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5.24•【字号】成建委发[2011]284号•【施行日期】201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的通知(成建委发[2011]284号)五城区建设局、高新区规建局,市质监站,在蓉各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市级有关部门:为提高我市中心城区道路建设质量,有效避免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由我委组织编写的《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查。
现将该导则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认真执行。
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工作须严格按照本导则执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检查井建设工程,各区、市、县参照执行。
本导则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利于今后修订时参考和采纳。
本导则有效期为5年。
特此通知。
附件:《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附件: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2011年版)前言城市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检查井周围路面沉降、裂缝和破损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项质量通病,其不仅影响路面的整体性、美观性,更影响路面行车舒适及交通行驶安全,从而极大地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为了有效避免检查井周边路面病害,更好保证道路的使用品质,特制定《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四川(成都)-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的通知文件号:成建委发[2011]285号五城区建设局、高新区规建局,市质监站,在蓉各设计、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市级有关部门:为提高我市中心城区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由我委组织编写的《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已通过相关部门、专家的审查。
现将该导则印发,请各单位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认真执行。
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监督、施工、监理、竣工验收工作须严格按照本导则执行。
本导则适用于中心城区各级市政道路的新建、改建沥青路面工程,各区、市、县参照执行。
本导则从2011年7月1日起执行,各单位在执行期间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利于今后修订时参考和采纳。
本导则有效期为5年。
特此通知。
附件下载:沥青路面设计导则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四日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2011-05-24 发布2011-07-01 实施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前言为提高成都市中心城区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规范沥青路面设计工作,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了《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
编制组在参阅了相关国家规范、行业标准,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成都市沥青路面建设的实际情况,完成本导则的编制工作。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要求、结构要求和材料要求。
请各有关单位在使用本导则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函告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址:西屠场街7号),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主要起草人:索奇峰阳晓静达帆文登国谢健鹤杨美龙崔世斌张蓉唐云华王剑平目录1 总则 (1)2 总体要求 (2)2.1 一般规定 (2)2.2 交通等级 (2)2.3 结构组合 (3)2.4 结构厚度 (4)3 土基 (5)3.1 一般规定 (5)3.2 设计要求 (5)3.3 膨胀土路基 (6)4 垫层 (7)4.1 一般规定 (7)4.2 设计要求 (7)5 基层 (8)5.1 一般规定 (8)5.2 半刚性基层 (8)5.3 刚性基层 (9)6 下封层 (10)6.1 一般规定 (10)6.2 材料要求 (10)7 面层 (11)7.1 一般规定 (11)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9 改建路面设计 (16)9.1 一般规定 (16)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路面层 (16)用词说明 (20)条文说明 (21)1 总则1.0.1 为提高本市市政道路路面工程的建设质量,统一沥青路面设计标准,特制定本导则。
道路施工白加黑施工方案

十陵道路白改黑施工组织设计年月日施工组织设计目录一、工程概况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和施工流程三、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措施四、季节性施工措施五、主要机具使用计划六、劳动力需用计划七、施工进度计划八、建议与要求一、工程概述十陵上街、十陵中街、创业路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其中十陵上街东起和平路,西接十陵中街,道路全长约374 米;十陵中街西接十陵上街,东至江华路,道路全长约443 米。
规划红线宽度均25 米,现状路面宽15 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创业路南起石灵上街,北接灵龙路,道路全长约237 米,规划红线宽度20 米,现状路面宽12 米,水泥混凝土路面。
目前,项目周边道路均已进行“白+黑"路面整治及人行道整治,为改善项目区内居民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道路进行“白+黑"路面整治及人行道整治。
(二)交通组织方案本次维修整治施工部分主要为路面部分,针对道路施工制定如下交通组织方案:1)由于全线路段为对向车道,施工时采取封闭式施工.2)在封闭路段设置醒目、清晰的临时指向牌和标识牌。
3)施工路段,能正常通行后,应及时解除封闭,开放交通.(三)工期要求工期为年月日至年月日,工期天(雨天顺延)。
(四)整治内容1、现有路面病害整治;2、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3、车道上现状检查井加固及升降;4、全线更换新型三防井盖;5、人行道整治;6、道路标线。
(五)采用的规范规程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 37-2012);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7。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9。
兴隆122号路路基填料石方破碎解小方案,

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原科技成果转化区道路项目)兴隆122号路路基填料石方破碎解小试验方案编制人:复核人:审核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路西段等九个项目指挥部二O一六年二月目录1、编制依据及原则 (2)1.1编制依据 (2)1.2规范、标准 (2)2、工程概况 (2)2.1地形地貌 (3)2.2地层结构 (4)2.3水文资料 (5)3人员机械配备 (7)3.1人员配置 (7)3.2机械设备配置 (7)4主要施工试验工艺及规范要求 (8)4.1路基填料石方开挖运输 (8)4.2石方破碎解小主要试验工艺及流程 (9)4.3石方破碎解小试验总结 (9)1、编制依据及原则1.1编制依据(1)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转化园道路项目—兴隆122号路道路工程施工图》。
(2)现场调查报告、施工能力及近年来市政公路以及其他等级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国内外相关市政公路的施工工艺及科研成果。
(3)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经验。
1.2规范、标准(1)《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2)《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94)(4)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6)交通部颁发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2、工程概况兴隆122号路位于天府新区内。
项目区周边水、电、通讯、交通条件交方便,项目区供水、能源等条件较好。
目前该项目周边已规划的主干道、快速路均已经处于实施阶段,且大部分可通车,因此可以认为项目周边交通条件便利。
工程所需石料、砂、砂砾、砾石、生石灰、沥青可以就近解决。
DL-01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1概述1.1任务依据委托方:成都高投置业有限公司委托形式:设计合同书委托内容:简阳市芦葭镇综合提升规划工程相关设计工作1.2设计标准道路的设计标准见下表:道路设计标准芦葭镇综合提升规划工程包含5条市政道路,分别是简仁路、文化街、富民街、顺河街、芦葭桥街等。
本工程改造建设内容:破除现状面层加铺,同时新建雨、污、给水,路灯改造,施划标线等。
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及交通工程,共4个专业,本部分为道路专业。
1.4旧路情况简介结合现场调查,简仁路、文化街、富民街路面宽度8~9m,顺河街路面宽度7~8m,芦葭桥街路面5m。
道路均为水泥路面,局部出现裂痕、不规则裂缝、龟裂等病害,且缺乏路灯、交通标志标线等必要设施;无雨、污水排水系统,均直排;电力、通讯管线均架空布置且杂乱无章。
镇区现状2设计依据及相应技术规范2.1设计依据(1)本项目设计合同;(2)本项目地勘报告;(3)现场踏勘资料;(4)南华街、芦新街施工图设计2.2主要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7.《城镇道路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 B02-2013);9.《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0.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1.《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12.《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2011年版);3沿线气象、水文、地貌、地质特征3. 1气候条件简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霜雪少。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一、引言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交通发达、道路密集,城市化进程快速。
沥青路面是成都市主要的道路材料之一,其设计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制定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为成都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合理设计提供指南。
二、背景1.成都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应用广泛,覆盖范围涉及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以及部分支路。
2.部分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道路使用寿命短、维修频繁。
三、总体原则1.安全性原则:沥青路面设计应满足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
2.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
3.耐久性原则:沥青路面设计应考虑道路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修成本。
四、设计要求1.路面承载力要求:根据道路设计等级和交通量,确定沥青路面的最低承载力要求。
2.垂直平整度要求:沥青路面应满足一定的平整度,确保行车安全和舒适性。
3.抗滑性要求:考虑道路的坡度、曲线等因素,保证车辆在雨天或湿滑路面上的抗滑性。
4.高温稳定性要求:成都市夏季气温较高,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高温抗变形性能。
5.低温韧性要求:成都市冬季气温较低,沥青路面应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6.耐久性要求:沥青路面应满足一定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维修成本。
五、设计方法1.层厚设计:根据道路设计等级和交通量,设计沥青路面的合理层厚。
2.沥青稳定剂设计:选用适当的沥青稳定剂,提高沥青路面稳定性和耐久性。
3.骨料配合比设计:合理设计骨料配合比,提高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4.施工质量控制:加强对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5.后期维护管理:建立健全的道路维护管理体系,定期进行路面检测和维护,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六、结论为了保障成都市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使用寿命,本文制定了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包括总体原则、设计要求、设计方法等内容。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分析一、背景介绍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路面结构的设计对道路的使用寿命、承载能力以及舒适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结构的设计进行分析,并阐述相关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二、沥青路面结构的组成沥青路面结构是指由沥青混合料铺筑而成的道路表面层。
它主要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基础层、底床层、黏结层和面层。
1.基础层:基础层是整个道路结构的最底层,承担着路面上的车辆和交通荷载的传递。
基础层的设计应考虑地基的承载力、稳定性和排水性能等因素。
2.底床层:底床层位于基础层之上,它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均匀的地面,以保证沥青面层的平整度和整齐度。
底床层的材料通常使用碎石、砂土等。
3.黏结层:黏结层位于底床层和面层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黏结底床层和面层,并提高路面的均匀度和稳定性。
黏结层的材料通常使用矿粉、水泥等。
4.面层:面层是整个道路结构的最上层,它直接接触到车辆的轮胎并承受着车辆行驶时的荷载。
面层的材料通常使用沥青混合料,它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乱性能。
三、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在设计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沥青路面结构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和注意事项:1.充分考虑地基条件:在设计沥青路面结构时,应对地基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和排水性能进行充分的考虑。
若地基条件较差,可以采用加固措施,如加设基层,以增加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选择合适的材料:在选择路面结构的材料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基础层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排水性能,面层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抗乱性能。
3.合理设计厚度:沥青路面结构的厚度直接影响着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
过厚的路面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过薄的路面则会缩短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道路的类别、交通荷载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路面的厚度。
4.合理排水设计:沥青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对于路面的使用和维护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版)
2012-12-31 发布
2013-02-01 实施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根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的要求,主编单位在认真总结实践 经验,参考2012年发布实施的有关国家规范,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对《成都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了修 订。
主编单位: 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主要起草人:索奇峰 阳晓静 达 帆 文登国 谢健鹤 杨美龙 崔世斌 张 蓉 唐云华俊材 丁威仁 陈林琳 黄 曦 陈 炯
目录
1 总则 ........................................................................................................1 2 总体要求 ................................................................................................2 2.1 一般规定 .............................................................................................2 2.2 主要设计要素 .....................................................................................2 2.3 结构组合 .............................................................................................2 2.4 结构厚度 .............................................................................................3 3 土基 ........................................................................................................5 3.1 一般规定 .............................................................................................5 3.2 设计要求 .............................................................................................5 3.3 膨胀土路基 .........................................................................................6 4 垫层 ........................................................................................................7 4.1 一般规定 .............................................................................................7 4.2 设计要求 .............................................................................................7 5 基层 ........................................................................................................8 5.1 一般规定 .............................................................................................8 5.2 半刚性基层 .........................................................................................8 5.3 刚性基层 .............................................................................................9 6 下封层 ..................................................................................................10 6.1 一般规定 ...........................................................................................10 6.2 材料要求 ...........................................................................................10 7 面层 ......................................................................................................11 7.1 一般规定 ...........................................................................................11 7.2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 ...............................................................11 7.3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12 7.4 橡胶沥青混凝土(AR)...................................................................12 7.5 集料要求 ...........................................................................................13 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15
9 改建路面设计 ......................................................................................16 9.1 一般规定 ...........................................................................................16 9.2 沥青路面加铺层 ...............................................................................16 9.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 .......................................................17 附表1 《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参考表》..........................................18 附表2《部分城市常用路面结构组合》 ...............................................19 条文说明 .................................................................................................20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总体要求;3土基;4垫层;5基 层;6下封层;7面层;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9 改建路面设计。
本导则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根据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对设计基准期、交通等级和道路等 级等主要技术指标做了调整。 2、对各结构层的适宜厚度做了适当上调,以满足实际需要。 3、对路面基层的压实度、抗压强度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4、对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SMA)的材料要求、试验技术标准 做了详细规定和部分修订。 5、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沥青路面的面层厚度要求。 6、增加了改建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规定 本导则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进行管理,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 研究院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内容的解释。执 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成都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院(地 址:西屠场街7号 邮政编码:610000)
1 总则 ................................................................................................22 2 总体要求 ........................................................................................23 3 土基 ................................................................................................24 4 垫层 ................................................................................................24 5 基层 ................................................................................................25 6 下封层 ............................................................................................25 7 面层 ................................................................................................26 8 新建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27 9 改建路面设计 ................................................................................27 附表1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