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初中经典诵读的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经典诵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经典诵读的基本技巧。
2.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和领悟古代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1. 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
2. 经典诵读的技巧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经典诵读的材料,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文献的认识和理解。
二、经典文献选读(15分钟)1. 教师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文献,如《弟子规》、《论语》等。
2.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
3. 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三、经典文献解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经典文献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经典诵读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经典诵读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给出建议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经典诵读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讨论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诵读表现,评价学生对经典文献的理解和领悟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

初中经典诵读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经典诵读,使学生了解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词: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使学生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古代散文:选取一些富有哲理和文采的古代散文,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散文的魅力。
3. 古代小说: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小说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让学生感受古代小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形象。
4. 古代戏剧:选取一些经典的戏剧片段,如《窦娥冤》、《长生殿》等,使学生了解古代戏剧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首先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经典的声音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教师对经典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经典的意义和价值。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介绍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经典诗词: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诗词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3. 教学经典散文: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散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4. 教学经典小说: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5. 教学经典戏剧:教师首先进行诵读,然后对戏剧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实践。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总结经典诵读的意义和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诵读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方面。
2. 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初中九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14页精选文档

九年级上册第一部分:诗歌诵读篇目要求:26首古诗词熟练背诵。
1.子衿《诗经》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3.感遇陈子昂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4.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5.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6.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7.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8.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9.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0.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1.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12.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3.淮上喜会梁川故人韦应物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案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案
经典诵读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内容,它旨在通过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体验能力和文学素养。
校本课程教案是指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教师自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安排。
在设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教案时,教师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难度和风格的经典文学作品,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其次,教师需要结合经典诵读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朗诵比赛、角色扮演、情境再现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经典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学阅读和思考,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经典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最后,教师还需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合理安排经典诵读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之,设计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教案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完整版)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经典朗诵前言中华文化广博精深,积厚流光,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培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
《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难得的精神记忆,能够告诉我们好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广博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
为此,我校依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朗诵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入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一、传承中华美德。
经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系统指导青少年办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
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如影随行,对他们的一世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现在,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仅在文化涵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相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
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三、陶冶情操。
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能够培育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
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
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觉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育其人文精神。
五、提升智力。
让同学们从这些经典中汲取营养,用经典智慧的钥匙开启现代各学科知识的宝库。
办优秀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登攀,为培育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倾尽全力专注研究、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激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添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达者!我们坚信: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矗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隆发达,矗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分而又崇敬的!《经典朗诵》校本课程编写组目录一、爱国篇满江红 /8示儿 /9过零丁洋 /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二、劝学篇劝学(孟郊) /14劝学(荀子) /15三、励志篇草屋为秋风所破歌/29少年中国说 /30《岳阳楼记》 /34《诫子书》 /37《前出师表》 /37《兰亭集序》 /39《爱莲说》 /41《师说》 /42四、感恩篇《游子吟》 /463《纸船——寄母亲》/48《再别康桥》 /49《我爱这土地》/51《乡愁》 /52五、红色经典《贺新郎》 /53《忆秦娥娄山关》/53《长征》 /54《沁园春·雪》 /54《人民解放军占有南京》/55《西江月·井冈山》/55《七律·长征》/58《卜算子·咏梅》/5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一、【爱国篇】满江红岳飞怒气冲天,凭阑处,潇潇雨歇。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经典诵读是一门校本课程,旨在让三到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诵读中国传统经典,领悟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先贤的哲思和智慧。
这门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同时,经典诵读也能够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课程内容包括弟子规、三字经、诗经、论语、笠翁对韵、声律启蒙和千字文。
教学实施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在家里每天诵读20-30分钟,取得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周三社团活动时间进行诵读内容的指导研究,以吟诵、表演、演讲、知识竞赛等形式来指导学生研究,设立“经典诵读之星”等。
同时,课程实施原则是模糊性原则,即在诵读中不求甚解,只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能够积累一定的经典篇章。
原则:在诵读经典过程中,遵循差异性原则,允许学生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分层次、有区别要求。
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营造鼓励性氛围。
循序渐进原则也很重要,诵读内容由浅入深,篇幅由短而长,篇章有耳熟能详的篇章到有一定难度的篇章。
这样的坡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研究方式方法: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和感受语言的能力,积淀文化底蕴。
同时,用经典范本中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良好的行为惯和良好道德情操。
在欣赏朗读经历中,学生可以掌握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感悟阅读研究的方法。
正确的读书方法也很重要,在阅读经历中,让学生喜欢阅读、品味经典、提升阅读感悟。
让学生在朗读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文本中获得语感,获得内心成长的能量。
课程评价:学生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兴趣、态度、诵读及获奖情况,按照优、良、合格的等次,结合学生自评、班级互评、教师点评,及时推广和宣传典型。
教师评价按学校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有准备,有督促学生自主研究的措施,效果好。
根据实际情况,纳入教师的业绩考核。
中学生经典诵读篇目

中学生经典诵读篇目中学生经典诵读篇目1、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圜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婷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术兮。
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与长久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4.国殇(屈原)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土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5.木兰辞(《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文语文教育的重视,教育部推出了《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以推动学生对经典教材和国学文化的学习及认识。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收录了大量优秀的经典文本,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礼记》、《春秋》、《诗经》、《楚辞》、《史记》、《古诗三百首》以及其他更多的经典文本,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习资源。
同时,这套教材还收录了国学精要,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儒家思想》、《道家、墨家、法家》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
《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专门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设计,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对国学文化、经典诗文、训言谚语等有更深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该教材也采用了一系列可视化的教学设计,将文学、历史、哲学中多个领域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从而掌握国学知识。
与以往教材相比,《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更注重于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展思维,通过一定数量的读物挑选出有价值的思想,以及贴近现实生活的知识和经历,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文本,并将文化知识融入到自身的思维中。
此外,教材也配备了大量的习题和相关的辅导资料,以提高学生对经典文本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互动,解答困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是一套十分完美的教材,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国学文化,也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去掌握经典文本,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丰富思想。
因此,《经典诵读国学课本:7年级》必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经典文本和国学文化最佳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优质教育、育栋梁人才是我们的目标,我校将永远向上,永远攀登,为培养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而竭尽全力潜心探索、躬身实践,奋然前行,希望学校和学生家长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学生品味经典、传承文化,鼓励学生在课外时间读经典,增长这方面的知识,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传递者!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纵使天才也没有那么多的经历和时间统统读完。为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精心编写了该校本教材,并开发为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是诵读经典和语文学科学习相结合,和深化课堂改革相结合,和提升学生文史知识相结合,和学生做人教育提升学生涵养相结合。我们的目标是:
一、传承中华美德。通过学习,让传统经典中承载的 “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青少年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健全人格。让同学们从青少年时期接受熏陶,经典文化将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会与他们形影相随,对他们的一生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还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攀比、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学习经典让他们在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健全学生人格,培育民族精神。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兵)河(何)入梦来。
二、劝学篇
风所破歌/29
少年中国说/30
《岳阳楼记》/34
《诫子书》/37
《前出师表》/37
《兰亭集序》/39
《爱莲说》/41
《师说》/42
四、感恩篇
《游子吟》/46
《墨萱图》/47
《纸船——寄母亲》/48
《再别康桥》/49
《我爱这土地》/51
《乡愁》/52
初中校本课程教材
经典诵读
前 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诗经》、《楚辞》、先秦诸子、唐诗、宋词、元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论语》等诸多国学经典,荟萃和浓缩了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记忆,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鉴赏】
上片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
以愤怒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升温至高潮。“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我们坚信:当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秀于中华大地,横卧成梁、挺立成柱的时候,当国家和民族十分兴旺发达,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的幸福将是充实而又崇高的!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编写组
一、爱国篇
满江红/8
示儿/9
过零丁洋/9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1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2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
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诗的开头,回顾身世。意在暗示自己是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接着追述战斗生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里,我度过了四年。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了。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使其言辞倍增凄楚。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结尾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敛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生哪有不死的呢?只要能留得这颗爱国忠心照耀在史册上就行了。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最后两句语调陡转平和,表达了作者报效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肝胆沥沥,感人至深。全词如江河直泻,曲折回荡,激发处铿然作金石声。
示 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鉴赏】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五、红色经典
《贺新郎》/53
《忆秦娥娄山关》/53
《长征》/54
《沁园春·雪》/54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5
《西江月·井冈山》/55
《七律·长征》/58
《卜算子·咏梅》/59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59
一、【爱国篇】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陶冶情操。优秀的古典经文意存高远,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充实孩子,给同学们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四、铸造精神。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让学生徜徉于经典文化之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逐渐培养其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