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系别: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年月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附页开题报告内容(一)主要技术指标(1)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
(2)用数码管进行显示,用按键进行调整。
(3)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进行工件计数。
(4)可实现步进电机平滑调速、对工件进行计数。
(5)分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
(6)自动状态壳实现定时开关,定量开关。
(7)使用L298N电机驱动器对步进电机进行驱动。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 KB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
40个引脚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和片内时钟振荡器。
(2)工作思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这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自动控制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某个参数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本设计的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就是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功能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整个过程又快又稳。
本设计的由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加料系统是根据加料工艺要求,其工作原理是:对传送带中的工件进行计数,可以定时启动电机或停止电机。
可以设定产量,使其自动停止。
可以改变传送带的传动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对工件进行计数,一对单位时间内生产产量进行计算。
用单片机来实现生产中的自动加料,须外接电机驱动器,我的设计采用市场上性能稳定驱动能力强的电机专用驱动芯片L298N,这样充分提高了电机的使用效率。
更提高了控制电机的能力,减小误差较,减少软件编程的复杂度按照系统设计功能的要求,初步确定设计系统由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存储模块、键盘接口模块、显示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共6个模块组成。
1.主控模块: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
2.传感器模块:采用反射式传感器JX-359-403W3.存储模块:采用 AT24C02。
基于PLC的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 50页)

基于PLC的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毕业设计(doc 50页)南昌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题目:基于PLC的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 09机电一体化(2)班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 年 6 月目录第一章绪论 (5)1.1 设计背景和研究意义 (5)1.2 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6)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8)2.1 PLC的简介 (8)2.2 PLC的结构 (9)2.3 PLC的分类 (10)2.4 PLC的特点 (12)2.5 PLC的应用 (14)2.6 PLC的发展 (15)2.7 PLC系统的其他设备 (16)2.8 PLC的编程语言及设计原则 (16)2.9 PLC的通信联网 (19)第三章系统硬件设计 (21)3.1 PLC的选择 (21)3.2 自动加料机的选择 (22)3.3 变频器的选择 (23)3.4 触摸屏的选择 (26)3.5 触摸屏人机界面设计 (28)3.6 电动机的选择 (31)3.7 气缸的选择 (34)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36)4.1 工作流程图及主电路的接线图 (36)4.2 PLC模块I/O端口分配 (38)4.3 系统程序设计 (40)总结 (48)致谢 (49)参考文献 (50)第一章绪论1.1 设计背景和研究意义制造业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其既占有基础地位,又处于前沿关键;它是工业发展的主体又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以前的工厂都是利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这样的工作的方式,不仅没有安全保障,而且没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加工制造业方面,都是小工厂,小作坊形式,没有自动化的设备,什么事只能靠人力去做,在乡镇里体现的更明显。
而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PLC与组态软件的饲料加工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题目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饲料加工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2011年8 月12 日论文(设计)题目基于PLC与组态软件的饲料加工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饲料工业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
我国饲料工业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饲料业已完成了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到世界第二大饲料生产国的飞越,成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饲料厂的配套自动控制系统和高精度配料控制系统还相对滞后,因此实现安全可靠的自动控制系统和高精度配料系统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饲料厂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手动控制、机械电气控制、单片机控制、工业计算机集中控制等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饲料加工技术比较简单,各机械之间没有逻辑联系,现场操作人员一般只负责一到两个设备的操作与监控,并手工记录各项数据,产品质量人为因素很大。
第二阶段:继电器手工控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但大量的中间继电器和时间继电器组成的电控系统非常复杂,可靠性极低,特别是调试和改造时难度很大。
第三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芯片技术的的成熟,单片机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单片机配料系统较之前两种系统设计电路复杂程度降低,可靠性大大提高,但其抗干扰能力比较差也局限了它的应用。
第四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基于工控机的饲料厂自控系统也开始出现,这种系统大多采用集中控制方式。
计算机除具有工艺流程控制、工况实时显示、提供数据存储、报表打印等功能等功能外,还要完成对各象的直接控制和数据采集任务。
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饲料工业中,特别是现场总线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饲料工业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也在相应提高。
美国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的饲料厂从进料到成品散装出料,全部为计算机自动控制,整厂单班操作人员只需要两人。
饲料厂的管理和控制全部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模块化结构,可根据各部门职能选择不同的系统模块。
开题报告自动控制供料系统设计.doc

淮阴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论文)题目:自动控制供料系统设计指导教师: 叶小婷2012 年02 月20 日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1.1设计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我国的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等方面的限制,一般送料绝大多数采用人工手送料,且缺乏保护装置,造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事故发生大等特点。
随着科技信息科技的迅猛,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更快,尤其是随着高新科技的日新月异产品的类型、工艺外形越来越复杂,精度越来越高,再加上企业经营与发展必会面对劳工的短越、人工成本上要节省化、合理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趋向,传统的手工送料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时自动送料机就应运而生,在今天现代的科学领域中送料机就是用于专门粒料,粉料,片状料等材料的自动化,数控化,精确化的输送系统,是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不可缺少的设备。
近年来,由于单片机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辅助装置的送料系统自动化水平也需要越来越高。
提高自动化的水平不仅可以提高效率、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能保证人工的身体安全。
而单片机就是实现控制的重要关节,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
综上所述,在本着节约资本、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人员身体安全的科学人性化管理的方针下对送料进行自动化管理。
采用单片机为核心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这样就可以在不购买新设备的基础上对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良,这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使整个过程又快又节约资本。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书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设计开题报告书一、设计背景和意义目前,在食品加工行业中,配料控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传统的配料控制方式依赖于人工操作,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和误差。
为了提高配料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自动配料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能够在加工过程中根据需要自动添加正确的配料,并实时监测和调整配料的量,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该系统具有速度快、准确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能够大幅度提高配料的效率和准确度,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和疏忽。
二、设计目标和内容本设计的目标是设计一个高效、智能的自动配料控制系统,通过对原料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自动调整配料的含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检测和分析:通过传感器对原料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获取原料的含量和质量数据。
2.配方管理:设计一个配方管理系统,根据产品的要求和配料的特性,确定合适的配方,并将其存储在系统中。
3.自动配料控制:根据产品的配方要求和原料的质量数据,自动计算和调整配料的含量。
4.过程监控和调整:实时监测配料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等,并根据需求进行调整。
5.故障处理和报警系统:设计一个故障处理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设计方法和技术1.传感器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对原料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获取原料的质量和含量数据。
2.控制算法: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根据产品的配方要求和原料的质量数据,计算和调整配料的含量。
3.数据处理和分析:将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配料的准确含量,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4.人机界面:设计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方便操作员进行参数的设定和监控。
5.故障处理和报警系统:设计一个故障处理和报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系统故障,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计划和预期成果本设计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加料机——毕业设计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H源自NANMECHANICAL&ELCTRICAL
POLYTECHNIC
毕业设计 (论文)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51单片机的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设计
学 生 姓 名金鑫
专 业 班 级机 电 1416 班
指 导 老 师施老师
系主任
评 阅 人
2016 年 6月20 日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加料机
关键词:单片机;LCD显示器;料位传感器
1绪论
1.1 课题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更新更为迅速,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产品的类型、工艺外形越来越复杂,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企业经营与发展必会面对劳工的短缺、人工成本上要省力化、合理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手工加料不仅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其安全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机械加料机就应运而生。机械加料机是借助于机器运动的作用力加力于材料,对材料进行运送运输,相对于传统人工手动加料,省去了大部分人力用于材料的运送运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其控制与监测却还是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安全性能较传统手工加料而言反而更低,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
(2)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的发展,简单的PID控制理论发展到了模糊PID控制这就为技术革新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面基于PLC控制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就诞生了。这样的控制系统比着原有自动化柔性系统进步了很多,很多处理工作就不需要认为的参与了;同时计算机技术也促进了检测技术的发展,因此在这个阶段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保障。
自动送料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开题报告

系部自动化系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高大江学号G1340309
指导教师:刘旭明
2015年10月26日
1、文献综述
1.课题来源:企业
PLC简述:
PLC技术在当今生产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生产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PLC技术的广泛应用,给生产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种类和档次以及生产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产品及材料的运输是现代加工车间最重要的生产环节。它的发展是信息技术(IT)与制造技术(MT)结合发展的结果。在现代生产制造工业中存在大量的开关量为主的开环的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号按照时序动作;另外还有与顺序、时序无关的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以及大量的开关量、脉冲量、计时、计数器、模拟量的越限报警等状态量为主的—离散量的数据采集监视。由于这些控制和监视的要求,使PLC发展成了取代继电器线路和进行顺序控制为主的产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掌握好PLC程序的设计以及使用。PLC设计的内容包括选择适合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数目以及电气特性等,还要有选择合理的PLC种类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因而要求设计者不但能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很快的设计出新程序,而且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安装,调试工作。以便快速完成产品或生产过程的升级更新。
绪论11plc技术概述12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及任务小车的运劢分析21小车的运劢路径特点分析22小车的运劢技术要求分析plc设计31plc输入输出的分配32设计方案的初步确定33plc种类的选择34传感器的选择36变频器的确定37电劢机的选择系统的调试设计总结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
工厂配料控制系统开题报告

工厂配料控制系统开题报告1. 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需要进行配料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传统的手动配料控制已经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套工厂配料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化和精确化的配料过程。
2. 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开发一套工厂配料控制系统,实现以下目标:•实时监控原料库存情况,并根据生产计划进行配料计算;•控制配料设备,按照配料方案自动完成配料过程;•提供用户界面,方便操作人员监控和调整配料过程;•可以与其他工厂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
3. 项目计划为了顺利完成本项目,我们将按照以下计划进行开发:•需求分析阶段:明确项目需求和功能要求,制定详细的功能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阶段: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系统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确定技术选型;•详细设计阶段: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接口设计等;•编码阶段:根据详细设计进行编码实现,并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阶段:将各模块进行集成测试,并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部署阶段:将系统部署到实际生产环境中,并进行功能验收;•运维支持阶段:对系统进行运维和支持,修复漏洞和提供功能更新。
4. 技术选型根据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我们选择以下技术进行开发:•后端开发语言:Python,具有丰富的库和框架支持,适合快速开发和扩展;•前端开发语言:JavaScript,使用React框架进行开发,可以实现交互性较强的用户界面;•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可以满足系统的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通信协议:使用TCP/IP协议进行设备间的通信,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预期成果通过本项目的开发,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一套完整的工厂配料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和精确化的配料过程;•可视化的用户界面,方便操作人员进行配料监控和调整;•数据库中存储的历史数据和统计报表,方便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可以与其他工厂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6. 风险分析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以下风险:•技术风险: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相关技术挑战;•人力风险:项目所需的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进度风险: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延误和调整,需要合理控制进度;•成本风险:项目开发过程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需要合理控制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
系别: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附页
开题报告内容
(一)主要技术指标
(1)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
(2)用数码管进行显示,用按键进行调整。
(3)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进行工件计数。
(4)可实现步进电机平滑调速、对工件进行计数。
(5)分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模式。
(6)自动状态壳实现定时开关,定量开关。
(7)使用L298N电机驱动器对步进电机进行驱动。
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 KBISP(In-system programmable)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
40个引脚计数器;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看门狗(WDT)电路和片内时钟振荡器。
(2)工作思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这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
自动控制利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的某个参数自动的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本设计的自动加料机控制系统就是采用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功能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整个过程又快又稳。
本设计的由单片机控制的自动加料系统是根据加料工艺要求,其工作原理是:对传送带中的工件进行计数,可以定时启动电机或停止电机。
可以设定产量,使其自动停止。
可以改变传送带的传动速度以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对工件进行计数,一对单位时间内生产产量进行计算。
用单片机来实现生产中的自动加料,须外接电机驱动器,我的设计采用市场上性能稳定驱动能力强的电机专用驱动芯片L298N,这样充分提高了电机的使用效率。
更提高了控制电机的能力,减小误差较,减少软件编程的复杂度
按照系统设计功能的要求,初步确定设计系统由主控模块、传感器模块、存储模块、键盘接口模块、显示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共6个模块组成。
1.主控模块: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
2.传感器模块:采用反射式传感器JX-359-403W
3.存储模块:采用 AT24C02。
AT24C02是美国ATMEL公司的低功耗CMOS串行EEPROM,它是
内含256×8位存储空间,具有工作电压宽(2.5~5.5V)、擦写次数多(大于10000次)、写入速度快(小于10ms)等特点。
4.键盘接口模块:本设计共采用按键6个,分别与单片机的六个I/O管脚相连,功能分别
为手动/自动切换、启动/停止、加速、减速、定时启动停止、定产量停止。
5.显示模块:显示部分是由6个数码管显示4个一组显示生产数量。
两个一组显示定时时
间。
6.电机驱动模块:使用电机驱动器L298N并使用TP521光电耦合器进行抗干扰隔离。
(3)课题的准备情况及进度计划
进度计划:
(4)参考文献
[1] 李广弟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2] 孙涵芳 MCS-51/96系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3] 王福瑞单片微机测控系统设计大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4] 余永权 89系列FLASH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5] 楼然苗、李光飞 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003.
[6] 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应用与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7] 蔡美琴 MCS-51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8] 李华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9] 公茂法单片机人机接口实例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8.
[10] 刘光潭中外集成电路简明速察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
[12] 李宏,张家田液晶显示器件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
[13] 刘利液晶显示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14] 一九九九年产品目录(第一期)武汉力源股份有限公司 1999.
[15] MAXIM.NEW RELEASES DATA BOOK (VOLUME V),AMERICA,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