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评估和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及防治策略
• 病理学上,不稳定斑块具有薄纤维帽、大脂质核心、表面溃疡、斑块内新生血管形 成或出血等特征。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均以管腔显像为主,对斑块成分评估能力有 限,而超声造影、高分辨率斑块磁共振成像(HR-MRI)等新技术能提供更多斑块内 部结构的信息,可为基于斑块性质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斑块分类及风险评估
• 在超声检查结果不肯定或者拟行血管 重建的患者,应进一步行CTA检查。 由于该检查需使用碘化造影剂,肾功 能不全为相对禁忌证。
常用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 颈动脉MRA成像范围与CTA相当,能准确识别颈动脉狭窄和闭塞,且无射线 辐射。
• 常规MRA检查时,缓慢或复杂血流可造成信号缺失,夸大狭窄。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可以显示斑块形态、斑块体积,分析斑块
常用影像学检查
CT血管造影(CTA)
• CTA可清楚显示颈动脉管腔、邻近软 组织和骨性结构,对显示钙化病变具 有独特优势,并通过三维成像重建直 观展现颈动脉狭窄的形态特征。其成 像范围大于颈动脉超声检查,除颈段 颈动脉,还可评估颅内血管和主动脉 弓。
• CT血管分析可以根据斑块区域的CT值 测量动脉粥样斑块体积、斑块构成及 斑块类型。
•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主要包括增加新鲜蔬菜、全谷物、粗杂粮等纤维摄入, 减少饱和脂肪酸、食盐(<5 g),控制胆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避免反式脂肪 酸摄入等。地中海饮食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尤其是卒中,其主要成分有全 谷物、坚果、蔬菜和水果,辅以橄榄油、鱼类和红酒等,还包括少量家禽、奶 制品和红肉。一般人群膳食建议如下:全谷物 250~400 g/d,蔬菜水果≥500 g/d,鱼类≥300g/周,肉类40~75 g/d,蛋类3~6个/周,大豆25 g/d,坚果 50~70g/周,液态奶150~300 g/d,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确诊标准
动脉粥样硬化的确诊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方面。

1. 临床表现: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因受累血管的部位和程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等。

2. 实验室检查:一些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线索。

例如,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炎症标志物(如 C 反应蛋白)升高等。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对于确诊动脉粥样硬化至关重要。

- 颈动脉超声:用于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CIMT 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 冠状动脉造影: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 颈动脉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用于评估颈动脉、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

- CT 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用于无创性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情况。

4. 其他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等,可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情况。

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可以确诊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严重程度。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

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

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颈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导致的。

这种疾病可能会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甚至是中风等严重后果,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来对颈动脉硬化进行诊断,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颈动脉硬化诊断标准。

一、临床症状。

颈动脉硬化患者常常会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听力减退等症状。

此外,由于颈动脉硬化导致的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引起眩晕、耳鸣、健忘等症状。

因此,对于出现这些症状的患者,医生需要高度警惕颈动脉硬化的可能性。

二、体格检查。

颈动脉硬化的体格检查主要包括颈动脉搏动、颈动脉听诊、颈动脉压迹检查等。

颈动脉搏动的异常和颈动脉听诊的异常声音是颈动脉硬化的重要体征,而颈动脉压迹检查则可以反映出颈动脉的硬化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硬化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多普勒、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造影等。

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斑块形成情况,对于判断颈动脉硬化的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验室检查。

血脂异常是导致颈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进行血脂检查是诊断颈动脉硬化的必要步骤之一。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液凝血功能检查、炎症标志物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为诊断颈动脉硬化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综上所述,颈动脉硬化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因此,医生在诊断颈动脉硬化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诊断标准进行,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年临床影像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分析》范文

《2024年临床影像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分析》范文

《临床影像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分析》篇一一、引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在颈动脉中的表现,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临床影像学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效果提供了重要依据。

本文旨在对比分析不同临床影像学方法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经临床确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收集了10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2. 影像学方法(1)超声检查:采用高频超声探头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扫描,观察斑块的大小、形态及回声特点。

(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过向体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对血管进行造影,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对血流的影响。

(3)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观察斑块的性质及与血管壁的关系。

(4)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通过多层面X线扫描及计算机重建技术,观察斑块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三、结果1. 不同影像学方法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1)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可清晰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及回声特点。

对于软斑块及溃疡性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

(2)DSA:DSA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对血流的影响,对于评估斑块的稳定性及决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但为有创检查,需使用造影剂。

(3)MRA:MRA可清晰显示斑块的性质及与血管壁的关系,对于评估斑块是否引起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MRA无辐射,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的评估。

(4)CTA:CTA可清晰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但CTA为有辐射检查,需使用造影剂。

2. 对比分析四种影像学方法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各有优缺点。

超声检查操作简便、无创,适用于初步筛查;DSA可直观显示血管狭窄程度及斑块对血流的影响,对于指导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MRA无辐射,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血管的评估;CTA可清晰显示斑块的形态、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判断斑块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诊断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像图回顾分析

超声诊断1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声像图回顾分析
7 0 % 为 重度 狭 窄 。
像图, 为颈 动 脉 粥样 硬化 提 供 可靠 的信
息, 是 目前 直 接 观 察 颈 动 脉 的 一 种 好 方 法, 能 够 直 观 了 解 颈 动 脉 及 粥 样 硬 化 程
度, 准确测量颈 动脉 内 一中膜 厚 度 , 检 出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 , 鉴别 软斑 与硬 斑, 能够较准 确地判 断颈动 脉狭 窄的程度 和范 围, 较早 的反应颈动脉血液 动力 学的 改变 , 尤其是 软斑 的检 出 , 使 临床 医生 能 够较早预测危 险 , 早 期发 现病 变 , 利于早 期预防 , 早期治疗 , 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达到改善 国民身体 素 质的 目的 。而且 , 超声相对于血管造影及 磁共 振等 亦具 有 实 时 、 经济、 快捷、 无创 伤、 方便 、 易重 复检测等特点 , 是颈动脉病
粥 样 硬 化 的超 声 特 点 并 提 高 超 声 诊 断 水 平 。现 报 告 如 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疡斑及各种 混合 斑视 为不稳 定斑 块 。④
颈动脉狭窄 的诊断标准 : 颈总 、 颈 内、 颈外 动脉任一条管腔狭窄 <5 0 %为轻度狭 窄 , 狭窄 5 0 % ~7 0 % 为 中度 狭 窄 , 狭窄 >
照 位 置 有 限 。C T A 及 MR A 检 查 费 用 昂
8 1 0 9 0 0青 海化 隆 县人 民 医院影 像 科
及脉 冲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流状态 , 血管充
血情 况 。
诊 断标 准 : ① 正常 颈 动 脉 的诊 断标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超声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超声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如何超声诊断?当人体的动脉壁上有脂质、钙质等物聚集,这些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在动脉壁上形成斑块,久之导致细胞壁失去了原有的弹性,这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根据病变血管的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如头晕、胸闷等。

人体的冠状动脉、颈动脉等均容易出现粥样硬化,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该病的一个显著特点为缓慢进行,也就是说在儿童阶段就开始发生,因此,尽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上多用超声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且随着声学造影技术的发展,超声诊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下面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进行简单介绍。

1、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诊断生理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长期的过程,很多患者在儿童阶段就已经发生,且有研究发现一例患者,家族中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11岁时动脉管壁就有僵硬的表现。

在动脉粥样氧化暂未导致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疾病前,血管内皮已经发生变化,会出现功能障碍,如血管紧张度调解功能异常,因此可通过检查血管内皮是否出现障碍来进行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

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时,首先需要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患者需要静止休息15分钟左右,然后测量上臂肱动脉血压,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测试三次,并将结果取平均值,每次的测试需要间隔五分钟。

然后患者平躺,开始检查左侧和右侧的颈总动脉,测量血管内径、内膜-中膜厚度以及多普勒血流参数,注意上述各项参数也需要测量三次,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所有参数测量完成后,可得到动脉壁运动度、僵硬度、扩张系数以及顺应系统,上述四项诊断生理学指标需要通过公式进行计算[1]。

2、血管内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超声是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在超声的基础上,和导管技术相结合,可将血管内部的情况用图像显示出来。

血管内超声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当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后无法检查确诊,此时可应用血管内超进行诊断;第二、需要对病变位置的情况详细了解时,可通过血管内超声显示出病变处的图像,从而可得到斑块的大小、性质等信息;第三、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及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及意义
( . 1 ) 07% 。
为预防其 发展 成为症状性脑梗死提供 了宝 贵的治疗 时机 , 对症
状性 脑梗 死患者提供病因学方面的信息 , 指导 治疗 。
1 资 料 与 方 法
3 讨 论
11 一般资料 .
样本选 自我 院 20 04年 1 月至 20 2 07年 1 月住 2
颈动脉硬化斑块 引起 的颈动脉 狭窄 是致缺 血性脑 梗死 发 生 的主要原 因, 斑块 的形态学特征中以无至低 回声软斑块最 具 临床意义 , 回声 软斑块 二维超 声不 易识别 , 用彩 色多普 勒 无 应 能较好地显示 , 软斑 块含有 较多 的脂 类物质 或有 斑块 内出血 ,
12 检查方法 . 所用仪器为美 国 A LH I 00型彩 色多普勒 r D 0 I 3 超声诊断仪及 ADK S 50v I A SD 50s 型彩 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 , 探
易脱落形成栓子 , 成短暂 性脑 缺血 发作 和脑梗 死 , 对软 斑 造 相
块而言 , 硬斑块 和钙 化斑块等 稳定性 较好 、 不易脱落 , 引起短 暂 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 死发 生率低 , 用彩 色多普 勒超 声检查 , 应
13 1 测量 C A E A、 A内径及 中膜 厚度(M )I T标 准为 .. C 、C I C IT : M
c A≤10r 分叉 处 ≤12IT为正常 ;M c . m; a . l nl I T>131n视 为斑 . 1 3 [
块形成 。
损伤, 脂类物质容易沉积 于此处 。彩 色多普勒超声 检查 的作用 在于定量斑块大小 、 准确定 位斑块 部 位及测 量血 管内径 , 对血 管 狭窄程度进行 定量分析 , 临床采用 药物和非药 物的治疗提 为 供依据 。

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

年1 2月收治 的 8 6 例 脑梗 死患者为观 察对象 , 所有 患者 均接 受 双侧颈动脉彩 色多普勒超 声检 查 ,分析患者的临床检 查结果。
结果 脑梗死 8 6例患者 中, 6 1 例 患者被诊 断为颈动脉 粥样硬 化斑块形成 , 发生率约为 7 0 . 9 3 %。扁 平斑型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 块发生率较 高, 主要发 生于颈动脉分叉部位( B I F ) , 且右侧发 生
率 略低 于 左侧 。 结 论 颈 动 脉 粥样 硬 化 斑 块 是 脑 梗 死 患 者较 为
不 同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 I A) 和肢体活动障碍症状 。 1 . 2 方法 选择 H P -S O HO S 1 5 0 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探头频率设置为 7 . 5 MH z ,主要检查部位为 :颈外 动脉
i n l f u e n z aA( H1 N1 ) i nMe x i c o [ J ] . NE n g l J Me d , 2 0 0 9 , 3 6 1 : 6 8 0 - 6 8 9 .
感等病 毒感 染不 同, 肺部间质性 改变较轻 , 且短 期治疗后 可完
全 吸收 。
变化对于 临床及时观察和客观评估病情进展情况 、 有效控制病
参 考 文献
[ 1 1 R o g e l i o P e r e z - P a d i U a , D a n i e l a d e l a R o s a - Z a mb o n i , S a m u e l P o n c e d e
i n a F a t a l C a s e o f P a n d e mi c S w i n e - O r i in g I n n u e n g a A( H1 N1 ) m. M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正常颈内动脉Doppler频谱
正常颈内动脉显示低阻 型血流频谱,收缩期血 流速上升缓慢,双峰间 切迹不明显,呈三峰递 减型或二峰型,全舒张 期均显示流速较CCA为 高,尤高于ECA。
29
正常颈外动脉Doppler频谱
正常颈外动脉,显示高 阻型血流频谱,收缩期 流速迅速升高,舒张期 下降也快呈尖蜂状,舒 张期仅少量低速血流。
25
颈外动脉CDFI
26
脉冲多普勒及频谱分析
在二维实时显像显示下,将取样容积置于所要检 测血管中心,超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小于60度, 确系清晰显示血流速度时间曲线时,冻结图像并 测量有关血流参数:PSV、EDV、VICA/VCCA等。
27
正常颈总动脉Doppler频谱
正常颈总动脉血流呈三 峰,收缩期有二个峰, 第一峰V1大于第二峰V2 ,双峰间有切迹。舒张 期持续低速血流,其流 速介于颈内与颈外动脉 之间。
9
动脉粥样硬化的演进过程
1.早期有脂肪条纹、脂肪结节见于血管内膜IMT 研究
2.发展为内膜中断,血小板集聚于内膜中断处 3.复合性的动脉粥样硬化产生于内膜损伤部位内
膜下出血,纤维化,内膜下坏死,溃疡形成, 钙化等等 4.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处血栓形成 5.血管完全闭塞
10
80年代末,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问世 无创、简便、重复性好 广泛应用于颅外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筛选诊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1.0mm,球部 内中膜厚≥1.2mm
37
斑块定义
IMT局部偏心性增厚≥1.5mm,并向血管腔内凸起
38
颈动脉内中膜测量
39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部位
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内动脉起始段 颈总动脉干
33
颈动脉检测技术中的难点
颈动脉分叉处位置过高 受检者肥胖颈部粗短 近探头侧血管壁钙化斑块形成 血管先天性异常和解剖变异 颈内和颈外动脉位置反向或转换
34
位置较深时,可使用腹部探头
35
动脉粥样硬化评判标准
早期指标--血管内中膜增厚 典型标志--粥样斑块形成 晚期表现--血管狭窄
36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 颅外更年轻
4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次要因素
1.职业:体力活动少 2. 饮食:高脂、高糖、高盐、高热量 3. 肥胖 4. A型性格:进取心、竞争性强,专心 5.5倍 7. 种族:颅外---白种人多见;颅内---亚洲人、
22
颈动脉管壁三层结构
内膜回声较低,纤细 光滑,连续性好,呈 细线状。
中层为暗区带。 外膜为血管壁最外层
,呈明亮光带。 内膜内缘至外膜内缘
即为(IMT)
23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直观显示血流方向、流速及狭窄部位
24
颈动脉CDFI
彩色多普勒 正常颈动脉血流为
层流,呈红迎蓝离之血 流色彩,管腔中为色彩 明亮的高速血流,靠近 管壁处色彩略暗淡。
30
颈、内外动脉频谱对照
颈内动脉:频谱低缓
颈外动脉:频谱高尖
31
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收缩期: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 舒张期:颈内动脉>颈总动脉>颈外动脉 平均流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
32
注意点
尽量保持较小的取样容积 取样点放在血流的中央 取样角度不要超过60度 适当的频率 适当壁滤过 适当增益 适当流速范围 彩色窗尽量小 尽量扫查颅外颈动脉的全程,不要遗漏
7
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
前者认为本病开始于局部凝血机制亢进,动脉 内膜表面血栓形成,以后血栓被增生的内皮细 胞所覆盖而并入动脉壁
后者认为本病开始于动脉内膜损伤,血小板活 化因子(PAF)增多,血小板在该处粘附继而 聚集,随后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形成微血栓
8
损伤反应学说
粥样斑块的形成是动脉对内膜损伤的反应。动 脉内膜损伤可表现为内膜功能紊乱如内膜渗透 性增加,表面容易形成血栓。也可表现为内膜 的完整性受到破坏。
断、随访及评估干预治疗效果
11
讨论问题
颈动脉斑块分类, 何为易损斑块? 颈动脉狭窄评估 颈动脉硬化与脑卒中关系
12
问题一:颈动脉斑块分类
13
仪器
探头频率选5-12MHz线阵探头
14
体位
取平卧位,颈背后垫枕,头后仰暴露颈部
15
16
颈内、外动脉的区别:
位置 颈部分枝 大小 多普勒信号
颈内动脉 后外侧
1
颈动脉硬化的超声评估和影像 学表现
2
动脉硬化是一系统性、进展性病理过程,可以 发生在全身任何一处血管
最多见于大中动脉的内中膜
3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
1. 高血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 蛋白、低高密度脂蛋白---与颅外动脉粥样硬 化及冠心病更相关
2. 高血压---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更相关 3. 吸烟 4. 糖尿病 5. 脂代谢异常家族史 6. 男性高于女性2:1 7. 年龄40岁以上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
黑人、西班牙人多见。唯一一个与动脉粥样硬 化部位相关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5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
脂质浸润学说 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学说 损伤反应学说
6
脂质浸润学说
粥样斑块中的脂质主要来自血浆 LDL、VLDL通过 1. 内皮细胞直接吞饮 2. 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 3. 内皮细胞LDL受体 4. 内皮细胞损伤缺失 平滑肌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
无 6mm 低阻力血流
颈外动脉 前内侧
有 3-4mm 高阻力血流
17
扫查原则
二维实时显像:纵向与横向扫查结合发现动 脉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及斑块的组织形态学。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管的找查及跟踪, 发现狭窄部位
脉冲多普勒及频谱分析:提供重要的血流动 力学信息
18
二维实时显像
先从颈根部探查颈总动脉近心端,然后将探头沿 其血管走行方向向头侧移动,跨过颈动脉分叉处 ,分别扫查颈内及颈外动脉,尽可能扫查到颈部 最高位置
19
二维实时显像
分别测量各血管内径、血管内中膜,观察管 腔有无斑块、狭窄和闭塞等形态异常
20
二维实时显像
将探头转动90度,沿血管走行作横切面扫查, 测量狭窄度(直径法、面积法)
21
正常颈动脉二维图像
高分辨力超声仪显示, 颈动脉长轴为与心动周 期同步搏动的二条平行 光带,光带即管壁,由 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 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