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GB 硬盘读写速率测试结果
25nm制程的大容量高可靠SSD——英特尔SSD 320系列300GB固态硬盘评测

25nm制程的大容量高可靠SSD——英特尔SSD 320系列300GB固态硬盘评测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15期盘骏固态硬盘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容量比较小,早在英特尔X25-M G2的时代,笔者猜测了320GB容量的型号的存在,因为160GB容量的X25-M G2仅使用了电路板的一面。
然而其一直到X25-M G3——也就是SSD 320上才成为了现实,不仅如此,SSD 320还在发布时就表明其会具有600GB 的型号,拉近了与主流温彻特硬盘的容量差距。
最新的英特尔SSD 320系列容量的提升依靠的是新的工艺,X25-M G2使用的是34nm(G1是50nm),SSD 320使用的则达到了25nm——目前最先进的NAND制程,更先进的工艺提供了更大的存储容量。
老树新花:增强的掉电保护虽然采用了新的大容量NAND芯片,不过影响性能的最大因素——主控芯片仍然和上一代一样,也就是英特尔自家的PC29AS21BA0。
SSD 320配置了64MB容量的DRAM,是上一代的两倍,并且在缓存周围布置了6个KEMET基美出品的T520聚合钽贴片电容,规格为6V 470uF,总容量达2820uF,比起X25-M G2仅在电路板末端放置一个很细小的贴片电容来大了很多,这是为何?答案是缓存工作方式的改变。
在X25-M G2和更古老的X25-M G1上,DRAM芯片其实只是对存储区域的索引。
真正的Cache是在主控芯片的内部,容量很小。
现在SSD 320的做法就是改成了业界流行的方式,64MB的DRAM芯片不再是——至少不再全部是保存索引,因此它需要多个储能元件配合工作。
这一整套包括掉电自动主机电源隔离、开机防浪涌等功能的电路被英特尔称为Enhanced Power-Loss Data Protection,增强的掉电数据保护。
可靠性:更多的冗余SSD 320还通过了一些措施来提升数据的可靠性。
通常,SSD都通过一个肉眼可见的方式提供冗余区域:单位制。
西部数据WD3200BEVT 320GB笔记本硬盘

西部数据WD3200BEVT320GB笔记本硬盘作者:来源:《电脑爱好者》2008年第02期西部数据在先行发布了250GB笔记本硬盘之后不久,又率先推出了容量达到了320GB的笔记本硬盘——WD3200BEVT……待机只有0.25W的笔记本硬盘!西部数据WD3200BEVT 320GB笔记本硬盘是迄今为止容量最大的笔记本硬盘之一。
虽然东芝是第一家发布320GB笔记本硬盘的厂商,但至今依旧未见产品。
WD3200BEVT为标准2.5英寸笔记本硬盘,从规格上看,WD3200BEVT转速为5400rpm、支持SATA 3Gbps传输、寻道时间为12ms、并装备8MB缓存,最大传输率为50Mbps,噪音控制在24dBA~26dBA之间,读写时功耗仅为2.5W,一般状态下2W,待机为0.25W,非常优秀。
媲美台式机硬盘的性能表现。
测试中,使用HDTune测试,所得数据如下:最小传输速率:30.1MB/s最大传输速率:64.4MB/s平均传输速率:49.4MB/s突发传输速率:99.3MB/s寻道时间:16.4msCPU占用率:5.5%从测试成绩来看,平均传输率能达到50MB/s在5400rpm转速笔记本硬盘中实属少见,且突发传输速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3MB/s。
略感遗憾的是其寻道时间为16.4ms,比标称速度略慢。
小提示:WD3200BEVT独家技术WhisperDrive:该技术让WD3200BEVT工作噪音仅26dBA,堪称市面最安静的笔记本硬盘之一。
ShockGuard:高强度抗震能力让WD3200BEVT可以在更为复杂的环境中工作。
IntelliSeek:可运算出最佳搜寻速度以达到省电、降噪、防振等表现。
1GB CF卡读写速率测试结果(innodisk iCF 4000)(C1SR)

品牌型号测试次数测试数据大小(MB)seq 550512K 5504K 5504KQD32550品牌型号测试次数测试数据大小(MB)seq 550512K 5504K 5504KQD32550品牌型号测试次数测试数据大小(MB)seq 550512K 5504K 5504KQD32550品牌型号测试次数测试数据大小(MB)seq 550512K 5504K 5504KQD325502.810 2.232.5920.152.6190.161GB CF卡(innodisk iCF 4000)读写速率测试InnodiskP/N:DC1M-01GD31C1SR 读取速率(MB/s)写入速率(2.809 2.482.810 2.232.5920.152.6160.171GB CF卡(innodisk iCF 4000)读写速率测试InnodiskP/N:DC1M-01GD31C1SR 读取速率(MB/s)写入速率(2.809 2.402.810 2.232.5950.152.6210.171GB CF卡(innodisk iCF 4000)读写速率测试InnodiskP/N:DC1M-01GD31C1SR 读取速率(MB/s)写入速率(2.810 2.442.746 2.152.3950.152.6190.151GB CF卡(innodisk iCF 4000)读写速率测试InnodiskP/N:DC1M-01GD31C1SR 读取速率(MB/s)写入速率(2.782 2.40品牌型号测试次数测试数据大小(MB)seq 550512K 5504K 5504KQD32550品牌型号测试次数测试数据大小(MB)seq550512K 5504K 5504KQD325502.6190.172.809 2.442.810 2.232.5930.151GB CF卡(innodisk iCF 4000)平均读写速率(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InnodiskP/N:DC1M-01GD31C1SR 平均读取速率(MB/s)平均写入速率2.810 2.252.5880.152.6160.161GB CF卡(innodisk iCF 4000)读写速率测试InnodiskP/N:DC1M-01GD31C1SR 读取速率(MB/s)写入速率(2.810 2.84速率(MB/s) 2.4082.1530.1560.155速率(MB/s) 2.4462.2310.1520.174速率(MB/s) 2.4082.2310.1550.172速率(MB/s) 2.4832.2370.1570.168速率(MB/s) 2.8452.2560.1550.168入速率(MB/s) 2.4462.2330.1550.171。
USB3.0新体验 固态硬盘做移动硬盘速度有多快

USB3.0新体验固态硬盘做移动硬盘速度有多快?2012-04-24 13:56 来源:CBSi中国·ZOL 我要评论(1)∙摘要:固态硬盘可以作为移动硬盘吗?当然可以,最简单的就是买一个移动硬盘盒将固态硬盘装进里面。
不少网友反馈,为什么固态硬盘做成的移动硬盘没有那么快,USB3.0虚标速度?还是固态硬盘不够快?今天笔者为大家准备了顶级SATA3.0固态硬盘和4款USB3.0存储模块,我们一起去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标签:USB3.0存储模块固态硬盘∙固态硬盘可以作为移动硬盘吗?当然可以,最简单的就是买一个移动硬盘盒将固态硬盘装进里面。
不少网友反馈,为什么固态硬盘做成的移动硬盘没有那么快,USB3.0虚标速度?还是固态硬盘不够快?今天笔者为大家准备了顶级SATA3.0固态硬盘和4款USB3.0存储模块,我们一起去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USB3.0新体验 SSD做移动硬盘速度有多快?AMD和英特尔积极推广普及原生USB3.0平台,USB3.0移动硬盘成为不少网友的标配,不过网友们发现移动硬盘的速度和实际感受相差甚远。
UBS3.0的速率号称500MB/秒,为何移动硬盘的速度却只有70MB-80MB/秒,最多比以前的USB2.0移动硬盘快一倍左右的速度。
原因在于移动硬盘基本使用机械硬盘作为载体,比如主流的2.5英寸移动硬盘,厂家普遍采用5400转笔记本硬盘内置进原厂硬盘盒里面。
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厂家不用7200转笔记本硬盘,这样速度能达到100MB/秒左右。
这是因为7200转笔记本硬盘的发热大,如果散热措施做不好,容易发生故障,并且它的供电规范更高,设计的电路更加复杂。
聪明的网友想出了解决的办法,用固态硬盘作为移动硬盘,不但速度比机械硬盘快,而且发热小、无振动。
我们在新生事物的探索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中关村在线首次采用大家没有见过的评测手段,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看看SSD移动硬盘为何无法发挥全部性能。
ssd指标

ssd指标SSD是一种固态硬盘,它使用非易失性闪存存储数据。
与传统的机械硬盘相比,SSD更加耐用、更快速、更节能。
在选择SSD时,需要关注一些指标,包括容量、读写速度、接口和MTBF。
容量是指SSD可以存储的数据量。
一般来说,SSD的容量有120GB、240GB、480GB、960GB、1TB等选项。
选择哪种容量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决定。
如果主要是用来存储文件和文档,SSD的容量可以选择小一点,如果需要存储大量的视频和音频文件,可以选择大一点的容量。
读写速度是衡量SSD性能的重要指标。
SSD的读写速度比传统硬盘要快得多。
读取速度可以达到500MB/s以上,写入速度也可以达到400MB/s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容量的SSD的读写速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接口是指SSD与计算机系统连接的方式。
目前常用的SSD接口有SATA、SAS和PCIe。
SATA接口是最常见的接口,适用于普通用户以及家庭和小型企业用户,价格相对较为便宜。
SAS接口是为大型企业设计的,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PCIe接口是一种新型接口,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延迟,适用于专业用户和游戏爱好者。
MTBF是指SSD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这是SSD的可靠性指标,它表示SSD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故障时间。
常规的MTBF值为100万小时以上,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SSD不会发生故障。
MTBF值越高,SSD的可靠性就越高,成本也就越高。
在选择SSD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因素。
例如,有些SSD使用自动垃圾回收技术,可以提高SSD的写入速度和耐用性;有些SSD还带有加密功能,可以保护用于存储的敏感数据。
总体而言,选择SSD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进行选择。
容量、读写速度、接口和MTBF都是选择SSD时需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然而,这些指标的重要性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最佳选择。
USB 3.0接口传输速率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对比

USB 3.0接口传输速率的理论值和实际值对比1)USB 3.0,多么流行的一个词!USB 3.0接口标准,大批USB 3.0的产品:USB 3.0主板,USB 3.0移动硬盘,USB 3.0优盘,USB 3.0读卡器,USB 3.02)媒体称,USB 3.0的传输速度是4.8Gbps,是USB 2.0的十倍。
没错,是G级的,但这是位(bit),而不是字节(Byte)。
就像你拉一条4Mbps的网线,实际下载速度只能达到512KB/S一样。
因为8位=1字节,即4.8Gbps=600MB/S,这还是理论值。
主板上的USB 3.0接口(蓝色的两个就是,黑色的是USB 2.0的)USB 3.0的主板,经常能见到这颗USB 3.0主控芯片D720200F13)600MB/S,确实挺快的。
但要达到这个速度,必须突破这两个瓶颈:主板接口、存储介质。
你兴冲冲跑到电脑城,买了个USB 3.0的移动硬盘回来试,发现还是USB 2.0的速度,这瓶颈很可能出在主板接口上。
USB 3.0的主板,尽管各路厂商都有推出,但由于英特尔目前并未在其芯片组中集成USB 3.0的主控制器,所以USB 3.0的主板尚未普及,也比较贵。
你现在看到的所谓USB 3.0的主板,都是过渡产品,大多是通过第三方USB 3.0主控芯片来桥接出两个蓝色的USB 3.0接口。
PS:如果你的台式机主板没USB 3.0接口,但仍有空闲的PCI-E插槽,你只需买张PCI-E转USB 3.0的转接卡即可;笔记本的话,买张PCMCIA转USB 3.0的扩展卡(USB 3.0 ExpressCard)就行。
这种卡卖70块左右,用到的还是那颗D720200F1。
PCI-E转USB 3.0的转接卡USB 3.0 ExpressCard转接卡4)即使从主板出来有USB 3.0的接口,用的移动硬盘也是USB 3.0的,实际传输速度能达到600MB/S吗?照牛排(ZhaoNiuPai)可以很肯定地告诉你:目前没戏!受限于硬盘的机械结构,主流的3.5寸7200转500G硬盘的内部传输速度不会超过150MB/S,2.5寸5400。
主流SSD速度也能突破3500MB/s WD BLUE SN570首发测试

主流SSD速度也能突破3500MB/s WD BLUE SN570首发测试作者:马宇川来源:《微型计算机》2021年第21期作為业内主要存储厂商,西部数据在今年可谓动作频频——年初推出了旗舰级PCIe4.0SSD:WD_BLACK SN850,接下来则为用户带来了入门级PCIe 4.0 SSD:WD BLACKSN750SE。
现在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要,西部数据也带来了新一代的主流PCIe 3.0 SSD:SN570。
虽然PCIe 4.0 SSD的速度更快,但往往它们的价格更高,且需要用户更换支持PCIe 4.0技术的处理器、主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性能。
对于不少仍在使用PCIe 3.0平台的用户而言,高性价比的PCIe3.0 SSD才是他们的实惠之选。
那么这款WD Blue SN570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呢?无缓存设计的高性价比配置WD Blue SN570硬件解析首先从外观上来看,WD Blue SN570与去年在市场上表现较好的WD Blue SN550非常类似,整体设计颇为简洁。
本次测试中我们对SN570 500GB、1TB容量的产品都进行了测试。
可以看到无论是500GB还是1TB容量产品,其都采用了单面设计,且正面只有一颗SSD主控芯片、一颗闪存芯片。
这也就意味着WD Blue SN570与SN550一样采用了DRAM LESS无缓存型架构设计。
所谓DRAMLESS主控即不需要外置内存作缓存的主控,可以通过占用少量电脑内存来构建虚拟化缓存池,实现缓存高效管理运用,并降低SSD的功耗与生产成本。
主控方面,WD Blue SN570采用的主控编号为Sandisk 20-82-10048-A1,与SN550上编号为Sandisk 20-82-01008-A1的主控看起来非常接近。
由于西部数据没有给出详细的技术规格信息,关于其读写通道数、核心数暂不得而知,从CrystalDiskInfo软件侦测来看,该主控支持NVMe 1.4技术标准,并支持S.M.R.T、TRIM等常见功能。
固态硬盘是不是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固态硬盘是不是容量越大速度越快
SSD固态硬盘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吗?
理论上来说,固态硬盘容量越大,IPOS性能越好,随机读写速度越快。
通俗的说,由于固态硬盘是由多个存贮芯片共同构成的,容量越大,芯片数量越多,而每个芯片的读写速度一样,但是多个芯片一起读写速度就快了。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SSD跑分和实际使用是两回事,SSD固态硬盘也并不是,容量越高体验就越来越出色,以下我们通过一组64GB、128GB、256GB、512GB不同容量,但均为三星830系列的SSD进行随机读写和连续读写速度进行对比,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为不同容量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对比
如上图所示,在四种容量版本的三星830系列固态硬盘当中,除了64GB容量固态硬盘在读取与写入速度明显不如后三者外,其他三个版本的SSD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相差并不大,因此固态硬盘也不全是容量越大速度越快,在64GB和128GB固态硬盘中,后者速度明显占优,但128GB以上容量SSD,速度相差不大,因此一般建议大家选择120GB以上硬盘最佳,就性价比而言,时下120/128GB固态硬盘性价比是最高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不同容量固态硬盘是建议在同一系列SSD对比,采用相同的主控芯片,对于不同品牌的固态硬盘,由于主控芯片不同,因为也不能直接通过容量去判断硬盘速度的好坏。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