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客车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客车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客车生产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说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客车实现销量48.5万辆,同比下降7.97%,连续4年负增长。从客车细分领域看,2018年,我国大

型客车共销售7.7万辆,同比下降18.09%;中型客车共销售7.4万辆,同比下降12.94%;轻型客车共销售33.5万辆,同比下降3.74%。

该客车项目计划总投资14543.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733.6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93%;流动资金4810.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7%。

达产年营业收入348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260.80万元,税金及

附加290.72万元,利润总额8607.20万元,利税总额10085.12万元,税

后净利润6455.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29.7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9.18%,投资利税率69.34%,投资回报率44.39%,全部投资回收期

3.75年,提供就业职位625个。

客车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05-2014

年十年间,中国客车行业处于稳健增长的状态,年均复合增速约10%,其中2009-2011三年经历了高速增长,主要是2008年国家”四万亿“刺激政策

下的大量基建投资导致的,2009年中国新建公路、改建公路产能分别增长43%、18%,公路建设完善下,客车需求在2010年前后得到集中释放(2010

年客车销量增长长25%)。2014年以后,国内客车销量增速转负,市场容

量接近饱和,2016年中国客车销售53.92万辆,同比减少9.9%,2017年年1-10月客车销量同比减少6.7%。我们认为,中国客车市场黄金发展阶段(2009-2014年)已过,未来客车市场主要增长来源于“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转型。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说明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分析第四章市场研究分析

第五章产品规划

第六章项目选址规划

第七章建设方案设计

第八章工艺技术说明

第九章环境影响概况

第十章安全管理

第十一章风险应对说明

第十二章节能可行性分析第十三章实施方案

第十四章项目投资情况

第十五章项目经济效益分析第十六章综合评估

第十七章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公布了2019年6月客车行业营收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6月国内各客车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0.99亿元,环比增长

14.4%,同比增长37.05%。

我国5米以上客车销量较为平稳,历年销量处于20-25万辆之间。

2016年销量达到26.5万辆,同比增长3.2%,为过去几年最高销量,主要

是因为新能源补贴退坡预期下年底抢装;2017年客车销量24.7万辆,同比减少6.8%,主要是受2016年抢装透支拖累。客车按用途分为座位客车、公交客车以及其他类型客车,其中座位客车主要包括客运客车、旅游客车、

通勤用客车等。2017年我国5米以上客车中座位客车、公交客车及其他客

车销量占比分别为41.4%、40.4%、18.2%,主要以座位客车、公交客车为主。从各类型客车历年销量上看,座位客车稳中有降,公交客车稳步上升。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客车生产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经济示范区

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

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的要求。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37065.19平方米(折合约55.57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9.72%,建筑容积率1.0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95%,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5.16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37065.1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5841.85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39289.1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3736.38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729.0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8台(套),设备购置费2788.63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1320407.45千瓦时,折合162.28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27632.19立方米,折合2.36吨标准煤。

3、“客车生产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1320407.45千瓦时,

年总用水量27632.19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4.64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64.0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1.84%,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符合某经济示范区产业结构调整规

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

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

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4543.6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733.64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66.93%;流动资金4810.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07%。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4868.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260.80万元,税

金及附加290.72万元,利润总额8607.20万元,利税总额10085.12万元,税后净利润6455.4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629.7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59.18%,投资利税率69.34%,投资回报率44.39%,全部投资回收期

3.75年,提供就业职位625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工队伍。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经济示范区及某经济示范区客车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经济示范区客车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客车生产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经济示范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625个,达产年纳税总额3629.72万元,可以促进某经济示范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9.18%,投资利税率69.34%,全部投资回报率44.39%,全部投资回收期3.75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75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日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从投资总量占比看,2012年以来,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已连续5年超过60%,最高时候达到65.4%;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

目前民间投资的比重已经超过八成,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投资的主力军。近

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继出

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已成

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投资的重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

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本实现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的转变,创新

内涵式增长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到2020年,规模以上制造业技术改造

投资年均增长8%左右,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

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件)达到0.6。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项目建设单位说明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将“以运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以制造业支持运营服务业”经营

模式,树立起双向融合的新格局,全面系统化扩展经营领域。公司为以适

应本土化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全球供应链。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

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

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

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

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主要客户在国内、国外均衡分布,没有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并不存在对某个或某几个固定客户的重大依赖,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市场竞争充分,供应商数量众多,在采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自主权,项目承办单位通过供应商评价体系与部分供应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存在对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职员工约600人,80%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495.02万元,同比增长29.25%(6448.0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客车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5722.58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0.27%。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781.90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56.60万元,增长率17.46%;实现净利润5836.42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92.74万元,增长率13.47%。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第三章项目建设背景分析

一、客车项目背景分析

客车行业属于弱周期行业,一定程度上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05-2014年十年间,中国客车行业处于稳健增长的状态,年均复合增速约10%,其中2009-2011三年经历了高速增长,主要是2008年国家”四

万亿“刺激政策下的大量基建投资导致的,2009年中国新建公路、改

建公路产能分别增长43%、18%,公路建设完善下,客车需求在2010年前后得到集中释放(2010年客车销量增长长25%)。2014年以后,国

内客车销量增速转负,市场容量接近饱和,2016年中国客车销售

53.92万辆,同比减少9.9%,2017年年1-10月客车销量同比减少

6.7%。我们认为,中国客车市场黄金发展阶段(2009-2014年)已过,未来客车市场主要增长来源于“电动化、全球化、高端化”转型。

新能源公交短期替代京津沪市场,长期渗透全国。截至2016年,

中国新能源公交车在全部公交存量市场的比重达到30%,具备较强增长潜力。细分市场来看,华南、华北市场优先起势,分别达到38%和46%

的渗透率。主要得益于深圳、河南等地新能源公交市场繁荣。东北、

西北和京津沪等新能源公交的发展偏慢,渗透率分别为18%、16%、21%,

低于全国30%的平均水平。根据交通部颁布的《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考核办法(试行)》,为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公交行业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其中北京、上海、天津、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山东、广东、海南,2015-2019年新增及更

换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比重应分别达到40%、50%、60%、70%

和80%。考虑到北京、上海、天津是国内新能源公交重点推广区域,

目前三地渗透率水平分别为12%、31%、23%,整体(21%)低于全国(30%)平均水平,未来三年在新能源公交目标推广比重上行的基础上,短期有望成为新能源公交市场的主要增长驱动。我们认为,短期来看,京津沪三地具备高公交保有量与新能源推广政策支持,是国内新能源

公交车的主要突破市场;长期来看,新能源公交车将持续突破渗透率

较低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全国市场。

2011-2014年我国客车出口基本维持20%以上的销量增速,越南、

埃及、玻利维亚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客车出口的最主要市场。2015年以来,国内客车企业集中生产新能源占用了部分海外市场发展

资源,同时国际贸易增速下滑(2015年世界出口金额下滑13%)、部

分出口市场(主要是资源型国家)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推迟订单,客车行业海外销量出现下滑,2016年中国10座以上客车出口5.8万辆,

同比减少2.14%。我们认为,随着欧洲消费需求适度增长,美国经济进一步复苏以及东亚贸易恢复活跃,预计世界贸易将有所改善,同时新

能源客车步入正轨,16年以来人民币贬值改善贸易条件,一带一路政

策拉动延边需求中国客车出口有望重启增长,共享全球客车市场红利。

低人工成本,中国客车海外出口具备价格优势。客车(尤其是大客)与轿车、卡车相比,生产方式差别极大。轿车和卡车为大批量和

单一品种,采用机械(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年产几十万辆),而大客

车生产规模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一个品种最多年产几千辆),难

以产生“规模效应”,生产过程需要更多熟练的装配工人,生产率较

为低下。由于客车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密度更大,人工成本成为中国

客车出口的一大优势,以中通12米系列客车为例,中通的成本相较于

欧洲品牌低20万元人工成本。根据戴姆勒财报,2016年戴姆勒巴士销售26226辆,实现营收4176万欧元,单车售价约16万欧元,折合成

人民币在120-130万元。对比国内客车龙头宇通,2016年宇通客车出

口单价约58万元,为戴姆勒巴士价格的46%;对比国内10座以上客车行业整体,2016年国内10座以上客车行业出口单价约26万,仅为戴

姆勒巴士价格的20%。目前我国客车行业出口水平远超汽车行业整体(2016年10座客车出口辆在客车全行业销量中占比达11%,高于汽车

行业整体3.3%的出口占比)。总结而言,低廉人工成本赋予中国客车产品高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明显。我们认为,客车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国外高档客车和国产客车相比不具备价格优势,低价策略也助力国产客车在亚非拉等国家持续渗透。

质量提升显著,出口市场渐趋高端。中国的客车制造从50年代起步,经历改装-仿制-引进提高-自主开发,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研制开发和生产体系,国产客车无论形式、品种、设计制造水平,还是附件的品种、质量和功能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骨干企业和合资企业的工艺装备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对主流的出口客车类型(大中型客车)的海外市场空间进行估计,目前全球大中型客车年销量在40万辆左右,全球大中客保有量约367万辆,以中国为基准测算的全球潜在大中客市场容量在760万辆,全球大中客市场保有量增长空间107%。2020年中国客车出口占海外市场比重有望达23%。细分市场来看,当前中国客车主要出口的三大区域——非洲、南美、亚洲中,非洲市场具备最大增长潜力(客车每万人拥有量仅0.49辆/万人,远低于中国市场的13.77辆/万人);南美市场客车每万人拥有量5.95辆/万人,具备131%的增长空间;亚洲

市场和中国最为接近,客车每万人拥有量11.39辆/万人,未来主要增量驱动来自缅甸、越南等延边发展中国家。

2016年中国大中型客车销量17万辆,基于客车10年使用寿命的假设,当前中国大中客保有量约152万辆,考虑到中国客车市场基本接近饱和需求,而中国人口比重占全球人口约1/5,我们测算全球客车潜在市场容量约760万辆,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大中型客车产量34万辆,测算保有量约367万辆,距离行业天花板还有107%的提升空间。我们统计了近年来全球大中型客车产量及中国客车出口量,并对2017-2020年间进行预测。我们认为,2017-2020年中国客车出口将保持高于行业整体的增速,10座以上客车出口在全球大中客中占比有望从17%提升至23%

中国客车主要出口地区是南美(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亚洲(越南、缅甸等)、非洲(苏丹等),我们针对细分出口市场分别进行海外出口容量测算得到:非洲每万人客车拥有量为0.49辆/万人,远低于中国市场的13.77辆/万人;南美洲每万人客车拥有量为5.95辆/万人,相较中国的成熟市场具备131%的增长空间;亚洲每万人客车拥有量为11.39辆/万人,接近中国保有量,未来亚洲主要的增量驱动来自缅甸、越南等延边发展中国家。

从长期来看,全球客车市场总体增长潜力巨大(+107%),预计随着人民币贬值改善贸易条件、一带一路政策拉动需求恢复,再叠加目前我国客车企业出口主要集中于非拉等欠发达地区,仍有较多的空白市场尚未开拓,海外市场增长可期。

二、客车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客车实现销量48.5万辆,同比下降7.97%,连续4年负增长。从客车细分领域看,2018年,我国大型客车共销售7.7万辆,同比下降18.09%;中型客车共销售7.4万辆,同比下降12.94%;轻型客车共销售33.5万辆,同比下降

3.74%。

2019年1-8月,中国客车产销分别完成28.4万辆和28.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9%和3.4%。8月,大客销售0.6万辆,同比增长8%;中客销售0.5万辆,同比下降4%;轻客销售2.8万辆,同比下降1.3%。

从客车制造企业销量排名来看,2019年1-8月,客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依次为:江铃控股、郑州宇通、北汽福田、保定长安、上汽大通、金龙联合、南京依维柯、华晨雷诺、厦门金旅和中通客车,分别销售4.57万辆、3.85万辆、2.48万辆、1.93万辆、1.79万辆、

1.70万辆、1.59万辆、1.14万辆、1.13万辆和0.98万辆。与上年同

期相比,中通客车和郑州宇通销量呈较快增长,北汽福田增速略低,

其他七家企业均呈下降。1-8月,上述十家企业共销售21.16万辆,占客车销售总量的76.58%。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4-2017年,我国大客车销量稳步提升,2017年,国内大客车销量为9.4万辆,同比增长3.98%,2018年,国内大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销售7.7万辆,同比下降18.09%。

2014-2018年,我国中型客车销售呈先升后降趋势,2016年,中

型客车销售9.94万辆,同比增长25.98%,而2017年我国中型客车销

量为8.5万辆,同比下降14.49%;2018年,中型客车的销量为7.4万辆,较上年同期下降12.94%,下降趋势仍未被扭转。

轻客是客车中最大的细分车型,占客车市场70%左右的权重。而轻

客市场主要由日系轻客(如金杯海狮、福田风景等)和欧系轻客(如江铃

全顺、南京依维柯、上汽大通)等构成。2014-2018年,我国轻客销量

呈下降趋势,连续4年负增长,2018年国内轻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

累计销售33.5万辆,同比累计下降3.74%。

共享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近年来,出??式与以往相?较已??改变。特别是共享经济的出现,??地改变了汽?交通?业的格局。我们此次想要与?家?同研究探讨的?业内容是共享汽??业?的汽?分时租赁(并不是如滴滴打?等),是细分到分时租赁驾驶的类?,更与传统的租?有区别。此次研究的?向更加聚焦于新型汽?租赁,更互联?化,依靠线上体系来找?还?,?键解决所有问题的汽?分时租赁?业。

以下是我们归纳的?前分时租赁?业的类型划分

有了汽?共享以后,原来没有?的?,也可以再特别需要汽?的时候,享受到私家?的便利性;?有私家?的家庭,也可以在有特殊需求的时候,多?辆满?你特殊需求的?型供使?,?不需要购买2-3辆?,或是只为了极少数越野需求或装载需求购买?辆既不经济也不环保的?型SUV。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每增加?辆共享汽?,可以最多减少10辆左右的私家?需求,同时它跟真实使?情况挂钩的成本结构降低了?量?必要的??需求,从?也能够明显减轻交通拥堵和尾?污染。此外,汽?共享对于推?电动?也是极佳的机会。对于汽?共享来说,因为?部分使?都是短途,?且?户能够估计出?驶的距离,所以电动?的续航?程并不是很?的瓶颈。加上多数情况为1-2?城市使?,绝?部分共享汽?都可以做成像Smart那样的??,?重更轻的同时,电池也可以做的更?,??降低成本。?如果有固定的停?位,充电设施也相对易于安装。?采?电动??带来的好处则是对空?污染可能的改善,通过?量?户的第??体验在推?电动?中起到的示范作?,以及?电带来的更低的单位时间成本。

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汽?租赁?业已被巨头蚕?的情况下,新型共享汽?却还在进?商业模式上的摸索,?如媒体业务、零售业务的引?等等。以下是国际性的传统租?公司,?在我国也有神州租?、?嗨租?、宝驾租?、?汽租?等。 在传统租??业亟需?新的情况下,共享汽?就有了爆发式增?的能?。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专用车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专用车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2015年05月05日 2015年,受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全面执行柴油车国Ⅳ排放标准,环保标准进入执行最严厉时期,加上春节放假,需求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专用车产销量同比遭遇双下降,其中产量下降近10个百分点,销量下降超过50个百分点。 ● 专用车细分市场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细分,我国专用车行业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除传统的专用车企业之外,新加盟者越来越多,如主机厂(整车企业)、重型机械行业、新增的专用车企业等,而且后来者的市场呈现迅速漫延之势,如2015年1~2月份统计到的销量在百辆以上的主机厂的合计销量已经占到期间专用车市场总销量的62.52%;机械行业如中联重科、徐州工程机械和三一重工合计市场份额达到5.30%。 另一方面,为了做大做强专用车,主机厂纷纷把具有产品、地理位置双优势的专用车企业收入翼下,如东风、中国重汽等,从而实现产品成本的最低化。 ● 专用车行业产品、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首先,目前我国专用车产品主要以运输类为主,如厢式运输车、仓栅式运输车,两种车型的总销量占到专用车总销量的70%左右;工程建设类专用车为辅,目前该类车型在全国专用车总销量的占比在5%以上;最近几年,专用用途的专用车不断涌现,但销量相对较低,如抑尘车、除霾车、地震排列车、固井车、防暴车、压裂车、氮气发生车等。 其次,我国在专用车生产上缺少品牌和技术。主要体现在发动机技术、产品结构上。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已经在与海外发达国家开展合作,且目前处于技术引进和消化阶段,并正在走向海外,如东莞市永强与意大利VE公司就新能源全地形特种汽车技术的合作;东风与德国史密斯在半挂车上的合作;冰熊与美国皇冠芝加哥和贝雅两大公司在冷藏车技术上的合作;华晨与与葡萄牙卡伊卡诺就机场摆 渡车等开展的合作,目前华晨的机场摆渡车相继走向尼日利亚、葡萄牙、伊朗等国。 第三,我国正在成为专用车的研发和制造中心,而且专用车产品结构将发生变化。如工程类专用车由于建设任务的完成需求将减少,与人们生产密切相关的专用车和物流运输将成为主力;由此将引导专用车企业逐渐分为产量大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和产量小但技术含量很高的企业两大类。专用车企业数量也将有所减少。

中国汽车行业地PEST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的PEST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工作用车到生活用车,随着生活科技化、快捷化等的发展,汽车普及化的势头也越来越汹涌!下面我将用PEST模型来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Political-legal Factors 政治法律因素 所谓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体制、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我们可以从以下接个方面来看: 1、税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将通过综合利用金融、税收、经贸等政策,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关键零部件等。在国家政策上,近年来陆续推出了汽车补贴政策,汽车下乡政策,还有汽车贷款政策,小排量车的减征购置税等, 2、产业政策 ●汽车产业政策重点从生产环节向销售环节转变,以便 更好地发挥汽车产业的支柱作用。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 过快的势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

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 ●《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 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和国产车同网销售。很 有利的促进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产业作为一 个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家的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完善的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的发 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和平台。 二、Economic Factors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 等。 ●构成经济环境的关键要素包括:国生产总值(GDP) 的变化发展趋势、利率水平的高低、财政货币政策 的松紧、通货膨胀程度及趋势、失业率水平、居民可支 配的收入水平、汇率升降情况、能源供给成本、市场需 求情况等。 ●自中国加入WTO,国外大的汽车生厂商纷纷进入,形 成了九州分天下的局面,2010年我国汽车销售量超过 1500万,车辆购置税完成1792亿元,同比增长54.0%,汽 车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各项相关税收也有所增长。汽车消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重型专用汽车市场进展趋势分析 1 专用汽车进展现状 我国专用汽车的应用尽管较早,但全面进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比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通过20余年,我国专用汽车进展专门快,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运输与作业装备,同时有着良好的进展前景。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运管部门登记注册的货运车辆为924.6万辆,平均吨位只有3.39t。载货车中,一般载货汽车占90%以上I一般载货车中,大于8t的重型车占了整个运输车辆的32%,集装

箱大件运输车、罐装车及冷藏车等专用汽车辆,仅占5%左右。5%的专用汽车中,老旧车占了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资料,近年来,我国专用汽车年销量为:2000年29.52万辆、2001年33.27万辆、2002年48.52万辆、2003年44.54万辆,2004年近50万辆。2003年,我国共生产各种专用汽车291778辆,其中自卸车87740辆、箱式专用汽车64075辆、牵引汽车46470辆、罐式专用汽车33094辆、特种结构专用汽车15444辆。2003年,我国公告的专用汽车企业551家(最新资料2004年为517家),其中按产量划分100辆规模以内企业189家、300辆以内317家、1000辆以上104家、2000辆以上59家专用汽车销量要紧集中在自御车、厢式车、牵引车和罐式车方面;其中专用载货车生产企业有400多家。据汽车公告目录等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专用汽车品种约1700个,专用汽车已占商用车年产量的20%-25%。 专用汽车呈现出向厢式化、重型化、智能化、高档化、多极化进展的趋势,其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一般物资运输箱式化,专用汽车运

共享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共享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共享汽车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资料显示:汽车分时租赁项目已遍布全球发达国家,项目模式因地制宜。其中独立的租赁公司通常使用外购的多种车型,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例如美国的Zipcar和澳大利亚Greensharecar,整车厂商则多使用自产的新能源汽车,例如戴姆勒旗下Car2Go和宝马旗下DriveNow,其他项目概况列示在下表内。 图表全球主要汽车共享项目概况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企业分布状况 国外共享汽车领域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 图表国外共享汽车领域主要企业地域分布,一,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外共享汽车领域企业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地区,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的发展情况比较乐观。 图表国外共享汽车领域主要企业地域分布,二,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典型项目模式 GoGet:澳大利亚第一家汽车共享O2O公司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GoGet成立于2003年6月,原名Newtown,是澳大利亚最早、同时是澳大利亚两家主要的汽车共享O2O公司之一(另外一家为CarNextDoor),2005年5月公司改名为GoGet。GoGet最初只有3辆汽车,背后有12位出资人;GoGet目前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阿德莱德四个城市提供服务。用户缴纳固定的年费成为会员后可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一般情况GoGet都提供最新款的汽车供使用;汽车停在人口较多地区的汽车场或街道,用户通过网站或电话预订后即可取车。亿欧网发现,截至目前,GoGet在澳大利亚境内有超过600辆车。 Communauto:加拿大最大的汽车共享O2O公司 Communauto于1994年成立于魁北克,是北美最早的汽车共享公司之一,互联网时代后才上线网站、引进P2P汽车共享服务。Communauto目前在蒙特利尔、魁北克市、加蒂诺、舍布鲁克市四个城市提供服务。此外,Communauto在渥太华和VRTUCAR、在哈利法克斯与CarShareHFX建立了合作,使其用户也能享受合作方的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目录 一、产销增速远超GDP,自主品牌继续主导市场结构变化 (4) 1.市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4) 2.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5) 3.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再度提升 (6) 4.自主品牌继续主导乘用车市场结构变化 (7) 二、一系列管理政策出台或正式实施,注重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管 (10) 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11) 2.乘用车油耗四阶段和国五、国六排放标准 (11) 3.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及碳配额和双积分 (13) 4.小排量购置税优惠政策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 (15) 5.汽车准入和退出政策 (16) 三、自主品牌迎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市场份额、性能品质、品牌价值全面提升 (17) 1.多家车企自主品牌销量达百万级,明星车型跻身乘用车各细分市场 (18) 2.强力布局自主研发,平台建设成果显著 (19) 3.从量变到质变,自主品牌开始全面向上 (21) 四、政策明确、目标清晰,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大大提速 (24) 1.路线图和实施方案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 (24) 2.标准体系规划和单项标准研制取得重要成果 (26) 3.跨行业企业间合作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建设方兴未艾 (27) 4.长安无人驾驶汽车2000公里测试和上汽RX5热销具有里程碑意义 (29)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向成长期转型,面临补贴退坡及国际巨头发力双重挑战 (30) 1.产销增速比上年减缓,产销规模继续位列世界第一 (31) 2.市场仍有赖多种政策的推动和拉动,政策性市场特征依旧 (32) 3.产业发展面临补贴政策退坡、竞争加剧、地方保护及电池安全等诸多挑战 (34)

2021共享汽车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2021年共享汽车行业研 究分析报告

目录 1.共享汽车行业前景趋势 (5) 1.1共享汽车将成为出行领域多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 (5) 1.2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汽车共享协调发展,共建智慧出行系统 5 1.3无人驾驶技术将给共享汽车市场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实现泛共享出 行6 1.4共享汽车将优先侧重区域规模化发展 (6) 1.5中小共享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或将到来 (6) 1.6延伸产业链 (7) 1.7服务模式多元化 (7) 1.8需求开拓 (7) 2.共享汽车行业现状 (8) 2.1共享汽车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8) 2.2共享汽车市场规模分析 (10) 2.3共享汽车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0) 3.共享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13) 3.1大规模投车难 (13) 3.2调度难 (13) 3.3使用人群定位难 (13) 3.4续航里程短 (14)

3.5停车难 (14) 3.6收益难 (14) 3.7行业服务无序化 (15) 3.8供应链整合度低 (15) 3.9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5) 3.10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6) 4.共享汽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4.1共享汽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7) 4.2共享汽车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7) 4.3共享汽车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7) 4.4共享汽车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8) 5.共享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19) 5.1共享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19)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19)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0)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0) 5.2中国共享汽车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1) 5.3中国共享汽车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1) 6.共享汽车产业投资分析 (22) 6.1中国共享汽车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2)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中国汽车行业季度分析报告-Q3(1)

要点提示: ◆1-9月,累计生产汽车319.89万辆,同比增长35.77%,其中第三季度生 产112.21辆车,比二季度增长7.5%;销售汽车311.83万辆,同比增长 30.16%,其中第三季度销售109.15辆车,比二季度增长3.7%。 ◆2003年2月份景气指数创出新高点137.7点,3月份继续攀升至145点, 4月份到达峰值154点,5月份受非典影响回落明显,6月、7月景气指数平稳,8月景气指数再次小幅升至145.8点。由于汽车行业景气指数运行在新的增长通道当中,行业增长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轿车、轻型车拉动前三季度的增长。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产销进一步增长, 民间资本和业外资本大举进入,掀起了新一轮的汽车投资高潮。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苗头,主要是市场供求有失衡迹象、产能增长过快、车型分化严重、产品库存增加、价格竞争趋于白热化、消费环境风险加大等,特别是汽车行业投资增长过快,引起了社会对汽车行业发展是否过热的担忧。 ◆四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将会继续延续今年的增长势头,但增长速度将低 于三季度。预计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2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430万辆左右,轿车销量第四季度可能达到60万辆左右,全年有望达到170-190万辆,整体增长水平预计在35%至45%以上。但车型的分化将进一步加剧,库存继续增加。

目录 I基本数据 (1) 一、2003年1-9月汽车产销量 (1) 二、2003年1-8月汽车行业经济指标情况 (4) 三、2003年1-8月15家重点生产企业经济指标 (6) II 汽车行业三季度总体运行情况 (8) 一、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 (8) 二、主要经济指标持快速增长、亏损企业亏损额继续下降 (13) 三、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19) 四、高档进口车利润大趋向大排量车型 (23) 五、三季度汽车行业增长景气继续攀升 (25) III汽车行业重点问题分析与建议 (26) 一、家电企业转型造车现象增多 (26) 二、库存显著增加,产能快速扩张 (31) 三、保险公司退出车贷险,消费链出现断裂 (34) 四、黄标车、私车受限,消费风险增加 (35) 五、产业政策拟出台,引导汽车投资 (37) IV 汽车行业四季度发展前景分析与预测 (43)

中英文文献翻译—专用车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附录 附录A 外文资料 A. marke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trend A. is half hanged tractor, dump truck, car, tank car, van, the special structure of hoisting lift car, store house bar car, and other special vehicles. From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r industry,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 specialty. In the 20th century 70, 80 time,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specialized automobile vehicles is 50% of the quantities, now has been increased to 80 %. China's current below 25 %. China has joined the WTO, developing automobile industry is facing a great challenge, special vehicl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utomobile industry, affected is inevita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China will need a lot of special automobile, therefore the tenth-five period in China will be truly special development into "fast track" Special automobile market analysis In recent years, China's special automobile industry. In 1990, the production of specialized automobile enterprises about 500, 2000, has 756 home auto production enterprise of total 884 85.5 per cent. In 1998, our special automobile production of 14.95 million vehicles, the total of the auto production, 1999 respectively 21.2% 17.41 million vehicles and achieve 17.28 million vehicles. In 2001, and special markets are almost the entire automotive market occupation deodorants. Currently our special automobile market has the following five basic features: (1)special-purpose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demand truly reflects many varieties, small batch. Special automobile refitti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has many varieties, seriation, pluralism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market, adjus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different products production scale. This feature in cars and ordinary greatly vehicle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box truck, traction semi-trailer, etc, in demand more than tipper, alone can reach up to 10 million, most special vehicle demand to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cars only cars, and some even several dozens or car.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工业分析报告 前言 各国经济发展在各个时期的模式不尽相同,但是当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阶段时,一些国家倾向性地选择了汽车工业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支柱产业和其它支柱产业一起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我国政府于1994年提出了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把汽车工业列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希望带动整个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几年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无论是当今汽车消费市场,还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发展并未进入一个较理想的状态。导致前期进展出现问题是多方面的。由于牵扯面太大,就时间和精力而言本文不可能对各相关的因素全部进行探讨。本文仅试图从汽车行业(不含农用车、拖拉机)两个最直接方面----市场和制造行业着手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市场仅仅是从理论上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规模。参照国外的情况从各个角度初步分析形成国内汽车市场的若干必要外部条件,接下来着重分析国内汽车行业的现状。 鉴于我国整个汽车行业数据统计缺陷、统计时间短暂出现若干次统计口径变化使得本文采用的数据难免会有一些偏差。但是无论如何,通过认真地分析现有材料,我们可以很负责地说,我国的汽车工业现在仍处于一个低级的发展阶段,整个行业的总体经济效益很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很低,还起不到支柱产业的作用。 从汽车消费市场角度看,我国现有消费市场规模也达不到支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1998年国民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到人均收入水平和至今不够完善的汽车消费政策,导致汽车消费增长迟缓。因此,除行业内个别企业外,大多数企业的业绩不能达到大众预期的水平,且投资风险大。据此,本报告所下理论的结论是:在汽车工业未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前,汽车行业基本上没有投资价值且行业风险很大。 国研网 第一章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一、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那些对国民经济总量贡献大,带动行业面广和从业人数多的产业我们不妨称其为支柱产业。在工业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就是这样的产业。同时,汽车工业带动促进一国经济中其它行业的发展特点也使汽车工业深得各工业发达国家政府高度重视。 首先,看一些发达国家汽车及另部件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各占本国GDP(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出版的《国际统计年鉴96》和《国际统计年鉴98》给出的1995年、1997年世界前500家大公司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可得到这些大公司的年销售额占到本国当年GDP从4.18%--16.36%分别不等。如图(1-1)所示: 一般来讲,汽车工业与一国的国民经济呈现正相关关系,这对一国向工业化过渡时期显得尤为突出。

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月刊 重点关注 1 季度盈利较好的公司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及国产化率较高的合资车型冲击较小。预计 3 月份重点厂商批发量较好,估计目前经销商库存处于合理水平。部分整车企业1 季度销量有望实现较好增长,盈利水平显着上升。我们建议配置销量及盈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汽车股,预计估值有望在季报公布前后逐步修复至13-15 倍市盈率。 支撑评级的要点 2月国内汽车销售126.7万台,同比增长4.6% ,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略增2.6% ,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1.6% 。1-2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近10% ,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1-2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含微客)销量占乘用车总量比重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但1.6 升及以下的轿车销量占轿车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8 个百分点,该板块销量同比增速达12.8% ,高于整个轿车板块9.7% 的增速。 2月乘用车价格指数为68.1,环比下降0.7% 。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环比回升后有所松动。但另一方面,如日本地震导致部分日系汽车、零部件产能趋紧,则可能减少降价促销,令市场价格企稳。 我们维持全年各板块的销量预测,预计2011 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5%左右;商用车方面,卡车板块增速放缓至10% 左右;客车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3%左右。 估值 我们预计部分优质企业 1 季度销量及盈利将实现较好的同比正增长,4月股价有望在盈利调增和估值修复的双重因素刺激下提升;建议适时买入,等待估值恢复至13-15 倍市盈率。首选买入

我们建议选择1季度销量及盈利较好的企业继续买入,重点关注江淮汽车、悦达投资;关注上海汽车、华域汽车复牌后的买入机会;商用车部分关注江铃汽车、宇通客车、潍柴动力 目录 投资摘要及估值 (3) 行业综述 (5) 主要上市公司概述 (11) 研究报告中所提及的有关上市公司 (24) 投资摘要及估值 2月国内汽车共计销售126.7 万台,同比增长4.6% ;1-2月汽车累计销量315.5 万台,同比增长近10%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累计增速分别为10.5% 和6.8% 。 我们预计2011年SUV和MPV两个细分板块全年增速分别在35%和20%左右;轿车板块预计15%的同比增幅;微客板块由于去年2、3季度基数走低,故目前预计全年实现5%左右的同比增长。我们认为,轻卡方面1-2月也存在一定的透支,但城市物流及中短途货运的需求增长仍保持强劲,维持2011年12%的增长预测,维持大客板块18%的增速预测。 重卡方面,预计全年重卡(含底盘)将保持15%左右的同比增长;而半挂车今年将面临需求放缓的压力,目前估计全年销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及钢材价格的上升,对重卡整车企业的毛利率形成负面影响,需警惕投资风险。 我们认为日本地震对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及国产化率较高的车型冲击较小,但将对关键部件仰

中国汽车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汽车行业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波特(M.E.Porter)的观点,一个行业中的竞争,不止是在原有竞争对手中进行,而是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替代品的竞争、买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以及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这五种基本竞争力量的状况及综合强度,决定着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从而决定着行业中最终的获利潜力以及资本向本行业的流向程度,这一切最终决定着企业保持高收益的能力。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的意义在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含着三类成功的战略思想,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 下面用五力分析模型来分析下汽车行业及其领域内的战略方针。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在轿车行业中,上游企业主要是林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皮革毛坯羽绒及其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机械制造业、电气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等。在这些行业中,供应商有很多。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许多汽车够加大了中国市场战略部署,例如:福特宣布,将在中国东部城市杭州建设一家造价7.6亿美元的汽车生产厂。那些在建设中国本地生产厂方面姗姗来迟的公司(包括雷诺、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和沃尔沃(Volvo))都拟定了不久建厂的计划。借以实现大部分车辆生产本地化。丰田汽车公司全球生产布局显示,除日本本土外,北美地区(特别是美国)和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国内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具体文献) A.《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B.《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D.《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E.《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喝国产车同网销售 F.《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发展自主品牌 G.《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3、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值。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 二、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1、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20%和46.15%,创历史新高。同时,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我国汽车养护消费 根据对国内汽车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在2008年,消费者每年用于车辆养护的费用支出平均为21721元,且费用支出随车辆档次的提升依次上升。其中,以中大型轿车平均养护费用最高,为32567元,是微型轿车年平均养护费用的2.1倍。 三、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3年持续稳定上升,年均同比增长9.6% 2、乘用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型轿车以其良好盈利性和高销量高增幅继续成为各汽车企业关注的核心;由于对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支出的不敏感,中高级轿车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小型轿车市场将保持和市场同步增长态势;微型轿车随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增幅和份额进一步下滑。 3、决定乘用车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价格虽然是决定产品购买的第一因素,但品牌的重要程度在紧凑型以上级别的轿车中都居于首位,而价格和油耗的重要程度随车型级别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