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个人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社会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社会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社会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社会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社会风险

环境风险评价发展及问题探讨

环境风险评价发展及问题探讨论文导读:对具有安全危险和潜在重大环境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发展历程、现状,环境风险评价发展及问题探讨。关键词:风险评价,发展历程、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要求,对具有安全危险和潜在重大环境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风险评价,以其实现从源头防范环境风险,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和损失。本文通过介绍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发展过程及进展,对我国目前环境风险评价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相关概念 1.1风险 通用的风险定义:风险是指特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可能危害后果的乘积[4-9],即: 式中:R为风险水平(值);P为事件发生概率(或机率);D为事件发生后可能危害后果。 1.2 环境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价(ERA,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是利用现有获得的知识和资料,依赖有关基础学科(如生态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生态学等)的最新研究成果,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来认识和鉴别环境风险的危险类别、出现条件、危害后果及程度,并计

算危害出现的概率的过程[1]。本文所指的环境风险评价专指事故环境风险评价,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化学品的生产与存储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并提出减小环境风险概率的方案和降低风险危害的对策(应急预案)。 2国内外发展过程及现状 2.1 国外发展过程及现状 国外事故风险评价主要按三条路线进行:概率风险评价(PRA,Probability Risk Assesement)、实时(Real-time)后果评价和事故后(Over-post或Past Accident)后果评价[2](见下表1)。论文检测,发展历程、现状。概率风险评价是在事故发生前、预测某设施(或项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环境(或健康)风险,目前国内环境影响评价风险评价以此类为主;实时后果评价主要研究内容是事故发生期间有毒物质的实时迁移轨迹及浓度分布,以便作出正确的防护措施决策,减少事故损失,其代表为核电站实时剂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事故后后果评价主要研究事故停止后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其代表为研究者对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停止后对中、西欧的影响后果评价。 表1 事故风险评价路线一览表 路线阶段内容范例概率风险评价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 《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环发〔2013〕20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08年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最新年本);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单位:漯河市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单位负责人: 评估人员: 评估日期:二〇一八年二月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危险因素、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获取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参加事故风险评估人员名单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评估目的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和措施,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并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编制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等风险因素评估过程和结果的总体描述,是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决策的重要依据。报告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0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 《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10第32号公告)

华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 1 前言 (1) 2 总则 (1) 2.1 编制原则 (1) 2.2 编制依据 (2) 2.2.1 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 (2) 2.2.3 相关技术文件 (2) 3 企业基本信息与环境风险识别 (2) 3.1 企业基本信息 (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5)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6)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生产工艺 (8) 3.5安全生产管理 (11) 3.6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2) 3.6.1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12) 3.7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2) 4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分析 (17) 4.1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7) 4.2所有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情景 (19) 4.3每种情景源强分析 (22)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情况分析 (22) 4.5每种情景可能产生的直接次生、衍生后果分析 (24)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4) 5.1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5) 5.2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5)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6)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6) 7.1环境事件风险源评估 (26) 7.2环境事件风险级别确定 (28) 7.1 .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8) 7.1.2 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值(M) (28) 7.1.3 环境风险受体类型(E) (34)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XX有限公司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 1 企业基本情况 1.1 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公司位于XX园区9号,占地面积100亩,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2015年12月竣工并投入生产,2017年4月通过竣工验收。公司主要从事各类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等系列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现已形成1.5万吨/年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的生产能力。 ⑴企业名称:XX有限公司 ⑵法定代表人:XX ⑶生产地址:XX园区9号 ⑷行业类别:机械制造 ⑸组织机构代码:078892619 ⑹企业规模:小型企业 ⑺产品方案:ST钢排钉,直排钉,特种钢钉 ⑻设计能力:1.5万吨/年 ⑼劳动定员:180人 1.2 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建设内容为生产车间、办公楼、库房和污水处理站。其中,生产车间包括制钉车间、抛光车间、热处理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库房包括原材料和成品库房。项目建设内容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建设内容组成表 1.3 项目周边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XX经济开发区中部,建设用地占地约120亩。本项目厂址北侧紧邻XX食品厂,北侧500m处为XX堰水库;西北侧70m处为XX有限公司,西侧一路之隔为原XX有限公司;南侧110m处为原XX发电项目;东侧紧靠山坡高差50m。项目距西北侧园区安置小区约560m;南面1.8km处为XX。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项目外环境关系见附图2。

表1-2 项目外环境关系及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表 1.4 项目总平面布置 厂区整体呈三角形,其中污水处理站位于厂区西北侧,便于与园区污水管网的接入;生产区位于厂区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热处理车间、包装车间、抛光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制钉车间;产品库房和原材料库房位于厂区东侧,紧邻包装车间和制钉车间;办公区位于厂区南侧,靠近园区道路,方便人员出入。厂区分区明确,总图布置见附图3。 1.5 生产基本情况 1.5.1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详见下表1-3所示。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修订稿从P38-40: 6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征求意见稿)》通过定量分析企业生产、使用、存储的化学品与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临界量的比值(Q),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以及环境风险受体(环境保护目标)敏感性(E),按照分级矩阵法将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较大和一般三级,分别用蓝色、黄色和红色标识。分级程序见图6-1。 图6-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流程示意图 6.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评估 对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发【2014】34),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主要有:氧化镉,硫酸镉,盐酸。根据企业化学品

种类与数量(折纯),与临界量分别进行比对,计算比值(Q ):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数量与其临界量的比值,即为Q 。 (2) 当企业存在多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事故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 1 (22) 11≥+++= n n Q q Q q Q q Q (1) 式中:q 1, q 2, ..., q n ——每种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的最大储存量或使用量,且数量超过对应临界量的5%,t ; Q 1, Q 2, ..., Q n ——各事故环境风险物质相对应的临界量,t 。 计算得到事故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后,将Q 值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1) 1≤ Q <10;(2) 10≤ Q <100;(3) Q≥100。 本项目Q 值见表6-2 表6-2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 因此,企业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值比值(Q )为18。 6.2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M )评估 6.2.1评估指标及赋值 评估指标及赋值见表6-3

事故风险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案例

9 事故风险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9.1风险识别 9.1.1物质危险性分析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和《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规定,风险评价首先要评价有害物质,确定项目中哪些物质属应该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以及毒物危害程度的分级。根据导则和“方法”规定,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如表9.1-1所示,按导则进行危险性判别的标准见表9.1-2。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物质性质见表9.1-3。 表9.1-1 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参见“方法”) 表9.1-2 物质危险性标准(参见“导则”)

表9.1-3 物质危险特性一览表

由表9.1-3可见,裕峰公司的原辅材料中二甲胺、DMF、丁酮为Ⅲ级中度危害物质,甲苯为Ⅳ级轻度危害物质;另根据导则(见表9.1-2),上述物质均未被列入有毒物质范围,因此总体上物料的毒性不大。 根据导则(见表9.1-2),上述物质中甲苯和丁酮为易燃易爆物质,其他物质燃烧爆炸性不强,总体上拟建项目存在火灾和爆炸风险。 9.1.2过程环境风险及重大危险源辨识 9.1.2.1过程环境风险辨识 本项目生产中使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多,且易燃易爆。故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存在潜在事故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环境风险辨识 (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 溶剂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因设备泄漏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容易造成泄漏,另外溶剂回收过程因冷凝设备故障(如停电事故、洗涤塔效率下降)也会造成大量非正常排放,汽化了的溶剂大量散发将造成环境空气污染。 本工程使用的原辅材料中都是有毒的,其中甲苯和丁酮沸点较低,一旦泄漏非常容易大量挥发造成大气污染。丁酮、甲苯等都是易挥发且易燃易爆的,一旦车间内浓度达到燃烧和爆炸极限,遇火星即造成燃烧甚至爆炸事故,从而可能对周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性影响,并造成二次污染事件。 2、储运过程环境风险辨识 (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 大气污染事故主要是溶剂和DMF、甲苯、丁酮在储运过程的泄漏。据调查,该公司有100m3甲苯储罐3个、DMF储罐3个、废水(含DMF20%)储罐3个,其他物料采用桶装方式运输。运输方式中DMF、甲苯采用槽车运输,其他采用普通卡车运输(桶装物料)。 汽车运输过程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如撞车、侧翻等,一旦发生此类事故,有可能槽车破损或包装桶盖子被撞开或桶被撞破,则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厂内储存过程中,由于设备开裂、阀门故障、管道破损、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可能导致物料泄漏。包装桶在存放过程有可能因意外而侧翻或破损,或温差过大造成盖

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沈阳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民用建筑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的建立与研究 院系: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班级:2004级02班 学生姓名:姜佳序 指导教师:杨建春 论文提交日期:2008年06月20日 论文答辩日期:2008年06月26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化学工程学院安全工程2004-02班学生:姜佳序

摘要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风险研究是工程项目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事故风险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广大工人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健康,也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近期经济效益和长远利益,同时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还没有关于工程建设事故风险评价的系统理论,这是因为事故风险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包含了大量的不确定性信息,用传统的方法和少量的数据很难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下,且自身作业活动多种多样,施工条件多变,导致系统整体危险源也是多种多样,并呈现动态的发展变化。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持续改进”与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相结合,达到实时性的效果。 针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风险评价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用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风险评价指标的出现频率,根据频率出现的多少,构造了指标相对重要度判断矩阵,得出了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权重集进行了一致性检验。结果证明各个指标的权重是符合数学一致性检验的,是可行的。 用实证分析法对本文提出的建筑工程施工事故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例应用和检验,实例表明本文建立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事故风险评价体系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建筑;风险评价;权重;模糊综合评判;层次分析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1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试行) 二○一三年六月

目录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1法律法规 (1) 2.2技术标准 (1) 3 术语与定义 (1)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3) 4.1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4) 4.2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 (4)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5) 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6) 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6) 5.2.2评分方法 (6) 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11) 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11) 5.4.1分级矩阵 (12) 5.4.2级别表征 (12)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内容 (13) 6.1企业概况 (13) 6.2环境风险物质 (13) 6.3环境风险控制水平 (14) 6.4环境风险受体 (14) 6.5环境风险等级 (14) 6.6环境风险分析 (14) 6.7问题和建议 (14) 6.7.1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存在的问题 (14) 6.7.2对策建议 (14)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浙江省范围内工业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适用对象为涉及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范,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7)《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22号); (8)《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1号); (9)《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5号); (10)《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 (1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 (12)《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第27号);

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评估单位:漯河市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单位负责人: 评估人员: 评估日期:二?一八年二月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危险因素、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获取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参加事故风险评估人员名单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 总则 1.1评估目的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和措施,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并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1.2编制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是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危险、危害等风险因素评估过程和结果的总体描述,是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和风险决策的重要依据。报告的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13号(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第69号(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014)

煤矿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煤矿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1、前言 当前,我国已进入突发环境事件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防范与管理,2011年10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明确提出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完善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开展环境风险调查与评估”。 *****为配合国家及*****开展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工作的要求,积极采取自查自纠方式,编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通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可以掌握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为后期的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大幅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目标。同时有利于各地环保部门加强对重点环境风险企业的针对性监督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2、总则 2.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环境风险评价应把事故引起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作为评价工作重点。 2.2编制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的宗旨,合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严格规范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行为,提高突发环境事件防控能力,全面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并遵循以下原则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工作: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应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贯彻执行我国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政策,分析企业自身环境风险状况,明确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docx

XXXX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2020年1月

目录 一、总则 二、公司概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四、现有控制及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五、制定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六、评估结论 附件事故风险等级划分

应急预案风险评估说明 为进一步降低和消除公司各类事故带来的灾难,我公司特编制《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以便于发生事故后遵照执行。编制《应急预案事故风险评估报告》的目的是在公司一旦发生事故后在抢险救援方面有章可循,避免因慌乱而耽误救援时间,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总则 1.1 评估目的 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公司可能存在的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风险大小,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提供依据。 1.2 评估原则 1)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2)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1.3 评估依据 1.3.1有关法律法规、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2014] 第 13 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48 号2018 年 12 月 29 日修订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 第 6 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详解

企业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写目录 1 前言 2 总则 3 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5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6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7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8 附图

1.前言 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一般来说,需对本行业的环境风险现状、潜在危害进行简要说明,强调风险评估与应急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总则 包括编制原则和编制依据两个部分。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可以引用指南中列出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法律法规,同时应增加与企业自身特性有关的安全、环保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法规、技术指南、标准规范、其他文件)。 3.资料准备 此部分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生产工艺、安全生产管理等。 3.1企业基本信息 分别说明下列内容 (1)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单位所在地、中心经度、中心纬度、所属行业类别、建厂年月、最新改扩建年月、主要联系方式、企业规模、厂区面积、从业人数等(如为子公司,还需列明上级公司名称和所属集团公司名称); (2)自然地理概况表,包括地形、地貌(如在泄洪区、河边、

坡地)、气候类型、年风向玫瑰图、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极端天气情况和自然灾害情况(如地震、台风、泥石流、洪水等); (3)企业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表,列明环境功能区划情况以及最近一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需要制作企业地理位置图、厂区平面布置图、周边环境风险受体分布图,企业雨水、清净下水收集、排放管网图、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以及所有排水最终去向图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此处所列情况是为以后进行等级评估时确定E值所用,因此,对周边受体的调查应结合“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划分”(附表1)来进行。主要应关注以下内容: (1)企业周边5Km范围内大气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重要基础设施、企业等主要功能区域内的人群、保护单位、植被等); (2)企业周边5Km范围内土壤环境风险受体(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居住商用地等); (3)排放口下游10Km范围内的水环境受体情况(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来水厂取水口、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特殊生态系统、水产养殖区、鱼虾产卵场、天然渔场等); (4)排放口下游按受纳水在24小时体内可达到国界、省界、市界等情况; (5)企业周边500米范围内的人口数量统计

制订风险分级评估标准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表4-1-13 注:人员伤亡是指在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 类别和严重程度进 行分级。 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表4-1-14 注:直接经济损失是指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 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 根据评估指南的要求,结合风险矩阵法,建立如表4-1-15所示的风险接受准则。专项风险等级分为四级:低度(Ⅰ级)、中度(Ⅱ级)、高度(Ⅲ级)、极高(Ⅳ级)。 低度(Ⅰ级)表示有一般危险,需要注意;中度(Ⅱ级)表示有显著风险,需加强管理不断改进;高度(Ⅲ级)表示高度风险,需制订风险消减措施;极高(Ⅳ级)表示极高风险,不可忍受风险,需纳入目标管理或制订管理方案。 专项风险等级标准 表4-1-15 结合本项目实际,河道内施工易发生临时结构坍塌事故、起重事故;墩柱施工易发生高处坠落、支架坍塌、临时结构坍塌事故;支架浇筑施工易发生支架坍塌、高处坠落事故;钢箱梁悬拼施工易发生起重事故和坍塌事故。河道内施工、墩柱施工、支架浇筑施工、钢箱梁悬拼施工列为重大风险源进行评估。 1.5.3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 根据评估指南要求,按表4-1-16建立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计算指标分值M 。 碧沙北路道路施工总承包企业四川永志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总承包壹级,总包企业资质,A 为1分。劳务分包企业有资质,B 为0分。历史发生过一般事

故,C为1分。作业人员经验较为丰富,D为0分。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符合规定,E为0分。安全投入符合规定,F为0分。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基本符合合同要求,G为1分。专项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强,H为0分。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表4-1-16 经过计算:M=A+B+C+D+E+F+G+H=1。根据表4-1-17中的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的对照,可得折减系数r=0.8。

浙江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设计(修订版) 2015

附件1 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 修 订 版 二〇一五年四月

目录 1 适用围 (1) 2 规性引用文件 (1)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1) 2.2标准、技术规 (3) 2.3其他参考资料 (4) 3 术语与定义 (4) 4 环境风险评估程序 (5) 4.1环境风险识别 (5) 4.2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 4.3环境风险分析、现有风险防控措施差距分析与实施计划 (6) 5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7) 5.1环境风险物质与临界量比值(Q) (7) 5.2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8) 5.2.1评估指标及分值 (8) 5.2.2评分方法 (9)

5.3环境风险受体(E)评估 (14) 5.4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15) 5.4.1分级矩阵 (15) 5.4.2级别表征 (16) 6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主要容 (16) 6.1 总论 (16) 6.2 区域环境概况 (16) 6.3 企业概况 (17) 6.4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17) 6.5 环境风险分析 (18) 6.6 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19) 6.7 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1) 6.8 附图 (21) 附表1 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 (22) 附表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评估指标评分依据 (35)

1适用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以下简称环境风险)评估的容、程序和方法。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对省围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对象为生产、使用、存储或释放涉及(包括生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三废”污染物等)附表1企业环境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中的化学物质(以下简称环境风险物质)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化学物质的企业。加油站可参照本指南编制。 本技术指南不适用于下列单位和设施的风险评估:1)涉及核设施与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单位;2)尾矿库;3)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设施;4)军事设施;5)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或单位;6)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城镇燃气管道;7)加气站;8)港口、码头。 若企业所属行业已发布相应的技术规,则采用所属行业的技术规。 2 规性引用文件 本技术指南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2.1法律法规、规章、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全生产法》;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doc

***公司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报告 ***公司 二〇二0年五月

目录 1前言 (1) 2总则 (2) 2.1编制原则 (2) 2.2编制依据 (2) 2.2.1法律、法规、规定依据 (2) 2.2.2相关标准及规范 (3) 2.2.3项目相关文件及资料 (3) 3资料准备与环境风险识别 (4) 3.1企业基本信息 (4) 3.1.1企业基本信息 (4) 3.1.2生产设备 (5) 3.1.3产品方案 (5) 3.1.4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6) 3.1.5生产工艺 (6) 3.1.6“三废”产生、处理处置及排放情况 (8) 3.1.7所在地自然环境概况 (9) 3.1.8环境功能区划 (11) 3.2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13) 3.3涉及环境风险物质情况 (13) 3.3.1风险物质情况 (13) 3.3.2生产设施风险识别情况 (14) 3.4安全生产管理 (15) 3.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情况 (15) 3.5.1风险防控措施情况 (15) 3.5.2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16) 3.6现有应急物资与装备、救援队伍情况 (16) 3.6.1现有应急物资 (16) 3.6.2内部救援队伍 (17) 3.6.4 外部救援队伍 (18)

4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分析 (19) 4.1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9) 4.1.1国内外同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资料 (19) 4.1.2企业突发环境事件情景分析 (19) 4.2突发环境事件情景源强分析 (20) 4.2.1气态风险物质泄漏源强分析 (20) 4.3释放环境风险物质的扩散途径、涉及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应急资源 情况分析 (22) 4.4突发环境事件危害后果分析 (22) 4.4.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扩散 (22) 4.4.2火灾伴生/次生污染物扩散后果分析 (24) 4.4.3废气事故排放后果分析 (25) 5现有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差距分析 (25) 5.1环境风险管理制度 (25) 5.2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措施 (25) 5.3环境应急资源 (26) 5.4历史经验教训总结 (26) 5.5需要整改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项目内容 (27) 6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 (28) 7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29) 7.1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29) 7.2突发大气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0) 7.2.1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0) 7.3突发水环境事件风险分级 (31) 7.3.1计算涉水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31) 7.4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确定与调整 (32) 7.4.1风险等级确定 (32) 7.4.2风险等级调整 (32) 7.4.3风险等级表征 (32) 8 附图 (33)

中国石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修订版)

中国石化环境风险评估指南 (试行)(修订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016年9月

1.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中国石化在我国境内行使经营管理责任、涉及环境风险物质的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识别与评估,包括: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销售、储运等企业的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储运设施、销售经营设施等。 2.规范性文件 本指南内容参照或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 《关于督促化工企业切实做好几项安全环保重点工作的紧急通知》(安监总危化〔2006〕10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国家海洋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水上交通事故统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15号);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水体污染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废水排放去向代码》(HJ523-2009);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气站场安全规程》(SY6779-2010); 《高含硫化氢气田集输管道安全规程》(SY6780-2010); 《高含硫化氢天然气净化厂公众安全防护距离》(SY6781-2010);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水体环境风险防控要点(试行)》; 《中国石化油气田钻井和作业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3.术语和定义 3.1环境风险 是指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可能性及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程度。 3.2环境安全隐患 本指南中的环境安全隐患,是指各类不符合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范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风险防控措施的缺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上的缺陷,以及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环境事件的安全生产及设

2018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新版

******************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2018年7月10日

评估人员名单

目录 1.总则 (1)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1) 1.2现有事故风险防控情况 (2) 2.事故发生可能性及其后果分析 (3) 2.1事故情景分析 (3) 2.2事故发生可能性分析 (6) 2.3事故的危害后果和影响范围分析 (6) 3.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7) 3.1事故风险评估方法 (7) 3.2事故风险评估标准 (9) 3.3事故风险评估 (10) 3.4划分事故风险等级 (16) 4.现有控制分析及存在问题 (16) 4.1风险控制措施分析 (16) 4.2现有措施存在问题 (17) 5.完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 (17) 5.1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方面) (17) 5.2重大风险防控措施(技术方面) (18) 5.3风险应急措施 (36)

6.评估结论 (36)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1.总则 1.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情况 依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根据我公司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由矿井总经理(矿长)组织各分管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各基层单位队长及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矿井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重点对矿井瓦斯、水、火、煤尘、顶板、机电运输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如下表1-1: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 (1)主观评分法 主观评分法是一种定性描述定量化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等隐性知识。首先根据评价对象选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再根据评价项目可能的结果制订出评价标准,聘请若干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各专家按评价标准凭借自己的经验给出各指标的评价分值,然后对其进行结集。可采用以下评分方法:①加法评价型。将专家评定的各指标的得分相加求和,按总分表示评价结果。②功效系数法。由各专家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分别给出不同的功效系数,逐步由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最终得出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③加权评价型。各专家依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对评价对象中的各项指标给予不同的权重,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2)数理统计方法 主要数理统计方法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聚类分析是根据“物以类聚”的道理将个体或对象进行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聚类分析使得同一类中的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比其他类的对象的相似性强。主成分分析也称主分量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保证损失很少信息的情况下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的几个综合指标的统计方法。因子分析也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原始变量分组,使得每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间的变量相关性较低,这样以少数几个因子反映原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3)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综合评价中,将模糊数学理论和综合评价的基本思路结合起来,称为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是考虑与被评价对象相关的多种因素,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那些不能直接量化的指标在模糊定性评判的基础下进行定量,并且利用汇总求和的方法,即要根据评价者对评价指标体系末级指标的模糊评判信息,运用模糊数学运算方法对评判信息从后向前逐级进行综合,直至得到以隶属度表示的评判结果,并根据隶属度确定被评对象的评定等级。(4)风险值评价法 风险值方法(V承模型)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风险值是以货币为单位评价价格波动风险的参数,可从价格变化的累积概率分布中直接求得。VaR模型在对风险进行量化和动态监管方面有突出优势,即只用一个数字就可以明确地表示出供应链面临的全部市场风险。风险值的计算可用随机模拟的蒙特卡罗模拟法,首先需要识别供应链重要的风险因素,选择评价对象价值变化和市场风险因素变化的分布和随机分布,并估计相应的参数。其次,模拟市场风险因素的变化路径,构建未来变化的情景。然后依据市场价格因素的变化,利用定价公式等方法计算产品的价值及变化,以及每一特定情形的期末估计在给定置信度下的VaR。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无法凭经验决策的问题,但计算量太大,对基础数据要求高,系统成本太高,计算效率难以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 安全风险评估小组成立通知 (2)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 (3)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3) 一、评估目的 (3) 二、评估原则 (3) 三、评估组织 (3) 四、评估过程 (4) 五、风险评估范围 (4) 六、危险源辨识 (5) 七、评估结果 (11) 1、火灾 (11) 2、机械伤害 (11) 3、触电伤害 (12) 4、自然灾害 (12) 八、预防控制措施 (13) 九、评估结论 (13)

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文件关于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的 通知 安(2018)10号 公司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保护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减少财产损失,使事故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有序地实施应急救援,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和河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豫安委[2009]第15号)、《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豫政办〔2017〕141号的相关要求,公司成立安全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调查小组。 组长: XXX 副组长: XXXXXX 成员: XXX XXX XXX XXX XXX XXX 特此通知。 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11月10日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明编制说明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88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等有关规定,公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通过对危险因素分析和事故风险评估,查找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触发条件,为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小组,在应急预案编制前,对各类危险因素、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事故易发生的场所、事故发生的征兆进行分析和评估,为编制应急预案采取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获取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一、评估目的 生产安全事故风险评估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查找、分析和预测系统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应急救援对策和措施,识别和分析生产安全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确保安全作业并保证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控制或消除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等后果,在事故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由公司风险评价小组进行风险评估。 二、评估原则 ⑴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在组织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等各个环节,都从思想和形式上力求做到实事求是,确保评估结果的可信、可用。 ⑵坚持发展性原则。评估不是目的,促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才是目的。评估过程中,应始终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目标,建设性的开展工作。 三、评估组织风险评价小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总务处、生产处、保卫处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 风险评价小组名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