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分析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分析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旳库存问题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旳形式存在于供应链旳各个环节。
由于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旳价值旳20%~40%,因此供应链中旳库存控制是十分重要旳。
库存决策旳内容集中于运营方面,涉及生产部署方略,如采用推式生产管理还是拉式生产管理;库存控制方略,如各库存点旳最佳订货量、最佳再订货点、安全库存水平旳拟定等。
绝大多数制造业供应链是由制造和分销网络组织旳,通过原材料旳输入转化为中间和最后产品,并把它分销给顾客。
最简朴旳供应链网络只有一种节点(单一公司):同步肩负制造和分销功能。
在复杂旳供应链网络中,不同旳管理者肩负不同旳管理任务。
不同旳供应链节点公司旳库存,涉及输入旳原材料和最后旳产品,均有复杂旳关系。
供应链旳库存管理不是简朴旳需求预测与补给,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获得顾客服务与利润旳优化。
其重要内容涉及采用先进旳商业建模技术来评价库存方略、提前期和运送变化旳精确效果;决定经济订货量时考虑供应链公司各方面旳影响;在充足理解库存状态旳前提下拟定合适旳服务水平。
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旳库存问题供应链环境下旳库存问题和老式旳公司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点体现出供应链管理思想对库存旳影响。
老式旳公司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旳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拟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
从单一旳库存角度看,这种库存管理措施有一定旳合用性,但是从供应链整体旳角度看,单一公司库存管理旳措施显然是不够旳。
目前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旳库存控制存在旳重要问题有三大类:信息类问题;供应链旳运作问题;供应链旳战略与规划问题。
这些问题可综合成如下几种方面旳内容。
1. 没有供应链旳整体观念虽然供应链旳整体绩效取决于各个供应链旳节点绩效,但是各个部门都是各自独立旳单元,均有各自独立旳目旳与使命。
有些目旳和供应链旳整体目旳是不相干旳,更有也许是冲突旳。
因此,这种各行其道旳山头主义行为必然导致供应链旳整体效率旳低下。
例如,美国北加利福尼亚旳计算机制造商电路板组装作业采用每笔订货费作为其压倒一切旳绩效评价指标,该公司集中精力放在减少订货成本上。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控制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随着市场需求和生产周期的变化,库存控制在供应链管理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库存水平都会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库存管理的问题,需要对分析原因并制定对策,以保证企业实现长期的运营稳定和利润增长。
一. 问题分析:(一)库存水平过高高库存水平会导致企业缺乏流动资金、增加场地租赁和仓储费用、增加管理成本,同时也会增加滞销和过期的风险。
原因分析如下:1.订单量预测不准确:如果企业的订单预测不准确,容易出现库存水平过高的情况。
2.生产计划不合理:如果生产计划不合理,会导致生产出的产品无法及时交付,只能被堆积在仓库,增加库存水平。
3.采购政策不合理:采购政策如果存在问题,企业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往往会过多地积压在仓库中,从而增加库存水平。
低库存水平会导致企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缺货成本。
原因分析如下:1.缺乏有效的库存管理系统:企业缺乏合适的库存管理工具和系统,无法有效地跟踪库存水平及库存分布情况。
2.过度依赖快速物流: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中过度依赖快速物流服务,忽视了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3.供应商的能力不足:企业的供应商不能保证按时供货,导致产品缺货的情况。
二. 库存控制对策1.修订生产计划: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量,及时修订生产计划,以减少生产不必要的成品。
2.改进采购管理:优化供应链采购,采取合理的采购政策和预测方法,保证采购的材料和零部件数量准确、及时。
另外,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联系,确保供应商能够按照要求及时供货。
3.加强库存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库存管理体系,及时清除库存,降低库存成本,减少滞销和过期的风险。
1.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和流程,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库存损失。
2.合理的生产计划: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考虑市场需求和供需情况,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并随时跟踪生产和销售状况。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协同控制策略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协同控制策略哎,说到库存协同控制策略,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好像什么高深的学问似的,其实说白了就是怎么让咱们公司之间的库存更有效地协调合作,少走弯路,少浪费,甚至能做到一拍即合,顺风顺水。
毕竟谁也不想看到自己满仓库堆得像座小山,结果商品过期或者库存成本直接上天,对吧?咱们都知道,供应链管理是个大工程,谁也不想在这个庞大的系统里丢了链条,所以库存这块得好好下功夫。
不得不提,管理库存其实就像是煮一锅粥,火候拿捏不好,不是太烫就是太凉。
要是能搞定库存的协同控制,大家都能受益。
比如说,咱们做的东西很可能是市场上大家都需要的东西,按照传统方式,各个环节都各自为政,每个人只管自己的事,结果呢?上游仓库堆了好多货,下游店铺却出现缺货的情况,那顾客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你想,顾客等得不耐烦,早跑去别人家买了,咱们的货就算有了,也成了“过期货”,再便宜人家也不会要。
唉,这损失不是一点半点!咱说的库存协同,就是让各个环节都心照不宣,大家心有灵犀,商品少的时候往上游调货,库存多的时候往下游发货,大家都配合得当,顾客自然开心,企业也能笑出声。
不过,库存控制的事儿其实没那么简单。
就拿现代化的供应链来说,商品的流动就像是水流,想让它流畅得像溜冰一样,需要精心的规划和管理。
你想,咱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仓库里有没有东西,生产的速度怎么样,运输的时间能不能精准掌控,还有那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得紧紧跟上。
看似无所不包,结果稍微一个小问题就可能让整个链条卡住,像是把水管堵住了,水再大也流不动。
要知道,库存过多意味着浪费,库存不足又意味着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搞不好还会影响到公司形象。
说起来轻松,但实际操作起来简直是高手过招,稍不留神就能打破平衡。
再说,库存协同控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个心理战。
你想,仓库管理人员得知道市场上的需求变化,不光要预测出销量,还得预判到消费者的心理波动——这不比猜灯谜难多少吧?供应商也得紧跟步伐,不然你想让他们准时供货,那得看他们的“心情”,可不能指望他们每天都处于超高效的状态。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VMI库存管理方法研究

供给链管理环境下的VMI库存管理方法研究一、传统库存控制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近年来,供给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简称SCM)在国内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物流企业也开始重视探讨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所谓供给链管理是以各种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供给链各节点间建立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从原材料供给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整个供给链上的畅通无阻的流动,最终到达双赢甚至是多赢目的的过程。
在供给链管理环境下,供给链各个环节的活动都应该是同步进行的,而传统的库存和分销管理思想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因为在传统的供给链上,基于交易关系的各个环节的企业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的库存,在追求本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每个企业都单独制定了自己的库存目标和相应的库存控制策略,这种孤立的运作导致了企业之间缺乏信息沟通,进而不可防止地会产生需求信息的扭曲和时间的滞后,往往使得库存需求信息在从供给链的下游向上游的传递过程中被逐级放大,从而大大增加了供给链的整体库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供给链的整体竞争实力。
而供给链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其节点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本钱提供最大的客户价值,这就要求供给链上各环节企业的活动应该是同步进行,库存管理职能也应当进行必要的整合。
这样,企业由以物流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转向以过程控制为目的的库存管理,即供给链的库存管理是基于工作流的管理。
供给商管理的库存(VMI)正是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表达供给链的集成化思想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二、VMI模式的内涵和特点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译为“供给商管理的库存〞,是一种在用户和供给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具体来说,这是一种以用户和供给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本钱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给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良的合作性策略。
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问题,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控制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左右供应链效益的关键。
企业要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增加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库存管理通常被认为是对库存物资的数量管理,甚至往往认为其主要内容就是保持一定的库存数量。
但是,就库存管理所包括的内容来说,数量管理仅仅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并不是库存管理的全部内容。
库存是企业之间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
因此,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而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下的库存问题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形式存在于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由于库存费用占库存物品的价值的20%-400%,因此供应链中的库存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问题和传统的企业库存问题有许多不同之处。
传统的企业库存管理侧重于优化单一的库存成本,从存储成本和订货成本出发确定经济订货量和订货点,从单一的库存角度看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从供应链整体的角度看,这显然不够。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大类:信息类问题;供应链的运作问题;供应链的战略与规划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综合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没有供应链的整体观念。
2、对用户服务的理解与定义不恰当。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好坏应该由用户来评价,或者用对用户的反应能力来评价。
许多企业采用订货满足率来评估用户服务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用户服务考核指标。
但是用户满足率本身并不保证运作问题,也不能评价订货的延迟水平。
3、不准确的交货状态数据。
交货状态数据不及时、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传递系统的问题。
4、低效率的信息传递系统。
5、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的影响。
很多公司并没有认真研究和跟踪不确定性的来源和影响,错误估计供应链中物料的提前期,造成有的物品库存增加,而有的物品库存不足的现象。
6、库存控制策略简单化。
供应链管理部门年度库存分析

供应链管理部门年度库存分析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库存管理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库存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握商品的流动情况以及库存保有成本,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优化。
本文旨在对供应链管理部门年度库存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可行的改进建议。
一、库存分析方法库存分析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企业库存数据,对库存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揭示库存状况和问题,并为后续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在进行库存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ABC分类法:将库存分为A、B、C三个类别,A类库存价值最高,数量最少;C类库存价值最低,数量最多。
通过ABC分类法可以优先关注高价值库存,以最大化资金利用率。
2. 订单周期分析:探索库存的周转周期,即从订购到销售完成所需的时间。
这有助于减少废料、减少库存积压和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3. 应季性分析:根据商品的季节性需求,合理规划库存的储备量,以避免库存积压或库存不足的情况。
4. 过期库存分析:识别并跟踪库存中的过期商品,以便及时处理和减少经济损失。
二、库存分析结果通过库存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结果:1. 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衡量公司库存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
通过计算库存周转率,可以了解到商品的销售速度和废品的发生率。
根据库存周转率的结果,可以调整采购和销售策略,以提高库存运营效率。
2. 供应商评估:库存分析结果可能揭示与某个供应商相关的问题,例如交期延迟、质量问题等。
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库存均衡:库存分析还可以确定库存的最佳水平,避免库存积压或库存不足的情况。
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预测,可以制定合理的库存储备策略,以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降低库存成本。
三、改进建议基于库存分析结果,供应链管理部门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优化采购计划:根据库存周转率和供应商评估结果,调整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和经济损失。
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控制策略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控制策略分析Introduction供应链管理中的库存控制策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生产计划、物料采购、供应商管理、物流运输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库存控制策略,并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第一部分:库存控制中的重要参数库存水平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库存控制策略的核心就是如何保持库存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
库存水平主要受以下几个参数影响:1.销售预测销售预测是库存控制中的基础。
准确的销售预测可以帮助企业预见未来的物料需求,从而更好地安排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
较差的销售预测则容易导致库存积压或者缺货等问题。
2.供货周期供货周期是指从物料订购到物料到货所花费的时间。
供货周期短可以减少库存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平衡缩短供货周期和增加采购成本之间的关系。
3.订货频率订货频率指单位时间内进行一次订货的次数。
当订货频率较低时,可以减少采购成本,但是容易导致库存积压。
当订货频率较高时,可以保持低库存水平,但是会增加采购成本。
4.最小订货量最小订货量也是影响库存水平的重要参数。
设置合理的最小订货量可以降低库存水平,并保持供应链的效率。
但是,过小的最小订货量也容易导致库存积压。
第二部分:库存控制中的策略库存控制中的策略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定不同的策略。
下面介绍一些比较常见的库存控制策略。
1.安全库存策略安全库存策略是指在库存水平中增加一定的安全库存量,以应对生产计划或者采购计划的误差。
安全库存量通常设置为历史需求的标准差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
2.周期盘点策略周期盘点策略是指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以发现并纠正可能的库存误差。
周期盘点可以降低库存误差,但是也会增加盘点成本。
3.直接配送策略直接配送策略是指将物料直接从供应商发送到客户,跳过中间的库存环节。
直接配送可以有效地降低库存水平,但是需要更高的供应商管理能力和快速物流支持。
4.经济批量订货策略经济批量订货策略是指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通过经济分析计算最优的订货数量和订货频率,以降低采购成本。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分析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容之一,且由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它同传统的库存管理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
本章论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从系统理论、集成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新的库存管理策略与方法。
这些策略与方法集中地体现了这么一种思想:通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增强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
这些方法与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思想,并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章第一节介绍一些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节分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出现的新问题;第三节按照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度演变发展过程分别提出几种库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如V 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第四节提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新理念:工作流管理,它是使供应链真正实现无缝连接的战略性措施。
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库存",在英语里面有两种表达方式:Inventory和Stock,它表示用于将来目的的资源暂时处于闲置状态。
一般情况下,人们设置库存的目的是防止短缺,就象水库里储存的水一样。
另外,它还具有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用户订货需求的作用。
在企业生产中,尽管库存是出于种种经济考虑而存在,但是库存也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它是由于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化,才不得已采用的应付外界变化的手段,也是因为人们无法使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才产生一些人们并不想要的冗余与囤积-不和谐的工作沉淀。
在库存理论中,人们一般根据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
单周期需求也叫一次性订货,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生命周期短,因而很少重复订货,如报纸,没有人会订过期的报纸来看,人们也不会在农历八月十六预订中秋月饼,这些都是单周期需求。
多周期需在长时间需求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求现象较为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分析
1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问题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且由于企业组织与管理模式的变化,它同传统的库存管理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和要求。
本章论述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库存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从系统理论、集成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应供应链管理的新的库存管理策略与方法。
这些策略与方法集中地体现了这么一种思想:经过加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来提高供应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增强企业的敏捷性和响应性。
这些方法与策略体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思想,而且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章第一节介绍一些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第二节分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出现的新问题;第三节按照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度演变发展过程分别提出几种库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如V MI 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多级库存优化等;第四节提出了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新理念:工作流管理,它是使供应链真正实现无缝连接
的战略性措施。
第一节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库存",在英语里面有两种表示方式:Inventory和Stock,它表示用
2
于将来目的的资源暂时处于闲置状态。
一般情况下,人们设置库存的目的是防止短缺,就象水库里储存的水一样。
另外,它还具有保持生产过程连续性、分摊订货费用、快速满足用户订货需求的作用。
在企业生产中,尽管库存是出于种种经济考虑而存在,可是库存也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它是由于人们无法预测未来的需求变化,才不得已采用的应付外界变化的手段,也是因为人们无法使所有的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才产生一些人们并不想要的冗余与囤积-不和谐
的工作沉淀。
在库存理论中,人们一般根据物品需求的重复程度分为单周期库存和多周期库存。
单周期需求也叫一次性订货,这种需求的特征是偶发性和物品生命周期短,因而很少重复订货,如报纸,没有人会订过期的报纸来看,人们也不会在农历八月十六预订中秋月饼,这些都是单周期需求。
多周期需求是在长时间内需求重复发生,库存需要不断补充,在实际生活中,这种需求现象较为多见。
多周期需求又分为独立需求库存与相关需求库存两种属性。
所谓独立需求是指需求变化独立于人们的主观控制能力之外,因而其数量与出现的概率是随机的、不确定的、模糊的。
相关需求的需求数量和需求时间与其它的变量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能够经过一定的数学关系推算得出。
对于一个相对独立的企业而言,其产品是独立的需求变量,因为其需求的数量与需求时间对于作为系统控制主体-企业管理者而言,一般是无法预先精确确定的,只能经过一
3
定的预测方法得出。
而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以及需要的原材料,则能够经过产品的结构关系和一定的生产比例关系准确确定。
独立需求的库存控制与相关需求的库存控制原理是不相同的。
独立需求对一定的库存控制系统来说,是一种外生变量(Exogenous V ariable),相关需求则是控制系统的内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 e)。
不论是独立需求库存控制还是相关需求库存控制,都要回答这些问题:(1)如何优化库存成本?(2)怎样平衡生产与销售计划,来满足一定的交货要求?(3)怎样避免浪费,避免不必要的库存?(4)怎样避
免需求损失和利润损失?归根到底,库存控制要解决三个主要问题: (1)确定库存检查周期;(2)确定订货量;(3)确定订货点(何时订货)。
下面针对独立需求库存和相关需求库存控制问题的特点,简要介绍各种基本库存控制方法。
(一)库存补给策略
因为独立需求库存控制采用的是订货点控制策略,因此我们首先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库存补给策略。
订货点法库存管理的策略很多,最基本的策略有4种:①连续性检
查的固定订货量、固定订货点策略,即(Q, R)策略;②连续性检查的固定订货点、最大库存策略,即(R, S)策略;③周期性检查策略,即(t, S)策略;④综合库存策略,即(t, R, S)策略。
4
在这4种基本的库存策略基础上,又延伸出很多种库存策略,
我们重点介绍4种基本的库存策略。
1. (Q, R)策略
图8-1为(Q, R)策略的示意图。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对库存进行连续性检查,当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即发出一个订货,每次的订货量保持不变,都为固定值Q。
该策略适用于需求量大、缺货费用较高、需求波动性很大的情形。
图8-1 连续性检查(Q, R)策略
2. (R, S)策略
该策略和(Q, R)策略一样,都是连续性检查类型的策略,也就是要随时检查库存状态,当发现库存降低到订货点水平R时,开始订货,订货后使最大库存保持不变,即为常量S,若发出订单时库存量为I,则其订货量即为(S-I)。
该策略和(Q, R)策略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订货
量是按实际库存而定,因而订货量是可变的。
3. (t, S)策略
该策略是每隔一定时期检查一次库存,并发出一次订货,把现有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如果检查时库存量为I,则订货量为S-I。
如图8-2所示,经过固定的检查期t,发出订货,这时,库存量为I1,订货量为(S-I1)。
经过一定的时间(LT),库存补充(S-I1),库存到达A
点。
再经过一个固定的检查时期t,又发出一次订货,订货量为(S-I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