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行政区划沿革(原创)
【行政】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方案

【关键字】行政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方案篇一:民国至今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整大全民国时期湖北行政区划(1911——1949)1912年1月裁撤武昌,汉阳,黄州,襄阳,安陆,郧阳,宜昌,荆州,施南九府。
废兴国州,沔阳州,蕲州,随州,荆州直隶州(直隶州是省直辖),均州,归州改为兴国县,沔阳县,蕲春县,随县,荆门县,均县,秭归县。
夏口厅,鹤峰直隶厅改为夏口县,鹤峰县。
1913年1月江夏县改名为武昌县。
3月设置鄂东、鄂北、鄂西3道。
5月武昌县改名为寿昌县。
1914年1月寿昌,兴国,长乐三县改名为鄂城县,阳新县,五峰县。
6月鄂东,鄂北,鄂西三道改名为江汉道,襄阳道,荆南道。
1920年12月设汉口特别区市政局。
1921年8月裁撤荆南道。
分置荆宜道和施鹤道。
其中荆宜道,由原荆南道的宜昌、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长阳、兴山、巴东、五峰、秭归13县,以及襄阳道的荆门、当阳、远安3县合置,治宜昌县;施鹤道,由原荆南道的恩施、宣恩、建始、利川、来凤、咸丰、鹤峰7县置,治恩施县。
1922年光化县驻地由光化城迁至老河口。
1926年10月设汉口市。
12月设武昌市。
1927年(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湖北省行政区划调方案)1月国民政府将武昌、汉口、汉阳3镇合组为一大区域,作为“京兆区”,定名武汉。
4月16日汉口、武昌2市合并改置武汉特别市。
本月湖北省政府正式成立。
是年黄安成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湖北省废道。
1929年1月武汉特别市降为武汉市(省辖市)。
4月27日复置为武汉特别市,直属中央,辖区为汉口、汉阳,武昌划为湖北省辖。
6月2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指令:划武昌城区设普通市。
湖北省政府划武昌城区为湖北省会区,设市政会议管理武昌市政。
6月(一说7月1日)改武汉特别市为汉口特别市,辖汉口、汉阳2区域。
8月黄冈县驻地由黄州城(今黄冈市区)迁至团风镇(今团风县城)。
裁撤夏口县。
1930年5月汉阳划归湖北省管辖。
红军在红安十里坪设立列宁市。
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2020)之欧阳学创编

鄂州市城乡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背景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融入武汉城市圈)”的目标,建设鄂州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促进鄂州两型社会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第2条规划理念“三个转变”:转变一从优先关注可建向优先关注不可建转变;转变二从优先关注空间布局向优先关注公共政策转变;转变三从优先关注静态结果向优先关注动态监控转变。
“三个结合”:结合一战略性与战术性相结合;结合二长远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结合三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相结合。
第3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鄂州市整个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93km2。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城乡发展战略第4条城市性质鄂州是国家“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华中地区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绿色制造基地,区域创新高地,武汉城市圈区域性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
第5条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将鄂州建设成为“两型社会”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以科技创新和钢铁绿色制造为龙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重点,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为纽带,以滨湖滨江优质环境景观塑造为特色,全面融入武汉城市圈,构建最具活力的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1)发展冶金及钢铁深加工工业;(2)发展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3)发展新型建材、轻工机械、服装等轻型加工业;(4)发展区域性物流产业;(5)发展服务于武鄂黄的区域性房地产业;(6)建设区域性旅游、会议、培训、体育基地;(7)建设武汉城市圈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第7条城乡发展战略(1)区域统筹发展战略:通江达海,沟通中部;主动对接,融入武汉;竞合共生,联手黄石。
(2)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整合市域,强化城市中心;组群拓展,培育专业新城;保育生态,优化南部片区。
(3)城镇化战略:以新型工业化拉动新型城镇化,以组群式城市空间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
鄂州市行政区划

新庙镇
桥洞
7
20297
28
花湖镇
开发区
1
8
28530
44
八斗畈、胄山、华山、刘钊、八庙、东庙、水华、阮 湾、白龙
杨叶镇
刘卜正
1
6
26955
30
杨叶、白沙、三浃、杨叶、团山、平石、古塘
碧石渡镇
万家垴
2
10
29933
30
卢湾、李境、碧石、黄咀、李边、卢湾、虹桥、樟树 岭、金盆、文武、龙会 中心街、汀祖、王边、刘畈、吴垴、丁坳、岳石、李 坳、石桥、洪山、王寿、桂花、凤凰、刘显、刘云、 杨王、杨岗、董胜、华伍、张祖 燕矶、龙山、青山、杨岭、磨山、杜湾、鸭畈、池湖 、燕矶、马山、茨塘、映山、沙塘、车湖、百洪、路 牌、坝角、松山、马元 楼下、泽林、涂桥、陈桥、寿桥、塔桥、银山、余山 下、桐城、成海、楼下、翁垴、大山、杨万、建新、 团结、兴桥 沙窝、赵寨、宝团、胡桥、牌楼、新湾、黄山、走马 、加奖、渔坝、草陂
街道办事处、 街道办事处、镇 政府所在地 居委会数 村委会数 、乡 西山街道办事处 滨湖西路 7 8
人口数 76977
面积( 面积(平 方公里) 方公里) 23
村(居)民委员会名称 寒溪、西山、桂花园、钓鱼台、火车站、雷山、八一 、鄂钢桥、朱家垴、小桥、塘角头、七里界、华光、 周铺、梁新屋 茅草、将军、英山、文塘、洪港、月陂、水月
汀祖镇
汀祖
1
19
55882
78
燕矶镇燕矶街1Fra bibliotek1846864
52
泽林镇
泽林
1
16
61733
76
沙窝乡
前沙窝
11
33190
54
湖北省自1949年以来的所有行政区划的变动

1958年
★均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丹江口镇
★撤销武汉市洪山区、汉桥区,设立郊区(中共武汉市
委员会1958年3月14日报告备案)
1959年
★黄冈专区的大冶县划归黄石市(国务院1959年2月24日批准)
★宜昌专区更名为宜都工业区(国务院1959年2月24日批准)
★设立武汉市东西湖区(湖北省人民委员会1959年4月5日批准)
1960年
★撤销孝感专区,所属的孝感、安陆、汉川、咸宁、黄陂、应城、崇阳、武昌、应山、汉阳、通山、大悟、云梦、嘉鱼、通城、蒲圻、鄂城
17县划归武汉市(国务院1960年1月4日批准)
★撤销胜利县,并入麻城县、罗田县(国务院1955年2月15日批准)
★撤销洪山县,并入枣阳、随县、宜城、钟祥4县(国务院1955年2月15日批准)
★公安县驻地由南平迁至斗湖堤
★黄冈县驻地由团风镇迁至黄州镇
★撤销武汉市东湖、福城、惠济3区,设立洪山、青山、汉桥3区(武汉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2月25日报告备案)
★撤销沔阳专区,所属的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蒲圻、嘉鱼2县划归大冶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
1951年7月19日批准)
★设立老河口市,以广化县的老河口镇为其行政区域(湖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1日报告备案)
★设立武日批准)
★大冶专区驻地由大冶县迁至鄂城县
★撤销新堤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并入沔阳县(湖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报告备案)
★五峰县驻地由渔洋关迁至五峰
★沔阳县驻地由彭场镇迁至沔城镇
★保康县驻地由马良朱家湾迁至城关镇
★陕西省两郧专区所属的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均县6县划归湖北省(政务院1950年3月27日批准)
明代湖北行政区划

明代湖北行政区划【原创版】目录一、明代湖北行政区划概述二、明代湖北的省辖市、自治州、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林区具体划分三、明代湖北行政区划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正文一、明代湖北行政区划概述明代湖北行政区划,是指在明朝时期,我国湖北省的行政区域划分情况。
这一时期的湖北,共有 12 个省辖市、1 个自治州、38 个市辖区、24 个县级市(其中 3 个省直管市)、37 个县、2 个自治县、1 个林区。
这些行政区划单位,构成了明代湖北的行政区划体系。
二、明代湖北的省辖市、自治州、市辖区、县级市、县、自治县、林区具体划分1.省辖市:黄冈市、黄石市、荆门市、荆州市、鄂州市。
2.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3.市辖区: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黄冈市、鄂州市。
4.县级市:麻城市、武穴市、洪湖市、石首市、大冶市、阳新县、团风县、浠水县、英山县、罗田县、蕲春县、红安县、黄梅县。
5.县:云梦县、应城市、安陆市、广水市、汉川市、孝感市、大悟县、孝昌县、监利县、江陵县、公安县、松滋市、谷城县、南漳县、保康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
6.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7.林区:神农架林区。
三、明代湖北行政区划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明代湖北行政区划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首先,湖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有着极高的战略地位。
其次,湖北地区在明代时期,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对于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时期的湖北行政区划,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鄂州百科全书

以高新技术装备的电子通讯、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
农业
鄂州农业向称发达 鄂州市农业
,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全市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丘陵、平原、湖区组成,尤以湖泊众多而著称,号作“百湖之市”。市域内,湖泊、库塘星罗棋布,港汊沟渠连成网络,共有水域面积近50万亩,可养殖面积30多万亩,适于养鱼、育蚌、植莲,是驰名海内外的武昌鱼的故乡。 鄂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区,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具有发展种养业的良好条件。全市有稻、麦、豆等农作物品种200多个,银鱼,胭脂鱼、螃蟹等水生动物100余种,莲、菱、芡实等水生植物20多种,猪、牛、羊等畜禽品种近百个,杨、柳、松等树木数百种,主产粮、棉、油,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头等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鄂州集镇稠密,计有大小集镇78个,平均不到20平方公里就有一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鄂州的乡镇企业有了迅速发展,已吸收五分之二的农村劳动力,农村工业化、乡村集镇化初步形成。开发粮、油、果树、蔬菜、花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系列化生产,优良种畜种禽、水产苗种繁育,名特优水产品养殖,粮食、蔬菜、水果、肉食品、水产品贮藏、保鲜、干燥、加工新技术、新设备。 市树:樟树 市花:梅花
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1282.8毫米,年际变化大。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点是:西北部略多于东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于量者之间。
风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节气候十分明显,秋、冬两季主导风向是偏北风,春、夏两季主导风向是偏东风。
日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3.7小时,平均每天5.5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5%,为鄂东地区高值区。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滨临长江,是湖北的省辖市,旅游胜地,鄂东水陆交通枢纽之一。面积1504平方公里,人口91.91万。鄂州市现辖鄂城、梁子湖、华容3区。 鄂州城区原为三国吴王孙权建都时修筑的武昌城。1983年鄂城市、鄂城县和黄冈县黄州镇合并新设立鄂州市。市境东部属岗丘地带,海拔一般在50米以上。有铁、硫铁、铜、铅锌等矿藏;其中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西部和东北部为滨江平原,地势低平,湖泊密布,盛产稻、麦、棉,是著名的武昌鱼的原产地。市内工业有钢铁、水泥、机械等部门。武九(九江)铁路,长江、长港2航线,武全、鄂黄、鄂汤诸公路在市内交汇。鄂城西山(也称樊山)有吴王避暑宫、九曲亭、西山古刹、菩萨泉、涵息泉、滴滴泉、彭楚藩烈士墓、怡亭铭摩崖石刻、龙蟠矶等名胜。
中国城市历史沿革表

179
22 旅顺市、公主岭市
2
1 199
沙洋市、鄂城市、 13 张掖市、德乌鲁市
4
屯溪市当年撤销, 2 208 未列入。 (安江市属湖南省)
1962 泰州市
1
汉沽市、嘉兴市、 金华市、绍兴市、 潮州市、岳阳市、 下关市 娄底市、冷江市、 15 (大理市改) 冷水滩市、东江市 、安顺市、都匀市 、六枝市、哈密市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大连市、哈尔滨市、威海卫市、徐州市 湛江市、银川市、西宁市、乌鲁木齐市 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台中市、 彰化市、台南市、嘉义市、高雄市、 屏东市 福州市、烟台市、南宁市、柳州市、梧州市 石门市、张家口市、唐山市、太原市、 安东市、沈阳市、鞍山市、锦州市、营口市、旅 顺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街市、 延吉市、通化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牡丹 江市、北安市、海拉尔市、蚌埠市 保定市、承德市、赤峰市、归绥市、潍坊市 、济宁市、德州市、羊口市、石岛市、 乌兰浩特市、朱集市 山海关市、宣化市、秦皇岛市、大同市、 金州市、辽阳市、阜新市、抚顺市、西安市、兴 山市、满洲里市、龙口市、张店市、 周村市、扬州市、南通市、镇江市、常州市、无 锡市、苏州市、泰州市、宁波市、温州市、嘉兴 市、吴兴市、金华市、衢州市、 合肥市、芜湖市、安庆市、屯溪市、当涂市、三 河市、宣城市、阜城市、大通市、亳城市、界首 市、宿城市、萍乡市、九江市、 抚州市、吉安市、赣州市、郑州市、开封市、洛 阳市、新乡市、安阳市、周口市、 许昌市、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南阳市、 宜昌市、沙市市、佛山市、江门市、 韶关市、海口市、肇庆市、宝鸡市、南郑市、榆 林市
1959 茂名市 汉沽市、宣化市、浑江市、安达市、北安市 、枣庄市、菏泽市、新汶市、巴彦浩特市、 1960 新余市、萍乡市、鄂城市、沙洋市、郴州市 、六枝市、三明市、石咀山市、青铜峡市、 格尔木市、大柴旦市、冷湖市、拉萨市 沧州市、邢台市、濉溪市、岳阳市、娄底市、冷 1961 江市、冷水滩市、东江市?、安江市、海勃湾市 、乌达市、肇庆市、哈密市
中国各省行政区划

河北省(冀)冀A 石家庄市冀B唐山市冀C秦皇岛市冀D邯郸市冀E邢台市冀F保定市冀G张家口市冀H承德市冀J沧州市冀R廊坊市冀S沧州市冀T衡水市山西省(晋)晋A太原市晋B大同市晋C阳泉市晋D长治市晋E晋城市晋F朔州市晋H忻州市晋K晋中市晋L临汾市晋M运城市黑龙江省(黑)黑A哈尔滨市黑B齐齐哈尔市黑C牡丹江市黑D佳木斯市黑E大庆市黑F伊春市黑G鸡西市黑H鹤岗市黑J双鸭山市黑K七台河市黑L松花江市黑M绥化市黑N黑河市黑P大兴安岭地区吉林省(吉)吉A 长春市吉B 吉林市吉C 四平市吉D 辽源市吉E 通化市吉F 白山市吉G 白城市吉H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J 松原市吉K 长白山市辽宁省(辽)辽A 沈阳市辽B 大连市辽C 鞍山市辽D 抚顺市辽E 本溪市辽F 丹东市辽G 锦州市辽H 营口市辽J 阜新市辽K 辽阳市辽L 盘锦市辽M 铁岭市辽N 朝阳市辽P 葫芦岛市江苏省(苏)苏A 南京市苏B 无锡市苏C 徐州市苏D 常州市苏E 苏州市苏F 南通市苏G 连云港市苏H淮阴市苏J 盐城市苏K 扬州市苏L 镇江市苏M泰州市苏N 宿迁浙江省(浙)浙A 杭州市浙B 宁波市浙C 温州市浙D 绍兴市浙E 湖州市浙F 嘉兴市浙G 金华市浙H 衢州市浙J 台州市浙K 丽水市浙L 舟山市安徽省(皖)皖A 合肥市皖B 芜湖市皖C 蚌埠市皖D 淮南市皖E 马鞍山市皖F 淮北市皖G 铜陵市皖H 安庆市皖J 黄山市皖K 阜阳市皖L 宿州市皖M 滁州市皖N 六安市皖P 宣城市皖Q 巢湖市皖R 池州市皖S 亳州市福建省(闽)闽A 福州市闽B 莆田市闽C 泉州市闽D 厦门市闽E 漳州市闽F 龙岩市闽G 三明市闽H 南平市闽J 宁德市闽K 平潭综合试验区及省直系统江西省(赣)赣A 南昌市赣B 赣州市赣C 宜春市赣D 吉安市赣E 上饶市赣F 抚州市赣G九江市赣H 景德镇市赣J 萍乡市赣K 新余市赣L 鹰潭市赣M 南昌市省直系统山东省(鲁)鲁A济南市鲁B青岛市鲁C淄博市鲁D枣庄市鲁E东营市鲁F烟台市鲁G潍坊市鲁H济宁市鲁J泰安市鲁K威海市鲁L日照市鲁M滨州市鲁N德州市鲁P聊城市鲁Q临沂市鲁R荷泽市鲁S莱芜鲁U 青岛市鲁V 潍坊市河南省(豫)豫A 郑州市豫B 开封市豫C 洛阳市豫D 平顶山市豫E 安阳市豫F 鹤壁市豫G 新乡市豫H 焦作市豫J 濮阳市豫K 许昌豫L 漯河市豫M 三门峡市豫N 商丘市豫P 周口市豫Q 驻马店市豫R 南阳市豫S 信阳市豫U 济源湖北省(鄂)鄂A 武汉市鄂B 黄石市鄂C 十堰市鄂D 荆州市鄂E 宜昌市鄂F 襄樊市 G 鄂州市鄂H 荆门市鄂J 黄冈市鄂K 孝感市鄂L 咸宁市鄂M 仙桃市鄂N 潜江市鄂P 神农架林区鄂Q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鄂R 天门市 S 随州市湖南省(湘)湘A 长沙市湘B 株洲市湘C 湘潭市湘D 衡阳市湘E 邵阳市湘F 岳阳市湘H 益阳市湘J 常德市湘K 娄底市湘L 郴州市湘M永州市湘N 杯化市湘P 张家界市湘U 湘西自治州湘S 总队民用牌广东省(粤)粤A 广州市粤B 深圳市粤C 珠海市粤D 汕头市粤E 佛山市粤F 韶关市粤G 湛江市粤H 肇庆市粤J 江门市粤K 茂名市粤L 惠州市粤M 梅州市粤N 汕尾市粤P 河源市粤Q阳江市粤R 清远市粤S 东莞市粤T 中山市粤U 潮州市粤V 揭阳市粤W 云浮市粤X 顺德市粤Y 南海市粤Z港澳进入内地车辆海南省(琼)琼A 海口市琼B 三亚市琼C 琼山市、儋州市、琼海市、万宁市、文昌市、澄迈县、屯昌县、定安县、临高县琼D 五指山市、东方市、白沙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E 洋浦开发区四川省(川)川A 成都市川B 绵阳市川C 自贡市川D 攀枝花市川E 泸州市川F德阳市川H 广元市川J 遂宁市川K 内江市川L 乐山市川Q 宜宾市川R 南充市川S 达州市川T 雅安市川U 阿坝藏族自治州川V 甘孜藏族自治州川W 凉山彝族自治州川X广安市川Y巴中市川Z眉山市贵州省(贵黔)贵A 贵阳市贵B 六盘水市贵C遵义市贵D铜仁市贵E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F 毕节市贵G 安顺市贵H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J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云南省(云滇)云A 昆明市云C 昭通市云D 曲靖市云E 楚雄彝族自治州云F 玉溪市云G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H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云J 普洱市云K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云L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M 保山市云N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云P 丽江市云Q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云R 迪庆藏族自治州云S 临沧市陕西省(陕秦)陕A 西安市陕B 铜川市陕C 宝鸡市陕D 威阳市陕E 渭南市陕F 汉中市陕G 安康市陕H 延安市陕J 商洛市陕K 榆林市甘肃省(甘陇)甘A 兰州市甘B 嘉峪关市甘C 金昌市甘D 白银市甘E 天水市甘F 洒泉市甘G 张掖市甘H 武威市甘J 定西市甘K 陇南市甘L 平凉市甘M 庆阳市甘N 临夏回族自治州甘P 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青)青A西宁市青B海东地区青C海北藏族自治州青D黄南藏族自治州青E 海南藏族自治州青F 果洛藏族自治州青G 玉树藏族自治州青H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台湾省(台)内蒙古自治区(蒙)蒙A 呼和浩特市蒙B 包头市蒙C 乌海市蒙D 赤峰市蒙E 呼伦贝尔市蒙F 兴安盟蒙G 通辽市蒙H 锡林郭勒盟蒙J 乌兰察布盟蒙K 鄂尔多斯市蒙L 巴彦淖尔盟蒙M 阿拉善盟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桂A 南宁市桂B 柳州市桂C 桂林市桂D 梧州市桂E 北海市桂F 崇左市桂G本宾市桂H桂林地区桂J 贺州市桂K玉林市桂L百色市桂M河池市桂N钦州市桂P防城港市桂R 贵港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宁A 银川市宁B 石嘴山市宁C 吴忠市宁D 固原市宁E 中卫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新A 乌鲁木齐市新B 昌吉回族自治州新C 石河子市新D 奎屯市新E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新F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G 塔城市新H 阿勒泰市新J 克拉玛依市新K 吐鲁番市新L 哈密地区新M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N 阿拉尔市新P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新Q 喀什市新R 和田市西藏自治区(藏)藏A 拉萨市藏B 昌都市藏C 山南市藏D 日喀则市藏E 那曲地区藏F 阿里地区藏G 林芝市北京市(京)京A 京C 京E 京F 京G 京H 京J 京K 京L 京M 京N 京P 京Q 京R 京S 京T 京U 京V 京W 京X 京Y京B 市区出租车京O 公安系统天津市(津)津A 津B 津C 津D 津E 津F 私家车上海市(沪)沪A 沪B 沪D 沪E (市区)沪C(郊区)重庆市(渝)【渝A】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渝B】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及长寿区、綦江区【渝C】永川区江津区合川区、潼南县、铜梁县、璧山县、大足区及荣昌县【渝F】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巫山县巫溪县、忠县开县奉节县云阳县【渝G】涪陵区、南川区、垫江县、丰都县及武隆县【渝H】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州市行政区划沿革(原创)
鄂州市行政区划沿革
鄂州市,帝尧时为樊国,夏为古三苗之地,殷商时为鄂国。
公元前879年(西周夷王七年),楚君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筑鄂王城(今大冶金牛镇)。
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子皙为鄂君。
战国时为鄂邑。
秦置鄂县,属衡山郡。
两汉鄂县属江夏郡。
公元前201年刘邦封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
分江夏郡立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六县,郡治武昌县(今鄂州市)。
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筑吴王城。
同年吴改武昌郡为江夏郡,江夏郡仍治武昌县。
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九月迁都建业,武昌县为吴陪都。
265年(吴甘露元年)九月,吴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次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280年(西晋太康元年),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治今鄂城区),
同时改吴江夏郡为武昌郡(仍治武昌县),属荆州。
291年(西晋元康元年),武昌郡属江州。
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属郢州(州治夏口)。
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武昌县。
公元557年(南朝陈永定元年),废北新州,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治今黄石市城区)三县。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并入武昌县,废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
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
613年(隋大业九年),废城塘县并入武昌县。
唐武德初年,武昌县属鄂州,天宝年间属江夏郡,乾元年间属鄂州。
1221年(南宋嘉定十四年),武昌县升为武昌军(领武昌县),次年改名寿昌军,为江西路治所。
端平元年(1234年)废寿昌军,仍为武昌县,还隶鄂州。
嘉熙元年(1237年)武昌县又升为寿昌军,仍领武昌县。
1277年(南宋景炎二年,元至元十四年),寿昌军升为寿昌府(散府,仍领武昌县)。
1301年(元大德五年),废寿昌府,武昌县改属武昌路。
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陈友谅占领武昌县,县治一度迁保安。
明清两代,武昌县属武昌府。
1912年废武昌府,武昌县属湖北省,1913年1月属武汉黄德道,3月武汉黄德道改名鄂东道,5月武昌县改名寿昌县。
1914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江汉道。
1932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36年改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39年10月中共成立鄂城县宪政委员会代行县政权,1940年1月改为鄂城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改建为鄂城县行政委员会,1942年8月改建为樊湖政务委员会,11月改为武鄂县政务委员会,1943年4月改为武鄂县政府,1945年2月改为鄂城县政务委员会,7月再改为武鄂县政府。
另外1939年中共成立阳大鄂边县政务委员会;1942年8月成立鄂大县政务委员会;10月成立咸武鄂政务委员会,10月成立大鄂县政务委员会,上述政权先后隶属鄂南政务委员会、鄂南专员公署、湘鄂赣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底皆撤销。
1949年5月14日,鄂城县解放,6月,鄂城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大冶专区。
1950年大冶专区治所从大冶县迁至鄂城县。
1952年撤销大冶专区,鄂城县属黄冈专区。
1955年12月,大冶县的五、九两区(今汀祖、碧石渡)共30个乡划归鄂城县。
同时将鄂城县的十、十一两区(晏公、谈桥)和金牛
镇划归大冶县管辖。
1960年11月撤销鄂城县,设立鄂城市(县级)。
1961年12月撤销鄂城市,复设鄂城县。
1965年,鄂城县划属咸宁地区。
1979年11设立鄂城市(县级),以鄂城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
鄂城市、鄂城县皆划归黄冈地区。
1983年撤销鄂城市、鄂城县,将黄冈县黄州镇并入,合并成立省辖鄂州市(地级),下设鄂城、黄州2个直辖区和华容、长港、程潮、梁子湖4个派出区。
1985年鄂州市设立2个县级区:鄂城区、黄州区。
1986年鄂州市所辖的左岭镇划属武汉市洪山区。
1987年撤销县级黄州区,划归黄冈县,恢复为县辖镇;鄂州市撤销4个派出区,新增2个县级区,加上原有的鄂城区,共计3个县级区,行政区划调整为:(1)将花湖、杨叶、沙窝、杜山4乡和燕矶、汀祖、泽林、碧石渡4镇划归鄂城区。
(2)设立华容区,辖临江、蒲团、大湾三乡和庙岭、胡林、葛店、华容、段店4镇,区政府驻华容镇。
(3)设立梁子湖区,辖沼山、公友2乡和东沟、太和、涂家垴、梁子4镇,区政府驻太和镇。
1990年设立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属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