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课件

耐心与毅力
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和毅 力启示我们在追求目标时 要有恒心和毅力。
团队合作
三顾茅庐的故事也强调了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没有 团队的支持和合作,个人 的才华难以充分发挥。
THANK YOU
04
三顾茅庐的启示
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总结词
刘备三次亲自前往请诸葛亮出山,体现了对 人才的尊重和礼遇。
详细描述
刘备深知人才的重要性,对于有才之士他总 是以礼相待,不因其出身贫寒而轻视。这种 尊重和礼贤下士的态度,让他赢得了众多人 才的信任和追随。
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总结词
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的过程中,虽然 遭遇了多次拒绝和困难,但仍然坚持 不懈。
05
三顾茅庐的争议与误解
是否存在三顾茅庐
历史记载与传说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广为人知,但正史《三国志》 中仅记载了刘备与诸葛亮的一面之缘。
学者观点
一些历史学者认为三顾茅庐的故事是虚构的,而另一些则认为故 事虽有夸张,但有一定的历史依据。
争议焦点
争议的焦点在于故事的真实性以及它在历史记载中的地位。
详细描述
面对挫折和困难,刘备没有放弃,而 是勇往直前,最终成功请得诸葛亮出 山。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们在 面对困境时应该学习的。
团结协作,共创大业
总结词
刘备与诸葛亮等人的团结协作,是他们能够建立蜀汉王朝的重要原因。
详细描述
刘备懂得与他人合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共同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团结协作的 精神,是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应该追求的。
诸葛亮的真实才能与贡献
政治才能
诸葛亮在政治上具有卓越才能,为蜀汉国家治理和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策略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的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
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
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
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
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优秀5篇

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优秀5篇顾茅庐的主要篇一三顾茅庐的主要讲的就是刘备经过徐庶的暗示,告诉他在一个地方有个军事人才,但他从来没有出来参加过战争,整天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徐庶说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个人才,便能够帮忙大王统一天下。
由此能够看出这个人是有多厉害,哪个大王听了不会动心。
于是刘备第二天便出去前去诸葛亮的家中,不巧的是,诸葛亮恰好出去游山玩水了,刘备问他的童子先生什么时候会回来,童子说他也不明白,先生回家没有固定的时间,这次刘备只好遗憾的回去了。
过了几日他又和手下带着礼物前往诸葛亮的茅草屋,这次依旧没有见到诸葛亮,诸葛亮正好被朋友约出去了,刘备甚是遗憾,他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新年很快到了,在过完新年后,刘备又准备出去前去诸葛亮家了,这次但是冒着风雪前往,可见诸葛亮对他是多么的重要,不惜一切。
这次较后功夫不负有心人,诸葛亮较后在家中了,然而此时诸葛亮正在睡觉,他只好等着了,不久,诸葛亮醒来了,和刘备进行了一番交谈后,同意跟随刘备前去指导军事策略。
顾茅庐的主要篇二《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其间,记载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气周瑜、空城计……其中,让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三顾茅庐"了。
"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徐庶为了探望老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卧龙先生。
司马微再次推荐诸葛亮后,刘、关、张三兄弟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将诸葛亮请出山,重扶汉室的故事。
故事中,关羽说:"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张飞说:"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
"从这二人话中,可以看出关、张二人不懂尊重人才、礼贤下士。
相反,刘备反对这种心态。
他叱责关、张二人,用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的故事教诲他们要对人才求贤若渴。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

经典四字成语故事文字版三篇【三顾茅庐】东汉末年,中原各地都在打仗。
每股势力都想壮大自己,成为国家的统治者。
其中有位叫刘备的英雄,他看到国家四分五裂,百姓被战争折磨,很想建立一个能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但是,刘备的势力很薄弱,他身边只有两个能征善战的好兄弟——关羽和张飞,而缺少有智谋的人关心他。
后来,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长远,假如谁能得到他的关心,就可以平定天下了。
刘备听了很快乐,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那时,诸葛亮住在隆中的一间茅草屋里,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关心,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
他们到了诸葛亮的家门口,刘备亲自去敲门。
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但他仍不放弃请诸葛亮的念头。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访问。
那时正是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还下着大雪。
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
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离开了诸葛亮的茅草屋。
过了些日子,刘备预备再次去请诸葛亮。
这时,关羽和张飞都劝他不要去了,他们都觉得刘备没必要对诸葛亮这么恭敬。
刘备却说:“对于有才能的人,就要用尊敬的态度。
”然后,又和关羽、张飞第三次去请诸葛亮。
这一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
刘备没有打搅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刘备在门外等了很久,太阳晒得他满头大汗。
关羽和张飞都心疼地劝刘备到阴凉的地方坐下休息,可刘备觉得,那样不足以表示他对诸葛亮的敬意,于是他坚持守在门口。
诸葛亮醒来后,听说刘备为了不影响他休息,已经在门口站了几个小时,心里非常感动,赶快出门去迎接刘备。
诸葛亮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觉俩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建立一个让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战乱的国家。
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关心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

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言简意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三顾茅庐的成语故事及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书写】:三顾茅庐【汉语注音】:sān gù máo lú【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驰驱。
”【成语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三顾茅庐的'意思】:茅庐:草房;顾:拜访;东汉末年时期,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已打天下,曾经三次到诸葛亮的茅庐中拜请。
比喻诚心诚意地一再登门邀请某个人。
【三顾茅庐的近义词】:诚心诚意、草庐三顾、求贤若渴、爱才若渴、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反义词】:拒人千里、虚情假意;【三顾茅庐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趁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的时侯扶持天子,控制了朝廷,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
爱才若渴的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乐此不疲地到处搜罗人才以积蓄力量。
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是个才气无双的人,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
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
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
刘备小心翼翼地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
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被请进了屋里。
刘备不辞劳苦几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
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
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侯。
三顾茅庐 汉语成语

三顾茅庐汉语成语
"三顾茅庐"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故事的成语,原指刘备三次拜
访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为了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三次前去诸
葛亮的住处茅庐,表示诚意和诚心。
这个成语后来被引申为表示尽
最大努力去邀请或招揽某人或办成某事情。
从历史上看,刘备三顾
茅庐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也因此建立了蜀汉政权,被后人称
颂为忠诚、恳切、诚心的表现。
从文学角度来看,"三顾茅庐"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尊重师长、礼仪尊贤的传统。
刘备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在求贤若渴的态度上
表现出了谦虚和诚恳。
从现代社会角度来看,"三顾茅庐"也可以被理解为不轻言放弃,尽最大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
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畏艰难,不懈努力。
总的来说,"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
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一
种品格的体现。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关于诸葛亮的成语故事
一、三顾茅庐
故事简介: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得知诸葛亮的才能,于是与关羽、张飞前去拜访诸葛亮,却得知诸葛亮外出游玩没有归来,于是过了几日再次拜访,不巧诸葛亮被朋友邀走,第三次拜访时刘备恳求诸葛亮出山相助,后来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三顾茅庐的故事。
二、如鱼得水
故事简介: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
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诸葛亮。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庐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三、草船借箭
故事简介:三国时,曹操攻打东吴,孙权和刘备结盟,周瑜因嫉妒诸葛亮便让他在十天内制造出十万弓箭,诸葛亮让鲁肃准备了20只船,在第三天四更去
曹军行船去曹军水寨,曹操命令弓箭手射箭,于是诸葛亮便收获20条船上的弓箭,满载而归。
三顾茅庐【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四字成语】典故|释义|用法|近义词|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是有一定的历史典故的,【注音】sān gù máo lú【典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具体的用法吧。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释义】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真心诚意邀请【结构】动宾式【近义词】礼贤下士【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同韵词】贩夫驺卒、两瞽相扶、惟利是逐、为德不卒、枉矢哨壶、矫国革俗、转祸为福、挈榼提壶、美中不足、以沫相濡、......【年代】古代【谜语】刘备请孔明【邂逅语】刘备访贤【英语】repeatedlyrequestsomebodytotakeuparesponsiblepost 【日文】三顧の礼(さんこのれい)【法语】prieravecinstanceunhommedetalentdefournirsonconcours 【教学同步】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刘绍棠《蒲柳人家》初中六册·课文·6【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
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示例】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其它使用】◎ 但三顾茅庐是有的,张良访韩信也有,此外还有伍子胥荐专诸,侯生荐朱亥,都对当时的政治关系演化起过很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顾茅庐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几乎是每一个小朋友的必修课,接下来小编为您带来了三顾茅庐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sāngùmáo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
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
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
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
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
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