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环境风险分析

8  环境风险分析
8  环境风险分析

8 环境风险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建设导则》(HJ/T169-200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3690-2009)和《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2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GB18218-2014)、

版)等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对项目原料及产品中的危险物质进行分类、确认,并按导则要求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风险评价。

8.1 风险物质识别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是危险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

(GB18218-2009)中规定的危重大危险源两种,是以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险物质品名及其临界量来确定的。本项目无列入GB18218-2009 的危险物质,不属于危险品,属于非重大风险源。危险物质风险识别表见表8-1。

表8-1 危险物质风险识别表

8.2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的规定,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将危险物质分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毒性气体、易燃液体、易于自然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有机过氧化

(GB18218-2009)规定了生产场所和物和毒性物质等九大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贮存场所危险物质名称及其相应的贮存临界量。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且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时,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进行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

1 q

2

Q

1Q

2

q

n 1

Q

N

式中: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量,单位为吨(t)

Q1、Q2、…Qn——与各种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及风险评价导则中易燃物质、

爆炸性物质和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表,对项目使用及储存危险化学品进行重大危险源

识别,结果见表8-2。

表8-2 重大危险源判定

本项目涂料、稀释剂等原料均无临界贮存量的规定。故本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8.3源项分析

(1)化学品仓库风险事故源项分析化学品仓库主要环境风险事故为泄露和火灾,因人为存放不善、管理不规范、容

器破裂等,可能会造成有关液体的泄漏和火灾,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的身体造成伤害。(2)污水处理设施风险事故源项分析污水处理设施主要指喷漆废水循环除渣池和外排废水处理池,近期还包括生化处理

池,若管理不善,废水成超标排放可能污染地表水体。

(3)有机废气处理设施风险事故源项分析有机废气处理设施包括喷漆处理设施和油墨印刷废气处理设施,可能发生的环境

风险事故为有机废气处理装置失效,导致事故性排放。导致事故发生的源项有:突然停电、未开启废气处理设施便开始工作或废气吸收的风机损坏而不能正常工作,或等离子净化装置失效,或活性炭饱和,有机废气未经处理便直接排放。若发生该类事故,可以马上停止喷漆或油墨印刷生产作业,则可控制事故的进一步恶化。

(4)危险废物暂存点风险事故源项分析

危险废物暂存点雨水渗漏,随意堆放、盛装容器破裂或人为操作失误导致装卸或储存过程发生泄漏。

8.4最大可信事故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定义,最大可信事故指: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由上节分析可知,本项目危险品在使用、存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露、火灾等环境风险事故,废气、废水处理设施也可能会失效而导致事故性排放,上述事故概率均不为零。

废水及有机废气处理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喷漆废水水量小,且不设排放通道,外排的可能性不大。有机废气事故性排放时可通过立刻停止生产进行控制,且本项目污染物源强较低。而当火灾事故发生时,对安全、环境或健康的危害较大。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涂料等危险品泄漏及火灾事故。

8.5风险影响分析

本评价主要对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危害较大的化学品仓库泄露和火灾进行分析。

(1)化学品仓库泄漏风险化学品仓库除存放涂料外,还存放有稀释剂、油墨和开油水,这些原料出现大量

泄漏时,有机溶剂可能因挥发而进入大气,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高浓度时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气体时,会发生急性中毒,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

同时,涂料、稀释剂等可能通过进入雨水管,进而排入下游水体,对下游水质及水生生物造成影响。涂料和稀释剂包装桶采用专业设计、制造的铁桶盛装,公司如按相关规范,加强管理,则风险可进一步降低。

(2)化学品仓库火灾风险涂料、稀释剂等属于易燃液体,遇明火、火花、可能会燃烧,从而引发火灾;火

灾烟尘和废气将对周围大气质量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扑救火灾时产生的泡沫溶液或消防废水通过排水沟进入地表水体,影响地表水环境,同时火灾事故处置过程可能对处置人员造成伤害,包括中毒、窒息、烧伤等。达到爆炸极限时可能引发爆炸。爆炸将会产生巨大破坏作用,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化学反应及状态变化。爆炸释放的高温、高能、有毒

气体将对周围大气环境及厂区员工产生重大的影响,往往会伴随伤亡事故。

8.6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目前基本未采取针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因此本评价提出以下要求。

(1)化学品仓库风险防范措施

①仓库安装避雷设备,按规范设置探测系统、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强制通风扇等安全装置。

②化学品仓库应设置专人管理,完善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定期对仓库安全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在仓库内化学品要挂牌标识,留出安全通道。

③每次化学品入库时,检查外包装是否有破损,避免化学品泄漏或挥发;

④装卸物料时,严格按章操作,必须轻装轻卸,严禁震动撞击、重压、倾倒和磨擦;

属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必须严格按照危险品运输规定执行。

(2)其他风险防范措施

①加强工艺管理,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企业应建立科学、严格的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各车间、工段生产、安全都有专业人员专职负责。

②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包括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特殊工种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装置开工前安全教育和外来人员安全教育五部分内容。让所有员工了解本厂各种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废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理特性及其毒性,所有防护措施、环境影响等。

③把好设备进厂关,将隐患消灭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同时加强容器、设备、管道、阀门等密封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设备完好。

④喷漆车间、污水废气处理设施、危险废物暂存间、化学品仓库等重点场所均设专人负责,定期对各生产设备、设施、管道、阀门等进行检查维修。

⑤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别包装临时储存,定期交有相应类别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

⑥设置应急事故池,应急事故池可用于防止发生火灾时消防废水任意排入,防止突发火灾事故造成污水排放。为减少事故应急池的数量,便于消防废水的管理,本项目拟将园区划分为东西侧两大区域,以1-1#为界,两侧各设一个应急池,东侧2 个雨水出口共用一个应急池,西侧3 个雨水出口共用一个应急池。共用应急池的雨水出口之间设置横向管相连,并设置阀门对流向进行控制,产生消防废水时雨水出口阀门关闭,将废水引至事故应急池内,事故应急池位置见图2-4。

(中国石化建标[2006]43

应急事故池有效容积根据《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

号)确定,计算公式如下:

V 总=(V1+V2-V3)max+V4+V5

(V1+V2-V3)max 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中最注:

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

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

消防水量,m3;V2=∑Q消t 消

Q 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m3/h;t 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V4——

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V5——发生事故

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q=qa/n qa——年平均降雨量,mm;n——年平均降雨日数。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

统的雨水汇水面积,ha;各参数取值:V1,本项目储罐主要为涂料、稀释剂、油墨和开油水,按最大储罐计,为稀释剂储

罐0.3m3。

V2,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消防水供给强度为50L/s,预计灭火时间1h 计算,则消防废水量为180m3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本项目主要为厂区内雨水管存储量,东片区和西片区按不同出水口分别计算,以小值计。根据管径和管长计算得分别为54m3和61m3。

V4,取0。

V5,根据调查,项目所在地多年平均降雨量1462mm,雨量集中在4~9月份,年降雨日数取126 天。汇水区域仅考虑火灾时不可避免需进入应急池的区域(不涉及消防废

142

水的区域可以直接排出厂外,本项目东西两侧废水出口对应最大汇水面积分别为4ha和

3ha,则发生事故时东片区和西片区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分别为464m3 和348m3。

V 总东=(V1+V2-V3)max+V4+V5=0.3+180-54+0+464=590.3m3

V 总西=(V1+V2-V3)max+V4+V5=0.3+180-61+0+348=467.3m3

综上项目东片区和西片区事故应急池容积分别应不低于590.3m3和467.3m3,建议分别按600m3和470m3设计。

以上为整个园区的应急池设计。根据业主介绍,一期工程仅建设东片区事故应急池,将一期工程涉及的2 个雨水出口连通,共用事故应急池。一期工程仅一栋厂房,东片区事故应急池可以满足要求。事故应急池平时应保持空置。消防废水收集后由罐车外运处理。

8.7事故防范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项目区的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项目造成的事故和危害。建设单位应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处理事故的行动方案;二是及时施行救治的行动方案。编制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员工、居民和环境的危害。发生事故后控制危险源、避免事故扩大,可能的情况下予以消除,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建设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明确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如报警信号、抢险、救护等操作程序,并且定期检验和评估现场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定期举行针对各种事故的对策演习,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实战经验,检验防灾队伍和设备的能力和完备程度。具体应急预案内容详见表8-3,同时建议本公司成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

143

144

145

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分析 1 硫酸生产危险因素分析 在硫酸生产、储运过程中,由于生产设备、工艺的原因,人为的或不可抗拒的原因,导致废气超标排放和硫酸泄漏,造成的事故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①在生产过程中开车生产、工艺或设备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硫酸生产尾气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超标排放。硫酸储存设备与装置由于受损或人员违规操作等原因造成硫酸泄漏,可能造成大量硫酸雾排放。后果会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硫酸雾会毁坏周围的植物及植被,腐蚀附近建筑物。 ②在火车、汽车装卸和运输过程中如发生浓硫酸泄漏,可能造成以下后果:硫酸及酸雾会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硫酸泄漏后渗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酸性;硫酸雾在空气中扩散污染环境空气,酸雾会毁坏周围的植物及植被,腐蚀周围建筑物。硫酸如果直接流入地表水中会污染水域;导致水中动植物死亡;浓硫酸遇水引起强烈反应,会产生浓烈的硫酸烟雾。影响周围环境空气,危及周围人群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次评价根据硫酸生产工艺、装置和生产储运情况分析,通过对硫酸造成的安全环境污染事故调查,硫酸生产在厂区内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是SO2、SO3、硫酸雾废气的非正常和事故排放,本次评价主要对SO2、SO3、硫酸雾废气非正常和事故排放对空气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措施分析,对浓硫酸大量泄漏对空气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和防范措施分析,根据该厂生产、储存设施情况,废水处理装置情况,对浓硫酸大量泄漏,或停车冲洗废水的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中往往是通过对历史事故的调查,最好是全世界或国内同类项目运行的历史的事故调查来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关于硫

酸生产、储运中发生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的报道较少,尤其是危害事故的报道不完整,因此很难从历史事故调查分析中确定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本次评价重点对污染排放的原因、源强及其影响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主要污染物物化毒理性质 2.1二氧化硫 2.1.1理化特性 分子式:SO2;分子量:64.07;性状:常温下无色气体,具辛辣和窒息气味,在常温时压力(4~5kg/cm2)下压缩为无色、流动的液体。沸点:-10.1℃;熔点:-75.5℃;相对密度: (水=1)1.43; (空气=1)2.26;蒸气压:338.42kPa/21.1℃。溶解度:水中8.5%(25℃);易于与水混合并氧化成亚硫酸;易溶于甲醇、乙醇;溶于硫酸、醋酸、氯仿和乙醚。 8.2.1.2毒理性质 属中等毒类,系刺激性气体;高浓度吸入,引起喉头痉挛、水肿而窒息。人的嗅觉阈值1.5-3mg/m3、刺激阈值10mg/m3;30mg/m3浓度时只能耐受1分钟,过久则引起呼吸困难、青紫、呕吐甚至意识障碍;大量吸入时,由于SO2窒息作用和细胞毒作用而致死。 ①急性毒性 30-50mg/m3可立即引起眼、鼻、粘膜刺激症状和支气管痉挛及窒息感,1000mg/m3以上即时生命危险,5000mg/m3以上,立即产生喉头痉挛、喉头水肿而窒息。SO2易被粘膜的湿润表面而吸收生成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成硫酸。因此对呼吸道及眼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②慢性毒性 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吸入5.24mg/m3低浓度,经半年出现免疫反应受

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1 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 2 物侵入动火设备堵盲板作业证》。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易燃后予封闭。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 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 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 9 通风不良 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 3 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10 未定时监测 ②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 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 11 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化,并坚守现场。②监火人监护不当 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 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 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 实相应安全措施 若涉及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 作业许可证。 14 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作业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级动火作业证》。作业人员签字: 监护人员签字:

事故风险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9 事故风险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9.1风险识别 9.1.1物质危险性分析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和《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风险评价首先要评价有害物质,确定项目中哪些物质属应该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以及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根据导则和“方法”规定,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如表9.1-1所示,按导则进行危险性判别的标准见表9.1-2。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物质性质见表9.1-3。 表9.1-1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参见“方法”) 表9.1-2 物质危险性标准(参见“导则”)

表9.1-3 物质危险特性一览表

由表9.1-3可见,裕峰公司的原辅材料中二甲胺、DMF、丁酮为Ⅲ级中度危害物质,甲苯为Ⅳ级轻度危害物质;另根据导则(见表9.1-2),上述物质均未被列入有毒物质范围,因此总体上物料的毒性不大。 根据导则(见表9.1-2),上述物质中甲苯和丁酮为易燃易爆物质,其他物质燃烧爆炸性不强,总体上拟建项目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 9.1.2过程环境风险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9.1.2.1过程环境风险辨识 本项目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多,且易燃易爆。故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存在潜在事故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环境风险辨识 (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 溶剂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因设备泄漏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泄漏,另外溶剂回收过程因冷凝设备故障(如停电事故、洗涤塔效率下降)也会造成大量非正常排放,汽化了的溶剂大量散发将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本工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都是有毒的,其中甲苯和丁酮沸点较低,一旦泄漏非常容易大量挥发造成大气污染。丁酮、甲苯等都是易挥发且易燃易爆的,一旦车间内浓度达到燃烧和爆炸极限,遇火星即造成燃烧甚至爆炸事故,从而可能对周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并造成二次污染事件。 2、储运过程环境风险辨识 (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 大气污染事故主要是溶剂和DMF、甲苯、丁酮在储运过程的泄漏。据调查,该公司有100m3甲苯储罐3个、DMF储罐3个、废水(含DMF20%)储罐3个,其他物料采用桶装方式运输。运输方式中DMF、甲苯采用槽车运输,其他采用普通卡车运输(桶装物料)。 汽车运输过程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如撞车、侧翻等,一旦发生此类事故,有可能槽车破损或包装桶盖子被撞开或桶被撞破,则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厂内储存过程中,由于设备开裂、阀门故障、管道破损、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包装桶在存放过程有可能因意外而侧翻或破损,或温差过大造成盖

(风险管理).环境风险分析

6.环境风险分析 农药属有毒化学品,在其生产、贮运、应用等每个环节都潜在着对人类生活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危害。本项目将对三唑磷生产线原辅材料、产品等进行环境风险分析。 6.1物料的理化性质、毒理指标 1.苯肼 分子式:C6H5NH-NH2分子量:108.1 物理参数沸点:244℃(分解);熔点:20℃;闪点:88℃;自燃温度:174℃;比重:1.1;蒸气比重:3.7;蒸气压:在20℃时为0.08mmHg;水溶性:微溶。 最高容许浓度5ppm,20mg/m3。 其它特性黄色粘滞性液体或黄色结晶。燃烧时产生有毒的亚硝蒸气,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本品除呼吸道和消化道外,还可以从皮肤吸收,影响肝、肾和血液,腐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粘膜,大量吸入可发生肺气肿或死亡。经常接触可发生皮炎。 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本品可燃,应禁明火及吸烟。于88℃以上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物具爆炸性,此时必须密闭设备、加强通风,着火时可用干粉、泡沫、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灭火。接触后的症状有刺激感、咽喉痛、咳嗽、呼吸困难、腹痛、呕吐、脸色苍白、皮肤发蓝,眼结膜充血、疼痛、视力模糊、皮肤烧伤等。应严格注意防护,加强通风和排风,或戴防护面具,穿工作服、手套、防护镜,不准在工作时进食、喝水及吸烟。中毒后迅即离开现场,半卧位休息吸入新鲜空气,迅速用大量水冲洗眼睛,清洗口腔,脱去被沾染衣服,淋洗全身,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泄漏时戴过滤式防护面具细心收集漏物。 贮存与氧化剂隔开 【附注】根据其接触决定体检的时限。肺水肿要几小时才出现症状,它会因体力活动而加剧,因此要注意休息,可先给与考的松喷雾吸入。本品能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要特效治疗。沾污的衣服要用大量水浸洗,以免着火。本品能致癌。 2.甲酸 又名蚁酸,分子式HCOOH 分子量46.0 物理参数沸点:101℃;熔点:8℃;闪点:69℃;自燃温度:520℃;比重:1.2;蒸

八大作业风险分析和安全措施

****有限公司 八大作业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1、动火作业 风险分析序安全措施

号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易燃易爆有害物质1 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 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 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2 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燃物侵入动火设备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3 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 端隔绝。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4

穿越下水道(井)。 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 措施,防止火5 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6 之间均不小于10m。当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7 带病使用。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8

火。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通风不良9 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 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未定时监测10 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 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 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 火。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 全措施落实到位,11 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

***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 二〇二0年五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则 (2) 2.1编制原则 (2) 2.2编制依据 (2) 2.2.1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2) 2.2.2相关标准及规范 (3) 2.2.3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3) 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3.1企业基本信息 (4) 3.1.1企业基本信息 (4) 3.1.2生产设备 (5) 3.1.3产品方案 (5) 3.1.4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6) 3.1.5生产工艺 (6) 3.1.6“三废”产生、处理处置及排放情况 (8) 3.1.7所在地自然环境概况 (9) 3.1.8环境功能区划 (11)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13)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13) 3.3.1风险物质情况 (13) 3.3.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情况 (14) 3.4安全生产管理 (15) 3.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5) 3.5.1风险防控措施情况 (15) 3.5.2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3.6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6) 3.6.1现有应急物资 (16) 3.6.2内部救援队伍 (17) 3.6.4 外部救援队伍 (18)

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19) 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9) 4.1.1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9) 4.1.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9) 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20) 4.2.1气态风险物质泄漏源强分析 (20) 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 情况分析 (22)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22) 4.4.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扩散 (22) 4.4.2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后果分析 (24) 4.4.3废气事故排放后果分析 (25) 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5) 5.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25) 5.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25) 5.3环境应急资源 (26) 5.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6) 5.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7) 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8)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9) 7.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29) 7.2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0) 7.2.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0) 7.3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1) 7.3.1计算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1) 7.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32) 7.4.1风险等级确定 (32) 7.4.2风险等级调整 (32) 7.4.3风险等级表征 (32) 8 附图 (33)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编制原则 (1) 编制依据 (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1)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4) 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5)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6) 安全生产管理 (9)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0)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0) 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0)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4) 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4) 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5) 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18)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18) 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19)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0) 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0) 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0)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1) 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1) 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3)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3)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27)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29) 8 附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地理位置图 (30) 企业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 (31) 企业平面布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雨水、污水等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1)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1.1概述 1.2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1.3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1.1;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2004.8.28;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29;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3.27;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05.12;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1997.4.14;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 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2.3.15;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2008.6.6;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1994.4.18;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993.9.18; ⑵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 ⑶HJ/T 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

危险作业分析共八个方面汇总

危险作业共八个方面: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破土作业、吊装作业、盲板抽堵作业,不仅有风险分析还有安全措施哦,非常全面,千万不能错过。 1.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1易燃易爆有害物 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火星窜入其它设 备或易燃物侵入 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动火点周围有易 燃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泄漏电流(感应 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 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气瓶间距不足或 放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电、气焊工具有 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作业过程中,易 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 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 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 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 新取样分析。 ②做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 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 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 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 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

事故泄漏模型分析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事故泄漏模型分析及其在环境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化工石化医药类环境影响评价登记培训论文 摘要:化学危险品事故泄漏风险评价是整个环评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进行风险评价预测和模拟的前提。本文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为基础,分析了可能出现事故泄漏的设备和事故泄漏的后果。根据不同事故情况,对导则中事故泄漏模型及预测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风险评价;事故泄漏;源模型;临界流;两相泄漏;气体泄漏;液体泄漏;多烟团模型 1 前言 在化工、石油化工及相关行业中,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物质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泄漏事故。事故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员及环境生态的毒性伤害和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继而发生火灾或爆炸等灾害,使得灾害损失与破坏进一步加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要求对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故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1]。对事故泄漏源进行分析,主要是根据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品的化学性质、事故下设备情况,采取相应的数学模型来估算泄漏物的排放量、排放时间等。在计算得到事故泄漏源强参数后即可采用扩散模型进一步对事故泄漏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2 泄漏情况 根据各种设备泄漏情况分析,可将工厂(特别是化工厂)中易发生泄漏的设备分类,通常归纳为:管道、挠性连接器、过滤器、阀门、压力容器或反应器、泵、压缩机、储罐、加压或冷冻气体容器及火炬燃烧装置或放散管等10类[2]。每一种设备的典型损坏类型及其典型的损坏尺寸不同,一般可按设备大小的20%~100%计算。泄漏一旦出现,其后果不单与物质的数量、易燃性、毒性有关,而且与泄漏物的相态、压力、温度等状态有关。[3]这些状态可有多种不同的结合,在后果分析中,常见的可能结合有常压液体、加压液化气体、低温液化气体、加压气体4种。无论是气体泄漏还是液体泄漏,泄漏量的多少都是决定泄漏后果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而泄漏量又与泄漏时间长短有

天然气项目环境风险分析模板

1环境风险分析 1.1评价目的 风险评价主要考虑项目的突发性事故,包括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失控状态下的泄漏、技术系统故障时的非正常排放等。发生这种事故的概率虽然很小,但其影响的程度往往较大。本篇主要分析 和预测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引起天然气泄漏,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1.2编制依据 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环发[2005]152号《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1.3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范围及评价工作内容 1.3.1 风险源辩识 本项目原料及产品涉及的物质主要为天然气等。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辨识结果见表1-1。 表1-1 危险源识别表 易燃物质名称本项目最大贮存量(t) 临界量标准(t) 天然气贮存场所10 10 本项目天然气最大储存量10t,根据表1.1可知,其最大储存量等于临界量标准(10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规定》中的有关规定,该项目的天然气储配站为重大危险源。 1.3.2风险评价等级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规定,根

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和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判定风险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T169-2004规定的《物质危险性判定标准》进行判别,本项目所涉及的危险物质为天然气,属于易燃性危险物质,贮存场所功能单元属重大危险源;同时,项目建在弓长岭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属环境敏感目标。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T169-2004关于评价级别的判定,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级别应为一级,应对事故影响进行定量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级别的判定具体见表1-2。 表1-2 环境风险评价级别的判定 项 目 剧毒危险 性物质 一般毒性 危险物质 可燃易燃危 险物质 爆炸危 险物质 评价等 级判定 重大 危险源 导则规定 一 二 一 一 一级 本工程 × × √ √ 非重大 危险源 导则规定 二 二 二 二 本工程 × × × × 环境敏 感地区 导则规定 一 一 一 一 本工程 × × √ √ 1.3.3评价范围 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级别为一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本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离风险源源点5公里的范围内。 1.4风险评价保护目标 (1)人口集中区和社会关注区 根据本项目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及所在区域环境情况,确定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 制措施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一、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1易燃易爆有害物质: 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 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可靠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 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 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 除易燃后予封闭。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 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火星飞溅 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 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 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 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 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 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 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环境风险评估

1 总论 概述 评价目的和工作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编制依据 1.3.1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⑽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⑾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⑿《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 1.3.2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⑵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⑶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⑷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

⑸国家环保总局,环控[1997] 0232号《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 ⑹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 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关于发布《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⑼《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环办[2006]4号《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 ⑾《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令第1号),国家环保部、发改委,; ⑿《关于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通知》安监管管二字[2003]45号. 1.3.3地方性文件 ⑴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的通知>,; ⑵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 1.3.4技术导则与规范 ⑴HJ/T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⑵HJ -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⑶HJ/T -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⑷HJ -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 ⑸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⑹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⑺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⑻《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GB 50351-2005); ⑼《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 表1-1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评价标准 1.5.1环境质量标准 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⑵《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加工、使用、存储的所有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Q),评估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敏感性(E),按照矩阵法对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等级进行划分。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一般环境风险、较大环境风险和重大环境风险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评估程序见图1。

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针对企业的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列表说明下列内容: 物质名称,化学文摘号(CAS号),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在正常使用和事故状态下的物理、化学性质、毒理学特性、对人体和环境的急性和慢性危害、伴生/次生物质,以及基本应急处置方法等,对照附录B标明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1) 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Q≥1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别以Q1、Q2和Q3表示。 2 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安全生产控制、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环评及批复落实情况、废水排放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值分别见表1与表2。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

文件编号:********* 突发环境事件 风险评估报告 年5 月 ************ 2017

目录 1. 企业概况 (2) 企业基本情况 (2) 周边环境状况 (2) 社会环境 (5) 环境标准 (5) 工艺流程简介 (10) 主要生产设备 (12) 污染物的产量、排放量 (13) 公司现有环境治理施设 (13) 污染物排放口 (15) 危险化学品运输 (15) 2. 风险识别 (16) 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及特性 (16) 毒物危害程度及火灾危险性确定 (25) 危险化学品单元重大危险源辨识 (26) 主要危险单元识别 (27) 3. 风险等级的确定 (29)

环境风险等级的确定 (29) 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29) 主要环境敏感目标及保护范围 (29) 环境安全标准限值和最高允许浓度 (30) 4. 源项分析 (30) 最大可信事故 (30) 泄漏量计算 (30) 后果计算及风险分析 (33) 环境风险事故影响分析 (37) 事件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37) 5. 风险管理 (38)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差距分析 (38) 应急池最小容积测算 (41) 6 . 风险结论 (43) 1. 企业概况 企业基本情况 ************ 主要从事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生产和销售,2004 年在********* 建厂,建成年产50 吨水飞蓟素生产线一条。2012年公司通过调研决定投资3000 万元对水飞蓟素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增加乙醇提纯工序,相对于原水飞蓟生产工艺可提高产品收率,提高总黄酮含量,且溶剂毒性小。并在原有厂区内新建一座水飞蓟素生产车间,年产水飞蓟素300 吨,新建的水飞蓟素车间在原有水飞蓟素生产工艺基础上增加乙醇提纯工序。 水飞蓟素项目年生产240 天,24小时连续生产;制剂生产线年生产时间为 300 天。日生产8小时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八大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1易燃易爆有害物质:①将动火设备、管道内的物料清洗、置换,经分析合格。 ②储罐动火,清除易燃物,罐内盛满清水或惰性气体保护。 ③设备内通(氮气、水蒸气)保护。 ④塔内动火,将石棉布浸湿,铺在相邻两层塔盘上进行隔离。 ⑤进入受限空间动火,必须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证》。 2火星窜入其它设备或易燃物侵入动火设备切断与动火设备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并加盲板___块隔断,挂牌,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3动火点周围有易燃物①清除动火点周围易燃物,动火附近的下水井、地漏、地沟、电缆沟等清除易燃后予封闭。 . ②电缆沟动火,清除沟内易燃气体、液体,必要时将沟两端隔绝。 4泄漏电流(感应电)危害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不得与其它设备搭接,禁止穿越下水道(井)。 5火星飞溅①高处动火办理《高处作业证》,并采取措施,防止火花飞溅。 ②注意火星飞溅方向,用水冲淋火星落点。 6 气瓶间距不足或放置不当①氧气瓶、溶解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m,二者与动火地点之间均不小于10m。 ②气瓶不准在烈日下曝晒,溶解乙炔气瓶禁止卧放。 7 电、气焊工具有缺陷动火作业前,应检查电、气焊工具,保证安全可靠,不准带病使用。 8 作业过程中,易燃物外泄动火过程中,遇有跑料、串料和易燃气体,应立即停止动火。 9 通风不良①室内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应遮盖,密封下水漏斗,清除油污,附近不得有用溶剂等易燃物质的清洗作业。 ②采用局部强制通风; 10 未定时监测①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min,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特殊动火的分析样品应保留至动火结束。 ③动火过程中,中断动火时,现场不得留有余火,重新动火前应认真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有变化,如有变化,不得动火。 11 监护不当①监火人应熟悉现场环境和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具备相关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与岗位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工况变 化,并坚守现场。 ②监火人随时扑灭飞溅的火花,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作业,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12 应急设施不足或措施不当①动火现场备有灭火工具(如蒸汽管、水管、灭火器、砂子、铁铣等)。 ②固定泡沫灭火系统进行预启动状态。 13 涉及危险作业组合,未落实相应安全措施若涉及下釜、高处、抽堵盲板、管道设备检修作业等危险作业时,应同时办理相关作业许可证。 14 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若施工条件发生重大变化,应重新办理《二级动火作业证》。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分析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 1 隔绝不可靠①与该设备连接的物料、蒸汽、氮气管线使用盲板隔断,并办理《抽堵盲板作业证》。 ②拆除相关管线。 2 机械伤害办理设备停电手续,切断设备动力电源,挂“禁止合闸”警示牌,专人监护。 3 置换不合格置换完毕后,取样分析至合格。 4 氧气不足设备内氧含量达18~21%。 5 通风不良①打开设备通风孔进行自然通风。 ②采用强制通风。 ③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④采用管道空气送风,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严禁通入氧气补氧。 ⑤设备内温度需适宜人员作业。 6 未定时监测①作业前30min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设备。 | ②采样点应有代表性。 ③作业中应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 7 触电危害①设备内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风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②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 8 防护措施不当①在有缺氧、有毒环境中,佩戴隔离式防毒面具; ②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 ③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穿戴好防腐蚀护具扒渣服耐酸靴耐酸手套护目镜。 9 通道不畅设备进出口通道,不得有阻碍人员进出的障碍物。 10 监护不当①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 ②监护人随时与设备内取得联系,不得脱离岗位; ③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作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