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合集下载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2)

【读书心得】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2)

在数学教育中,接受文化的熏陶——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人们常说学生到学校是学文化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常常在想什么是文化?数学是文化吗?通过参加小学数学研讨班的学习,特别是阅读了张唯忠教授编写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理解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数学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化从字面上理解,即为文字与教化,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具有的书本知识。

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也有些学者认为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的概念,在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最新定义:“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这就是说“数学的对象绝非物质世界的自然的真实存在,而是人类抽象思维的产物”。

由此可知数学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数学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直到20世纪下半叶,才由美国著名的数学史学家M·克莱因在其三本著作《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古今数学思想》和《数学——确定性的丧失》中进行了比较系统而深刻的阐述。

美国学者怀尔德在其著作《数学是一个文化体系》中提到数学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并可被认为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日本学者米山国藏说:“在学校学的数学知识,毕业后若没什么机会去用,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

”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文化是以现代数学科学体系为核心,以数学的精神、观点、思维、方法、语言等以及其所辐射的相关文化领域所组成的人类文化。

我国数学家齐民友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人类无论是在物质生活上还是在精神生活上得益于数学的都实在太多,今后数学还会大大地促进人的思想解放,使人成为更完全、更丰富、更有力量的人。

藏在课本里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藏在课本里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藏在课本里的数学文化读后感
翻开课本,以前我只看到那些枯燥的数字、公式和习题,可当我开始探寻藏在课本里的数学文化后,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在一堆石头里发现了闪闪发光的宝石。

课本里提到的那些数学家的故事也特别吸引人。

阿基米德在洗澡的时候发现浮力定律,还大喊着“尤里卡”(我发现了)就跑上街。

这画面感十足啊,感觉数学家们都有点像可爱的“科学怪人”,满脑子都是对知识的好奇和探索。

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数学的发现有时候就来自于生活中的小细节,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思考,说不定也能搞出个大发现呢。

再看看那些数学符号的演变,就像看一场神秘的符号进化史。

从最初简单的记数符号,到现在复杂而又简洁的数学表达式,每一个符号都像是一个小生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就像“+”和“”这两个符号,它们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它们背后却有着丰富的历史。

它们就像数学世界里的小使者,默默地帮助我们传达数学的信息。

而且啊,课本里的数学文化还让我看到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数学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就像是数学是一棵大树,各个文化都给这棵大树贡献了独特的枝叶,让它变得更加茂盛。

现在我再看课本里的数学知识,不再觉得它们是孤立的、无聊的东西了。

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数学文化这个大拼图里的一小块,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无比绚丽的画卷。

我感觉自己对数学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好多,就像突然发现一个老朋友还有好多超酷的秘密没被发现一样。

这藏在课本里的数学文化,可真是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更多的惊喜呢。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

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读书心得《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精选3篇(一)最近拜读了张维忠教授的《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一书,书中从文化视角入手,结合我国正在实施的数学新课程,灵活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与数学史等相关理论,重点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育中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让数学文化走进并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看完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以下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现状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在广大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及教师的积极探索下,各类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目标逐渐被发掘,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以短期目标为主基础课程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教师的教育观念潜移默化中已经逐步发生转变,也意识到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下的新教育形式对学生学好数学有很大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更为有利。

但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无形影响,众多家长认为小孩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希望教师在课堂中能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而他们眼中课堂改革是拿小孩作为“实验品”在进行实验;再者数学教师任教过程中,也或多或少在意社会的评价、班级分数的对比以及绩效的实际影响,导致教师教学过程中侧重选择短期内能够达到的目标-----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其直接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中一旦发现数学知识讲解或者解题任务达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消失,不“浪费”时间在提高成绩以外的目标上。

(二)教学形式过于注重多样化教学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形式,尤其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教学形式不但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还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小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但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则会走进误区。

比如:某一数学课上,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进行游戏、唱歌、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表演。

的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教学目标却没有得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注意只关注于表演,偏离了课堂的目标。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数学文化读后感《数学文化》是一本关于数学的著作,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数学这门学科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兴趣。

首先,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数学的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埃及、巴比伦到现代的数学大师,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事例,将数学的发展历程娓娓道来。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数学的起源是人类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比如统计、计算和测量等。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丰富多样的分支和理论。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对数学发展的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了数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问题,引导读者思考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书中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比如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如何计算跳绳的速度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往往需要我们动脑筋去思考。

通过解答这些问题,我逐渐领会到了数学思维的重要性,即通过抽象、逻辑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工具。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无论是金融、工程、医学还是通信等领域,数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数学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

比如,数学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数学也可以用来建立模型和预测未来的趋势,以及优化问题求解等。

这些应用展示了数学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让我对数学充满了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阅读《数学文化》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数学不仅仅是解题和计算,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

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文化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与文化读后感

数学与文化读后感

数学与文化读后感在阅读《数学与文化》这本书后,我深深感受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科学的基础,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中阐述了数学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以及它如何影响和推动各种文化现象。

从古希腊的数学哲学到现代的复杂计算,数学始终是推动人类知识进步的关键力量。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数学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建筑、物理、经济等,展示了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深刻影响。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解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数学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的组合,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表达。

它体现了人们对精确性、逻辑性和完美性的不懈追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

“数学是除了语言与音乐之外,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而且数学是经由理论的建构成为了解宇宙万物的媒介。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与语言和音乐一样,数学也是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力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

通过数学理论的建构,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数学成为了我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

”解读:这句话阐述了数学的精神内涵。

数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更是一种理性的精神。

这种精神激发了人类的思维潜力,推动我们不断追求精确、严谨和完美的境界。

数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壮丽史诗。

“数学是一种会不断进化的文化。

” 解读:这句话表明了数学的动态性和发展性。

数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化的。

数学的进化不仅体现在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扩展上,更体现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上。

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明白数学对于培养人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迷上数学--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读后感

《迷上数学--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读后感

《迷上数学--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读后感利用暑假我认真研读了《迷上数学一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一书,受益匪浅。

使我对数学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我对如何落实数学文化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本书不仅仅触动童心,更牵动了师心。

这本书通过对数学、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课的追问以及对具体课例的实录和解析,来呈现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价值,更有力地培植数学学习的积极兴趣和坚定信心,更有效地培育敏锐的问题解决意识、火热的好奇心、大胆的想象力和灵动的数学思维方式,更切实地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迷上数学。

数学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学也是有温度的,数学的温度就是通过数学文化来体现的。

彰显数学的文化价值,充分发挥数学深刻而独特的育人力量,是数学文化进课堂的宗旨追求与核心功能。

但数学文化进课堂绝不是简单地给单调枯燥的数学内容添加一点数学史、数学故事的作料。

数学有更深刻的内涵、价值。

究竟如何理解和落实"数学文化进课堂"?这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

这本书中,李老师做了颇有价值的创新探索。

从什么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文化、数学有哪些基本特征、数学有怎样的育人价值等问题出发,界定了数学文化课的概念内涵,提出了"课程内容问题化、教师教学人文化、学生学习游戏化"的基本策略,并以十个有创意的课例,生动剖析和解读了高品质数学文化课的基本特征和育人意蕴,深入浅出,具有指导意义。

今后我会熟读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丰富自己的数学文化;以李老师的《迷上数学一触动童心的数学文化课》一书为指导,仿照课例,大胆尝试;与同行共同探讨,使自己不断进步;做好课后反思。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好的书籍就是望远镜,就是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得更远、更清晰。

让我们继续在书行中行走,在阅读中前行,去阅览知识、思想的最美风景。

数学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本的读后感

数学文化的读后感(三篇)第一篇数学文化,一种看似冷酷无情的逻辑世界,却在我深入探索后,发现了它深藏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首先,我对数学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数学培养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让我们能理性地看待问题,从宏观到微观,从具体到抽象,这种思维能力让人赞叹。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比如书中提到的斐波那契数列,它的美丽与神奇让我惊叹不已。

还有,数学家们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这种跨学科的应用,让我看到了数学的无限可能。

此外,我对数学文化的态度和看法也有了新的提升。

我认识到,数学并非只有冷酷无情的逻辑,更有一种严谨而深沉的美学。

这种美学超越了一般的形式美,它来自数学的内在逻辑和严谨性,它是那么的吸引人,那么的让人着迷。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

我感到,数学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创新思考的力量。

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也因此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

总的来说,阅读《数学文化》是一次深刻的思考旅程。

我深入理解了数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数学并非只是冷酷无情的逻辑,而是一种深邃的思考方式,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数学的思考方式,更深入地体验和理解数学文化,让它在我的生活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数学文化》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首先,数学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让我深感震撼。

在阅读过程中,我了解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种计算工具,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解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让我们能够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从具体和抽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其次,数学文化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也让我深感敬畏。

在书中,我了解到数学推理的严密性和精确性,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定理都有其严格的定义和证明。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
读了关于数学文化的文章后,我深感数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或技能,更
是一种追求真理和思维方式的文化表达。

文章中介绍了数学在不同文化中的起源、发
展和应用,让我对数学的多样性和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被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起源和发展所吸引。

数学作为一门普世的学科,
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数学体系和思想。

例如,古希腊的几何学以
及古印度的代数学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些文化的贡献使数学得以
不断发展,并传承到今天。

其次,我认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和运算,它还反映了人类对世界的观察
和理解。

通过数学,我们可以探索自然界的规律和宇宙的奥秘。

例如,古代的天文学
家通过数学计算出了行星的轨道,现代的物理学家用数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


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严谨的思维方式,使我们能够理解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最后,文中提到了数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这让我更加欣赏数学的美感。

数学中的一
些概念和定理可以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

例如,黄金分割比例和斐波那契数列在建筑、绘画和音乐中被广泛应用。

数学与艺术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审美上的
满足。

总的来说,数学文化是我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的文化体现。

它涵盖了数学的起源、
发展和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和艺术的交叉。

通过了解数学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
解数学的本质和意义,进一步发掘数学的美和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读后感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并且具有自身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体现于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诸多领域,以对物质世界的精确把握和对精神世界的完美锤炼塑造了数学美学。

数学家们普遍认为,数学不仅仅是一门思维学科,更是一种艺术类型。

它与哲学相似,为人们认识宇宙、了解意识功能提供了结构化的方法。

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止步于讲解试题、机械化演算,更应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将数学之美、数学之趣、数学之情呈献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隐含在教材的字里行间,即通过承载数学化术语的文本渗透出来,而不是类似其他学科教材那样可以直接通过文字所得,这就形成了数学文化的深入性、思考性和可挖掘性。

构成数学文化的载体主要有文字、数字和符号。

数字是数学的本质形态,是数学的根本存在方式,只有文字与数字不成其为数学文化。

符号作为数学文化的第二要素出现在教材之中,它是连接数字形成数学价值关系的重要桥梁,没有符号只有数字学生无法领悟到数学的逻辑性和客观性。

文字看似与数学关系不大,却是数学教材中必不可缺的润滑剂,它是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直接载体,只有透过文字,学生才能对文化形成情感记忆并发展出价值观念。

文字相对于数字而言是文化的感性符号,它传达出数学所联结的博大的人文内涵和历史重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脱离对单纯计算的重视,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价值和独立思考能力。

得以实现这些要求的最重要途径即是对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容的发掘,如何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呈献给学生,教师必然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

例如,《九章算术》是我国数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标志着我国古典数学时期的辉煌成就,该书完成了古典数学的算法原理研究,着重阐述了应用数学领域的算法分支。

在《九章算术》成书的同一时期,欧洲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文化圈正在完成“逻辑数学”和“推理论证”等数学体系的建立,我国的《九章算术》正与其遥相呼应,互补了数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发展结构。

在教材中,《九章算术》与小学数学内容的结合也随处可见,比如“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向学生讲解了求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方法;又如“正算赤,复算黑”这个《九章算术》中的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的规定对于小学数学学习起到了直观的记忆效果。

由此可以看出,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学、接受数学、
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九章算术》还涉及很多文化外延,比如,成书年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励志故事等,都是学生遨游在数学文化海洋中的一叶扁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