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衰与机械通气2009

合集下载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

常见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引言呼吸衰竭是指肺功能严重受限或呼吸肌力减退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

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呼吸支持措施,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并着重讨论机械通气在这些类型中的应用。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组织广泛性弥漫性损伤,导致呼吸功能严重受限。

机械通气是ARDS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1.1 ARDS的定义ARDS的定义根据以下标准来判断:•急性起病•双肺呈弥漫性浸润阴影•氧合指数(PaO2/FiO2)小于200mmHg,即呼吸功能显著受限1.2 ARDS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高水平的氧合:给予高浓度氧气(FiO2)以维持正常氧合•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肺泡过度膨胀和气压伤害•正压通气策略:采用较高水平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改善肺泡塌陷和氧合•呼吸频率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量和CO2排出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疾病,机械通气在COPD急性加重情况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2.1 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COPD急性加重的定义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呼吸困难加重•咳嗽、痰液量或痰液性质改变•胸闷或胸痛加重2.2 COPD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COPD急性加重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气压伤害•如果氧合不佳,可以给予辅助通气(非侵入性或侵入性)•个体化的PEEP水平: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PEEP水平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呼吸频率调整: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频率以维持合适的通气量和CO2排出3. 心源性肺水肿(Cardiogenic Pulmonary Edema)心源性肺水肿是心功能衰竭导致的肺部疾病,机械通气在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3.1 心源性肺水肿的定义心源性肺水肿的定义根据以下特点来判断:•心力衰竭•肺部出现充血现象•出现肺泡间质水肿3.2 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针对心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策略如下:•依据患者的氧合情况,可以给予辅助通气(非侵入性或侵入性)•正压通气策略:通过调节PEEP水平以改善通气和氧合•低潮气量通气:以减少肺泡扩张和气压伤害•病因导向:根据心源性肺水肿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结论机械通气在常见的呼吸衰竭类型中起着重要作用。

呼吸衰竭与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与机械通气
• 感染 • 自发性气胸 • 接触过敏物质或诱发因素 • 呼吸肌疲劳 • 不合理氧疗 • 药物应用不当 • 水电解质紊乱
精品文档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 肺通气功能障碍 • 换气功能障碍 • 氧耗量增加
精品文档
肺通气功能障碍
通气动力不足 呼吸中枢疾患 神经传导 呼吸肌疾患
通气阻力增加 阻塞性疾病 胸肺顺应性下降
改善和维持动脉氧合,提高氧输送; 维持和增加肺容积; 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重要脏器氧供
精品文档
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
• 纠正低氧血症,改善肺泡通气量,纠正组织缺氧 •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 防止或改善肺不张 • 防止和改善呼吸肌疲劳 • 保证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安全性 • 减少全身和心肌的氧耗 • 降低颅内压、 • 促进胸壁稳定
• 5.按照呼吸功能不全侧重程度又可将呼吸衰竭分成氧合衰
竭和通气衰竭如肺间质病,肺炎等。ARDS主要表现氧合 衰竭,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则二者兼有之。
精品文档
呼吸衰竭的基本病因
• 呼吸道病变 • 肺组织病变 • 肺血管病变 • 胸廓胸膜病变 • 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和呼吸肌疾患
精品文档
呼吸衰竭的诱因
精品文档
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 缺氧 • CO2潴留 • 酸中毒
精品文档
缺氧病理生理
•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 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精品文档
C02潴留病理生理
•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对循环的影响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对酸碱平衡电解质的影响 • 对肾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8. PaCO2, mm Hg
36~44
9. PaO2, mm Hg

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和机械通气管理

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和机械通气管理
可使用面罩或袋阀面罩,向患者提供氧气,以改善氧合状态。
循环支持
检查患者脉搏、血压和皮肤颜色,评估循环状态。
如患者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呼吸辅助和供氧的方法
氧气面罩
氧气面罩提供简单有效的氧气补充,适用于轻度呼吸衰竭。
鼻导管
鼻导管提供低浓度氧气,适合长期使用,舒适度高。
无创通气
标准化流程
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制定标准化流程,确保呼吸衰竭患者得到一致性的护理。
时间优化
它可以优化时间安排,提高护理效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数据追踪
临床路径管理有利于收集和分析患者数据,评估治疗效果,改进管理策略。
多学科团队在呼吸管理中的协作
医护人员
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紧密协作,共同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接受呼吸管理。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一种重要的呼吸道管理设备,用于建立人工气道,确保通气和氧合。
呼吸机
呼吸机提供机械通气,对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支持,以维持生命。
氧气面罩
氧气面罩是一种简单的供氧设备,通过面罩向患者提供高浓度氧气。
其他设备
其他设备包括吸痰器、气道导管、气管切开套管等,在呼吸道管理中起辅助作用。
呼吸衰竭患者的特殊情况处理
国内指南
中国呼吸学会也发布了相应的指南,针对中国患者的特点,制定了更适合的诊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标准化管理
通过遵循这些指南和标准,可以规范诊疗流程,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效率和预后。
呼吸管理的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
医疗团队合作
医疗团队合作至关重要,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护理。 协调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监测与分析
呼吸衰竭患者的运输原则和注意事项

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与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与机械通气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外伤或药物中毒等可影响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导致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
患者呼吸急促、费力,甚至需要借助辅助肌肉呼吸,如用力耸肩或胸部起伏明显。
紫绀
由于血氧饱和度下降,患者嘴唇、指尖、耳垂等部位可能出现青紫色。
心率加快
呼吸衰竭会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心率加快是常见的表现之一。
患者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跳、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关注患者意识状态、呼吸道分泌物、皮肤颜色、四肢活动度等,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
控制通气模式
呼吸机完全控制呼吸,患者不能自主呼吸。适用于完全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如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等。
辅助通气模式
患者可以自主呼吸,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提供额外的通气支持。适用于自主呼吸能力部分丧失的患者,如肺部疾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针对肺炎、肺栓塞等肺部疾病,需积极抗感染、抗凝、改善肺通气功能。
心脏疾病
针对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需积极改善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
神经系统疾病
针对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需积极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
肌肉疾病
针对肌无力症、肌萎缩症等肌肉疾病,需积极改善肌肉功能,预防并发症。
原发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性
监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必要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4
药物治疗
针对原发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氧疗在呼吸衰竭中的作用
补充氧气
提高血液中的氧含量,缓解缺氧症状。
改善组织氧合
为身体各器官提供足够的氧气,维持正常功能。
减轻心脏负荷
降低心脏的氧气消耗,缓解心脏负担。

呼吸衰竭的急救治疗与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的急救治疗与机械通气

3
4
高流量氧疗
高流量氧气可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血 氧饱和度。
无创通气
通过面罩或鼻罩提供正压氧气,改善 肺通气功能。
呼吸辅助
人工呼吸
对呼吸停止的患者进行人工呼吸,以维持呼吸功能。
气管切开
如果气管插管失败或需要长期通气,可进行气管切开手术。
正压通气
使用呼吸机或人工呼吸器,向患者肺部输送气体,以改善肺通 气功能。
长期使用药物以控制呼吸衰竭的症状和 防止并发症,例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 质激素等。
患者需要定期监测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
康复训练
通过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方式增强患 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专业的康复团队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定期随访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评估病 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
5 采取必要的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人工呼吸、心肺复 苏等,以维持生命体征。
急救中的法律责任
善意救助
对生命垂危的患者进行救助,即使未经 患者同意,也属于正当行为。
但救助行为必须合理,不能造成二次伤 害。
过失救助
如果救助行为存在疏忽,导致患者病情 加重或死亡,可能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
2 口腔护理
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清除口腔分泌 物,防止细菌滋生。
3 头部抬高
将患者床头抬高 30-45 度,减少胃 内容物反流,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 。
4 呼吸机管道护理
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避免管道污染。
5 预防性抗生素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预防 感染。
呼吸衰竭的长期管理
药物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的 指导和建议。

呼吸衰竭的辨识与机械通气管理

呼吸衰竭的辨识与机械通气管理
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肺栓塞、肺纤维化、肺癌等都可能导致呼 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
肌无力症、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脊髓性肌萎缩症等会影响呼吸肌功能, 导致呼吸衰竭。
胸廓畸形
胸廓畸形如漏斗胸、鸡胸等会限制肺部扩张,导致呼吸困难,最终可能发展为 呼吸衰竭。
其他疾病
心力衰竭、中毒、药物副作用等也会影响呼吸功能,造成呼吸衰竭。
1
胸廓畸形
胸廓畸形是指胸腔形状异常,如漏斗胸或鸡胸,会限制肺部扩张。
2
通气受限
畸形的胸廓会限制肺部正常膨胀,导致肺活量下降,通气不足。
3
呼吸困难
通气受限会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或活动后加重。
4
呼吸衰竭
严重时,通气不足会导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最终发展为呼吸衰 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
肺损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 竭
1 气道阻塞
COPD患者气道长期阻塞,气 流受限,肺泡通气不足,导致 二氧化碳潴留。
2 肺泡破坏
COPD患者肺泡壁破坏,肺弹 性减弱,气体交换效率降低, 导致低氧血症。
3 呼吸肌疲劳
长期呼吸困难,呼吸肌负荷增加,导致呼吸肌疲劳,加重呼吸衰竭。
肺炎所致呼吸衰竭
肺部炎症
肺炎会导致肺部炎症,造成肺泡壁肿 胀,气体交换效率降低,导致低氧血 症。
肺水肿
炎症会引起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导致液体渗出,造成肺水肿,进一 步阻碍气体交换。
肺泡破坏
严重的肺炎会导致肺泡结构破坏,降 低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导致呼 吸困难和低氧血症。Fra bibliotek呼吸肌疲劳
呼吸困难会导致呼吸肌负荷增加,长 期呼吸费力,导致呼吸肌疲劳,加重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和机械通气原则

呼吸衰竭的原因分析和机械通气原则
评估患者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呼吸功能,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
考虑呼吸机类型
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呼吸机类型,例如,有创通气或无创通气。
确定通气目标
明确通气的目标,例如,改善通气、维持氧合或减少呼吸功。
选择通气模式
常见通气模式包括容积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双水平通气等。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
呼吸机参数的设置是机械通气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
临床病例分享1
患者,男性,65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院,诊断为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因长期吸烟,肺功能严重下降,呼吸困难,无法自主呼吸。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了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并进行密切监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恢复,成功脱机出院。
临床病例分享2
一名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因急性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呼吸衰竭。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治疗,并进行了呼吸支持和药物治疗。经过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逐渐缓解,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最终成功脱机。
促进痰液排出
加湿可以使痰液变得稀薄,更容易咳出,减少呼吸道阻塞。
改善患者舒适度
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患者呼吸更顺畅,减少呼吸困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呼吸机供氧的原则
氧气浓度
呼吸机供氧时,需要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调整氧气浓度。
氧气流量
氧气流量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血氧饱和度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氧合效果。
感染
肺炎、肺结核等感染会导致肺部炎症和功能障碍,从而引发呼吸衰竭。
胸腔疾病
气胸、胸腔积液等胸腔疾病会导致肺部压缩,影响呼吸功能,引发呼吸衰竭。
心脏疾病

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和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的紧急处理和机械通气
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
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
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质量。
脱机和撤机的指征及操作
机械通气撤机是呼吸衰竭治疗中的重要步骤,对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至关重要。
1
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恢复
呼吸频率、潮气量、肺活量等指标恢复正常
2
血气分析正常
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稳定
3
临床症状改善
新兴治疗技术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人工肺
人工肺是一种体外膜肺氧合 (ECMO) 系统,可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人工呼吸支持。
肺移植
肺移植是一种治疗严重肺病的最终手段,对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肺移植。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疗法,可能能够修复受损的肺组织并改善肺功能。
药物治疗
新药的研发和临床应用正在不断推进,为治疗呼吸衰竭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呼吸控制中枢功能障碍
脑部呼吸中枢受损,无法正常调节呼吸,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异常。
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
1
1. 肺部疾病
肺炎、肺栓塞、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2
2. 神经系统疾病
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导致呼吸肌麻痹或呼吸中枢抑制。
3
3. 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包填塞等导致肺循环淤血或心输出量下降。
积极预防呼吸衰竭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压疮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营养支持
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的能量供应,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
呼吸衰竭患者的家庭管理
家庭氧疗
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患者,家庭氧疗设备可以帮助改善氧合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呼吸功能训练
患者家属可以学习呼吸功能训练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3)
❖ 4弥散功能障碍: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
一种物理弥散过程,通常肺泡—毛细血管膜(呼吸膜) 分为6层:即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上皮细胞,肺泡 基底膜,肺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 胞。 呼吸膜平均厚度0.7um,气体的弥散效果取决 于以下几个因素:呼吸膜面积,呼吸膜厚度,气体的 弥散系数,肺泡与毛细血管内气体的分压差。 在 COPD患者中,由于大量肺泡受损,呼吸面积减少。 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时,呼吸膜厚度增加,均可导 致气体的弥散量下降。 由于CO2的弥散系数为氧的 20倍,故一般不出现弥散障碍。
❖ PaO2的值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不同年龄可按 PaO2=[102—(0.33×年龄)] × 0.133 kPa计算。如70 岁79 mmHg,80岁75.6 mmHg,90岁72 mmHg可视为 正常。
呼吸衰竭的分类(1)
❖ 1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呼衰和慢性呼衰。急性呼衰指原无呼吸 系统疾病,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PaO2 和PaCO2达到了呼吸衰竭 的标准。慢性呼衰指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呼吸 衰竭。(如COPD、肺间质疾病)
血流正常,而通气不足,使肺动脉血未能充分氧合就 进入了静脉,形成分流效应,如肺不张,肺水肿。
❖ 3肺内分流增加:正常情况下肺内右至左分流仅占5%, 称为生理分流。但在严重的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时, 肺泡及毛细血管破坏,气道的阻塞,使肺血分流量明 显增加,成为病理性分流,由于肺血流未与氧交换, 可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即使吸入高浓度氧气,也难 以纠正,为肺内分流的临床特征。
❖ 2通气/血流(V/Q)比例失调:有效的气体交换要求吸入 气体和肺血流分布均匀,正常人通气为4升/分,肺血 流量为5升/分,其比例为0.8,此为最佳比例。进入肺 泡的气体可以和肺泡血流充分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2)
❖ V/Q>0.8表明病变部位通气正常而缺少血流,称为死腔
通气,造成缺氧,如肺栓塞和休克时。 V/Q﹤0.8表明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1)
❖ 1肺泡通气不足:肺泡正常的通气依赖于正常的气道, 正常的胸廓和肺的顺应性。当通气功能障碍时,导致 肺泡通气不足。例如支气管粘膜水肿,分泌物增加— —支气管管腔狭窄,阻塞。当胸廓畸形,胸膜有广泛 肥厚粘连时——胸廓的扩张受限。当大量胸水,气胸, 肺不张时——肺的膨胀受限。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肺泡 通气不足,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衰竭的病因(2)
❖ (5)神经肌肉病变:脊髓灰质炎,多发性神经根炎, 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系统硬化症,呼吸 肌疲劳,肿瘤等。(6)呼吸中枢受限:吗啡,苯巴比 妥类,各种安眠药,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 换气功能障碍
❖ 1肺水肿:心原性或非心原性肺水肿。2慢性肺间质病: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尘肺,放射性肺炎, 氧中毒等。3闭塞性肺血管病:肺栓塞及肺梗塞,肺血 栓形成。4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2按照血气改变可分为Ⅰ型和Ⅱ型呼衰。由于以动脉血气分析 方法分类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更实用,因此广泛应用。 Ⅰ型呼 衰为PaO2<8.0kpa(60mmHg) 而二氧化碳分压不增高,Ⅰ型呼衰 多为急性呼衰,以换气功能障碍为主。Ⅱ型呼衰为 PaO2<8.0kpa(60mmHg)同时伴有 PaCO2>6.67kPa(50mmHg), Ⅱ型呼衰多为慢性呼衰,以通气功能障碍为主。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理(4)
❖ 5呼吸肌疲劳: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动力泵,呼 吸肌疲劳在呼吸衰竭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引起 呼吸肌疲劳的原因很多,例如呼吸中枢动力不 足,神经、肌肉病变,呼吸负荷增加,能量供 应不足等。
❖ 5按照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呼衰和周围性呼衰。
呼吸衰竭的病因(1)
❖ 通气功能障碍
❖ 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COPD,晚期支气管哮 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气管内异物,炎症性肉芽 肿,肿瘤和肿大的淋巴结压迫都可造成局限性气道狭 窄和阻塞,引起呼吸衰竭。
❖ 2限制性通气障碍性疾病:(1)胸廓膨胀受限:见于 胸廓畸形,外伤,脊柱侧弯或后凸,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央型,广泛的胸膜肥厚和粘连。(2)横隔活动受限: 腹部手术后,大量腹水,腹膜炎和重度肥胖,腹腔巨 大肿物等。(3)肺膨胀不全: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肺不张,肺实变等。(4)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脑外伤, 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等。
❖ 吸气:吸气肌(膈肌、肋间外肌)收缩—胸腔扩大—肺内形成负压—
产生吸气气流
❖ 呼气:平静呼吸时靠肺的弹性回缩力
❖ 肺通气的阻力
❖ 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占总阻力的70% ❖ 非弹性阻力,主要是气道阻力
<10%的气道阻力来自内径<2mm的细支气管
肺换气生理
❖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 肺换气的形式为弥散 ❖ 影响弥散的因素:
❖ 气体分压差 ❖ 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弥散系数) ❖ 弥散面积和距离
概念
❖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 能的严重障碍,使机体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 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 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 诊断标准:在海平面大气压下,在静息状态呼吸室内 空气并除外心内解剖分流,动脉血氧分压 PaO2<8.0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 PaCO2>6.67kPa(50mmHg)时,作为呼吸衰竭的标准。
呼吸衰竭与机械通气
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 焦扬
呼吸衰竭
诊断与治疗
什么是呼吸?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运动由3部分组成:外呼吸、气体的运输、内呼吸
肺 O2
血液循环 组织细胞
O2
CO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2
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
中的运输
外呼吸
组织 细胞内 换气 氧化代谢
内呼吸
肺通气生理
❖ 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 肺通气的动力
呼吸衰竭的分类(2)
❖ 3根据病因可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泵衰竭指由
于呼吸驱动力不足(呼吸运动中枢)或呼吸运动受限 (周围神经麻痹,呼吸肌疲劳,胸廓畸形)引起的呼 吸衰竭。肺衰竭指由于气道阻塞,肺组织病变和肺血 管病变所导致的呼吸衰竭。治疗上应针对不同的病因 给予不同的治疗。
❖ 4按照病理可分为通气功能衰竭和换气功能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