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读懂材料寓意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懂材料寓意明,把握精髓主旨现

――中考作文复习:材料作文立意篇

给材料作文是由命题者提供材料,要求考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要写好给材料作文,首先认真阅读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材料类型和性质,正确归纳出材料的主旨,才能确定命题,确定文章的主题。

第一招:发散思维寻主旨

首先,要仔细地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几种可能的观点。比如有一首小诗“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要求根据本诗的内容,联系实际,写一篇抒发你对自己的人生路的感受,或阐发你对人生路的看法的文章。就可以这样分析:直路和弯路是一对矛盾。走直路,快捷便当,却往往错过了路边的许多景致,也会留下些许遗憾;走弯路,闲步拾贝,费时费力,但一路欣赏,也会有山重水复之趣。写此篇作文,要肯定“弯路”和“直路”各有其妙,可以写“弯路”,可以写“直路”,也可以两者结合着写。

第二招:抛开误导寻主旨

比如2004年河北省中考作文题的材料——“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他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山谷时,他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他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他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这里的材料限制了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鹰妈妈的教子行为和幼鹰怎样学会飞翔的分析。从鹰妈妈的角度来理解,她也爱自己的孩子,她爱孩子是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是严格要求孩子,是“严酷的爱”、“培养孩子自立精神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而不能写成“溺爱”式的母爱。

第三招:深挖寓意寻主旨

比如有一首小诗“世上好像/ 只有沙最不值钱 / 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 就在它的里面”,其哲理就是任何东西都有他的价值,这样可以谈每个人都是资源,都有用处,决不可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又如下面材料:“有一人进山向老师学习书法,数年后,自己认为学好了,准备回家。老师告诉他,自己有一小箱东西,请他顺路放在某处山中。这人拿上后,见箱子沉甸甸的,封得也不严,就打开了。一看,原来全是老师研墨时磨穿了的砚台,竟有好几十个。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赶紧返回老师处,到头发斑白时才精通其艺。”从学习者角度看,可以立意为:学无止境,自满是学习的敌人。从老师角度立意,可以是:身教重于言教,贵在启发诱导。

第四招:把握倾向寻主旨

分析材料时要注意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善于把握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如下面的材料:“报载:今年中考时,某考点的家长要求校方捉尽校内鸣蝉,以防‘蝉噪’干扰高考;又某考点家长自动组织起来,阻止机动车从考点旁经过。家长可谓用心良苦,可诸事难遂人愿,蝉照样叫,车照样行,也没听考生受到什么影响。”要求就这一现象自选角度谈谈感想。可以看出命题者是否定家长的做法的,我们可以指出家长此举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所致。关心

子女考试本父母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这些父母的做法,似乎太过。进而联系到近年来类似的现象并不少见,如高考时给孩子包租饭店客房等,事实上,这样做,反而会增加他们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第五招:联系实际寻主旨

确定主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样角度才能做到“小”、“新”、“准”。比如下面的材料:“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了解生存与生活的关系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联系实际,可以想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理想”。这给我们提供了两种认识角度,即,理想对人的生活的重要意义,人的生活中应如何正确对待物质和理想。无论从哪方面确立中心,都必须将人和动物的关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联系起来考察,展开联想,理清其认识层次,才能切中题旨。

警示一:抛开材料,另起炉灶

忽视材料作文的特点,不是按照规定材料揭示的主题来写,而是把材料抛到一边,自己“自由式作文”,内容和材料根本没有关系。这种情况多半是考生对材料作文认识不够,审题失误或考前“死背”一篇蒙混过关。

警示二:偏离材料,强拖硬套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有的考生行文中偏离材料,横生枝杈,有的与材料所包含的主题完全不符。

警示三:原地踏步,呆板解说

考生不能从材料中走来,不是对原材料进行拓展和深入,而是对材料简单复制,表面化的介绍材料的意义,局限在对材料的解说。应该认真分析材料的客观内容,从中找出寄寓的道理;二是要注意其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警示四:文意散漫,中心不定

材料作文的中心要认真提炼,有的提炼的工夫不够,匆匆下笔,东扯西拉,不知所云,有的出现好几个中心,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都没有说好。这就要求选准角度,有的放矢,集中到一点来谈谈体会,谈认识,谈看法,以小见大。

那段日子,有点尘埃

钱新林

那是一段没有阳光的日子,心灵世界只有风暴和潮汐。——题记

2004年2月22日

走进家门,奶奶的灵牌和遗照迎接了我。那刺刀在我的心脏来回穿插的痛,传遍我周身。在这近一个月没有您的日子里,我的心总是空荡荡的,灵魂在过去的日子中游荡。大椿树下清亮亮的温水映出祖孙二人,奶奶粗糙的手侍弄着湿漉漉的头发,金色的阳光,跃动的泡泡,奶奶的手好温柔。夏夜里,素白的纹帐中,祖孙二人躺在凉席上说着夜话,床那边的我抱着

奶奶的脚认真地听,不知不觉中就睡着了。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然而平静的大海突然波涛汹涌,吞噬子一切。奶奶摔倒了,离开了我们。我回忆不起我的哭喊、号叫,只记得我心灵的痛。

2004年3月23日

爸爸明天就要走了,去上海打工,奶奶一走,爸爸也没什么牵挂了,况且我读书需要钱。晚上,我为他收拾衣服,一件一件都是破的,我止住了眼眶中的泪水,五十多的他让沧桑的岁月磨得更苍老。吃晚饭的时候,爸爸突然抬起头,以少有的那种深情对我说:“我和你妈离婚后,你就和我相伴,十四年我都没有离开过你,到了上海,我只想你。”我端着喝汤的碗来掩住我的脸。“我知道你也会想我的,毕竟父女连心。”一向不善言辞的他突然冒了一句,让我的眼泪扑扑地往下直掉,一颗颗落入碗中。碗里的声音,爸爸你听到了吗?

2004年4月6日

特别喜欢听《黄昏》,喜欢她的颓废,喜欢她的悲伤,更喜欢她的回忆。那流血的声音使人悲痛欲绝。我一遍一遍地听,让那悲伤撞击我的心灵,让我知道我的痛不算什么。我勾勒着那凄艳的黄昏,一大片一大片的荒草,庸懒的黄与那灼艳的红融合,带着点橙色,似乎酸酸的,涩涩的。一轮摇摇欲坠又依依不舍的日头,留恋着美好的一切,荒草丛中躺着伤心的人儿,望着落日那近乎绝望的美……

2004年4月23日

傍晚街道上的风很凉,我不禁抱住双臂,如寒风中的草儿。实在没什么意思,我突然想和大自然做斗争,跑到冷饮店接连吃了三支雪糕,喝了一瓶冰汽水,站在冷柜边的婆婆都说:“小姑娘,别吃了,会生病的。”我看着老婆婆,突然从她的眼神里找到了我许久没有享受到的东西——那种怜爱又略带责备。我不敢再呆下去,付了钱飞奔出门,我又哭了,我又想奶奶了。路过烧饼店,想起奶奶的手艺,又买了一个啃着。回去碰到数学老师,他问我为什么数学考砸了,我没有说话。我更觉得对不起奶奶,对不起爸爸,我怎能用急剧下降的成绩来回报?

后记:其实我不是个悲观的人,在那段我最亲爱的人一个死去一个为我离开的日子,我虽然孤独悲伤,但我还是挺过来了。在每写一篇日记时都没有哭,我已经学会不用泪水来宣泄痛苦了。

本文是一篇给材料作文。给定的材料是:“我的心与大海相似/有风暴也有潮汐/但许多美丽的珍珠/就藏在海底。”作者从材料中把握了情感倾向,联系自己经历的“心灵风暴”、“心灵潮汐”,用日记的形式,再现了一段真实的心灵历程,表现了自己的孤独悲伤。作者的成功,得益于正确归纳出材料的主旨,确定了恰当的命题和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