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思维(一年级下)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规划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规划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为了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制定以下数学学习规划:1. 建立数学思维基础在学习数学的早期阶段,我们应该先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数学思维基础。
通过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图形拼插、计数游戏等活动,引导孩子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数量,并能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在逻辑思维的培养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和谜题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
帮助孩子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通过解决一些找规律的问题,让孩子学会发现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创新思维方式在培养创新思维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拓展性的数学活动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鼓励孩子思考数学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思路。
例如,在学习加减法的过程中,引导孩子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不受限制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4. 深化数学知识与技能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巩固和拓展孩子的数学基础。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加减法、数列、形状等。
同时,鼓励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运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实践与应用为了提高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常见的日常活动和游戏,引导孩子将数学运用于实际中,如购物计算、时间管理等。
这样可以加深孩子对数学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以上的学习规划,我们可以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打好数学基础,并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个人】创新思维一年级奥数

【关键字】个人第三讲单数和双数(1)(2)小学里的整数可以分成单数和双数两大类。
1、3、5、7、9……叫做单数;0、2、4、6、8……叫做双数。
数物体时,双数个物体,两个、两个地数刚可以数完;如果是单数个物体,两个、两个地数,数到最后总要剩一个。
单数与双数相加、相减,有以下特点。
(1)双数与双数相加、减,结果仍是双数。
(2)单数与单数相加、减,结果是双数。
(3)单数与双数相加、减,结果为单数。
根据单双数的运算特点,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
1.幼儿园小朋友分一筐苹果,每人2个,分到最后还剩下1个。
这筐苹果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2.小明的奶奶数一篮鸡蛋,她把鸡蛋两个两个地往外拿,拿了几次以后正好拿完。
那么,这篮鸡蛋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3.王老师拿来18朵小红花,想把它们奖励6个被表扬的学生,并且每人得的朵数都是单数。
这样做能行吗?4.有9个篮球,把它们分给两个上体育课的班级玩,要求每班分得篮球个数同样多,能办到吗?5.兔妈妈有11根胡萝卜,她想把这些萝卜分给三个孩子,每个孩子都分得双数根,兔妈妈的心愿能实现吗?6.不求和,直接说明1、2、3、4、5、6、7、8、9、10这十个自然数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7.如图,一只小鸭在小河的两岸之间来回地游,从一岸游到另一岸就称做游一次。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如果小鸭最初在右岸,来回游若干次之后,它又回到了右岸,那么这只小鸭游的次数是单数还是双数?8.两个小朋友公有5支铅笔,亮亮说:“这两个人铅笔的支数肯定是一个人有单数支,另一个有双数支。
”亮亮说得对吗?9.13个小朋友做运球游戏。
第一个小朋友把球从操场东边运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接着把球从西边运回东边,第三个小朋友又接下去……最后球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如果14个小朋友做这个游戏呢?10.元旦前,同学们互相送贺年片,如果每人接到贺年片后,要回送一张贺年片,问所送贺年片的总数是单数还是双数?11.某宿舍楼5单元的一楼过道里有一盏电灯。
一年级数学创新思维练习题

创新思维练习2 姓名:
、小刚比小兰高,比小力矮,小亮比小兰高,把四个小朋友从高到低排列是:
二、小白猫和小花猫钓了同样多的鱼,送给奶奶一些后,小白猫还剩2条,小花猫还剩1 ( )送给奶奶的鱼多。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面画“V”)
小白猫□小花猫□
三、一壶水可以装满8个杯子,一壶水可以装满4只碗,你能说出一碗水等于多少杯水么?
四、比大小
1•三个小朋友比大小。
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2)燕燕比芳芳小1岁;(3)燕燕比阳阳大2岁
()最大,()最小。
2、三个同学比身高。
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3、四个小朋友比体重。
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4、小狗、小猴、小熊、小猫在玩翘翘板,你能把最重的动物圈出来吗?
条
,
五、思考题
1杯子中有1, 2, 3三块石头,要使水面下降的尽量少,应该把其一块拿出
中哪来?要使水面下降的尽量多,应该把其中哪一块拿出来?
2、把鹅蛋、鸡蛋、鸽蛋分别放入三只碗里,猜猜它们分别放在哪只碗里
O O O
¥菩暮亠旁暮等
(1) (2) (3) (1) (2) (3)
(1)号碗里是( ),(2)号碗里是( ),(3)号碗里是( )
2
3、四杯盐水一样咸,请你把放进盐量按从多到少排列一下。
()>( )>( )>( )
(1) (2) (3) (4)
4
、
2。
一年级数学思维的训练

一年级数学思维的训练一、引言数学思维是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数学的基础知识,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就一年级数学思维的训练展开探讨,主要包含数字基础、计算能力、图形和空间概念、问题解决、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分类和集合、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二、数字基础在一年级数学思维的训练中,数字基础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掌握数字的数法、数的大小关系以及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游戏、谜语等形式帮助学生熟悉数字,提高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三、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应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大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速度。
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如认真审题、验算等。
四、图形和空间概念图形和空间概念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图形和空间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图形和空间概念。
可以通过搭积木、拼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图形的变换和组合,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五、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数学思维的重要应用。
在一年级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手段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在一年级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逻辑概念,如因果关系、顺序关系等。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推理题,让学生感受逻辑思维的运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七、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年级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学习归纳和演绎的基本方法。
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推理题,让学生感受推理的乐趣,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
八、分类和集合分类和集合是数学思维的重要概念。
在一年级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的方法,如按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
同时,也可以初步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的交、并、差等基本运算。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谈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例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教师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如“演用”直观教法,激活数学思维;“启用”语言功能,发展数学思维;“幻用”练习形式,深化数学思维。
标签: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例谈“学而不思则罔”。
数学教育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一年级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早期的思维训练是夯实思维发展的关键所需。
因此,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下面笔者就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点滴做法阐述己见。
—、“演用”直观教法,激活数学思维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水平矛盾的重要手段,就是要多组织学生动手做一做,化抽象为直观,激活学生思维,进而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如教学一数(上)第100页的思考题,“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此题有图有文,情节较为复杂,含有隐蔽条件,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有一定的难度。
许多学生本能地回答有14人,对此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演示并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先动手画一画,当形象、直观的图示被画出时,学生很快领悟到:要求总人数,不但要把“我”前、后的人数加起来,还要算上“我”自己,也就是“总人数=前面的人数+后面的人数+本人”。
在面对接下来的一题“小朋友排队,从前数小红排第9个,从后数小红排第8个,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时,学生们主动在作业纸上画起了图,当一幅幅简洁的示意图被画出时,他们惊喜地发现了此题中所隐藏的“玄机”:从前数排第9个,从后数排第8个,实际就是小红前面有8个小朋友,后面有7个小朋友,同样可以用“总人数=前面的人数+后面的人数+本人”来计算。
可见此处学生的动手“画”比老师的空口“说理”更有成效,它能变抽象为形象,较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创新方法和经验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创新方法和经验总结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正式开始接触数学的阶段,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数学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他们需要从基础的认知开始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创新的方法和经验总结,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数学。
首先,数学学习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们需要将数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找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
比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购物和零钱的概念来讲解加减法,通过游戏和玩具来引导孩子们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其次,数学学习需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一年级,我们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的习惯。
比如,在学习相等和不相等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图形或物体,让他们判断哪些是相等的,哪些是不相等的。
通过这种比较和分类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学的理解。
第三,数学学习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子们需要逐步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反复和巩固,让孩子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第四,数学学习需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对数学充满了兴趣和热情,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此外,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数学小发明家小学一年级综合算式创新题

数学小发明家小学一年级综合算式创新题在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综合算式创新题。
这些创新题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潜力。
以下是一些数学小发明家小学一年级综合算式创新题的示例。
1. 水果排列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2个橙子和4个香蕉。
他想将这些水果排成一排。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列方式?解析:根据排列的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排列的可能性。
首先,选择一个位置放置苹果,有3种选择;然后,选择一个位置放置橙子,有2种选择;最后,剩下的位置放置香蕉,有4种选择。
因此,总的排列方式为3 × 2 × 4 = 24种。
2. 数字组合问题小红想用数字1、2、3、4这4个数字,组成奇数位数的3位数。
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解析:首先,奇数位数的3位数的特点是百位上的数字只能是1、2、3、4,因为0不符合题目要求。
而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可以是1、2、3、4。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点计算不同的组合方式。
首先,在百位上选择一个数字,有4种选择;然后,在十位上选择一个数字,有4种选择;最后,在个位上选择一个数字,同样有4种选择。
因此,总的组合方式为4 × 4 × 4 = 64种。
3. 奇偶配对问题小明和小红准备参加同一场比赛。
比赛规定,参赛者需要两人一组进行比赛,每组的奇偶性别必须相同。
小明班有5个男生和3个女生,而小红班有4个男生和4个女生。
问可以组成多少个符合比赛规定的小组?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可以计算男生组合和女生组合的可能性,然后相乘得到总的小组数。
小明班的男生组合数为C(5, 2) = 10种,女生组合数为C(3, 2) = 3种。
小红班的男生组合数为C(4, 2) = 6种,女生组合数为C(4, 2) = 6种。
因此,总的小组数为10 × 3 × 6 × 6 = 1080个。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思维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思维数学是一门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对小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操作,这是培养他们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探讨小学一年级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数学思维在小学一年级的重要性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思考方式,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小学一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以下重要性:1.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够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要求学生将具体的问题抽象成符号或符号组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学习其他科学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创造力:数学思维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概念和方法,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这种锻炼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基于上述重要性,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小学一年级,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包括:1. 实际体验与操作: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
例如,在计数问题中,可以通过实物计数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数数的过程。
2. 游戏与竞赛:通过数学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角逐,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去发现数学规律,提高他们的探究和发现能力。
例如,在几何学习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总结形状的性质和关系。
4. 创设情境: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生活情境相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数学问题中引入实际的场景和故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思维的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