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学习教案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跨文化传播导论ppt学习教案精品模板分享(带动画)
拓展跨文化传播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限制,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与团队建设
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途径
团队建设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培养跨文化传播人才的重要性
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基本素质
汇报人:
感谢观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实践操作建议:结合案例,提出针对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和方法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总结反思:对跨文化传播案例的启示意义进行总结和反思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实践操作技巧与方法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其传播策略、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跨文化传播的实际操作过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案例三:好未来国际化拓展与教育文化传播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案例四:腾讯游戏在海外的文化传播策略 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跨文化传播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案例选择标准: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有启示意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案例分析角度:传播策略、文化差异、受众特点等
提升跨文化传播意识与素养
培养跨文化传播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敏感度
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学习跨文化沟通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进相互理解
拓展跨文化传播途径: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如社交媒体、国际交流等,扩大传播范围
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跨文化传播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传播效果
案例分析:对所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关键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

跨文化传播学论文

跨文化传播学论文

跨⽂化传播学论⽂跨⽂化传播学论⽂随着来华留学⽣的规模和⼈数不断壮⼤,对外汉语已经成为我国⼀个⾼速发展的专业,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在跨⽂化传播语⾔的的同时,如何把握传统的第⼆语⾔教学和⽂化教学之间的关系,本⽂试从跨⽂化传播的⾓度试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化教学意识。

⼀、对外汉语教学与跨⽂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跨⽂化传播学的概念跨⽂化传播学(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译为跨⽂化交际或跨⽂化交流。

但⽆论是传播抑或交流,都强调了⼀种基于⽂化之上的个⼈、群体、种族或者国家之间的交往。

同时,也突出了跨⽂化传播中的“对外交流”和“语⾔交际”两个层⾯的含义。

我们在这⾥运⽤⼀个较为综合的跨⽂化传播定义:各种⽂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动、共享和互动的过程不仅关联不同⽂化的成员之间发⽣的信息传播与⼈际交往,还涉及⼈类社会中诸多⽂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

究其实质,跨⽂化传播就是⼀种沟通和建⽴在不同⽂化中的⼈与⼈之间共存关系的⽂化交往活动,或者说,是⼈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跨⽂化、跨区域的⼀种“延伸”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语⾔的教学,其根本⽬的是培养语⾔学习者利⽤汉语进⾏跨⽂化交际(跨⽂化传播)的能⼒。

对外汉语教学既是⼀种语⾔教学,同时⼜是⼀种⽂化教学,语⾔教学与⽂化教学的统⼀性,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根本特征。

只有挖掘出语⾔背后所包含着的⽂化内容,才能使之得以完满的诠释,正如吕必松先⽣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中所讲的⼀样:“从语⾔学习和语⾔教学的⾓度研究语⾔,就必须研究语⾔与⽂化的关系,因为语⾔理解和语⾔使⽤都离不开⼀定的⽂化因素”。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跨⽂化传播之间的联系从上⽂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实际上离不开跨⽂化传播的帮助和指导。

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的之⼀就是使语⾔学习者能够进⾏跨⽂化传播或者交际。

⽽同时,跨⽂化传播本⾝所包含的“对外交流”和“语⾔交际”这两个层⾯也恰恰符合了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以及在国外的发展
一、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 跨文化传播实践的历史非常悠久,广义上来说,自有人类社会便有了跨文化传 播的实践,而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专门的研究,则是晚近之事。目前我们一般认 为,跨文化传播学的诞生,始于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外
事学院”(Foreign
subject views.and
in these
studies,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eriod of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y is
lack ofrelative integrality. Therefore,the thesis surmnarizes the background and the developing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of Service
Institute)的建立。1955年,霍尔在《举止人类学》(The
Manners)一文中,提出了跨文化的范式。学界把霍尔的《无声的
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1959)视为跨文化研究的奠基之作。该书包含了我们理
解文化和传播的基本问题,如“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传播”、“时间会说话”、“空 间会说话”等。霍尔在本书中很重视非言语传播问题,用了将近五分之一的篇章对 此加以讨论。 1958年,《丑陋的美国人》(The
论”。到了二十世纪,文化传播学家开始关注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进而关注传播对 文化的影响。此时,传播学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拉斯韦尔(Harold D Lasswell)、拉 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卢因(Kurt Lewin)和霍夫兰(Carl Hovland)悉数 登场,直到五十年代的韦尔伯・施拉姆(Wilbur Schramm),传播学的研究已经初具 规模,相关的研究范式和理论业已初备。 一般来说,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学术传统,来自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 修辞学、传播学等。至文化人类学下的传播学产生发展,到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学 科的成熟,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基础已经基本齐各。学术的关怀几乎无一例外源

跨文化传播的过程

跨文化传播的过程
4
(二)跨文化传播的由来
“跨文化”视角,最早缘起是19世纪文化人类 跨文化”视角,最早缘起是19世纪文化人类 19世纪 跨文化 学家所探讨的“跨文化传播” 学家所探讨的“跨文化传播” communication又译 又译“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又译“跨文 化交流” 化交流”)。 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霍尔在美国外派人员 20世纪50年代,爱德华 霍尔在美国外派人员 世纪50年代 霍尔 培训学院(FSI)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 培训学院(FSI)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跨文 化传播”的概念。 化传播”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末,也就是“二战”结束近30 20世纪70年代末,也就是“二战”结束近30 世纪70年代末 年的时候, 跨文化传播学” 年的时候,“跨文化传播学”才作为一门学 科在美国文化学者的推动下得以形成 。
旅居者才会经历 一般是旅居者 注:一般是旅居者才会经历
三、跨文化传播的障碍与模式
在跨文化传播中, 在跨文化传播中,人们总是从自己文化的角 度审视其他文化,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度审视其他文化,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信 价值观、行为规范是最好的, 仰、价值观、行为规范是最好的,是优于其 他民族的 他民族的。 于是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 于是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模式当作中心 标准,以此衡量 评价其他文化 衡量和 其他文化, 和标准,以此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从而导 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致敌视或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 这便是阻碍跨文化传播顺利进行的最大障 民族中心主义, 碍——民族中心主义,其主要表现是种族歧 民族中心主义 其主要表现是种族歧 种族优越感。 视和种族优越感。
5
(三)跨文化传播的现象 过去: a.丝绸之路 过去: a.丝绸之路 b.玄奘取经 b.玄奘取经 c.郑和下西洋 c.郑和下西洋 现在:在因特网上, 现在:在因特网上,人们完全可以 通过文字、声音、 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与来 自境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 自境内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聊天、 游戏。 游戏。

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发展的理论脉络

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发展的理论脉络

·18·
美国跨文化传播研究形成发展的理论脉络
在霍尔的 《无声的语言 》发表以后 , 60 年 代陆续又有一些有关跨文化传播的著作问世 。 比如 , 1962 年 R1T1O liver所著 《文化与交际 》 ( Cu ltu re and Comm un ica tion ) , 1966 年 A1Sm ith 主编的 《交际与文化 》 ( Comm un ica tion and Cu l2 tu re) , 1967 年 , I1Parry 发 表 的 《人 类 交 际 心 理 》 ( The Psychology of Hum an Comm un ica tion ) 等 。与此同时 , 美国一些大学开始开设跨文化 交际学课程 [ 8 ] 。 60 年代中期 , 在匹兹堡大学的 一批学者组织了研讨会 (workshop s) , 形成了一 个研究中心 , 忽普斯 (D avid Hoopes) 主编 、出 版 了 《跨 文 化 交 际 学 读 本 》 ( 1971, 1972, 1973, 1974) , 在当时论著甚缺的情况下 , 读本 在教学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 9 ] 。
在这些思想和实践的推动下 , 有关跨文化 传播相对系统观点在 20世纪中期以后开始酝酿 。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 1955年首次将 inter2
cultural和 communication并置在一起 , 从人类学 的实践奠定了直到现在被称为 “跨文化传播学 ” ( Intercultural Comm unication Theo ry) 的 学 科 基 础 , 其 《无声的语言 》一书也被公认为跨文化 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 。
日期 1950 - 1955
1955 1959 1960年代晚期 1970 1972 1973 1974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轮廓与全景透视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轮廓与全景透视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历史轮廓与全景透视【摘要】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一个涉及不同文化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重要领域。

本文通过探讨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定义、意义和目的,揭示了该领域的重要性。

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起源到发展历程,再到方法、工具以及重要概念的介绍,全面呈现了这一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内容。

结合实践与应用,展示了跨文化传播研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总结与展望,展示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和重要性。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跨文化传播研究的视角,促进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研究、历史轮廓、全景透视、定义、研究意义、研究目的、起源、发展历程、方法与工具、重要概念、实践与应用、意义和价值、未来发展趋势、总结与展望。

1. 引言1.1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定义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一门跨学科领域,涉及文化、传播、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其定义可以理解为对不同文化间传播现象的研究,包括信息、观念、价值观等在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时的传播过程。

跨文化传播研究不仅关注文化差异对传播的影响,还探讨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如何促进文化间的理解、融合和共享。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通过深入研究跨文化传播现象,可以更好地解析文化间的误解与冲突,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合作,为构建和谐的国际社会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意义在于拓展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拓宽了学术视野,为推动文化多样性和相互尊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2 研究意义跨文化传播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跨文化传播研究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动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价值观念和沟通方式,可以更好地解决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冲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生。

跨文化传播学在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跨文化传播学在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跨文化传播学在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跨文化传播学是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和紧密,跨文化交流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活跃和紧迫的议题之一。

跨文化传播学正是致力于研究和探讨这一领域的学科,在促进国际间的交流、理解和合作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学的定义、发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这门学科,揭示其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一、跨文化传播学的定义及演变跨文化传播学(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研究不同文化间互动与交往的学科,旨在揭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其对于交流和互动的影响和作用。

跨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语言、交际方式、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其研究方法可以是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常用的研究手段有问卷调查、实地调研、案例分析等。

跨文化传播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欧美社会快速发展,移民潮波涌,跨文化交流和互动日益增多。

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具体的文化差异和交往模式上,例如美国人和日本人交往的差异、非洲部落的传统习俗等。

到了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新闻传媒的迅速发展,跨国媒体成为了跨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领域,人们开始关注跨国传媒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影响。

到了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文化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涉及到商业、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学科。

二、跨文化传播学的发展现状跨文化传播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研究成果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中国目前也正在积极发展跨文化传播学,不少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和专业,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关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尚处于文化转型期,社会文化环境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跨文化传播研究应当注意到中国本土化的特点,在跨文化交流、跨文化合作、文化产业、新媒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

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

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跨文化传播学科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来探讨这一学科的演变和发展。

一、起源阶段(20世纪初 - 20世纪40年代)跨文化传播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

因此,人们开始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问题,并开始研究跨文化传播的方法和原则。

二、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阶段,随着国际交流的加强,跨文化传播学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学者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和实践,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模型和框架,如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和霍尔姆斯和瑞姆斯的跨文化适应模型等。

三、多元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 - 21世纪初)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跨文化传播的形式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开始关注全球化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同时也开始研究新媒体对跨文化传播的挑战和机遇。

此外,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跨文化传播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传播,还包括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社群之间的传播。

因此,跨文化传播学科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整合阶段(21世纪初至今)进入21世纪,跨文化传播学科进入了一个整合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开始将跨文化传播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如国际关系、社会学、经济学等。

他们意识到,跨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现象,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来解决。

同时,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跨文化传播的应用,如国际商务、国际传媒等领域。

总结起来,跨文化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阶段、发展阶段、多元化阶段和整合阶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并且跨文化传播学科也将继续发展壮大。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和实践的突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化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月花号公约” (The Mayflower Compact )
• 自愿建立一个公民国家(a civil body politic),制定和遵 守平等的法律、条例、行为规则、宪法、命令(equal laws, ordinances, acts, constitutions, and offices)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各布·尼德曼(Jacob Needleman) 也说:“America是一个建筑在一群人深思熟虑后形成 的哲学观点基础上的国家——这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 绝无仅有的。America不是一个部落、民族或者种族的 概念。它是一个包括自由、自决、独立的思维、独立的 良心、自给自足、勤奋工作和平等公正的哲学概念。”
• 1.1.3 跨文化传播成为日常生活 •
• 美国族裔多元文化群体 (例要)
• 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人口占69.1%) • 印第安文化(人口占0.7%) • 非裔美国文化(人口占12.1%) • 亚裔美国文化(人口占4%) • 拉美裔美国文化(人口占12.5%)
• (占人口比例数字来自美国人口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数字,转引自董小川 《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 D最起码要尽可能认真聆听。不管何种情况下,都要尽可能谈论 美国和你在本国的生活。但是当然地,要表示你正在游览同伴的 国度,并询问他们的生活方式。聆听,对于同伴对彼此生活经历 的对照,要表示很感兴趣。
• 中国外交部2007年《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摘录)
• 注意防盗、防骗、防诈、防抢、防打。
• 在住处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让小孩告诉陌生人父母 不在家;
• 出门时尽量不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或大量现金,也不要 在居住地存放大量现金;
• 不要在黑暗处招呼出租车;不要轻易让陌生人搭乘您的 车;不要和陌生人一起行走;
• 在公 不要在公共场所参与他人的争吵;
• (各种宗教的信教人数来自美国人口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数字,转引自董小 川《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0页。)
• 1.2 “冷战”经济援助的困境和反思
• 1.2.1 冷战(Cold War)
• 丘吉尔:“一道铁幕在欧洲降临,将自由的西方与共产 主义的东方一分为二。”(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 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55页。王希译。)
迪克《丑陋的美国人》,光明日报出版社,朱安、武国强译)
• 《丑陋的美国人·实事求是的后记》:“我们看到的亚 洲是这样一幅图景:我们在大城市里作茧自缚,死气沉 沉,不断误解着亚洲人的感情和需求。我们倾注的大量 资财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而俄国人搞小本经营却大获 其利。”(威廉·莱德勒、尤金·伯迪克《丑陋的美国人》,光明日报出版
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刘建荣译。)
• 2.2 爱德华•霍尔信息意义理论
• 爱德华·霍尔:“Information is everywhere and everything, but the meaning is a very interesting thing. There is information transferred in and out which I will call “A”. Plus there is information that is stored in the system that we will call “B”. It takes these two to make meaning (see Figure 1). It takes both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ransferred in and out and the stored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to make meaning. This is a very simple formula but it‘s one that is ignored all the time. ”(资料来源:Gifts of Wisdom:An Interview with Dr. Edward T.
Freedom)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34页。王希译)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J·布尔斯廷(Daniel J.Boorstin)所说:“美国是在寻求共同性的过程中发 展成长的。”(丹尼尔·J·布尔斯廷《美国人建国的历程》(The
Americans)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谢延光等译)
• 经济援助必须以文化上的有效沟通作基础,必须在价值 观和行为方式上取得某种程度的理解和共识,否则,经
济援助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归属就是空中楼阁.
• “和平队”(Peace Corps 1961)
• “和平队”的三大宗旨:(1)为愿意接受和平队帮助 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训练有素的人员;(2)促进受助国 人民对美国人民的了解;(3)促进美国人民对世界其 他各国人民的了解。
(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The American Soul),华夏出版 社,第31页。王聪译)
• “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希腊人,或是德国人,或是日本人, 但在America出生则完全不同,因为一个人是一点点变 成American的。”(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The
Hall,Interviewed by Kathryn Sorrells,Associate Editor, The Edge。 )
• (资料来源:Gifts of Wisdom:An Interview with Dr. Edward
T. Hall,Interviewed by Kathryn Sorrells,Associate Editor, The Edge。 )
• Unite State of America
• 1.1.2 美国精神 • 美国精神:民主、自由、个人主义、不可剥夺的公民权
利和人民直接选举的政府。
•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做一个美国人,其实一向是“一种 感情和思想的问题”,而从来不是“一种种族和祖先的 问题。”(转引自埃里克·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The Storyof American
• 不要在街上乱捡东西,以防被敲诈;
•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注意在外饮食健康,尽量避 免吃未煮熟的食物或喝未煮开的水(除正规密封罐装矿 泉水);切勿前往疫区、辐射区、赌博、色情等场所。
• 2 跨文化传播学的建立
• 2.1爱德华•霍尔的专业转向
• 2.1.1 与霍皮人和纳瓦霍人的交流障碍
《无声的语言》“导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建荣译。)
• 例二:在日本。
• “当某人说‘是’时,常常根本没有是的意思。当某人 笑时并不总是表示愉快。当美国访问者做一个提供帮助 的手势时,可能会遭到断然地拒绝。当他力图表示友好 时,对方可能毫无反应。人们口头对他说愿做某些事, 而实际并没有去做。他住得越久,这个城市在他眼中就 越显得不可思议。”(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第三章 文化的词
• Sorrells:“Hall observed the many difficulties created by failur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ll began to believe that basic differences in the way that members of different cultures perceived reality were responsible for miscommunication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kind.” (资料来源:Gifts of
• B轻柔缓慢。在谈话中,要让你的声音和语调同周围环境及其它 同伴相协调。大声谈论某事往往被认为是夸夸其谈。语速快的人 常会被误以为带有某种侵略性或威胁意味。
• C整洁。你可以经常着休闲装。但在一些国家,随意穿衣是对他 人不尊重的表现,要弄清楚特定场合下什么样的穿戴是所希望的, 以及非常正式和稍微轻松点的场合该做什么样的装扮。如果需要 你盛装打扮,你就需要脱掉夹克,打起领带,但是你绝对不能穿 的过于休闲、随便。
• 2005年美国《世界公民指南》(World Citizens Guide) 摘录:
• A、可以无所顾忌地思考,但要轻声说话,举止不要过于夸张。 在许多国家,任何形式的吹嘘都会被认为是无礼、粗鲁的表现。 此外,不论是以个人或群体形式,在公众场合谈论天气、身份、 权力等诸如话题,都会导致他人的厌恶、不满。
• 霍皮和纳瓦霍保留地(the Hopi and Navajo reservations )
• 修水坝和公路 • 霍尔任营地经理(camp manager)
• 文化成为了传播的根本性障碍
• 2.1.2 在军队服役的跨文化误解
• 爱德华·霍尔: “我们的军队驻扎在国外时总会闹出一 些不可避免的事故,其中许多是因美国人处理问题的不 当方式引起的。当事故确实发生后,那些美国人简直不 知该怎样采取不再火上浇油的行为方式。他们通常都不 知道,外国人往往用一种曲解我们真实情感或意图的方 式来解释司空见惯的、普遍认可的美国式的行为方式。”
(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导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建 荣译。)
• 例一:在埃及。
• “阿拉伯人把想预见未来的人看成是精神不怎么正常的。 当那个美国人询问埃及人未来的产品时,后者感到极度 受辱,认为美国人把他当成疯子。在阿拉伯人看来,谈 论未来是放肆的,只有上帝才知道未来。”(爱德华·霍尔
American Soul),华夏出版社,第32页。王聪译)
• 美国学生的爱国宣誓
• “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 国,一个国家,归神主宰,不可分割,人人享受自由和 公正的待遇。”(转引自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