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随着人类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对环境保护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准确评估和监测环境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
近年来,3S技术(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广泛应用为生态环境监测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详细介绍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高分辨率影像,实现了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快速获取和准确识别。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的信息,并能有效监测陆地覆盖变化、植被覆盖情况、土地开发利用以及水体质量等指标。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陆地覆盖变化的监测。
通过获取和分析遥感影像,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地的变化情况,包括城市扩张、农田退化和森林破坏等。
这些信息对于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准确识别和监测植被覆盖情况。
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可以精确定量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和植被状况等指标,提供科学依据用于制定植被保护和恢复计划。
另外,遥感技术也能够监测水体质量变化。
通过获取水域遥感影像,可以分析水体的营养盐含量、藻类浓度、水体透明度等指标,从而评估水质状况,并为制定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地理信息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的信息系统,可以用于存储、管理、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IS可以帮助整合和分析各种环境数据,提供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
首先,GIS可以用于环境敏感区域的划定。
通过收集和整合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分布等数据,结合相应的空间分析工具,可以准确划定环境敏感区域,为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规划。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凸显,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国内外都
在加大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的力度,对环境进行管理监测。
先进的网络技术产生并发展,随之智能环境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受到社会利益们的重视。
M3S,就是一种微型智能环境
监测系统,它为监测网络系统提供了新型的采样和传感器应用环境监测技术。
M3S技术主要由传感网络,监控系统,服务器等构成,可以实现温度、湿度、CO2、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连续监测,及时向服务器传输数据,无人看护的情况下实现装置的自动管
理和运行。
M3S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就在于多种传感器的同步采样及数据的远程传输,传
感器在多重影响下不断采集和持续传输可信数据,加强了对环境变化的实时检测和治理,
是一种长距离远程监测和并行。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是指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 GPS)为主的,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科学技术领域。
遥感技术( RS)可以实时快速的提供监测目标的既有信息和各种变化,并对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更新;全球定位系统( GPS)用于快速如实的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地理信息系统( GIS)则是对多种数据急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
[1] 。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3S”技术日益体现出自动化、实时化和自能化,逐渐给越来越多的领域带来深刻的影响。
其中,在环境领域,“3S”技术正作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技术,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3S”技术的特点与功能1.1 “3S”技术的特点“3S”技术是三种技术的合成,其组成技术在空间信息管理中各有特点,都能独立完成自身的功能,但随着发展的需要,它们所处理问题之间又有很多的相关联之处,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与缺点。
GIS 具有较强的空间查询、分析和综合处理能力,但获取数据困难;RS 能实时高效地获取大面积的区域信息,但数据定位及分类精度差;GPS 能快速地给出目标的位置,对空间数据的精确定位具有特殊意义,但它本身通常无法给出目标点的地理属性。
因此,通过有机整合成“3S”集成技术,充分利用它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综合系统,才能更好地发挥“3S”的环境监测作用[2]。
.专业资料 .......图 1“3S”技术集成1.2 “3S”环境监测功能“3S”集成技术的环境监测功能是首先利用GPS 对环境要素、污染源或者是自然资源进行定位,动态、实时采集和处理环境数据;与摄影测量组合,确定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动态测量各类污染源(点状、面状、线状)的位置、范围和空间关系。
然后是遥感技术对大气、水、地面等的污染源或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实时、快速地提供研究对象的几何、物理信息及各种变化情况,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其传送到监测中心的综合数据库。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一种领先的技术组合,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对地球表面进行高分辨率图像的获取和分析,以及对地表信息的提取和解释。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不同时间和空间的遥感影像数据来监测生态环境的变化。
例如,可以使用遥感技术对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水体面积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
此外,遥感技术还能够识别植被类型、检测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水质评估和测量气候变化等。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高分辨率、时效性强、空间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它已成为生态环境监测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是一种基于地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它可以对空间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使用户能够针对某一区域或特定现象进行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IS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从遥感数据中提取的生态环境信息,如生态系统的类别、多样性和景观格局等。
此外,GIS技术还能够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和方案,帮助制定环境管理决策。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是一种用于测量地球表面位置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卫星和基站来确定接收器的准确位置,并且可精确到厘米级。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GPS技术可以收集监测数据并将其与遥感数据集成起来,以创建准确的生态环境数据模型。
此外,GPS技术还可以用于采样数据、记录地理位置和监测动物迁徙等。
本文深入探讨了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展示了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通过整合这些技术,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们的环境,以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
3s技术及应用

3s技术及应用3S技术是一种综合应用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支持,通过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为地理空间信息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S技术应用广泛,覆盖农业、城市规划、林业、水利、环境保护等领域,对于实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科学决策等具有重要作用。
下文将对3S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详细解释。
1. 卫星遥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是利用遥感卫星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获取广阔范围的数据,不受地形地貌、气象、人类干扰等影响,具有全球覆盖、实时数据获取和大量数据处理等特点。
卫星遥感技术利用不同波段的传感器获取不同的地球表面信息,包括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提供了基础数据。
卫星遥感技术在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农业、林业、水利等领域。
在农业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计划,监测土地利用,识别病虫害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林业领域,卫星遥感技术可用于森林生长状况的监测、森林资源类型的调查、森林采伐与复制等,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水利领域,卫星遥感数据与其他数据的结合运用,可以有效监测湖泊、水利建设、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定量分析和评价手段。
2.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利用卫星技术进行位置定位的系统。
通过GPS定位系统,可以获取精准的坐标数据,包括位置、速度、方向等信息,对于军事、交通、物流等领域有着重要作用。
GPS在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例如GPS在地质灾害监测、海洋气象预测、城市规划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
在农业领域,GPS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准确的土地测绘、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播种种植的精准施肥、精准喷药等,为农业管理提供了科技化的手段。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即空间技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现代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空间技术获取的环境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和处理,为我们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生态环境监测手段。
本文将就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1. 空间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空间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空间定位、导航和遥测技术对地球及其环境进行观测、监测和调查。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全球、连续、动态观测,获取大面积、多角度、多时相的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状况、水资源分布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情况,为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在森林资源监测中,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检测森林覆盖范围、植被生长状况,监测森林病虫害等,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空间定位和导航技术也为环境监测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GPS、北斗等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精确测定监测点位的位置坐标,实现对不同地点环境数据的定位和对比分析,为环境变化的监测提供了便利条件。
遥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它可以获取地表的大范围信息,包括光谱信息、热红外信息、高度信息等。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环境数据可以全天候、大范围、动态地监测地表的物候、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为生态环境的监测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基础。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植被覆盖状况的监测。
利用多光谱遥感影像可以分析出植被的类型、覆盖程度等信息,监测出植被的生长状况、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植被退化、火灾等问题,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监测水资源、土地利用、环境污染等环境要素。
在水资源监测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水体面积、水质信息,实现对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动态监测,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技术。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设置初探

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设置初探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凸显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生态工程专业逐渐成为高校热门专业之一。
而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的设置更是备受关注。
3S技术是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三大技术的集成应用,这一技术在环境生态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高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3S技术类课程设置进行初探,并探讨其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3S技术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应用意义1.1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是影响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研究如何监测地质灾害并进行预警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建模,再利用GPS技术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1.2 城乡规划与资源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S 技术可以对城镇建设用地、农田、森林、水域等进行动态监测,实现城乡规划和资源管理的精细化管理。
1.3 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是永恒的主题,而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关键。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GIS技术可以对污染源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动态更新,而GPS技术可以对监测点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实现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2.1 3S技术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理论基础课程在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中,为了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3S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需要设置一系列的理论基础课程。
包括遥感原理与应用、GIS原理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这些课程将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3S技术于环境生态工程领域。
2.3 3S技术在环境生态工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除了理论基础课程和应用技术课程外,还需要在专业中设置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参加遥感影像解译实训、地理信息系统制图实习、GPS定位实践等。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3S技术是一种集三维可视化技术(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于一体的技术系统,它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三维可视化、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面来介绍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3S技术的核心之一,它可以将实际的地理环境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转化为形象、直观、立体的图像,使监测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环境的变化和特点。
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展示出地表覆盖类型、植被分布、地形起伏等信息,从而帮助监测人员分析生态环境的状况,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是3S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遥感图像或者航空摄影图像等数据,对地表的自然和人为特征进行识别和分析。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变化、湖泊水面变化等生态环境参数。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的地区进行高效、全面的监测,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和数据支撑。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3S技术的另一重要应用工具,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获取、处理、存储、分析和显示等操作,可以对生态环境数据进行管理和应用。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湿地资源、水质、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政策。
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将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帮助监测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示地理信息,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特征参数,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实现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S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卢志远(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9级生态学,20091070008 )摘要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S技术在生态监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章概述了3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以及在城市、水资源、森林、农业、海洋等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并展望了3S技术的应用前景关键词 : 3S技术生态监测“3S”技术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3S”技术日益成熟, 已成为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中的核心支撑技术, 并广泛应用于资源与生态监测评价。
1 “3S”技术及其发展趋势1.1 遥感(RS)[1]遥感是利用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电磁波特性的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 并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而完成对远距离物体的识别, 具有视域广、信息更新快的特点。
将RS数据作为GIS的数据源, 可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 在与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 实现空间和时间转移, 通过三维空间定量地预测未来。
RS技术现已形成了多星种、多传感器、多分辨率的发展趋势, 所得到的所有影像都是地理信息系统利用的信息源, 不仅可获取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数据的图画资料, 还可以提供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恶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等发展进程的数据和资料。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2,3]GIS是综合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为一体, 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 将反映现实世界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和变迁的各类空间数据及描述这些空间数据特征的属性, 以一定的格式输人、存贮、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立用的技术系统。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GIS软件和应用软件得到飞速的发展, 到90年代, 出现了ArcGIS、ArcViewGIS、Genamap等许多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
目前GIS的应用已扩展到地理、地质、水文、测绘、环境、交通、城市、农业、林业、军事等领域, 它与RS技术相结合, 已开始用于全球变化与环境监测等。
1.3 全球定位系统(GPS)GPS是为所获的空间目标及属性信息提供实时、快速的三维空间定位的一个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的导航传递系统, 由地面控制站、GPS卫星网和GPS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现覆盖全球的24颗GPS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每台GPS接收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位置都能接收到最少4颗GPS卫星发送的空间轨道信息, 以确定该接收机的位置, 从而提供高精度的二维定位导航及授时系统。
由于GPS提供了查找位置的最新手段, 且速度快、精度高、不受气候和通讯条件的影响, 具有全天候、布点灵活、作业迅速的特点, 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航空、测绘、安全防范、军事、电力、通讯、城市管理等部门。
1.4 “3S”技术集成“3S”技术集成, 即把RS、GIS和GPS整合为一个完整的技术系统。
其中, GPS主要是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 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地理信息及各种变化,GIS则是多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和应用分析的平台[4]。
3S 技术的集成有多种方式, 较为常见的是3S两两之间的集成, GPS与GIS的集成可用于环境动态监测、环境管理等;GPS与RS的集成可用于自动定时数据采集、环境监测、环境灾害预测等;RS与GIS的集成可用于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空间数据自动更新等;而同时集成并使用3S 技术的应用实例则较少。
2 “3S”技术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开展生态监测是了解和评价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某一生态区生态环境状况,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的重要工作。
生态监测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广, 监测的对象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 对其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大。
传统的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方法应用范围小, 只能解决局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问题, 很难大范围、适时地开展监测工作, 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3S”技术[5], 利用RS和GPS获取、管理地貌及位置信息, 然后利用GIS对整个生态区域进行数字表达形成规划、决策系统。
目前, “3S”技术已经在生态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2.1 城市生态监测“3S”技术较早应用于城市规划、大气污染监测等。
利用RS资料和GIS平台, 可编绘城市大气污染源的分布图, 同时采用航空多光谱摄影手段可监测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颗粒大小及空间区域的分布, 分析城市地面辐射温度和城市“热岛”现象形成的关系。
利用“3S”技术, 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已建立了环境基础数据库, 开发了城市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污染应急预警预报系统等[6]。
GIS技术还用于城市生态环境调查、现状和污染源监测、生态功能和环境影响评价等[7]。
2.2 水资源生态监测利用“ 3S ”技术对河流水质、水量等进行监测, 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区域的水环境状况, 反映水体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 更加直观地反映如污染源、排污口等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
利用RS 可以快速监测出水体污染源的类型、位置分布及水体污染的分布范围,还可以对旱涝灾情、水土流失等进行实时监测[8]。
“3S”技术还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和水资源调查评价、生态耗水分析, 开展水域分布变化和水体沼泽化、水体富营养化、泥沙污染等监测。
2.3 森林生态监测近年来, “3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荒漠化、湿地、野生动植物、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资源与生态监测[9]。
RS技术主要用于森林资源的调查和动态监测, 编制大面积的森林分布图, 对宜林荒山荒地进行立地条件调查, 绘制林地立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潜力图等, 测算各类土地面积, 进行土地评价。
目前,基于“3S”技术对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护与监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2.4 农业生态监测“3S”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可用于土地的生产潜力评价、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土地持续利用评价及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土地次生盐渍化等监测[10~12]。
对土地环境的监测除实地进行定位观测外, 还可用不同时期的同一幅影像进行影像迭加、对比, 来准确地看出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 耕地地面温度、土壤水分的旱涝状况等环境条件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状况。
此外,GPS与GIS结合为科学种田提供了所需要的定位和定量的技术手段,RS和GIS结合提供了多种数据源为建立农田基础数据库奠定了基础[13]。
2.5 海洋生态监测利用“3S”技术可以获得海面悬浮泥沙、浮游生物、可溶性有机物、海面油膜和其它污染物等信息, 监测海洋生物体污染、石油污染、洋面温度等。
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海岸带和海岛调查等方面也已取得了成功的应用[14]。
2.6 区域生态监测“3S”技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中, 可将地理信息与大气、土壤、水、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数据结合在一起, 利用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 对整个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以反映出区域中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间分布情况。
如利用“3S”技术对都阳湖区围湖造田、洪涝、湖盆泥沙淤积、水质污染等监测, 完成了湖区特大洪涝灾害动态监测、坪堤分布及防洪能力评价、湿地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分布、湖体水质评价等[15]。
3 “3S”应用的展望我国的生态监测是一项新的任务,近年来,以GPS ,RS ,GIS为核心的“3S”技术为大范围的生态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其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以往的生态监测多数侧重于污染、灾害等方面,以定性描述为主,在时间序列的比较研究上难以具体化[16]。
“3S”技术应用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后,能够进行各因子专题分析及多时相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建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模型,使定量表述、定量结果落实在了每一个空间位置。
随着“3S”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监测技术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1]刘敏.“3S”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 . 广东林业科技,2005 ,21 (3):71~74[2]陈述彭, 鲁学军, 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3]陆守一, 唐小明, 王国胜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4]冯仲科.“3S”技术及其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5]孙天华,刘晓茹,傅桦. 浅评我国生态监测现状[J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7 (3)[6]李莉, 张维志, 陈文英.GIS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环境科学动态,2003(1):10~12[7]邱木清.“3S”技术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 ] . 农业网路信息,2008 (1) [8]邓永光.RS技术在水利建设中的应用[C].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2004 [9]肖化顺.森林资源监测中3S技术应用与展望林业资源管理,2004[10]王静, 张继贤, 何挺等.基于3S技术的耕地退化监测与评价技术方法探讨.测绘科学,2002,27(4):45~49[11]王育新, 田卫堂.利用3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调查和动态监测.河北水利水电技术, 2003(2):43~45[12]邝生爱, 田淑芳, 程博.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遥感监测.国土资源遥感,2002(2):10~14[13]姚建松.3S技术在精细农业中的应用.农业装备技术,2009,35(1):22~25 [14]侯英姿, 陈晓玲, 李毓湘,基于3S技术的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进展.海洋测绘,2005,25(3):24~27[15]万中英, 钟茂生, 吴福英等.鄱阳湖区洪涝灾害遥感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40(8):229~232[16]于镇华,黄朔.“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8,17: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