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事件案例

合集下载

学术不端事件

学术不端事件

1、陈进“汉芯一号”事件时间:2006年1月17日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人物:陈进教授(原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事件概述:在我们电子领域里,最令人发指的学术造假案例当属陈进“汉芯一号”造假事件。

2003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陈进又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

中国亟待在高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梦想。

陈进利用这种期盼,骗取了无数的资金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

“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

上海交大接到对陈进等人涉嫌造假的举报后十分重视,立即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

考虑到问题的严肃性和复杂性,上海交大随即请求国家权威部门对事件进行深入全面调查。

处理结果:科技部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国家发改委决定终止陈进负责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执行,追缴相关经费。

上海交大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然而,在整个调查结束后竟然没有相关责任人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这也反映出了我国科技体制中的弊病,诚如著名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所说的:“光说是不行的,对学术不端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办。

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报告

数据造假典型案例剖析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数据造假是指在采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数据的过程中,故意篡改和歪曲数据,以达到个人或组织利益的目的。

数据造假不仅在商业领域存在,也在学术研究、政府统计等领域广泛存在。

数据造假不仅会导致信息不真实,也会破坏市场秩序和社会信任,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针对数据造假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探讨数据造假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措施。

一、典型案例一:Volkswagen尾气排放数据造假案Volkswagen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在2015年却因尾气排放数据造假丑闻而备受诟病。

调查发现,Volkswagen在美国市场上销售的柴油车在排放测试中使用了作弊软件,以通过尾气排放测试,而在实际行驶中排放量远超标准。

这一丑闻导致Volkswagen公司市值暴跌,高管被追责,不仅受到了巨额罚款,还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

二、典型案例二:Enron公司会计数据造假案Enron曾是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因为公司高管在会计数据中进行了大规模的造假,使公司看似蒸蒸日上的业绩事实上是虚假的。

2001年,Enron公司宣告破产,数千名员工失业,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款项化为乌有,成为美国企业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件之一。

三、数据造假的原因1. 利益动机: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有些企业或个人选择不择手段地操纵数据,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或声誉。

2. 竞争压力:市场竞争激烈,某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惜造假以掩盖自身问题或制造假象。

3. 绩效考核: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会为了达到绩效目标而故意歪曲数据,以获得奖金或升迁机会。

1. 信息不真实:数据造假导致企业、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数据不真实,给决策者带来错误的信息,从而影响决策的准确性。

2. 市场秩序混乱:如果市场上的数据不真实,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投资者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增加了市场风险。

3. 社会信任破坏:数据造假不仅伤害了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还破坏了社会对企业和机构的信任,使整个社会受到负面影响。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

近十年的会计舞弊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的几个会计舞弊案例哈。

一、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瑞幸咖啡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风光无限啊,门店开得到处都是。

可是后来呢,被爆出了会计舞弊的大丑闻。

他们通过虚增销售额来让公司的财报看起来超级漂亮。

比如说,他们可能虚构了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订单,就像凭空捏造有好多人买了他们的咖啡一样。

这些虚增的销售额让投资者们以为瑞幸咖啡超级火爆,盈利状况特别好。

2. 影响。

这事儿一爆出来,那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啊。

瑞幸咖啡的股价就像坐过山车一样直线下跌,很多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

而且这不仅让瑞幸自己的信誉扫地,还让整个中概股在美国市场的形象都受到了影响呢。

二、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

1. 事件经过。

康得新呢,在财务上玩了个很“高明”的把戏,不过最后还是被发现了。

他们虚增了巨额的利润,手段有点复杂。

他们在银行存款上做手脚,就像给大家变魔术一样。

对外宣称自己有好多好多银行存款,实际上呢,这些数字都是假的。

他们可能是通过关联方交易或者一些复杂的财务手段,把账面上的数字弄得很漂亮,让投资者觉得这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很值得投资。

2. 影响。

这个造假事件可把投资者坑惨了。

那些买了康得新股票的人,原本以为是抱着个金娃娃,结果发现是个烫手山芋。

康得新最后也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很多员工也受到了牵连,企业形象一落千丈。

三、獐子岛扇贝“跑路”事件。

1. 事件经过。

这事儿可太奇葩了。

獐子岛说自己养的扇贝跑了,而且还不是一次。

一会儿说扇贝因为冷水团的原因都不见了,一会儿又有其他的说法。

这其实背后可能就是会计舞弊的一种手段。

他们通过把扇贝的失踪归结于自然原因,然后就可以在财务报表上做文章了。

比如说,本来应该有盈利的,因为扇贝没了,就可以把成本算得很高,利润就减少或者变成亏损了,这样就可以隐藏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

2. 影响。

这可把股民们气得不轻。

大家都觉得这扇贝跑得也太蹊跷了,就像在跟大家玩捉迷藏一样。

会计师事务所违法典型案例

会计师事务所违法典型案例

会计师事务所违法典型案例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康得新财务造假案。

康得新曾经可是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号称“新材料独角兽”呢。

结果呢,被爆出来财务造假。

这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可就脱不了干系了。

瑞华在对康得新审计的时候啊,那简直是“睁眼瞎”。

康得新虚构了大量的销售收入,把自己的业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像一个人本来没钱却装作大款一样。

而瑞华呢,在审计过程中没有发现这些明显的造假迹象。

比如说,康得新有巨额的银行存款不实,瑞华居然都没审出来。

这就好比一个保安,眼睁睁看着小偷把东西偷走了,还说自己没看见。

最后啊,这事儿被查出来了,瑞华因为这个受到了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声誉也是一落千丈。

好多上市公司一看,这瑞华不靠谱啊,纷纷和它解约。

这就告诉我们,会计师事务所要是不负责任,那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

二、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康美药业造假事件。

康美药业那可是医药界的“大忽悠”。

它的财务造假手段也是五花八门。

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康美药业的审计机构,在这个事儿里扮演了一个很不光彩的角色。

康美药业的财务报表那简直就是“小说”,虚构了几百亿的货币资金。

正中珠江在审计的时候就像在走过场。

你想啊,几百亿啊,这么大的数字,就像一座大山一样,它居然能在审计报告里当作没看见。

就好比一个厨师做菜,里面放了一大把沙子,食客都吃出来了,厨师还说菜没问题。

正中珠江在对康美药业的审计过程中,没有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对一些明显的异常情况视而不见。

康美药业东窗事发,正中珠江也受到了重罚。

它的那些注册会计师啊,就像在舞台上出了大丑的演员,被大家指指点点。

这也给其他会计师事务所敲响了警钟,审计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必须得认真负责。

三、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违规案。

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呢,也有自己的“黑历史”。

它在对一些企业进行审计的时候,存在好多违规行为。

比如说,它在审计过程中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就像一个司机在路上开车,不看路况,不看交通标志一样。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

案例一: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1、案例简介:万福生科全称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300268),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万福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11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股数为5000股,注册资本5000万元。

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在对万福生科的例行检查中偶然发现两套账本,万福生科财务造假问题便由此浮现。

截止到2013年5月,证监会对该造假案件的行政调查已终结。

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和违法信息披露。

万福生科上市前2008一2010年分别累计虚增销售收入约46 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11 298万元;上市后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累计虚增销售收入44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10070万元,同时隐瞒因技术问题重大停产导致销售额大幅下滑的情况。

另一方面,相关中介机构未能履行好指责,有刻意隐瞒之嫌。

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机构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在相关业务过程中未能保持应有的谨慎性和独立性,出具的报告具有虚假成分。

2013年5月10日证监会公布了对这一事件的处罚决定:“责令万福生科改正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对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同时对其他19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处以5万元至25万元罚款;此外,拟对龚永福、覃学军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除此之外,证监会对此次事假中的保荐机构一一平安证券处以警告并没收保荐收入并处以两倍罚款,暂停三个月保荐资格,对保荐人处以罚款并取消其保荐人资格和证券从业资格;同时,对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处以没收138万元收入并处以两倍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许可,不接受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12个月内出具的证券发行专项文件,并对机构内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整个处罚结果堪称证券市场中一张最严厉的罚单,而万福生科也被戏称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案例背景财务造假是指企业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来误导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和信任企业的公众利益,还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财务造假案例,以警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于财务报告的审慎态度。

Enron案Enron是美国一家以能源交易为主的大型企业,曾在2001年突然宣布破产,引起了轩然大波。

Enron案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财务造假案例之一。

Enron之所以能够长期隐藏其财务问题,是因为其采用了一套复杂的会计手法和特殊目的实体,以转移债务和虚增收入,虚报资产和利润。

这些手法包括:利用特殊目的实体将债务转移到企业之外,将债务转化为权益;利用能源交易合约中的会计漏洞进行虚增收入;隐瞒和虚报相关方关联交易等。

通过这些手法,Enron成功地在一段时间内掩盖了其巨额负债和亏损的真实情况。

Enron的破产事件不仅导致了投资者和员工巨大的损失,还对美国的会计准则和公司治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事件促使美国政府加强了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透明度的监管。

WorldCom案WorldCom是美国一家通信公司,也是2002年爆发的另一起重大财务丑闻。

WorldCom案是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会计欺诈案件。

WorldCom案的核心问题是公司高层团队通过虚增运营成本来减少纳税额和虚增营收,以达到避税和提高股价的目的。

这种财务造假手法被称为“罗斯投票法”,即虚增支出以掩盖公司实际业绩。

这种手法使得WorldCom的运营成本显著增加,从而使净利润看起来更小。

然而,实际上公司的运营成本并没有那么高,而是被故意虚增了。

WorldCom案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公司股价暴跌,最终导致其破产。

这一案件极大地震动了金融界和投资者,也促使美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管和公司治理的规范。

Tyco案Tyco是美国一家多元化企业,涉及安全系统、流体控制等多个领域。

Tyco案是2002年爆发的又一起重大财务丑闻,给金融界带来了巨大震动。

财报造假案例

财报造假案例

财报造假案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为了虚增利润、掩盖亏损或者隐瞒真实财务状况,而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故意进行的欺诈行为。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了解一些财报造假的实例。

2001年,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安然公司因为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隐瞒亏损,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安然公司的高管通过虚构交易、虚报收入等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非常乐观,但实际上公司已经陷入了巨大的债务中。

安然公司的破产案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之一,也引发了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深刻反思。

另一个著名的财报造假案例是中国的“新希望集团”事件。

2010年,新希望集团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新希望集团在财务报表中虚报利润、隐瞒亏损,虚构业绩等行为,严重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这一事件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此外,还有不少企业因为财务造假而受到处罚或者破产。

比如,2015年,中国一家名为“康得新”的上市公司因为涉嫌财务造假,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康得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大量业绩,虚报资产、收入等信息,最终导致公司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

财务造假不仅仅是企业的道德败坏,更是对投资者的欺骗。

财务造假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会对整个市场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因此,各国的监管部门都在加强对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监管,加大对于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总之,财务造假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更是对整个市场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地编制财务报表,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以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田事件
蓝田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欺诈案的之一,被称为"老牌绩优"的蓝田巨大泡沫的破碎,是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上演的又一出丑剧,成为2002年中国经济界一个重大事件。

与银广夏相同的是蓝田股份玩的也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事件过程
600字短文戳穿股市丑剧
最先挑破这个破绽的是一个叫刘姝威的女人,她为此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被称为"中国股市的良心"。

2001年10月,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给《金融内参》的,它的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

文章
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

一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

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

由此,蓝田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条断裂。

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

2002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详细经过
2002 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儒雅、文静的女性知识分子走上颁奖台,她就是被称为"与神话较量的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

她用区区600 字,粉碎了一个股市帝国的神话!为国家挽回的经济和政治
损失不可估量。

刘姝威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地卷入了后来震惊全国的"蓝田事件"的。

自1996 年上市以来,以 5 年间股本扩张了360 倍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蓝田,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_1.27 亿元。

也就是说"蓝田已经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它完全是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计。

"由此,刘姝威得出结论:这是非常危险的,对蓝田危险,对银行更危险!(中国蓝田总公司始建于1980 年7 月,曾经在1998 年抗洪救灾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后,斥资 2 亿元的费用,长时间地插播"野藕汁"、"野莲汁"的广告,给广
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仿佛是中国农业企业的典型,一个以养殖、饮料和旅游为主的企业。

在不到10 年间,它就创造了总资产规模增长近10 倍,总资产达220 亿元的奇迹。

据说是有希望进军世界500 强的大型企业。

一个内地欠发达地区,以农副产品起家,且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效益的企业,的确创造了中国农业的"动人神话")。

从10 月9 日到10 月26 日,经过半个多月的分析后,刘姝威动笔撰写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600 字的文章。

文章当天就在印数仅有180 份,读者为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司局级以上领导的《金融内参》发表。

12 月13 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起诉刘姝威"该文所述事实完全失实",属"捏造事实"。

请求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判令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50 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 与此同时,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副总裁陈行亮两
个首脑人物"登门造访";恐吓电话和电
子信件接连不断。

(瞿兆玉:曾任沈阳行政学院副院长,后弃官回故乡经商。

靠着他一点点小聪明和股票的投机性,成为湖北省直至全国的经济巨头、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著名人物。

后来,以瞿兆玉为首的蓝田公司及主要人物受到了
有关司法部门的收审)。

刊登那篇600 字"惹事"文章的《金融内参》,也急忙发表"本刊启事"--《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一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刊编辑部。

虽然没有了"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但对付一个没有靠山后台的普通知识分子,蓝田的实力还是绰绰有余。

四面楚歌的刘姝威奇怪:蓝田集团怎么可以看到属于机密的《金融内参》? 这分明是窃取国家机密!她急忙拨打"110"报案,但"110"回答:报案的应该是《金融内参》。

孤立无援的刘姝威给瞿兆玉总裁发去传真,警告说,如果你不撤诉,我将向全世界公开蓝田财务的分析过程!但蓝田没有撤诉。

被涂抹
上悲壮色彩的刘姝威,最后只有借助媒体的力量,公布了她长达 2 万多字的《蓝田之谜》,详尽剖析蓝田股份,彻底戳穿了虚假的"蓝田神话"。

2002 年,戏剧性的一幕拉开了,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变化。

刘姝威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得到了舆论的有力支持,蓝田事件彻底地曝光在世人眼前。

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蓝田公司的10 名管理人员被拘传,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随后,蓝田股份有限公司的起诉被法院驳回。

一个文弱、普通的知识女性,面对前所没有的恶势力,她不可能不害怕、不悲伤、不委屈。

但是,处于背水一战的刘姝威还有一个信念支撑--那就是当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一个学者应有的良知和责任与义务。

蓝田简介
蓝田股份曾经创造了中国股市常盛不衰的绩优神话。

这家以养殖、旅游和饮料
为主的上市公司,一亮相就颠覆了行业规律和市场法则,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

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

当时最动听的故事之一就是蓝田的鱼鸭养殖每亩产值高达3万元,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的数字显示:每亩产值不足1000元,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个比同行养殖高出几十倍的奇迹的破绽。

大事记
1996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
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短文,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