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林米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舞蹈创作中的形式感主要由肢体语言构造与外在形式共同作用产生,外在形式由调度构成,这是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编创手法,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提升内涵、传达情感等起到重要作用。
当一个幼儿群舞有了生动完美的舞蹈形象,有了层次分明的结构,有了形象趣味的动作语汇,还必须具有丰富而切题的舞蹈构图调度。
幼儿舞蹈的构图与调度走向与成人舞蹈的创作相比,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舞蹈幼儿群舞舞台调度中图分类号:J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0-0075-02一、解读群舞调度(一)群舞调度基本定义群舞调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调度,不仅是舞者来回跑动的技术,更是编导的一种思维方式,除了对舞者空间位置变化的安排,还包括舞句之间的层次对比、舞段与舞段的切割和节奏关系、对整个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等等。
[1]狭义的调度,是指编舞技法的一种,指通过舞者在舞台上位置的移动达到空间上的对比或内容上的推进。
[2]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也就是舞蹈动作和它所在的空间的关系。
在群舞的创编中,只有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调度技法,则会使群舞中固有的“整齐划一”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使队形的“累计排列”产生“艺术形象”的特点。
[3]因此,调度在群舞创作中尤为重要,不仅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更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群舞调度创作表现形态优秀的舞蹈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不仅因为动作优美舒展、服饰绚丽多彩,最为重要的是作品中调度的呈现蕴含编导无限的想象与创新。
如群舞《汉宫秋月》中,编导运用大量线型调度使其变得有某种寓意性,让演员时而通过调动身体形态构筑高耸林立的宫墙,时而在移动的过程中贯穿表现古代宫女的生活形态。
这种创作手段令古代宫女的形象特征深入人心,舞蹈的主题思想鲜明深刻,段落的情节发展流畅紧凑。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摘要】幼儿群舞创作是培养幼儿团体协作能力和表现力的重要途径,舞台调度在群舞创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计舞台布景和道具能营造出舞蹈作品所需的氛围和场景,确定舞者出场顺序和位置能使整个舞蹈流畅有序,安排舞者的动作和动作配合要求高效协调,考虑灯光和音乐配合能增添舞蹈的视听效果。
在实践操作中要注意舞者年龄特点和协作情况,及时调整节奏和动作难度。
舞台调度技法对幼儿群舞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提升整个表演的质量和观赏性,增强幼儿团体意识和自信心。
总结来看,舞台调度技法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幼儿团体协作和表现力的培养,在舞蹈创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群舞、舞台调度技法、舞者、布景、道具、出场顺序、动作配合、灯光、音乐、注意事项、应用价值1. 引言1.1 介绍幼儿群舞创作的重要性幼儿群舞是一种利用集体舞蹈来展现幼儿们活泼天性和生动个性的舞蹈形式。
在幼儿群舞创作中,舞者们通过团体协作和相互配合,展现出整体的艺术魅力,体现出幼儿的无限活力和朝气。
幼儿群舞创作作为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的重要作用。
幼儿群舞创作不仅可以锻炼幼儿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现力,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参与群舞创作,幼儿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表现欲望和表演自信心,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幼儿群舞创作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幼儿群舞创作的重视和推广,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的提高,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群舞创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舞台调度技法也是幼儿群舞创作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舞台调度的精准运用,可以使幼儿群舞呈现出更加完美的效果,展现出幼儿们的无限魅力和潜力。
1.2 说明舞台调度在群舞创作中的必要性在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构图常用的舞台调度_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_[共2页]
![构图常用的舞台调度_舞蹈与幼儿舞蹈创编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1cc917dcf78a6529657d530c.png)
140 第十一章 – 幼儿舞蹈创编的技术过程 成行云流水式的流动感。
8.交响编舞法 运用交响乐的手段,进行编舞练习。
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的曲式体裁特点,或由若干结构上各自独立、单一的动作上互相对比的部分组合而成的特殊形式的创编法。
第四节 构图常用的舞台调度 舞蹈构图即舞蹈创编后所呈现出来的舞台画面。
它可分为舞蹈队形的变化和舞蹈场面,具体指表演者在舞台空间形成的点、线、面的动态交织与变化,也就是舞蹈队形移动线的连接。
一般来说,凡是成功的舞台作品,除了具备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新颖等优点之外,还必须具备与此相适应的优美丰富而恰当、准确的舞台构图。
所以,通过表现舞蹈作品的内容来反映主题,使舞台画面的整体效果和谐、流畅、富有美感。
一、调度运用的要点 我们知道任何构图都是由不同的线——直线、斜线、竖线、弧线和折线所构成的形,即三角形、方形和圆形等,以及三角形的变体菱形,方形的变体梯形和圆形的变体椭圆形所组成的。
在构图中就是这些线和形的组织和安排,根据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把它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
而如何配置才给人以美感,这就是舞蹈艺术形式美的重要作用。
舞蹈队形(移动线)在具体舞蹈作品中,其表现出的情感特征也因动作的幅度、力度和音乐节奏的快慢发生变化,根据移动速度的大小、强弱、快慢的不同产生变化。
从一般构成来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分散和集中等。
(1)整齐一律,也称单纯统一,是最简单的一种表现美的规律。
它的特点是没有差异和对立的一致反复。
如色彩、声音、线条、形状的反复,都能体现出单纯、整齐的美,也能给人一种平和的审美感受。
(2)平衡对称,也称均衡对称,是比整齐一律稍微复杂的表现美规律。
它的特点是既有重复的一面,又有差异的的一面,但它们在差异中仍保持着一致。
对称,是指一件事物左右两侧虽有差异但大体均等或相应。
如人的两耳、两眼、两手、两足,虽有方向、位置上的差异,但它们是对称的。
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重要性

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重要性群舞剧目是舞台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传达情感、表达主题,展现创作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
在群舞剧目的表演中,舞台调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整个演出的效果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本文将从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意义、调度的内容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一下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意义。
舞台调度是指在群舞剧目表演的整个过程中,负责对舞蹈演出进行组织、策划和安排的工作。
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保证舞者的表演质量和观众的观赏体验。
在群舞剧目中,舞者的数量较多,舞蹈动作通常较为复杂,因此舞台调度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舞台调度工作得当的情况下,才能使整个演出达到最佳效果。
关于群舞剧目舞台调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场地和设备的准备。
舞台调度需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确定演出场地和所需设备,并对场地和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保证演出顺利进行。
其次是排练和演出的时间安排。
舞台调度需要合理安排排练和演出的时间,确保舞者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排练,同时也要考虑到观众的时间安排,选择适当的演出时间。
还包括人员和道具的安排。
舞台调度需要统筹安排舞者、伴奏者、化妆师、服装师等相关人员的工作,同时也需要考虑到舞台道具和背景布景等的摆放和使用。
最后是安全和危机处理。
舞台调度需要对演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突发状况做好准备,确保演出过程的顺利进行。
我们来谈一下群舞剧目舞台调度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是统一领导和分工合作。
舞台调度需要有一位统一领导者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同时还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
其次是与创作团队的沟通。
舞台调度需要与导演、编舞、音乐指导等创作团队成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要求,确保舞台调度的内容和安排与创作团队的要求一致。
再次是对演出场地和设备的熟悉和掌握。
舞台调度需要提前到演出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熟悉场地的情况,同时也需要对所需设备进行了解和掌握,以便在演出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幼儿群舞创作中的舞台调度技法常常是由舞蹈教师根据创作需要和幼儿能力而灵活运用的。
舞台调度技法的使用能够提高舞蹈表演效果,增加观众的观赏体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舞台调度技法。
一、舞台布置技法舞台布置是舞蹈创作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对舞蹈的整体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常见的舞台布置技法有以下几种:1. 对称布置:通过舞台的对称方式,例如左右对称或者中轴对称,可以增加舞蹈的稳定感和庄重感。
适用于表现庄重、庄重的舞蹈。
3. 舞台层次感布置: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舞台,例如高低台、台阶等,可以增加舞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适用于表现多个群体互动或者舞者从高处跳下等动作。
4. 舞台道具布置:适当使用一些符合舞蹈主题的道具,例如帽子、竹竿等,可以增加舞蹈的表现力和趣味性。
二、舞台行走技法幼儿群舞创作中,舞者的舞台行走技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增加观众的观赏兴趣,突出群体动态效果。
常见的舞台行走技法有以下几种:1. 齐步走:舞者们按照节奏的要求,以相同的步调、相同的动作和方向进行行走。
适用于表现统一、协调、庄重的场景。
2. 非齐步走:舞者们以各自的速度、步调和动作进行行走,形成错落有致的群体效果。
适用于表现个体差异、活力和多样性的场景。
3. 指导行走:舞者们按照指导者的指示进行行走,例如跟随、模仿等。
适用于表现领导、跟随、模仿等场景。
4. 改变方向的行走:舞者们在行走过程中突然改变方向,例如转身、突然停下等动作。
适用于表现突然变化、转折、惊喜等场景。
1. 肢体动作注释:舞者们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对舞蹈内容进行解释和说明,例如手势、表情等。
适用于表现情感、抽象概念等难以通过动作表现的场景。
2. 舞台道具注释:舞者们通过使用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在舞台上进行补充注释。
例如使用喇叭表示喊话、使用挂历表示时间等。
适用于表现具体场景或者具体动作的场景。
3. 音乐节奏注释:舞者们在表演过程中通过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的配合,来突出舞蹈的主题和情感。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摘要】幼儿群舞创作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舞台调度技法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群舞编排原则、选址和场地布置、人员编排和动作设计、服装和道具搭配、灯光和音乐配合等方面探讨舞台调度技法对幼儿群舞创作的影响。
通过分析舞台调度技法在幼儿群舞创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舞蹈素养和表现力,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
未来,随着舞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舞台调度技法在幼儿群舞创作中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舞台调度技法对幼儿群舞创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综合舞蹈素养和表现能力。
【关键词】幼儿群舞、舞台调度技法、编排原则、选址、场地布置、人员编排、动作设计、服装、道具搭配、灯光、音乐配合、影响、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幼儿群舞创作意义幼儿群舞创作意义是指通过舞蹈的形式,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现出他们的活力和魅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在幼儿阶段,群舞创作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节奏感和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和展现个人特长。
幼儿群舞创作也有助于增强幼儿对音乐、节奏和舞蹈的欣赏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参与群舞创作,幼儿还能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合作互助,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幼儿群舞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更是一项有益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1.2 舞台调度技法重要性舞台调度技法在幼儿群舞创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舞台调度,可以更好地展现幼儿群舞作品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使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和感受。
舞台调度技法可以帮助创作者更好地呈现舞蹈作品的主题和内涵,通过舞台的合理布置和动作的精准编排,可以使整个舞蹈作品更加生动、流畅和具有节奏感。
舞台调度技法还可以对幼儿群舞作品的整体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幼儿群舞是幼儿园舞蹈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发展,幼儿群舞创作也逐渐成为幼儿园舞蹈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群舞的创作不仅需要考虑到音乐、舞蹈动作的选择和编排,还需要合理的舞台调度技法,以展现一种完美的美学效果。
幼儿群舞创作中的舞台调度技法显得至关重要。
下面就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在幼儿群舞的创作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
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是幼儿群舞的灵魂所在。
幼儿群舞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要紧密配合,音乐节奏要与舞蹈动作相呼应,以达到整体舞蹈效果的完美表现。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感表达来选择合适的舞蹈动作,通过音乐和舞蹈动作的配合,展现出幼儿群舞的整体美感。
二、舞台空间的利用在幼儿群舞的创作中,舞台空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理的舞台空间布局能够使整个舞蹈呈现出更加美观和生动的效果。
在幼儿群舞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舞台空间的大小和场地的限制,合理利用舞台空间,布置出合适的舞蹈动作和编排路径,使幼儿群舞的表现更加生动和丰富。
三、人数和编排的调度在幼儿群舞的创作中,人数和编排的调度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幼儿群舞的人数较多,需要合理安排幼儿的站位和动作编排,使整个舞蹈的编排更加和谐和统一。
在幼儿群舞的创作中,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高来进行编排调度,避免出现站位不整齐或动作不统一的情况,使整个舞蹈呈现更加和谐和美观。
四、灯光和舞美的配合幼儿群舞的创作不仅需要考虑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还需要配合灯光和舞美的设计。
灯光和舞美的设计能够为整个舞蹈呈现出更加生动和鲜明的效果。
在幼儿群舞的创作中,可以根据舞蹈的主题和情感来设计灯光和舞美,突出舞蹈的主题和表现出舞蹈的氛围,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和具有表现力。
幼儿群舞的创作中的舞台调度技法是与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舞台空间的利用、人数和编排的调度、灯光和舞美的配合、服装和化妆的设计等方面密切相关的。
幼儿舞蹈编排培养幼儿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

幼儿舞蹈编排培养幼儿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幼儿舞蹈是一门培养孩子身心发展的艺术活动,通过编排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可以培养幼儿的舞蹈技巧和舞台表演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幼儿舞蹈编排,以帮助幼儿在舞蹈表演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一、创造性的编排在幼儿舞蹈编排中,创造性是至关重要的。
编排者需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设计富有创意的舞蹈动作,以激发幼儿的舞蹈潜能。
可以通过运用丰富多样的舞蹈元素,如身体动作、形象刻画、音乐和道具等,来创造独特而生动的舞蹈形象。
此外,编排者还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喜好,在编排过程中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沟通。
通过与幼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发现幼儿的优势和潜力,并在编排中进行加以发扬。
二、分级培养舞蹈技巧幼儿舞蹈编排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舞蹈基础,进行分级培养舞蹈技巧。
对于初学者,可以从简单的舞步和基本动作开始,逐渐提高难度,增加舞蹈的技巧要求。
在培养技巧的过程中,编排者应注重细节的训练,如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肢体的柔韧性等。
同时,编排者还可以设置一些技巧练习的环节,如跳跃、转身、旋转等,以帮助幼儿掌握更高难度的舞蹈动作。
通过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的舞蹈技巧将得到有效提升。
三、注重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幼儿舞蹈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幼儿的舞台表演能力。
在幼儿舞蹈编排中,除了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还应给予幼儿合理的舞台分工,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
在编排中,可以为每个幼儿分配特定的角色或任务,如担任舞蹈的主角、独舞部分或扮演特定的形象角色等。
通过给予幼儿更多的表演机会,可以帮助他们克服舞台害羞和紧张的情绪,提高表演的自信心和专注度。
同时,编排者还应注重幼儿的舞台表演训练,如肢体语言的运用、面部表情的塑造、舞台形象的呈现等,以使幼儿在舞台上展示出自己的个性魅力。
结语通过创造性的编排、分级培养舞蹈技巧和注重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舞蹈技巧和表演水平。
编排者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与幼儿的互动和沟通,尊重幼儿的个性和特点,以保证幼儿在舞蹈表演中的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幼儿群舞创作中舞台调度技法
林米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舞蹈创作中的形式感主要由肢体语言构造与外在形式共同作用产生,外在形式由调度构成,这是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常用的一种编创手法,为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推动情节、提升内涵、传达情感等起到重要作用。
当一个幼儿群舞有了生动完美的舞蹈形象,有了层次分明的结构,有了形象趣味的动作语汇,还必须具有丰富而切题的舞蹈构图调度。
幼儿舞蹈的构图与调度走向与成人舞蹈的创作相比,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词:舞蹈幼儿群舞舞台调度
中图分类号:J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0-0075-02
一、解读群舞调度
(一)群舞调度基本定义
群舞调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调度,不仅是舞者来回跑动的技术,更是编导的一种思维方式,除了对舞者空间位置变化的安排,还包括舞句之间的层次对比、舞段与舞段的切割和节奏关系、对整个作品结构的整体把握等等。
[1]狭义的调度,是指编舞技法的一种,指通过舞者在舞台上位置的移动达到空间上的对比或内容上的推进。
[2]编排一个或多个演员舞蹈的位置、动作朝向、运动路线,也就是舞蹈动作和它所在的空间的关系。
在群舞的创编中,只有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调度技法,则会使群舞中固有的“整齐划一”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使队形的“累计排列”产生“艺术形象”的特点。
[3]因此,调度在群舞创作中尤为重要,不仅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更可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二)群舞调度创作表现形态
优秀的舞蹈作品之所以百看不厌,不仅因为动作优美舒展、服饰绚丽多彩,最为重要的是作品中调度的呈现蕴含编导无限的想象与创新。
如群舞《汉宫秋月》中,编导运用大量线型调度使其变得有某种寓意性,让演员时而通过调动身体形态构筑高耸林立的宫墙,时而在移动的过程中贯穿表现古代宫女的生活形态。
这种创作手段令古代宫女的形象特征深入人心,舞蹈的主题思想鲜明深刻,段落的情节发展流畅紧凑。
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舞蹈编导已摒弃跑位置、跑队形的传统创作手法,而充分调动演员与单面多维的
舞台空间关系,把想法转化成富有思想内涵、贴合舞蹈
内容、表现人物情感的“移动线”与“画面”的舞台呈现。
这种舞蹈创作方式,不仅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更大大
提升了作品文化内涵的共鸣性。
二、幼儿群舞调度基本形态
在不断涌现优秀群舞作品的同时,幼儿群舞创作
也悄然发生了改变。
随着“小荷风采”艺术展演大力推进,许多优秀的幼儿群舞作品脱引而出。
与成人舞蹈相
比较,幼儿群舞内容与调度形式较简单,而合理地运用
调度在幼儿群舞创作中至关重要,需掌握调度的特征,
将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优势。
幼儿群舞中一般以“队形”作为舞台调度的基本构成,画面的形成与变化依靠队形调度来连接,为表现主
题思想、情节发展、形象塑造而发挥特殊的作用。
幼儿
群舞调度以“线、圆、矩、块状”居多。
其一,线形调度,以横线、斜线、竖线为主。
横线调
度一般表现为平静、稳定的情绪;横线上往一个方向的
流动或由中间向左右向旁的延伸形成无边无际的漫延;竖线调度具有力量、稳定的意味。
直线向前的竖线
移动,为有强健、有力的压迫感;斜线移动,在舞台上是
视觉空间最长的一条线,斜线具有流动感、遥远感、危
险感、压迫感,一般表现有力地推进,有延续和纵深感;
折线,给人以活跃感,具有突然、转折的感觉。
其二,圆形调度,以聚、散、半圆、弧线为主。
圆形有
着柔和流畅之感,使人感觉丰满,象征着圆满。
其中,散
开和聚拢,有凝聚力的意味,放射型的散具有兴奋感和
Yin Yue Wu Dao·音乐舞蹈
75
Yi Shu Ping Jian
Yi Shu Ping Jian
扩张的感觉;弧形有纵深的感觉。
其三,矩形,是横竖排搭建架构出来。
在舞蹈中,助推情绪高潮的舞段大多以矩形调度形成画面,它们不具有强烈的叙事性,但能较好地通过整齐划一的感觉集中表现人物情绪及情感。
其四,块状调度,有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满天星等。
方形给人稳定、严肃之感;菱形与梯形给人开阔的感觉;三角形由斜线、直线和平线所构成,在空间中因不同的角度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感。
无论线形、圆形、矩形、块状调度类型都不能简单地以其特点单一地运用,而要融会贯通地综合应用在幼儿群舞创作中。
三、幼儿群舞调度技法运用
(一)点、面、线中助推情节发展
群舞的画面是瞬间的艺术,是在不断流动中完成。
整个舞台空间由点、线、面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点是舞蹈调度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相对固定,静态。
如果想要突出某个点,就需要给这个点提供一定的空间。
比如方形的四个角、大三角的三个角、一个圆的重心等,都可以突出点的位置。
当一个点朝某个方向运动时,就产生了“线”,可以认为“线”是由若干个“点”在方向运动时组合而成的面。
线是运动的、非固定、动态的,是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着的点的产物。
在幼儿舞蹈创作中,特别是群舞的创作,对表现主题和内容情节有着很好地助推作用。
在幼儿群舞《毛毛虫》中,舞台中首先出现了一只毛毛虫的形象,构成了一个固定的重心点。
之后出现一个移动的横排,一小群毛毛虫从上场口走出穿过舞台中心,动态的横排与固定的点形成对比,弱化了那个点,所构成的线性调度更进一步刻画了“毛毛虫”的形象,给观众一种视觉冲击,助推舞蹈情节发展。
整个作品几乎都运用了线性调度,由点与线构成几处空间,整个画面看起来充盈、丰满。
大量地控价区域运用,生动刻画舞蹈作品的主题形象,层层助推“毛毛虫”从小逐渐蜕变成蝴蝶的整个过程发展。
(二)聚散变化中表现情感
聚与散,可自由散布,有疏有密,构成聚与散的视觉效果。
运用分散构图,表现出某种气势,渲染特定的情感。
运用集中构图,表现某种情景,是对人物形象的特写。
常见的“以点为中心的聚散”,选择一个固定的重心位置,围绕这个点进行聚散变化。
幼儿群舞《多了一个你》第二舞段中,由一个点构成一个聚的圆,将所有焦点聚焦在中间的小舞者身上,群舞们相对静态的律动动作围绕着圆心,形成动静对比。
随着情绪高涨,由聚的圆向外散开,构成散的调度构图,散开时丰富的跳跃动作进一步表现这群小舞者的内心情感。
另外一种“自由型聚散”,在舞台上的调度构图中,没有点或线的基本型的约束,完全是自由聚散,重点是聚和散的舞台铺排,充分运用各种变化形成调度。
幼儿群舞《暖暖》最后舞段中,群舞如“满天星”般铺满整个舞台画面,围绕着中间的小舞者,跟随她的律动起伏,与她形成呼应。
在律动过程中又逐渐形成时而聚时而散的调度变化,群舞的呼应充分展现了领舞的内心活动,把舞蹈情感表达推向了高潮。
因此,分散和集中画面处理地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幼儿舞蹈形象的鲜明及完整,影响着整个作品。
(三)对比交替中营造情境
对比,增强幼儿群舞画面的主体感,能在特定情景中衬托出主要部分,丰富幼儿群舞画面的表现力,对相互陪衬及对主要人物的描绘起到重要的作用。
幼儿群舞《宝宝会走了》,整个舞蹈动静的对比处理恰到好处。
舞蹈中,宝宝的“听、看、想”都是静态的。
在静态中穿插宝宝学走路的动态,动静交错,使整个舞蹈的表现恰到好处,充分营造了舞蹈作品中“宝宝学走路”的情境。
动静的对比处理,推动着整个舞蹈剧情的发展,也防止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少儿群舞《我们刚上一年级》,编导根据舞台空间特性,巧妙地运用了舞台区域性调度与构图的艺术创作手段,在队形的对比交替中,让舞蹈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群舞们集中背向观众汇聚到九号区位,瞬间使舞台转换成了教室。
其中,小主角面向一点,把观众当作老师来进行对话,小主角与群舞不同方向对比,以及律动上动与静的变化,突出小主角的人物形象表现,营造出一个魔幻性的舞台空间呈现形式。
四、结语
幼儿群舞调度的特征,即“简单中创新”。
舞蹈编导设计幼儿群舞调度时不能完全依照成人舞蹈的调度规律进行,应突出简洁性、明晰性和趣味性特征。
幼儿群舞调度走向还应关注调度移动线与情节起伏线的关联性,应依据幼儿群舞作品的形象特征、段落分布、动作表现等创作元素,对舞蹈调度进行全面调控,在移动线设计中注入幼儿舞蹈童趣性、童真性、童乐性的表现特征。
参考文献:
[1]张守和,李玲琰.群舞编导基础理论与技术技法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3.
[2]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烨.群舞调度与构图的分类艺术表达[J].神州,2012,(09).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