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消化共108张PPT

生理学消化共108张PPT

唾液的成分与功能
02
唾液主要由水分、电解质、有机物等组成,具有润滑口腔、溶
解食物、清洁口腔、抗菌等作用。
唾液分泌的调节
03
唾液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如食物刺激、味觉刺激

、情绪变化等。
10
食管的蠕动和排空
食管的解剖结构
食管是一根细长的管道,连接咽 和胃,具有输送食物和液体的功
能。
食管的蠕动机制
胃癌
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与遗传、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 有关,早期症状不明显,晚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如餐后饱胀、早饱感 等,无器质性病变。
15
04 小肠的生理功能 及疾病
2024/1/28
16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小肠的结构
小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有大量 的绒毛结构,增加了吸收面积。
2024/1/28
代谢营养物质
将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转化为可被身体利用的 形式。
解毒作用
将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或外来毒物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排出 体外。
26
常见肝脏疾病及其生理机制
肝炎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 炎症,表现为肝细胞损
伤和肝功能异常。
2024/1/28
脂肪肝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 ,与肥胖、酒精摄入等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食管将 食物运送至胃。
2024/1/28
6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小肠
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含有多种消 化酶,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并 通过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

消化系统ppt课件

消化系统ppt课件
消化系统可以抵御外界有害物质 和细菌的侵袭,保护身体免受伤
害。
02
口腔与食道
口腔的构造与功能
口腔的构造
口腔由唇、齿、舌、腭等组成, 具有咀嚼、吸吮、吞咽、言语等 功能。
口腔的功能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入口,具有感 知味觉、调节体温、参与呼吸等 功能。
食道的构造与功能
食道的构造
食道由肌肉和黏膜组成,具有蠕动和 腺体分泌功能。
肛管
肛管是连接直肠与外部的 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保 护肠道免受外部伤害。
痔疮
痔疮是肛管周围的血管扩 张形成的肿块,常常引起 便血和疼痛。
大肠与肛门的常见疾病
01
02
03
04
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 ,可能与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也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
腹泻
腹泻是指大便过稀或次数过多 ,可能与肠道感染、炎症、过
保持稳定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肠 胃正常的消化和排毒。
避免熬夜
熬夜可能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应尽 量避免。
注意午休
适当的午休有助于肠胃消化和缓解 疲劳。
适当运动,促进肠胃蠕动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提高消化能力 。
避免久坐
长时间坐着可能导致肠胃蠕动减缓,应尽量避免 。
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肠胃功能。
消化系统ppt课件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道 • 胃与小肠 • 大肠与肛门 •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治疗 • 消化系统的保健与预防
01
消化系统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一系列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排 除废物。

10230_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完美版文档

10230_生理学消化系统知识PPT完美版文档

粪便形成
食物残渣在大肠中被进一 步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后, 逐渐形成粪便。
2024/1/27
排便机制
当粪便充满直肠时,刺激 肠壁感受器,引发排便反 射。
排便控制
排便反射受高级中枢控制 ,可在适当时间和地点进 行排便。
17
直肠感觉传导通路
直肠感觉神经
直肠内存在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对扩张、压力和温度变化敏感
肝脏功能
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合 成胆汁;解毒作用;储存维生素等。
肝小叶结构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中 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等组成。
2024/1/27
20
胆汁分泌及成分
胆汁分泌
肝细胞合成胆汁,经胆小管、小 叶间胆管流入左右肝管,再汇入
胆总管。
胆汁成分
胆汁中含有胆盐、卵磷脂、胆固 醇、胆色素等。
14
04
大肠与直肠生理
2024/1/27
15
大肠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直 肠三部分,是消化道的最 后阶段。
2024/1/27
功能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 和电解质,形成、贮存和 排泄粪便。
微生物群落
大肠内存在大量微生物, 对维持肠道健康有重要作 用。
16
粪便形成及排出机制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是食物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消化腺
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等,分泌消化液, 协助食物消化。
消化系统的功能
摄取食物,将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吸收营养物 质,排泄废物。
2024/1/27
4
消化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消化过程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课件
小肠液作用
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中和胃酸,保 护肠黏膜免受机械和化学损伤。
常见小肠疾病及预防措施
常见小肠疾病
包括急性肠炎、慢性肠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
预防措施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定期进行体检和肠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 病。
生理学消化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与食管的生理功能 • 胃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小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大肠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 肝脏与胆囊的生理功能与疾病防治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 、大肠等,负责食物的摄取、运 输、消化和吸收。
免疫功能
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 ,发挥免疫防御作用。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约占胆汁总量的97%。
胆盐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卵磷脂
01
降低胆汁表面张力,防止胆汁中胆固醇析出。
胆固醇
02
参与脂肪代谢。
无机盐
03
维持胆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1 2
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结构特点
小肠壁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其中黏膜层有大量的绒毛和微 绒毛,增加了吸收面积。
功能特点
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具有分泌、运动和免疫等多种功能。
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
小肠液成分
主要包括肠液、胆汁和胰液,其中肠 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胆汁含有胆盐和 胆固醇,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和碳酸 氢盐。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PPT课件

消化系统(食管、胃、小肠、大肠)PPT课件
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与长期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 等有关,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
03 胃
胃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胃是消化系统的重要部分,具有储存、消化和吸收食物的功能。
详细描述
胃是一个囊袋形的器官,位于食道和十二指肠之间。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 分解食物,并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供身体吸收利用。
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 可能与饮食、生活方式或肠道疾病 有关,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改善 症状。
06 消化系统的保健与饮食建 议
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规律饮食
尽量保持每天三餐定时定 量,避免暴饮暴食。
多样化食物
摄入多种食物,保证营养 均衡。多吃蔬菜水果,适 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
避免刺激性食物
要点一
结构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具有肌肉层和粘膜层。
要点二
功能
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大肠的生理作用
排便
大肠负责储存和排泄粪便。
吸收
大肠可以吸收部分水和电解质。
大肠的疾病与治疗
炎症性肠病
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通,早 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非常 重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食物的摄取和排泄, 保持机体内的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 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的生长发 育尤为重要,充足的营养供给有助于 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02 食管
食管的结构与功能
食管的结构
食管是一条长管,连接咽部和胃 ,由肌肉和粘膜组成,分为颈段 、胸段和腹段。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 成。消化道包括口腔、食管、胃、小 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腺则包括唾液 腺、肝脏、胰腺和胆囊等。

消化ppt课件

消化ppt课件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能进一步 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
水化合物。
肝和胆囊
肝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 功能,其中之一是分泌胆汁,帮助消 化脂肪。
肝还能分解和代谢许多物质,如酒精 和药物。
胆囊是储存胆汁的器官,能浓缩胆汁 并调节其排放量。
胰腺
胰腺是一个重要的腺体,主要功 能是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
消化系统PPT课件
• 消化系统概述 • 消化系统的各个部分 • 消化系统疾病 • 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消化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录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定义
消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 质,排泄废物的系统。
消化系统的功能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摄取食物,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将食物分 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单糖和脂肪酸,供身体细胞使用。
早期发现
通过定期检查,可以早期 发现消化系统疾病,提高 治愈率。
及时就医治疗
及时就医
当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 情恶化。
规范治疗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 药,规范治疗。
积极配合
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如 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 量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05
消化系统健康的生活方式
适量运动
食管上段有括约肌,能防止胃 酸逆流进入食管。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部分之一,主要功能是储存食物并对其进行混合和消化。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胃还能吸收一部分水和酒精。
小肠和大肠
小肠和大肠是消化系统的进一步 部分,主要功能是吸收食物中的
营养物质。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则 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消化系统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消化系统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8
2、粘膜下层 结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有比较大
的血管、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又称梅 氏神经丛。食管与十二指肠部分,分别有 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腺, 功能:有联系粘膜与肌层的作用。
9
3、肌层 ①组成: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为
骨骼肌; 其余均为平滑肌。 ②排列:内环行、外环行两层。两层之
空肠
回肠
左上腹(上2/5) 右下腹(下3/5)
较粗
较细
较厚
较薄
较红
淡红
高而密
低而疏
孤立
孤立、集合
1—2级
3—4级
56
肠腺(李氏隐窝) 属单管腺: 组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帕内特细胞 亲银细胞
57
吸收细胞 特点:矮柱
状细胞,顶 端具较短的 纹状缘。腺 上皮和肠柱 状上皮细胞 在腺体开口 处移行。
25
(二)、咽
咽的位置和形态 位于脊柱前方,
上方附于颅底, 下方在第6颈椎 下缘移行为食管。 咽属肌性管道。
26
分部 形态结构
交通
鼻咽 咽鼓管咽口 咽鼓 经鼻后孔 鼻腔 管 鼓室、咽鼓管 圆枕、咽隐窝
口咽 腭舌弓、腭咽弓、 经咽峡 口腔 腭扁桃体
喉咽 梨状隐窝
经喉口 喉腔、向 下通食管
27
88
胆小管
是两个相邻肝细胞之间细胞膜凹陷形成 的微细小管。胆小管在肝板内互相吻合 成网,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内。
当胆道阻塞时,发生阻塞性黄疸。
89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三个主要管道(门静脉、肝动脉和肝 管),外包结缔组织,总称肝门管。
90
门管区
91
3、肝的血液循环
门静脉和肝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成为 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动脉。门静脉带来 富有营养物质的血液输入肝内,供肝细 胞加工和贮存,是肝的功能血管。肝动 脉带来富有氧的血液,供肝组织的营养, 是肝的营养血管。两者的血液由小叶边 缘流入肝血窦汇膈,再由肝血窦流入中 央静脉,然后汇入小叶下静脉,经肝静 脉出肝注入下腔静脉进入体循环。

消化系统ppt课件

消化系统ppt课件
症状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脱水等症状。
肠道肿瘤
病因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遗传、饮食等因 素均可增加肠道肿瘤的风险。
症状
腹痛、腹部肿块、便血等,晚期可能 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症状。
肝病
病因
肝炎病毒、酒精、药物等因素均可引起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症状
乏力、食欲不振、黄疸、肝区疼痛等,严重时可出现腹水、出血等症状。
总结词:克罗恩病
详细描述:克罗恩病是一种 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 体重下降等症状。该病可能 累及整个消化道,从口腔到 肛门,并可能导致肠道狭窄 和瘘管形成。
肠道肿瘤案例分析
01
总结词:结肠癌
02
详细描述:结肠癌是一种常 见的肠道肿瘤,通常由结肠 息肉恶变引起。患者可能出 现腹痛、便血、肠梗阻等症 状,严重时可导致恶病质和 死亡。
慢性胃炎
由长期饮食不规律、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不适 、食欲不振等症状。
胃溃疡
病因
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是主要病因,长期饮食不规律、吸烟、 饮酒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症状
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胃部不适等,严重时可出现出血、穿 孔等症状。
肠道炎症
病因
感染、免疫异常、过敏等因素均可引起肠道炎症,如结肠炎、直肠炎等。
内营养、静脉营养等。
预防与保健பைடு நூலகம்
饮食调整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减少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
入。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 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避免对消化道造成 不良影响。
定期体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波电位、动作电位和平滑肌收缩之间的关系
1、平滑肌的收缩是继动作电位发生之后产生的, 而动作电位则是在慢波去极化的基础上发生的。
2、肌肉收缩波只出现在有动作电位时,动作电位 数目多,收缩幅度大。
一、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 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 3.较大的伸展性: 4.一定的紧张性: 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功能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的分泌 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
胃肠运动 腺体分泌消化液 胆囊收缩
(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
细胞名称
A细胞 B细胞
D细胞 G细胞 I细胞 K细胞 Mo细胞 N细胞 PP细胞 S细胞
分泌产物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生长抑素 胃泌素 胆囊收缩素 抑胃肽 胃动素 神经降压素 胰多肽 胰泌素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口腔内消化 第三节 胃 内 消 化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 第六节 吸 收
第一节
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F)


消化 吸收
机械性消化 化学性消化
废物排出
脂肪
水、维生素和无机盐: 直接吸收
六大营养物质
糖、脂、蛋、水、无机盐、维生素
消化
机械性消化 消化道平滑肌的机械收缩 化学性消化 消化腺分泌消化酶
蛋白质分解产物 迷走神经兴奋
组织胺 ACh
迷走神经兴奋 盐酸>蛋白质产物>脂肪酸钠
胆囊收缩素 促胆囊收缩排胆汁
迷走神经兴奋
(CCK) 促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 蛋白产物>脂肪酸钠>盐酸
加强胰泌素的作用
促胰腺外分泌组织生长
抑 胃 肽 促胰岛素分泌 (GIP) 抑胃液分泌和胃、肠运动
脂肪及分解产物 糖 氨基酸
(二)外来N支配
1.躯体N:口腔、食道上端
和肛门外括约肌为躯体N支配。
2.自主N:
副交感N: 迷走N、盆 NFra bibliotek交感N 神经节
壁内N丛
+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壁内N
- 丛-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一)胃肠激素
内分泌
(二)胃肠内分泌细胞的特点及分泌方式 旁分泌
本电节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
慢波电位产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慢 波电位起源于纵行肌和环行肌之间的Cajial细胞(是 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 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
慢波电位作用: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 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AP的阈电位); 是控制胃肠运动(蠕动的方向、节律、速度)的起步电 位。
吸收
已消化物质进入血管或淋巴管的过程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伸展性大 3.兴奋性较低 4.具紧张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一)一般特性
1.自动节律性 2.伸展性大 3.兴奋性较低 4.具紧张性收缩 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温度、牵拉等刺激敏感
(四)胃肠激素的作用途径 1.远距分泌: 2.旁分泌: 3.神经分泌: 4.腔内分泌:
复习思考题
1.消化系统有哪些功能? 2.什么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3.消化管平滑肌有哪些生理特性? 4.消化管的神经支配有哪些特点? 5.试述胃肠激素的分泌细胞、刺激分泌因素、作
分泌部位
胰岛 胰岛
胰岛 胃 小肠 结肠 胃窦 十二指肠 小肠上部 小肠上部 小肠 回肠
胰岛 胰腺 胃 小肠 大肠 小肠上部
(三)四种消化道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刺激释放的因素
激素
主要生理作用
刺激释放因素
胃泌素 促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 (gastrin) 促胃窦收缩
促胰液(主要是酶)分泌 促胆汁的分泌 促胰岛素分泌 促消化道粘膜生长 胰泌素 促胰液(水和HCO3-)分泌 (secretin) 促胆汁(水和HCO3-)分泌 加强CCK的作用 抑胃酸和胃泌素的释放 抑胃的运动
3.动作电位
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 收缩。每个慢波电位上的AP数目越多,肌 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就越大。
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刺激→Ca 2+通道开放 →Ca 2+内流→AP 。
三.胃肠的神经支配
(一)内在神经系统 1.分类
1)粘膜下神经丛 2)肌间神经丛
2.作用:调节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一)壁内N丛支配 包括粘膜下N丛和肌间N丛,有感觉、中间和 运动N元,彼此交织成网。 内在N丛释放的递质有:Ach、NE、VIP、5-HT、 NO、CCK、ATP、GABA等。 粘膜下N丛主要调节分泌细胞和血管,肌间N 丛主要支配平滑肌细胞。
副交感N和交感N
消化道内机械化 学和温度感受器
粘膜下N丛 ↓↑
肌间 N 丛
血管 平滑肌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
交感神经
副 交 感 神 经
交 感 神 经
副交感神经
肌间N丛
粘膜下N丛
(二)植物神经系统
1.交感神经:分泌NE—抑制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副交感神经
1)分泌Ach—促胃肠运动和腺体分泌 2)分布:横结肠以上是称迷走N,以下称盆N 3)极少数为非胆碱非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肽类物质
(三)胃肠激素的作用 1. 调节消化腺分泌和胃肠运动
自分泌 神经分泌
2. 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
3. 营养作用:促消化管组织代谢及生长的作用
(三)三大胃肠激素
三大激素 胃泌素
分泌 刺激物 G 迷走N(Ach)
cells 蛋白质
促胰液素 S cells
胆囊收缩素 I cells (CCK)
盐酸 脂肪 蛋白质
(二 )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Rp)
[K+]
蛋白质
化学势能
[K+] 电势能
2.基本电节律(BER,慢波)
1)定义:在Rp基础上消化道平滑肌产生的节律性自动去极化 2)作用:在此基础上激发Ap,并决定肌肉收缩的频率 3.动作电位(Ap):Rp —BER — 阈电位— Ap
峰电位于收缩之间存在相关性,每个慢波上出现的数 目越多,收缩力越大。
(二)电生理特性 1.静息电位
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 形成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此外,静息状态 下的Na+少量内流和Cl-的外流也有关。
2.慢波电位
平滑肌 RP并 不 恒定地维持在一 定水平上,能够 在RP的基础上,
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 电位波动,称为慢波电位(slow wave)或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