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重点总结
机械装配技术是制造业中一项重要的工艺,它涉及到机械零件
的组装和调试。
以下是机械装配技术的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总结:
1. 设计图纸的理解和解读
- 设计图纸是机械装配的基础,需要理解图纸上的各种符号和
标识,例如尺寸标注、平行线标记等。
- 了解不同视图的表示方法,如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等。
- 掌握图纸上不同零件的命名规则,以及装配关系的表示方式。
2. 机械零件的分类和特点
- 机械零件可以按照形状、功能和材料等进行分类,如轴、轮、齿轮等。
- 不同零件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如精度、强度、耐磨性等。
3. 装配工艺和方法
- 掌握不同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如手工装配、自动装配和半自动装配等。
- 了解装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如扳手、螺丝刀等。
- 熟悉常见的装配方法,如插销装配、螺纹连接和焊接等。
4. 调试和测试
- 调试是装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逐个检查各个装配好的零件,确保其正确安装和运行。
- 掌握常见的调试方法,如调整螺栓的紧固力度、校准传动装置等。
- 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验,如耐压测试和性能测试,确保装配的质量和可靠性。
5. 安全和保护
- 在机械装配过程中,应注意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 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
- 维护和保养装配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以上是机械装配技术基础知识点的重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所帮助。
第五章 装配基础知识

静平衡支架 a)圆柱形平衡支架 b)棱形平衡支架
静平衡的方法是首先确定旋转件上不平衡量的大小和 位置,然后去除或抵消不平衡量对旋转的不良影响。具 体步骤如下:
1)将待平衡的旋转件装上心轴后,放在平衡支架上。
2)用手轻推旋转件使其缓慢转动,待其自动静止后, 在旋转件正下方作一记号,如此重复若干次,如所作记 号位置不变,则此方向为不平衡量方向。
动不平衡
对旋转的零、部件,在动平衡试验机上进行试验和
调整,使其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称为动平衡。
M7120型磨床主轴在动平衡机上的试验
§5-3 装配尺寸链和装配方法
一、装配精度与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
1.装配尺寸链及其简图
(1)装配尺寸链
影响某一装配精度的各有关装配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 称为装配尺寸链。 (2)装配尺寸链简图
锥齿轮轴组件 01-锥齿轮轴 02-衬垫 03-轴承套-螺钉 B-3-键 B-4-垫圈 B-5-螺母
锥齿轮轴组件装配顺序
锥齿轮轴组件装配单元系统图
(4)划分工序及工步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对同一个或同时对
四、装配工艺规程
1.装配工艺规程及作用
装配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及部件的装配顺序、装配方 法、装配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以及装配所需的设备、工 夹具、时间定额等的技术文件。它是提高产品装配质量 和效率的必要措施,也是组织装配生产的重要依据。
2.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方法和步骤
(1)对产品进行分析 (2)确定装配顺序
3)化学清洗液
又称乳化剂清洗液,对油脂、水溶性污垢具有良好 的清洗能力。
二、零件的密封性试验
气压试验
液压试验
三、旋转件的平衡
1.静不平衡
装配基本知识

装配基本知识目录一、装配基础 (3)1.1 装配定义与作用 (4)1.2 装配的基本原理 (4)1.3 装配的基本流程 (5)二、装配工具与设备 (7)2.1 常用装配工具 (7)2.2 常用装配设备 (9)2.2.1 装配机 (10)2.2.2 自动化装配线 (11)2.2.3 汽车装配线 (12)三、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4)3.1 零件检测 (15)3.1.1 零件尺寸检查 (15)3.1.2 零件质量检测 (16)3.1.3 零件磨损检测 (18)3.2 工具与设备准备 (19)3.2.1 装配工具准备 (20)3.2.2 装配设备准备 (21)3.3 工艺文件准备 (22)3.3.1 装配工艺卡片 (23)3.3.2 装配工序卡 (24)3.3.3 装配检验标准 (25)四、装配过程 (26)4.1 装配基本操作 (27)4.1.1 螺钉紧固 (28)4.1.2 部件安装 (29)4.2 装配精度控制 (30)4.2.1 尺寸精度控制 (32)4.2.2 形状精度控制 (33)4.2.3 位置精度控制 (35)4.3 装配后的检查与测试 (36)4.3.1 外观检查 (37)4.3.2 功能测试 (38)4.3.3 性能测试 (38)五、装配质量与改进 (40)5.1 装配质量评估 (41)5.1.1 装配合格率 (43)5.1.2 装配返工率 (44)5.1.3 装配不良品统计 (45)5.2 装配质量改进 (46)5.2.1 问题分析 (47)5.2.2 改进措施 (49)5.2.3 改进效果评估 (50)5.3 装配工艺优化 (50)5.3.1 工艺流程优化 (51)5.3.2 工艺参数优化 (52)5.3.3 工装设备优化 (53)一、装配基础装配工艺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零件的清洗、加工、装配、调整和检验等多个方面。
在装配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装配方法和技巧,了解各种装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以及严格遵守装配工艺规程,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精密装配是指对零件的组装要 求高,精度要求高的装配。这 种装配方式适用于高精度、高 可靠性的产品,如仪表、光学 仪器等。
02 装配流程
装配前的准备
零件清点与核对
确保所有零件齐全,无遗 漏。
工具与设备准备
根据装配需要,准备合适 的工具和设备。
清洁与检查
对零件进行清洁,检查零 件是否有损坏或缺陷。
装配过程
建筑装配实例
总结词
涉及大型结构、预制组件和高效建造 的组装。
详细描述
建筑装配实例主要涉及使用预制构件进行 高效建造的过程,如使用预制墙板、楼板 和楼梯等。这种装配方法可以大大缩短建 造时间,提高效率,并减少现场工作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平口钳等。
电动工具
01
02
03
04
电钻
用于在金属或其他材料上打孔 ,有不同功率和钻头规格可选
。
电锯
用于切割木材、金属等材料, 根据需要选择锯的种类和规格
。
电刨
用于刨削木材或金属表面,使 表面光滑平整。
电锉
用于锉削金属表面,使其平滑 或去除毛刺。
测量工具
直尺
用于测量直线尺寸或画平行线 。
量角器
用于测量角度或画角度线。
超声波焊
利用超声波振动产生的热量进行塑料等非金 属材料的焊接。
04 装配质量与安全
装配质量保证
严格遵守工艺流程
确保装配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流 程,遵循技术要求和标准,避免
因操作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质量检测与控制
通过质量检测和控制手段,对装 配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及时发 现并处理问题,确保最终产品的
质量合格。
(完整版)装配基础知识培训

三、产品装配的工艺过程
某型号飞机装配线
三、产品装配的工艺过程
2) 移动式(流水线)装配:把装配工作划分成许多工序, 产品的基准件用传送装置支承,依次移动到一系列装配工位 上,由各工序的装配工分别在各工位上完成。按照传送装置 移动的节奏形式不同,有自由节奏装配和强制节奏装配。前 者在各个装配工位上工作的时间不均衡,所以各工位生产节 奏不一致,工位间应有一定数量的半成品贮存以资调节;后 者的装配工序划分较细,各装配工位上的工作时间一致,能进 行均衡生产。移动式装配生产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机械 产品。
一、装配基本概念
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及总成(总装)的概念区别 a.零件是组成机械和参加装配的最基本单元。
零件材质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一、装配基本概念
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及总成(总装)的概念区别
b. 合件是比零件大一级的装配单元。 下列情况皆属合件。
a) 两个及以上零件 , 是由不可拆卸的联接方法 ( 如铆、 焊、 热 压装配等 ) 联接在一起。
b) 少数零件组合后还需要合并加工, 如齿轮减速箱体与箱盖、 柴油机连杆与连杆 盖,都是组合后镗孔的,零件之间对号入座, 不能互换。
c) 以一个基准零件和少数零件组合在一起。
大部分零件都 是预先装成合件、 组件和部件再进入 更高阶的装配单元。
一、装配基本概念
零件、合件、组件、部件及总成(总装)的概念区别
一、装配基本概念
互换法 所装配的同一种零件能互换装入,装配时可以不加选择,不进行调整
和修配。这类零件的加工公差要求严格,它与配合件公差之和应符合装配 精度要求。这种配合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的产品,如汽车、拖拉机的 某些部件的装配。
选配法 对于成批、大量生产的高精度部件如滚动轴承等,为了提高加工经济
装配基础知识

装配基础知识
1.3 固定联接的装配工艺 1. 螺纹联接的装配工艺
螺纹联接是一种可 拆的固定联接,它具有 结构简单、联接可靠、 装拆方便迅速、成本低 廉等优点,在机械中应 用广泛。
离心力随着旋转不断改变方向,引起了机械振动,降低了机器的工 作精度和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严重时甚至发生事故。因此,为了保 证机械的运转质量,对转速较高或长径比较大的旋转件必须进行平衡, 以抵消或减小不平衡离心力。
装配基础知识
1. 旋转件的不平衡形式
旋转件的不平衡形式可分为静不平衡和动不平衡 两大类,如图1-47所示。
装配基础知识
1)静平衡法 静平衡法只能平衡旋转重心,而无法消除不平衡力矩。
静平衡是在棱形、圆柱形等静平衡支架上进行的,其实质是 确定旋转件上不平衡量的大小和相位,如图1-48所示。
图1-48 静平衡法
装配基础知识
2)动平衡法
当有平衡要求时,长径比较大或转速较高的旋转件都必须进 行动平衡。
动平衡是在旋转件高速旋转时进行的。不平衡量在旋转时会 产生明显的离心力,因此,动平衡转速愈高,它所能达到的平衡 精度就愈高。
装配基础知识
3. 装配工艺过程及工艺规程
装配工艺规程主要包括装配 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一般分
工艺规程的作用、装配工艺规程 为装配前的准备工作、装配工作、
的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和 调整试验和喷漆、涂油等。
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等。
装配基础知识
1.2 旋转件的平衡
材料密度不均匀、加工或装配过程中产生误差等,都会使机器中 的旋转件(如齿轮、带轮、飞轮及各种转子等)的重心与旋转中心不 重合。旋转件旋转会产生一个离心力
装配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ppt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一、装配基本概念
互换法 所装配的同一种零件能互换装入,装配时可以不加选择,不进行调整
和修配。这类零件的加工公差要求严格,它与配合件公差之和应符合装配 精度要求。这种配合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的产品,如汽车、拖拉机的 某些部件的装配。
➢装配尺寸链的计算: 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极值法和统计法。
(3)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配方法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可归纳权为: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 配装配法和调整装配法四大类。
采用互换法装配时,被装配的每一个零件不需作任何挑选、修配 和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用互换法装配,其装配精度主 要取决于零件的制造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互换装配法可分为 完全互换装配法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现分述如下:
一、装配基本概念
“装”—组装、联接 “配”—仔细修配、精心调整 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组合和联接,使 之成为半成品。 即:把已经加工好,并经过检验合格的单个零件,通过 各种形式,依次将零部件联接或固定在一起,使之成为部件或 产品的过程。
零件〈 合件〈 组件〈 部件〈 产品总成
组装 部装
总装
在 整 堂 课 的 教学中 ,刘教 师总是 让学生 带着问 题来学 习,而 问题的 设置具 有一定 的梯度 ,由浅 入深, 所提出 的问题 也很明 确
一、装配基本概念
➢确定装配结构中的封闭环。
➢确定组成环: 从封闭环的的一端出发,按顺序逐步追踪有关零件的有 关尺寸,直至封闭环的另一端为止,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尺寸系统,即构 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装配基础知识要点

装配基础知识(一)1-1装配工艺概述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诺干个零件结合成部件或将诺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机器的过程,称为装配。
一、装配工作的重要性装配工作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装配工作的好坏,对整个产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零件间的配合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机器就不可能正常工作;零部件之间、机构之间的相互位置不正确,有的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有的甚至无法工作;在装配过程中,不重视清洁工作、粗枝大叶、乱敲乱打,不安工艺要求装配,也绝不可能装配出合格的产品。
装配质量差的机器,精度低、性能差、消耗大、寿命短,将造成很大的浪费。
相反,虽然某些零部件的精度并不很高,但经过仔细的修配,精确的调整后,仍可能装配出性能良好的产品来。
装配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做好。
二、装配工艺过程产品的装配工艺过程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1.装配前的准备工作(1)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其技术条件,了解产品的结构、零件的作用以及相互的连接关系(2)确定装配的方法、顺序和准备所需要的工具。
(3)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去掉零件上的毛刺、锈蚀、切屑、油污及其它赃物。
(4)对有些零部件还需要进行刮削等修配工作、平衡(消除零件因偏重而引起的振动)以及密封零件的水压试验等。
2.装配工作比较复杂的产品,其装配工作常分为部件装配和总装配。
(1)部件装配部件装配是指产品在进入总装配以前的装配工作,由于产品的复杂程度和装配组织的形式不同,部装工作的内容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凡是将两个以上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或将零件与几个组件(或称组合件)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装配单元的装配工作,都可称为部件装配。
(2)总装配将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一台完整的产品的过程叫总装配(3)调整、精度检验和试车1)调整工作是调节零件或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
如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
2)精度检验包括工作精度检验、几何精度检验等3)试车包括机构或机器运转的灵活性、工作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等方面的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配工艺基础将加工好的各个零件(或部件)根据一定的技术条件连接成完整的机器(或部件)的过程,称为柴油机(或部件)的装配。
船舶柴油机是由几千个零件组成的,其装配工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柴油机的装配是柴油机制造过程中最后一个阶段的工作。
一台柴油机能否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经济性以及可靠地运转,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装配工作的好坏,即装配工艺过程对产品质量起决定的影响。
因此,为了提高装配质量和生产率,必须对与装配工艺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例如,装配精度、装配方法、装配组织形式、柴油机装配工艺过程及其应注意的问题和装配技术规范等等。
第-节装配精度及装配尺寸链一、装配精度船舶柴油机制造时,不仅要求保证各组成零件具有规定的精度,而且还要求保证机器装配后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即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
柴油机的装配精度既与各组成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有关,也与各组成部件和零件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
尤其是作为装配基准面的加工精度,对装配精度的影响最大。
例如,为了保证机器在使用中工作可靠,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尽量减少磨损,应使装配间隙在满足机器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
这就要求提高装配精度,即要求配合件的规定尺寸参数同装配技术要求的规定参数尽可能相符合。
此外,形状和位置精度也尽可能同装配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各项参数相符合。
为了提高装配精度,必须采取一些措施:⑴提高零件的机械加工精度;⑵提高柴油机各部件的装配精度;⑶改善零件的结构,使配合面尽量减少;⑷采用合理的装配方法和装配工艺过程。
柴油机及其部件中的各个零件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制造公差。
为了在装配时能保证各部件和整台柴油机达到规定的最终精度(即各部分的装配技术要求),这就有必要利用尺寸链的原理来确定柴油机及其部件中各零件的尺寸和表面位置的公差。
根据尺寸链的分析,可以确定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装配方法和工艺措施。
二、装配尺寸链装配尺寸链:任何一个机构,如活塞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都是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零件所组成,这些零件的尺寸就反映着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尺寸链。
这种表示机构中各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尺寸链,就称之为装配尺寸链。
装配尺寸链可由装配图看出,如图1-1所示为活塞与气缸配合的装配尺寸链图。
图中b)所示为其相应的尺寸链简图。
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它在装配前是不存在的,而是在装配后才形成的,如图1-1(b)中的N 。
封闭环通常就是装配技术要求。
其中如果某组成环的尺寸增大(其他各组成环不变情况下),使封闭环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则此组成环称为增环,如果某组成环尺寸增大,使封闭环的尺寸随之减少,则此组成环称为减环。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等于所有各组成环基本尺寸的代数和,即等于所有增环的基本尺寸之和减去所有减环的基本尺寸之和。
它可由下式表示:∑∑-+==-=111n m j j m z z A A N式中:N ——封闭环的基本尺寸;A z ——A 1、A 2、A m ,为各增环的基本尺寸;m ——增环数;A j ——A m+1、A m+2、A n-1,为各减环的基本尺寸;n ——尺寸链的环数(包括封闭环在内)。
为了使装配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从尺寸链的观点看,就是要保证尺寸链中的封闭环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
尺寸链封闭环的公差等于所有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
它可由下式表示:图1-1 活塞与气缸套的配合的尺寸链图∑-=-=++++=111321n i Ai An A A A N δδδδδδΛΛ式中:δN ——封闭环的公差;δAi ——各组成环的公差;n ——尺寸链的环数(包括封闭环在内)。
以上是用完全互换法计算尺寸链的基本公式。
分析柴油机的装配尺寸链时,应从装配图中,找出各个零件或部件之间的相互关联的尺寸链关系,然后按照装配技术要求,找出以此技术要求为封闭环的装配尺寸链。
同理,根据各个部件的装配技术要求,依次找出机器的全部装配尺寸链。
例1 柴油机压缩室高度装配尺寸链及其计算。
图1-2所示为柴油机各零件所组成的尺寸链关系图。
为了保证柴油机的压缩比,压缩容积必须保持恒定,即压缩室的高度必须一定。
压缩室高度以N 表示。
N 是在装配后形成的,因此,N 为封闭环。
从柴油机的装配图中,可以找出由固定件和运动件等为组成环所构成的尺寸链。
a) b)图1-2 柴油机压缩室高度计算尺寸链图图中:A 1——主轴承孔轴线至机座上平面的距离;A 2——机座垫片厚度;A 3——机体总高度;B 4——机体上装气缸套的凹坑深度;A 5——气缸套垫片厚度;A 6——气缸套凸肩高度;A 7——气缸盖垫片厚度(压缩后的尺寸);B 8——气缸盖凸台高度;B 9——活塞销轴线至活塞顶平面之距离;A 10——连杆小端孔与活塞销间隙的一半;B 11——连杆大小端孔轴线距离;A 12——连杆大端孔与曲柄销间隙的一半;B 13——曲柄半径;A 14——主轴承孔至主轴颈间隙的一半。
以上各尺寸参数都直接影响到压缩室的高度。
因此,压缩室高度N 的基本尺寸为: )()(1311984141210765321B B B B B A A A A A A A A A N ++++-++++++++= 而压缩室高度公差δN 等于所有各组成环公差的总和(其中尺寸B i 以A i 来代替),即:∑==141i Ai N δδ式中:δAi ——各组成环的公差。
例2 如图1-3所示,在柴油机的曲轴主轴颈与止推轴承配合中,由主轴颈、两个止推环、主轴承的轴向尺寸和轴向间隙形成一个装配尺寸链。
根据使用要求,规定轴向间隙为sN xN N ∆+∆+=0,由结构设计要求,主轴颈轴向长度基本尺寸为A 1,主轴承轴向长度基本尺寸为A 3。
试计算有关零件轴向基本尺寸和公差带。
图1-3 曲轴主轴颈与止推主轴承配合及轴向尺寸的尺寸链根据尺寸链方程式,两个止推环的基本尺寸可用下式表示:N A A A A --=+3142设两个止推环厚度相等,即42A A =,得)(213142N A A A A --== 根据封闭环公差方程式,各组成环公差与封闭环公差存在下列不等式:∑-=≤+++=114321n i N Ai δδδδδδ用等公差的分配方法求得各组成环的平均公差为:1-=n NAiM δδ由于各组成环零件加工不太困难,而且组成环环数不多,可以采用极值解法。
求出平均公差后,还要根据各组成环制造的难易程度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调整,调整后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仍应满足不等式的要求。
组成环A 2、A 4容易加工,公差可以减小;组成环A 1加工较难保证需要增大公差值而A 3维持其平均公差值,加工还不是很困难。
确定各组成环的上、下偏差:组成环A 1为包容尺寸按基准孔考虑,下偏差为零;A 3则为被包容尺寸按基准轴考虑,上偏差为零,A 2、A 4做为协调环,其偏差不能再按单向偏差形式考虑,而由尺寸链的计算来确定。
为了制造方便取A 2、A 4的上偏差相等(△SA2=△SA4)和下偏差相等(△XA2=△XA4)。
由下式可分别求得A 2、A 4的上、下偏差。
∑∑-+==∆-∆=∆111n m j j X m i i S S A A N∑∑-+==∆-∆=∆111n m j j S m i i X X A A N第二节 装配方法装配方法与解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
为了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解尺寸链确定部件或柴油机装配中各个零件的公差时,必须保证它们装配后所形成的积累误差不大于部件或柴油机按其工作性能要求所允许的数值。
常用的装配方法有完全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选择装配法、修配法、调整法等五种。
一、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的实质是:以完全互换为基础来确定机器中各个零件的公差,零件不需要作任何挑选、修配或调整,装配成部件或机器后就能保证达到预先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
用完全互换装配法时,解尺寸链的基本要求是:各组成环的公差之和不得大于封闭环的公差。
可用下式来表示N n i Ai δδ≤∑-=11为了实现上述装配方法,应将每个零件的制造公差预先给予规定,实践中常采用等公差法和等精度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完全互换装配法的主要优点是:⑴可以保证完全互换性,装配过程较简单;⑵可以采用流水装配作业,生产率较高;⑶不需要技术水平高的工人;⑷机器的部件及其零件的生产便于专业化,容易解决备件的供应问题。
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当环数较多时有的零件加工显得特别困难。
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生产批量较大、装配精度较高而环数少的情况,或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的多环情况中。
针对这种情况,尤其对多环且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可采用不完全互换装配法。
二、不完全互换装配法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又称部分互换装配法。
这种方法的实质是:考虑到组成环的尺寸分布情况,以及其装配后形成的封闭环的尺寸分布情况,可以利用概率论给组成环的公差规定得比用完全互换装配法时的公差大些,这样在装配时,大部分零件不需要经过挑选、修配或调整就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但有很少一部分零件要加以挑选、修配或调整才能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
换句话说,用这种装配方法时,有很少一部分尺寸链的封闭环的公差将超过规定的公差范围,不过可将这部分尺寸链控制在一个很小的百分数之内,此百分率称为“危率”(或“冒险率”)。
这样,根据封闭环的公差计算组成环的公差时,必须考虑到危率和组成环的尺寸分布曲线的形状。
不完全互换装配法在大批量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和尺寸链环数较多的情况下使用,显得更优越。
三、选择装配法选择装配法就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零件)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从中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达到规定的装配技术要求。
用此法装配时,可在不增加零件机械加工的困难和费用情况下,使装配精度提高。
选择装配法在实际使用中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选配法和分组装配法。
1. 直接选配法所谓直接选配就是从许多加工好的零件中任意挑选合适的零件来配套。
一个不合适再换另一个,直到满足装配技术要求为止。
例如,在柴油机活塞组件装配时,为了避免机器运转时活塞环在环槽内卡住,可以凭感觉直接挑选易于嵌入环槽的合适尺寸的活塞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先将零件分组,但挑选配套零件的时间较长,因而装配工时较长,而且装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人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2. 分组装配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将加工好的零件按实际尺寸的大小分成若干组,然后按对应组中的一套零件进行装配,同一组内的零件可以互换,分组数愈多,则装配精度就愈高。
零件的分组数要根据使用要求和零件的经济公差来决定。
部件中各个零件的经济公差数值,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零件的分组数以K 表示,可按下式计算:AiAi K δδ'= 式中:Aiδ'——零件的经济公差(零件的制造公差); Ai δ——零件的组公差(零件分组后在该组内的尺寸变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