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历史第四分册时间整理

沪教版历史第四分册时间整理
沪教版历史第四分册时间整理

()为补充,【】不参与时间顺序,仅限补充

14-16世纪西欧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1337-1453 英法百年战争,法国获胜

15世纪下半叶英国完成政治统一

15世纪末英法发展为民族国家

英法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资本原始积累(e.g.英国圈地运动)

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殖民扩张)1488 葡萄牙人迪亚士抵达好望角

1492 哥伦布抵达美洲,开辟欧美航路(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1497-1498 葡萄牙人达·伽马抵达印度,开辟欧亚新航路1517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519-1522 葡萄牙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旅行

1547 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建立

15-16世纪西欧社会演变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政治:君主专制,民族国家形成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对外:新航路开辟,早期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

17-18世纪欧洲发生思想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1603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建立;日本德川幕府建立

1639 日本闭关锁国

1640“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1660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 光荣革命

1689 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俄国彼得一世亲政,开始改革

1701 通过《王位继承法》,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工厂制)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商品输出为主)

1764 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73 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5-1783 美国独立战争(1775列克星敦的枪声)

1776.7.4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82 詹姆斯·瓦特万能蒸汽机,开辟蒸汽时代

1783 美、英代表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5-9 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美国的联邦体制

1789-1815 法国大革命(导火线:1789.5 三级会议开始标志:1789.7.14攻占巴士底狱)

1799 拿破仑发动政变(雾月政变)开始法国历史上的拿破仑时代1804 拿破仑称帝,建立中央集权制,拿破仑帝国;法国民法典颁布

1815 拿破仑帝国崩溃,结束了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1848.2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853-1856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失败,农奴制弊端暴露无遗

19世纪上半叶美国成为两洋国家

1858 美国等国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日本推到了半殖民地的边缘,使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

1861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导火线: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俄国农奴制改革【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

1862 林肯总统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

1868.1 日本武力倒幕派发动宫廷政变,废除幕府制度,建立新政府1868.10.23 日本改元明治,明治维新

1871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王朝战争)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输出为主)

1899 美国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 一、加法和减法 (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 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 ②被减数=差+减数 ③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与除法 (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 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 ②被除数=商×除数 ③除数=被除数÷商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三、分数 (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230023000 (3)一亿五千万写作: 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 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 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 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 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 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 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 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 四、吨的认识 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 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 五、从毫升到升 1 L(升)=1000 mL(毫升) 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 远古时期: 1.粮食特点:南蹈北粟 2.大禹治水成功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4.我国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5.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1. “战国七雄”:秦,楚,韩,赵,魏,齐,燕 2. “春秋五霸”:秦穆公,晋文公,齐桓公,宋襄公,楚庄王 3. 秦国的“商鞅变法” 4. 春秋时期形成众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5. 战国时期,人们制作“司南”用于指示方向 秦至南北朝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2.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秦国统一了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4.陈胜,吴广起义,史称“大泽乡起义”(历史书记载的二起农民起义之一) 5.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鼎盛时期 6.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通“丝绸之路” 颁布“推恩令”,发起了对匈奴的战争 7.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 8.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 10.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 11.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隋唐时期 1. 581年隋朝建立,重新确立了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2. 科举制度初创于隋朝,此制度在唐朝广泛使用 3.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4. 618年,唐朝建立 5. 文臣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婚 6. 日本派“遣唐使”前往中国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制度。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日本佛教 的发展,传播了中国的科学制度 7. 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 8. 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

宋元时期 1.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北宋) 2.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 3.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国号为辽 4.元昊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5.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先后灭辽,北宋 6.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7.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 8.北宋的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印刷术的重大突破 9.元朝的行省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极深 明清时期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2.1644年,清朝建立 3.郑和七下西洋(显示明朝国力的强大) 4.郑成功(民族英雄)收复台湾 5.明清的八股取士是统治者推行愚民政策的产物 6.文字狱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顶峰 7.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8.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 9.明朝创立了内阁制度(强化君主专制独裁制度) 列强侵略 1.1839年,林则徐(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2.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南京条约》(史上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 3.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了《北京条约》 4.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军起义(历史书记载的二起农民起义之二) 5.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这是最大规模的洋务运功 6.1888年,远东最大海军:北洋海军练成 7.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此条约中,中国割让了台湾岛 8.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事业最多,是晚清影响最大的洋务派官僚 清末+共和革命 1.1898年,光绪帝“百日维新” 2.义和团运动,为了镇压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赔款最 多且外国军队入驻北京)此条约是鸦片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1895年孙中山建立同盟会,纲领为民族,民权,民生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政体 5.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因材施教(jiào)教(jiāo)书育人处(chǔ)事为(wéi)人 白桦(huà)淙淙(cóng)舔水(tiǎn)榛子(zhēn) 二、多音字组词 (1)处(chǔ)(设身处地))(2)为(wèi)(因为) (chù)(好处)(wéi)(为难) (3)称(chēng)(称呼) (4)中(zhōng)(中间) (chèn) (称职) (zhong)(中奖) (5)正(zhēng)(正月) (6)泊(bó)(停泊) (zhèng)(正襟危坐)(pō)(湖泊) (7)强(qiáng)(强壮) (8)差(chāi)(差事) (qiǎng)(勉强)(chà)(差劲) (jiàng)(倔强)(cī)(参差不齐) (9)落(luò)(落叶) (10)着(zhe)(看着) (là)(落下)(zhuó)(穿着) (11)率(shuài)(率领) (zháo)(着急) (lǜ)(效率) (zhāo)(着数) (12)闷(mēn)(闷热) (13)薄(bó)(薄雾) (mèn)(闷闷不乐)(báo)(薄片) (bò)(薄荷 (14)号(hào)(口号) (háo)(风号浪吼) 三、积累词语 近义词: 聆听(倾听)喧闹(嘈杂)宽恕(宽容)叮嘱(嘱咐)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央求(哀求)悲戚(悲伤) 照例(按例)慈祥(慈爱)笑吟吟(笑嘻嘻)念头(想法) 特别(特殊)顽皮(调皮)尖锐(锐利)猛烈(激烈) 健壮(结实)勇猛(勇敢)期盼(期盼)阻挡(阻止) 享受(享用)安宁(宁静)惊愕(惊讶)诡秘(秘密) 本事(本领)清楚(清晰)兴许(也许)径直(笔直) 变幻(幻化)呈现(显现)格外(特别) 反义词: 贫穷(富有)勇敢(胆小)谦虚(骄傲)聪明(愚笨) 糊涂(明白)清楚(模糊)笔直(弯曲)平坦(崎岖) 寒冷(炎热)特殊(普通)否认(承认)虚弱(强壮) 允许(拒绝)隐瞒(坦白)平稳(动荡)洁白(漆黑) 欢乐(痛苦)战争(和平)粗壮(纤细)颤动(镇定) 盛夏(严冬)零落(盛开)繁多(稀少) 理解词意: 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娓娓动听:说起来很生动,让人爱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

沪教版七年级历史上下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整理

中国历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轫 一、基本学习要求 (一)基础知识要求 1.知道:(1)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2)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3)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是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4)启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位世袭制替代了“禅让制”。(5)汤打败夏桀,建立商朝。(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7)商代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 文字,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文字。中国自商朝起,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b5E2RGbCAP 2.了解:(1)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天然火。(2)传说保留着许多真实的历史信息,是珍贵的历史资料。(3)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的房屋;半坡人种植粟、黍,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4)禹治水成功,保障了人民安全,有利于农业发展。(5)盘庚迁都殷后,商朝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6)宗法制是西周维护全国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西周为了有效统治广阔领土,实行分封制。(7)文字的产生和使用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8)卜辞对研究当时历史有重要价值。(9)商周时期,我国青铜文化发展到鼎盛阶段。金文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p1EanqFDPw 3.理解:(1)北京人体质进化上的特征印证了劳动在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我国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特色——“南稻北粟”。(3)水利事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文明的进步。DXDiTa9E3d 三、学习训练示例 1.小王同学购买了一些历史书籍,他决定按书籍所记载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将下列书籍放在不同的 书格里,请你帮他选择。RTCrpUDGiT ①《炎黄的故事》②《“北京人”之谜》③《青铜器图鉴》④《大禹治水》⑤《河姆渡》 书格A (旧石器时代) 书格B (新石器时代) 书格C (传说时代) 书格D (商周时期) 2.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就“半坡人是否掌握了制陶技术”展开了讨论。老师问他们的观点和依 据分别是什么?5PCzVD7HxA 小张说:“我听研究历史的爷爷说‘半坡人没有掌握制陶技术’。” 小李说:“我看课本上这么写着‘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 小王说:“我参观过半坡出土文物展览,看到了半坡考古发掘出的陶器。” 请你说说他们分别通过什么材料得到了历史信息? 3.《吕氏春秋》等书籍中记载了很多关于黄帝发明创造的传说:有的说黄帝发明了车,有的说黄帝发 明了煮饭的锅,有的说黄帝教百姓盖了房子来居住。黄帝几乎成了古代发明创造的“万能博士”。jLBHrnAILg ①请你结合材料谈谈传说与历史史实有何差异? ②如果需要探究关于黄帝的历史,这些传说是否有价值?为什么?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第四册 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 单元核心概念: (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B) 1、形成背景: a、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 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 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 1、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传播基督教。 3、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 二、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 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 a、积极方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b、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整理(练习)

四年级上册成语分类 一、ABCD shēn lín qí jìnɡjiárán ?r zhǐyǐn r?n rùshanɡtiān zī cōnɡmínɡyīn cái shī jiào ( ) ( ) ( ) ( ) ( ) yuǎn jìn w?n mínɡyán jǐn zhuānɡzh?nɡh?yán yuasabùzhī hǎo dǎi p?bùjídài ( ) ( ) ( ) ( ) ( ) yā quawúshēnɡzhanɡzhōnɡxiàhuái xùrìdōnɡshēnɡwēi bùzúdào kū xiào bùd?( ) ( ) ( ) ( ) ( ) jīnɡhuānɡshī cu?zhùr?n w?i laqiān lǐ zhī yáo měi jiǔ jiā yáo bú sùzhī ka( ) ( ) ( ) ( ) ( ) qiān zhēn wàn quaw?i zhuī dǔ jiéfēnɡyǔjiāo jiāchánɡtúbáshayī shān lán lǚ( ) ( ) ( ) ( ) ( ) qǔzhī bújìn h?nɡqíshùbāquán sh?n ɡuàn zhùzhuànɡliaxī shēnɡánɡshǒu tǐnɡxiōnɡ( ) ( ) ( ) ( ) ( ) jū ɡāo lín xiàfěn shēn suìɡǔjiān qiánɡbùqūjīnɡtiān d?nɡdìqìzhuànɡshān hé( ) ( ) ( ) ( ) ( ) shíyǐn shíxiàn shuānɡl?nɡxìzhūlínɡl?nɡduō zīxiān yàn duō cǎi suān tián k?kǒu ( ) ( ) ( ) ( ) ( ) r?n shēnɡdǐnɡfai shuǐtiān xiānɡjiēqít?u bìnɡjìn shān bēnɡdìliafēnɡpínɡlànɡjìnɡ( ) ( ) ( ) ( ) ( ) fēnɡhào lànɡhǒu màn tiān juǎn dìánɡshǒu dōnɡwànɡqǐfúdànɡyànɡjiárán ?r zhǐ( ) ( ) ( ) ( ) ( ) xìbō rú lín ( ) 二、AABC wěi wěi d?nɡtīnɡhā hā dàxiào miàn miàn xiānɡqùpín pín fā shayǎn yǎn yìxī ( ) ( ) ( ) ( ) ( ) yī yī bùshěbó bó shēnɡjījǐnɡjǐnɡyǒu tiáo jīn jīn yǒu wai xǔxǔrúshēnɡ ( ) ( ) ( ) ( ) ( ) chún chǔn yùd?nɡyánɡyánɡd?yì ( ) ( ) 三、ABCC chuī yān niǎo niǎo fēnɡch?n púpúhēi yān ɡún ɡǔn qìshìxiōnɡxiōnɡjīn ɡuānɡshán shǎn ( ) ( ) ( ) ( ) ( ) ɡuǒ shí léi léi bái fàcānɡcānɡyìlùn fēn fēn ( ) ( ) ( ) 四、AABB xī xī hā hāchí chí yí yíchōu chōu yē yēbān bān bó bóyùyùcōnɡcōnɡ( ) ( ) ( ) ( ) ( ) mìmìc?nɡc?nɡyán yán shi shíhào hào dànɡdànɡɡōnɡɡōnɡjìnɡjìnɡ ( ) ( ) ( ) ( ) 五、ABB xiào yín yín shī lùlùhōnɡlōnɡl?nɡlǜyínɡyínɡyuán hū hūhuǒ làlà ( ) ( ) ( ) ( ) ( ) ( ) 六、ABAC y?u xiānɡy?u cuìshíyǐn shíxiàn y?u s?nɡy?u ruǎn y?u xiānɡy?u cuìru?yǐn ru?xiàn ( ) ( ) ( ) ( ) ( ) r?n shān rén hǎi yǒu shēnɡyǒu sayǒu shān yǒu shuǐyǒu shǐ yǒu zhōnɡyǒu zī yǒu wai ( ) ( ) ( ) ( ) ( ) 1 / 8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 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 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高中历史大事年表

2016年高考历史重大史实及基本知识点 复习 ★★中国与世界重要历史事件★★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 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 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确立 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 17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831,1834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3~1856克里米亚战争 19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国内战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70~1871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1871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 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列宁主义诞生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2.12苏联成立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 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 1937.7.7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2019上海等级考历史教材知识点梳理(高考历史归纳整理)

《高中历史》Beta 1 第一章:世界古代史 第一节:古代东方 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 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 一.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二.《吉尔伽美什》 《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 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 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 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 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 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 上)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 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 考点:象形文字(A) 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 考点:种姓制度(B) 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 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 3.实质是等级制度 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知识点总结(上海教材)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4)协定关税:丧失了关税自主权。 (5)附约:领事裁判权(破坏司法主权) 3、《南京条约》的影响 社会性质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历史任务的变化 思想观念的变化 4、《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 (1)增开生庄(后改营旦)、汉旦、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舶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 (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5、《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6、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后定都天京(南京)。太平天国先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7、洋务运动 此时背景,内忧:民众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略加深 19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 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8、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是筹办洋务

【精品】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

沪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中考试卷 说明:1.全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共10页。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科目代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在答题卡上;将考 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第二卷密封线内.不得在答题卡和 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3。本卷选择题(1———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果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其它答案,凡答案 写在第一卷上不给分;非选择题(26---31)答案必须写在第二卷题目指 定的位置上. 一、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三、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

1.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2.下列古代君主中没有被称为皇帝的是 3.A.商纣王B.秦始皇C.汉武帝D.唐太宗 4.释迦牟尼的塑像被尊奉在 5.A.教堂里B。佛寺里C.道观里D。清真寺里 6.代表我国古代纺织业最高水平的是 7.A.丝绸B。麻布C。棉布D.尼龙 8.下列几个行业中,受到我国古代统治者重视的是 A.商业B。手工业C.农业D.制造业

9.下图反映的史实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10. A.张骞B.班固C。鉴真D.玄奘 11.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A。八国联军B。英法联军 12.C。美英联军D。德法联军 13.1919年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的口号是 A。“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8.“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这真不辜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这段歌词反映的史实是 A.北伐战争B。十年内战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下列战役中,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是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D。台儿庄战役 10.脍炙人口的名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诞生于 A。古代阿拉伯B。古希腊 C。古罗马D.古印度 11.下列人物中属于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是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一、世界史大事年表总结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 14-15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6- 14 迪亚士远航 到达非洲南部沿海1488- 1487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492 1497 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1498-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522- 151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0 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8 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1689 时机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 17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 开始60世纪 18 北美独立战争1783- 1775 北美大陆会 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1776 瓦特的改 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785 7.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4, 1831 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 现象30世纪 19 英国宪章运动1848- 1836 德意志西西 里工人起义 1844 《共产党宣言》发表2. 1848 克里米亚 战争1856- 1853 世纪中期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 19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 美国内战1865- 1861 第一国际成 立 1864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68 普法战争1871- 1870 年代初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70世纪 19 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1871 巴黎公社5-3. 1871 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70 世纪 19 第二国际建立 1889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 成向帝国主义过渡20世纪末 19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 形成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20 ,列宁主义诞生俄国 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1903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

1914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日25月10俄历1917.11.7(苏联成立12. 192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 1929. 1931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8.9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3. 1933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7.7.1937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1939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2. 1945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8.5.1945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2.9. 1945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0联合国建立10. 1945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 1947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194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1949.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10 美国侵略朝鲜战争1953- 195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70年代初-50世纪 20《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字 1954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1955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1955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成为“非洲独立年”17非洲有 1960年代初不结盟运动形成60世纪 20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1973年代初-60世纪 20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 1971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上海公报发表2. 1972美国在《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五分册中国部分完整版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为 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习 计划,敬请原谅。 补充:中国历史划分时间点 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诞生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五分册(中国史) (一、中国近代史1840年~1919年) 第一单元天朝的危机 【B】背景: 清朝:“康乾盛世”过后,清王朝逐渐衰落。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但统治者仍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夜郎自大,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19世纪前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中国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为了攫取暴利,扭转贸易逆差,英国以其所占领的印度为基地,怂恿不法商人向中国大肆走私鸦片。美、俄等国也向中国输入鸦片。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第一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A】虎门销烟: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第一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结果(市场、原料)。 导火索:1839年虎门销烟。 爆发时间:1840年6月。 《南京条约》: 签约时间:1842年。 【B】内容: ①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领土主权); ②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1470万两白银); ③五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贸易主权); ④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关税主权); ⑤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司法主权); ⑥片面最惠国待遇。 【C】影响: ①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②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主权丧失(政治);半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 ③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国内:阶级矛盾(农民vs 地主);国外:民族矛盾(中华民族vs 帝国主义)。④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帝国主义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⑤历史分期变化:开始进入近代史。 【C】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变化: ①通商口岸的作用: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 ②在经济领域的变化: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 时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的诞生。 ③在思想领域的变化: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以林则徐魏 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发展了明清“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 代表作:林《四洲志》、魏《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影响: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潮流。戎狄中原 夷 蛮 (新思潮)

沪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数量关系式 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一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一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每级前面、中间的零必须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二)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的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三)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四)多位数的改写: 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精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 精确数一般都以“一”为单位,近似数都是省略尾数,以“万”或“亿”为单位。 3.用四舍五入法保留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题中要求,看到所要保留位数的下一位,如果这一位满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不够5则舍去。而不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最后一定要写出单位名称。 ) (五)单位换算: 高级(大)单位→低级(小)单位乘进率 低级(小)单位→高级(大)单位除以进率 长度单位:km,m,dm,cm,mm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与复习

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拼音 (一)多音字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因材施教(jiào)教(jiāo)书育人处(chǔ)事为(w?i)人 白桦(huà)淙淙(cóng)舔水(tiǎn)榛子(zhēn)2.多音字组词 (1)处(chǔ)(设身处地))(2)为(wai)(因为) (chù)(好处)(w?i)(为难)(3)称(chēng)(称呼) (4)中(zhōng)(中间) (chan) (称职) (zhong)(中奖) (5)正(zhēng)(正月) (6)泊(bó)(停泊) (zhang)(正襟危坐)(pō)(湖泊)(7)强(qiáng)(强壮) (8)差(chāi)(差事) (qiǎng)(勉强)(chà)(差劲) (jiàng)(倔强)(cī)(参差不齐)(9)落(luò)(落叶) (10)着(zhe)(看着) (là)(落下)(zhuó)(穿着) (11)率(shuài)(率领) zháo)(着急) (lǜ)(效率) (zhāo)(着数)(12)闷(mēn)(闷热) (13)薄(bó)(薄雾) (man)(闷闷不乐)(báo)(薄片) (bò)(薄荷)(14)号(hào)(口号) (háo)(风号浪吼) 二.积累词语 (一)近义词 聆听(倾听)喧闹(嘈杂)宽恕(宽容)叮嘱(嘱咐) 微不足道(微乎其微)央求(哀求)悲戚(悲伤) 照例(按例)慈祥(慈爱)笑吟吟(笑嘻嘻)念头(想法) 特别(特殊)顽皮(调皮)尖锐(锐利)猛烈(激烈) 健壮(结实)勇猛(勇敢)期盼(期盼)阻挡(阻止) 享受(享用)安宁(宁静)惊愕(惊讶)诡秘(秘密) 本事(本领)清楚(清晰)兴许(也许)径直(笔直) 变幻(幻化)呈现(显现)格外(特别) (二)反义词 贫穷(富有)勇敢(胆小)谦虚(骄傲)聪明(愚笨) 糊涂(明白)清楚(模糊)笔直(弯曲)平坦(崎岖) 寒冷(炎热)特殊(普通)否认(承认)虚弱(强壮) 允许(拒绝)隐瞒(坦白)平稳(动荡)洁白(漆黑) 欢乐(痛苦)战争(和平)粗壮(纤细)颤动(镇定) 盛夏(严冬)零落(盛开)繁多(稀少) (三)理解词语意思 1.身临其境:形容自己仿佛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中去。 2.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形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初中历史]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发轫 第1课中华文明的曙光 中国目前发现的重要原始人类遗址有:距今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70万到20万年前的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 北京人居住在洞穴里,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北京人已经能够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并且学会了在山洞里保存火种。火的使用,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抵御野兽的侵袭,推进了人类由生食向熟食的转化。 考古学家把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旧石器时代”。 传说中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有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分别是:黄帝和炎帝。黄帝:姬姓部落;炎帝:姜姓部落。 第2课原始农耕的形成 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特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的房屋,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这种建筑能够通风防潮,适应了南方潮湿、炎热、多雨的气候特点。他们使用的是经过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他们能用苎麻织成布做衣服,会挖掘水井,还饲养猪、狗、水牛、鸡等畜禽。 考古学家把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作“新石器时代”。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半坡村。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一部分在地下,一部分在地上。这种建筑适应了北方地区干燥寒冷的气候特点。他们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粟、黍等谷物。 新石器时代的农耕文化形成了长江流域以种植水稻为主,黄河流域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格局。 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是指:黄河。抗洪排涝、兴修水利成为早期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的是开挖沟渠、疏通河道的治理方法。大禹治水的成功,保障了人民的安全,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水利事业的兴起,标志着农耕文化的进步。 第3课国家的诞生与发展 启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夏朝大约存在于公元前2070

2017高中历史复习大事年表(完整版)

高考历史复习--大事年表

15末—16初新航路开辟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 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 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7月—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1991年底雅尔塔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年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840 – 1949 ㈠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㈡1912 ——1949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①1912—1919 短暂的春天(一战时期) ②1927—1937短暂发展 ③1937—1947陷入困境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 ㈠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末(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 ㈡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福特,卡特) ㈢20世纪80年代(里根) ㈣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