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12种注塑缺陷原因分析
注塑缺陷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表面起膜树脂的添加剂流经产品表面时,形成的白色、灰色的蔓延现象被称为表面起膜。
产生的主要原因:1、树脂内部的添加剂是主要原因1、造成过度应力的注塑条件等也是引发原因飞边产生的主要原因1、注塑机加工不良2、注塑机容量不足3、加工条件不良4、锁模力不足5、模具贴得不紧6、模具的变形7、树脂流动太好8、Gas V ent过大9、注塑压力较大10、模具面上存在异物透明性低下PPS、SAN等透明产品出现的透明性低下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1、脱模剂使用过多2、混入其它树脂3、混入其它型号4、模具的加工状态,模具温度等加工条件不合适。
异色、褪色产品的颜色与标准颜色不同的现象。
树脂颜色不同为异色;注塑后颜色发生改变的现象为变色。
产生的主要原因1、着色错误2、树脂污染3、过多使用粉碎品4、注塑机污染5、树脂的热化等表面突起产生的主要原因1、原料内混入异物2、颜料未分散3、模具加工状态4、使用再利用原料未填满树脂没有填满Cavity的全部,冷却凝固后成型品的一部分出现不足的现象。
1.进料调节不当A缺料B多料2.注射压力不妥3.料量过低4.模具温度低或温度分布不合理5.塑料流动性高6.喷嘴配合不良7.塑料熔块堵塞加料通道8.喷嘴冷料入模9.模具设计不合理10.模具浇注系统有缺陷流痕树脂的流动痕迹在产品表面表现出来的现象。
产生的主要原因1、绝大部分是由于树脂填充到模具内时树脂温度降低。
2、混入其它树脂。
3、树脂的分解。
4、模具的排气不良。
黑线产品表面形成黑色线条的现象挥发物润滑剂或脱膜剂树脂的热化黑色颜料注塑要清洁不良模具表面受到污染(油、油脂等异物)排气不良成型机的老化及损伤过多使用再利用原料成型收缩对成型品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主要变数有模具、产品形状、成型条件及后工程、树脂的种类等。
(a)随模具的设计及成型品的形状而产生的差异。
随Gate的位置、形状、面积、尺寸会有所不同通常Gate附近所承受的注塑压较高,因此收缩较小。
塑胶件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

塑胶件常见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一、设计方面的缺陷:1.不合理的尺寸设计:塑胶件的尺寸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尺寸偏差过大、尺寸不一致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根据塑胶件的具体用途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并进行合适的工艺分析和模流分析。
2.没有考虑到材料的特性:不同塑料材料具有不同的热胀冷缩系数、熔融温度等特性,设计时没有考虑到这些特性可能导致尺寸偏差、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根据塑料材料的特性进行合适的设计和模具制造选型。
3.模具设计问题:模具设计不合理或者制造质量不过关可能导致塑胶件的缺陷问题。
解决方法是进行合理的模具设计,并选择专业的模具制造厂家。
4.不合理的壁厚设计:塑胶件的壁厚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塑胶件变形、收缩不均匀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根据塑胶件的材料特性和实际使用要求进行合理的壁厚设计。
二、材料方面的缺陷:1.材料质量问题:不合格的原料质量可能导致塑胶件出现异味、颜色不均匀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选择合格的塑料原料供应商,并进行原料的严格检验。
2.材料混合不均匀:塑料材料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充分混合均匀可能导致塑胶件的颜色不均匀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进行充分的原料预处理和混炼,确保塑料材料的均匀性。
3.熔体温度不均匀:塑料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温度不均匀可能导致塑胶件尺寸偏差、表面气泡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调整注塑机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熔体温度均匀稳定。
三、工艺方面的缺陷:1.注塑工艺参数设置不当:注塑过程中,如射胶压力、射胶速度、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可能导致塑胶件出现尺寸偏差、气泡、表面缺陷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根据塑料的特性和产品要求进行合理的工艺参数设置。
2.模具温控不均匀:模具温度不均匀可能导致塑胶件出现收缩不一致、尺寸偏差等问题。
解决方法是进行模具温度分析和温控系统的优化。
可以采用热流道模具、快速温度控制系统等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3.模具保养不当:模具的使用寿命长,如果没有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修可能导致塑胶件出现模纹、模具磨损等问题。
注塑件的缺陷和产生原因

12.漆花(白花)
1.涂料中银粉氧化
2.涂料干燥速度太慢
3.吐出量太大
4.喷涂距离太近
5.温度太高,干燥时间不够
13.回粘
1.涂膜硬度不够
2.配比错误
3.涂膜太厚
4.烘干时间不够
5.高温储存
6.太阳曝晒
14.针孔
1.注塑件毛细孔粗深(刮泥子,喷底漆)
2.涂层太厚
15.喷涂不均
注射及保压时间太短
加料量不够
料筒温度太高
注射压力太小
注射速度太慢
杂料
料筒没清洗干净,一般在先生产的几只产品有杂料现象,回料中混有杂质
顶白
模具筋条不够光
模具型芯光洁度不够
顶杆顶在塑件薄弱处,
脱模斜度太小,冷却时间太短
注射压力太大,保压压力太高,保压时间太长
原材料原因
熔接痕
塑料温度太低
浇口太多
脱模剂过量
模板变形,工艺控制不当(注射速度太快,注射压力过前,时间过短,
加料量过多。
气泡
原料含水份,溶剂或易挥发物
塑料温度太高或受热时间太长,已降聚或分解,产生大量气体
注射压力太小
注射柱塞退回太早
模具温度太低
注射速度太快
在料筒加料端混入空气
凹痕、收缩
流道、浇口太小
制品太厚或厚薄悬殊
浇口位置不适当(收缩发生在远离浇口)
成型温度太低
熔接不良
塑料回用次数太多
塑料潮湿
浇口位置不当(如在受弯曲力处)
塑料混入杂质
制件设计不良,如有锐角、缺口
难脱模
模具光洁度不够
模具斜度不够
模具镶块处缝隙太大
注塑缺陷的分析ppt

1、选择合理得浇口位置及 形式,将熔接线引导至不显
眼位置。
1、增加模温;2、加高熔体温度;3、优化注射速度 及注射压力。
六、湿气痕; 湿气痕由模壁上得冷凝水汽造成,就是顺着塑流得方向出现得灰白色喷射
线段,一些个案表现为表面气泡及粗糙。
故障件图片
成形原因:塑料粒子在存储或注塑过程中吸入了空气中得水分,当这种潮湿得 粒子在注塑熔化时,水分便变为水蒸气泡。由于熔料得模壁流动速度慢于中心 部位,这样这些水蒸气泡就被推向了塑件得表层,受压得气泡因为补偿压力而 爆破,随之被熔胶得流动波峰压至变形,并在模壁上固化。
度缺陷
1、选择合理得浇口位置(将熔接线放在不影响 产品处或将料流改为75°以上得汇流);2、模具 水路要合理,让有熔接线得模具对应处温度能调
得更高些;3、要有充分得排气。
1、加大保压;2、优化注射速度;3、增加熔胶温度 ;5、增加模具温度。
三、喷射纹; 喷射纹就是像蛇形般蜿蜒得粗糙得编织纹,出现在注塑件表面上, 极大得影响着零件得外观质量。 喷射纹一般均从浇口处开始,有时也可以从塑件得狭窄处开始。
1、选择合理得浇口大小及形式,需保证能 充分得补压;2、模具水路要合理,通过模 温得控制使其更好补压;3、要有充分得
排气。
1、料筒得储料行程就是否足够;2、保压及保压 时间就是否太小;3、注射速度就是否太小;4、增
加熔胶温度;5、增加模具温度。
二、熔接线; 熔接线一般均以线形方式显现。熔接线得出现会直接影响零件得 外观质量及零件强度。
得出现。
直接对着空腔得细小得浇 口最易形成喷射纹
优化后得浇口,料流通过上侧 壁模腔得阻挡,使前锋料与后 面得料流能很好得融合在一
注塑件常见缺陷及原因

注塑件常见缺陷及原因注塑件常见缺陷包括飞边、欠注、翘曲、黑点、气泡、起皮、焦痕、龟裂、色差、脆化、喷流纹等。
这些缺陷的形成原因有很多,具体如下:1.飞边:模具分型面或成型区域的设计尺寸不当,注塑压力过高,注射时间过早,注射位置离口模过远,注射位置离型腔面过远或浇口过大。
2.欠注:注塑机压力过低,注射时间过短,模具温度过低,熔体温度过高,模具浇注系统有堵塞现象。
3.翘曲:模具设计不当,冷却时间过短或过长,注塑温度或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塑料材料的收缩率过大。
4.黑点:塑料材料中含有杂质,螺杆转速过高,螺杆温度过高,塑料受热时间过长。
5.气泡:塑料材料中含有水分或挥发物,料温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过小,流道和浇口的尺寸过大。
6.起皮:塑料材料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高,料温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过小,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
7.焦痕:塑料材料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高,料温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过大或过小,模具排气不良。
8.龟裂:塑料材料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高,料温过低,注射压力过小,模具温度过低。
9.色差:塑料材料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高,料温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过小或过大,模具温度过高或过低。
10.脆化:塑料材料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高,料温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过小或过大。
11.喷流纹:塑料材料中水分和挥发物含量高,料温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过小或过大。
此外,注塑件缺陷的形成原因还可能包括设备原因、模具设计问题、原料问题等。
解决注塑件缺陷的方法包括调整操作条件、检查设备及模具设计、更换原料等。
如何避免注塑件常见的缺陷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材料准备:设定适当的干燥条件,避免过长的干燥时间和过高的干燥温度,以免塑料内挥发物被驱离。
同时,根据产品需求选择适当的塑料材料,如高强度和热稳定性良好的塑料。
模具设计:改善模具排气系统,特别是在流动路径的末端和盲孔位置。
确保排气孔大小合适,结晶性塑料和非结晶性塑料的排气孔大小应有所区别。
塑胶注塑不良的分析以及处理措施

尺寸标准
对比设计图纸,检查塑胶制品的关键 尺寸是否在允许的公差范围内。
性能标准
根据塑胶制品的具体用途,评估其物 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
安全标准
确保塑胶制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 体造成伤害,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 法律法规。
检测与评估工具
放大镜
用于观察塑胶制品的细 微缺陷。
卡尺
用于测量塑胶制品的尺 寸。
注射压力、温度、时间等参数设置不合理, 影响塑料的流动和成型。
塑料材料问题
塑料材料性能不佳,如收缩率大、流动性差 等,导致成型不良。
模具保养不当
模具保养不善,如清洁不彻底、润滑不足等 ,影响塑料的流动和成型。
02
塑胶注塑不良的检测与评估
检测方法
目视检测
通过观察塑胶制品的外观,检 查是否存在缺料、缩水、气泡
02
塑胶注塑不良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模 具设计不合理、塑料材料选择不当、 注塑工艺参数设置不正确等。针对不 同类型的不良现象,需要采取不同的 处理措施。本文对各种不良现象进行 了分类和总结,并详细介绍了相应的 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 品质量。
03
本文还对塑胶注塑技术的发展趋势进 行了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 型塑料材料和加工技术不断涌现,注 塑技术将朝着高效、环保、智能化的 方向发展。未来,注塑技术将更加注 重节能减排、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 本等方面,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 利和效益。
案例三:某产品内部气孔问题
总结词
内部气孔是指产品内部存在大小不一的气孔,影响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外观。
详细描述
气孔通常分布在产品内部,形状不规则。可能的原因包括塑料原料中含有水分或挥发性物质、模具排气不良、塑 料熔体流动不均匀等。
注塑缺陷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

注塑缺陷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案引言概述:注塑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成型工艺,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缺陷,如翘曲、气泡等。
本文将分析注塑缺陷的原因,并提供解决方案。
一、材料选择不当1.1. 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质量是影响注塑成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选择的材料质量不合格,如杂质含量过高、熔体流动性不佳等,就容易导致注塑缺陷。
解决方案:选择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材料质量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要求。
1.2. 材料配比不当:材料的配比不合理也会导致注塑缺陷。
例如,过多的填充剂可能会导致产品强度不足,而过多的添加剂可能会影响材料的流动性。
解决方案:进行材料配比的试验和优化,确保配比合理。
1.3. 材料储存不当:材料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吸湿,吸湿后的材料会导致注塑过程中产生气泡等缺陷。
解决方案:储存材料时应采取密封防潮的措施,避免材料吸湿。
二、模具设计问题2.1. 模具结构不合理:模具结构不合理是引起注塑缺陷的常见原因之一。
例如,模具中存在死角或过于复杂的结构,会导致材料流动不畅,产生翘曲等缺陷。
解决方案:优化模具结构,确保材料流动畅通。
2.2. 模具温度控制不当:模具温度对注塑成型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模具温度不均匀或温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表面糊化或变形等缺陷。
解决方案:采用合适的冷却系统,确保模具温度均匀稳定。
2.3. 模具磨损严重:模具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磨损,磨损严重的模具会导致产品尺寸不准确或表面粗糙等缺陷。
解决方案:定期检查和维护模具,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模具部件。
三、注塑工艺参数设置不当3.1. 注射压力过高或过低:注射压力是影响注塑成型的关键参数之一。
如果注射压力过高,会导致产品变形或开裂,而注射压力过低则会导致产品表面光洁度不高。
解决方案:根据产品要求和材料特性,合理设置注射压力。
3.2. 注射速度不合理:注射速度对产品的充填和冷却过程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注射速度过快,会导致产品内部产生气泡或短射,而注射速度过慢则会导致产品表面瑕疵。
注塑缺陷总结(含产品缺陷、模具缺陷)

拖伤SCRATCH
• 拖伤:出模时产品侧壁与模具的摩擦导致拖伤。
原因: • 1、筋、柱位抛光不良。 • 2、模具局部压塌变形,或钢料刮出毛刺。 • 3、拔模斜度不够。 • 4、侧壁粗糙(有火花纹、皮纹等)。
粘模
• 粘模:制品贴在前模或后模型腔内,开模后不能完整取出。
原因: • 1、抛光不良导致筋位、镶针柱位等粘模。 • 2、深筋位未能得到足够冷却。 • 3、拔模斜度太小。 • 4、皮纹面、火花纹面,表面过于粗糙。
多胶
• 多胶:胶位与图纸不符,有多余胶位。
原因: • 1、NC过切,EDM时积碳等等。 • 2、蚀纹保护不良。 • 3、模具胶位面碰伤。
飞边(披锋)(flash-plastic;burr-metal)
• 飞边:制品边缘、分型面位置、顶针司筒斜顶位置、碰穿
插穿位、镶拼边缘,因钢料配合有一定间隙而产生飞边。
有“边发白、扣位发白、柱位发白、拖白”。 原因: • 1、出模时产品包斜顶,顶出后扣位拉白。 • 2、抛光不良,局部粘模,出模轻微变形,粘模部位拉白。 • 3、顶出布局不合理,出模轻微变形造成拉白。 • 4、顶针板变形或注塑机顶棍长度不一,造成顶出不平衡
而产生拉白。
顶高、顶白Blushing
• 顶高、顶白:有顶针印的表面肉眼能看出稍微比别处高出
1、产品缺陷
尺寸不符
• 尺寸不符:塑胶产品尺寸超出公差范围(特别是外形尺寸)。 • 原因: • 1、料用错。 • 2、模具型腔尺寸NG(缩水率错、加工错) • 3、模具型腔尺寸OK,模具结构不合理(浇口数量或位置,
模具无加热系统或加热失效、冷却不均),产品结构不合 理(深腔、薄壁、壁厚不均),工艺参数不合理(保压、顺 序阀),注塑机(吨位偏小,注塑压力不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颜色及光泽缺陷的原因分析
正常情况下,注塑制件表面具有的光泽主要由塑料的类型、着色剂及模 面的光洁度所决定。但经常也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制品的表面颜 色及光泽缺陷、表面暗色等缺陷。造成这种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如下: (1)模具光洁度差,型腔表面有锈迹等,模具排气不良。 (2)模具的浇注系统有缺陷,应增大冷料井,增大流道、抛光主流道、 分流道和浇口。 (3)料温与模温偏低,必要时可用浇口局部加热办法。 (4)加工压力过低、速度过慢、注射时间不足、背压不足,造成密实性 差而使表面暗色。 (5)塑料要充分塑化,但要防止料的降解,受热要稳定,冷却要充分, 特别是厚壁的。 (6)防止冷料进入制件,必要时改用自锁式弹簧或降低喷嘴温度。 (7)使用的再生料过多,塑料或着色剂质量差,混有水汽或其它杂质, 使用的润滑剂质量差。 (8)锁模力要足够。
三、气泡的原因分析
气泡(真空泡)的气体十分稀薄属于真空泡。一般说来, 如果在开模瞬间已发现存在气泡是属于气体干扰问题。 真空泡的形成是由于充注进塑料不足或压力较低。在模 具的急剧冷却作用下,与型腔接角的燃料牵拉,造成体 积损失的结果。 解决办法: (1)提高注射能量:压力、速度、时间和料量,并提高 背压,使充模丰满。 (2)增加料温流动顺畅。降低料温减少收缩,适当提高 模温,特别是形成真空泡部位的局部模温。 (3)将浇口设置在制件厚的部份,改善喷嘴、流道和浇 口的流动状况,减少压务的消耗。 (4)改进模具排气状况。
五、收缩凹陷的原因分析
注塑成型过程中,制品收缩凹陷是比较常见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要原 因有: 1.机台方面: (1)射嘴孔太大造成融料回流而出现收缩,太小时阻力大料量不足出现 收缩。 (2)锁模力不足造成飞边也会出现收缩,应检查锁模系统是否有问题。 (3)塑化量不足应选用塑化量大的机台,检查螺杆与料筒是否磨损。 2.模具方面: (1)制件设计要使壁厚均匀,保证收缩一致。 (2)模具的冷却、加温系统要保证各部份的温度一致。 (3)浇注系统要保证通畅,阻力不能过大,如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的 尺寸要适当,光洁度要 足够,过渡区要圆弧过渡。 (4)对薄件应提高温度,保证料流畅顺,对厚壁制件应降低模温。 (5)浇口要对称开设,尽量开设在制件厚壁部位,应增加冷料井容积。
九、银纹的原因分析
注塑制品银纹,包括表面气泡和内部气孔。造成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气 体(主要有水汽、分解气、溶剂气、空气 的干扰。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机台方面: (1)料筒、螺杆磨损或过胶头、过胶圈存在料流死角,长期受热而 分解 (2)加热系统失控,造成温度过高而分解,应检查热电偶、发热圈 等加热元件是否有问题。螺杆设计不当,造成个解或容易带进空气。 2.模具方面: (1)排气不良。 (2)模具中流道、浇口、型腔的磨擦阻力大,造成局部过热而出现 分解 (3)浇口、型腔分布不平衡,冷却系统不合理都会造成受热不平衡 而出现局部过热或阻塞空气的通道。 (4)冷却通路漏水进入型腔。
十、熔接缝的原因分析
熔融塑料在型腔中由于遇到嵌件孔洞、流速不连贯的区域、充模料流中 断的区域 而以多股形式汇合时,因不能完全熔合而产生线性的熔接缝。此外在发 生浇口喷 射充模也会生成熔接缝,熔接缝处的强度等性能很差。主要原因分析如 下: 1.加工方面: (1)注射压力、速度过低,料筒温度、模温过低,造成进入模具的融料 过早冷 却而出现熔接缝。 (2)注射压力、速度过高时,会出现喷射而出现熔接缝。 (3)应增加转速,增加背压压力使塑料粘度下降,密度增加。 (4)塑料要干燥好,再生料应少用,脱模剂用量太多或质量不好也会出 现熔接 缝。 (5)降低锁模力,方便排气。
2.模具方面: (1)同一型腔浇口过多,应减少浇口或对称设置,或尽量靠近熔接 缝设置。 (2)熔接缝处排气不良,应开设排气系统。 (3)浇道过大、浇注系统尺寸不当,浇口开设尽量避免熔体在嵌件 孔洞周围流 动,或尽量少用嵌件。 (4)壁厚变化过大,或壁厚过薄,应使制件的壁厚均匀。 (5)必要时应在熔接缝处开设熔合井使熔接缝脱离制件。 3.塑料方面: (1)对流动性差或热敏性的塑料应适当添加润滑剂及稳定剂。 (2)塑料含的杂质多,必要时要换质量变形、弯曲、扭曲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塑料成型时流动方向 的收缩率比垂直方向的大, 使制件各向收缩率不同而翘曲,又由于注射充模时不可避免地在制件内 部残留有较大的内应力而 引起翘曲,这些都是高应力取向造成的变形的表现。所以从根本上说, 模具设计决定了制件的翘 曲倾向,要通过变更成型条件来抑制这种倾向是十分困难的,最终解决 问题必须从模具设计和改 良着手。这种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1.模具方面: (1)制件的厚度、质量要均匀。 (2)冷却系统的设计要使模具型腔各部分温度均匀,浇注系统要使料流 对称避免因流动方向、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翘曲,适当加粗较难成型部 份的分流道、主流道,尽量消除型腔内的密度差、压力差、温度差。 (3)制件厚薄的过渡区及转角要足够圆滑,要有良好的脱模性,如增加 脱模余度,改善模面的抛光,顶出系统要保持平衡。
二、开裂的原因分析
开裂,包括制件表面丝状裂纹、微裂、顶白、开裂及因制件粘模、流道 粘模而造成或创伤危机,按开裂时间分脱模开裂和应用开裂。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1.加工方面: (1)加工压力过大、速度过快、充料愈多、注射、保压时间过长,都会 造成内应力过大而开裂。 (2)调节开模速度与压力防止快速强拉制件造成脱模开裂。 (3)适当调高模具温度,使制件易于脱模,适当调低料温防止分解。 (4)预防由于熔接痕,塑料降解造成机械强度变低而出现开裂。 (5)适当使用脱模剂,注意经常消除模面附着的气雾等物质。 (6)制件残余应力,可通过在成型后立即进行退火热处理来消除内应力 而减少裂纹的生成。 2.模具方面: (1)顶出要平衡,如顶杆数量、截面积要足够,脱模斜度要足够,型腔 面要有足够光滑,这才防止由于外力导致顶出残余应力集中而开裂。 (2)制件结构不能太薄,过渡部份应尽量采用圆弧过渡,避免尖角、倒 角造成应力集中。
塑胶件12种注塑缺陷原因分析
制作:赵志峰 日期:2014-12-30
一、色条色线色花分析
这种缺陷的出现主要是采用色母粒着色的塑料制件较 常出现的问题,虽然色母粒着色在色型稳定性、色质 纯度和颜色迁移性等方面均优于干粉着色、染浆着色, 但分配性,亦即色粒在稀释塑料在混合均匀程度却相 对较差,制成品自然就带有区域性色泽差异。主要解 决办法: (1)提高加料段温度,特别是加料段后端的温度,使 其温度接近或略高于熔融段温度,使色母粒进入熔融 段时尽快熔化,促进与稀释均匀混合,增加液态混合 机会 (2)在螺杆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背压压力使料筒 内的熔料温度、剪切作用都得到提高。 (3)修改模具,特别浇注系统,如浇口过宽,融料通 过时,紊流效果差,温度提升不高,于是就不均匀, 色带模腔,应予改窄。
七、注塑制品颜色不均的原因分析
造成注塑制品颜色不均的主要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1)着色剂扩散不良,这种情况往往使浇口附近出现纹。 (2)塑料或着色剂热稳定性差,要稳定制件的色调, 一定要严格固定生产条件,特别是料温、料量和生产 周期。 (3)对结晶型塑料,尽量使制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一致, 对于壁厚差异大的制件,可用着色剂来掩蔽色差,对于厚 较均匀的制件要固定好料温和模温。 (4)制件的造型和浇口形式,位置对塑料充填情况有影 响,使制件的某些局部产生色差,必要时要进行修改。
(4)排气要良好。 (5)增加制件壁厚或增加抗翘曲方向,由加强筋来增强制件抗翘 曲能力 (6)模具所用的材料强度不足。 2.塑料方面: 结晶型比非结晶型塑料出现的翘曲变形机会多,加之结晶型塑料 可利用结晶度随冷却速度增大而降低,收缩率变小的结晶过程 来矫正翘曲变形 3.加工方面: (1)注射压力太高,保压时间太长,熔料温度太低速度太快会造 成内应力增加而出现翘曲变形。 (2)模具温度过高,冷却时间过短,使脱模时的制件过热而出现 顶出变形。 (3)在保持最低限度充料量下减少螺杆转速和背压降低密度来限 制内应力的产生。 (4)必要时可对容易翘曲变形的制件进行模具软性定形或脱模后 进行退米处理。
六、透明缺陷的原因分析
熔斑、银纹、裂纹聚苯乙烯、有机玻璃的透明制件,有时候透过 光线可以看到一些闪闪发光的细丝般的银纹。这些银纹又称烁斑 或裂纹。这是由于拉应力的垂直方向产生了应力,使用权聚合物 分子发重型流动取向而与未取向部分折完率差异表现出来。 解决方法: (1)消除气体及其它杂质的干扰,对塑料充分干燥。 (2)降低料温,分段调节料筒温度,适当提高模温。 (3)增加注射压力,降低注射速度。 (4)增加或减少预塑背压压力,减少螺杆转速。 (5)改善流道及型腔排气状况。 (6)清理射嘴、流道和浇口可能的堵塞。 (7)缩短成型周期,脱模后可用退火方法消除银纹:对聚苯乙烯 在78℃时保持15分钟,或50℃时保持1小时,对聚碳酸酯,加热到 160℃以上保持数分钟。
十一、震纹的原因分析
PS等刚性塑料制件在其浇口附近的表面,以浇口为中心的形成密集的 波纹,有时称为震纹。产生原因是熔体粘度过大而以滞流形式充模时, 前端的料一接触到型腔表面便很快冷凝收缩起来,而后来的熔料又胀 开已收缩的冷料继续前进过程的不断交替使料流在前进中形成了表面 震纹。 解决方法: (1)提高料筒温度特别是射嘴温度,还应提高模具 温度。 (2)提高注射压力与速度,使其快速充模型腔。 (3)改善流道、浇口尺寸,防止阻力过大。 (4)模具排气要良好,要设置足够大的冷料井。 (5)制件不要设计得过于薄。
(3)尽量少用金属嵌件,以防止嵌件与制件收缩率不同造成内应 力加大 (4)对深底制件应设置适当的脱模进气孔道,防止形成真空负压。 (5)主流道足够大使浇口料未来得及固化时脱模,这样易于脱模。 (6)主流道衬套与喷嘴接合应当防止冷硬料的拖拉而使制件粘在 定模上 3.材料方面: (1)再生料含量太高,造成制件强度过低。 (2)湿度过大,造成一些塑料与水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强度而 出现顶出开裂。 (3)材料本身不适宜正在加工的环境或质量欠佳,受到污染都会 造成开裂。 4.机台方面:注塑机塑化容量要适当,过小塑化不充分未能完全 混合而变脆,过大时会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