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进展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引言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严重受限或呼吸肌力减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并着重讨论机械通气在这些类型中的应用。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组织广泛性弥漫性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限。
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1.1 ARDS的定义ARDS的定义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急性起病•双肺呈弥漫性浸润阴影•氧合指数(PaO2/FiO2)小于200mmHg,即呼吸功能显著受限1.2 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高水平的氧合:给予高浓度氧气(FiO2)以维持正常氧合•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气压伤害•正压通气策略:采用较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改善肺泡塌陷和氧合•呼吸频率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量和CO2排出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情况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2.1 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呼吸困难加重•咳嗽、痰液量或痰液性质改变•胸闷或胸痛加重2.2 COPD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COPD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气压伤害•如果氧合不佳,可以给予辅助通气(非侵入性或侵入性)•个体化的PEEP水平: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PEEP水平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呼吸频率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量和CO2排出3. 心源性肺水肿(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心源性肺水肿是心功能衰竭导致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在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3.1 心源性肺水肿的定义心源性肺水肿的定义根据以下特点来判断:•心力衰竭•肺部出现充血现象•出现肺泡间质水肿3.2 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依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可以给予辅助通气(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正压通气策略:通过调节PEEP水平以改善通气和氧合•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肺泡扩张和气压伤害•病因导向:根据心源性肺水肿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机械通气在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呼吸衰竭的治疗进展

・
15 41
综
述 ・
呼 吸 衰 竭 的 治 疗 进 展
徐鹏 张骅 张 民 苏仁 意
吸 ; 应 该用深而慢的呼吸 , ⑤ 并在 吸气后适 当屏 气。 湿化装置 : 旁路 及水 泡 湿化 器 。雾 化装 置 : 定 量气 雾 有 器、 喷射式 雾化 器、 离心雾化发生器及超声雾化器 。 局部用药 : : B 受体 激动 剂、 胆碱 能 药物 、 生素 、 面 抗 抗 表 激素 、 化痰药及消泡剂等 。治疗 中应注意交叉感染 、 道痉 挛 气 及干稠分泌物湿化后膨胀 的作用 。
体疗 , 体位 引流、 击 、 动 、 呼吸等 。 如 拍 振 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 , 复呼吸少 , 重 但对 咳痰 、 食有 一定影 响。普通 面罩 吸氧 进 的氧浓度可达较高水平 , 氧浓度难以正确预计 , 用于暂无 但 适 条件行机械通气 ( ca i l etao , V) Mehnc ni t n M 的严重低氧 而无 av li C 潴 留的病人 ; O 面罩长时间佩戴会引起患者不适 。
关键 。
提供氧疗 的装置可分 为低流量 和高 流量氧疗 系统 , 注 应
意氧疗 的监护与调整 。C P O D病人 的长期氧疗 ( ogtr x L n— m o— e ye eay L O ) 家 庭 MV及 睡 眠时 的 氧疗 问题 应 予重 gnt rp ,T T 、 h
视 。正确应用 氧疗 可预 防氧 中毒 、 O 潴 留及 吸收性肺 不 张 C:
6 m ) 氧 疗 的绝 对 适 应 征 。 0m Hg 是
2 抗感染治疗 。肺部感染 在呼 衰的发 生、 、 发展 和预后 中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Cl ia p l a i n o o i v sv c a ia e t a i n i h r a m e t i c la p i to f n n- n a i e me h n c lv n i t n t e t e t n n c l o o e p r t r a l r fr s ia o y f i e u
L UZ afn, I nyn LUH nhi I hn g LUMi a, I oga e g
Ge e a s i l fM iig Gru mp n , i n P o ic ,L a y a 1 6 0 ,C i a n r lHo p t n n o p Co a y Jl rvn e io u n ao i 2 0 hn 3
s icn y e e ta oe f ot l opr<. )C n ls n N n vs e ehn a vnl i a p o l — i f at t rhnt s n o g u 0 5. o c i : oi a v c ai ta o cns p ̄a e n g i lb t h oc r r P 0 uo n i m c e it n l u v
[ sr c] jcie T v s gt ciia f c o o —n aiemeh ncl e taini h et n fc rnco . Ab ta t Obe t : oi et ae l c e et f n— vsv c a ia v ni t tet amet ho i b v n i n l n i l o n r o - s u t ep l n r i ae( O D o ie i eprt yfi r. to s 5 ainso O D cmbn d wt e— t ci umo ayds s C P )cmbn d wt rs i o l e Meh d : 2p t t fC P o ie i rs r v e h a r au e h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疗法的护理措施研究进展摘要:呼吸衰竭属于多发呼吸系统疾病之一,致病原因主要为肺换气、通气出现异常,导致代谢紊乱、缺氧,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
临床多采取机械通气治疗,能提升各器官供氧量,减轻临床表现,提升预后。
因该病风险较高,为进一步提升预后,应联合针对性、差异化护理。
本文以呼吸衰竭患者为对象,采取机械通气疗法,就其护理措施进展展开综述。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护理机械通气疗法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促进呼吸衰竭好转。
当下无创呼吸机应用广泛,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但实际应用中具有诸多问题,易出现并发症,例如肺炎等,为此,引入精细化、综合化护理有积极意义。
相关研究表明,优质护理能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减少脱机时间,缩短住院时间[1]。
目前,该病存在多种护理模式、措施,本文主要就此进行分析。
一、临床护理措施心理干预:通气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等情绪,特别是佩戴鼻罩者,常伴有濒死感,产生严重心理负担。
多项研究表明,实施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病情,促使患者满意度、依从性提升,缩短康复时间。
临床应重视心理疏导、健康宣教。
通气前,先开展健康教育,加深患者认知,令其保持放松、乐观的心境。
气道干预:常见方法有气管内滴注及雾化吸入等,能稀释痰液,对气道起到湿化和保护作用。
巫瑞等学者认为,实施气道湿化,能有效预防院内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缩短康复时间[2]。
做好吸痰工作,保护呼吸道通畅。
营养支持:若患者能自主进食,可结合其病情、营养状态,提供营养指导,为患者提供半流食、流食,防范呛咳。
若无法自主进食,可提供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调节营养状态。
遵循无菌理念,积极防范并发症,提升康复效果。
二、临床护理模式(一)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是一种现代化模式,护理中心内容为“预防”,全面分析危险因素,拟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展开护理,能有效防范不良事件。
一项研究以Ⅱ型呼吸衰竭为对象,采取机械通气疗法,基于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包括腹胀、感染和压疮等,排痰量增加,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明显减少。
AECOPD械通气

吸气峰流速(Vmax)
潮气量=吸气时间×平均吸气流速 原则: 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吸气流速应与患
者吸气需求相匹配,以减少呼吸功耗。 正常值:方波40-60 L/分;递减波40-60 L/分 无自主呼吸患者应保证吸呼比正常。
吸入氧浓度(FiO2)
初始通气时可使用100%以迅速纠正严重缺氧 依据目标PaO2 、PEEP水平和血流动力学状态,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混合型m通a气nd模at式or,y控ve制n通til气at及io自n,主S呼IM吸V相)结合
在触发窗内患者可触发和自主呼吸同步的指令正压通
气,在两次指令通气之间触发窗外允许患者自主呼吸
指令呼吸: 预设容量(V-SIMV)或预设压力(P SIMV)的形式送气; 间歇自主呼吸: 单纯自主呼吸/给予气道压力支持。
分析可能的诱发因素并加以处理; ②神志清楚,可主动配合; ③自主呼吸能力有所恢复; ④通气及换气功能障碍明显改善: PaO2/FiO2>250mmHg,
PEEP<5-8cmH2O,pH>7.35,PaCO2达缓解期水平; ⑤血流动力学稳定脏器功能损害或内环境紊乱均明显改
AECOPD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 患病人数多, 病死率高, 严 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导致COPD患者住院最重 要的原因, 加强对AECOPD的防治, 特别是提高机械 通气技术的应用水平, 对提高AECOPD合并呼吸衰竭 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NPPV失败: ①病情明显恶化,呼吸困难和血 气指标无明显改善;②出现新的症状或并 发症,如气胸、误吸、痰液严重潴留且排 除障碍等;③患者严重不耐受;④血流动 力学不稳定;⑤意识状态恶化。
呼吸衰竭的早期识别与机械通气支持

其他情况
一些其他情况下,例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非侵入性通气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
无创通气的操作技术
无创通气操作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1
评估患者
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病情、风险因素。
2
选择设备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如鼻罩、面罩、通气模式。
3
调试参数
调整通气压力、频率、潮气量等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
同步间歇强制通气 (SIMV)
SIMV 模式下,呼吸机在预设的频率和潮气量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提供辅助。
压力支持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模式下,呼吸机提供恒定的气道压力,患者自主控制呼吸,呼吸机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提供辅助。
有创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及预防
1
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4
密切监测
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通气参数。
5
患者教育
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设备,了解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无创通气的并发症及预防
皮肤压迫
长时间使用面罩,可能会导致皮肤压迫,引起红肿、溃疡等。应定期检查皮肤,必要时更换面罩类型,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位置。
漏气
漏气会降低无创通气的效果,还可能导致气道阻塞,引起呼吸困难。应定期检查面罩密封性,及时调整面罩尺寸或位置。
反映患者呼吸努力程度
潮气量
反映每次呼吸吸入的空气量
氧合指数
反映氧气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血氧饱和度
反映血液中氧气的含量
心率
反映患者心血管功能
血压
反映患者循环功能
无创通气的成功与失败判断
成功
患者的呼吸状况改善,比如呼吸频率、呼吸努力度下降,血氧饱和度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
呼吸衰竭的治疗进展

综述与进展家至项目县区进行现场指导和项目评估。
通过现场督导了解当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督促落实,同时建立筛查工作讨论群,实时对基层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建立质控制度。
每月专家组对现场取材、HPV检测、TCT检测、阴道镜操作、活检取材、病理组织学检测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初筛工作人员数量众多,业务素质参差不齐,是质控的重点。
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登记资料是否完整,取样方法、阴道镜检查是否规范;每月进行质控结果反馈,指导各级部门进行内部质控,层层把关,确保筛查质量。
7加强医疗救助,真正做到利民惠民实施“两癌”筛查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诊治。
因此开展筛查工作必须与后期诊治相结合,建立筛查、诊断、治疗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建议对农村“两癌”项目确诊的患者实行减费、提高住院封顶线等政策,解决农村患者就医负担过重的问题。
同时还可加强医疗救助、“两癌”专项救助等的衔接,防止患者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使“两癌”项目真正成为一项利民惠民的公共卫生项目。
参考文献[1] 刘继红,李玉洁.我国宫颈癌预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肿瘤,2010(7):424-426.呼吸衰竭的治疗进展谭琳 (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四川都江 611830)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呼吸衰竭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的危重症,临床诊断与治疗是每一位医师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
近些年以来,随着临床对呼吸生理、病理研究的深入,临床对于呼吸衰竭认识也在持续深化,尤其是近些年临床在人工呼吸支持技术的研究发展,使得呼吸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机械通气技术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者 的 区 别 见表 l1 : 【3 ,
避免有创机械通 气的并 气道管理容易保证 发 症 通气参数和报警设置 完 避免或减少镇静剂 的应 善 , 能够保证精确通气 ,
用
并及时发现问题
医疗 费用相对 较低
保留患者正常生理 功能 人机 配合较好 有 空氧 混合气 、 以准 可 确设置吸入氧浓度 痛苦小 、 易耐受
通气(nai ehn a vnli ,M ) Ivs em cai l etao I v 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气 v c itn 道( 经鼻或经 口气管插管 、 管切 开) 行的正压 机械通气 方 气 进 式。无创通气 与有创 通气 比较 , 具有设 置简便 、 者 易于接 患 受、 不容易继发肺损 伤和肺 部感 染等特 点 , 是 也有人 机 同 但
【 关键词】 机械通气技术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作为临床常见 的综合征 , 由其 导致 的低氧 血症
和( ) 或 高碳酸血症 严重危 及患 者健 康甚至 生命 。现 代机 械
通气技术 ( 主要是正 压机 械通气 技术 ) 为临床 救治 呼 吸衰 作 竭 的最主要手段 , 使得 重症 呼吸衰 竭 的病 死率 从 2 纪 7 0世 0 年代 9 0%以上 降至 目前 的 4 %左右 , 救 了众 多患 者 的生 0 挽 命, 广泛应用于各 临床科 室_2。随着机 械通气 新理 论和 新 1J . 技术 的临床应用 , 众多循证 医学 的研 究结果不 断地改写 临床 医务人员 的理 念 , 得我们 有 必要更 新观 点 , 新认 识 了解 使 重 无创 、 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治疗 呼吸衰竭这一 传统而 又崭
分强调无创通气 的重要性 ; 而且 国内外 的文 献也多是将无 创 和有创通气分开进行 阐述 , 这样 必然会导致 人为地将二 者分 离 。令人可喜的是近 年来 国内外诸 多学 者愈 来愈 重视无 创 和有创机械通气的密切关系 , 者的正确应用 必然会 为更 多 二 的呼吸衰竭患者带来福音_ 。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进展机械通气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近十多年来,由于高科学技术(流量、压力、容积、气体分析等换能器及电子计算机等)应用于呼吸衰竭(呼衰)病理生理、呼吸机及其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研究,从而使呼吸监护和呼吸机的性能不断完善。
人们在实践中更认识到,机械通气治疗呼衰的成败与呼吸机性能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能掌握患者的病理生理的变化,合理地应用机械通气,改善纠正患者缺氧、CO2潴留和酸碱失衡,拯救患者生命。
患者一般不致死于呼衰,而死于严重感染得不到控制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机械通气的一些并发症,如容积气压伤等。
但应指出机械通气,由于改善了患者心、脑、肾、肝等脏器供氧和机体内环境,为其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抢救了不少垂危病人。
一、机械通气选用(Selec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予以呼吸支持。
以往认为,当患者呼吸极度微弱、昏迷、甚至到呼吸停止,才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这就延误抢救时机,造成重要脏器损害,使疗效差、恢复慢,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无创性机械通气技术[1],如面罩正压或体外负压通气,为呼衰的及时抢救和预防康复创造条件。
(一)负压通气(Nega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目前体积小,较轻便的胸甲式或胸腹雨披式负压呼吸机,应用于神经肌肉[2]和胸廓畸形疾患的慢性呼衰取得较好疗效。
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缓解期和急性加重期呼衰患者[3],经治疗后,能缓解呼吸肌疲劳、增加吸气肌力量和呼吸肌耐力,动脉血气有改善。
亦有报导用于急性肺损伤[4],增加功能残气量,部分萎陷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和减少肺内分流,提高PaO2和心输出量(多于正压通气),改善组织缺O2。
因符合生理功能,若今后有进一步改进,会取得较好疗效。
(二)正压通气(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1.面罩机械通气(face mask ventilation)由于提高压力、流量传感器触发灵敏度,加上鼻、口鼻面罩及其固定头帽的改进,使其死腔变小,密闭性能大为改善,从而提高了机械通气的同步性能和依从性。
减少鼻面部皮肤压迫伤;减少了创伤性的气管插管或切开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导管阻塞、呼吸道反复感染等并发症。
[5]鼻罩机械通气具保留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和滤过功能,适用于患者神志清、能闭嘴呼吸。
鼻罩比口鼻面罩更易耐受,张口呼吸者应改为口鼻面罩机械通气。
呼吸道分泌物多者对口鼻面罩通气有一定影响,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以利呼吸道通畅;还可因吸气过短或流量过大,患者欠配合,产生口腔压力大于30cmH2O,使气体进入食道、胃、引起腹胀影响通气。
面罩机械通气应用于呼衰的治疗、预防和康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预防呼衰对一些需作上腹或胸部手术的有肺功能明显损害、年龄超过70岁或肥胖的患者,术前面罩机械通气适应、术后作支持,以预防呼衰发生和减少术后肺炎、肺不张并发症,有利早日康复。
(2)康复治疗对有缺O2,伴CO2潴留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患者进行面罩机械通气,可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减少夜间低通气症。
现有小型的呼吸机,可逐步向家庭机械通气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为因感染发生急性失代偿性呼衰治疗创造条件。
(3)治疗急性呼衰经面罩机械通气是国际上90年代治疗慢阻肺轻中度急性呼衰取得的主要进展,其疗效达60~80%[5][6]。
对重症慢阻肺呼衰者[7],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面罩(口鼻)机械通气应用得当,在昏迷患者亦可取得较好疗效[8]。
其理论基础为COPD呼衰的发展相对缓慢,血液缓冲系统起作用外,肾脏可取得一定代偿;长期缺氧,患者红细胞和循环血流量增加,血流重新分布,增加重要脏器对缺O2的耐受能力,COPD缺O2主要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有关,低浓度O2就可纠正缺O2;根据肺泡通气(VA)与PaCO2呈反抛物曲线,应注意的是在VA 甚低时,只要VA稍有增加或减少,则PaCO2会明显下降或上升。
如PaCO2<70mmHg,VA较有增加,PaCO2仅轻度下降;而PaCO2>80mmHg,VA或VT的轻微升高,可导致PaCO2较明显下降;当PaCO2从120mmHg降至80mmHg需增加VA400ml,如RR20次/分,仅需增加潮气量20ml,所以对重度CO2潴留的患者,轻度的压力升高,即可使CO2显著下降,pH上升至较安全水平,所以可允许患者适应面罩机械通气。
对突发性非感染性危重哮喘呼衰患者,经面罩机械通气可取得良好疗效,亦为顽固性支气管痉挛呼衰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创造条件。
在急性肺损伤或ARDS患者,其自主呼吸强,神志清醒,能较好地配合吸入高浓度氧的面罩通气,非感染原因所致疗效较好,而感染所致的ARDS应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在心肌梗塞、肺栓塞、肺水肿所致的呼衰,面罩进机械通气亦可取得好的疗效。
2.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through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tracheostomy)对病情严重,有明显精神症状,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无法配合的严重感染性哮喘、感染性ARDS患者,应用带组织相容性好的高容低压气囊气管导管作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粘膜损伤小,可较长期保留。
患者肺功能极差,反复发生呼衰,分泌物多,机体极度虚弱的高龄患者,需长期机械通气支持,作气管切开长期留置气管套管机械通气。
二、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模式(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odes)(一)慢阻肺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 of COPD)慢阻肺呈高气道阻力,高V D /VT、高FRC和高呼吸功消耗等特点。
在缓解期为慢而深的呼吸,当呼吸道感染引起失代偿急性呼衰时,虽呼吸中枢驱动增强,P0.1可达健康者的5倍,因呼吸器官的机械阻力显著增加,呼吸功增加促使呼吸肌疲劳,加上呼吸中枢对缺O2和CO2的敏感性反应性减弱,变浅快呼吸,加大VD /VT的比值,肺泡通气量进一步减少,缺O2和CO2潴留更为严重,发生失代偿性的呼吸性酸中毒。
慢阻肺急性呼衰时,必须监测其呼吸形态和动脉血气的变化。
慢阻肺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9][10][11],应避免产生肺动态的过度充气,减少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和通气机肺损伤。
呼吸频lk率<20次/分,呼气延长>2秒,吸入胆碱能阻止剂和β2激动剂,降低气道压,才能改善肺过度充气。
一般选用定压型的压力支持通气(PSV),在同样的通气效果下,PSV比间歇正压通气(IPPV)的吸气峰压低8~10cmH2O,这与自主呼吸所产生胸腔负压有关,亦有利于减少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在相同的压力下,PSV的VT>IPPV,减少V D /VT的比值,提高肺泡通气量,有利于改善缺O2、CO2排出和pH上升,使呼吸变慢而深。
压力支持从低压(10cmH2O)开始,逐渐增加压力,有些COPD患者气道压力高,需要高的支持压力(30cmH2O),才能增加有效通气量,将CO2排出。
作PSV时,患者有明显的辅助呼吸肌活动,说明支持压力偏低,一般有自主呼吸不会有明显pH的升高。
但PSV需一定的中枢敏感性和呼吸肌力量为基础,在严重呼衰患者,呼吸肌疲劳昏迷的患者,在短期PSV机械通气后,其呼吸中枢刺激因素减弱,呼吸中枢驱动水平下降,自主呼吸变弱,乃至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常出现在伴睡眠呼吸暂行综合征的患者,则应选用定容性辅助/控制通气,或间歇强制通气(SIMV)加PSV。
100%COPD患者存在内源性PEEP(PEEPi),平均为7cmH2O,选择低于85%PEEPi的PEEP(3~5cmH2O),不但能减少吸气肌克服PEEPi作功,还有利于改善换气功能,提高PaO2,不影响心输出量。
若PEEP>7cmH2O,虽提高PaO2,会影响心输出量和组织供氧;吸气气道峰压>45~50cmH2O伴肺部感染,严重缺氧的COPD患者,发生人机不配时,为防止气压伤,可采用双相正压通气(Bi-CPAP),合理选择高压与低压及其压力差,以利改善缺氧和增加肺泡通气量。
面罩机械通气治疗COPD呼衰,疗效好,无创性,通气和住院时间缩短,护理工作量减少,大幅度减少院内交叉感染,费用为人工气道的1/2。
操作方便,可与多种类型呼吸机连接,便于推广,可用于各级医院及家庭康复治疗。
(二)危重哮喘呼衰(respiratory failure of severe asthma)突发性哮喘所致严重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骤增,呼气性呼吸困难,引起严重肺过度充气,乃至接近肺总量,呼吸微弱,严重通气不足,发生急性CO2潴留,严重呼吸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可导致心跳骤停。
应及时补碱和机械通气治疗。
面罩机械通气操作迅速、简便,尤为正压简易呼吸器更方便,适合现场抢救。
简易呼吸器空气入口处贴附阔胶布,减少空气入量,开大氧流量,可保障高浓度氧吸入,应注意避免呼吸囊压力过高,防肺气压伤发生。
危重哮喘肺过度充气,肺压力-容积曲线处于高位平坦段,为避免血压下降、并发纵隔气肿和气胸发生,开始应随患者呼吸频率作小潮气量通气,手控挤放呼吸囊(附压力表和PEEP装置)。
待适应后,在吸气时逐渐用力挤压呼吸囊,呼气时,放松呼吸囊至胸廓不动或哮鸣音听不见,再次挤压呼吸囊。
与此同时,用定量或雾化2激动剂和胆碱能阻滞剂喷入呼吸囊,以缓解支气管痉挛,直至患者缺氧、CO2潴留和酸中毒改善,气道压力下降,胸廓活动幅度增大,呼吸变慢而深,再调换呼吸机进行面罩机械通气,则更为安全。
适当选用PEEP(3~5cmH2O)加PSV通气模式,具对抗PEEPi,减少吸气肌负荷,提高人机配合,扩张气道,降低气道阻力,减少对循环的影响。
危重哮喘的气道炎症所致的顽固性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高,难以控制,危及生命时,手控呼吸囊面罩通气可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提供安全性[12][13]。
在严重高气道反应,气道压力过高,人机不配的患者,可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后机械通气,亦可采用Bi-CPAP通气,必要时可允许有一定的高碳酸血症,以免发生气压伤。
目前提出的小潮气量和允许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主要应用于严重肺充气过度,高气道压,这是一种过渡的通气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切勿刻意追求PaCO2的高低,亦应考虑到高碳酸血症的副作用,尽早控制哮喘发作和缩短疗程。
(三)ARDS ARDS为肺弥漫性炎症所致的毛细血管渗漏的肺泡和间质水肿。
在仰卧位CT示两肺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底部(背侧)[14],还因肺受重力对基底部压迫性肺萎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