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长春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合集下载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王乙涵【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吉林市船营区8个出生缺陷监测医院18 949例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儿307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6.20‰;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孕母年龄、出生性别及孕母居住地有关.结论:进行优生优育宣传指导,为孕妇创造优良的生育环境及合理的均衡饮食,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适时终止妊娠,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年(卷),期】2010(006)008【总页数】2页(P188-189)【关键词】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作者】王乙涵【作者单位】吉林市船营区妇幼保健院,吉林省吉林市132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4.7为了解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笔者对近3年出生缺陷儿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2006—2008年在船营区各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产、死胎,不包括计划外引产者)。

1.2 方法根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并按照吉林省出生缺陷监测方案中23类出生缺陷的定义、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监测,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每例新生儿进行检查,发现畸形儿后,将孕母特征、缺陷儿情况、出生缺陷诊断、孕早期情况等填入《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各监测医院每季度分月将孕母年龄、常住地、围产儿死亡等数据填入《围产儿数据季度报表》。

对于23类以外的畸形,写明具体情况,作为出生缺陷统计。

2 结果2.1 出生缺陷发生率18949例围产儿中,男9794例,女9155例,出生缺陷儿30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20‰。

2.2 各类出生缺陷构成比18949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307例,各类出生缺陷构成比见表1。

长春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长春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

长春市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结果分析作者:赵英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01期[摘要] 目的了解长春地区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的发病状况。

方法采集出生后3~7d、充分哺乳至少6次以上新生儿的足跟血滴于特定滤纸上,采用免疫荧光读书仪测定血片中苯丙氨酸(Phe)的含量。

结果 2005年1月~2009年4月共筛查93240例新生儿,筛查出苯丙酮尿症(Pku)患儿24例,发病率为1/3885。

结论长春地区苯丙酮尿症发病率在全国属于较高的城市。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发病率; Pku患儿[中图分类号] R7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1-146-02苯丙酮尿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病,主要因为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导致Pku活性降低或丧失,而引起苯丙氨酸在肝脏中代谢紊乱。

其正常代谢产物减少,次要代谢途径增强,生成大量的苯丙酮酸、苯乙酸、苯乳酸,影响脑组织发育,造成智能及体格发育过程不可逆的损伤[1]。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2005年1月~2009年4月长春地区出生的93240例活产新生儿。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新生儿出生后72h,充分哺乳至少6次以上,采集3滴足跟血滴在S&LS903滤纸上,要求每个血斑直径大于8mm,自然晾干,放于封口塑料袋内,保存于4℃冰箱中,在7d内送至我所筛查实验室待测。

1.2.2 测定方法仪器使用芬兰雷勃公司出品的免疫荧光读数仪,试剂盒:苯丙氨酸荧光测定试剂盒(芬兰雷勃公司)。

正常值为苯丙氨酸浓度2mg/dL视为可疑阳性。

对查出的阳性患儿立即召回采集第2张血片进行复查,如仍>2mg/dL,取尿液标本寄于上海新筛中心作进一步的确定试验,鉴定分型。

1.3 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控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

做好实验室室内质控,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Phe实验测定板都设有高、低2个内质控(双孔),应用统计学方法,检验、控制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从而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

2005—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2005—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表3
表 3 20 - 2 0 0 5 0 9年新宾县出生缺陷 的确诊时间及诊断依据
讨 降低 出生缺 陷发生 的有效干预措施 , 对新 宾县 2 0 —2 0 05 0 9年 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资料来源 . 2 0 —2 0 0 5 0 9年新 宾县范围 内妊 娠 1 以后 的胎儿及未满 2周 1 周岁儿童 ( 含死胎 、 死产 、 治疗 性引产及计划外妊娠 )按 “ + ” , 3 1
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结果 : 出生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 , 男孩多于女孩 , 确诊时间多在产后 。 结论 : 出生缺 陷的干预应以预防为主, 加强围产期保健 , 加大 优生优育的健康教育力度 , 减少 出生缺陷儿的出生 。
【 关键词 】 m生缺陷; 发生率 ; 监测 ; 干预
出生缺陷是指 出生时发现的人类胚胎或胎儿在结构 和( ) 或 功能 ( 代谢 ) 面的异常[】是导致 孕早 期流产 、 方 1, 死胎 、 死产 、 生 新 儿及婴儿死亡 的重要原 因, 可致 大量儿童患病及 长期残疾 , 并 严 重影响着 出生人 口素质 。为 了解新宾县 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 , 探
5 . %, 4 .3 72 5 由 2 %的出生缺陷是通过临床确诊的 , 明我县常规 0 说
产前筛查技术 不够 普 及 , 前 诊 断 技术 不 高 , 些 都 不 能及 产 这
22 05 2 0 . 2 0 - 0 9年新 宾县 出生缺陷儿的性别差异 见表 2 . 早 发 现 胎 儿 缺 陷 , 利 于及 时 采 取 相应 措 施 , 加 了产 妇 不 增
生率 男 孩 高 于 女孩 , 男女 性 别 间 存 在 明显 差 异 , 与 大多 这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法规类别】卫生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吉政办明电[2009]127号【发布部门】吉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09.29【实施日期】2009.09.2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意见(吉政办明电〔2009〕12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吉林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意见》(吉发〔2007〕4号,以下简称《意见》)等法律法规,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当前我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之一。

全省每年约有2500-3000例肉眼可见的出生缺陷儿出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妇女孕期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的机会明显增加,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

各地要从维护母婴健康权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出生缺陷预防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消除影响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各种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决定》和《意见》为指导,面向社区、面向家庭、面向育龄人群,针对计划怀孕的夫妇,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依靠专家、组织群众、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做好出生缺陷预防工作。

二、工作目标争取“十二五”末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降到10‰以下。

(一)婚检率达到80%以上;(二)计划怀孕夫妇。

2019年长春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结果分析

2019年长春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结果分析

•2988•吉林医学2020年12月第41卷第12期2019年长春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结果分析刘迎春(长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吉林长春130051)[摘要]目的:通过医院监测数据分析长春市出生缺陷发病率情况。

方法:收集整理长春市全市监测医院围产儿出生数据,统计其中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并观察不同年龄段、城市与农村的发生情况。

结果:全市围产儿61453例,出生缺陷围产儿761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2.38%。

,城市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农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逸35岁产妇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35岁产妇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多指(趾)、外耳畸形(小耳)、并指(趾)等五类缺陷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缺陷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春市围产儿出生先心病、多指(趾)、外耳畸形(小耳)、并指(趾)等五类缺陷发生率较高,城市与农村及不同年龄段存较大差异性。

[关键词]长春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数据结果分析围产儿出生缺陷为临床罕见情况,其发生因素较多,可为疾病、遗传、妊娠期营养不良、不良刺激等有关。

围产儿出生缺陷不仅仅对缺陷儿家庭造成了较大打击,宏观视角下若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过高无疑也对我国总体人口质量有较大不利影响[1]。

做好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工作,通过数据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针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对减少围生而出生缺陷发生率意义重大,本文即对长春市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医院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次研究所有数据由长春市各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统一上报长春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出生缺陷管理办公室汇总后提供,统计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长春市全市围产儿数量,出生缺陷儿数量,监测对象为观察期限内活产、死胎死产、7天内死亡新生儿,记录新生儿的天龄、性别、出生缺陷类型等。

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报告

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报告

2009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及干预措施2009年在我市第一人民医院、附院、中区人民医院及中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监测医院分娩的围产儿共14433例、发现出生缺陷109例、比例为75.5/万。

1.畸形儿临床病理分析,109例畸形儿中,唇、腭裂15例,发生率13.76%占第一位。

其次为并指或多指、耳部畸形、神经管畸形(包括脑积水、无脑儿)32例、发生率为29.36% 占第二位。

先天性心脏病13例、发生率为11.93%占第三位。

各畸形种类、例数及构成见表1。

2畸形儿与围产儿死亡,109例畸形儿中,致死性畸形造成死胎、死产或七天内死亡的24例,占同期围产儿死亡数的22.02%,其中以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死亡率最高。

3.先天畸形近70%的出生缺陷是在产后通过征状和体征而诊断,30%的畸形在产前通过B超检查而诊断,畸形儿尸体解剖率极低。

4.调查发现孕早期感冒、发烧及服药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有家族遗传史等因素均与畸形发生有很大关系。

孕早期异常情况和家族遗传史。

109例畸形种类、例数及构成讨论出生缺陷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取决于致畸因素是否发生在易感期。

大多数缺陷发生在胚胎第3至第8期的器官形成期,此外,还决定于接触物的量、时间长短及方式。

1.胎儿发育大部分组织器官是在12周之内发育完成的。

本组调查发现孕早期感冒、发烧占孕期异常情况较大比例。

一般认为,病毒感染后,它们的毒素和代谢物可诱发基因突变,也有可能是感染后发热或服药影响精子或卵子的染色体结构,使染色体结构异常或基因突变,导致胎儿畸形。

2.孕前和孕早期接触有害物质也是致畸的重要因素,因此,孕前和孕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护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3.产前检查:胎儿畸形的诊断,要根据病史、早孕反应、孕期检查、超声显象、X线摄片、羊水检查等措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对神经管缺陷和肌肉骨骼系统畸形,产前超声协助诊断很有必要性。

对羊水过多或过少者更应做B超检查。

出生缺陷资料分析及对策建议

出生缺陷资料分析及对策建议

出生缺陷资料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目的l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不仅仅是遗传因素,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在出生缺陷发生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全县10年间出生的377例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本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保健水平,了解我县出生缺陷状况,影响因素。

对病残儿父母回顾性调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解出生缺陷预防的知识,生活方式及孕期保健的状况。

分析结果表明群众健康生育的愿望比较强烈。

渴望孕期得到一系列的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发生着变化。

出生缺陷与母亲孕产次,孕妇年龄的因素正在降低,环境污染等因素趋于上升。

【关键词】出生缺陷;高危因素;群体【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98-01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就存在的外形或体内结构或功能、行为上的异常,遗传因素和不良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是其主要原因。

出生缺陷的发生,严重影响出生人口质量,它不仅增加了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为此,国家计生委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重要内容之一,并提出了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新机制。

本文旨在对全县10年来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疾病的发生特点,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来源及方法本文资料来源于1997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记录及未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包括二胎患儿,农村户口的一胎女患儿及未到审批病残儿年龄的患儿)但经过二级甲及以上医院诊治的病残儿诊疗记录,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对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进行了普查,筛查出377例患儿,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出生缺陷现状。

2 结果2.1患病种类较多:本文调查的377例出生缺陷82种,分布较广,发病原因复杂。

377例患儿中男性283例,占75.1%,女性93例,占24.7%,性别不清1例(无生殖器),占0.2%,男女性别比:304﹕100,与淄博市王智等的报道接近[1]。

吉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吉林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9.03.02•【字号】吉卫联发〔2009〕13号•【施行日期】2009.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妇幼健康正文吉林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卫联发〔2009〕13号各市(州)卫生局、财政局:现将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吉林省卫生厅二〇〇九年三月二日附件吉林省2009年妇幼卫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省妇幼卫生监测工作,减少出生缺陷与残疾,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2006年国家调整了监测点,扩大了监测范围,全国共有336个区县开展“三网”监测工作,我省国家监测点增加到14个县(市、区),其中有2个市(区)开展出生缺陷人群监测工作。

我省按国家要求先后开展了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

目前,孕产妇死亡监测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工作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内抽取4个乡(镇、街)(共257个)为监测点,出生缺陷监测在全省所有县级及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内开展(共215个监测医院)。

一、项目目标获得准确、可靠的监测资料,为制定干预措施以及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年度目标:1、加强各级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各级妇幼卫生监测人员的“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机能)考核合格率≥80%;2、以县为单位网络直报率达到100%。

3、继续加强人群监测县(区)的督导,使监测工作合格率达到100%;4、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妇幼卫生监测工作的监督指导,监测工作质量考核评估以县(区)为单位优良率达到8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g d p s e t t m i1i ine ur u he ie fl n,r po tby t e q re ,an r e r h ua t r d fom ovnc pr i e,t iy,a e e x- r t d m o t n t u ton untr t he ct r a b - a e nioris r c i i a -

t e b rh b e s n y o ei r e rt t l is M a r c h it lmih 6 o e b n o d r o o a l oc a k,c n e ia e r ta k,mu h,e t r a a b o ma ,n r e n f p o g ntl a t tc h a c xe n l r n r l ev e a
20 l bi h lm ih i h p i t o t r d t nay i 09 od rt b e s n t es rngCiy m nio a a a lss
Te g Shu a n hu
[ src】 u p s :sb te e erh a d a ay i t eln p igrgo o n op o u esn brh be s c u rn eo Abta t P r o e I etrrsa c n n lss h o gs r e in ru dt r d c o it lmih o c re c f n
【 要】 摘 目的 : 更 好 的 研 究 和 分 析 长春 地 区 围产 儿 出生缺 陷发 生 的动 态 情 况 , 上级 和 有 关部 门制 定 预 防 措 施 提 供 真 实 为 为 数 据 。方 法 : 照 中 国 出生 缺 陷监 测 中心制 定 的 出生缺 陷诊 断及 统 计 标 准要 求 , 用全 国 统 一 出 生缺 陷 儿 登 记 卡 及 围产 儿 季 按 采 报表 , 专人 逐 项 填 写 , 季 上报 , 由 省 、 、 三级 监 测 指 导 单位 分 级 进 行 质 控 。 结 果 : 监 测 围产 儿 52 1例 , 按 并 市 区 共 58 出生 缺 陷儿 5 8例 , 3 出生缺 陷发 生 率 9 . 2 万 ; 7 3/ 围产 儿 死 亡 5 7 , 产 儿 死 率 9 . i 万 ; 生 缺 陷 前 6位 依 次 为 总 唇 腭 裂 、 天 性 心 脏 0例 国 17 / 出 先 病、 多指 、 外耳 畸 形 、 经 管 畸 形 、 积 水 : 神 脑 产母 年 龄 3 5岁 以上 为 出生 缺 陷高发 年 龄 。结论 : 加 强优 生知 识 的 宣 传 , 期 孕检 , 应 定 提 高产 前诊 断技 术 , 低 出生 缺 陷 儿 的发 生 率 , 高人 1质 量 。 降 提 7 : 【 键 词】 关 围产 儿 ; 出生 缺 陷 ; 生 率 ; 前诊 断 发 产
icd n er t 7 3 /e h u a d Ro n o po u es nd ah5 7,r u dt r d c o e dart I 7 /e h u a d; n ie c ae9 . 2 tn to s n ; u dt r d c o e t 0 o n op o u es nd a ae9 . 1 tnt o s n Ex
d n mi sa e cr u sa c ,i u e i ra d d p rme t o c r e s a l h n r v n a u e fo p o i e tu a a M e h y a c t t i m t n e ss p r n e a t n n e n d e tb i me tp e e t c o c s me s r r m r v d r ed t . t - o Ac o d n o C i a brh b e s n t rc n e sa l h n fbr h b e s ig o i a d s a it ss a d r e u s ,a d: c r ig t h n it lmih mo i e t re t b i me t it lmih d a n ss n t t i t n a d r q e t — o s o sc d p i n wh l o n r n f it lmih s n r g sr t n c r n o n o p o u e s n s a e n o u r e ,s e il s o t o e c u ty u i b r h b e s o e it a i a d a d r u d t r d c o t t me t f r q a t r p cal a — o y o y
ig o c r y o u l y t o to . s l: e t t l n s t a r n q ai o c n r 1 Re u t Th o a n t rr u d t r d c o 5 8 ,b rh b e s o 3 t mo i o n o p o u es n 5 2 1 it lmih s n 5 8,b r h b e s o it lmih
卫 生论 坛
Cn 中 o儿W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sA rn康 eHd ienFe健on e e d妇 m t 外i g h

2 1 年1 月第1 卷第 1 期 00 1 8 1
20 0 9年长 春 市 出生 缺 陷监 测 资料 分 析
滕 淑 华
【 固分 类 号 ] 1 5 中 R 9 【 献 标 识码 】 文 B 【 章编 号 】 6 2 3 3 2 1 )1 O 4 2 文 17 —68 f0 0 l 一O 8 一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