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肯贝尔艺术博物馆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肯贝尔(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肯贝尔(金贝尔)艺术博物馆

• 总平面图与剖面分析图
• 在这些方案中,不变的特 在这些方案中, 征是覆盖了建筑跨度的拱 形屋顶, 形屋顶,有一个拱顶在中 心处被打破, 心处被打破,留出一个狭 长的缝, 长的缝,可以让自然光进 出。布朗和康一直认为博 物馆应该有自然采光作为 主要的采光光源: 主要的采光光源:经过阻 碍使光线散射, 碍使光线散射,不会直接 照在艺术品上。 照在艺术品上。镂空的铝 板是最好的材料, 板是最好的材料,可以制 造路易斯康所设想的银色 光线。这种阻光结构, 光线。这种阻光结构,被 他称之为“滤光器” 他称之为“滤光器”。
• 正是由于滤光器的 存在, 存在,避免阳光直 接射入室内造成眩 光。光线经过铝板 的反射, 的反射,到拱顶下 表面, 表面,再由粗糙的 拱顶下表面的散射 到室内各个角落。 到室内各个角落。 刺眼的阳光变得柔 和,光谱也转变成 银色。 银色。
“滤光器” 滤光器” 滤光器 的工作原 理
• 组合单元剖面 草图 • 定稿的剖面图
肯贝尔(金贝尔) 肯贝尔(金贝尔) 艺术博物馆 路易斯康 路易斯
• 时间:1966 — 1972 时间: • 地点:美国,田纳西州福特沃思 地点:美国, 市
•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路易斯 康最为满意的作品。肯贝尔艺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路易斯·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康最为满意的作品 术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 年就开始设计, 术博物馆在 年就开始设计 但直到1969年中期才开始 年中期才开始 破土动工。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 破土动工。康设计了一系列方案:第一个方案是把一个开放 的庭院分割成方形体块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的庭院分割成方形体块组合起来,组成一个很长的长方形; 第二个方案是一个“ 形和 形和“ 形的平面 最终, 形的平面。 第二个方案是一个“H”形和“C”形的平面。最终,博物馆 采用了“ 形方案 形方案。 采用平面分为三个单元, 览空间和礼堂, 览空间和礼堂,北向是永久收 藏室, 藏室,工厂和员工用房设在地 下室。 下室。两个单元是六个拱券的 进深,其中有入口、 进深,其中有入口、咖啡厅和 商店, 商店,还有办公室和职工图书 馆。

浅析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纪念性

浅析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纪念性

148[摘 要]在以格罗庇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埃以及莱特等建筑大师为首的功能主义盛行的时候,他们提出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形式追随功能”“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面向工艺”等崭新的口号深入人心。

路易斯·康意识到,对于建筑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功能,情感上也需要建筑的补给,来给我们提供精神上的庇护所。

从其最显著的建筑纪念性精神入手,先对其建筑的精神进行明晰、溯源,再从其形式语言入手深入了解与分析,对其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与吸纳。

[关 键 词]路易斯·康;建筑精神;纪念性董 林浅析路易斯·康的建筑精神——纪念性“康的建筑可谓是一种‘受胎教育’,一个中心理念之受胎的现象,正如植物之孕种,至萌芽以迄开花的过程。

”祯文彦的话语之间表述出了路易斯·康建筑精神的魅力之大。

一、路易斯·康建筑的纪念性精神纪念性,大众提及该词时时常与一系列的场所产生联想,如纪念堂、祠堂、广场等,大众意识中的纪念性往往指代的是具体切实的事物或者是人物[1]。

将这一主题安置于具体的建筑场所中,人们便会将这样的场所称为纪念性场所。

这其中的纪念性往往并不是建筑本身所具备的属性,建筑师在设计这类型的建筑时通常加入自身对其的解读之后再对空间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其中的纪念性对于人们而言,是在对其中放置的具体事物产生主观心理之后对于建筑的进一步解读,是依托于自我感受而产生的进一步理解。

在一定程度上,称之为纪念性的建筑,即先纪念再建筑。

换言之,建筑精神中的纪念性则应该摆脱这类附属,而人们对于建筑本身便有了情绪上的波动与启迪。

建筑师通过对建筑本身形式、空间的塑造使人们在产生记忆中的“纪念性”之前,便有了对于建筑纪念性的启迪,既要实现本身建筑空间的硬性功能需求,又要具备纪念性。

相对而言,建筑的纪念性相较于纪念性建筑更具有设计难度,但也更具有独特性。

二、路易斯·康建筑精神溯源路易斯·康建筑纪念性精神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所处时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二是所观察到的建筑形式语言的影响。

路易斯康_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分析报告文案

路易斯康_金贝尔艺术博物馆分析报告文案

我读路易斯·康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09级建筑学何安祺 2009020142这个男人,神秘、富有诗意,多情又浪漫,才华横溢。

“Between the ideaAnd the realityBetween the motionAnd the actFalls the shadow.”这首小诗来自于约翰·罗贝尔的《静谧与光明》一书,其中引用了康的一首诗。

就像书里引用的这句诗一样,康是充满矛盾的人。

他太过于强大了,他的建筑和他本人,都成为了一种精神,给我带来感动。

路易斯·康——这个4岁随父母从爱沙尼亚迁居美国的犹太人,其貌不扬,年幼时脸上烫伤的疤痕伴随他终生,加之不善交际,致使他没有通过杰奎琳·肯尼迪的“面试”,在大项目上败给了衣冠楚楚、善于交际的贝聿铭;大器晚成,五十岁以前,别人都认为他只会纸上谈兵,年届六十,他为宾州大学设计的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忽然被人奉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佳作;命运多舛,虽然成了名,却因工作缓慢项目寥寥,印度、巴基斯坦客户的毁约又导致他背负重债,不久,他在纽约中央车站的洗手间里,死于心脏病突发,而他的尸体两天无人认领。

当一切似乎都画上句号之后,2004年,他的私生子纳撒尼尔·康拍摄了名为《我的建筑师:一个儿子的追寻旅程》这样一部纪实电影,人们才知道,路易·康,长时间地,在三个家庭之间周旋……作为建筑师的康,作为父亲的康,重新在公众的视野里出现。

在现代建筑史上,路易斯·康是一个有着重要意义的建筑师。

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形体带来的生冷感,在静谧和光明之间寻求一种“道”(或者我们理解为秩序,order),赋予普通的材料触感和视觉效果。

康的建筑在光影之间产生了令人愉悦和惊奇的诗意,反而却像是它们已经恰如其分地在那里很久了,与周边很好的融为一体。

相比之前的现代建筑师们,我认为康更强调“人性”,更全力的在表达人性,他留下的那些为数不多的建筑,也都验证了这一点。

建筑师路易斯 康

建筑师路易斯 康

二、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 理查德森医学研究楼是20世纪少有的建筑形式——竖向组织的不连续序列 空间形成整个建筑。在空间组织上遵照传统形式:八层高的有规整轴线的 标准实验室平面,在当时的教学研究建筑中非常常见。建筑突出的竖向组 织不仅与周围校园建筑的横向展开形式形成对比而且与那以时代的大多数 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它形成了与 耶鲁大学美 术馆初始形 式一样的被 服务空间与 服务空间之 间的辨证关 系,康在他 的大部分作 品中都回归 到了这一点 上。
空间伦理 “空间本性的特征进一步由少数的服侍空间决定。储藏室、服务室和更衣室不能是一个 独立空间结构的部分区域,它们要有自己的结构。原室是心灵的场所。”“小房间的语 言绝对不能与大房间的语言混为一谈。”设备空间被独立出来,赋予一定的空间属性。 可度量的建造 1:结构:从一个超凡的结构切出一块以求得到一个空间,这成不了一个超凡的空间; (空间高于结构的秩序) 2:材料:材料是耗散的光; (所以材料从属于光) 3:细部:细部是空间的精神; (细部从属于空间) 4:光线:因为选择一种结构,与选择光线是同义的,要给空间以好的影响。 (光线也从属于空间的秩序)
在矶崎新的筑波中心,这个可以看作后现代“历史主义”典型体现 的作品中,也有类似先驱者康的许多形式元素 文丘里是这样评价路易斯.康的是康教会我用诗意般的感觉去塑造年前后的纪念间设计的几座家庭小住宅之一,这些 住宅都在在费城及周围。建筑有一个连续的屋脊线,但是平面却是由二 个长方形组成:一个是方形,在一层有一个入口厅即主卧室,二层有两 间次卧室;另一个是一个近似方形的综合空间,包括餐厅和起居空间。 改变方形的相对位置形成45°连接。综合空间稍微压过方形空间一部分 形成过道空间。
一、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1950~1953) 康设计的建筑外表面相当简洁——清水砖墙突出的石条带体现处自然的 楼层划分,玻璃幕墙呈现出简单的竖向重复形式。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嵌在 圆柱形混凝土筒中的外轮廓成等边三角线的铁质楼梯与原有建筑之间有一个 小面积区域相联系。 在耶路大学美术馆扩建工程中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中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 区分,这成为在康以后的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方面。他提供了平面可以由建筑 空间和服务空间填满的可行性建议。强调建筑中服务空间元素的本来地位, 同时尊重平面中空间的等级秩序

金贝尔美术馆光艺术论文

金贝尔美术馆光艺术论文

金贝尔美术馆光艺术论文摘要:从对金贝尔美术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路易斯康对自然光的看重,也更加提醒我们去注重和理解自然光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光艺术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建筑设计是存在借鉴意义的。

而学习运用光却不是停留在表面。

让我们回头看看路易斯康,就定能明白,光艺术的运用与“建筑总体布局”、“采光结构设计”、“建筑结构选型”、“建筑材料选择”四点是有机统一、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

本文以路易斯·康的金贝尔美术馆为研究载体,概述其设计背景与设计手法,重点解析其利用建筑结构对展览建筑引入自然光的设计手法,并探究光艺术与建筑艺术之关系,为类似建筑的设计提供思路。

前言“自然光是唯一的光,因为它有情调——他提供了我们共识的基础,它使我们能接触到永恒。

自然光是唯一能形成建筑艺术的光。

”——路易斯·康。

本文将以路易斯康设计的展览建筑——“美国金贝尔美术博物馆”为例,从多角度尤其是采光设计部分深入解读这一现代主义经典建筑。

建筑背景综述1.建造背景金贝尔美术馆坐落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区,由当时著名的工业家兼收藏家金贝尔斥资修建,并最终确定委托路易斯康来主持设计。

建筑于1966年—1972年建成,收藏展品主要为19世纪的艺术作品和古代艺术品。

2.设计师路易斯康简介路易斯·康,美国现代建筑师,成长于美国并在巴黎学院派的大体系下接受了美国版的建筑教育他改变了现代建筑由其几何体带来的生冷感,在安谧与光明之间寻找一种秩序。

作为新历史主义的代表建筑师,路易斯康善于将简单的几何形与符合历史文脉与精神的元素结合起来,使建筑富有情感与哲思。

建筑设计手法概述总体上说,金贝尔美术馆从总体布局、建筑造型等设计手法上给人简洁、朴实的感觉。

但是细细品读,却能越来越体会建筑大师路易斯康强有力地“声音”——利用简单的建筑语汇表达建筑,却在每一处都充满自己对的历史、对精神的积淀与思索。

(1)建筑总体布局——C字对称布局,却稳中求变。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路易斯·康作品分析
在医学研究楼的设计中,小塔楼服务与实验室作为小空间 塔楼拥有了自己的形象和结构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和屈灵顿的游泳池相比,小空间已经独立,服务与被服务的空间关系更加清晰
1)建筑概况
作品位于美国费城宾州大学校园内,1957年开始设计,1964年建成。这个建筑 有一个曲折的通廊,由医学和生物学两个部门资助,两者对环境的要求有 很多不同。
.康的建筑思想及作品欣赏
第一节:建筑师的背景
1)康的个人简介
1901 出生于俄罗斯的奥塞尔岛(现爱沙尼亚的萨列马岛) 1924 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士 1928—1929 旅游欧洲 1935 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建筑师事务所 1941 和乔治.霍伟合作 1947—1957 担任耶鲁大学建筑系的设计评论员与教授 1901 担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教授 19241974 于纽约逝世
在建筑语言的表达方面,他注重的是某种历史上用来交流概念,思想,意 图的手法,将形式和结构关系作为表达的语言,他所用到的“词汇”是相
当新的,但同时也是相当原始的。
“砖,你喜欢什么?” “嗯,我喜欢做个券。” “不过,券不容易做,花费也多。我认为你可以用
混凝土穿过你的洞口,这是一样的。” “唔,我明白,你是对的。但要知道,如果你问我
代的大多数标准建筑形式,甚至强调横向的高层形式形成对比。
一种趋势的演进
2)建筑平面
服侍空间与被服侍空间
(servant spaces and served spaces)
康以最基本的几何形正方形 作为构图的基本元
在几何的控制下构图
使平面本身有着结构 和组成的逻辑
从平面到剖面 一个“凸”字 型 反复出现
作品中反映出康的建筑哲学思想中 对人和空间的关系的思考 他提出的“服务”与“被服务”的 空间 关系的概念已经上升到相当成熟的 理性高度

“光”在建筑空间中运用之美的解读

“光”在建筑空间中运用之美的解读

“光”在建筑空间中运用之美的解读作者:纪薇来源:《设计》2017年第01期摘要:从光作为一种艺术具有其自身之美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光之美的五种方式。

光是空间中的重要元素,以路易斯康的肯贝尔艺术博物馆为例,深入研究了光对于建筑空间塑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光建筑空间人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7)01-0144-02引言人是依附于空间存在的,而光是空间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光的运用对于空间的塑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管是柯布西耶的“建筑是光线下形状正确,绝妙、神奇的游戏”,还是路易斯·康的“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这些都表明了光与建筑空间之间重要且微妙的联系。

一、光之美光分为人造光和自然光。

自然光是大自然给予的,并且拥有着不同的形态:灿烂灼热的正午光,神秘怪异的夜光,斑斓多姿的日光,柔软轻美的夕阳光……这些不同姿态的自然光,人类对其从陌生抗拒到崇拜接受,再通过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各色的人造光,并将之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放置在不同的场合加以利用。

但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对于人来讲都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哲学家干秀山曾说过:“光,使天地‘明’,但它自身却‘不可视’”。

由此可以看出,光照明的作用在人们生活中的必不可少性,又透露出其神秘不可窥探性。

光作为一种艺术具有其自身之美。

其一,光是流动的室内景观。

对于光的特殊利用,会让其在室内空间中成为一道美妙的风景,如图1,在某餐厅空间的顶部设置了许多玻璃球组成的灯,大小不一,通过线性的铜管元素连接在一起,这些铜管既作为导线管,又作为结构支撑。

不同大小的球体内是灯泡与植物的结合,既有灯的功能性,又具有植物的观赏性。

形成了有机、可移动的有趣灯具。

绿色植物和灯光的组合创造出一种流动的室内景观,为空间增添了多样的色彩,而光作为餐厅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满足了照明的功能需求,又通过与景观的结合,形成了特殊的流动感,活跃了餐厅的气氛。

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

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视觉特性下博物馆空间光环境的应用与研究专业:艺术设计硕士生:王璐指导教师:朱瑞波副教授摘要博物馆以及里面的收藏的展品是一个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担负着保护民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责任,而且在科学文化教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我国在建设博物馆方面也有很多优秀的成果,但是在博物馆光照的问题上有一些可以再提升的空间。

很多博物馆当中存在着游客在进入不同的展区时,光照的忽然变化,给很多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不适应,这对游客的心理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些陈列展厅为了保护文物,只采用了人工光照明,缺少相应的变化,给人暗无天日的压抑感。

在光照的技术路线里,光照不仅影响了博物馆内部文物展示的效果,而且对文物本身的自然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让博物馆的光照更加符合人的观赏心理和观赏习惯,并且对文物本身的影响最小化,是作为博物馆光照设计者值得更加深入研究的内容。

本文通过文献搜集法,国内外博物馆照明对比研究等方法,对博物馆照明做出了详细的研究。

文章主要研究了光的基本理论,单一人工光或者自然的光在博物馆的不同展厅和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法,总结出两者相结合是最好的照明方式,自然光的案例上主要研究了肯贝尔艺术博物馆;人工照明主要的案例是鄂尔多斯市博物馆。

在这些基础上,对博物馆的光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内容主要是具体展示的物品和光照的结合,光照和室内环境空间的结合,通过这些结合怎样能达到展示最佳的艺术效果,在不影响展品本身的同时让人们能够更加充分、更加全面、更加自由的欣赏这些珍品。

文章的开头主要研究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相关发展、概念,同时对国内研究现状做了对比调查。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对光的基本理论、博物馆的自然光照明、博物馆的人工光照明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其次,对视觉特性下的照明设计进行了研究,体现了照明中的人性化。

最后对博物馆照明的艺术效果做了升华,在满足人们对照明的基本物质需要的同时追求了相关的艺术效果的展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mbell art
museum
建筑布局
公园绿地 入口前的棋盘式树林
博物馆 南侧下沉式广场
水池
北侧下沉式广场
停车场
建筑布局


朝向与自然光照的联系
东西朝向有 利于光线最 大限度的从 天窗均匀射 入


平面型态

功能与流线分析

平面形态
沿轴线两侧对称
平面呈凹字形
功能与流线分析
一层平面
当时康正在艺做奥立维梯工厂、埃克斯特图书馆和印 度的项目。肯贝尔术博物馆在1966年就开始设计,但直到 1969年中期才开始破土动工。
康的建筑语言
1.明确的构图轴线
2.以简单而最有表现力的几何形作为构图单元
3.材料的天然质感和人工肌理
混凝土和变质岩板
4.光是建筑的重要乃至主导元素
总平面部分
采光设计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最为成功之处 一是具有特设的自然采光, 二是采光与建筑内外形象的完美结合。
采光设计
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康在每个拱 壳中间,做了一个0.9米的通长 天窗。天窗下面铝制穿孔把反射 板顶棚呈人字形造型十分优美。 这样使展室内既得到柔和的自然 光,又避免了眩光的困扰。
KIMBELL ART MUSEUM
肯博尔艺术博物馆
------By Louis Kahn 路易斯·康
建筑系先例分析
路易斯·康
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 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 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 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 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 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 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 (1952-1954)。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 兼任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结构与型体分析
结构体系
拱形结构的特性是,高耸
的房间之间是低处拱脚高度上 的空间.低空间从高空间间接 采光.高耸的房间,没有隔段, 是一个完整的房间.房间的特 性在于它总具有完整性
型体分பைடு நூலகம் 博物馆由3组连续平行的拱壳组成,
每个拱壳6.5米x30米。连续平行的拱壳 造型看似简单,灰白色的变质岩板填充 在混凝土的拱形框架之中显得异常朴素, 整个建筑犹如德克萨斯州大地上平凡的 谷仓,给人以自然质朴的美感。
流线分析
流线示意
立面与剖面
立面分析 剖面分析
采用组合元方式,以一个四根柱子支承的摆 线形拱壳为单元,来组合成美术馆各个空间.
立面分析
采用摆线形拱顶,具有古典 特征 摆线形拱顶比曲线形拱顶低 跨度较大承重能力较强,同 时利于室内光线的漫反射 混凝土和变质岩板,使建筑物 看来浑然一体
摆线形
接近20世纪的的现代风 格,在空间组合上则
重现了某种历史上已有 的等级空间序列手法
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亮。 -----Art and Architecture,1964.5
自然光是唯一能使建筑艺 术成为建筑艺术的光. -----Master of Light 1979.9
材料是消耗了的光. ----1968.3 普林斯顿大学的讲座
获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研究员称号 获美国建筑师协会资深会员资格 1974 3月17日因心脏病死于纽约
•建筑思想
新历史主义:以20世纪60年代 的技术、材料、功能、精神为表 现手段和目的,在建筑风格上, 构图的“基本元是以简单几何形 ---正方、矩形、圆,规则三角形 等为主,具有现代和古代共有的 特征。但在建筑艺术归属上,又
ABOUT LOUIS KAHN
1901 2月20日出生于将爱沙尼亚的奥赛尔岛。 1915 入美国籍 1924 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 1924/27 在费城城市建筑师墨利特的建筑事务所中先后担任高级绘图员,设计主持人。 1933/35 人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居住建筑研究组组长。 1935 在费城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注册建筑师,开始独立开业。 1946/52 任费城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建筑师。 1947/52 任耶鲁大学建筑设计评判主席 1948 任费城丁字尺俱乐部主席 1970 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纽约分会的荣誉金质奖章
•环境 •建筑布局 •朝向与自然光照的联系
环境
肯贝尔艺术馆位于得克萨 斯州弗特沃斯市西部的一个 绿树成阴的公园内.建筑平 面呈n字形.其西面开口朝向 公园绿地.n字形平面凹入部 分铺满沙砾.上面是一片棋 盘式的小树林,状如公园的 绿化嵌入博物馆之中,使公 园与博物馆两者的环境浑然 一体,相互通融.然而,树林 下的沙砾铺地却又不同于周 围的公园草坪,它暗示着这 里的已进入博物馆的入口广 场,公园内的步行观众由此 抵达博物馆入口
曲线形
剖面分析
摆线形拱顶.以穿孔铝板 做成人字形断面的光线反 射板,既可避免阳光直射 ,又可消除眩光,还能让 少量阳光散射入室内
窄条弧形天窗 光线漫反射板 平顶过度带
东西向剖面图
拱顶端部的墙顶和拱曲面之间开 了一窄条弧形玻璃窗,以强调墙体 不承重.拱顶之间在拱脚高度上设 一条平顶过度带,也是管道空间
所有自然物质,山,水,空气和我们,皆是以耗费了的光所构成, 这一大堆称作物质的东西皆有阴影,属于光明. 因此,光明确是万物之源. ------<<Between Silence and Light>>
博物馆背景
时间:1966~1972 地点:美国,田纳西州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是康最为满意的作品。Kay·肯贝尔, 既是一位工业家也是一位收藏家(1964.年去世)。肯贝尔 在福特沃思城建立了一个基金会,并把他的收藏品和基金 捐给基金会用来建造一个收藏馆,他希望博物馆能够成为 一个著名的建筑。1966年由基金会选出的博物馆执行官理 查德·布朗博士决定委托康来做设计。
1敞廊

2入口




3门厅
87
3

4展厅



5售书


6报告厅
7室内庭院 --“光井”
8厨房
9图书室
主要功能空间 流线示意
地下层平面
1.门厅
2. 管理
6
3.储藏
4.工作间
7 1
4
3
9 2
5.研究室
8
6.讲堂
7.机房 8.画廊
主要功能空间(画廊)
9.采光井
流线示意
通过一条长凳的前廊, 俯视着大水槽,知道茂 密的冬青灌木丛.参观 者然后通过与拱顶轴线 对着的门廊而达到中央 大厅,建立了一种轴线 的节奏系列.当进入拱 顶里面以后.它还将重 复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