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与答案(A卷)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与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试卷密封线内及答题纸上面的考生信息填涂清楚。所有试题答案均须涂、写在答题纸限定的区域,答在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入答题纸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里李大钊高举的旗帜是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改良主义

2.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后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B.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

C.黄埔军校 D.西点军校

3.在北伐中,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并一鼓作气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插上武昌城头的名将是

A.吴佩孚

B. 叶挺

C.孙传芳

D.贺龙

4.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A.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张作霖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D.张学良改易旗帜

5.观察下图,图中不可能出现

A.周恩来 B.朱德C.刘伯承 D.毛泽东

6.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其中积极抗日的有

A.东北军 B.国民党军

C.东北抗日联军D.溥仪领导的清朝遗民

7.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北平的学生们感到“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场爱国运动是

A.54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京汉铁路大罢工

D.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8.“东北沦亡,时逾五载。……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大义当前,不容反顾……为功之罪,一听国人之处置”,材料反映的是

A.九一八事变

B.围剿红军

C.北伐战争

D.西安事变

9.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言辞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一事件

A.标志着局部抗战开始

B.东三省沦陷

C.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开始

D.日军占领了沈阳

10.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这形容的是

A.淞沪会战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西安事变

1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在南京

A.优待民众 B.优待俘虏

C.大肆屠杀军民达30万人以上 D.秋毫无犯

12.这场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是

A.李宗仁 B.赵登禹 C.佟麟阁 D.朱德

13.日军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这是在A.淞沪会战后 B.徐州会战后

C.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后 D.武汉保卫战后

14.这次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中国军队取得了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这场会战是

A.徐州会战B.第三次长沙会战

C.武汉保卫战 D.豫湘桂战役

15.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全线开火,经过一天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这场战役的指挥者是

A.孙立人 B.孙连仲 C.林彪 D.**平

16.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其中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在

A.西安 B.延安 C.山东 D.苏南

17.下列史实不能够说明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的是A.皖南事变

B.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殉国

C.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血洒疆场

D.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18.这次会议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共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二大

19.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

A.美国向日本投射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C.中共领导敌后战场局部反攻

D.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英勇的民族抗争

20.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国民党明显占据优势,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但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分析根本原因是

A.军队多寡

B.民心向背

C.占地多少

D.党员人数

21.解放区军民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敌人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战役是

A.临江战役 B.青化砭战役

C.沙家店战役 D.孟良崮战役

22.“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此项内容出自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论持久战》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论联合政府》

23.解放战争战略决战时期,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A.长春

B.北平

C.徐州

D.沈阳

24.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中一位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乡创办工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A. 张謇

B. 荣氏兄弟

C. 卢作孚

D.侯德榜

25. 20世纪初以后,一篇白话小说,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这篇小说的作者是

A.鲁迅

B.老舍

C.齐白石

D.冼星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2017年12月26日是***诞辰124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0分)材料一:观察下图

请回答:

(1)年仅28岁的***在这里参加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你知道是哪次会议吗?

(2分)这次会议标志着什么伟大组织的诞生?(2分)这一伟大组织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2分)试分析,这一伟大组织的诞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4分)

答:

材料二:***诗词一首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2)诗文最后所言的“暴动”指的是?(2分)在这次暴动中,***打出了什么旗帜?(2分)

答:

材料三: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3)材料三毛泽东再一次强调了他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什么著名论断。(2分)为了创造割据局面,在材料二“暴动”后,创建了哪一块革命根据地?(2分)割据局面形成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全国性政权,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个政权是。(2分)首都定在了哪里?(2分)

答:

材料四: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这首诗是长征胜利时所作,长征能够胜利得益于中途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是。(2分)这次会议有何历史意义?(4分)

答:

材料五: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5)长征胜利的标志是(2分),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4分)

答:

材料六: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

(6)在全面抗战时期,彭大将军指挥的最有名的战役是(2分),这场战役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答:

材料七:昨日下午三点多钟,***先生到了重庆。***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7)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2分),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件大喜事,是因为这可以为中国带来一线什么样的曙光。(2分)

答:

材料八:七律一首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8)毛泽东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2分),这一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是。(2分)答:

(9)基于以上史实,你对***有何认识。(2分)

答:

参考答案

(3)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2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2分)瑞金(2分)

(4)遵义会议(2分)

意义:①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的正确领导;②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③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④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

(5)陕甘宁会师(2分)

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

(6)百团大战(2分)

意义:①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②提高了共**和八路军的威望;③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7)重庆谈判(2分)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曙光(2分)

(8)南京解放(2分)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分)

(9)三观准确即可得分(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