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学习服装搭配
第10课学习服装搭配

黄色:充满幻想,颜色明朗,可以和许多颜色搭配,比较适合运动和休闲服。
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与深沉的大海,给人以沉静、深远、活泼的感觉。使学校和机关的常用色。
紫色:是高贵的颜色,呈现出威严。有神秘冷艳、优雅梦幻的感觉。
等等。
色彩对着装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人的眼睛、头发、肤色等天生色彩进行分析、配穿。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才会使自己更加美丽出众。比如:红色使皮肤显得白皙,但会使人显得更胖;黄色皮肤不配绿色;皮肤较深的应该改配较浅的调子;性格内向的=%B3%C9%C1%FA&in=1526&cl=2&lm=-1&pn=7&rn=1&di=52871066238&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运动装的服装特=%D0%A3%D4%B0%D1%A7%C9%FA%D7%B0&in=7280&cl=2&lm=-1&pn=11&rn=1&di=12685071153&ln=942&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2、服装的色彩运用
色彩是世界上最能引起视觉冲击的对,对每一个人都是具有一定的感召力的,色彩有着自身的语言,=%C6%BD%C3%E6%C9%AB%B2%CA%B9%B9%B3%C9%CD%BC%C6%AC&in=11123&cl=2&lm=-1&pn=72&rn=1&di=7811322858&ln=184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服装色彩搭配课件及常见风格讲解

搭配注意事项
1、服饰的颜色(大面积色彩)一般控制在3—4种之内。
Page 7
2、注意搭配讲究呼应协调
前后上下呼应,显示和谐统一的美感,使着装效果不至于显得单调。
Page 8
3、多运用安全色进行搭配,是着装效果显得不那么突兀或者 俗气,黑、白、灰、蓝(牛仔布料)是配色中的安全色,它 们最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白黑
色彩基本知识
原色
Page 2
(二) 常用的服装配色方法
协调色服装搭配: 使用同一种色素或接近色素,根据其深浅、明暗不同来搭配,造成一种和谐 的美感来协调色氛围。同类色和近似色。
Page 3
同类色搭配原则: 指深浅、明暗
不同的两种同一类 颜色相配,比如: 青配天蓝,墨绿配 浅绿,咖啡配米, 深红配浅红等,同 类色配合的服装显 得柔和文雅。
Page 37
Page 38
通勤风格
通勤与OL最大的区别是通勤 更具有休闲风格.是时尚白领 的半休闲主义服装。休闲已成 为这个时代不可忽视的主题。
它不仅是度假时的装束,而且 会出现在职场和派对上。人们 宽容地接纳了平底鞋、宽松长 裤、针织套衫,因为这些服饰 品让穿着者看上去温和,更加 贴近自然,做工精致,重点在 于打造干练、简洁、清爽的形 象。
街头风格
篮球服
街头服饰一般 来说是宽松得 近乎夸张的T 恤和裤子,很多 人喜欢包头巾,
另一种典型的 服饰是篮球服 和运动鞋,也以 宽松为标准.
Page 45
简约风格
廓形是设计的第一要 素,既要考虑其本身 的比例、节奏和平衡, 又要考虑与人体的理 想形象的协调关系。
这种精心设计的廓形 常常需要精致的材料 来表现,通过精确的 结构(板型)和精到 的工艺来完成。
小学美术《服装搭配》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服装搭配》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服装搭配的基本原则,掌握色彩、款式、图案的搭配技巧;学习如何根据场合、季节、个人特点进行服装搭配;培养审美观念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美学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
1.服装搭配的基本原则:介绍和谐、对比、重复、平衡等原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色彩搭配原理:掌握色相、明度、纯度的搭配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服装搭配中;
-款式搭配技巧:了解不同款式服装的特点,学会根据场合和身材选择合适的搭配;
-图案搭配规律:掌握图案大小、颜色、风格的搭配方法,使服装更具视觉效果;
-实际应用:能够根据个人特点、场合需求进行服装搭配,体现个性和审美。
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设计服装搭配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个性化表达;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使学生了解服装搭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增进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生活质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服装搭配》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服装搭配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服装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服装搭配是根据色彩、款式、图案等因素,使穿着更加和谐、美观的过程。它能够展现个人品味和气质,提升自信心。
学习服装搭配教案及说课稿

教案设计翁梓铱一、教学内容:《学习服装搭配》这节课的内容数需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13册教材,第10课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为主,可以知道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审美品味。
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生活中的作用:由于着装在现代社会不仅只是遮体御寒。
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能够结合个人情况进行服装搭配,已成为自我形象的展示,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
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了解服装设计知识,并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合理搭配服装的意识。
教学重点:因为学习对象为初一学生,针对其服装设计能力普遍薄弱,而且专业起点高的特点,所以重点是合理搭配服装的知识。
三、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色彩应用于服装的一般规律。
(2)服装款式和配饰的搭配规律。
2、能力目标:(1)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形、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力。
(3)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和探究学习和评价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2)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四、学习重点、难点:1、根据色彩、款式、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合理搭配服装。
2、培养学生的自学、分析、评论、创造和审美能力。
五、教法分析(一)教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教材以启发学生设计、搭配灵感的感性因素较突出,只有让学生耳濡目染,多感官接受熏陶,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本课主要采用的是直观性原则为主的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法与训练法辅以教学。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首先通过欣赏图片,在美丽得体的服装里,灵感得到启迪,学习兴趣提高,再加上教师精概的讲解,让学生在了解服装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服装设计搭配的正确意识,从而突出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主体地位,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6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学历案-初中美术人美版七年级下册

《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程的学习主题为“初中美术课程《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打下基础。
二、学习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能够辨识不同色彩的属性和情感表达。
2. 掌握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能够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不同肤色等要素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色彩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能否正确辨识不同色彩的属性和情感表达。
2. 评价学生对服装色彩搭配原则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否根据不同要素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3.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否在课程学习中提出有创意的色彩搭配方案。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组不同色彩搭配的服装图片,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效果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学习: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颜色的属性、色轮原理、色彩的冷暖等。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色彩搭配,包括单色系搭配、邻近色搭配、对比色搭配等,让学生了解不同搭配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4. 案例分析:选取几组典型的服装色彩搭配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服装色彩搭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创意设计: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服装色彩搭配方案,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对色彩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和服装色彩搭配原则和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学生设计一份自己的服装色彩搭配方案,并附上设计思路和理由。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不同肤色等要素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并体现出自己的创意和个性。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换装游戏课程设计

换装游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换装游戏中所涉及的服饰搭配、颜色搭配及场合着装的基本知识。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不同职业、文化背景下的服装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换装游戏中的人物搭配,提高审美和搭配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并解决换装游戏中遇到的搭配问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服饰文化的兴趣,关注生活中的服装搭配,提高自我审美意识。
2.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在换装游戏中,学会合理消费和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趣味性、实践性和合作性为主要特点,结合换装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服饰搭配知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年级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互动性、实践性和趣味性,将知识点融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上课程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服饰搭配基本知识:包括服饰的颜色、款式、场合搭配原则,以及不同职业、文化背景下的服装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一章“服饰搭配概述”,第二节“服饰搭配的基本原则”- 进度安排:2课时2. 换装游戏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换装游戏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搭配能力。
- 教材章节:第二章“换装游戏操作指导”,第一节“换装游戏的基本操作”- 进度安排:3课时3. 小组合作探讨:分组进行换装游戏搭配讨论,解决搭配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 教材章节:第三章“小组合作与搭配探讨”,第一节“小组合作的意义与方法”- 进度安排:2课时4. 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特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第10课 学习服装搭配.doc美术-纪彪

第10课学习服装搭配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穿着得体的服装既是自我形象的展示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从中感受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使学生穿出自己的个性和风格,进一步烘托出着装人的气质和美感。
做一名爱美、懂美、身心健康的当代中学生。
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和自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搭配自己的穿着,根据色彩、款式、时间、地点、人物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着装。
调动学生主动性,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得愿望和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着装具体场合和地点的穿着的特点的掌握,并表现在自己的穿着上。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创造和审美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速写本、铅笔、漫画等。
教学设计:用漫画引入,用简单的漫画引导学生了解服装的作用及不同职业的着装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新课导入:一、学生回答要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答:即使你一言不发,你的穿着打扮已告诉他人。
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也可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
着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服装好比信号灯,可以吸引他人做进一步的交往,认真装饰自己,以取得他人的好感,这正是尊重他人,表达善意、传递友情的一种方式。
[学生自己回答] :老师可以做适当的评价。
二、通过图片展示。
引导学生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服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师生共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它是无声语言,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所以人们对着装美的追求尤为迫切,学生对服装也越来越关注。
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服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1)怎样着装更美丽?讲究整体搭配,与身份、年龄、场合、职业有关。
是人类美化自身的一种艺术。
(2)服装的种类:不同场合的运用(不同图片的展示)休闲生活装:是休闲时的装束。
是上街购物以及看电影、看戏、欣赏歌剧或文艺演出、参观展览、约会、拜访客人、在外就餐时的着装。
衣服搭配直播课程设计思路

衣服搭配直播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服装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技巧,理解色彩、款式、材质等元素在搭配中的作用。
2. 使学生了解不同场合的着装要求,能够根据场合特点进行合理的服装搭配。
3. 帮助学生掌握服装搭配中的一些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提高对服装文化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服装搭配的能力,能够根据个人特点、场合要求和流行趋势,完成合适的搭配方案。
2. 提高学生在直播过程中表达自己观点、展示搭配技巧的能力,增强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服装搭配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抵制过度消费和浪费。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至少3套不同场合的服装搭配方案。
2. 学生能够在直播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搭配技巧,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
3.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关注服装搭配中的环保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完成搭配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服装搭配基本原则:包括色彩搭配、款式搭配、材质搭配等,结合课本相关章节,使学生掌握搭配的基本规律。
2. 场合着装要求:分析不同场合的着装特点,如正式场合、休闲场合、运动场合等,对应课本中场合着装的内容,指导学生合理搭配。
3. 直播表达技巧:教授如何在直播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搭配成果,包括语言表达、肢体语言、互动技巧等,结合课本中的沟通与表达内容。
4. 服装文化及审美观念:介绍服装搭配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拓展学生视野,与课本中相关章节相呼应。
5.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服装搭配中的环保问题,如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材质、抵制浪费等,结合课本中的环保教育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学习服装搭配一、教材分析1、编辑指导思想: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使服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为它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的第二张面孔,所以人们对着装美的追求尤为迫切,学生对服饰也越来越关注。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
对于学生新奇而又有创意、有思想的观点,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和理解。
针对学生爱美、想美而又不会美,对美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现状,我们设计了本课。
课程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以实用为主,可以指导日常着装和提高学生对服饰文化的审美品味。
在教学中,强调互动性。
因为,现代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目的,并将这种教育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综合性教学的实践环节中,从而有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与单纯学科教育的显著区别。
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尊重多样化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是本课的学习目标的延伸。
2、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色彩的基本知识。
利用色彩、款式扬长弊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
并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应会: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
学会利用现有的服装,通过所学的知识,搭配出具有自身独特魅力的服饰,在生活中的不同场合穿出自我,使自己更加美丽、大方、充满自信。
在新世纪,做一名爱美、会美,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2)隐性内容与目标:现代生活中,“美”的形象不仅帮助我们走向成功,更重要的是他能使我们尽快的融合到环境中。
精心设计自己的形象,让周围的人感觉到你是一个自尊自爱的人,人们就会向你投去敬重的目光。
虽然服饰美是外在的,但却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在追求和生活品味。
青少年学生应当选择适合自己身份和年龄特点的服装,穿出活泼、大方、健康的美。
如果一味地模仿与追求所谓时尚,不但有损自己美好的形象,还会搞得不伦不类,这样的着装是最不可取的。
我们应该通过外在的穿着,真实恰当地反映自己的个性与内在美,使自己更容易与人相处,取得自己内心的愉快和他人的尊重,这才是学习服装搭配最重要的目的。
另外,每个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也不同,在暂时比较落后的地区,学习服装搭配会使学生的心理面对挑战。
他们用学来的知识和自己的智慧创造出适合自己、物美的价廉的服饰,这样的衣物比花钱买来的更有审美个性,更让老师、家长和同学钦佩。
教学难点:用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衣服尝试服装的搭配,穿出自己的风采。
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怎样找出适合自己的色彩?怎样搭配服装?(色彩的搭配、款式的搭配,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合理运用等)通过查找资料、相互探讨或独立思考,用自身服装展示或制作剪贴画等方式来完成作业,以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学习材料:①电脑、相关软件、录像和服装搭配范例。
②各种不同颜色、质地的布料,各色卡纸及零星饰品。
③铅笔、橡皮、颜色、毛笔(大白云、叶筋笔)笔洗、调色盘、剪刀、线、胶水等。
④相关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资料。
⑤少数民族的教师可以搜集有关民族服饰的传说(本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旅),本民族的服饰特点,在不同节日里,各种服饰的运用。
二、教学设计参考1、解决难点的要点:(1)让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问题,集体合作,共同解决难点。
(2)教师利用电脑演示,录像、图例、小玩偶展示,介绍服装种类、款式,以及不同的人在不同季节、场合、时间选择不同服装的搭配规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以民族审美情趣为切人点,讲授我国人民着装习惯,并适当介绍外来服饰文化对现代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
2、解决重点的要点:(1)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观念和教学模式,范画加大视觉冲击力,用新鲜的实例、生动的语言,传达服饰美的审美情趣。
(2)立足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内容加强趣味性和实用性。
对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指导意义。
(3)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尊重多样性、尊重差异性,使学生能大胆尝试各种风格的衣服搭配。
3、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1)贫困地区的学生衣服较少,教师可以以欣赏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用粘贴和绘画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以达本课的教学目的。
(2)如果只凭讲授不容易理解,可以制作成课件,或做成投影片讲解。
(3)没有电脑和画册的学校可以自己动手画或制作一些剪贴画,方便简洁。
(4)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可以讲述本民族服饰的历史、服饰的象征意义、本民族服饰搭配的要点和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然后让学生制作小玩偶,在玩偶上搭配自己喜欢的服装。
(5)服装画的形式要多样化,要有个性,引导学生不要受卡通画的影响。
(除及个别卡通画画得好的同学)(6)发达地区的教学,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家利用各种手段(上网、图书馆)查找答案。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下作业可用电脑制作完成。
本节课图例介绍:第一页:4张图是学生在不同场合身着不同款式的服装。
牛仔服粗犷、朴实、休闲,带有一种野性的美。
学生装端庄、大方、整齐、统一,适合在校的各项活动,如学习、运动、劳动等。
休闲服潇洒、随意、自由自在。
运动服轻松、便捷,穿起来活动自如。
第二页左上角:4套服装,款式新颖、色彩和谐。
服装整体效果既新鲜活泼,又不失雅致和谐,使人感觉恰到好处,与之相关的配件和服装搭配得体。
如:书包和帽子的大小、色彩、质地、款式和季节的不同都需要与服装形式整体的美。
右上图:夏季休闲服用对比色的搭配方法:玫瑰红的裤子加上了外翻边绿,并配一顶蓝帽子,全身服饰的配件——帽子、包、鞋呈现对比效果,颜色鲜艳夺目。
简洁的吊带背心上,点缀在胸前的图案与全身色彩形成了很到位的呼应,体现出青春少女健康的美和大胆的着装选择。
左图:穿牛仔上装少女——文静、端庄。
带一顶编织小帽,显得活泼、俏皮。
右下角:学生作业,动态优美,比例夸张,色块均匀。
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借鉴。
第三页:服装色彩搭配参考图。
展示了同一款服装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效果。
搭配资料中有不同季节、不同款式的服装(线描作品),学生可以把任意一款套用在右下角男女模特身上。
找不到相关资料的同学可以用这页的图例作为参考。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1)贫困地区(互动式学习方式)通过老师展示搭配优秀范例,讲解服装搭配的法则和要点,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欣赏一些好的搭配实例,特别注意结合当地着装习惯和经济水平进行引导,尊重学生的审美倾向。
作业,选择一名同学,为他设计4季服装。
用剪贴的形式,利用纸与布的不同质地(薄、厚、粗糙、光滑)、不同颜色制作服饰搭配方案,也可以用绘画的方法完成。
然后全班共同点评,评出最佳设计组。
老师轮流在各组辅导,起到点拨、引导的作用。
注意启发学生运用集体的智慧,一起出点子、想办法,做出满意的设计。
(2)探究式教学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思考题,在导入新课时引发学生思考、讨论。
用这个办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并可以通过这几个问题,使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感和学习兴趣,然后进入新课。
让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全班同学解答,对没有把握的问题,由教师启发、引导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最后,教师总结。
作业:给自己喜欢的人(老师、同学、父母、兄弟等)设计任意一款服装,并谈谈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问题,研究探讨,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答案。
教师提问(设问准确)1、要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什么?2、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变美?3、如果别人拿来一件衣服问你美不美,你会怎样回答?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积极思考)1、结合实际生活。
2、内在与外在同时考虑。
3、考虑问题,以人为本。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问题在搭配服装方面,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
(例如:我母亲体型略胖,应怎样穿衣?节庆日应怎样穿衣?参加大型宴会应怎样穿衣?什么颜色的服装最适合我等等?)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1、服装的种类与不同场合、不同季节的运用。
2、不同体型、年龄、性格、职业的搭配规律。
3、颜色在服装中的运用。
4、服装与其他。
(色彩的象征意义、服装的流行趋势、服装配件的应用)教师归纳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自己归纳出服装搭配的要点和技巧,并且懂得了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光有外表美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科学文化知识充实自己,做一名表里如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作业:制作一个小玩偶,在玩偶上搭配服装。
课前提问:a、要不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什么?即使你一言不发,你的穿着打扮已告诉他人。
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可以表明你的身份、个性、气质,也可反映你的追求、理想和情操。
美国科学家兼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饮食也许可以随心所欲,穿衣却得考虑给他人的印象。
”服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重要的。
服装好比信号灯,可以吸引他人做进一步的交往,也可以警告他人使之退避三舍。
认真装饰自己,以取得他人的好感,并非不光彩,这正是尊重他人,表达善意、传递友情的一种方式。
b、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形象变美?漂亮的款式、流畅的线条、和谐的色彩、精致的做工、新奇的构想,以及衣料的质地和当今流行的趋势等,这些都是服饰美的要素,但重要的是适合你的个性、身份、年龄、气质,并且与季节相符,盲目追求所谓时尚,无视气候和周围条件的装束,只能是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并且美是内在与外在的结合,丰富的内心加上美丽的外表,才是真正的美。
c、如果你拿来一件衣服问我美不美,我会怎样回答?同一人穿不同的服装,效果完全不同。
所以衣服只有穿在人身上才能获得生命。
衣服不像画一样,挂在墙上让人欣赏,也不像雕塑那样立在公共空间公开展示。
衣服从一开始就与人联系在一起。
因此服饰美是人的外在形体与内在素养的共同展示,无法与人分开。
服装配穿应考虑WHO (谁穿)、WHERE(在哪穿)、TIME(什么时候) WHA T(穿什么)。
如:面料的选择要与款式相符,色彩要与你的皮肤、头发相配,花形要适合你的身材,保暖的程度与环境和气候相适应,剪裁缝制精到,穿着得体等等。
(3)互动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人物服饰的描写,(以服饰描写为主)学生摘抄后,分组探讨。
根据文中描写的人的气质、职业、性格和所在的场合、时间,研究其款式、色彩,并对服装描述不完整的部分,学生自己补充完整。
(教师要特别指出,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才能对人物进行真实、细致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