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

装配工艺
装配工艺

装配工艺

一,机械装配的工艺流程如何标准化? 分解机械装配工序流程;根据工序流程,制定工作岗位,对工作岗位进行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使各装配工序时间尽可能保持相同;根据各工作岗位,对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理解和掌握岗位的要求和内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协作分工,并建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度;依据确认的目标,针对问题,确定整改计划,计划中要有目标指标、措施、资金、责任单位(人)、时间进度等内容;建立不断持续改进机制;加强领导,落实并实施整改计划,确保目标的实现 机械装配工艺过程包括? 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加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知识-加工工艺摘要: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1 .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等;2 .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3 .零件的加工切削加2002:机床,入世是挑战更是机遇专家指出要加大我国数控机床研发力度加快普及型数控机床的发展漫话中国机床制造业的服务竞争中国铣床和加工中心市场的现状和展望国内外车床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世界加工中心的生产、需求和发展动向国内外机床发展趋势世界数控系统发展趋势切削加工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发展现代机床产品技术发展趋势我国高速加工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利用先进制造技术提升汽车活塞加工水平瓶盖及瓶口模具上特殊螺纹的数控车削深孔的螺纹加工数控车床螺纹切削方法分析与应用磨削蜗杆砂轮的修整精密零件多台阶面磨削的新方法曲轴连杆颈的跟踪磨削工艺一、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指把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全过程。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 1 .生产与技术的准备如工艺设计和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生产计划的编制、生产资料的准备等; 2 .毛坯的制造如铸造、锻造、冲压等; 3 .零件的加工切削加工、热处理、表面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设计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 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 纯,记忆 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 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 源电缆送 图2整机装配顺序 (箱、柜级)(插箱板级 )(插件级 ) (元件级 ) 第四级组装第三级组装第 二级组装第一级组装

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 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及方法

机械装配 标准与方法 第一节零部件的清洗 一, 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对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配合尺寸,相关精度,配合面,滑动面应进行复查和清洗处理,并应按照标记及装配顺序进行装配. 二, 清洗设备及装配件表面的防锈油脂,宜采用下列方法: 1,对设备及大,中型部件的局部清洗,宜采用现行国家 标准《溶剂油》,《航空洗涤汽油》,《轻柴油》,乙醇和金属清洗剂进行擦洗和涮洗;金属清洗剂应符合本规范附录十一的规定. 2,对中,小型状较复杂的装配件,可采用相应的清洗液浸泡,浸洗时间随清洗液的性质,温度和装配件的要求确定,宜为2-20min,且宜采用多步清洗法或浸,涮结合清洗;采用加热浸洗时,应控制清洗液温度;被清洗件不得接触容器壁. 3,对形状复杂,污垢粘附严重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蒸汽,热空气,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清洗液进行喷洗;对精密零件,滚动轴承等不得用喷洗法. 4,当对装配件进行最后清洗时,宜采用超声波装置,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和三氯乙烯等进行超声波清洗. 5,对形状复杂,油垢粘附严重,清洗要求高的装配件,宜采用溶剂油,清洗汽油,轻柴油,金属清洗剂,三氯乙烯和碱液等进行一喷联合清洗. 三, 设备加工表面上的防锈漆,应采用相应的稀释剂或脱漆剂等溶剂进行清洗. 四, 设备零,部件经清洗后,应立即进行干燥处理,并应采取防返锈措施.五, 设备组装时,一般固定结合面组装后,应用0.05mm塞尺检查,入深度应小于0.2mm移动长度应小于检验长度的1/10;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后,用0.04mm塞尺检查,不得入;特别重要的固定结合面,紧固前后均不得入.六, 带有内腔的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 七, 对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作渗漏和气密检查. 螺栓,键,定位销的装配 一, 装配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紧固时,宜采用呆扳手,不得使用打击法和超过螺栓许用应力. 2,螺栓头,螺母与被连接件的接触应紧密,对接触面积和接触间隙有特殊要求的,尚应按技术规定要求进行检验. 3,有预紧力要求的连接应按装配规定的预紧力进行预紧,可选用机械,液

生产管理:工艺路线的理解

生产管理:工艺路线的理解 工艺路线也称加工路线,是描述物料加工、零部件装配的操作顺序的技术文件,是多个工序的序列。工序是生产作业人员或机器设备为了完成指定的任务而做的一个动作或一连串动作,是加工物料、装配产品的最基本的 . 工艺路线也称加工路线,是描述物料加工、零部件装配的操作顺序的技术文件,是多个工序的序列。工序是生产作业人员或机器设备为了完成指定的任务而做的一个动作或一连串动作,是加工物料、装配产品的最基本的加工作业方式,是与工作中心、外协供应商等位置信息直接关联的数据,是组成工艺路线的基本单位。例如,一条流水线就是一条工艺路线,这条流水线上包含了许多的工序。 在传统的ERP系统中,工艺路线是生产加工、装配中的概念。实际上,工艺路线的概念应该扩展,应该延伸到包括管理过程。管理工作,或者管理作业,应该像生产作业那样,制定规范的作业流程、明确每项活动的时间定额和费用、每项活动涉及的工作中心等。 工艺路线是一种关联工作中心、提前期和物料消耗定额等基础数据的重要基础数据,是实施劳动定额管理的重要手段。 从性质上来讲,工艺路线是指导制造单位按照规定的作业流程完成生产任务手段。 在MRP中,可以根据产品、部件、零件的完工日期、工艺路线和工序提前期,计算部件、零件和物料的开工日期,以及子项的完工日期。 在CRP中,可以基于工序和工艺路线计算工作中心的负荷(消耗的工时)。因

此,工艺路线也是计算工作中心能力需求的基础。 根据在每一道工序采集到的实际完成数据,企业管理人员可以了解和监视生产进度完成情况。 工艺路线提供的计算加工成本的标准工时数据,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和依据。 工艺路线如果没有与具体的物料加工关联,则这种工艺路线就是标准的工艺路线。一般情况下,工艺路线是与具体的物料加工关联在一起的,这时才能有准确的提前期数据。因此,工艺路线数据包括了加工的物料数据。 例如,空调器中的蒸发器、冷凝器部件的标准装配工艺路线的工序包括串U 型管、胀管、折弯、清洗、封管、气密测试、整理和包装入库等。U型管的加工顺序是:下料、弯管、切管、收管口和打毛刺等。 一般情况下,工艺路线数据主要包括工艺路线编码、工艺路线名称、工艺路线类型、制造单位、物料编码、物料名称、工序编码、工序名称、加工中心编码、是否外协、时间单位、准备时间、加工时间、移动时间、等待时间、固定机时、变动机时、固定人时、变动人时、替换工作中编码、生效日期、失效日期和检验标志等。 编写工艺路线的过程包括确定原材料、毛坯;基于产品设计资料,查阅企业库存材料标准目录;依据工艺要求确定原材料、毛坯的规格和型号;确定加工、装配顺序即确定工序;根据企业现有的条件和将来可能有的条件、类似的工件、标准的工艺路线和类似的工艺路线以及经验,确定加工和装配的顺序;选定工作

机械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件装配工艺标准 机械结构装配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适用于公司产品机械结构件装配加工的过程,本标准规定了一般机械结构,比如孔轴配合,螺丝、螺栓连接等等装配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机械产品的装配。 2引用标准 (1)JB T5994 机械装配基础装配要求 (2)GB 5226 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3)GB 6557 挠性转子的机械平衡 (4)GB 6558 挠性转子的平衡评定准则 (5)GB 7932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6)GB 7935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 (7)GB 9239 刚性转子品质许用不平衡的确定 (8)GB 10089 圆柱蜗杆蜗轮精度 (9)GB 10095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 (10)GB 10096 齿条精度 (11)GB 11365 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精度 (12)GB 11368 齿轮传动装置清洁度 3 机械装配专业术语 3.1.1 工艺使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3.1.2 机械制造工艺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过程的总称。 3.1.3 典型工艺根据零件的结构和工艺特征进行分类、分组,对同组零件制订的统一加工方法和过程。 3.1.4 产品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维修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5 零件结构工艺性所设计的产品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1.6 工艺性分析在产品技术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7 工艺性审查在产品工作图设计阶段,工艺人员对产品和零件结构工艺性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意见或建议的过程。 3.1.8 可加工性在一定生产条件下,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 3.1.9 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3.1.10 工艺过程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3.1.11 工艺文件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和各种技术文件。 3.1.12 工艺方案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生产类型和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出工艺技术准备工作具体任务和措施的指导性文件。

某汽车座椅装配生产线改善

基于流程分析法的汽车座椅装配生产线改善 摘要:针对汽车座椅装配过程,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法对汽车座椅生产线的作业顺序、作业时间、移动距离等进行逐一分析,从而掌握当前整个生产线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针对作业顺序、生产线平衡等提出了改善方案。经过具体的方案实施,座椅生产线产能有了较大提高,生产线总体节拍比较平衡,工位间等待浪费得以明显改善。 在整车厂实行拉动生产方式的模式下,座椅生产企业的生产节拍必须符合整车厂生产的需求节拍,不然就会造成整车装配短线现象。作为供应商的座椅生产企业,在满足客户需求节拍的前提下,追求自身运营的不断优化是实现消减自身隐性成本、增大企业盈利的主要方法。座椅生产线的生产效能直接影响了其生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以李尔汽车座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运用工业工程领域的流程程序分析法对汽车座椅装配线进行分析、改造,通过改进作业流程中的浪费、非增值作业使生产线的各项运营表现得以提升,在满足客户需求节拍的前提下,优化了整个装配线的效能、提升了生产效率。 1 流程程序分析 流程程序分析即采用流程程序图对产品的现场制造过程进行逐一、详细地分析各种存在的不合理及浪费现象,研究物料搬运、人员操作、人员的等待、物料的存储等优化作业流程顺序,从而得到较高的生产表现(较短的产品生产周期、较高的人员空间利用率、较少的产线不平衡损失等)。流程程序图由操作、检验、搬运、暂存、储存5种符号构成。这5个符号的图例,如表1所示。

在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将整个产品的整个过程运用以上5个符合并配以现场实测数据来描述、分析改善的方向。分析的过程始终不忘工业工程的ECRS原则(Eliminate——取消,Combine——合并,Rearrange——重排,Simplify——简化),对现场的细节逐一进行分析、提问,找出改善方法,优化过程流程。 2 座椅装配生产线的程序分析 本文以汽车前排座椅装配线为例,应用流程程序分析找出流程中的重复、冗余、不合理现象,分析整个装配过程的流程改善点和工位改善点,针对流程和工位进行统一调整以达到生产线的效率提升。 2.1 座椅装配流程 汽车座椅作为汽车驾乘者直接接触的部件,汽车座椅在具有乘坐功能的同时又有着不同于一般人们概念中座椅的功能,比如:手动/电动坐垫升降调节,靠背倾角调节,加热通风,多媒体等。越是功能多的座椅其装配过程越复杂。本文提到的汽车座椅是一款高档汽车的座椅,其功能也涵盖了上述的座椅功能,装配的过程也很复杂。座椅的装配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电子整机装配工艺规程 1.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1所示。 图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1.2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1.3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2所示。 图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

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 (2)装配操作质量难以分析。在多种情况下,都难以进行质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旋钮等的装配质量

装配工艺基础知识

装配工艺基础 将加工好的各个零件(或部件)依照一定的技术条件连接成完整的机器(或部件)的过程,称为柴油机(或部件)的装配。船舶柴油机是由几千个零件组成的,其装配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柴油机的装配是柴油机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一台柴油机能否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以及可靠地运转,专门大程度上决定于装配工作的好坏,即装配工艺过程对产品质量起决定的阻碍。因此,为了提高装配质量和生产率,必须对与装配工艺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例如,装配精度、装配方法、装配组织形式、柴油机装配工艺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和装配技术规范等等。 第-节装配精度及装配尺寸链 一、装配精度 船舶柴油机制造时,不仅要求保证各组成零件具有规定的精度,而且还要求保证机器装配后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即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柴油机的装配精度既与各组成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关,也与各组成部件和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尤其是作为装配基准面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的阻碍最大。

例如,为了保证机器在使用中工作可靠,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尽量减少磨损,应使装配间隙在满足机器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这就要求提高装配精度,即要求配合件的规定尺寸参数同装配技术要求的规定参数尽可能相符合。此外,形状和位置精度也尽可能同装配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各项参数相符合。 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⑴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 ⑵提高柴油机各部件的装配精度; ⑶改善零件的结构,使配合面尽量减少; ⑷采纳合理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过程。 柴油机及其部件中的各个零件的精度,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制造公差。为了在装配时能保证各部件和整台柴油机达到规定的最终精度(即各部分的装配技术要求),这就有必要利用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柴油机及其部件中各零件的尺寸和

整机设备的装配工艺注意事项(整理)

第一章整机装配工艺 第一节安装的技术基础 安装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要求装到规定的位置上,其基本要求是牢固可靠, 不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 避免碰伤机壳, 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覆层, 不能破坏整机的绝缘性, 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要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1.保证安全使用:电子产品安装,安全是首要大事。不良的装配不仅影响产品技能,而且造成安全隐患。如螺钉固定时,压住电源线,经过一段时间后电源线绝缘层破坏造成“漏电”事故等。 2.不损伤产品零部件:安装时由于操作不当不仅可能损坏安装的零件,而且还会殃及相邻零部件。如面装开关时,紧固力过大造成开关变形失效;面板上装螺钉时,螺丝刀滑出探究擦伤面板;装集成电路折断管脚等。 3.保证电性能:电气连接的导通与绝缘,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都和产品性能、质量紧密相关。如:安装者未能按规定将导线绞合镀锡而直接装上,从而导致一部分芯线散出,通电检验和初期工作都正常,但由于局部电阻大而发热,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及螺钉氧化,进而接触电阻增大,结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4.保证机械强度:产品安装中要考虑到有些零部件在运输、搬运中受机械振动作用而受损的情况。如:大质量的零部件,仅靠印制板上焊点难以支持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引脚折断等。 5.保证传热、电磁屏蔽要求:某些零部件安装时必须考虑传热或电磁屏蔽的问题。如:功率管装配时,由于紧固螺钉不当,造成功率管与散热器贴合不良,影响散热。 第二节常用线材及辅助材料 一、常用线材 1. 电子装配常用导线有三类,如图:

1) 单股导线,绝缘层内只有一根导线,俗称“硬线”容易成形固定,常用于固定位置连接。漆包线也属此范围,只不过它的绝缘层不是塑胶,而是绝缘漆。 2)多股导线,绝缘层内有4~67根或更多的导线,俗称“软线”,使用最为广泛。 3)屏蔽线,在弱信号的传输中应用很广,一般叫同轴电缆导线。 2.导线焊前处理 1)剥绝缘层:导线焊接前要除去末端绝缘层。可用剥线钳或简易剥线器工具或专用机械设备。 2)剥线时要注意对单股线不应伤及导线,多股线及屏蔽线不断线,否则将影响接头的质量。 对多股线剥除绝缘层时注意将线芯拧成螺旋状,一般采用边拽边拧的方式,见图: 导线预焊:见下图,预焊是电线焊接的关键步骤。尤其多股线如果没有预焊的处理,焊接质量很难保证。上锡时要边上锡边旋转,旋转的方向与拧合方向一致。注意焊锡浸入绝缘层内,造成软线变硬,容易导致接头故障。 二、焊片、插针与器件引脚、导线焊接 1. 导线端头绝缘层剥去10mm ,用烙铁将其上锡; 2. 焊片、插针与导线焊接时,将导线端头置于焊片或插针焊接点上,用尖嘴钳把焊片或插针两边包住端头后,进行焊接; 第三节导线连接、导线焊接 一、导线之间的连接以绕焊为主,见下图的操作步骤:

某电机有限公司电机装配工艺流程改善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电机有限公司电机装配工艺流程改善 摘要 本文基于工业工程(IE)理论,综合运用工艺流程的相关知识和方法,通过系统的分析,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机装配车间的电机装配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改善。本文论述了工业工程和工艺流程主要应用技术和理论。特别对当前工业工程的实际应用中涉及的重要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对工艺流程改善的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利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对电机装配车间的改善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主要通过对装配车间的定子,转子各自的装配以及之后的组装进行工艺流程分析,充分的利用了5W1H,ECRS,动作经济原则等方法进行分析,同时,通过改善前后的装配车间线路图、工艺流程图、人型和物料流程程序图进行分析,电机装配的工艺流程中检验由改善前的5步简化为改善后的3步;等待由改善前的4步简化为改善后的2步;搬运由改善前的16步简化为改善后的13步;储存由改善前的4步简化为改善后的3步;物流的路线缩短了160米;达到了消除浪费作业,简短制造周期,综合提高该车间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工艺流程;路线图;工艺流程图;流程程序图 i

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The improvement of Motor assembly process which used in Jiamusi electrice co.,ltd Abstract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E) theory, the integrated use of knowledge and lean pr oduction methods, through systematic analysis, Jiamusi Electric Co., Ltd. Click the mo tor assembly plant has been studied to improve the assembly process; this article disc usses the maj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theory. In particula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urrent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jor theories involved are described, and process improvement methods to the system discussed Us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motor assembly plant in the improvement proc ess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Mainly through the stator assembly plant, the rotor assembly and after their asse mbly to process analysis, Full use of the 5W1H, ECRS, the principle of action and ot her methods of economic analysis, the same time, before and after the assembly plant by improving route map, flow chart, one chart type and material flow analysis proce dures, Motor assembly process inspection by improving the 5 steps before for improve d 3 steps, By improving the waiting before four steps to improve the simplified after two step, By improving the 16 before handling for improved step 13 step, By improvi ng the store before four steps to improve the simplified after three steps, Logistics ro utes shortened 160 meters, to achieve the elimination of waste operations, short manuf acturing cycle, integrated to enhance the plant efficiency,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products Key words: process;circuit diagram;flow chart;process flow chart ii

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总结与计划范文

最新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岗位 工作总结与计划 ==适合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述职、职称评审、工作总结报告== 个人原创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岗位总结与计划 有效防止雷同!简单修改即可使用!

目录 前言 (3)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 1.1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3) 1.2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取长补短 (3)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4) 2.1热爱本职工作,激发工作热情 (5) 2.2摆正工作位置,承当岗位责任 (5) 三、培养团队意识,加强沟通合作 (5) 3.1注重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能 (5) 3.2弘扬团队精神坚持团结奋进 (6) 四、工作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6) 五、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7) 5.1树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学习目标 (8) 5.2进一步提高本职工作效率 (8) 5.3深入业务相关的经验学习 (9) 5.4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9)

前言 过去的一年,在全体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岗位及其部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挥下,我完美完成了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岗位的所有工作任务,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开,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个优秀的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团队,大家相互帮助,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才能给今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回顾过去一年的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为了总结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更好地前行,现将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1.1 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岗位也要与时俱进,所以我坚持把加强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相关知识的学习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关键措施。一方面,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学习活动,认真学习规定的学习内容,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使自身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我把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根据形势发展和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好个人自学,不断吸纳装配工艺技术人员工作相

卡车装配的工艺流程及工艺规定

1、吊放车架于装配线。吊放车架前要检查车架的完整性、表面光洁型;确认无划漆、无雨雪、无锈蚀、无碰伤后,方可把车架吊上线。将车架反放在装配链的枕木上,这样有利于前桥、后桥、传动轴等零部件的装配。 2、以车架为基准装配前后桥 装配时,把前桥、后桥连接销涂上机油使其油槽向下穿入孔中,对准销上的凹槽与支架上的孔,将楔形锁销由前向后穿入孔中,装上弹簧垫圈、扭矩螺母。 3、装贮气筒于支架上 检查贮气筒油漆质量、不得有漏漆、划漆、凸焊螺母焊缝平整、贮气筒不得有明显缺陷。 4、连接传动轴于后桥减速器上。检查传动轴油漆无划伤,将传动轴凸缘上的孔与后桥减速器凸缘上的孔对准,从传动轴方向穿入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螺母。 5、翻转底盘 首先把后桥垫木夹在后桥上,将翻转底盘夹具夹在车架前、后端,锁住保险销,操纵设备翻转底盘、翻转后取下夹具及垫木。 6、装配转向机及垂臂。检查转向机装配完整性、转向臂轴螺纹不得有损伤;把转向机放在分装夹具上夹好,取转向臂,按标记套在转向臂轴上并压到底,然后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分装工位)取转向机托架,使其孔位与转向机的孔位对准,然后穿上螺栓并套弹簧垫圈,扭紧;把分装好的转向机总成合件用吊具吊起,使托架孔位和大梁的孔位对准,从里向外或从下向上穿螺栓,套上弹簧垫圈,扭紧。 7、装发动机于支架上。检查发动机风扇不得变形,发电机、起动机及各种传感器、警报开关不得变形、碰伤;接线柱螺钉完整;发动机、变速箱油堵处不得有漏油痕迹,表面无明显碰伤。吊起发动机使后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后支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

操纵电葫芦使发动机前悬置软垫的孔位与前悬置托架的孔位对准,从上向下穿螺栓并套上垫圈和弹簧垫圈,在拧上螺母2-3扣;扭紧后支承、前支承的螺栓螺母。 8、装排气管。取排气制动阀,在两端套上垫密圈,再使其夹在消声器进气管前段与进气管后段之间,并使螺栓孔对齐,传入螺栓,套上垫圈、弹簧垫圈并拧上螺母。 9、加注发动机润滑油 取下发动机加油口端,向发动机内加注润滑油,加完后装上油盖,拔出油尺检查加油量,油面不低于下线(2/4),不高于上线(4/4)。 10、装散热器总成 检查散热器片不得有磕碰处,进出气管应平整;在左右纵梁的规定位置放上散热器固定架下垫块总成对准孔(垫块的中间孔大的一侧向上),把散热器总成落下,使水箱固定架的孔与上垫块总成的孔对准,然后在孔中放入套管再套上上垫块总成,取螺栓从下向上穿入对准的孔中,拧上螺母2-3扣并拧紧,然后穿上开口销,并分开尾部。 11、落驾驶室总成 自检驾驶室外观完整性、油漆无划伤。操纵电葫芦,落下驾驶室,使驾驶室后支架落入后悬置横梁上的内外缓冲块之间,前铰接软垫落入驾驶室铰接支架的凸缘面中,取驾驶室铰接软垫盖总成分别盖在左右铰接软垫上,使其上的孔与铰接支架上相应的孔对准,取螺栓套上弹簧垫圈从上向下穿入已对准的孔中2-3扣并拧紧。 12、装车轮。自检车轮气压正常,将车轮套在轮毂,带上螺母2-3扣,用风动气扳机对称交叉扣紧,同时后内、外轮打气咀要错开,也要同刹车毂检查孔错开,避免影响打气和测量蹄片间隙。 13、加注冷却液打开膨胀箱盖、关闭放水开关,向膨胀箱里加注冷却液或水,待冷却液或水液面与溢流管水平为止,扭紧水箱盖。

整机制造的一般顺序

整机制造的一般顺序 整机制造的方式有产品一条龙式(即流水线)和专业工艺分成式两种形式,一班大、中 型整机生产企业多采用前一种形式,小型生产企业采用后一种生产形式。不论哪种生产 形式,整机制造的一般顺序都大致如下。 1.原材料、元器件的检验I理化分折和例行试验) 为保证产品质量,对原材料、辅助材料和外购元器件都要进行质量检验。 理化分析、关键(或主要)元器件的例行试验。 2.主要元路件的老化筛选 为了剔除早期失效的元器件和提高元器件的上机率,对主要元器件(特别是半导体元 器件)应进行老化筛选,其主要内容有高低温冲击,高温储存.带电工作等。 3.零件制造 电子产品整机所用的零件分为通用零件(包括标推零件)和专用零件两种。一般通用 零件和标准零件都是外购,专用零件则由本企业自制。民用电子产品的专用零件数量不 多,而军用和专用电子产品的专用零件数量较多。因此,整机生产企业都具有一定的机械 加工设备和技术力量,特别是模具制造力量。 4.通用工艺TI代理商处理 它包括对已经制造好的零件、机箱、机架、机柜、外壳、印制板、旋钮、度盘等进行电镀、 油漆、丝网漏印、化学处理、热处理加工,以便提高这些零件的耐腐蚀性,并增强外观的装 饰性。 5.组件装校二艺

一般地,专用组件的装校大多是由专业车间进行,也可由总装车间承担。无论采取哪 种方式,其目的是使组件具有完整的独立功能。组件装配完毕之后,须对其进行调整和测 试,以求得性能达标。 6.总装 它包括总装前的预加工(又称装配准备)、总装流水、调试、负荷试验和检验包装。 (1)预加工(即装配难备) 在流水线生产和调试以前,先将各种原材料、元器件进行加工处理的工作,称为预加 工(装配准备)。做好预加工能保证流水线各道工序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因为在集中 加工的情况下,产品利用率商,操作比较单一,易于专业化,从而减少人力和工时的消耗, 提高加工的效率。此外某些不便在流水线操作的器件j由于事先做了预加工,也可以减少 在流水线上安排的困难,所以须加工是产品装配工艺不可缺少的环节。预加工项目的多 少,是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和生产效率的要求来确定的。典型的预加工项目应包括导线 的剪切、剥头、浸锡,元器件引线的剪切、浸锡、预成形,插头座连接、线扎的制作、标记打 印,高频电缆、金属隔离线的加工等。 (2)总装流水 整机总装是在装配车间(亦称总装车间)完成的。总装应包括电气装配和结构安装两ATMEL代理商 大部分,而电子产品则是以电气装配为主导,以印制电路板组件为中心而进行焊接装配

磨头装配工艺改进及技术测量

磨头装配工艺改进及技术测量 1、前言 工具磨床是我们盐城市第二机床厂的主产品。也是重要的创汇产品。由于磨头装配质量的不稳定:磨头噪音。磨头主轴的跳动、温升等达不到技术要求,从而严重制约着工具磨床正常生产计划的按期完成。为此,我们选择影响工具磨床生产量的瓶颈――磨头部分作为技术攻关对象,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在不增加设备的前提下,运用新工艺, 新技术对磨头装配工序各工步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措施。 2、工序分析我们首先深入到生产装配车间现场对磨头装配工序的各工步进行分析,展开调查研究。经过反复分析论证后,发现制约磨头质量的因素有以下 6 个: (1)在加工有一定公差要求的磨头套筒外圆磨头壳体、磨头壳体内孔时,操作者过去的做法是“磨头壳体内孔宁小不大,磨头套筒外圆宁大不小”。这样加工的零件只要在公差范围内,零件是合格的。这种将磨头壳体按尺寸下偏差加工,将磨头套筒按尺寸的上偏差加工。 当磨头套筒与磨头壳体装配时,就会经常出现配合偏紧的现象,也就是大轴往小的孔里装。会引起超标的现象。有时还得经过返工磨头壳体内孔或磨头套筒才能达到要求。 (2) 对各组成对装配的角接触球轴承(36205) 来讲,其轴承的内圈、外圈在同一侧面存在着高度误差值不相等的情况,而内、外圈未按每组角接触球轴承的实际高度差进行精心配磨装配,有时经常造成同

组的内隔套相对于外隔套偏短,轴向不起作用,空运转或试磨削时在热态制动时,会发现磨头主轴停止时,内隔套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转,由此引起磨头噪音的异常。还得拆下已经装配的零件,根据重新测量一对角接触球轴承的实际高度差配磨内外隔套,才能满足装配技术要求。 (3)磨头主轴轴向紧固用螺母,一是由于制造是操作者不精心,端面切削粗糙,螺母端面与螺纹孔轴线不垂直度超差:其次是铣槽时会引起螺母机械夹紧变形。螺母装配时与角接触球轴承内圈端面形成局部接触,轴承内圈轴向受力不均匀,会引起磨头主轴定心轴颈的径向跳动超差。 (4)啮合套加工时轴向长度组装后偏长,造成电机后轴承弹 性垫片受压失灵。M定10指定螺钉未拧紧,使该部不平衡,磨头主轴转动不灵活和不均匀,运转时噪音异常,直接影响噪音达不到技术标准小于80db(A) 的要求。 (5)电机轴颈在配装啮合套时,直接将电机后端盖作为轴向受力支承而,电机后轴承弹性垫片受挤压变形失效,电机运转时轴子作轴向串动,导致电机声音异常和振动。 (6)电机与磨头壳体接合凸台平面相对电机主轴轴心线条动大,装配时使电机轴与磨头主轴不同心,引起磨头振动和噪音异常。 3、解决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进行了工艺改进,采取了以下措施: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3.1.1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即为整机的装接工序安排,就是以设计文件为依据,按照工艺文件的工艺规程和具体要求,把各种电子元器件、机电元件及结构件装连在印制电路板、机壳、面板等指定位置上,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整机装配工艺过程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产量大小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总体来看,有装配准备、部件装配、整件调试、整机检验、包装入库等几个环节,如图3.1所示。 3.1.2 流水线作业法 通常电子整机的装配是在流水线上通过流水作业的方式完成的。 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流水线连续均衡地移动,应合理编制工艺流程,使每道工序的操作时间(称节拍)相等。 流水线作业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由于工作内容简单,动作单纯,记忆方便,故能减少差错,提高功效,保证产品质量。 3.1.3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1. 整机装配顺序与原则 按组装级别来分,整机装配按元件级,插件级,插箱板级和箱、柜级顺序进行,如图3.2所示。 图3.2 整机装配顺序 元件级:是最低的组装级别,其特点是结构不可分割。 插件级:用于组装和互连电子元器件。 插箱板级:用于安装和互连的插件或印制电路板部件。 箱、柜级:它主要通过电缆及连接器互连插件和插箱,并通过电源电缆送电构成独立的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仪器、设备和系统。 第四级组装 箱 、柜级 第三级 组装 插 箱 板级第 二级组装 插 件 级 ()()()第 一级组装 元件 级( )

整机装配的一般原则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下后上,先平后高,易碎易损坏后装,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2. 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1) 未经检验合格的装配件(零、部、整件)不得安装,已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 认真阅读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装配完成后的整机应符合图纸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3) 严格遵守装配的一般顺序,防止前后顺序颠倒,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 装配过程不要损伤元器件,避免碰坏机箱和元器件上的涂覆层,以免损害绝缘性能。 (5)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三检(自检、互检和专职检验)制度。 3.1.4 整机装配的特点及方法 1. 组装特点 电子设备的组装在电气上是以印制电路板为支撑主体的电子元器件的电路连接,在结构上是以组成产品的钣金硬件和模型壳体,通过紧固件由内到外按一定顺序的安装。电子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组装电子产品的主要特点是: (1) 组装工作是由多种基本技术构成的。 (2) 装配操作质量难以分析。在多种情况下,都难以进行质量分析,如焊接质量的好坏通常以目测判断,刻度盘、旋钮等的装配质量多以手感鉴定等。 (3) 进行装配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训练和挑选,不可随便上岗。 2. 组装方法 组装在生产过程中要占去大量时间,因为对于给定的应用和生产条件,必须研究几种可能的方案,并在其中选取最佳方案。目前,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从组装原理上可以分为: (1) 功能法。这种方法是将电子设备的一部分放在一个完整的结构部件内,该部件能完成变换或形成信号的局部任务(某种功能)。 (2) 组件法。这种方法是制造出一些外形尺寸和安装尺寸上都统一的部件,这时部件的功能完整退居次要地位。 (3) 功能组件法。这是兼顾功能法和组件法的特点,制造出既有功能完整性又有规范化的结构尺寸和组件。

浅谈汽车装配工艺现状与改进措施

浅谈汽车装配工艺现状与改进措施 发表时间:2019-06-04T13:32:00.06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作者:张蒙叶军 [导读]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汽车装配工业的现状与改进措施进行研究,以仅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200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运输需求不断增长今天,汽车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汽车制造行业也在逐渐向智能化生产工艺方向发展,而生产工艺的改变,也促使装配工艺也必须得到调整。汽车装配工艺需要引进先进技术,才能适应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汽车装配工业的现状与改进措施进行研究,以仅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汽车装配工艺;调试技术;改进措施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物流运输市场对商用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汽车装配工艺与调试技术相对于当前的现代化的汽车行业却相对落后。因此,需要对装配工艺和调试技术进行全面的更新和发展,此举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够满足汽车制造行业整体的发展和市场对商用车使用需求及性能的更高要求。 1汽车装配工艺的现状 (一)汽车装配工艺现状的总体概括 尽管当前汽车装配工艺发展的很快,但目前还是处于发展阶段。不仅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的落后,思想层面上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偏差,某些生产方仍然将汽车设计研发作为唯一核心工作,对汽车装配工艺的发展重视程度较低,对其投入的资金和人力都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汽车的装配工艺跟不上汽车制造行业高速发展的工艺需求,从而导致汽车装配过程整体水平严重滞后影响整车性能。当前,很多汽车制造企业缺乏先进的汽车装配工艺技术及智能化高端装配设备,导致汽车装配工艺行业难以发展,这一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愈发严重,国家的汽车制造行业的行业竞争力也由于汽车装配工艺的相对落后而严重不足。而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汽车装配行业对先进的汽车装配设备和技术不断的进行更新和引进。当前的汽车装配设备主要有发动机装配设备、汽车整车装配工艺设备和变速器车桥装配设备等,具体到发动机装配设备则包含发动机生产、出厂检验与输出等设备,而整车装配工艺设备则是指汽车生产的运输设备[1]。 (二)汽车装配工艺现状的具体分析 第一,工艺传输设备,其主要包括总线、总线上的运输设备。其作用主要是对半成品和零部件进行运输,总装线是传输设备中完成汽车装配过程的核心设备,总成吊装设备的作用则是在汽车驾驶室和发动机操作完毕后,完成总体装配,具体到实际操作中而言就是将零件发送到总装运输设备上。总成吊装设备多为悬挂设备,而最常见的运输方式也是普通悬挂运输。而大总成线上的设备又各有不同,如驾驶室及发动机采用的设备是单轨道起重设备,并且同时利用机械化与自动化的技术。当然,汽车装配工艺的发展需要随时更新吊装设备和电动运输设备,并能合理运用新技术,从而提高运输效率。第二,装配发动机,装配发动机的选择类型并不单一,当前发动机制造行业常见的发动机装配线为自由滚道双链架小车;悬挂链等新是,这些装配线的运作形式都是对流水线的强行配置,要想提高效率需要同时进行专线运行与装配,不仅可以提高装配的自由度,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程度[2]。第三,油液添加设备,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油液添加设备的发展,技术进步的优势体现的各个方面,例如,在燃油,抗冻液等液体的添加注入上都可以通过设备进行提前调控,严格把控剂量,通过这种添加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力,减少人员冗杂的现象,更是可以避免因人工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提高安全系数。当前,许多汽车生产企业的加注机已经十分先进,不仅可以定时定理的加注,还具有加注时对其定理检测等功能。第四,设备的配装和检测,装配机的作用具体体现到汽车装配过程中就是起到可以使用定转矩多头螺栓拧紧设备的作用,在拧紧设备时主要采用的方法为控制转角法。当然,这也是当前汽车制造行业较为先进的拧紧方式。第一生产线在不仅包括装配机,还包含有自动涂胶机、自动配装机等,除此之外,更是引进自动检测设备,在检测装配工艺质量的同时,还可检测出其他的问题,提高检测效率,从而更迅速的制定相应措施解决问题[3]。 2汽车装配工艺及调控技术分析 (一)汽车装配工艺发展 尽管目前国家的汽车装配工艺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相对不足,但是仍然在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快速发展,尤其是整车装配和汽车零部件装配都由传统装配模式逐渐向多元化机灵活装配方向发展,使得汽车装配工艺技术能够满足汽车生产企业和物流运输市场的双重需求。不仅如此,汽车生产过程中有关实验检查装配工艺也从传统方式渐渐转变为自动化与数字化的模式,设备检测也不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而是更多的依靠与科技化的设备。汽车生产需求提高的同时,对特殊零件配备的准确度和广适性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更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仅满足了生产企业的需要,也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刺激消费,合作双赢。而装配工具也在不断进步,其定扭矩扳手和静扭扳手部分已经逐步代替传统冲击气功扳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汽车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使得汽车零部件在装配流水线上实现全面自动化生产,节省资源,提高效率。而装配工艺的进一步更新,还应做到将装配工艺与其它装配工艺进行灵活科学的结合,在满足出厂设计、生产条件、安全质量等条件的同时,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而且也能够提升汽车装配工艺的整体发展,使得汽车装配行业在之后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4]。 (二)汽车调试技术 调试作为汽车装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性不言而喻,调试技术的不足很有可能造成汽车在生产时汽车零部件的组成出现问题,导致部分零部件无法发挥作用,因此在调试汽车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离合器踏板的调整,同时还要完成其高度的测试。同时,需要完成方向转盘转向力、回正性以及整车制动性、操稳性、功能性等项目检测,而这一切都需要先进的汽车调控技术支持,而技术的先进也使得汽车装配的监管也会更加严格,从而使得汽车装配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进一步促使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3汽车装配工艺装备发展趋势 汽车装配技术的提升,带来的时汽车装配工艺设备的迅速发展,装配线和零部件已经向模块化、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化方向进一步的发展,从而能以更高标准完成多品种生产与自动化装配的要求;在输送设备方面,输送装备也在向柔性输送装备方面发展;加注设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