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教案) 2021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教案)2021一、教学内容《记金华的双龙洞》选自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是叶圣陶先生在游览浙江金华北山双龙洞后所写的一篇游记。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双龙洞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溶洞景观,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与神奇。
本节课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文章第2、3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心情及溶洞的奇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第2、3自然段的内容,感受双龙洞的自然美和作者的游览心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孔隙的狭小和奇趣。
2. 体会作者游览双龙洞的心情及溶洞的奇景。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板书设计。
2. 学具:学习用品、预习笔记、课文抄写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第2、3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画出关键词句。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相互解答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孔隙的狭小和奇趣,体会作者游览双龙洞的心情及溶洞的奇景。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观察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六、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1. 游览路线: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2. 孔隙特点:狭小、奇趣3. 作者心情:好奇、兴奋、赞叹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观察身边的事物,尝试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字数不限。
2. 课堂作业:结合课文内容,为双龙洞设计一则导游词,字数不限。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华地理位置和双龙洞的地理环境。
2.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主要事件和人物。
3.能够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并描绘金华双龙洞的美丽景色。
三、教学难点1.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文章描写景色的理解和体会。
四、教学准备1.板书内容:地理位置、双龙洞风景、相关人物事件等。
2.课件:金华双龙洞的图片或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金华双龙洞的美景,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本文1.语文课本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2.同步板书相关地理名词和人物事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景点描写,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4. 朗读、演讲学生轮流朗读文章,有表现愿望的学生可以进行短暂的演讲,展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 总结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地理环境、人物事件等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六、课堂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
2.写一篇文章描述金华双龙洞的美景,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地理环境,是否能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华的双龙洞是中国著名的景点。
2.掌握双龙洞的历史及其传说。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双龙洞及其周围环境。
二、教学内容1.双龙洞的介绍2.双龙洞的历史及传说3.双龙洞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三、教学重点1.探究双龙洞的历史及其传说。
2.在讲解双龙洞时带领学生感受双龙洞的神奇及景色。
四、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双龙洞的历史及其传说。
2.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双龙洞及其周围环境。
五、教学方法1.演讲法2.讲解法3.问答法4.互动探讨法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个地方是哪里。
2.引导学生慢慢地想到这个地方是金华的双龙洞。
第二步:掌握双龙洞的历史及其传说1.介绍双龙洞的历史及传说。
2.让学生互动探讨,了解双龙洞的奇特之处。
3.老师讲解双龙洞内石刻的历史背景及含义。
第三步:感受双龙洞的神奇及景色1.出示双龙洞的图片,感受双龙洞的景色。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双龙洞及其周围环境。
3.让学生通过互动探讨,了解双龙洞的景色以及当地的文化特色。
第四步:总结回顾1.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双龙洞的感受及所了解到的知识。
2.整理双龙洞的历史及其传说以及景色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3.提问学生双龙洞对于你想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什么帮助,让学生思考认知。
七、课堂练习1.请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双龙洞的景色。
2.你对双龙洞的了解程度是多少?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有何帮助?八、家庭作业1.请带领家人了解一下双龙洞的历史及传说,然后记录下来。
2.请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描述一下你对双龙洞的印象以及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知。
九、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著名景点双龙洞的历史及传说,以及描述双龙洞的景色和周围环境。
通过互动探讨,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双龙洞的奇特之处。
家庭作业能够扩展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双龙洞所暗含的文化意义。
《记金华的双龙洞》PPT精品课件(第2课时)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作者的游踪,清楚文章的主次安 排,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 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同学们,叶圣陶向我们清楚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 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好像也置身于神秘秀丽的 大自然中。现在拿出我们上节课绘制的游览路线 图,让我们出发吧!
1、整体感知
学习新知
(1)默读全文并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
(2)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2、在游览中,你对哪一处的风景印象最深? 一会儿向大 家做个介绍,情势不限,可以拿着图片或照片做介绍,也 可以编成解说词讲授,还可以朗读课文。
3、我们按照“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一 同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其间我们感受到路上艳丽的风景,听到 了溪流的欢唱,看到外洞的宽阔,体验了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 小,更让我们欣赏到内洞的“黑、奇、大”,我们不禁发出感叹。 在我们游览的同时,泉水始终伴随着我们,你能找到书中描写泉 水的句子吗?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

精读课文
欣赏:孔隙。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精读课文
欣赏:孔隙。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精读课文
欣赏:孔隙。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 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精读课文
交流:洞口、外洞: 金华城 → 罗店→ 入山→ 洞口→ 外洞 → 孔隙→ 内洞→ 出洞
简易图。
精读课文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画出课文中描写孔隙的句子, 你从中能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孔隙?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
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 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
2、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一路写了哪些地方?在书上 圈一圈。
精读课文
交流: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依次是:
金华城 → 罗店→ 入山→ 洞口→ 外洞 → 孔隙→ 内洞→ 出洞
画一张简易图。
出洞
精读课文 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
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 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
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 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 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窄小 文章介绍“孔隙”的特点是? 孔隙“窄小”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2课时课件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叶圣陶
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和
听到了什么? 看到 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
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
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 眼前一片明艳。
结构梳理
路上:映山红、油桐、粉色土、溪流 记
金
洞口:像桥洞、很宽
华 的
双龙洞
外洞:宽广、大
双
孔隙:窄、奇、险
热 爱
龙 洞
出洞
内洞:黑、奇、大
概括主旨
本文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 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激发了我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句
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內洞又有什么特点呢? 黑大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 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 道有多么宽广。
奇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 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奇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 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 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 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不管是身处上坡还是下坡,适当的时候一定要懂得让自己停下来,驻足回望是为了更好地迈进。 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目标再远大,终离不开信念去支撑。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愿意做的事情也总能找得出借口。 痛不痛只有自己知道,变没变只有自己才懂。不要问我过得好不好,死不了就还好。 宁可失败在你喜欢的事情上,也不要成功在你所憎恶的事情上。 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够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原来时光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在飞逝。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课件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 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 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端, 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 很值得观赏。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 找看是哪些词。
•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 龙,一条青龙。
• 其他那些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
拓展延伸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 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 根据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 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吧。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欣赏着沿途美丽的春光,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双龙洞。
精读课文
第2课时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作者游双龙洞? 第4~7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课文的第4~7自然段写 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 样的印象?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这些景点中最令你好奇、难忘的 是哪儿?
孔隙
什么是孔隙? 孔:小洞,窟窿。隙:裂缝。孔隙
外洞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 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 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周围”“头上”表明作者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 绍外洞的。这句话介绍了外洞的特点——宽敞、大。
内洞
自由读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内 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
洞内随处可见的钟乳石, 似菱角悬挂,似玉柱连接天地, 似海上吹来的阵阵波浪,又似 拔地而起的峻峭山峰,洞内还 有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 石钟乳和石笋,非常美丽神奇: 有的像飘飘欲飞的仙女,给我 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有的像巨 柱擎天,令我们感到它的磅礴 气势;有的像顶天立地的“灵 芝柱”,是那样的特殊。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 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 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作者游览顺序: (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溪流流经的线路: (石洞里→孔隙→外洞→洞口右边→随 着山势流下山去)
写好游记应做到:
1.按游览顺序记叙,适当运用 过渡句,使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 谨。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细致 的描写。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填空: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金华双龙洞 ), 时间是( 4月14 ),课文是按照游览 的顺序叙述日的,依次写了:路上 ( 洞口 ) ( 外洞 ) (孔隙 ) ( 内洞 ) ( 出洞 )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 .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
额角,擦伤鼻子。
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 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 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其次 是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 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 目有四十多。
黄龙
青龙
一柱擎天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 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 异。 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 值得观赏。
3.在对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 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 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 觉得拥挤。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 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 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 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 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 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 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⑴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 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 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 有趣。 ⑵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 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 景物的热爱。
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 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 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 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同学们有感情 地齐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一课,我们欣赏了双龙洞的美丽奇特,领 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可爱。现在让我们亲自到 双龙洞去游一游吧!
同学们继续读课文,说说外洞, 孔隙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宽敞 外洞:
孔隙: 窄小低矮
内洞: 黑暗、宽广、奇异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 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 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 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 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 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 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
洞口
外洞
内洞
游完之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吧!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 欢的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二。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组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 说从这段中你知道些什么。 时间: 4月14日 地点: 浙江金华 事件: 游北山的双龙洞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 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 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 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