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第三章
土力学第三章土的渗透性

土体的临界状 态-2
• 土体中的有效应力: 当土体处于临界状态时,渗流方向从下往上,这时,渗透 力等于土样的浮容重,土体中的有效应力为:
=h2-h
=h2-h/i=h2-h/i=h2-h2=0
说明: 有效应力为0,表明土颗粒间不存在接触应力,在渗流作用 下,试样处于即将被浮动的临界状态。 所以,土体的渗透变形取决于土的浮容重与向上的渗透力的 大小。
vk(iib)
粘性土的渗透性:
相同水力坡降条件下,水在 砂土中可以流动,
而在粘性土中只有水力坡降 大于起始水力坡降时才流动
起始水力坡降ib:
由于粘性土的颗粒之间存在连接 力所致。
渗透系数的测 定
试验方法:
常水头试验:
常水头试验、变水头 试验
k
QL
Aht
在试验过程中水头始终 保持不变,适用于粗粒 土。
有效应力和孔 隙水压力
• 外荷载分担: 外加荷载作用在土体上,一部分由土颗粒承担,一部分由孔 隙水承担,一部分由孔隙气体承担。 对于饱和土,外加荷载只由土颗粒和水承担。
• 总应力: 指外荷载作用在土体上的总的应力。
• 有效应力: 指土体中的土颗粒所承担的外荷载部分所产生的应力。
• 孔隙水压力: 指土体中的水所承担的外荷载部分所产生的应力。
成正比;
渗透力的方向与渗 流方向一致;
3
当渗流方向与土体的重力
方向相反时,渗流的运动 5
对土体的稳定有影响。
2
单位体积渗透力是 一的重心处。
渗透变形
• 渗透变形:指渗透水流导致土体发生变形或破坏的现象。 • 渗透变形的形式: 流土、管涌 • 流土:
指粘性土或非粘性土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某一部分 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发生于渗流出逸处。 • 管涌: 非粘性土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中细小颗粒沿着粗大颗 粒间的孔 隙被带出到土体外面的现象,发生于土体内 部或渗流出逸处。
土力学: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

附加应力的分布规律
平面分布规律
附加应力在平面上的分布呈扩散状,随着深度的 增加而减小。
深度分布规律
在一定深度范围内,附加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 大,达到一定深度后基本保持稳定。
方向分布规律
附加应力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布不同,与外部荷载 的方向和土体的性质有关。
附加应力的影响因素
01
外部荷载
外部荷载的大小、分布和作用方 式直接影响附加应力的分布和大 小。
在水平方向上,自重应力 表现为均匀分布。
侧向应力
在土体边缘,自重应力表 现为侧向应力,对土体的 稳定性产生影响。
自重应力的影响因素
土的密度
土的密度越大,自重应力越大。
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越大,自重应力越大。
土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
土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对自重应力的分布和大小有显著影响。
04 土中附加应力计算
02
03
土体的性质
边界条件
土体的容重、压缩性、内摩擦角、 粘聚力等性质对附加应力的影响 较大。
土体的边界条件,如固定边界、 自由边界等,对附加应力的分布 和大小也有影响。
05 土中有效应力计算
CHAPTER
有效应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有效应力的概念
有效应力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法向应 力,是土壤保持其结构稳定和防止剪 切破坏的主要因素。
土中应力计算的重要性
01
02
03
工程安全
准确的土中应力计算是确 保工程安全的前提,能够 预测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制 定应对措施。
设计优化
通过土中应力计算,可以 优化设计方案,提高工程 结构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科学研究
土中应力计算有助于深入 研究土力学性质和规律, 推动土力学学科的发展。
土力学 第三章

基底压力的分布图形见图4.10。 (4)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0
1h1 2 h2
h1 h2
18.6 0.5 19.3 1.0 19.07 0.5 1.0
(5)基底附加压力
p 0 max p k max 0d
0 min k min
120 40
(2)偏心矩
Mk 120 l 3 e 0.25 0.5 Fk Gk 300 180 6 6
(3)基底压力
p kmax
kmin
Fk Gk M k Fk Gk bl W bl
6e 1 l
300 180 6 0.25 (1 ) 80(1 0.5) = 120 kPa 40 23 3
(1)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曲线是一条折线,拐点在土 层交界处和地下水位处。 (2)同一层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 (3)自重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如果地下水位以下存在不透水层(如岩层或只含 结合水的坚硬粘土层),由于不透水层中不存在 水的浮力,所以层面及以下的自重应力应按上覆 土层的水土总重计算。
σcz σcz线 γ1h1 γ1h1+γ2h2 γ1 γ2
天然地面
地下水位面 γ3 γ4 不透水层面
γ1h1+γ2h2+γ3h3
γ1h1+γ2h2+ +γw(h3+h4)
图3.2 成层土的自重应力分布
【例题3.1】某工程地基土层及其物理性质指标如图 3.4所示,试计算土中自重应力并绘出分布图。 解:
cz1 1h1 17.5 2.0 35kPa
x
Fk+Gk
(a) pkmax (b)
土力学第三章

向下渗流
z z u H w h
存在向下渗流,有效自重应力增大γw⊿h
A点的有效自重应力:
3.4 基底压力计算
上部结构
建筑物设计
基础 地基
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各 种荷载都是通过基础 传到地基中的。
基础结构的外荷载 基底反力 基底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地基附加应力 地基沉降变形 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 给地基表面的压力,也称 基底接触压力。 暂不考虑上部结构的影响, 使问题得以简化; 用荷载代替上部结构。
Aw 1 A
PSi
PaVi
有效应力σ′
'u
3.2 有效应力原理
2. 有效应力原理
'u
σ:作用在饱和土中任意面上的总应力 σ′:作用在同一平面土骨架上的有效应力 u:作用于同一平面上孔隙水压力 土的变形和强度变化只取 决于有效应力的变化
3.2 有效应力原理
①变形的原因 颗粒间克服摩擦相对滑移、滚动—与 σ’ 有关; 接触点处应力过大而破碎—与 σ’ 有关。
②强度的成因 凝聚力和摩擦—与σ’ 有关 ③孔隙水压力的作用 对土颗粒间摩擦、土粒的破碎没有贡献, 并且水不能承受剪应力,因而孔隙水压力 对土的强度没有直接的影响; 它在各个方向相等,只能使土颗粒本身 受到等向压力,由于颗粒本身压缩模量很 大,故土粒本身压缩变形极小。因而孔隙 水压力对变形也没有直接的影响,土体不 会因为受到水压力的作用而变得密实。
pmax
min
y
P 6e 1 A b
3.5.2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2、偏心荷载作用——单向偏心荷载 P b e x y
p max
pmax
min
土力学第三章

绪论0.3土力学的方法和内容绪论绪论土力学包括哪些内容?§3 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S≦[S]沉降具有时间效应-沉降速率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概述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 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1 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砂土:一般不做压缩试验粘性土:固结(压缩)试验。
3.1.1 侧限压缩试验支架加压设备固结容器变形测量3.1.1 侧限压缩试验3.1.1 侧限压缩试验24hr3.1.1 侧限压缩试验i i3.1.2 压缩曲线3.1.2 压缩曲线3.1.3 压缩性指标3.1.3 压缩性指标3.1.3 压缩性指标 2.3.1.3 压缩性指标 2.μ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1压缩试验及压缩性指标3.1.3 压缩性指标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 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2膨胀曲线、再压曲线与先期固结压力的概念3.2.1 膨胀曲线、再压曲线3.2.1 膨胀曲线、再压曲线固结稳定卸荷瞬时不排水卸荷稳定初始状态3.2.1 膨胀曲线、再压曲线3.2.1 膨胀曲线、再压曲线3.2.1 膨胀曲线、再压曲线3.2.1 膨胀曲线、再压曲线3.2.3 先期固结压力概念3.2.3 先期固结压力概念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3 天然粘性土层的固结状态3.3.1 粘性土的天然固结过程(水下沉积)3.3.2 天然粘性土层的三种固结状态N onsolidation U nder 原、现、未来地面现地面3.3.2 天然粘性土层的三种固结状态O 原、现、未来地面原地面h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3 天然粘性土层的固结状态3.3.2 天然粘性土层的三种固结状态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3 天然粘性土层的固结状态3.3.2 天然粘性土层的三种固结状态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4 先期固结压力及现场压缩曲线的确定3.4.1 先期固结压力的确定§3 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4.1 先期固结压力的确定§3.4 先期固结压力及现场压缩曲线的确定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4.2 现场压缩曲线及其确定方法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4 p c及现场压缩曲线的确定3.4.2 现场压缩曲线及其确定方法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5 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第3章土的压缩性与基础沉降计算§3.5 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3.5.1 用e-p曲线计算3.5.1 用e-p曲线计算3.5.1 用e-p曲线计算1) 确定计算断面、计算点。
土力学第三章土中应力计算详解

特点:一般自重应力不产生地基变形(新填土除 外);而附加应力是产生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
整理ppt
3
概述
有效应力:由土骨架传递或承担的应力
孔隙应力:由土中孔隙水承担的应力 静孔隙应力与超孔隙应力
自重应力:由土体自身重量所产生的应力
附加应力:由外荷载(建筑荷载、车辆荷载、 土中水的渗流力、地震作用等)的作用,在土
整理ppt
均匀 E
1
E2<E
1 50
3.4 有效应力原理
wF2 1ER z2321R 1
整理ppt
34
一. 竖直集中力作用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布辛奈斯克课题
z
3F
2
z3 R5
R 2r2z2x2y2z2
z3 2 FR z3 523 [1(r/1z)2]5/2
F z2
3
1
2[1(r/z)2]5/2
集中力作用下的 地基竖向应力系数
整理ppt
z
F z2
查表3.1
a.矩形面积内
z (c Ac Bc Cc D )p
BA
C
h
b.矩形面积外
a
z (c be gc a hf gc c he gc d i ) fp gi
D ig df
整理ppt
b
c e42
c.矩形面积边缘线上
z (cIcI)Ip
d.矩形面积边缘线外侧
z (c I cI IcI II cI )p V
dPpdxdy dz 32dPR z35 23p R z35dxdy
z0 b0 ldzz(p,m ,n)
m=l/b, n=z/b
c F(bl ,bz)F(m,n)
dP
土力学第三章(土体中应力)

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名词解释1、自重应力:由土体本身重量在地基中产生的应力。
2、附加应力:由外荷载(建筑荷载)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
3、基底压力: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力。
4、基底附加压力:作用于地基表面,由于建造建筑物而新增加的压力,即导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又称基底净压力。
5、有效应力:在总应力中由土体骨架承担的应力,其大小等于土体面积上的平均竖向粒间应力。
6、孔隙水应力:在总应力中由土体中孔隙水承担的应力。
简答1、什么是自重应力,其分布规律是什么?答:由土体本身自重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
分布规律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按三角形分布。
2、什么是附加应力,其分布规律是什么?答:由外荷载(建筑荷载)作用在地基土体中引起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分布规律为:1、距离地面越深,附加应力分布范围越广,出现应力扩散现象;2、在集中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最大,向两侧逐渐减小;3、同一竖向线上的附加应力随深度发生变化;4、只有在集中力作用线上,附加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
3、什么是基底压力,什么是基底附加压力,计算其工程意义是什么?答:建筑物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自重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作用于基础底面传至地基的单位面积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工程中可以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进而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其反作用力基底反力大小是基础设计的前提条件。
作用于地基表面,由于建造建筑物而新增加的压力,即导致地基中产生附加应力的那部分基底压力,又称基底净压力。
工程中可以计算地基中附加应力进而计算地基的沉降量,同时也是补偿性基础设计的前提。
4、如何计算偏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分布规律如何?答:计算偏心荷载作用时基底压力可以采用材料力学的偏心受压公式:对矩形基础 )61(max minB e A G P p ±+= 对条形基础 )61(max minBe B G P p ±+= 当e<l/6时,p max ,p min >0,基底压力呈梯形分布 当e=l/6时,p max >0,p min =0,基底压力呈三角形分布当e>l/6时,p max >0,p min <0,基底出现拉应力,基底压力重分布第1题解:根据题意:A 点的自重应力kPa H A 5131711=⨯==γσB 点的自重应力kPa H H B 5.8235.10512'211=⨯+=+=γγσ C 点的自重应力kPa H H H C 5.9925.85.823'32'211=⨯+=++=γγγσD 点上面的自重应力kPa H H H H D 5.12930.105.994'433'2'211=⨯+=+++=γγγγσ上D 点下面的自重应力(考虑承压水作用)kPa H H H H H w D 5.20981030.105.994'433'2'211=⨯+⨯+=++++=γγγγγσ下若基岩变成破碎的透水层D 点上面的自重应力=D 点下面的自重应力kPa D D 5.129==下上σσ第2题 解:根据题意:①.角点下的附加应力系数 αzc 0zcp σ=2405.4==0.01875 又∵αzc=f (B L ,BZ c )=f (B L ,B 8) ②.基础中心点的附加应力系数),(2/2/2/00B z B L f z =α=f (B L ,B 8)=αzc =0.01875③基础中心点下4米处的kpa p zc z 1824001875.04400=⨯⨯==ασ第3题 解:根据题意: 对于甲基础 111===B L m 212===B Z n 查表084.01=k kpa p p k 4.50150084.0424minmax 11=⨯⨯=+⨯=σ 对于乙基础采用角点法0069.01752.01999.01999.02315.04321=+--=+--=k k k k kkpa p k 38.12000069.02=⨯=⨯=σkpa 78.5138.14.5021=+=+=σσσ第4题解:根据题意:条形基础受偏心荷载作用,偏心距m e 5.01=基底压力分布为 k p a k p a B e B P p 3.114/7.285)75.061(71400)61(m a xm i n =⨯±=±=均匀荷载强度kpa 3.114,三角形荷载强度kpa 4.171,列表计算如下:。
土力学第3章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二、流网特征与绘制
求解方法
解析法
比较精确,但只有在 边界条件简单的情况 下才能求解
数值法
图解法
有限差分法(FDM) 有限单元法(FEM) 电网络模拟
边界条件比较复杂特征
流线与等势线彼此正交 每个网格的长度比为常数,为了方便常取1,这时的 网格就成为正方形或曲边正方形 相邻等势线间的水头损失相等 各流槽的渗流量相等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接近坝底,流线密集,水 力梯度大,渗透速度大
远离坝底,流线稀 疏,水力梯度小, 渗透速度小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绘制方法
根据渗流场 的边界条件
A l H B s 0 l C
△h
s
D
确定边界流线 和首尾等势线
0
正交性 曲边正方形
初步绘制流网
流线→等势线→反复修改,调整
G
icr
' w
或
Gs 1 sat w icr 1 e w
在工程计算中,将土的临界水力坡降除以某一安全系数 Fs(2~3),作为允许水力坡降[i]。设计时,为保证建筑物的安 全,将渗流逸出处的水力坡降控制在允许坡降[i]内
icr i [i ] Fs
基 础 工 程 土木工程学院
qx q2x
q3x
k2
k3 达西定律
H2 H
H3
平均渗透系数
q
i 1
n
q x k x iH
ix
k1iH 1 k 2 iH 2 k n iH n
整个土层与层面平 行的等效渗透系数
基 础 工 程
1 kx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第三节
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
前期固结压力: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的最大固 结压力,以 c 表示。 (1)正常固结土 c cz (2)超固结土 c cz (3)欠固结土 c cz
1.为什么要研究土的压缩性
地基沉降(竖向位移)
墨西哥城下的土层为:表层为人工 填土与砂夹卵石硬壳层,厚度5m,其 下为火山灰形成的超高压缩性淤泥, 天然孔隙比高达7~12,含水率150~
2m
600%,层厚达数十米。该艺术宫沉降 量高达4m,并造成临近的公路下沉2m。
4m
Palacio de las Bellas Artes,Mexico City
czi ( cz(i 1) czi )
1 2
自重应力+附加应力(基底附加压力产生)
e
问题2:为何采用平均值 ? 同一层中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czi
zi cz i
e1i
e2i
qzi
zi czi
e1i
e2i
p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zi e1i e2i ai zi hi hi si hi Esi 1 e1i 1 e1i
(GB50007-2002)推荐的方法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一、地基沉降计算——分层总和法
1. 基本原理 • 基本假设
(1)基础中心处的沉降代表基础的沉降。 (2)中心土柱完全侧限,其压缩量为沉降。
无侧向膨胀,直接利用压缩试验的结果。
• 沉降计算
Δs1 Δs2 Δs3 Δs4 ds Δs8
• 压缩指数
e1 e2 e1 e2 Cc lg p2 lg p1 lg p2 p1
• 侧限压缩模量Es 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竖向应力增量与应变 增量之比。 • 侧限压缩模量与压缩系数的关系
1 e1 Es a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推导过程
设土样中土粒的高度为1,压缩前的孔隙比 为e1,压缩后的孔隙比为e2 。则压缩前土样的高 度为1+ e1,压缩后的高度为1+e2,土样的压缩量
p(kPa) e 0 0.8 20 40 60 80 100 0.7
地 面
3m
100kPa
88kPa
基 岩
120 0.691 140 160 180 0.671
0.765 0.74
0.725 0.71
0.683 0.676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大面积堆载
如图所示的砂层中夹有厚度 为0.2m软弱薄层,砂的容重, 3 Es 12.5MPa 18 kN / m 压缩模量见图,薄层中取土 样进行压缩试验的结果见下 表。试计算在图示满布均载 由60kPa增大到100kPa的过 岩 石 程中,薄层产生的压缩量占 整个土层发生的压缩量的百 分比。(说明:薄层中竖向 应力的变化可忽略)
或
或
e1 e2 h h1 1 e1 a p2 p1 h h 1 e1 p2 p1 h h Es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第二节、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地基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稳定 后地基的下沉量。
• 两种常用计算方法
(1)分层总和法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7)确定受压层深度 zn ,其判断准则是
一般土 z 0.2 cz 软土
z 0.1 cz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8)计算各土层的压缩量
si
zi
Esi
hi
a si ( )i zi hi 1 e1
e1 e2 si ( ) i hi 1 e1
zi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i p0 si [ zi k ( z )dz / zi zi 1 Esi 0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z zi1
k ( z )dz / z
0
i 1
]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i k ( z )dz / zi
0
zi
p0 ( zi i zi 1 i 1 ) Esi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2.侧限压缩性指标
• 压缩系数
e
e1 e2 a p2 p1
标准压缩系数
(MPa 1 ) e1
a1 2
0.1
e2
1 2
0.5 中压缩性 高压缩性
p1 100kPa p2 200kPa
a12 / MPa 1
低压缩性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dsi
b
z ( z )dz
Esi
k ( z ) p0
H
p0 p H
si
p0 Esi
zi 1
k ( z )dz
zi1
zi
zi 1
zi
dsi dz
zi 1
zi
z ( z)
Esi
dz
zi
zi-1 i-1 i
dz
z
p0 hi [ k ( z )dz k ( z )dz ] Esi 0 0 zi zi1 p0 [ zi k ( z )dz / zi zi 1 k ( z )dz / zi 1 ] Esi 0 0
第一节、土的压缩性 一、土的压缩性
compressibility
在压力作用下土的体积减小。 压缩性的原因 • 土颗粒的压缩 ≈0 • 孔隙水的压缩 ≈0 • 孔隙的减小 压缩性 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
• 无粘性土:短时间内完成 • 饱和粘土:历时很长。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第三章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1、土的压缩性
基本概念、土的压缩性指标
2、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计算
分层总和法、规范方法、三种特殊情况下的地基沉降计算
3、沉积土层的应力历史
超固结土、正常固结土、欠固结土、前期固结压力
4、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n
若地基为均匀土层,可由压 缩模量Es直接查表确定 s 。否 则由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Es的 当量值 Ai Es Ai E si 确定。其中Ai为第i 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 层厚度的积分。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1)无相邻荷载作用
zn b(2.5 0.4 ln b)
本建筑产生的附加应力 对方建筑产生的附加应力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在旧建筑旁修新建筑
对新建筑,旧建筑在其 地基中产生的附加应力相当 于原存压力,对新建筑沉降 的影响不大。
对旧建筑,在较近的一端, 旧 建 筑 新 建 筑
新建筑在其下产生的附加应 力较大,而较远一端较小, 故旧建筑向新建筑倾斜。
p (kPa)
e
q
2m
2m
0
1.100
20
1.035
40
0.970
60
0.925
80
0.895
100
0.870
120
0.845
140
0.8200
160
0.800
180
0.785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地下水位下降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推荐的方法
墨西哥城艺术宫的下沉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墨西哥城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二、侧限条件下土的压缩性
1、侧限条件:土在压缩过程中,只能在竖向压缩,
而侧向受限不能变形。
加压活塞 荷 载 透水石 环刀
• 压缩仪 oedometer 构造
刚性护环
土 样
透水石
问题1:如何确定e1i、e2i ?
粉 质 粘 土
z 8
9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e1i e2i si hi 1 e1i
cz(i-1)
自重应力
i-1 hi
附加应力
z(i-1)
i
i
1 2
czi
e1i e2i
初始状态 终止状态 自重应力
zi
zi ( z(i 1) zi )
为e1-e2,相应的应变增量为(e1-e2)/(1+e1),按照
定义,压缩模量
p2 p1 1 e1 应力增量 Es 应变增量 (e1 e2 ) /(1 e1 ) a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
土的压缩性及地基沉降
3.土层侧限压缩变形量计算
设土样压缩前的厚度为h,则其压缩量可按 以下公式计算
b
(5)确定压缩底层(地基沉降计算深度zn)
目标:之下土层的变形可忽略不计。
H
方法:
z 0.2 c z 0.1 c
细 砂
p0 p H
1 2 3 4 5 6 8 9 自重应力 附加应力
0 1 2 3 4 c5 6 7
粘 土
h
(6)计算每一层土的压缩量
7
e1i e2i si hi 1 e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