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系统设计
高层办公楼建筑采暖系统施工设计图

散热器采暖系统设计

目录一、绪论1二、设计原始资料2(一)设计题目2(二)设计原始资料2三、采暖系统设计热负荷计算2(一)设计气象资料的确定21.设计气象资料确定原则22.具体气象参数选取设3(二)采暖设计热负荷计算方法 3(三)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31.计算公式 32.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43.室内计算温度及温差修正系数44.基本耗热量的计算举例5(四)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51.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5(五)计算热指标:7四、采暖系统的选择与确定8(一)本次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 8(二)系统形式的选择与确定81.重力循环 82.机械循环 83.系统确定 9五、散热器的选择及计算10(一)散热器的选用101.散热器的选用原则102.对散热器的选用及使用的注意事项103.散热器常见故障的排除114.钢制散热器与铸铁散热器的比较115.散热器的选取11(二)散热器的计算121.散热器的计算方法12(三)散热器的布置15六、管道布置16(一)管材选用16(二)管道布置16七、系统水力计算16(一)绘制系统图16(二)水力计算方法171.本设计选用方法172.计算原理 173.计算方法 174.涉及公式 175.水力计算举例18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本次进行了西宁市某中学实验楼采暖系统设计。
采用散热器采暖,系统以95℃/70℃的热水为热媒,采用机械循环上供下回垂直单管顺流式系统进行采暖。
首先计算出系统的热负荷,总热负荷为。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散热器的比较,选择性能好且经济的四柱760及型散热器和钢制高频焊翅片管散热器。
由于采用上供下回单管系统,根据各房间热负荷可以计算出每间房屋所需的散热片数量。
进行系统管路设计,绘制各层的平面图及系统图。
进行水力计算,求出并联环路的不平衡率,对于不平衡率较大的并联管路用立管阀门进行节流。
在水力计算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选取排气阀、除污器等其他附件设备。
关键词:采暖;热负荷计算;散热器选型和计算;系统设计;水力计算绪论在人类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以火的形式利用能源。
采暖炉系统简单设计(壁挂炉附件水罐选型)

去藕罐的功能
Boiler
System
Primary System
Secondary system
通过创造一个压损近乎为 0 的区域,让水泵实现各自的循环,互不干扰,实 现热量的无损失传递。
31
去藕罐的工作状态:
Gpr < Gsec
Gpr = Gsec
Gpr > Gsec
如图所示,二次系统流量的变化对壁挂炉系统流量没有任何影响。
补水装置 管道及管件
阀门、过滤器
其它
16
C、采暖系统的散热设备
散热器
散热 设备
风机盘管
地板辐射
17
Jan, 2010
供暖系统各部件的作用
PM&TS Department
采暖系统的各部件的的各部件的作用-热源
turbo 原理结构图
–1、风压开关 –2、风机 –3、集烟罩 –4、主热交换器 –5、燃烧器 –6、燃气阀 –7、膨胀水箱 –8、水泵 –9、流量计 –10、注水阀 –11、防倒流装置 –12、采暖回水 –13、冷水进 –14、燃气接口 –15、热水出 –16、采暖供水 –17、安全阀 –18、板式换热器 –19、泄水阀 –20、水压传感器 –21、内部旁通 –22、电动三通阀 –23、采暖供水温度传感器 –24、采暖回水温度传感器 –25、外部自动旁通
分集水器集成
附件* 附件*
5路分集水器带流量调节
末端连接件16*2 末端连接件20*2
VM25-05F-16,VM25-05F-20
VMC25-12/16 VMC25-16/20
46
威能系统组件——分集水器
产品的基本功能、独特卖点:
外形美观,便于组合安装
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技术措施

12室内采暖系统12.1 一般规定12.1.1 以城市热网或地区供热厂为热源的采暖系统,应以热源主管部门指定的连接方式、热媒性质和参数作为设计依据。
12.1.2 民用建筑采暖系统的热媒宜采用热水,热水供水温度应根据建筑物性质,采暖方式,热源条件及管材等因素确定,可参照表12.1.2的水温。
表12-1-2 采暖系统热水供水温度12.1.3 人防、住宅底商等需单独管理的区域,以及医院等建筑中需提前或滞后供暖的部门,应独立设置采暖环路。
12.1.4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系统水力平衡的前提下,宜尽量减少建筑物的采暖引入口数量。
12.1.5 当散热器采暖系统和空调水系统共用热源时,宜分别独立设置环路。
12.1.6 建筑物内供暖系统最低点工作压力应根据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管材及管件的特性、提高工作压力的成本等因素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当室内系统为金属管道的散热器采暖时,不宜大于0.8MPa,系统高度不宜超过50m;2当住宅户内散热器采暖系统管道采用热塑性塑料管材时,不宜大于0.6MPa;3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时,不宜大于0.8MPa;4超过上述压力时,宜进行竖向分区;5当工程条件必须突破时,应校核系统最低点散热设备和管道的最大工作压力,并采用能承受相应压力的散热器、管材和管件。
12.2 采暖散热器12.2.1 散热器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1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2应能承受采暖系统工作压力;3在外型上应与环境协调,力求美观、体积小、易清理、便于安装;4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应采用闭式系统(参照22.3.4条3款有关规定),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在非采暖季节采暖系统应充水保养;蒸汽采暖系统不应采用钢制柱型、板型和扁管等散热器;5采用铝制散热器时,应选用防腐型铝制散热器,并满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6设置热计量或温控阀的采暖系统中,不宜采用水流通道内含有粘砂的铸铁等散热器;7潮湿和有腐蚀性介质的房间内,应采用耐腐蚀的散热器;8电气用房不应采用对片式散热器;9钢制散热器与铝制散热器不应在同一热水采暖系统中使用。
兰州某高层采暖设计说明

1. 绪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需要使用大量的热能。
将自然界的能源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热能,以满足人们需要的科学技术,称为热能工程。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使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室内温度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因而供暖在人们的生活中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望21世纪采暖行业的发展,必将走向一个稳步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采暖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大户,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生态环境。
全国城镇建筑能耗(含采暖、通风、空调能耗)占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的比例已从1987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6%,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的比例将继续增长。
我国消耗的能源结构中,绝大部分是不可再生的石化燃料,主要是煤炭。
因此采暖通风的发展也意味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增长,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烟尘,不仅导致地球变暖对大气造成污染,也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从事采暖通风行业的人士,无论是从事研究、工程设计、系统管理、设备开发,都应该有可持续发展观,提高节能和环保意识,使这个行业健康的发展。
分户采暖的产生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供热一直作为职工的福利,采取“包烧制”,即冬季采暖费用由政府或职工所在单位承担。
之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相应的住户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职工购买了本属单位的公有住房或住房分配实现了商品化。
加之所有制变革、行业结构调整、企业重组与人员优化等改革措施,职工所属单位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有经济结构下的福利用热制度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严重困扰城镇供热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因为在旧供热体制下,采暖能耗多少与热用户经济利益无关,用户一般不考虑供热节能,室温高开窗放,室温低就告状,能源浪费严重,采暖能耗居高不下。
关于某小区采暖系统总体设计

制优选程序算法的专家组群控系统 ; 具有多重故障保护及安全连锁功能 的群控 系统 ; 具有 M 接 口及远程接口的群控系统。 S 设 计针对三 台燃气蒸 汽锅炉与控制 系统 ,本项 目的主要工艺设备 有 : / 燃气锅炉 2台;0 4h t 1t 气锅炉 1台; &燃 温度数显表 4台 ; 操作平 台 1 燃烧器 3 ; 台; 台 补水泵 3台。 2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2 该 系统主要 由 3 部分组成 :) 1上位机监控管理系统 。上位机监控管 理 系 统 由 工业 控 制 计算 机 和组 态 软 件 组 成 ,采 用 了 研 华 工 控 机 IC 10A e1 寸 彩色 显示 器 ,20 12 P 60 ,cr7 18"04高分辨 率 , 6 内存 ,0 2 M 5 6G 硬盘 ,2 5 倍速 光驱 , 准键盘及 鼠标 ,.英寸软驱 , 8 优盘 ;) 标 3 5 1M 2 2下位 机控制系统。 下位机控制系统由锅炉控制器软件及外围部件组成 的。 用 杭州家 和公 司锅炉控制专用模块 P M作 为信息处理和 中央控制单元 , L 同时嵌入 H mw l 司设计 的专用控制软件 , o ee 公 l 具有输入输 出光 电隔 离 、 停电保护 、 诊 断等功能 , 以抗干扰能力强 , 自 所 能置 于环境恶劣 的工业现 场中 , 故障率低 ; ) 围设备系统。由锅 炉本体及燃烧器 和各种 阀门 、 3外 泵 等组成。包 括锅炉 、 温度数显表 、 摄像头 、 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 整个锅炉控制 系统是 根据燃气蒸汽锅炉操 作规程及控制要求设计 的, 具有对燃气蒸汽锅炉进行全 自动控制及故 障保护等功能 。主要控制 对象为燃烧器 、 水位 、 烟道温度等。 上位机系统采用研华工控机作 为数据 处理和控制核 心, 以宏基 l 寸彩色液晶屏作为监视平 台, 7 同时预 留了标 准的通讯接 口, 可与中央机房连 网实现远程 监控。下位机控制模 块采用 杭州家和公 司锅 炉控制专用模块 P M作为信息 处理和 中央控 制单元 , L 同时嵌入 H m wl 司设计 的专用控制软件 , oee公 l 具有输人输 出光 电隔离 、 停电保护 、 诊 断等功能 , 以抗干扰能力 强, 自 所 能置 于环境恶 劣的工业现 场 中, 故障率低 。该系统实现 了蒸汽锅炉 的手 / 动控制 、 自 工况监控 、 历 史数据记录 、 实时趋势等一般 的图文显示及监控要求 , 具备 了丰富 的故 障检测 、 障报警 、 故 故障处理等功能 , 大限度 的保证 了锅炉 的安全可靠 最
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要点随着冬季的临近,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的关键要点,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安全可靠。
1. 采暖系统设计要点1.1 温度需求分析:首先需要明确建筑物内部的温度需求。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房间的使用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温度范围。
1.2 热负荷计算:根据建筑物的保温材料、面积、外墙、屋顶等热传导特性,计算出建筑物的热负荷。
这个数据对于采暖系统的设计非常重要,能够帮助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
1.3 供热设备选择:根据热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供热设备,如锅炉、热泵或地源热泵。
考虑到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应当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
1.4 管道布局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房间的位置,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
确保热水能够平均分布到各个房间,并保持温度稳定。
1.5 控制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温控阀、温度传感器和智能控制装置,以实现对温度的精确控制和节能效果。
2. 采暖系统施工要点2.1 管道施工: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管径,保证供暖管道的质量和稳定性。
焊接和连接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耐久性。
2.2 设备安装:供热设备的安装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在设备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设备的平稳安装和固定,以及通风和排水的良好设计。
2.3 绝缘保温:为了减少热能的损失,采暖系统的管道和设备需要进行绝缘保温处理。
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并确保保温层的厚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2.4 安全措施:在采暖系统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问题。
例如,应当确保锅炉房的通风良好,避免气体泄漏和火灾风险;同时,应当合理设置煤气(油)供应和防止管道冻裂等安全措施。
3. 采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3.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采暖设备、管道和绝缘层的状态,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发现问题及时修复,以避免系统故障和能源浪费。
3.2 清洁保养:定期对锅炉和暖气片进行清洁保养,积灰和结垢会造成热量损失和能效降低。
采暖及空调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采暖及空调水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1、区域供冷管网水流速不宜超过1.5m/s。
采暖管道采用无坡辐射时,管内水流速不得小于0.25m/s 。
2、民用建筑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不应超过60℃,供水温度宜采用35~45℃,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0℃。
3、热水辐射供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必须设绝热层,且绝热层下部必须设置防潮层。
直接与室外空气相邻的楼板,必须设绝热层。
4、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0.8MPa,毛细管网供暖系统的工作压力不应大于0.6MPa .
5、分水器、集水器最大断面流速不宜大于0.8m/s。
每个分水器、集水器分支环路不宜多于8路。
每个分支环路供回水管上均应设置可关断阀门。
6、动态流量平衡阀不可与电动控制阀搭配使用,以防电动控制阀烧坏。
7、空调循环水泵定流量运行的一级泵,应与冷水机组的台数及蒸发器的额定流量相对应。
8、空调水系统的补水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的吸入口处。
当补水压力低于补水点压力时,应设置补水泵。
9、空调水管接支管时,如果条件允许,宜选择支管上翻。
10、空调水异程系统宜在支管接主管处设平衡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
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建,合理设计节能采暖系统的主要原则有:一是采暖系统应能保证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分室(区)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管路系统简单、管材消耗量少、节省初投资。
因此,对所有民用建筑室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的设计都要满足上述三个原则的要求。
(1)新建住宅热水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共用立管、分户独立循环的系统,常用的采暖系统形式如下:
1)下供下回(下分式)水平双管系统。
2)上供上回(上分式)水平双管系统。
3)下供下回(下分式)全带跨越管或装设分配阀(H阀)的水平单管系统。
4)放射双管式(章鱼式)系统。
5)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2)公共建筑的集中采暖系统管路宜按南、北向分环布置,常用的采暖系统形式如下:
1)上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
一般用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
2)下供下回垂直双管系统。
一般用于四层及四层以下的建筑。
3)上供下回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分配阀)的垂直单管系统。
一般用于五层及五层以上建筑。
立管所带层数不宜大于十二层。
4)上供下回垂直单双管系统。
一般用于十二层以上的建筑,也可应用于四层以上的建筑。
组成单双管系统的每一级双管系统不应超过四层。
5)水平双管系统。
该系统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采暖建筑(如汽车库、大餐厅等)。
各环路负荷应尽可能均衡,各环路管径应不大于DN25。
6)水平单管系统。
一般用于低层大空间采暖建筑,当需要单独调节散热器散热量时,应采用全带跨越管(或装置H分配阀)的水平单管系统,否则可采用水平串联式系统。
7)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系统。
公共建筑中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厅、展厅等处,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或采用辐射供暖作为补充。
当与散热器系统合用时,应注意其对水温和水压的不同要求,必要时应分开设置。
8)高层建筑竖向分区供暖系统。
适用于系统静水高度超过50m、或外网供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压力、或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的采暖系统。
低区系统的高度取决于室外热网的压力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可能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外网压力,降低高区负荷。
当热媒为低温热水时,宜采用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
9)高层建筑直连供暖系统。
当热网供水压力不能满足系统运行要求、或者热网静水压力低于系统静水高度,并且热网供水温度较低时,宜采用直连供暖技术使建筑采暖系统与外网直接连接。
高层直连供暖技术由加压泵组和压力隔断的专利技术构成,第一代的压力隔断产品为断流器和阻旋器,系统为开式运行;第二代的压力隔断产品为阻断器,系统闭式运行,安装高度不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