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课件(共43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第六章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限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 到这样的现象:
分析 : 1、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计量数之比来判断。 2、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 反应速率来判断。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小结:
1、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 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如何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呢?有哪 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呢?下 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mol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1.0 0.9
式为_X_+__3_Y__=_=___2_Z_,
0.8 0.6
0.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 Y
反应开始至2min,Z的 平均反应速率为
0.4 0.2
.
0.2
..
.
Z . m. in
12345
_0_.0__5__m__o_l_/(_L. ·min)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 化学反 应的速 率和限 度》课 件(共4 3张ppt )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

毛概 第六章第二节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 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 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 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 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基本路线 基本途径
领导力量 依靠力量
根本 立足点
课本第147页——148页
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 题》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 的矛盾。但它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相比具有不同的性质 和情况。它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产生的矛盾, 一般地并不表现为对抗的性质,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的自我调节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与党的八大 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基本一致的。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它回答了社会主义 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 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必须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 社会生产的落后状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 最后,是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需要。只有 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 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六章 第二节
一 二 三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十三大 ) : 其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第2节第2课时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6章第2节第2课时课件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
第2课时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素养目标
学法指导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 科学探究 1.通过实验探究,特别是实验现象的描述,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 与创新意 深刻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温度、
应速率的影响 识
反应物浓度
结合生活、生产中
2.通过教材图6-16的模型,认识增大压强
• C.增加炭的量 • 【答案】C
D.通入少量CO2气体
• 【解析】A中块状炭变成炭粉,可增大接触面积,从而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B中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C中
增加炭的量,不能改变其浓度,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中通
入少量CO2气体,c(CO2)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受条件的影响很大,下列肯定可以加快
应速率加快,①正确;②增加固体碳的用量,物质的浓度不
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②错误;③恒容通入CO2,会使 c(CO2)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③正确;④恒压下充入N2, 会使容器的容积扩大,导致气体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小,化
学反应速率减慢,④错误;⑤恒容下充入N2,反应混合物的 浓度不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⑤错误;根据上述叙述可知
• (5)固体表面积:固体颗粒越小,其单位质量的表面积越 大,与其他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 (6)反应物状态:一般来说,配成溶液或反应物是气体, 都能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
• (7)形成原电池,可以增大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速率。
[典例精练]
•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 【解析】Fe在98%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不生成H2,A 错误;盐酸中加入NaCl溶液相当于把盐酸稀释,c(H+)减小, 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C错误。

第6章第2节沉淀溶解平衡

第6章第2节沉淀溶解平衡

6.7×10-5
1.1×10-3
结论: 同类型沉淀, K sp,溶解度s。 溶解度大小说明了沉淀反应残余离子的浓度大小。
5
不同类型沉淀不能通过比较K sp大小来判断溶解度大小。
3.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溶度积规则 将0.1mol FeCl3溶于1L水后能否产生Fe(OH)3沉淀?
Fe(OH)3 (s) Fe 3OH
②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Ksp,CuS = 8.510-45
3CuS + 2NO3- + 8H+ 3Cu2+ + 3S(s) + 2NO(g) + 4H2O
O
③ 生成配合物离子 O O K AgCl(s) + 2NH3 [Ag(NH3)2]+ + Cl- O O AgBr(s) + 2S2O32- [Ag(S2O3)2]3- + Br- O 18冠 6醚 AgI(s) + 2CN- [Ag(CN)2]- + I- 11 + KMnO4(s) + 18冠6醚 [K(18冠6醚)] + MnO4-
特例:硫化物溶度积常数KSP的表达式
例6-17:写出CuS的溶度积常数表达式 由例6-11(p98)可知,S2-在水溶液中发生强烈水解
S2-(aq) + H2O(l) HS-(aq) + OH-(aq) Kh = 1105
S2-在水溶液中几乎全部水解成HS-和OH-,所以:
CuS(s) + H2O(l) Cu2+(aq) + HS-(aq) + OH-(aq)
c(Ca 2 ) c(CO32 ) c c
= 0.01 Ksp, 有沉淀。

第六章 第二节 建筑师法

第六章 第二节 建筑师法

s’
h
g
g
例3:用建筑师法画出建筑物的两点透视
pps h F1 F2 hgh F1 g F2
h
g
斜线透视的求法: 求出两个端点的透视,然后连接斜 线的灭点
第二节 建筑师法
一、视线法 1、过空间形体上各点作 视线,求出视线与画面 的交点,依次连接各交 点,就得到形体的透视
2、根据形体的正面投影图 求得透视图的一种方法
二、灭点法
1、基本原理 建筑形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高度方向,平行于 画面,对于两点透视,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都与画面 倾斜,于是有两个灭点。 形体的室外地坪与基线ox重合,以便量取真高 2、画法 先求灭点,然后求透视方向
三、建筑师法
1、利用建筑物主轮廓线的灭点,和过建筑物表面上的 点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视线迹点) 2、画建筑透视图最基本的方法
例1:用建筑师法求房屋的两点透视
p
p
s h Fx g Fy h
g
h Fx g Fy
h
g
h Fx g Fy
h
g
例2:用建筑师法求大门的一点透视
p
p
s h s’ h
g
g
h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 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2节   密度

第2节密度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一、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数值上等于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密度的公式:vm=ρ密度(ρ)的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 3)质量(m )的单位:千克(kg )体积(V )的单位:立方米(m 3)3、密度的另一个常用单位是:克每立方厘米[g/cm 3],它与前面一个单位的换算如下:1g/cm 3=1.0×103kg/m 3。

4、水的密度为1.0×103kg/m 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备注:(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

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m m =21V V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V 一定时,21m m =21ρ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21V V =12ρρ。

二、密度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2、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3、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 算出它的质量。

4、判断空心、实心。

5、理解密度公式vm =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正比。

第六章第二节 Parkinson定律

第六章第二节 Parkinson定律

思考题
简述帕金森定律的内容。
高官员自己的地位,他想增加的 是下级而不是对手
讨论问题
A公务人员发现自己工作过重,他
都有哪些做法可供选择?
A公务人员发现自己工作过重
其一,A可以辞职
其二,请同事B分担工作
其三,要求两名下属帮助
结果: 1、失去领退休金的权利
2、产生一个W职位的对手
3、增加A的重要性
原因分析:掌权者的妒嫉病
Parkinson定律
一、什么是Parkinson's Law
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
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WORK EXPANDS SO AS TO FILL THE TIME AVAILABLE FOR ITS COMPLETION’
二、第一法则 增加部属源自 为了减少组织中的竞争对手,提
四、 Parkinson第二定律(补充)
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
抵消进款。
讨论问题
帕金森定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组织机构的伪适应:
指组织机构中官僚化作风所支配的
组织机构运行状态。即组织机构的 运行,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实现组 织的目标,而是为了保护和维持组 织机构本身内部的存在关系和权力 威信。

二流水平的领导 三流水平的人


四流水平

三、第二法则
增加工作量
行政官员彼此之间人为地制
造工作
一份文件的流程
E
D D
F G C
C H A
案例:财务委员会的工作

《战略与变革》,管理思想大系,第138页。
烦琐定律(委员会工作方式)
所要讨论的问题,花钱
的多少和讨论时间的长 短成反比

第六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全能性(高中生物必修一)

二、干细胞
三、总结
随堂检测
3.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培养的实验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受精卵和早期胚胎细胞都是具有全能性的细胞 C.克隆羊的诞生,表明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D.细胞的全能性指的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
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6.(2011安徽高考)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自体骨髓 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 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成功地将单个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培养成新 的个体。
所以,说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克隆猴 克隆猪 克隆猫
非洲爪蟾核移植
3、原因
为什么已分化的体细胞(或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答:已分化的体细胞(或细胞核)具有本物种个体发育所需的 全部基因。
4、细胞全能性大小比较
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小
具有全能性≠能表达全能性
2、实例
(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植物细胞实现(表达)
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 2、适宜条件(营养、 激素、水、无机盐、温 度等)
排列疏松;薄壁;高 度液泡化;不定形
2、实例
(2)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伊恩·维尔穆特和多利
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 的体细胞(乳腺细胞)克隆出的羊。存活不到 七年(1996年—2003年)。
第六章 第二节 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
学习目标
1、掌握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理解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细胞核 全能性的不同。 3、了解干细胞的相关知识。
重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料斗本身的流动条件或流动性用流动因素ff表示:
式中,σa——散粒体结成稳定拱的最小拱内应力。
24
ff值越小,料斗的流动 条件越好。对于一定形状的 料斗,存在一条流动因素临 界线,如果散粒体的流动函 数曲线在这条临界线下方, 则散粒体的强度不足以支持 成拱,不会产生流动中断。 这条临界线称为料斗的临界 流动因素。 流动函数FF是由散粒体 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而流动 因素ff则由散粒体性质和料 斗的几何形状、壁面特性等 因素确定。
16
供料速度越小,物料的流动性越大和粒度分布范围 越广,离析现象越严重。 离析主要是由物料的特性决定的,如粒度分布、颗粒 形状、密度、表面特征、光滑性、体积质量、流动性、 休止角、粘聚力、密度分布等。间接影响离析程度的 有料斗直径、排料口直径、料斗边壁倾斜度、装料高 度、壁面摩擦因数、料斗形状、装料位置、装料方法、 卸料点和卸料方法等。
25
26
1 落粒拱的形式
(a) 由于排料口附近粒子相互支撑或咬合形成拱架, (b) 粉体物料由于压力、吸湿或化学反应等原因,会相互粘 结成大块,产生如图中的成拱形式。这种形式较难解决。 (c) 物料在排料口上部垂直地下落,形成洞穴状,常见于粒 子间有附着性的细粉。 (d) 物料附着在料斗的圆锥部表面,常见于壁面倾角过小和 27 对壁面有较强附着性的粉体物料。
35
15
(a)附着离析是在沉降时粗细粒分离。 (b)填充离析是在倾斜状堆积层移动时产生的。这时粗粒子会有筛分 作用,小粒子从间隙中漏出而被分离出来。
(c)滚落离析的原因是粒子的形状不同和滚动摩擦状态不同。装料时, 颗粒的运动只发生在物料锥体的表面上。物料的运动是滚动运动, 小颗粒会落到大颗粒的孔隙中。一般来说,大颗粒比微细颗粒的滚 动摩擦因数小,大部分滚落到料斗壁面附近,而微细粒子则留在中 心位置。
10
(3)壁面摩擦角和滑动摩擦角
壁面摩擦角表示物料层与固体壁面的摩擦特性,而滑 动摩擦角(又称自流角)则表示每个粒子与壁面的摩擦 特性。
一般缺乏粘聚性的散粒物料,休止角等于内摩擦角, 大于壁面摩擦角;但对于含水率大的谷物种子,休止角 比内摩擦角大得多。 滑动角或称自流角,也是衡量散粒物料散落性的指标。 测定滑动角时,将单个颗粒放在平板上,再将平板轻 轻倾斜,待颗粒开始滑动时,平板角度即为物料的滑 动角。
29
Hale Waihona Puke 6.6.5 粉体仓贮初始加料状态:当物料慢慢 下沉时,沿着仓壁发生滑移, 并产生摩擦应力。
流动状态 :颗粒按滑动通 道的形状扩展并在横向收缩, 应力场就重新分布,最大主 应力作用在近于水平的方向 上,形成的应力场称之为消 极应力场,如图(b) 。 转换状态:料仓的流动一开 始就会形成一个大的瞬间转 变应力。积极应力场是在加 料时产生的,当卸料开始时, 正好处于出口上方的物料由 于没有支撑就向下扩展,在 这一区段形成一个消极应力 场。如图(b) 。
18
排料口附近自由流动的物料 可分成五个流动带。
D带为自由降落带;
C带为颗粒垂直运动带;
B带是擦过E带向料仓中心方向缓 慢滑动的带;
A带是擦过B带向料仓中心方向迅 速滑动的带;
E带是没有运动的静止带。
19
EN带和EG带以几乎恒定的 比率(1:15)连续发展,直到 EN达到表面为止。 EN带产生两种运动,第 一位的垂直运动和第二位的 滚动运动。凡带称为边界椭 圆带,在它以外没有运动。 这种流动称为漏斗流动或中 心流动。 如果料仓的倾角大于物 料与料仓壁面的摩擦角,就 可把物料卸空。在凡椭圆体 边界线以内,产生的是整体 流动。这个理论适用于流动 性好的粉料从小孔中排出的 情况。
式中,fi——散粒体的内摩擦因数,fi=tan ; Fc——单位粘聚力,即发生在单位剪切面积上的 粘聚力。
9
试验时,先使载荷FN不变,渐增大剪切力, 测出剪切环移动时的剪切力Fs;改变FN值, 测出不同载荷FN时的剪切力Fs,作Fs一FN曲 线,则该曲线与横坐标FN的夹角即为该物料 的内摩擦角 ,在纵坐标上的截距FcA即为物 料的粘聚力。
31
6.7 食品工业中散粒体力学特性的应用
1 散粒体的自动分级
在受到振动或其他扰动时,散粒体中各颗粒会按其 相对密度、粒度、形状及表面状态的不同而重排。 重排后从上层到下层依次为:相对密度小的大颗粒, 相对密度小的小颗粒,相对密度大的大颗粒,相对密 度大的小颗粒。 此外,按表面状态及形状不同,表面粗糙或片状 颗粒在上层,而表面光滑或接近球形的颗粒在下层。 这种现象称为散粒体的自动分级。
22
6.6.4 散粒体的流动函数
设在一个筒壁 无摩擦的理想刚性 圆筒内,装入散粒 体。以预压实载荷 FQ1压实,散粒体 的预压实应力为 σl,然后轻轻取 去圆筒,不加任何 侧向支撑,即σ3 =0,这时散粒体 可能出现如图所示 的两种情况。一为 保持圆柱原形,一 为崩溃后以休止角 23 呈山形。
对于保持原形的圆柱体,须施加一定的载荷FQC以克服 散粒体在一定预压实状态下的表面强度σc,散粒体 才会崩溃。σc称为散粒体的无围限屈服强度。在图 (c)的情况下,σc=0。散粒体的无围限屈服强度σc 与预压实应力σ1之间的关系,称为流动函数FF,
2 防止成拱的办法
(1)加大排料口。 (2)尽量使料斗内壁光滑; (3)加大壁面倾角。 (4)将料斗做成非对称形[(a),(b),(c)]形式。
28
(5)在料斗内加入纵向隔板以形成左右非对称性[(d)]; (6)在料斗中悬吊链条[图(e)]; (7)在排料口上方插入锥体[图(f)],以减小排料口承受 物料的压力; (8)将壁面做成抛物线形的曲面[图(g)],以使物料顺利 滑落; (9)采用条形卸料器[图(h)]; (10)安装振动器; (11)吹入压缩空气,使物料流态化。
7
(2)内摩擦角
内摩擦角 是散粒体内部沿某一断面切断时,反映抗 剪强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8
将散粒物料装进剪切环内,盖上盖板,在盖板上施加 垂直压力FN,加载杆上作用剪切力FT。如果剪切环内的 散粒物料被剪断时达到的最大剪切力为FS,设散粒体的 剪切面积为A,则得散粒体的抗剪力等于内摩擦力与粘 聚力之和,即
降低离析程度的办法有:尽量使颗粒均匀,采用整体流 动,尽可能避免形成料堆,采用多点下料和阻尼下料 等办法。
17
6.6.3 散粒体的流动模型
在存仓排料过程中,最麻烦的问题之一是落粒拱现象。 落粒拱是散粒体堵塞在排料口处,在排料口上方形成 拱桥或洞穴。前者称为结拱,后者称为结管。
根据散粒体的流动特点,分为自由流动物料和非自由 流动物料两种。对于非自由流动物料,颗粒料层内的 内力作用(由粘聚性、潮湿性和静电力等造成)大于重 力作用。这种内力在物料流动开始后,会逐渐扰乱原 有的层面而导致形成落粒拱。由于颗粒粒子处于非平 衡状态,落粒拱会周期性地坍塌,之后再重新形成。
11
12
13
14
6.6.2 离析
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 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粒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 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又称偏析。 在给料和排料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使粒度失去均一 性,产生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但振动筛选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则有助于达到筛选的 目的。容易引起离析的散粒体,多数是流动性好的物 料。
3
2 散粒物料的摩擦角
摩擦角反映散粒物料的摩擦性质,可用以表 示散粒物料静止或运动时的力学特性。 散粒物料的摩擦角一般有四种,即休止角、 内摩擦角、壁面摩擦角和滑动角。 休止角和内摩擦角表示物料本身内在的摩擦 性质,而壁面摩擦角和滑动角表示物料与接 触的固体表面间的摩擦性质。
4
(1)休止角
34
粉尘发火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发火点。粒径越小,发火 点越低。 面粉厂里,当面粉在每立方米的空气中悬浮0.15~ 0.20mol时,最容易爆炸。 特别是10μm左右的散粒物料,浓度在0.20mol/m3时,危 险性最大。这一浓度相当于能见度为2m。 面粉、奶粉、淀粉等不良导电物料,构成爆炸的火源, 应当密切注意。
6.6 散粒体流动特性
内容提要 组成散粒体的颗粒,可根据其粒径分为粗粒、细粒 和粉体三类。 大宗的食品初级原料及半成品表现为散粒体。 散粒体是由许多单个颗粒组成的颗粒群体。 散粒体的流动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影 响物料贮存、定量、零售、装卸、控制以及整个加 工运输系统的设计。 本章将介绍散粒体的振动特性、流动特性、应力特 性等方面的散粒体的力学特性。
30
由于物料层的不均匀性和成拱现象,物料对容器的 压力分布通常是不规则的。 在理想情况下,可以得到理论上的分布规律口料斗 分深仓和浅仓两种。 以料斗底部与侧壁的交点为始点,作散粒体的休止 角斜线,与对面侧壁相交口设交点离料斗底部的距 离为hr,料斗高度为H,当hr>H时定义为浅仓, hr<H时定义为深仓。研究散粒物料对容器的压力分 布时,假设物料不受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32
产生自动分级的原因
①散粒体具有液体的性质,对分散在散粒体中的颗粒有浮 力作用,促使相对密度小的颗粒上浮;
②散粒体在受扰时较松散,使小颗粒能往下运动以填补空 隙;
③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在散粒体中所受阻力较小,容易 向下运动,而粗糙颗粒或片状粒受阻大而留于上层。
33
2 粉尘爆炸
粉尘爆炸是指在空气中悬浮的粉尘颗粒急剧地氧化燃 烧,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和高压的现象。 爆炸的机理:首先是一部分粉尘被加热、产生可燃性 气体,它与空气混合后,当存在一定温度的火源或一 定能量的电火花时,就会引起燃烧。由此产生的热量 又将周围的粉尘加热,产生新的可燃性气体。这样, 就产生连锁反应而爆炸。 粉尘爆炸要求粉尘有一定的浓度。这一浓度极限,称 为爆炸的下限。它与火源强度、粒子种类、粒径、含 水率、通风情况和氧气浓度等因素有关。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