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血检方法对照分析
血液的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

血液的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血液检查是诊断疟疾、丝虫病的基本方法。
所用的载玻片用前需经洗涤液处理,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在95%酒精中浸泡,擦干或烤干后使用。
一、检查疟原虫可用瑞氏染色法(Wright stain)、姬姆萨染色法(Giemsa stain)与快速姬姆萨染色法。
(一)瑞氏染色法【方法】(1)厚、薄血膜的制作1)采血及制片:临床上系采待检者耳垂或指尖血液做检查,一般在发作后几小时内采血(恶性疟疾患者应在发作时采)。
将厚、薄血片做在一张玻片上。
a、采血前先准备好洁净载玻片及推片。
b、皮肤采血法采血。
c、自耳垂或手指取血一小滴(2μl左右)滴在载玻片左1/3处。
d、用推片之边缘接触血滴。
e、推片与载玻片成30°~45°角向载玻片之另一端推进,制成薄血膜。
f、再取血一大滴(5μl)滴在载玻片中1/3处。
g、用推片的一角将血滴涂成直径约1cm的厚血膜,制成厚血膜。
2)固定:血片必须充分晾干(建议放置隔夜),否则染色时容易脱落。
固定时用小玻棒蘸甲醇或无水酒精在薄血膜上轻轻抹过。
晾干后,对厚血膜进行溶血,即用滴管滴水于厚血膜上,待血膜成灰白色时,将水倒去,晾干。
加甲醇1~2滴固定。
3)染色a、染色前用蜡笔划好染色范围,以防滴加染液时四溢。
b、滴染液使之覆盖全部厚、薄血膜上,30sec至1min后滴加等量缓冲液或蒸馏水,轻轻摇动载玻片,使蒸馏水与染液混匀,此时出现一层灿铜色覆膜。
c、静置3~5分钟后(商品试剂按说明书操作),将载玻片连同上面的染液一起放进静置的清水里再轻轻提起,反复数次至无染液析出(注意切勿先倒去染液或用流水冲洗),晾干后镜检。
d、厚血膜以油镜下可见白细胞为制片成功。
【注意事项】(1)手拿载玻片时,用拇指、示指固定玻片边缘,切勿接触玻片表面,以保持玻片洁净。
(2)推薄血膜时务必用力均匀,中间不得停顿。
(3)固定薄血膜所用甲醇不得留到厚血膜上,以免影响厚血膜溶血。
【结果】(1)油镜下检查血片制作及染色好坏,可根据以下标准鉴别:1)薄血膜:红细胞排列均匀不重叠,淋巴细胞结构清晰,疟原虫核呈紫红色,细胞质呈蓝色,疟色素呈棕黑色。
疟原虫检验技术

白细胞疟原虫计数法举例
●假设计数200 WBC中有35个疟原虫,在不知患 者白细胞数的情况下,以每微升血8000个白细 胞为数, 由此计算出每微升血液疟原虫密度为:
35(疟原虫数)÷200(计数的白细胞)x 8000(每 微升血白细胞数) =1400 / μl 答:该患者的疟原虫密度为1400 / μl。
半定量计数法
用厚血膜每个视野中所观察到疟原虫的平均数粗略 地估计出疟原虫密度。这种方法简便,缺点是计数 的疟原虫数受血膜厚薄影响,只能定性,不宜作定 量分析。 国内常用。此方法将密度分为6级: 1.全厚血膜查见疟原虫数在10个以内,记录实际数字 2.全厚血膜查见疟原虫数在10个以上,但平均每个视 野不到1个虫,记录“少” 3.平均每个视野1~5个虫,记录“+” 4.平均每个视野6~10个虫,记录“++” 5. 平均每个视野11~100个虫,记录“+++ ” 6. 平均每个视野100个虫以上,记录“++++ ”。
薄血膜再取一小滴血.将血置于第一张玻片离厚血膜适 当远的地方.将采血玻片(推片)的边缘紧贴载玻片使 血液沿边缘散开(如图示).
正确的推片姿势
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片位置
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
标准血片
门诊发热病人血片 居民普查血片
厚薄血膜的标准
●厚血膜血量适宜,不宜过多或过少
●薄血膜平整,无皱折和空泡.红细胞单层排列
各期滋 养体 裂殖体
涨大,可达正 常 的 1.5-2 倍
涨大,可达正 常 的 1.251.5倍
薛氏 点可 出现
薛氏 点可 出现
疟疾患者血液检验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疟疾患者血液检验相关参数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相关参数变化在疟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研究组50例疟疾患者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均进行血液相关参数检验,对比检验结果。
结果:研究组RBC、PLT及TC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WBC与EOS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疟疾患者存有明显血液参数变化,其中RBC、Hb、PLT及TCH有明显下降,可作为疟原虫感染诊断指标,值得借鉴。
【关键词】疟疾;血液检验;参数变化;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020-02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alysis of Blood Test Relat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Malaria Zeng fang.Cuiping Distric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of Yibin City, Sichuan Province, Yibin 644000,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lood test relate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malaria. Methods 50 cases of malaria in the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of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carried on the control, blood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CH, PLT and RBC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while there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WBC and EOS (P>0.05). Conclusion The changesof bloo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malaria, including RBC, Hb, PLT and TCH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ch can be used as a diagnosis index of Plasmodium infection.【Key words】Malaria; Blood test; Parameter change; Clinical value疟疾是人类常见传染性疾病,发病者多表现出寒颤、出汗、高热等症状[1]。
疟疾患者血液检验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诊断价值分析

疟疾患者血液检验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及诊断价值分析作者:王俊贤来源:《中外医疗》2012年第10期【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常规血液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疟疾感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比分析42例疟疾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者的RBC、Hb、WBC、PLT以及TCH 等各项血液相关指标。
结果对照组在RBC、Hb以及PLT3个指标方面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在WB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两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TCH为(2.6±0.5)(1.8~3.7)mmol/L,低于对照组TCH为(4.7±0.6)(3.5~6.7)mmol/L,差异显著(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RBC下降、Hb下降、TCH下降以及PLT计数下降作为疟疾感染诊断的辅助指标,将为疟原虫感染的诊断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疟疾患者血液检验疟原虫疟疾诊断【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4(a)-0164-01疟疾属于人类传染病之一,染病患者主要表现出寒颤、出汗以及高热等典型的临床表现。
本研究对血液检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信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期间通过镜检共确诊42例疟疾患者,均被检出感染间日疟原虫。
其中男27例,女15例。
病人年龄在8~62岁之间,平均为(31±12)岁,将42例疟疾患者作为实验组。
对照组选取体检正常者42名,其中男29名,女13名,年龄在14~61岁之间,平均为(31±10)岁。
1.2 检验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各抽取2ml静脉血置于(2mg/ml-1EDTA-K2)抗凝管中混匀,室温静置0.5h后进行成分分析,对检出的血小板异常血液样品进行手工复检,全部标本均在2h内检查,并推片通过瑞氏染色在油镜下观察疟原虫。
疟疾诊断

ICT疟疾检测法
• 3-5分钟后,通 过视窗观看就 可得出结果.
ICT疟疾检测法
• 如果区域1和2同时或 其中之一出现红色线 条,同时区域C也出现 红色线条为阳性结果. • 如果只有C线条出现, 测试结果为阴性. • 如果C线条不出现,无 论A、B区域是否出 现线条,测试无效。
谢谢!
注意事项
• 吉氏、瑞氏原液的保 存必需使用有颜色的 瓶并有内外塞,避光. • 吉氏原液稀释后要马 上使用. • 快速染色时应避免染 色残渣浸落厚薄血膜.
ICT疟疾检测法
• 打开测 试卡, 把它平放 起来
ICT疟疾检测法 • 取下胶条 封纸, , 确保胶条颗 露在外
ICT疟疾检测法
• 在穿刺方便部位 (如手指)用提供的 吸管收取血样(15 千毫克)
一、疟原虫生活史
• 媒介按蚊 • 人体
生活史图片
二、疟原虫形态
• 薄血膜 疟原虫形态 • 厚血膜 疟原虫形态
间日疟原虫形态图片
三日疟原虫形态
卵形疟原虫形态
恶性疟原虫形态
吉氏染液配制
• 成份 • 配制
染液成份
•吉氏染色粉 10g • 甲醇500ml • 甘油500ml
配制
• 先用少量甲油在研钵 上 充 分 研 磨 1-2 小 时 , 然后把剩余的甘油和 甲醇倒入并充分混和。 混和后置棕色瓶(要 有内外塞)内避光保 存。
瑞氏染色法步骤
• 1、在厚薄血膜之间用蜡 笔划一界线。 • 2、往薄血膜上滴加瑞氏 染色原液,同时在厚血 膜上滴加2-3滴水溶血2 分钟。 • 3、把薄血膜上的瑞氏染 液引向厚血膜,染色5-6 分钟。 • 4、流水冲洗干净、凉干 镜检。
血片制作
• One end of push slide • contacts blood
疟原虫检测血涂片镜检法

疟原⾍检测⾎涂⽚镜检法ICS11.020C62WS 中华⼈民共和国卫⽣⾏业标准WS/T 569—2017疟原⾍检测⾎涂⽚镜检法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blood films for malaria parasites2017-08-01发布2018-02-01实施前⾔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江苏省寄⽣⾍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寄⽣⾍病预防控制所、云南省寄⽣⾍病防治所、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王善青、⾼琪、汤林华、杨恒林、郑彬、胡锡敏、王光泽、李⾬春、刘莹、欧阳范献。
疟原⾍检测⾎涂⽚镜检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镜检法检测疟原⾍的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疟原⾍的显微镜检测。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件。
2.1疟原⾍Plasmodium spp疟原⾍是⼀类单细胞、寄⽣性的真核动物,是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
寄⽣于⼈体的疟原⾍主要有恶性疟原⾍(Plasmodium falciparum)、间⽇疟原⾍(Plasmodium vivax)、三⽇疟原⾍(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Plasmodium ovale)等。
2.2⾎涂⽚ blood films将⾎液涂制于载玻⽚上制成的涂⽚。
供显微镜疟原⾍检查⽤的⾎涂⽚包括厚⾎膜涂⽚和薄⾎膜涂⽚两种。
3 仪器和器材3.1 ⽣物显微镜(100×油浸物镜、5×或10×⽬镜)。
3.2 计数器。
3.3 载玻⽚(⽆划痕⽆油污的洁净载玻⽚)。
3.4 推⽚。
3.5 ⾎⽚染⾊架。
3.6 ⾎⽚⼲燥架。
3.7 玻⽚盒。
3.8 染⾊盘和染⾊缸。
4 试剂和材料4.1 吉⽒染⾊原液。
4.2 pH7.2磷酸盐缓冲液(PBS)。
4.3 甲醇(分析纯)。
4.4 ⾹柏油或专⽤浸油(折射率≥1.5)。
厚、薄血膜法查疟原虫

厚、薄血膜法查疟原虫基本原理: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经制片、染色后,显微镜下可以鉴别疟原虫的虫种和虫期。
试剂器材:75%酒精棉球、采血针、载玻片、甲醇、pH7.0~7.2 PBS缓冲液、姬氏染液(或瑞氏染液)、显微镜等。
操作方法:(1)采血:①采血时间在普查时,一般无法考虑采血时间。
在临床上,对现症病人一般可随时采血,但为了提高检出率,就应当考虑采血的适当时间。
对典型发作的间日疟及三日疟患者,应选择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为好。
此时疟原虫发育至环状体乃至大滋养体,虫体大,疟色素已形成,受染红细胞也出现变化,有利于疟原虫的检出。
恶性疟原虫大滋养体和裂殖体是在皮下、脂肪和内脏微血管中发育的,通常在外周血液中不易查到,配子体在环状体出现1周后方能见于外周血液,故在发作时采血。
②采血部位从患者耳垂或指尖(以左手无名指为宜)取血,婴儿通常从大姆趾第二趾骨腹面针刺采血。
③采血方法用75%乙醇棉球消毒取血部位皮肤,待干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采血部位,右手持针迅速刺入皮肤,待血液流出或轻轻挤出血滴,供制作涂片用,采血完毕用干棉球轻压伤口止血。
(2)制片:①薄血膜的制作取1滴血于1张洁净的载玻片上,选1张边缘平整、光滑的载玻片作推片,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夹持其两端,将推片的边缘中点与血滴接触,并与载玻片呈30o~45o夹角,待血滴沿推片边缘向两侧展开后,立即由右向左迅速推成薄血膜。
理想的薄血膜要求红细胞均匀地铺成一层,无裂痕,其末端凸出呈舌尖形。
注意:推片时用力和速度要均匀,不能中途停顿或重复推片,以免造成血膜断裂或厚薄不匀。
如取血量多,夹角宜小;取血量小,则夹角可大些。
②厚血膜的制作用推片的一角接触刺血点上的血滴,取血2滴,置载玻片上,并从里向外作旋转涂布,使成直径为0.8cm大小的圆形血膜,厚薄要均匀,然后平置桌上,待自然干燥。
③厚薄血膜同片制作用目测法将载玻片从右到左等分成6格,厚血膜涂在第3格中央,薄血膜涂在第4格前缘至第6格中部,第1、2格可用于贴标签,制作厚、薄血膜方法同上。
疟原虫检验技术

正确的推片姿势
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片位置
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
标准血片
门诊发热病人血片 居民普查血片
厚薄血膜的标准
●厚血膜血量适宜,不宜过多或过少
●薄血膜平整,无皱折和空泡.红细胞单层排列
血片染色
两种染色方法: ●吉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
常用吉氏染色法
吉氏染液(原液)的配置
吉氏染粉 (Azure B typ来自) 5g疟原虫人类四种疟原虫的 基 本特征
感染人的疟原虫有四种:
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 间日疟原虫 P. vivax 三日疟原虫 P. malariae 卵形疟原虫 P. ovale
恶性疟 P.falciparum
● 四种疟原虫中致病力最强 ● 无免疫力者感染后出现急性症状,不及时治
疗可危及生命 ● 在我国主要流行云南省和海南省
2. 显微镜下选择红细胞排列整齐密集,无重迭的视 野( 300-500红细胞/视野)
3. 按一定顺序移动血片记数红细胞的同时,记录疟 原虫数
4. 如果能见到疟原虫,但是记数5000~10000个红细胞 时却没有感染红细胞,那么设定感染率为<1%
如何确定疟原虫血片为阴性
● 检查全部厚血膜未查见疟原虫 ● 最少检查100个厚血膜油镜视野未查见
感染红细胞边 缘破碎状
薛氏点明显疟 色素棕黄色,类 似间日疟原虫
种
周 围 血 红细胞形态
疟原虫形态
中发育
阶段
大小
点彩
胞浆
疟色素
裂殖子数
恶 性 疟 原 环状体
虫
配子体
正常
常见 茂氏 点
环状体钎细, 常见2个核
粗黑,配子 体中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