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材料物理性质

钢铁材料物理性质
钢铁材料物理性质

金属热物性参数

金属热物性参数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金属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C) 密度ρ(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纯铁 25 200 400 769 800 1000 1500 0.107 0.124 0.145 0.358 0.230 0.148 0.180 0.192 0.152 0.120 0.074 0.071 0.070 0.032 ρ=7.88(20?C) =7.3(1500?C) =7.0(1600?C) 镇静钢(C0.08%) 200 400 800 1200 0.112 0.124 0.142 0.230 0.158 0.142 0.128 0.107 0.068 0.071 ρ=7.86(15?C) 软钢(C0.23%) 200 400 800 1200 0.112 0.124 0.142 0.228 0.158 0.124 0.116 0.102 0.062 0.071 ρ=7.86(15?C) 碳素结构钢(S35C) 25 200 400 800 0.111 0.125 0.134 0.285 0.103 0.095 0.079 0.078 中碳钢(C0.4%) 200 400 800 1200 0.112 0.122 0.140 0.148 0.156 0.124 0.115 0.100 0.059 0.071 ρ=7.85(15?C) 共析钢(C0.8%) 200 400 800 1200 0.108 0.128 0.144 0.146 0.160 0.119 0.108 0.091 0.058 0.072 ρ=7.85(15?C) 工具钢(C1.2%) 200 400 800 0.108 0.130 0.142 0.156 0.103 0.102 0.089 0.057 ρ=7.83(15?C)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 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建筑物的安全性、功能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用于建工.程的材料要承受各种不同的力的作用。例如结构中的梁、板、柱应其有承受荷载作用的力学性能;墙体的材料应接有抗冻、绝热、隔声等性能;地而的材料应具有耐磨性能等。一般来说.材料的性质可以分为4个方面: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和耐久性。 一、物理性能 1、密度 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式(2-1)计算: 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是指不包括材料孔隙在内的体积。建筑材料中,除钢材、玻璃等少数材料接近于绝对密实外,绝大多数材料都含有一定的孔隙,如砖、石材等。而孔隙又可分为开口孔隙和闭口孔隙。 在测定有孔隙材料的密度时,为了排除其内部孔隙,应将材料磨成细粉(粒径小于0.2mm),经干燥后用密度瓶测定其体积。材料磨得越细,测得的密度就越准确。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式(2-2)计算: 材料的表观体积是指包含材料内部孔隙在内的体积。对外形规则的材料,其几何体积即为表观体积,对外形不规则的材料,可用排水法求得,但要在材料表面预先涂上蜡,以防水分渗入材料内部而使测值不准。当材料的孔隙内含有水分时,其质量和体积均有所变化,表观密度一般变大。所以测定材料的表观密度有气干状态下测得的值和绝对干燥状态下测得的值(干表观密度)口在进行材料对

比试验时,以干表观密度为准。 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散粒或粉状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按式(2-3)计算: 材料的堆积体积既包含了颗粒内部的孔隙,又包含了颗粒之间的空隙。堆积密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材料颗粒的表观密度,而且还与堆积的密实程度、材料的含水状态有关。 表2-1 常用建筑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 4、密实度 密实度是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所充实的程度。以D表示,按式(2-4)计算:

Procast相关参数设置一览

相关参数设置一览 PRECAST中参数的设置 (USER PRE-DEFINED RUN PARAMETER) 一. GENERRAL 1.) STANDARD NSTEP 2000 定义模拟时间总步数,时间步数达到该步数时,模拟终止 TFINAL 1 +000 定义ProCAST模拟时间(如同时定义TFINAL 和NSTEP,哪个先达到,按哪个终止模拟) TSTOP 2 +000 定义模拟分析终止温度 INILEV 0 定义初始步数,第一次模拟INILEV=0,如继续某一步数模拟,INILEV=继续模拟步数,(该步长数必须为输出步长的整数倍)。 DT 1 定义时间初始时间步长

DTMAX 1 +000 定义最大时间步长 TUNITS 2 (K C F)温度输出单位 VUNITS 1 速度输出单位 PUNITS 5 压力输出单位 QUNITS 1 热流输出单位(这几项是设置单位的,数字对应着可选项的顺序数) 2)ADVANCED NRSTAR 5 定义允许重新计算次数 NPRFR 1 定义文件输出频率 PRNLEV 0 定义输出节点某项结果,默认值=0 =0,不输出=1,输出节点速度=8,输出节点压力=16,输出节点温度 =64,输出节点涡流强度=128,输出节点涡流分散率=1024,输出节点位移 =8192,输出面热流=32768,输出节点磁热能

SDEBUG 1 定义调试信息,默认值=1 =0,不记录调试信息=1,在文件中记录求解情况、时间步长控制、自由面模型 AVEPROP 0 定义计算每个个单元属性方法 =0,计算每个高斯点属性=1,计算单元中心属性,以其作为整修单元平均值 CGSQ 0 定义CGSQ求解,默认值=0 =0,使用默认TDMA求解 =1,使用CGSQ求解U方程=2,使用CGSQ求解V方程 =4,使用CGSQ求解W方程=16,使用CGSQ求解能量方程 =64,使用CGSQ求解涡流强度方程=128,使用CGSQ求解可压缩流动密度方程 LUFAC 1 定义CGSQ求解预处理参数 DIAG 16384 对于对称求解,定义DIAG求解项(diagonal preconditioning flag) =0,对所有采用Cholesky预处理=8,对压力采用

(推荐)氯化钙热力学物性参数

氯化钙热力学物性参数 1氯化钙理化性质及其应用 氯化钙的相对密度为2.15g/cm3,熔点782℃、沸点 1600℃以上。具有极强的吸湿性,暴露于空气中极易潮解。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文献[1]详细介绍了氯化钙的应用和生产工艺:氯化钙的应用按级别分为:工业级氯化钙[2]和食品级氯化钙[3]。 1.1工业级氯化钙 工业级氯化钙具有遇水发热且凝点低的特点,可用于融雪和除冰[4-6]。并有吸水性强的功能,还可用作干燥剂,如用于氮气、氧气、氢气等气体的干燥。还是港口消雾[7]和路面集尘[8]、织物防火的最佳材料[9]。氯化钙水溶液是冷冻机用和制冰用的重要制冷介质[10]。另外氯化钙还可当作脱水剂、防冻剂、絮凝剂及生产色淀颜料的沉淀剂等。 1.2食品级氯化钙应用 在食品生产中,氯化钙可用于食品加工的稳定剂、稠化剂、吸潮剂、口感改良剂等。在医药领域,氯化钙还可用于药物合成的原料。 1.3氯化钙用于热泵 氯化钙主要是用于化学热泵(Chemical Heat Pump 简称CHP),它是利用不同条件下的一对耦合的可逆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吸收放热现象来实现热量的传递的,它是一种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将

蓄热机和热泵机合二为一的新型节能技术[11]。文献[11]研究了化学热泵为CaCl 2/CH 3OH 体系,它利用了如下化学反应: 23232()2()CaCl CH OH g CaCl CH OH s ??→+?←?? 该反应是一个气固两相的可逆络合反应,反应的正方向是放热反应。 以CaCl 2/CH 3OH 体系设计的化学热泵的工作原理图如下: 下面是氯化钙的部分热力学性质图表: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第一章、材料的热学性能 一、基本概念 1.热容:物体温度升高1K 所需要增加的能量。(热容是分子热运动的能量随温度变化的一个物理量)T Q c ??= 2.比热容:质量为1kg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 与 物质的本性有关,用c 表示,单位J/(kg ·K)]T Q m c ??=1 3.摩尔热容:1mol 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用Cm 表示。 4.定容热容:加热过程中,体积不变,则所供给的热量只需满足升高1K 时物体内能的增加,不必再以做功的形式传输,该条件下的热容: 5.定压热容:假定在加热过程中保持压力不变,而体积则自由向外膨胀,这时升高1K 时供 给 物体的能量,除满足内能的增加,还必须补充对外做功的损耗。 6.热膨胀:物质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现象。 7.线膨胀系数αl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的相对伸长。t l l l ?=?α0 8.体膨胀系数αv :温度升高1K 时,物体体积相对增长值。t V V t t V ??= 1α 9.热导率(导热系数)λ:在 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标志 材 料热传导能力,适用于稳态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q=-λ△T/△X 。 10.热扩散率(导温系数)α:单位面积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α=λ/ρc 。α表示温度变化的速率(材料内部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α越大的材料各处的温度差越小。适用于非稳态不稳定的热传导过程。本质仍是材料传热能力。)。 二、基本理论

1.德拜理论及热容和温度变化关系。 答:⑴爱因斯坦没有考虑低频振动对热容的贡献。 ⑵模型假设:①固体中的原子振动频率不同;处于不同频率的振子数有确定的分布函数; ②固体可看做连续介质,能传播弹性振动波; ③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类; ④假定弹性波的振动能级量子化,振动能量只能是最小能量单位hν的整数倍。 ⑶结论:①当T》θD时,Cv,m=3R;在高温区,德拜理论的结果与杜隆-珀蒂定律相符。 ②当T《θD时,Cv,m∝3T。 ③当T→0时,Cv,m→0,与实验大体相符。 ⑷不足:①由于德拜把晶体看成连续介质,对于原子振动频率较高的部分不适用; ②晶体不是连续介质,德拜理论在低温下也不符; ③金属类的晶体,没有考虑自由电子的贡献。 2.热容的物理本质。 答:温度一定时,原子虽然振动,但它的平衡位置不变,物体体积就没变化。物体温度升高了,原子的振动激烈了,但如果每个原子的平均距离保持不变,物体也就不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发生膨胀。 【⑴反映晶体受热后激发出的晶格波和温度的关系; ⑵对于N个原子构成的晶体,在热振动时形成3N个振子,各个振子的频率不同,激发出的声子能力也不同; ⑶温度升高,晶格的振幅增大,该频率的声子数目也增大; ⑷温度升高,在宏观上表现为吸热或放热,实质上是各个频率声子数发生变化。材料物理的解释】 3.热膨胀的物理本质。 答:由于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吸引力与斥力。力大小和原子之间的距离有关(是非线性关系,引力、斥力的变化是非对称的),两原子相互作用是不对称变化,当温度上升,势能增高,由于势能曲线的不对称性必然导致振动中心右移。即原子间距增大。 ⑴T↑原子间的平均距离↑r>r0吸引合力变化较慢 ⑵T↑晶体中热缺陷密度↑r<r0排斥合力变化较快 【材料质点间的平均距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微观),宏观表现为体积、线长的增大】 4.固体材料的导热机制。 答:⑴固体的导热包括:电子导热、声子导热和光子导热。 ①纯金属:电子导热是主要机制; ②合金:声子导热的作用增强; ③半金属或半导体:声子导热、电子导热; ④绝缘体:几乎只有声子导热一种形式,只有在极高温度下才可能有光子导热存在。 ⑵气体:分子间碰撞,可忽略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固体:质点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5.焓和热容与加热温度的关系。P11。图1.8 ⑴①有潜热,热容趋于无穷大;⑵①无潜热,热容有突变

材料物理性能.

※ 材料的导电性能 1、 霍尔效应 电子电导的特征是具有霍尔效应。 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 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差,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形成的电场E H ,称为霍尔场。表征霍尔场的物理参数称为霍尔系数,定义为: 霍尔系数R H 有如下表达式:e n R i H 1 ± = 表示霍尔效应的强弱。霍尔系数只与金属中自由电子密度有关 2、 金属的导电机制 只有在费密面附近能级的电子才能对导电做出贡献。 利用能带理论严格导出电导率表达式: 式中: nef 表示单位体积内实际参加传导过程的电子数; m *为电子的有效质量,它是考虑晶体点阵对电场作用的结果。 此式不仅适用于金属,也适用于非金属。能完整地反映晶体导电的物理本质。 量子力学可以证明,当电子波在绝对零度下通过一个完整的晶体点阵时,它将不受散射而无阻碍的传播,这时 电阻为零。只有在晶体点阵完整性遭到破坏的地方,电子波才受到散射(不相干散射),这就会产生电阻——金属产生电阻的根本原因。由于温度引起的离子运动(热振动)振幅的变化(通常用振幅的均方值表示),以及晶体中异类原子、位错、点缺陷等都会使理想晶体点阵的周期性遭到破坏。这样,电子波在这些地方发生散射而产生电阻,降低导电性。 3、 马西森定律 (P94题11) 试说明用电阻法研究金属的晶体缺陷(冷加工或高温淬火)时威慑年电阻测量要在低温下进行。 马西森(Matthissen )和沃格特(V ogt )早期根据对金属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的浓度较小,以致于可以略去它们 之间的相互影响,把金属的电阻看成由金属的基本电阻ρL(T)和残余电阻ρ?组成,这就是马西森定律( Matthissen Rule ),用下式表示: ρ?是与杂质的浓度、电缺陷和位错有关的电阻率。 ρL(T)是与温度有关的电阻率。 4、 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金属的温度愈高,电阻也愈大。 若以ρ0和ρt 表示金属在0 ℃和T ℃温度下的电阻率,则电阻与温度关系为: 在t 温度下金属的电阻温度系数: 5、 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在流体静压压缩时,大多数金属的电阻率降低。 在流体静压下金属的电阻率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ρ0表示在真空条件下的电阻率;p 表示压力;φ是压力系数(负值10-5~10-6 )。 正常金属(铁、钴、镍、钯、铂等),压力增大,金属电阻率下降;反常金属(碱土金属和稀土金属的大部分) 6、 缺陷对电阻率的影响:不同类型的缺陷对电阻率的影响程度不同,空位和间隙原子对剩余电阻率的影响和金属 杂质原子的影响相似。点缺陷所引起的剩余电阻率变化远比线缺陷的影响大。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常见金属的基本性质 1、常温下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中有明显变化的是()。 A.饱和Na2CO3 溶液B.NaOH 稀溶液 C.饱和NaHCO3 溶液D.CaCl2 溶液 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K+、AlO2-、Cl-、SO42- B.H+、Ba2+、Cl-、NO3- C.Ca2+、Fe2+、NO3-、HCO3- D.Na+、Cl-、CO32-、SO32- 3、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 A: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B: Na2O2 + MnO2 = Na2MnO4 C: 2Na2O2 + 2H2SO4 = 2Na2SO4 + 2H2O + O2 D: 5Na2O2 + 2KMnO4 + 8H2SO4 = 5Na2SO4 + K2SO4 + 2MnSO4 + 5O2 + 8H2O 4、海洋中有丰富的食品、矿产能源、药物和水产资源,下图为海水利用的部分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NaHCO3的反应是利用其溶解度小于NaCl B: 用澄清的石灰水可鉴别NaHCO3和Na2CO3 C: 在第③、④、⑤步骤中,溴元素均被氧化 D: 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MaCl2溶液制取金属镁 5、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的是()。 ①NaHCO3 ②(NH4)2S ③Al2O3 ④Al(OH)3 ⑤Al A.③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6、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D: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 + CO2 + 2H2O = Al(OH)3 + NaHCO3 7、某铝土矿样品中含有Al2O3、Fe2O3和SiO2,进行一系列操作将它们分离:加入试剂、过滤、洗涤、灼烧等。依次加入的一组试剂是() A.NaOH溶液、盐酸、氨气B.硫酸、NaOH溶液、盐酸 C.NaOH溶液、盐酸、CO2 D.水、盐酸、NaOH溶液 8、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一种无机矿物盐X(仅含四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

第八单元课题1 金属材料(第1课时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课题1 金属材料 (第1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3、了解物理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初步形成“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学习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理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及影响金属材料用途的因素。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探究: 【交流讨论】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金属制品,并谈一谈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有哪些,使用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分析总结】观看课本P3页图8-3,分析并总结金属一般具有哪些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请同学们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说明铁、铝、铜都能导电和导热。 【交流讨论】请大家阅读课本P3页第一段并观看【表8-1】,查阅有关资料完成课本P4页中的“讨论”。 【分析讨论】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呢?为什么?

【资料分析 熔点2500℃ 密度3g/cm3 强度与钢相似 导电性良好 导热性良好 抗腐蚀性优异 这种金属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物保护层,试设想这种金属的可能用途。 【阅读资料】课本P4页“金属之最” 二、展示提升: 1.下列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具有导热性 B.具有延展性 C.具有金属光泽 D.能溶于酸2.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 延展性 B.导电性C . 弹性D.导热性3.某市在南浔区和孚镇建立了首个垃圾发电厂,实现了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2008年4月11日从各乡镇运来了第一批垃圾,在这批垃圾中,含废铝线、一次性塑料餐具、果皮、废旧报纸等。其中属于金属的是 ( ) A. 废铝线 B. 一次性塑料餐具 C. 果皮 D. 废旧报纸4.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硬度很大、熔点很高B.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 C.是银白色的固体D.易与酸反应产生氢气 5.常温下,_________是液体,_________是熔点最高的金属,通常用__________做电缆线。白炽灯泡用的灯丝是用_________制备的;日光灯内则充入了低压_________蒸气, _________和_________可用作货币,古代用_________做镜子。 6.常见金属的下列用途各利用的是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 ⑴用铁锅炒菜 ⑵古代人将铜打磨成铜镜 ⑶将铝拉成丝做电线 ⑷用钨制成电阻丝 ⑸人们用黄金做项链、耳环、戒指______________ __

常见物性参数表word版本

常见物性参数表

常用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CAS No.:64-17-5 (1)分子式 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 46.07 (3)结构式 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不同压力下乙醇物性参数变化 表压液态密 度比热容气体密 度 蒸发 热 分子 量 粘度沸 点 MPa Kg/m3KJ/Kg*K Kg/m3KJ/Kg g/mol MPa*s ℃ 0.06 750.49 2.811 2.4693 830.21 46.07 0.58 90.6 5 0.04 752.35 2.790 2.1825 837.84 46.07 0.59 87 0.02 754.38 2.767 1.8917 845.99 46.07 0.61 83 常压756.65 2.742 1.5966 854.89 46.07 0.63 78.3 5 -0.02 759.50 2.711 1.2984 865.7 6 46.0 7 0.66 72. 8 -0.04 762.93 2.674 0.9936 878.32 46.07 0.6 9 65.9 -0.06 767.38 2.627 0.6806 893.85 46.07 0.74 56.8 2 -0.08 774.37 2.556 0.3559 916.51 46.07 0.83 42.4

材料物理性能

《材料物理性能》 一、试用外斯分子场理论说明铁磁性形成的条件,并用技术磁化理论说明磁滞 回线的形成。(15分)

、 二、试说明压电体、热释电体、铁电体各自在晶体结构上的特点。(10分) 答:对压电晶体而言,从晶体结构上分析,要求结构上没有对称中心,而且结构上必须带有正、负电荷的质点,即存在离子或离子团。也就是说压电体必须是离子晶体或者由离子团组成的分子晶体;而具有压电效应的晶体必须还要具有自发极化的特性在结构上要求具有极性轴;对铁电体而言,也必须具有自发极化的特性,在结构上满足产生电滞回线。

三、 考虑一个处在垂直于轨道平面的电场中的氢原子基态的半经典模型,证明 氢原子的极化率304H H r απε=,H r 为未受微扰轨道的半径。(10分)

四、导出爱因斯坦热容和德拜热容的表达式,并讨论高温和低温极限下的性 质。(15分) 解:在热力学里,固体的定容和定压比热分别定义为, 》 频谱分布应满足, 可求出比热的表式为, 讨论比热问题时,关键在于如何求出晶格振动的频率分布。 爱因斯坦模型: 爱因斯坦模型认为固体中各原子的频动相互独立,所有原子那以相同的角频率振动,因而晶格振动能量, 晶格定容比热为, 》 式中,称为爱因斯坦比热函数。通常引入爱因斯坦温度,它与角频率的关系为:。因此, 上更快地趋近零,与实验结果偏离。

德拜模型: 德拜比热模型的主要特点是把晶格看作是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格波成为弹性波,用弹性波的声学谱代替单一的爱因斯坦频率,并假定格波的总数为3N(N代表晶体中原子的总数),晶格热容量等于各种模的弹性波对比热的贡献的总和。可求得德拜模型下弹性波的频谱分布为, 因此,比热为: # 。

材料物理性能

2.杜隆-珀替定律(元素的热容定律):恒压下元素的原子热容为25/(K.mol);热容与温度无关奈曼-柯普定律化合物的热容定律:化合物分子热容等于构成此化合物各元素原子热容之和。 4. 5.热膨胀与化学键关系:对分子晶体,分子间是弱的范德华力作用,膨胀系数大;共价键的材料如金刚石作用力很强,对高聚物沿链方向共价键连接,垂直链的方向近邻分子间是弱范德华力因此结晶高聚物和取向高聚物热膨胀有很大各向异性,高聚物热膨胀系数比金属高 7.钢中A、M、F热膨胀系数大小:A>F>M 8.Me对膨胀系数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形成K还是固溶于F中,前者使α增大后者减小。 9.金属、高聚物、无机非金属热传导大小和传导机制:热导率λ是指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的热量。金属中有大量质量很轻的自由电子,能迅速传递热,无机非金属中自由电子很少,晶格振动是主要导热机制,低温声子导热(声频支格波—弹性波—声波—声子),高温时光子导热;绝缘材料声子导热;高聚物声子热传导机制在低温区,随着温度升高,λ增大;温度升至玻璃化温度时,λ出现极大值;温度高于玻璃化温度后,由于分子排列变得越来越疏松,λ也越来越小。 10.晶体中缺陷、杂质如何影响热导率:引起格波散射等效于声子平均自由程减小→↓λ 11.固溶体中溶质含量、性质如何影响热导率:溶质元素的质量大小与溶剂元素相差愈大取代后结合力改变愈大,对λ影响愈大,低温时影响随T↑而↑,T高于0.5德拜温度时,与T 无关原因:低温下声子传导的平均波长远大于点缺陷的线度,不引起散射,T↑平均波长↓→接近点缺陷线度→散射达到最大,再升温散射也不变化 12.抗热冲击断裂:抵抗无机材料发生瞬时断裂的性能抗热冲击损伤:抵抗材料在热冲击循环作用下表面发生开裂剥落以致最终破裂或变质的性能 13.多相材料产生热应力原因:不同相有不同膨胀系数,温度变化各相膨胀收缩量不同而相互牵制产生热应力 14.提高抗热冲击断裂措施:①↑材料强度σ↓弹性模量E,使σ/E↑,即提高材料的柔韧性能吸收较多的弹性应变能而不开裂,↑热稳定性②↑热导率λ,使R’↑,λ大→传热快→内外温差较快平衡,↓热应力聚集③↓热膨胀系数α④↓表面热传递系数h⑤↓产品有效厚度15.差热分析法(DTA):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将被测材料与参比物在相同条件下加热或冷却,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温差随温度、时间的变化关系。参比物应为热惰性物质,即在整个测试温度范围内不发生分解相变破坏也不与试样化学反应,同时参比物的比热容热传导系数尽量与试样接近.热重分析法:在。。。下测量材料质量与温度关系 材料的光学性能 1.介质折射率为何大于1:设光在某种媒质中的速度为v,由于真空中的光速为c,所以这种媒质的绝对折射率公式:n=c/v在可见光范围内,由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故其它介质的折射率都大于1 2.双折射:光通过除立方晶体以外的其他品型介质时,一般都要分为振动方向相互垂直、传播速度不等的两个波,它们分别形成两条折射光线,这个现象称为双折射。双折射光线中,平行于入射面的光线的折射率,称为常光折射率n0,不论入射光的入射角如何变化,n0始终为一常数,因而常光折射率严格服从折射定律。另一条与之垂直的光线的折射率、随入射线方向的改变而变化,称为非常光折射率ne,它不服从折射定律,随入射光的方向而变化。 3.决定反射的因素:取决于两种介质的相对折射率n21,若n1和n2相差很大,则界面反射损失就严重;若n1=n2,则R=0,,表明在垂直入射情况下,几乎没有反射。R表示反射系数,1-R为透射系数。 4.光吸收:光是一种能量流,在光通过物质传播时,会引起物质的价电子跃迁或使原子振动,从而使光能的一部分转变为热能,导致光能衰减,这种现象为光的吸收。选择吸收:同一物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说课稿

金属材料物理性质说课 稿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金属材料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重要金属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合金。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氢气和碳三种非金属单质,在此处又学习金属材料,使整个初中的化学教材,既有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知识,又有一些金属元素的知识,这样,使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习的全面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考虑如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区分生铁和钢,认识金属与金属材料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三:目标重难点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辩证关系。 重点的突出: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采用科学探究和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目标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难点的突破: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我准备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分析归纳的方式来学习。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要求,以及本节课的内容。我确定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设计意图: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共2课时) 第一课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备课教师:韦延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用途的观念。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教学难点:①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②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引导式、讲解式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引入:你知道生活中哪些金属? 我知道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我见过的 金属名称: 元素符号: 二、讲授新课 (一)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1.金属光泽: (1)金属都具有一定的金属光泽,一般都呈银白色,而少量金属呈现特殊的颜色,如:金(Au)是黄色、铜(Cu)是红色或紫红色、铅(Pb)是灰蓝色、锌(Zn)是青白色等;(2)有些金属处于粉末状态时,就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铁(Fe)和银(Ag)在通常情况下呈银白色,但是粉末状的银粉或铁粉都是呈黑色的,这主要是由于颗粒太小,光不容易反射。 (3)典型用途:利用铜的光泽,制作铜镜;黄金饰品的光泽也是选择的因素。 2.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1)金属一般都是电和热的良好导体。其中导电性的强弱次序:银(Ag)>铜(Cu)>铝(Al)(2)主要用途:用作输电线,炊具等 3.金属的延展性: (1)大多数的金属有延性(抽丝)及展性(压薄片),其中金(Au)的延展性最好;也有少数金属的延展性很差,如锰(Mn)、锌(Zn)等;

材料物理性能简介

材料物理性能简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材料物理性能>>基本要求 一,基本概念: 1.摩尔热容: 使1摩尔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热 量称为摩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2.比热容:质量为1kg的物质在没有相变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温度升高1K所需要的 热量称为比热容。它反映材料从周围环境吸收热量的能力。 3.比容:单位质量(即1kg物质)的体积,即密度的倒数(m3/kg)。 4.格波:由于晶体中的原子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因此晶格中一个质点的微振动 会引起临近质点随之振动。因相邻质点间的振动存在着一定的位相差,故晶格振动会在晶体中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而形成“格波”。 5.声子(Phonon): 声子是中集体激发的准粒子,就是振动中的简谐振子的能量量子。 6.德拜特征温度: 德拜模型认为:晶体对热容的贡献主要是低频弹性波的振动,声频支 的频率具有0~ωmax分布,其中,最大频率所对应的温度即为德拜温度θD,即 θD=ωmax/k。 7.示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 是在测定热分析曲线(即加热 温度T与加热时间t的关系曲线)的同时,利用示差热电偶测定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待测试样和标准试样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ΔT~T(t),从而对材料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8.示差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用示差方法测量加热或冷 却过程中,将试样和标准样的温度差保持为零时,所需要补充的热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 9.热稳定性(抗热振性):材料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热冲击)而不致破坏的能力。

金属的物理性质

§5-1金属与金属矿物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你想过下列金属的应用体现了它们的哪些物理性质吗? 用铜导线连接电源和灯泡,灯泡亮了? 铜可以拉成很细的铜丝? 铁锅用于炒菜做饭? 常温下金属均是固 态吗? 铝锭可压成很薄的铝箔用 来包装糖果? “被磁铁吸引的铁 砂”表明铁具有什 么物理性质?

一、金属有那些共同的物理性 质? 1、铜、铁、铝都有金属光泽; 2、铜、铁、铝都能导电; 3、铜、铁、铝都容易传热; 4、铜、铁、铝都有韧性、延展性。 金属的共同物理性质是具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项目常见的几种金属 最大值的金属最小值的金属铁 铝铜密度 7.86 2.70 8.92 22.7(锇)0.534(锂)熔点1535 660 1083 3410(钨)-39(汞)硬度(最硬的金刚石为10) 4~5 2.5~3 2~2.9 9(铬)<1(铯)根据上表的信息可以知道: 最难溶的金属是___; 最易溶的金属是___;最重的金属是_____;最轻的金属是_____; 最硬的金属是_____ 。金属的若干物理性质的差异钨汞铝锇铬

例题 颜色、状态硬度密度熔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银白色固体较软 2.70g/cm3660.4℃良好良好良好上表是某种常见金属的部分性质,试推断该金属可能 的用途? 具有导电性可以作导线,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 作炊具等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电阻率小,同时价格(相对于银)便宜。补充:一般场合下铜或铝的耐腐蚀性能足够使用。铝比铜贵且电阻率大,但密度小,对于重量要求较高的场合下往往用铝线而不用铜导线。

材料热物性参数

Apache-Tables 5.9

Apache-Tables Table1Ground Reflectance (3) Table2Precipitable Water Vapour Depth(In Metres) (4) Table3Dry-Bulb Temperatures (5) Table4World Weather Data (6) Table5U-Values for Glazing (7) Table6Thermal Conductivity,Specific Heat Capacity and Density (9) Table8Shading Coefficient and Short-wave Radiant Fraction for Blinds and Curtains (19) Table9Transmission Factors for External Miniature Louvres (20) Table10Sensible and Latent Gains from People (21) Table11Radiant Fraction for Casual Gains (22) Table12Winter Design Temperatures and Air Changes (23) Table13Heat Emitter Radiant Fraction (26) Table14Solar Absorptivity (27) Table15Thermal Resistances of Air Gaps (28) Table16Diffusion Resistance Factors (30) Table17Permeances (31) Table18Vapour Resistivities (32) Table21Inside Surface Resistance(Table A3.5CIBSE Guide) (34) Table22Outside Surface Resistance(Table A3.6CIBSE Guide) (35) Table23Emissivities of Various Materials(Table C3.7CIBSE Guide) (36)

材料物理性质

谐振腔的初始光子来自增益介质中满足频率条件的自发辐射,自发辐射的光 子通过引起受激辐射和多次的反射传播使受激辐射形成链式增殖反应,实现光放 大,产生的激光最后由半反射镜输出。考虑到谐振腔反射镜的反射损耗,增益介 质的增益率必须高于谐振腔的损耗率,才能最终使谐振腔产生稳定的激光。设增 益介质的增益系数为G ,两反射镜的反射率分别为1R 和2R ,腔长为L ,光的初 始强度为0I ,则光束在谐振腔内往返一次后的强度为2012GL I I R R e =,谐振腔的增益要求为20120GL I I R R e I => 或 2121GL R R e >,由此获得产生激光的阈值或谐振腔的最小增益条件为12(12)ln(1)m G L R R =。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由谐振腔输出的激光并非绝对的单色光,其频谱仍具有 一定宽度。导致激光频谱展宽的因素主要有: ①自然展宽 由于粒子处于激发态能级的寿命τ决定其相应辐射过程的持续时 间或相应辐射波列的长度,而有限的波列长度意味着该辐射波不再是绝对的单色 波,而是具有一定的频谱宽度,由此产生的频谱展宽为自然展宽,根据海森堡能 量-时间的不确定关系式 2E t ???≥h ,辐射光子的不确定能量εω?=?h ,时 间的不确定量取t τ?=,则辐射频谱自然展宽的量级约为21ωτ?≥。 ②碰撞(或压力)展宽 若增益介质中粒子数量较多或间距较小,粒子间易发 生相互碰撞,这种碰撞能促进粒子的跃迁,进而缩短其寿命,导致辐射谱线展宽。 对于高压下的气体介质,碰撞展宽尤为显著。 ③多普勒展宽 对于气体介质,粒子因热运动而产生多普勒频移,进而导致相 应辐射谱线展宽。 §7-2材料光学性能的物理本质和影响因素 一、材料的光学性能及其相互关系 在上节中,我们从波动性和粒子性两方面介绍了光或者电磁波的传播和与物 质相互作用的运动规律和性质。虽然涉及的内容比较庞杂,但在线性光学范围内, 无论何种光学性质,如光的传播速度、吸收或衰减、波阻、折射率、反射和透射 系数等,均可以采用相应介质的电磁性质,如介电系数、磁导率和电导率等,来 加以描述,从而使不同介质或物质具有不同的光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材料的这 些电磁性质本身就是频率或波长的函数,因此,由它们表述的光学性质也应是频 率或波长的函数。在某些场合和条件下,材料的光学性质还需采用复变量和张量 的形式。除非特别声明,后续涉及的材料光学性质限定材料的状态是稳态、线性、 非铁磁性、各向同性和均匀的,当然,这些性能也是非线性、铁磁性、各向异性 和非均匀性材料光学性能的基础。

物性参数表

常用溶剂 一、乙醇(ethyl alcohol,ethanol)CAS No.:64-17-5 (1)分子式 C2H6O (2)相对分子质量 46.07 (3)结构式 CH3CH2OH, (4)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5)熔点(℃):-114.1 (6)沸点(℃):78.3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1.59; 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7(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用作溶剂 不同压力下乙醇物性参数变化 表压液态密 度比热容气体密 度 蒸发 热 分子 量 粘度沸 点 MPa Kg/m3KJ/Kg*K Kg/m3KJ/Kg g/mol MPa*s ℃0.06 750.49 2.811 2.4693 830.21 46.07 0.58 90.65 0.04 752.35 2.790 2.1825 837.84 46.07 0.59 87 0.02 754.38 2.767 1.8917 845.99 46.07 0.61 83 常压756.65 2.742 1.5966 854.89 46.07 0.63 78.35 -0.02 759.50 2.711 1.2984 865.76 46.07 0.66 72.8 -0.04 762.93 2.674 0.9936 878.32 46.07 0.69 65.9 -0.06 767.38 2.627 0.6806 893.85 46.07 0.74 56.82 -0.08 774.37 2.556 0.3559 916.51 46.07 0.83 42.4

常用材料的热物性参数

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7.88(20C) =7.3(1500C) =7.0(1600C) =7.86(15C) =7.86(15C) =7.85(15C) =7.85(15C)

=7.83(15C)续表1 各种金属的热物性值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7.73(15C) Ts=1488 T L=1497 =7.84(15C) T S=1420 T L=1520 =7.7(15C) 13.1Cr,0.5Ni T S=1399 T L=1454 =7.0(15C) 比热相对于 普通铸铁

=7.1(15C)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7.5~7.8(15C) =8.92 T S=T L=1083

s=2.70(15C) T S=T M=660.2 温度 C 比热 cal/(g·C) 导热系数 cal/(cm·s· C) 密度(g/cm3)液相 线、固相线温度(C) s=1.74 T L=T S=651

s=6.09 T S=1395 T L=1427表2 铸型的热物性计算公式

硅砂,干型,呋喃铸型600C以下 0.385<<0.494 0.0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