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改造再利用分析
《苏州平江路城市分析》

《苏州平江路城市分析》城市设计论文桂林理工大学·城市设计论文“梦里水乡,再续前生”——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分析【摘要】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越来越受到政府和大众的重视,同时它们也是见证城市变迁的“空间化石”。
苏州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但是如何进行更新开发改造则成为了重中之重。
而平江路采取以居住为主,商业旅游为辅的“稳静态”更新改造模式成为了全国各地历史文化街区争相模仿的对象。
正确处理好居住、商业和旅游三者的关系,是历史文化街区的内在价值得以延续的关键。
历史文化街区居住形态本身要受到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也需要得到极大的关注。
【关键词】苏州;平江路;历史文化街区;稳静态;更新改造1研究背景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集中体现古城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区域,成为了古城保护的重中之重。
除物质因素的建筑风貌和景观环境外,历史文化街区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在城市生活中仍然起着巨大的作用,是“活”的历史地段。
当前我国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模式基本上是以保护、延续、展示其独特的风貌和特色为指导思想来实现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的。
文化、商业和旅游成为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三大主要手段,这样的开发模式必然会对历史文化街区以居住为主、以商业休闲为辅的原始形态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历史文化街区的居住形态作为最主要、最基本的“原生态”之一,对于整个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和特色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开发更新过程中,居住形态的变化对开发效果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正是因为平江路对居住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人本身的情感方面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稳静态”更新模式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研究分析价值。
平江路历史风貌2历史形态平江路是一条傍河的小路,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全长1606米,是苏州一条历史攸久的经典水巷。
早在南宋的苏州地图《平江图》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是当时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平江路调研分析

平江路 水巷 商业街 原型
平江路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
北接拙政园,南眺双塔,全长1606米。
“水陆并行,河街相邻”。
风格疏朗淡雅。
苏州宋元时又名平江,以此名路。
800多年前南宋《平江图》上,平江路是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
经历史文化街巷保护改造,现在的平江路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商业街。
一、水岸关系
1、建筑——街道——河道
多层次的铺地将较宽的街道限定出不同层次:
绿化(休憩)——慢行停留——主街——慢行停留——店前区
2、街道——建筑——河道
二、线性空间
沿街界面连贯,多有小超市、饮食摊或中低定位的小店。
稍微的退进形成店前区,多为露天茶座和餐饮,消费档次不一。
建筑间距离拉开成为小巷,气氛立刻由闹转静。
里面有很多小旅馆,过渡商业街和本地居民的生活区。
间隙中的美景,里外隔巷相望。
里面感觉大隐于市,世外高人。
三、空间节点
沿河一侧的小型空地,是适宜人们三两聊天的休憩场所。
尺度较大的广场有大量的种植,与对岸产生视线交流,适宜小群体在户外吃饭喝咖啡。
观光游船码头,白天接待大量游客,位于街口,位置和外形易于识别。
拱桥衔接两岸处产生缓冲空间,适当结合亲水景观,可达性与亲水性提高了周边商业的品质。
四、不足之处…
1、沿河东侧商业发达,但西侧商业零散。
两岸连系需要加强。
东岸河道西岸
2、河边沿街面商业发达,小巷方向人烟稀少。
街区纵深方向发展不足。
沿街巷口
巷内。
对城市发展中的“旧与新”的思考

对城市发展中的“旧与新”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日新月异”,加剧了对城市景观和历史文化街区的破坏,旧城保护问题日渐突出。
文章以苏州平江路老街道更新改造为例,在进一步明确旧城保护的价值与意义的同时,深层次地探讨如何以一种“小规模改造和有机更新并举”的方式来保护平江老街区,再现江南吴文化的对策,使城市中的老街区再次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关键词:老街区;传统文化;环境景观;有机更新;小规模改造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changes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ity development, thedamage of the city landscape and street area with historical culture was accelerated. the problem of old city protection is gradually obvious. in this paper, taking the pingjiang old district reform as an example, with further ascertaining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old city protection, a kind of ”small scale reform and organic update” is studied to protect the old street area of pingjiang so as the “wu culture” could be reappeared, all which could make the old streets in the city once again become new landmark of the city.key words: old street district; traditional culture; environment landscape; organic update; small scale reform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筑更新交替不断,旧有城市文化和全球趋于雷同的新钢筋水泥建筑的冲突日益明显,“千城一面”、“千楼一面”,城市无特色、无文化、看不出故乡韵味,这些状况让我们感到迷失和迷惘……在如此环境下,对城市仅剩下的一些老街区,是毁灭还是保留,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来看待,何种方式来协调这种新与旧的冲突,让城市居民在这样一个更替的年代保留一丝怀念,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历史文化瑰宝,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改造利用研究雍振华 高朦作者简介雍振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高 朦,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在旧有的传统建筑中引入新的使用功能,既可满足现实社会中的新需求,也能改变目前城市发展过程中大拆大建的现象,从而有望解决旧建筑与新需求之间的矛盾。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古建改造利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传统建筑的整治及功能置换为例,对新旧建筑功能转换的一些原则及形式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历史街区;传统建筑;功能转换;改造措施Abstract:Lead new features into the old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an not only meet the new demands of social reality, but also change the current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then people will find the hope to re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new demands. Modifi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in suzhou is a successful attempt .This article will put forward the renovation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 replacement in Pingjiang 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about the principles and forms of function replacement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new Buildings. In the end recommend practical 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 words:History and Culture Street,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Reform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1)-12-52(4)“拆迁”、“新建”常被认为是解决历史街区普遍存在的居住质量偏低、城市道路不畅等城市弊病的惟一途径。
平江路改造再利用分析

平江路改造再利用分析平江路现状分析经过对苏州平江路为期一天的考察及搜集资料,我对平江路的改造和再利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有一些具体的分析与看法。
最近这些年,因为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市传统民居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古城千百年来幸存下的传统民居正遭受着所谓的旧城改造带来的建设性破坏.。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人们不惜破坏掉传统民居来提高居住水平。
但这样却使我们失去了一些历史上的瑰宝,也会逐渐忘却先人们的思想结晶。
苏州也不例外,先前进行了很多改造,导致原来古色古香的古城变得十分的商业化,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对于现在唯一的水韵古街平江路的保护与改造,这使得我们今天仍能欣赏到河路并行的格局,小桥流水的美景·····现在我就具体谈谈平江路的改造与再利用。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整体启动之前, 街区的衰败程度已相当严重。
由于城市居民对现代生活条件及方式的追求, 带有阴暗潮湿等先天不足的传统民居无疑无法满足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 以致于最终留守在传统民居中的往往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样虽然保护了民居但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才决定开始做改造。
但是苏州平江路就像是一副另类的“双面绣”:一面是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一面是破旧、狭窄、拥挤、落后的状况,我们得权衡好其中的关系。
实际上政府是站在了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了一些保护。
政府没有只把平江路当作文物来保护,而是保护了它有用的合理的部分,同时更新了它的一些不符合现在生活需要的部分。
比如说居住环境差,政府就着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对房子进行了认真的整修,是采用了很独特的“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简言之就是整旧如旧,让平江路不是没用的老古董,而是在保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有个新兴的发展,这一点很是令人赞同。
具体一点说,在房屋的外观上,政府对已经变形难用的门进行了全面的更换,以满足现代建筑门窗的节能与密闭要求;再通过重新粉刷墙体, 修复原有屋顶形式与屋面构造, 修复屋面小青瓦等措施, 基本恢复了建筑原有的外观与风貌。
平江路立面规划设计说明

苏州平江路街景保护整治规划苏州市平江区人民政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2年10月一、项目背景二、现状分析三、规划概念四、外部空间引导五、建筑保护整治引导六、环境景观控制引导七、详细设计意向一、项目背景苏州平江路是平江历史街区的南北主要道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全长1090米,路宽4~11米不等。
平江路古名十泉里,后因宋平江府而得名平江路,原系碎石路面,1985年改铺小方石路面,后又改铺人字形块石路面。
平江路河街并行的空间格局是苏州古城河街双棋盘格局的集中体现,沿河沿街传统建筑风貌完整,外部空间丰富,是整个平江历史街区的精华所在,必须予以重点保护。
平江路作为平江历史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6年开始进行保护规划,但至今尚未实施。
这就造成一方面,多数保护建筑和历史建筑年代久远,需要修缮维护,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另一方面,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一般建筑或障碍建筑不断出现,除了加强今后的规划管理控制,近期内必须采取整治措施,使其与历史风貌基本协调。
在新的世纪中,平江路的保护与整治已提上了苏州市政府和平江区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本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将努力面向规划的实施。
二、现状分析规划范围平江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全长1090米,沿河两岸各30-40米进深,共7.8公顷。
为方便标识,我们把平江路分为五段,它们是:保吉利桥-相思桥段、相思桥-众安桥段、众安桥-胜利桥段、胜利桥-寿安桥段、寿安桥-苑桥段三、规划概念3-1、规划目标:•全面保护平江路现有的空间格局、传统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整治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一般建筑,达到《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所确定的关于“一级保护区”的规划要求,保证历史街区的完整性。
•通过保护与整治平江路,积累历史街区保护的实施经验,以便向街区内延伸和推广,在保护理念和技术上保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
•通过对平江路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完善,有效根治水体污染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社会实践心得体会我们小组选的课题“各地保护传统文化的举措及成果调查”,我们立足“就近、实事求是”的原则,主要调查了‘平江路’到‘忠王府’这一段。
平江路作为苏州古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气息浓重,是苏州传统的代表,但是随着苏州城市化快速的发展,难免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如何处理好本地区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从2003年开始,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平江路风貌与环境整治工程。
总长1700米的平江路,纳入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的约1090米,共有475户人家先后搬离平江路历史街区,动迁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平江路民居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措施:一是通过修缮民居继续发挥它原有居住作用,并且通过改造使其更适合现实的使用;二是充分利用平江区浓重的历史氛围发展旅游业,不仅带动本区的经济的发展同时避免了原有建筑的的破坏。
通过将沿路的房屋改造成商业店面,既利于保护了旧民居又利于平江区第三产业的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平江路已经成为苏州著名的的旅游景点,为苏州传统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拙政园的保护措施就很复杂了,大体归类为以下类:周边环境的整修、古树的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名胜的复原与优化。
作为世界闻名的名胜,拙政园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正是因为如此,拙政园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而通过保护拙政园在新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带动周边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样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又利于拙政园的保护。
忠王府的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修缮本身,二是建设新馆。
忠王府本是作为苏州博物馆使用,随着新馆的建成,忠王府作为博物馆的功能下降,但正是如此才使得忠王府得到更好的保护,既满足苏州对于博物馆的功能要求,又不使展品掩盖忠王府自身的魅力,可以说十分成功。
除以上措施以外,苏州传统文化的保护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党和国家多次立法保护苏州古城,并且给予其他大量支持。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所在地苏州人民政府,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以及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将保护工作纳入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并安排专项保护经费。
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为例

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以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为
例
金麒;王明非
【期刊名称】《福建建筑》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苏州平江路31号改造工程的解读对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适当的有机更新和功能转换才是对城市传统民居最好的保护方式.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金麒;王明非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建筑系,361005;厦门大学建筑系,361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1.5
【相关文献】
1.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与治理模式——以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改造为例[J], 王慧;张甲;陶柏延
2.城市古典商业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J], 苏楠;胡巍
3.论社区教育之课程特色——以苏州市平江区平江路街道社区为例 [J], 浦江;张慧彦
4.文化生产场域理论与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原真性——以苏州“平江路菜场”概念设计与“双塔市集”为例 [J], 李逸斐
5.文化生产场域理论与历史街区改造设计的原真性——以苏州“平江路菜场”概念设计与“双塔市集”为例 [J], 李逸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江路现状分析
经过对苏州平江路为期一天的考察及搜集资料,我对平江路的改造和再利用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也有一些具体的分析与看法。
最近这些年,因为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城市传统民居今天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许多古城千百年来幸存下的传统民居正遭受着所谓的旧城改造带来的建设性破坏.。
为了适应现代人的生活,人们不惜破坏掉传统民居来提高居住水平。
但这样却使我们失去了一些历史上的瑰宝,也会逐渐忘却先人们的思想结晶。
苏州也不例外,先前进行了很多改造,导致原来古色古香的古城变得十分的商业化,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政府对于现在唯一的水韵古街平江路的保护与改造,这使得我们今天仍能欣赏到河路并行的格局,小桥流水的美
景·····
现在我就具体谈谈平江路的改造与再利用。
在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改造项目整体启动之前, 街区的衰败程度已相当严
重。
由于城市居民对现代生活条件及方式的追求, 带有阴暗潮湿等先天不足的传统民居无疑无法满足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 以致于最终留守在传统民居中的往往以中老年人居多,这样虽然保护了民居但却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才决定开始做改造。
但是苏州平江路就像是一副另类的“双面绣”:一面是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一面是破旧、狭窄、拥挤、落后的状况,我们得权衡好其中的关系。
实际上政府是站在了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进行了一些保护。
政府没有只把平江路当作文物来保护,而是保护了它有用的合理的部分,同时更新了它的一些不符合现在生活需要的部分。
比如说居住环境差,政府就着力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对房子进行了认真的整修,是采用了很独特的“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则,简言之就是整旧如旧,让平江路不是没用的老古董,而是在保存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有个新兴的发展,这一点很是令人赞
同。
具体一点说,在房屋的外观上,政府对已经变形难用的门进行了全面的更换,以满足现代建筑门窗的节能与密闭要求;再通过重新粉刷墙体, 修复原有屋顶形式与屋面构造, 修复屋面小青瓦等措施, 基本恢复了建筑原有的外观与风
貌。
在内部功能上,平江路上的居民区用处也进行了大幅转变。
政府将部分传统民居通过改造与更新转换其建筑性质与使用功能, 使之成为旅店、商铺、纪念馆或文化会所, 但它们在外表上并不张扬,而是悄悄掩隐在木质门板之下,
乍看之下与普通民居并无区别,
只有透过精致的雕花门廊才能看到里面的真镜,这就使得平江路街区在整体外观上仍是那么的古色古香,留住了民情风貌···
改造后,好处多多: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还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提高居民的就业率,同时也可以增加部分的收入;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很好的意义···虽然改造目前还是很成功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就比如说我看到的居民区的空调,很不协调的挂在房屋外面,很是突兀,与周围风格不搭,因此在某些细节上,我们还得再做出一些有效果的事来,做到对平江路的完好保护与对文化的真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