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养蚕实践活动方案计划
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前言在我国,蚕桑产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蚕丝更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商品。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蚕桑文化,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对农业生产的热爱,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养蚕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生命周期,了解蚕桑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探索农业科技在养蚕过程中的应用。
二、活动背景与目的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传统的养蚕方式正在逐渐被现代化的技术所取代。
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变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养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养蚕的全过程。
目的:1. 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生长发育特点。
2. 学习传统养蚕技术和现代化养蚕技术的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激发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活动准备1. 人员安排:本次活动由学校生物老师和农业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2. 场地准备:学校租用了一片适宜养蚕的场地,并准备了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卵、蚕房、饲料、温湿度计等。
3. 时间安排: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蚕卵孵化、蚕宝宝饲养和蚕茧收获。
四、活动过程1. 蚕卵孵化:在活动开始的第一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蚕卵放入孵化箱中,并进行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经过几天的观察,蚕卵逐渐孵化成小蚕。
2. 蚕宝宝饲养:小蚕孵化后,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饲养蚕宝宝。
他们需要定时喂食、清理蚕房、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蚕的生长状态,以及如何处理突发状况。
3. 蚕茧收获: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地将蚕茧采摘下来。
随后,他们学习了如何剥茧、抽丝,了解了蚕丝的加工过程。
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养蚕实践活动,学生们收获颇丰:1. 知识收获:学生们了解了蚕的生命周期、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蚕丝的加工过程,对蚕桑产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技能提升: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养蚕技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方案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方案养蚕创意活动策划方案一、活动背景和目标养蚕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农业活动,可以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丝绸的制作过程。
本创意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养蚕的了解,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2.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丝绸的制作过程;3.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内容和步骤1. 简介养蚕活动(时间:10分钟)活动开始前,简要介绍养蚕的历史背景,含义和意义。
向孩子们解释蚕的生长过程及丝绸制作的基本工艺。
2. 建立蚕箱(时间:30分钟)提前准备好蚕箱和一些桑叶等养蚕食物。
将孩子们分组,每组提供一个蚕箱、一些蚕种和养蚕食物。
引导孩子们合作建立蚕箱,让他们亲手参与其中。
3. 播种和养殖(时间:2周)每个小组将负责养殖一批蚕,他们需要负责喂养蚕种和更换养蚕箱的食物。
每天给孩子们一定时间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组织一次观察和分享活动,让孩子们交流和展示他们养蚕的经验。
4. 丝绸制作体验(时间:40分钟)请来专业的丝绸制作师傅,向孩子们展示真正的丝绸制作过程,并教授孩子们基础的丝绸制作技能。
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动手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丝绸产品,如手帕、饰品等,让他们切身体验丝绸制作的乐趣。
5. 丝绸观摩和分享(时间:30分钟)组织一个小型的丝绸观摩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丝绸产品,让孩子们互相观摩、学习和交流。
在展示过程中,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养蚕心得,感受和体会。
三、活动资源和物料准备1. 蚕箱:提前准备足够数量的蚕箱,最好是透明的,便于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2. 蚕种:购买一些蚕种,并按照每组分配数量。
3. 养蚕食物:准备足够的桑叶或其他养蚕食物。
4. 观察记录表:为孩子们提供观察记录表,让他们记录并观察蚕的生长情况。
5. DIY丝绸制作工具:备齐制作丝绸产品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织布机、丝线、针线等。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甲方:[主办方名称]地址:[主办方地址]联系电话:[主办方电话]乙方:[承办方名称]地址:[承办方地址]联系电话:[承办方电话]一、活动主题“蚕宝宝的奇妙之旅”二、活动目的通过养蚕活动,让参与者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同时提高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意识。
三、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四、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五、活动内容1. 蚕宝宝领养:参与者可以领养蚕宝宝,并获得养蚕所需的工具和饲料。
2. 养蚕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养蚕知识讲解,包括蚕的生长周期、饲养方法、注意事项等。
3. 创意手工制作:组织参与者利用蚕茧、蚕丝等材料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蚕茧画、蚕丝饰品等。
4. 成果展示与分享:在活动结束时,举办成果展示会,让参与者展示自己的养蚕成果和创意作品,并分享养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双方责任与义务1. 甲方责任与义务提供活动所需的场地、设备和资金支持。
负责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协助乙方进行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2. 乙方责任与义务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负责提供养蚕所需的工具、饲料和专业指导。
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内容,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体验。
七、费用及支付方式1. 活动费用总计为[具体金额]元,由甲方承担。
2. 甲方应在活动开始前[具体日期]支付[预付款比例]元给乙方,剩余费用在活动结束后[具体日期]支付。
八、违约责任1. 若一方违反本协议的任何条款,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具体金额]元。
2. 如因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的原因导致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九、协议变更与终止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或补充需经双方书面协商一致,并签署相关协议。
2. 在活动结束后,本协议自动终止。
十、争议解决如双方在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其他条款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另行协商并签订补充协议。
养蚕的主题活动方案策划

一、活动背景蚕宝宝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昆虫,其生长过程寓意着生命的蜕变和成长。
为了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我们特举办“蚕宝宝成长记——养蚕体验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生长过程和蜕变过程。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 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为期两周)四、活动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户外活动场地五、活动对象全校学生六、活动流程1. 活动筹备阶段(第1周)(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进行养蚕知识培训,确保教师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和注意事项。
(2)场地布置:在实验室或户外活动场地搭建蚕房,准备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3)材料准备:购买蚕卵、桑叶、养蚕箱、温度计、湿度计等。
(4)宣传动员:通过班级微信群、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养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2. 活动实施阶段(第2周)(1)开幕式:举行养蚕活动开幕式,介绍活动目的、意义和流程。
(2)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片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3)观察记录:指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每天的生长变化。
(4)互动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养蚕实践活动,如喂食、清理蚕沙等。
(5)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蚕宝宝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蚕宝宝。
(6)作品展示:鼓励学生用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养蚕过程中的精彩瞬间,举办作品展示活动。
3. 活动总结阶段(1)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养蚕成果,分享观察心得和体验感受。
(2)表彰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体进行表彰奖励。
(3)活动总结:总结养蚕活动的收获和不足,为今后的类似活动提供借鉴。
七、活动保障措施1. 安全保障:确保活动场地安全,对参与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 师资保障: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蚕养蚕实践精彩活动方案设计

蚕养蚕实践精彩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目标: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过程;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蚕的饲料:桑叶、玉米叶等;2.蚕的容器:蚕箱、玻璃瓶等;3.放养蚕的场所:教室、室外等;4.相关工具:剪刀、夹子、喷壶等;5.活动说明和注意事项的准备。
三、活动过程:1.介绍蚕的生命周期和蚕丝的生产过程:通过PPT、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阶段和蚕丝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分组养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养蚕一只蚕宝宝。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个蚕箱或者玻璃瓶作为蚕的容器,放入适量的蚕的食物,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
3.观察记录:每天让学生观察蚕的生长状况和变化,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比如观察到蚕宝宝的大小变化、吃食情况等。
鼓励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文字表达能力。
4.授课辅导:每天定期进行蚕的生长和变化的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考和讨论,例如为什么蚕吃这种食物,为什么蚕在变大后会吐丝等。
5.观察蚕吐丝:在蚕发育到最后一个阶段时,可以安排学生观察蚕吐丝的过程。
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蚕丝的制作过程,加深他们对蚕丝的了解。
6.蚕茧的收集和加工:等到蚕变成茧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茧的外观和质地,收集茧并清洗干净。
在一个较为严肃的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茧丝的提取和清洗等步骤,让学生亲自体验茧丝的加工过程。
最后,每个小组都会获得一些自己亲手制作的蚕丝。
四、活动总结:1.学生自主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总结蚕养蚕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并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2.展示和交流:组织一个学生蚕养蚕实践的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蚕丝制作成品,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
3.评价和奖励: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评价和奖励。
可以设立一些奖项,比如最有创意奖、最美蚕茧奖等,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

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3篇篇一《养蚕创意活动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蚕趣无限,创意飞扬”二、活动背景蚕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的生物,通过养蚕活动,可以让参与者亲身感受蚕的生长过程,培养观察力、耐心和责任心,同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活动目的1. 让参与者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增加对昆虫知识的认识。
2. 培养参与者的观察力、耐心和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激发参与者的创意和想象力,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现蚕的魅力。
四、活动主体[具体参与活动的人群,如小学生、中学生、社区居民等]五、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六、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如学校教室、社区活动室等]七、活动准备1. 蚕种及相关养殖材料(如桑叶、蚕盒等)的采购。
2. 制作关于蚕的知识展板、宣传资料等。
3. 准备手工制作所需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4. 邀请专业的养蚕人员或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5. 布置活动场地,确保安全、舒适。
八、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10 分钟)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流程。
播放关于蚕的有趣视频或图片,引起参与者的兴趣。
2. 蚕知识讲解(30 分钟)邀请专业人员或教师进行蚕的知识讲座,包括蚕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过程、养殖方法等。
发放相关的知识资料,让参与者进一步了解蚕。
3. 蚕养殖体验(60 分钟)参与者领取蚕种和养殖材料,按照指导进行蚕的养殖。
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观察心得。
定期更换桑叶,保持蚕的生活环境良好。
4. 创意手工制作(60 分钟)分组进行蚕的创意手工制作,如制作蚕的模型、绘画蚕的形象、制作蚕的装饰品等。
鼓励参与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自己的作品。
评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参与者分享养蚕和手工制作的心得体会。
发放活动纪念品,合影留念。
九、活动预算1. 蚕种及养殖材料费用:[X]元。
2. 手工制作材料费用:[X]元。
3. 知识展板、宣传资料等制作费用:[X]元。
4. 奖品费用:[X]元。
养蚕创意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

养蚕创意活动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养蚕创意活动方案策划书一、活动主题“蚕宝宝的奇妙之旅”二、活动背景养蚕是一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的活动。
通过养蚕,孩子们可以观察到蚕的生长过程,了解生命的奥秘,培养观察力和责任感。
同时,养蚕也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活动目的1. 让孩子们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感受生命的奇妙。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详细活动地点]六、参与人员[参与活动的具体人员]七、活动准备1. 准备蚕卵、桑叶、养蚕盒等养蚕所需的材料。
2. 邀请专业的养蚕人员或教师进行指导。
3. 准备相关的书籍、图片、视频等资料,供孩子们学习和参考。
4. 布置活动现场,营造出浓厚的养蚕氛围。
八、活动内容1. 蚕卵孵化:孩子们将蚕卵放入养蚕盒中,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了解蚕宝宝的诞生。
2. 桑叶喂养:孩子们学习如何采摘桑叶,并将桑叶喂给蚕宝宝,观察蚕宝宝的进食过程。
3. 蚕宝宝成长:孩子们观察蚕宝宝的生长过程,记录蚕宝宝的体长、体重等数据,了解蚕宝宝的生长规律。
4. 蚕茧制作:孩子们观察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学习如何制作蚕茧,感受蚕宝宝的辛勤劳动。
5. 创意展示: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蚕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如蚕茧画、蚕茧饰品等,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九、活动流程1.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和目的,欢迎孩子们参加活动。
2. 知识讲解:专业的养蚕人员或教师为孩子们讲解蚕的生长过程、生活习性和养蚕的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孩子们分组进行蚕卵孵化、桑叶喂养、蚕宝宝成长观察等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养蚕的过程。
4. 创意制作:孩子们用蚕茧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分享: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养蚕活动计划方案范文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部门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养蚕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
本次养蚕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增强爱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
4.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2023年5月15日四、活动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操场五、活动对象全校五年级学生六、活动内容1. 前期准备阶段(3月15日-3月20日)-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养蚕知识讲座,讲解蚕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养殖方法等。
- 学生分组,每组负责一部分蚕的养殖。
- 准备养蚕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蚕卵、蚕盒、饲料、温度计等。
2. 养殖阶段(3月21日-4月30日)- 每组学生定期观察蚕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数据。
-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日常的蚕房管理,包括温度控制、湿度调节、饲料投放等。
- 学生通过观察蚕的生长变化,了解生物的生长规律。
3. 收获阶段(5月1日-5月15日)- 观察蚕结茧,了解蚕的变态过程。
- 学生分组进行茧的收集和整理。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结茧成果展示,评选最佳养殖小组。
4. 后期整理阶段(5月16日-5月20日)- 学生将蚕茧进行吐丝,了解丝的加工过程。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养蚕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 收集活动照片和视频,整理成册,作为活动资料。
七、活动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评估活动的吸引力。
2. 通过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报告,评估学生对养蚕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心。
4.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活动对学生家庭的影响。
八、活动预算- 蚕卵、蚕盒、饲料等材料费用:1000元- 教师培训及材料费:500元- 活动宣传及资料费:300元- 额外备用金:200元总计:2000元九、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学生接触到有害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蚕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产生背景本活动产生纯属偶然,在一个极为自然的状态中生成,事先并未经过精心策划。
在一个春意融融的早晨,林舒琦将自己养的蚕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此举在班级引起轩然大波。
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第一次亲眼目睹,看到爬在绿色桑叶上蠕动的黑色小生灵,显得特别新奇,特别兴奋,继而萌发了养蚕的愿望。
林舒琦答应分发给和她有着共同爱好的同学养,并制定了一份简单的养蚕计划。
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抓住了这一契机,当机立断进行组织。
就这样,一个新的实践活动方案便应运而生。
二、活动目标1 、使小学生通过养蚕实践活动,了解蚕的生活习性,对蚕的特点作详细的了解。
2、增强动手能力。
让儿童学会运用简单测量工具对物体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简单记录,学会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特征,学会较长时间观察、记录生物生长与变化,学会通过语言、图画和文字对生物生长期的变化进行描述比较。
3、引导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创新精神,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在合作养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5、感受中华文化。
引导儿童在养蚕活动中增进对于中国养蚕抽丝历史对人类服饰贡献的了解,感受中华古蚕桑文化的灿烂。
6、学写观察日记,为学生创造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激发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7、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8、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珍爱小生命的美好情感。
三、活动时间大约一个半月——两个月四、活动对象三年级二班全体同学四、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养蚕前的准备工作蚕是一种娇弱的动物,对环境(温度、湿度、食物的鲜洁程度、蚕房的清洁)都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对蚕进行饲养和管理,利用活动课时间,请辅导员或林舒琦对养蚕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介绍。
1、了解养蚕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悠久历史,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蚕丝来织丝绸。
20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人工养蚕。
公元前二世纪我国就有大量的蚕丝和丝织品运往国外,有“丝绸之国”之称。
外国人学到养蚕抽丝技术已比我们晚了两千多年。
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一直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外国人争相购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起了重要作用。
2、指导学生养蚕,讲解养蚕相关资料。
(1)卵期的管理讲解:养蚕要准备蚕卵和养蚕的纸盒。
(出示纸盒)盒里面铺一层干净的白纸,把蚕卵放在纸盒内,放在温暖的地方,如果气候比较干燥,每天喷洒少量的水。
盒内不用放棉花,更不要把蚕卵放在火炉上烤,随着天气逐渐变暖,小蚕自己就会出来,我们这里一般3月底或4月初是小蚕孵出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要看看有新出的小蚕没有。
小蚕一般上午出得最多。
小蚕一出卵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把它刷到桑叶上。
(2)幼虫期的饲养和管理蚕最好的食物是桑树叶。
桑树是一种落叶乔本,叶卵形,边缘有锯齿(出示标本),叶片比较光滑。
在喂蚕时,一定要确认是桑叶的,才能给小蚕吃。
如果找不到桑叶不要紧,莴笋叶也可以养蚕。
吃莴笋叶的蚕虽然身体不那样白,但一样生长发育,能吐丝结茧变蛹化蛾,并产卵繁殖后代。
有人做过实验。
蚕小时候用莴笋叶喂,最后一段时间用桑叶喂,效果很好。
无论用桑叶还是莴笋叶喂蚕,叶子都要洗净擦干。
不要用变黄腐败的叶喂蚕。
为使富余的叶不至于很快萎蔫。
可以把它装入塑料袋内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处,可保鲜好几天。
给蚕喂叶,每天至少4次,清早、中午、下午、晚上。
每次量要适当,以免造成浪费。
但晚上要多放些叶子,因为蚕整夜都在吃桑叶。
小蚕要用嫩叶喂,叶不一定切碎。
给小蚕换叶时,可以直接把新叶盖在旧叶上。
等小蚕都爬到新叶上,就把新叶拿开放在一边,再检查旧叶上是否还剩有蚕。
这样可减少蚕的伤亡和丢失,同时也便于清除残叶和蚕粪,蚕盒要保持清洁,及时消除残叶和蚕粪,特别是用莴笋叶养蚕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如发现病蚕,要赶快拿开,以免其他蚕被传染。
病蚕一般食欲不振,身子发僵发硬,或没有精神,身体渐渐发软,流出臭水等。
注意不要在养蚕的房里喷洒杀虫剂、这样会伤害蚕。
蚕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它的表皮不能随着身体长大而长大,当蚕的身体长大受到限制时,就要脱皮。
蚕脱皮时不吃不动,好像睡眠,经一日左右。
新皮形成。
蚕又开始活动。
蚕眠时,不要认为是病蚕而把它扔掉。
在没有弄清是脱皮还是生病时,可先拿开隔离观察。
如一日后恢复活动和吃食再拿回来。
(3)蚕吐丝作茧期的管理蚕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吐丝作茧。
快吐丝的蚕身体透明发亮。
不再吃桑叶爬到一边,头时时仰起。
晃来晃去。
这时要赶快把蚕拿出来放在纸条做成的方格内最后在格上盖一厚纸做盖,让蚕在格内吐丝做茧。
(4)蚕蛾期的管理(蚕蛾出茧多在清早)蚕蛾出茧后,雌雄蚕蛾就要交配。
如果蚕蛾出茧时间相距较大,且蛾的数量少,又偏偏都是雌的或雄的,就不能配上,白白等死。
因此几个小组可把刚出茧的蚕蛾凑在一起,让它们能及时配对交配。
雌蛾交配后就要产卵,这时要在盒底放一白纸,最好是白棉纸,让雌蛾把卵产在上面,以便保存。
3、了解哪里可以采到桑叶,为认养蚕宝宝做准备。
4、分组开展“我为蚕宝宝安家”的小活动。
按家庭住址分成7个养蚕小队,每个小队4——7人,选出一名队长,以小队为单位制作养蚕箱,并在班内展示,评出蚕宝宝的最佳“安乐窝”。
第二阶段精心饲养,记录生长情况小组分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认领蚕宝宝,每组五条,为保证每位同学都有饲养的机会,小组排出顺序表,组员们轮流饲养,其余组员可以随时去关注。
负责养蚕的同学要做好以下各种工作。
1、喂养蚕宝宝采摘桑叶要注意爱护桑树,不要折枝,每次采摘的叶不要多,更不能把树上的叶采光。
另外,要注意安全,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采桑叶,不要上树,采高枝上的叶,可以用捆在竹竿顶端的铁丝钩采摘。
2、填好观察记录表强调:在养蚕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认真记录。
写观察记录时,可参照观察记录表中的提示,重点观察,将观察记录写在实验记录纸上。
(可参考下面表格,也可以小组自行设计)养蚕观察记录表3、写好观察日记除了填写好观察记录外,还可以写简短的观察日记,记录养蚕的心得体验,心情变化等,观察日记不必每天写,发现蚕有明显的变化再写。
蚕蛹、蚕茧、蚕蛾、蚕卵要留作标本。
在此过程中以下问题供学生研究:(1)不用桑叶喂蚕,它能吐丝吗?(2)蚕蜕皮时为什么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3)剪开茧子的蛹还能活吗?(4)如何辨别蚕蛾的雌雄?4、拍摄养蚕照片。
第三阶段交流、总结、评比当蚕宝宝完成了它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后,组织“我与蚕宝宝共同成长”成果展评.1、交流学生对自己的活动成果(观察记录、摄影作品、征文、标本)进行展示交流,共同交流养蚕的发现,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2、评比(1)“养蚕摄影”比赛(2)“谁的蚕结得茧最大”比赛(3)“养蚕日记”比赛3、总结养蚕应注意什么?一、防农药中毒。
农田治病虫要远离桑地、蚕室,更不能污染桑树;附近农作物治虫喷药,为了避免蚕儿嗅到农药气味要及时关闭蚕室门窗;蚕农施药后要冲凉换衣才能喂蚕或进行其它养蚕操作;桑树喷水和根外追肥,禁用施过农药的工具;养蚕季节不宜在蚕室附近农田喷洒杀虫双等有机氯农药,其熏蒸作用会导致蚕儿中毒;喂蚕桑叶要经过试喂确认无毒后,才采叶喂蚕。
二、蚕室内禁用蚊香或灭蚊、灭虫剂,在邻近蚕室的住房内使用,也要关闭蚕室门窗,以防蚕儿中毒。
三、蚕室要安装纱门、纱窗,防止蝇类入蚕室内危害蚕儿,并添加天蚕蝇乳剂,以杀灭蝇蛆。
四、养蚕前要堵塞鼠洞,蚕架与墙壁要保持一定间距,蚕架脚周围要撒上石灰粉或蚕药,以防止老鼠上爬。
养地蚕,要做好药物灭鼠。
五、夏、秋养蚕气温较高,早上要在蚕室内喷洒井水,挂湿布或草帘,白天关闭门窗,防止热气流入室内,夜里气温低,要整夜开放门窗。
桑叶喷洒清水,室内用电风扇吹微风,也有利于室内降温。
六、发现病蚕要及时清理,投入盛有漂白粉溶液或石灰浆的消毒盆内,不可乱丢病蚕,禁用病蚕饲喂畜禽,以防止病原传播扩散,污染环境。
七、蚕沙含有大量病原物,不能随意乱倒,更不能在蚕室周围摊晒,应集中到野外堆沤或放入粪坑内沤制,以防止病原扩散。
八、夏秋高温,病原繁殖快,要注意计划采叶、及时运叶,合理贮叶,不能堆积过厚,防焗热变质而诱发蚕病。
贮桑池每个龄期要消毒一次,以灭病菌,要不喂过夜桑叶。
九、高温多湿天气忌喂湿叶,贮桑叶不能洒水,要勤除沙,多撒新鲜石灰粉、干稻草等材料,抑制病菌滋生繁殖。
十、不是养蚕季节,蚕室不要存放谷物、糠麸等物,以免受潮产生螨类,养蚕时危害蚕儿。
养蚕节桑有什么窍门?正常情况下养蚕,每生产1公斤蚕茧需15公斤桑叶采取节约用桑措施后,每张蚕种可节约用桑50公斤左右,而蚕茧产、质量可丝毫不受影响其节约用桑措施是:1、桑叶要合理采、运、贮尽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叶,随采随运,松装快运采回的桑叶抖松后放入贮桑池或贮桑室内,合理贮藏,防止风吹或堆积发热变质,造成桑叶浪费2、防止桑叶萎凋稚蚕期采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盖育,以利保温保湿,使桑叶保持新鲜大蚕期喂蚕后适当关闭门窗,待蚕食去桑叶70%左右,再开门窗通气,能有效地防止桑叶萎凋3、确保蚕室温度大、小蚕适宜温度分别为24℃、25℃,在适温范围内,蚕食欲旺盛,减少残次桑叶,而且提高叶丝转化率4、推广少回育、条桑育小蚕平面立体一日一回育、全龄二回育、大蚕条桑育等省力化养蚕技术,不仅提高养蚕工效,且有利蚕儿食桑,比普通育节省桑叶5%左右5、计划用桑和定量给桑按不同蚕期逐龄、逐日、逐回制定标准用桑量,做到“蚕儿饱食不浪费,节约用桑不饿蚕”每龄蚕初、末期,蚕食桑量减少,这时喂叶要适量5龄蚕盛食期要让蚕儿充分饱食,但每日最大用桑量要控制在110公斤以内6、添食蜕皮激素蚕儿见熟5%左右,每张种使用1支蜕皮激素,兑水25公斤,拌和20公斤桑叶,一次给蚕吃完,能促使蚕儿一齐老熟,每张种可节省桑叶10公斤左右如何抓好眠起处理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眠起处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养蚕技术,处理得好与不好,关系到蚕儿的健康状况和发病率,以及产茧的多少因此应着重抓好如下技术环节:1、适时眠除小蚕发育快,就眠快,眠期短,下眠网宜提早;四龄蚕催眠期长,下网宜偏迟些在高温多湿宜早,低温干燥宜迟,上午就眠宜偏早,下午就眠偏迟眠除时见蚕座有少量(2-3条)眠蚕时,撒上糠灰或鲜石灰粉(使蚕迅速上爬)再加眠网,给桑(桑叶适熟稍偏嫩),蚕全部爬上后即可进行如果是晚上加眠网,应第二天早给一次桑叶后眠除2、提青分批眠除后喂两口桑,蚕儿全部眠定,不用提青,座中极少数弱小迟眠蚕用手执出淘汰如果有一半未入眠,就用中心分批法,把蚕分成二批入眠方法是:蚕眠一半,再加眠网一次和均匀给桑,使蚕儿爬上网后移至加一窝饲养就眠如果蚕儿生长发育参差不齐,就用提中心分二头的方法,把处于眠中状态的大批蚕分出来,将早眠与迟眠蚕在起蚕饷食时并窝饲养3、眠中管理蚕儿入眠后,要保持安静,通风换气,防止阳光直射高温多湿天气,要在蚕座撒糠灰或石灰粉吸湿,既防止病菌孳生,又防止早起蚕食残桑造成发育不齐4、适时饷食:应贯彻迟饷食,即是在见蚕基本蜕皮完,而且有80-90%的起蚕头部为淡褐色时进行饷食遇高温闷热或白撞雨时,宜提早饷食一般见起后5-7个小时饷食各龄饷食前要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而后下网给桑,用桑要新鲜偏嫩5、控制日眠控制日眠,应以三、四眠为重点一般来说,三眠日眠,大眠亦日眠,三眠踏夜眠,大眠也会踏夜眠日眠蚕儿,熟蚕就在中午,上簇也就方便了老师养的蚕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天气:晴今天下午,我到田老师的养蚕室去看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