影能力。

•学分:2纪录片制作•课程简介:学习纪录片制作的技术和艺术要求,培养学生的纪实摄影能力和创作能力。

•学分:2影视音乐制作•课程简介:学习影视音乐制作的技术和创作理论,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学分:2四、实践环节本专业设置实践环节,如影视摄影实习和影视制作实践项目,提供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从事影视摄影师、影视导演助理、后期制作师等职业,也可从事相关行业的教学、研究和咨询工作。

以上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简要介绍,专业课程的安排将有可能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根据行业需求进行不断的更新。

摄影技术第一章07.6.3.

摄影技术第一章07.6.3.

摄影技术 第一章 绪论
7. [特殊摄影] 7.1 天文摄影:月亮、星座、星云 7.2 显微摄影 7.3 水下摄影 7.4 航空摄影:航空、热气球、卫星等 高空摄影 7.5 翻拍:画、广告、剧照等静物翻拍。
摄影技术 第一章 绪论 2、摄影技巧-技术分类 摄影技巧- 摄影技巧的几个级别: 摄影技巧的几个级别: 初级:先将照片拍的清楚再说,观众一看, 初级:先将照片拍的清楚再说,观众一看,即 使不怎么样也会说:真清楚啊。 使不怎么样也会说:真清楚啊。第一步看似简单实 则不易。 则不易。 中级:准确的曝光, 中级:准确的曝光,过暴和欠暴都应该力图避 有时也要合理应用。 免,有时也要合理应用。 高级:优良的构图, 高级:优良的构图,没有任何照片是没有构图 良好的构图是赏心悦目的。 的,良好的构图是赏心悦目的。 大师级:在片中注入自己的情绪, 大师级:在片中注入自己的情绪,让观众看 到照片就能感受到你的心里感受。 到照片就能感受到你的心里感受。
摄影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杨凌示范区鸟瞰
摄影技术 第一章 绪论
摄影技术 第一章 绪论 [人文纪实 人文纪实] 3. [人文纪实] 民生: 众生百态, 3.1 民生: 众生百态,老百姓的故事 主要是讲故事,照片一般是系列图配文字, 主要是讲故事,照片一般是系列图配文字,必 须形成一个整体,不要追求单张照片的震撼力。 须形成一个整体,不要追求单张照片的震撼力。 民俗: 3.2 民俗: 某地生活民俗特色 要能体现民俗的特点。 要能体现民俗的特点。 街头抓拍: 3.3 街头抓拍:扫街 要使用隐蔽、快速的器材。 要使用隐蔽、快速的器材。推荐使用一只镜头 素质良好并有手动功能的便携式相机, 素质良好并有手动功能的便携式相机,这样不 会引起被摄者的注意。推荐的相机有Contax 会引起被摄者的注意。推荐的相机有Contax GR1等 T3,Leica Minilux,Richon GR1等。

电影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电影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电影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引言电影制作专业是培养电影拍摄、电影制作和电影创作等相关技能的专业。

本文将介绍电影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

课程设置必修课程1.影视编导原理与实践:介绍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剧本创作、导演技巧、摄影构图等。

2.影视美学与审美:探讨电影艺术的美学原理和审美观念。

3.影视技术基础:介绍摄影、剪辑、特效等影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影视制片与策划:讲解电影制片过程中的策划、预算、人力资源管理等关键内容。

5.影视剧本创作与分析:培养学生剧本创作和分析能力,包括故事结构、角色设置等。

6.影视摄影与摄像基础:介绍摄影技术与摄像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摄影技巧。

7.电影音效与音乐设计:学习电影音效与音乐的应用和设计原则。

选修课程1.电影导演实践:学生参与影视项目的实际导演工作,提升导演技巧。

2.影视剧组运作与管理:学习影视剧组的组织与管理,熟悉剧组运作流程。

3.电影剪辑与后期制作:学习电影剪辑技巧和后期制作流程,提高影片的整体观感。

4.影视摄影实践:学生参与影视摄影实际操作,练习摄影技巧和构图能力。

5.影视市场与推广:了解电影市场的运作规律,学习电影推广的策略与技巧。

6.影视风格与创新:探索电影的风格和创新,培养学生具有独特创意的能力。

7.影视专题讲座: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电影制作知识。

实践环节本专业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内容: 1. 影视作品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包括创作、策划、拍摄、后期制作等。

2. 实习实践:学生有机会到电影制片公司、电视台等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职业环境。

3. 校园影展:学生参与组织校园影展,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其他学生交流、分享创作经验。

结论通过上述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电影制作专业本科课程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电影制作能力和创作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摄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摄影、摄像艺术与技术》课是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技术基础课。

通过这门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摄影、摄像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电视广告等方面的创作提供有效的摄影和摄像基础。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摄影摄像实践使学生了解摄影和摄像艺术的发展过程,了解并掌握光学相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基本特性,并能在艺术理论指导下使用照相机和摄像机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艺术创作。

本课程在影视广告、音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属于技术性较强的课,与已经学过的素描、色彩等课程在构图和色彩搭配等基本素养方面有较强的联系,是学生艺术创作的延续,也是今后艺术创作素材积累的主要手段。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用照相机进行静止画面的艺术创作,留住历史长河中的瞬间;用电视摄像机进行动态的形象创作。

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摄影摄像艺术的欣赏水平,为今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由于《摄影、摄像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所以在课堂讲授时要通过观摩优秀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此外,由于电视艺术的特性,课堂上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周)绪论:摄影艺术概论(2课时)1.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2.摄影的特性3.摄影的应用和功能4.摄影的分类第一章:光学照相机(4课时)第一节照相机的类型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2、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3,单镜头反光照相机4、双镜头反光照相机5、机背式取景照相机6,其他类型照相机第二节照相机的结构及附件1、镜头的结构及功能2、机身的结构及功能3、附件第三节照相机的自动控制系统1、自动测光和曝光2、自动对焦第四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1、照相机的使用2、照相机的维护实验一(2课时)了解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第二周)第二章:黑白感光材料(2课时)第一节感光材料构造第二节黑白感光材料的种类第三节黑白感光材料的性能第四节黑白感光材料的选用第五节彩色感光材料的成色原理、种类、性能及结构,第三章:数码照相机(4课时)第一节数字照相机1、数字照相机的工作原理2、数字照相机的性能和功能3、专业级数字照相机第二节数字摄影系统1、数字摄影系统的构成2、数字影像的输入方式3、数字影像的处理4、数字影像的输出第三节数字影像的应用1、数字影像的应用现状2、数字影像和英特网实验二(2课时)了解数码照相机的结构掌握数码相机的使用要求(第三周)第四章:摄影曝光(4课时)第一节曝光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影响曝光的因素第三节测光表第四节闪光灯、滤光镜第五章彩色摄影第一节光与色第二节彩色片的拍摄要求实验三(4课时)了解照相机的曝光知识掌握摄影的正确曝光(第四周)第七章摄影用光(4课时)第一节摄影光源的种类及特点1、自然光2、人工光第二节光的作用及运用1、光在摄影中的作用2、光的特征和运用实验四(4课时)摄影用光实习,拍摄不同光线的摄影作品(第五周)第七章摄影用光(4课时)第三节画面的影调1、影调2、处理影调的原则3、影调的调控实验五(4课时)摄影各种不同影调的摄影作品(第六、七周)第八章:摄影构图(8课时)第一节构图的原则与要求1、构图的原则2、构图的要求第二节影响构图的因素1、拍摄距离与角度2、横竖画面的决定3、画面的结构中心4、突出主体5、前景与背景6,透视规律的应用第三节构图的形式法则借鉴1、多样统一与照应2、均衡3、对比4、反复与渐变实验六(8课时)摄影构图实习,运用不同的趣味中心,拍摄摄影作品(第八周)第九章摄影实践(2课时)第一节艺术摄影1、人物摄影2、风光摄影3、静物摄影第二节新闻摄影1、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2、新闻摄影的技术和技巧3、新闻采访4、新闻照片的体裁5、体育摄影与舞台摄影第三节应用摄影1、广告摄影2、科技摄影实验七(6课时)摄影综合创作实习摄像部分:(第九周)绪论二摄像艺术概论(2课时)1、摄像艺术的发展、特性2、摄像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纟田胞内波
Intracellular 刊uid
(40%)
体葱的分布及交扌奂示意图
人体与环境
(二) 内环境的概念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三) 内环境的杰 概念 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 。2分压、CO2分压、渗透压等始终保持相 对稳定的状态 意义 保证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
基础
三者关系兴奋性--> 反应 刺激/必要条件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三)衡量兴奋性的指标一-刺激阈值 概念: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 强度,简称阈值。 是判断兴奋性高低的客观指标 大小与组织兴奋性高低呈反变关系 兴奋性 81 /阈值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大于阈值的刺激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
命得以延续的过程。
四、适应 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变化时,通过克服环境 中
的不利因素以避免自身伤害,进而保持其生理活 动的反应。
人体与环境丄
一、 机体与外环境
二、 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及其分

Stomach
月动
血浆

月市 Lung
Plasma (5%)

组织液
I interstitial fluid
《动物中心脏和血液的运 动的解剖学观察》
■■•....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一动物 实验
时间不同
急性实验(acute) 慢性实验(chronic) _
水平不同
在体实验(in vivo)
离体实验(in vitro)
生命的基本特征-----
7新陈代谢
兴奋性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x生殖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
=
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是

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条Fra bibliotek:反射弧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完整
=
=
特点:迅速、短暂、精确、作用范围较小
= 三
=
=
_
=
=
=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中枢 Center
② ③化生学物性性刺刺激激 ④ 社会心理性刺激 刺激三要素:刺激强度、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

(二)反应: 接受刺激后机体出现生化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有两种基本现形式 兴奋 刺激引起机体由生理静息状态转为活动状态 或
活动状态的加强。 抑制刺激引起机体由活动状态转为生理静息状态 或
活动状态的减弱。
生理功能的调节
反射分类
=
=
分类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
形成
先天遗传
后天获得
= =
数量
有限
无限
=
特点 反射弧固定,低 反射弧易变,大脑皮层
= =
位中枢
参与
=
意义 维持生命本能活 使有预见性、灵活性、 =

适应性
E
i
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的作用进行的调节,主要指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血液循环途径对人体功能的 调节。
〔适应
一、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
更新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1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新陈代谢中既有物质代谢,也伴随能量代谢
生命的基本特征崖L
二、兴奋性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兴奋反应的能力或特征
(一)刺激 定义: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刺激按其性质分为:①物理性 刺激
学确立为科学--恩格斯
牛…£ ,
英国医生,实验生 理学的奠基人之 一 ,1628年出版 《心 血运动论》, 是历 史上第一部基 于实 验证据的生理
学著 作,标志着近 代生理 学的诞生。
ANATOMICA DE MOTV CORDIS ET SAN QVIMIS IN ANIHAtL
g
心盧运动论
ro ..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四)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细-
胞£ 内u 电a
位o
d
)

u
兴 ma 奋 =i 性 qq
5i ou
x
UJ① 荣
时间 Time (ms)
ab:绝对不应期;be:相对不应期;cd:超常期;de:低常
期 组织兴奋及其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 机体通过两性活动以产生子代个体,从而使生
长,慢,广
调节生长发育,新 陈 代谢,生殖,维 持内 环境稳态
自身调节 局限,调幅小 辅助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生理功能的调控机制 自
动控制系统——反馈 分正反

馈和负反馈
=
=
_
>控制部分
信息


受控部分
信息
= =
=
_
=
=
生理功能的调节
负反馈
反憤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即降低控制 部分 的活动。是内环境保持穗态的主要机制。
内分泌腺/细胞 T 激素T 效应器
特点: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范围广
生理功能的调节號尸
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接受神经 支配,体液调节实际上成为神经调 节的一部分,是反射弧传出通路上 的分支或延长,此种复合调节方式 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_►内分泌细胞 刺激
感受器和旧中枢
食物
―神经反射—G细胞分泌胃泌素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neuroregulation)
=
=
通过神经系统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是

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条件:反射弧在结构和功能上均完整
=
=
特点:迅速、短暂、精确、作用范围较小
= 三
=
=
_
=
=
=
生理功能的调节
■ _ = = _ ■
X
神经调节
胃液分泌
体液调节
神经一体液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组织、细胞不依靠神经、体液调节由自身活动 的 改变产生适应性反应。
肾 血 流 量 的 调 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比较
方 式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特 短,准,快 点
机体最重要的 意 调节方式 义
反射弧组成:
感受器
传入N纤维
中枢
I传出N纤维
、/
效应器
传出神经
Efferent nerve (运动神经) (Moter nerve)
传入神经 Afferent nerve (感
觉神经) (Sensory nerve)
感受器(皮肤) Receptor (Skin)
效应器(肌肉) Effector (Muscle)
绪论期虹
■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正常生物体及其 各组成部分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 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
医学
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哈维(Harvey, William) (1578-1657)
Harvey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