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贝尔美术馆资料

合集下载

肯贝尔(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肯贝尔(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 总平面图与剖面分析图
• 在这些方案中,不变的特 在这些方案中, 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拱 形屋顶, 形屋顶,有一个拱顶在中 心处被打破, 心处被打破,留出一个狭 长的缝, 长的缝,可以让自然光进 出。布朗和康一直认为博 物馆应该有自然采光作为 主要的采光光源: 主要的采光光源:经过阻 碍使光线散射, 碍使光线散射,不会直接 照在艺术品上。 照在艺术品上。镂空的铝 板是最好的材料, 板是最好的材料,可以制 造路易斯康所设想的银色 光线。这种阻光结构, 光线。这种阻光结构,被 他称之为“滤光器” 他称之为“滤光器”。
• 正是由于滤光器的 存在, 存在,避免阳光直 接射入室内造成眩 光。光线经过铝板 的反射, 的反射,到拱顶下 表面, 表面,再由粗糙的 拱顶下表面的散射 到室内各个角落。 到室内各个角落。 刺眼的阳光变得柔 和,光谱也转变成 银色。 银色。
“滤光器” 滤光器” 滤光器 的工作原 理
• 组合单元剖面 草图 • 定稿的剖面图
肯贝尔(金贝尔) 肯贝尔(金贝尔) 艺术博物馆 路易斯康 路易斯
• 时间:1966 — 1972 时间: • 地点:美国,田纳西州福特沃思 地点:美国, 市
•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路易斯 康最为满意的作品。肯贝尔艺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路易斯·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术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 年就开始设计, 术博物馆在 年就开始设计 但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 年中期才开始 破土动工。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 破土动工。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把一个开放 的庭院分割成方形体块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的庭院分割成方形体块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第二个方案是一个“ 形和 形和“ 形的平面 最终, 形的平面。 第二个方案是一个“H”形和“C”形的平面。最终,博物馆 采用了“ 形方案 形方案。 采用平面分为三个单元, 览空间和礼堂, 览空间和礼堂,北向是永久收 藏室, 藏室,工厂和员工用房设在地 下室。 下室。两个单元是六个拱券的 进深,其中有入口、 进深,其中有入口、咖啡厅和 商店, 商店,还有办公室和职工图书 馆。

金贝尔美术馆

金贝尔美术馆

滤光器工作原理如下:
宽阔的美术馆,还可见康设计的采光装置
金贝尔美术馆景观图展示
金贝尔美术馆景观图
金贝尔美术馆结构和材质分析
3.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工肌理
混凝土和变质岩板为该建筑的主要建筑 材料
康重点运用了灰
白色的现浇混凝土、 灰米色的天然钙华 石(Travertine)和 像木。这些材料是 康的常用手法,他 认为这些材料在质 感上有其内在的联 系,尤其是在太阳 光的作用下会有不 同的微妙变化。
• 康选用罗马石灰华石,是因为他企求一种 和混凝土对比不强烈的材料,他的结论是 :“……那种材料具有与混凝土相似的色调 ,可以说石灰华石非常象混凝土,有时它 几乎具有这样的性格,看起来两者好象是 同一种材料,因此整幢建筑又象是整块的
“我正在德克萨斯设计一座博物馆,在那里我感到 自然光的作用下混凝土拱的室内光线会有银的质感 ……这种光感会均匀地洒在室内而不是直接落在展 品上,同时让人舒适地体会到自然光线随着时间的 变化而变化。”
路易斯康名言
❖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Art and Architecture》
❖ “自然光是唯一能使建筑艺术 成为建筑艺术的光” -----《 Master of Light》
❖ “材料是消耗了的光”----普 林斯顿大学的讲座
❖ “所有自然物质,山,水,空气和 我们,皆是以耗费了的光所构成 ,这一大堆称作物质的东西皆有 阴影,属于光明.因此,光明确是 万物之源。”
4.结构与型体分析
结构体系 拱形结构的特性是,高耸的房
间之间是低处拱脚高度上的空间。 低空间从高空间间接采光。高耸的 房间,没有隔段,是一个完整的房 间。房间的特性在于它总具有完整 性。
型体分析 博物馆由3组连续平行的拱壳组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对光的献礼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对光的献礼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对光的献礼商楠【摘要】结合相关外国建筑史,以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为研究载体,从场地、环境、空间划分、采光系统、内部结构和细部设计等方面对该建筑物进行了分析,为类似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思路.【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4(040)013【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独立;融合;空间;采光;结构【作者】商楠【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42.51 背景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区,在建筑师路易斯·康的设计下,于1972年建成,是由金贝尔捐资修建。

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和古代艺术品。

路易斯·康,美国现代建筑师,成长于美国并在巴黎学院派的大体系下接受了美国版的建筑教育。

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体带来的生冷感,在安谧与光明之间寻找一种秩序。

2 对金贝尔美术馆的分析2.1 与外部环境的独立和融合金贝尔美术馆设置在一片建有大学和其他博物馆的文化区内,它所处的平缓坡地位于老城中心区的西面三英里处。

由于建筑用地面积比较大,并且周围的建筑没有统一的风格,因此设计的建筑必须有一种独立性,要配植自身的个性。

同时从城市建设的角度上,待建的美术馆也要融合到周边的大环境中去。

1)独立性:a.整体建筑均由呈长方体体块构成倒立的“凹”字形,体现出了方体的力量和一定的围合性,又因为建筑的体块较大,俨然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建筑。

b.康结合不同的标高,分别在建筑外围为行人和车辆而设的立面外观,虽然反差鲜明但都是正对着东西两侧限定边界的安静道路,它们与南北侧的交通繁忙的道路形成了对比,突出了自身的独立性。

2)融合性:a.建筑物的造型虽由3个方体体块构成,但屋顶是由6个庞大的拱壳组成,我们知道弧线是与其他形式结合的较好的一种造型。

6个圆形拱顶则让整个建筑减少了生冷感,变得柔和了许多。

b.康通过在建筑周围营造公园,在建筑物中设置雕塑庭院等一系列用以建筑引导的户外空间,与用地周围的零散着的公园建立了一致的步调,提高了融合性。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

解读--金贝尔美术馆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造背景时间:1966年-1972年地点: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市概况: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

金贝尔在沃思堡市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金会来建造一个收藏馆。

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

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

金贝尔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一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

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

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

在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峻峭,建筑的外观形象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路易斯*康在此展现了其个人对于建筑材料的偏好:将混凝土柱和薄壳形拱顶结构裸露在外,而非承重墙则采用罗马灰华石及玻璃板,以满足不同空间和位置的采光要求。

灰华石及玻璃板同混凝土之间没有过强的对比,所形成的空间质感近同,肌理混合为一。

在这样做的同时,路易斯*康也流露出对建筑所在地段的关注与尊重。

路易斯·康认为,艺术作品应当在自然的光环境之中被欣赏,以便空间达到一种“人—美术—大自然”相互融合、彼此促动的环境效果。

美术馆建筑物的外观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筒形式,并且采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引入室内。

顶部起到自然光漫射入内的作用,呈现出空间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空间中充满活跃生机,光弥漫其间,连续的拱顶以相同的格调重复出现,构成空间主体的薄壳被采光中庭和可以灵活变动、拆换的展板所分隔。

在九米多长的空间中行进,可以体味空间由光构成的序列,沿途还有一些横向交叉连通的空间,清水混凝土上的光起着空间引导的作用,光引发空间的节奏感,室内空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丰富的表情。

博物馆建筑案例分析

博物馆建筑案例分析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造型方面
从远处看,博物馆像是由三组连续平行的圆筒状谷仓排列 组合而成。谷仓的上半部分是拱壳,下半部分是矩形。连 续平行的拱壳造型看似简单,灰白色的变质岩板填充在混 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显得异常朴素却带有张力。带给人力 量的美。
一组优美的筒状建筑连绵起伏,散发着古典主义气息,展 现出典雅风情。
剖面图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
设计启发 内繁外简的手法,内敛又不沉闷 利用空间的错落以及视线的穿插,是空间具有趣味性
院落空间的合理布置使丰富了内部空间,同时使建筑更加 联系自然
感谢聆听
入口广场



西
采光井 固定展厅 采光井
小楼梯的设置方便参观者从一层展厅进入地 下室画廊,也方便员工进入地下的办公空间 采光井的设置加强了建筑的透气性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结构方面
结构清晰明了,细部处理丰富
长达30米的整个混凝土拱顶,是由四角上的四根 柱子撑起来的,墙不承重。
拱顶与建筑接壤的部分有一条开口,阳光可以从 后面透过来。
建筑高度错落,形成一种雕塑形式 博物馆的动线是蜿蜒的,其间通过监管空间衔接
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
功能分析
平面上的错动打破了
博物馆完整的体量。建 筑师利用水平的错动在 流线中植入庭院,各具 特色的院落和展厅配合, 产生移步易景的效果, 也使建筑有机地融于自 然中。参观人流通过极 具引导性的桥进入院落 再到达门厅开始展览流 线,在观展过程中不断 穿越庭院,产生室内室 外景观的交替轮转。
博物馆建筑案例分析
案例一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设计概况
金贝尔美术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 州沃思堡的郊区,于1972年建成, 属 现代风格建筑。该馆主要收藏19世纪 的艺术作品与古代美术作品。坐落于 景色优美的公园之中,建筑外观娴静、 简朴、严谨、对称,在内部,建筑上 部为尺度较高大的半简形式,并且采 用了穹隆式天花,而采取这两种手法 的目的是要将外部的自然光线自天顶 引入室内。

金贝尔美术馆案例分析-精品文档

金贝尔美术馆案例分析-精品文档

南侧下沉广场
水池
北侧下沉广场
停车场
2.平面
①平面形态
沿轴线两侧对称
平面呈凹字形
②功能与流线分析
3
6 7
1 9 4
主要功能空间
2
8
流线示意
1.门厅 房
2.管理
一层(地下层)平面 3.储藏 4.工作间 5.研究室
6.讲堂
7.机



7


3
4
4
7
2
1
二层平面 1.敞廊 2.入口 3.门厅 4.展厅 5.售书 6.报告厅 7.室 内庭院--“光井” 8.厨房 9.图书室
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建筑分析
建筑背景
时间:1966年~1972年 地理位置: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的郊区 建造背景:金贝尔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 位收藏家。金贝尔在福特沃思城建立了一 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财产捐给基 金会用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 能够成为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 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查德·布朗博士 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金贝尔术博物馆在 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1969年中期才 开始破土动工。 环境景观:它位于一个空旷而景色优美的 公园之中,美术馆外部表现得有些俊俏, 建筑的外观形状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 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给人以刻板的印 象。
③朝向与自然光照的关系 东西朝向有利于光线最大限度的从天窗均匀射 入。
4.光是此建筑的重要乃至主导元素
“金贝尔美术馆是康对光的献礼” ——《静谧于光明》
采光装置的设计

该建筑最激动人心的还要算是采光 装置的设计.在美术馆里使用直射光 或是明亮的光线看上去十分的暗淡, 尤其是陈列易损品的地方,比如水彩 画.康设计的是一套双向反射系统, 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孔安装的透明天 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一组有穿孔金 属装置散发出了自身的光芒,然儿大 部分的光线还是被反射到了混凝土 拱壳的底侧,然后由此反射到绘画展 品上.

从耶鲁大学美术馆到金贝尔美术馆

从耶鲁大学美术馆到金贝尔美术馆

从耶鲁大学美术馆到金贝尔美术馆摘要:本文探讨了康的建筑作品中,形式与技术,即方案与结构的关系。

通过对康的耶鲁大学美术馆和金贝尔美术馆两个作品方案及完成过程的分析,探讨在建筑设计各个阶段康反复修改方案的原因,研究其中的关系和矛盾,论证建筑物应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的观点。

关键字:形式技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本文命题属于建筑学中有关于“形式”与“技术”的方面。

本文的问题源自于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各个阶段所考虑的问题的不同。

方案和结构出现矛盾如何解决?大师的作品中也会存在方案与结构的矛盾吗——即形式与技术的矛盾的问题?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最终的建筑物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吗?在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吗?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在阅读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建筑作品的过程中,这篇论文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渐渐清晰。

康的很多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的修改,这是什么原因?在他的作品中,形式与技术的矛盾是如何解决的?本文选取了康的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案例的选取与论文提出的问题直接相关——揭示形式与技术发生矛盾冲突的解决。

论文将以案例分析为主,将康的成熟时期的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康的方案修改过程中方案和结构发生矛盾冲突的解决方法,来论证建筑物应是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创造性合作的产物。

2.作品分析2.1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2.1.1 方案耶鲁大学美术馆是对密斯后期美学的一走很难过巧妙的移植。

康在设计中采用处理正交几何体的方式,以一系列无以名状的高空间矩形平面以及一个包括楼梯、电梯、管道和卫生间在内的中央服务设施核心,40英尺的柱跨构成的高耸空间不受结构的干扰,并允许陈列室、办公室和工作室等不同功能得以按需要进行组合。

沿街主立面清一色的砖墙不同;在西北和东北立面的玻璃幕墙弱化建筑的楼层关系,充分暴露柱子的结构作用;朝教堂街的南立面未开窗,只是在厚重的砖墙上每层饰以石灰岩的细狭腰线,将柱子藏而不露,重点表达建筑的楼层关系。

安藤忠雄,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

安藤忠雄,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

安藤忠雄,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America Museum of Modern Art位置:美国沃斯堡分类:公共环境建筑师:安藤忠雄景观设计师:SWA集团结构工程师:Thornton-Tomasetti Ellisor-Tanner Engineers项目地点: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市郊区项目面积:10.96英亩项目时间:2002年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市郊外城市公园的一角,毗邻美国二十世纪的巨匠路易斯·康(LouisI.Kahn)设计的金贝尔美术馆。

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站立在一大片铺满碎石的水池中。

和路易斯·康一样,安藤也是素面水泥的爱用者,不过这栋建筑使用了大量的金属和玻璃,比较具有现代。

安藤忠雄的设计试图在严酷的气候条件下,创造一个沙漠绿洲,因此他首先从外部的水池和园林绿化设计开始着手。

这是一个可供给人们休憩的空间,人们可以从水池反射的柔和光线中,欣赏对岸的绿荫。

同时针对金贝尔美术馆井然有序的构成、以及具有柔和自然光线的展示空间,考虑用一种具有现代感的设计来继承它的空间性。

景观与建筑是交融一体,SWA对此应是得心应手。

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平面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外部实景图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平面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贝尔美术馆
1外观《金贝尔艺术馆位于一个绿树成阴的公园内。

建筑平面呈n字形,其西面开口朝
向公园绿地。

n字形平面凹入部分铺满沙砾,上面是一片棋盘式的小树林,状如公园的绿化嵌入博物馆之中,使公园与博物馆两者的环境浑然一体,相互通融。

然而,树林下的沙砾铺地却又不同于周围的公园草坪,它暗示着这里已进入博物馆的入口广场,公园内的步行观众由此抵达博物馆入口用彩印图片。

连续平行的拱壳造型看似简单,灰白色的变质岩板填充在混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显得异常朴素,整个建筑犹如德克萨斯州大地上平凡的谷仓,给人以自然质朴的美感。

》彩图俯视用文字
建筑的外观形状处理得娴静、简朴,自远处观望,其严肃的个性会
给人以刻板的印象。

2.长条型的圆拱:2100x22英尺(30.48x6.7m),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
构。

每个拱单元由四个2英尺(0.61m)见方的柱子支撑,这样一来平
面的展览空间内没有柱子出现,为室内布局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拱之间是混凝土平板,平板下面是布置通风管道和轨道灯的位置。

此图用来手绘
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康在每个拱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天窗。

天窗下面铝制穿孔把反射板顶棚呈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

这样使展室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
困扰。

康设计的是一套双向反射系统,透过拱壳沿顶端槽孔安装的透明天窗,天光和阳光会洒在一组有穿孔金属装置散发出了自身的光芒,然儿大部分的光线还是被反射到了混凝土拱壳的底侧,然后由此反射到绘画展品上。

这样使展室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

同时康还在拱壳与山墙交接处设计了一条细长的弧形采光带。

这给建筑朴素的外观增添了一分细腻,又使拱顶产生一种悬浮感,室内也因此而显得生动。

康还设计了三处光井,使观众参观时处在室内室外变换着的视觉感受中,由此而消除了疲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